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概论课程考察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概论》课程考察——

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提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建筑一班

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提要

一、建筑词汇俞泳

建筑结构是建筑荷载的传递方式,有木、砖石、钢筋混凝土、钢、薄壳、网架等分类。

结构哲学:等级结构、匀质结构

节点构造(细部):任务是处理材料与材料、形态与形态的交接

常用手法:防眩光(展览馆、体育馆)

视线升起(电影院、剧场)

对景(园林),以利空间限定,具有引导性,典例:巴黎拉德芳斯新凯旋门

借景(园林):留园

建筑的时间性:时间印记、时间节奏

建筑社会文化性词汇:建筑美学法则是不断变化的,故要注重文脉(Context)

二、当代建筑动态俞泳

“连续性”是当今世界的新趋势

1、观点:连续性(跨界、扁平化、匀质、反主流文化)

2、为什么要讨论“连续性”:反映当代需要与可能的建筑就可以载入建筑史——库哈斯

3、连续空间:由等级空间过渡到匀质空间

案例——

妹岛和世:匀质空间(打破空间等级制、消解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促发偶发交往)藤本壮介:内外连续(打破邻里空间的隔阂)

4、连续肌理:虚实之间的中间值、跨界设计、动态建筑、图像建筑

传统现代建筑表皮非虚即实,当代建筑介于虚实之间的表皮类型得到发展(赫尔佐格&德梅隆)

5、建筑与自然融合而非对立:隈研吾(弱结构、负建筑)

6、“连续性世界”的技术背景:计算机、互联网、参数化设计

7、“连续性时代”的建筑教育:通识教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结语:被20世纪现代主义简化的世界,重新回归其“连续性“的本原

三、建筑图纸表达岑伟

建筑测绘:将实际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空间组织以工具测量,并按比例将之表达在图面上,称为建筑测绘,测绘图纸能够清晰详细地表达建筑现状,以利保护和改建

建筑抄绘的意义:1、了解建筑图的行程以及表达方法和图例正确运用

2、了解线条、字体在设计图中的运用

3、熟悉绘图工具和各种直线、曲线的画法

建筑测绘步骤:1、观察、了解、分析实测对象

2、勾勒徒手草图

3、实测对象,按尺寸线测量,记录数据

4、整理、分析、核对数据

5、绘制工具图

建筑测绘的内容:1、建筑群的总平面图

2、建筑的各层平面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背立面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

5、大样图

建筑测绘方法:测绘仪器法、简单测量法、数学法、工程法、比例法

建筑测绘工具:1、测量工具2、测量辅助工具(指北针、垂球、梯子)与绘图工具

四、中国建筑历史沿革朱宇晖

1、两种构筑态度与空间

①减法空间——穴居——窑洞(地坑院)——山西晋中纵向大院

(浑厚的体积与重量感,可能的内向,闭合与流动性不足,消极,凝滞的空间与人伦关系,利于中心的寻求——中国园林的突围)

②加法空间——巢居——干阑式建筑——傣族村寨、湘西吊脚楼、江南骑楼

(轻盈结构的速度与力量,可能的外向、可延续与流动性,积极、活跃的空间与人伦关系,开放的中心寻求——法国规则式园林有部分相似之处)

2、材料、图式和中心的寻求

希腊:石梁柱

罗马:石拱券

中国、日本:木梁柱

3、三种构筑方式

①穿斗式(编梁):层次清晰、结构匀质、纵横分明、空间多元,不利于大空间形成,但

利于缤纷变化

②抬梁式:附魅的结构,过多的层次与层级,梁上立柱的不合理结构,空间向心化,有利

于大空间形成

③井干式:横线条统率的纯净结构、木材兼具支撑于维护,最纯净的建筑形式

日本京都东大寺南大门纯净的横向线条

五、思考建筑常青

建筑史观ABC

立足本土,关注历史演变

1、词源:匠人营国

Archi- 为首的,首要的Architect 百工之首、大匠

2、建筑三原则:

①坚固(Durability),持久之意,应当理解为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确保牢固,即结

构的合理性

②适用,布局合理、便利、符合习惯(建筑不过是浪费空间的艺术)

③美观,引起主观愉悦,法国巴黎美院学院派有美的标准:对称、韵律、节奏

当今建筑界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了审美的标尺

传统:再现(representation)、有标准

现代:Illusion

六、行为与空间李斌

1、私密性

①概念:私密性、领域行为、个人空间的概念是相互关联的。Irwin Altman认为,个

人空间和领域性是获得私密性的主要机制。私密性的概念多种多样,其共同之处在

于强调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控制与别人之间的视觉、听觉、嗅觉的相互作用的能力,并是希望物理性的远离他人的愿望。

Amos Rapoport定义,私密性是“控制并选择相互作用,获得所希望的交流的能力”

②种类

Westin把私密性分为四类

-孤立(solitude):避免被别人观察

-亲密(intimacy):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但同时与外界隔离

-匿名(anonimity):在人群中不被察觉

-确保(reserve):为了控制不希望的侵入设置心理上的障碍状态

所希望的私密性的种类和程度与一定的行为,文化的脉络,人的个性和愿望有关。

墙、帘子、象征性或者具体的边界、距离的使用都是获得私密性的方法,这些是环

境设计者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的要素。表面的性质(半透明、透明、吸音性能)可

以调整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的信息。对构筑环境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

所要求的私密性的程度。

2、个人空间,接近学,距离和分布

①个人空间,接近学

满足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是获得私密性的基本机制

个人空间是指同种的非接触性动物在最亲密交流以外相互之间保持距离的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交流方式相对应,可认为四类: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肌肉运动知觉、温热感觉、嗅觉、听觉

这些距离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②交往中的距离

绝对排他领域(身体——0.5~1m)、社会性的领域(0.5~1——2~3m)

相互认识领域(近程)(3~7m)、相互认识领域(远程)(7~20m)

识别领域(20~50m)

二人交谈一般在0.5~1.5m左右进行,二人站立交谈距离多为0.6~0.7m,群体交谈的范围是3m左右,多人群体围成环形,6人左右群体交谈,个人距离上限是2.5m

个人指示领域

平面方向上:コレ(1m前后)、ソレ(1~2m左右)、アレ(2m以外)

高度方向上:コレ(顶点2.4m)、ソレ(顶点3.3m左右)、アレ(3m以上)

③人周围的空间在建筑中的意义

环境要能承载丰富多样的人与人关系

从人的行为的角度看,0.5m、1.5m、3m等的节点距离,为建筑、室内设计提示了重要的空间尺度

七、建筑设计方法吴长福

理性与创新

——建筑设计的过程和追求

1、设计的价值取向

学院精神:缜思唯识的理性学风、畅想进取的创新传统、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2、设计的依据

使用功能(大小/形状/组合方式/流线/物理需求)

技术经济(高度/跨度/材料/构造/施工/造价/规范)

基地环境(地貌/交通/气候/视觉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