保税区发展现状_绩效和转型分析_以宁波保税区为例_俞顺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保税区具有自由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等功能,能集聚国内外资源和连接国内外市场,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从1990年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后,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保税区,14个保税港区,18个综合保税区,5个保税物流园区;①保税区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2011年全国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
1,558.50亿美元和1,950.65亿美元。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保税区达到4家,宁波保税区增幅达
到68.3%。2011年宁波保税区进出口中总值为
7,640,156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较为严重的
仓储转口贸易进出口2010年开始回升迅速,实现进出口额1,0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占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比重较2009年提升2.3个百分点。宁波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447,551万美元,同比增长8%。②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由于自身的功能特点和政策优势,保税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2010年共新批企业4,569家,比2009年增
长12.8%;吸引投资额208.3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4%。投资主要集中在天津港和大连保税区,占全国保税区总量76.2%。③其中宁波保税区
2011年新注册企业545个,同比增长7%。投资
总额24,523万美元;同比增长150%。④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现。这表现在出口加工业、货物贸易和物流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保税区完成商品销售额15,325.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060.33亿元,实现物流企业营业收入
3,731.61亿元。⑤其中,2010年宁波保税区完成电
子信息产业产值453.9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
31.3%,占全国保税区总量39.3%;2011年实现
物流企业营业收入576,951亿元。④各保税区形成的各种主导产业通过聚集经济和乘数效应,带动毗邻区域的其他产业发展,并且由于其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区域的劳动生产率。
由上可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保税区对于外贸的增长以及地区经济的拉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保税区拥有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①关税大幅下降。入世1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降到了9.8%,并且还有很大下调空间。②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实施。③入世后,必须满足WTO 的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
④出口加工区的迅速发展。
保税区发展现状、绩效和转型分析
———以宁波保税区为例
笪俞顺洪
(浙江行政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眼摘要演入世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弱化、优势缩减,保税区面临发展方向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现状,结合宁波保税区发展的绩效和发展障碍分析,指出保税区的未来在于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其转型目标模式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
眼关键词演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绩效眼中图分类号演F752
[文献标识码]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02-0051-06
收稿日期:2012-09-13网络出版网址:
网络出版时间: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海洋经济背景下的浙江自由贸易区建设》
(2011N079)。
作者简介:俞顺洪(1975-),男,浙江永康人,经济学博士,浙江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3年2月第35卷第2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Feb.2013Vol.35No.2
2013-01-22 10:46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3.1356.F.20130122.1046.201302.51_009.html
表1保税区福利效应的成本—效益
收益
成本
1.保税区内就业收益R 1i 1.电力等能源消耗C 1i
2.当地原材料购买R 2i 2.行政管理费C 2i
3.当地资本货物R 3i
3.基础设施投入及相关补贴C 3i
4.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R 4i
4.国内贷款C 4i
除了政策优势弱化,保税区的发展还面临区港分离、物流不畅和保税区内各类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①港区分离。全国的12个保税区中,真正实现港区一体化的占少数。而港区一体化有利于转口贸易,减小转口贸易的差价,提升贸易额。②物流不畅。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低、产业体系不发达,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不适应货物进出口的需要。有时此方面的不足甚至抵消了保税政策方面的优势。③保税区内各类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负责保税区日常运行管理的是地方政府,他们在GDP 、招商引资数目、进出口总额、税收等经济总量指标上有考核要求,因此热衷于引进制造业项目,造成我国大部分保税区过于注重出口加工业,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企业比例过高的局面。比如宁波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业就占了相当大比重,而口岸贸易、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产业形态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宁波保税区运行绩效分析
宁波保税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3平方米,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商品展示等功能,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层次最高、自由度最大的对外开放区域。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宁波保税区是唯一进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运作模式的保税区。
1.宁波保税区福利经济效应:NPV 成本收益
分析
(1)分析方法。本文参考Warr
(1989)对出口加工区(EPZ )基于净现值(NPV )的福利经济分析法,对宁波保税区自设立(1992年底)到
2010年整个项目的成本收益进行研究分析。收益
成本项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和处理。数据来源:基础数据来自宁波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网站、宁波保税区发展研究网、浙江统计年鉴、宁波统计年鉴、宁波金融年鉴、浙江财政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处理:1)关于折现率和项目周期。保税区投资具有社会意义,在此采用200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社会折现率:8%。鉴于初始投资的机会成本,经参照历年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和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后,确定
6%作为初始投资的回报率(即折现率)。保税区
和出口加工区项目周期一般以25年为标准计算年限(warr ,1989)。本文数据至2010年,由于宁波保税区是1992年底设立,因此实际评价年份为1993年~2010年,不考虑保税区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到“结束时”的净现值,因此不用考虑其残值。2)各项成本和收益指标。收益项:①保税区就业收益(R 1i )指区内就业人员的福利效果。在此使用区内职工的平均工资作为衡量;浙江省的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参照区平均工资。两者间差额即区内就业人员的相对劳动力福利额。②保税区企业国内购买收益(R 2i )。包括区内企业对国内原材料和其他产品的购买,起到以消费乘数为倍数的经济效果,同时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但是此项计算极其复杂,数据获取困难大,而且考虑到宁波保税区内的加工企业真正国内采购商品比例不大,因此此项目在计算中忽略。③国内资本货物收益(R 3i )。保税
区企业转移到外部(其他企业或机构)的各种先进设备所带来的福利效应。从实际情况看,宁波保税区该项指标的实际价值不明显,在此也忽略不计。④财政和税收收益(R 4i )。包括征收税额和其他相关收入:企业所得税、保税区海关征收的关税、海关代替国家其他部门对企业征收的其他
税收。成本项:①区内企业借用本国金融体系内贷款的本息之和的机会成本。国内企业的贷款质量不高,往往低于同水平国外企业,因此,其机会成本并不很大,所以也不考虑将其纳入净现值计算中。②营运费用。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以及为保证出口加工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各种财政支出。某些年份的数据缺失,采用年平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