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建筑工程分析论文(共4篇)
建筑工程分析论文(共4篇)第一篇一、复合地基的理论争辩“复合地基”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月时是第一次在国际上得以使用,从那以后,复合地基理论便为地基的处理供应了一种理论分析,并且为建立公式供应了依据。
关于复合地基理论的争辩深受学术界以及岩土工程界的重视。
在灰石桩、石灰桩、碎石桩、旋喷桩等加固地基的一系列理论分析当中,都应用到了复合地基理论。
最近几年,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和疏桩以及树根桩基础等也成为了复合地基理论的范畴之内。
虽然复合地基消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有着很久的历史渊源。
自从人类文明消灭,便兴起了一种地基处理的技术。
人类最早的砂石桩消灭于1835年,出自于一位法国工程师之手。
继而,1933年,德国人制作成功了振冲器,并且在1935年应用于加固松散的粉砂地基,然后日本,美国和欧洲都使用了该振冲器。
1977年,我国制造了第一台振动水冲器,并与同年九月份应用于软粘土地基的加固。
1992年,建设部组织鉴定了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继而其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各个建筑工程当中。
二、复合地基的分类本论文主要以增加体的方向作为划分复合地基的条件。
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竖向增加体复合地基,另一种是水平向增加体复合地基。
1.竖向增加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加体,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桩,那么我们也经常将竖向增加体复合地基叫做桩体复合地基。
人们又依据竖向增加体的不同性质将桩体复合地基分为以下三大类:柔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以及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柔性桩复合地基,顾名思义,其桩体的刚度相对较小一些,但是它具有粘结强度。
柔性桩复合地基是由桩体以及桩间的土共同担当荷载的。
刚性桩复合地基有较高的承载力量,其主要是依靠着桩体的置换,而且桩体本身就有着较高的强度,因此其承载力量要比其他桩体复合地基更强大一些。
在中国,最早开发成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便是在1992年,由中国建筑科学争辩院地基基础争辩所所开发的CFG桩复合地基。
建筑概论论文
建筑:以人为本,与人互动姓名:刘岳鑫学号:11103010122 班级:建学11-1摘要:所以,我觉得作为建筑的初学者,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设计这样的房子:她舒适合理,使人愉悦,同时让人联想,使人思考:对文化,历史;对自然,生存等等,创造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
而这正是基于建筑的以人为本和与人互动的特质。
关键词:建筑人物质精神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建筑是人们满足居住需求的具体形式。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探索适应生活需求的居住形态,使其更加实用,经济,舒适,方便,安全,丰富多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定义也愈加宽泛,建筑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上升到满足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
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建筑都把“人”提升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即便是为神修建的庙宇或者宫殿祭坛,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所以,建筑是以人为本的,同时,建筑的存在,也会对人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等等产生影响。
举例来说,每当我们进入一个建筑空间,我们首先会环顾四周,然后下意识地决定自己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言行举止。
进入高雅的歌剧院,我们就会不经意开始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变得彬彬有礼,而且讲起话来也是低声细语;进入游乐场所,人又会变得活跃,嬉笑打闹。
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正是我们自己正确解读储存在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后所做出的反应,是建筑环境对我们的行为做出了提醒和暗示。
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会通过一些具体形式将物质对象和人工组织起来形成环境,社会信息被设计者有意识地储藏在这些具体形式之中,使用着感知这些社会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为举止。
能对人的行为带来影响,能帮助人们确定在特定场合中如何举止适度,是环境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概括来讲:建筑对人们的行为做出提醒和暗示,引导人们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举止,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建筑与人的互动。
所以,在我看来,建筑的设计,首先就要以人为本,将人可能产生的直观感受、行为和建筑对人的暗示引导考虑在内,这样的设计才是合理的。
建筑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建筑工程概预算论文17篇
建筑科学与工程课题研究论文建筑工程概预算论文17篇【摘要】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
然而,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而言,还存在了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概预算论文: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论文1当前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际上,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
然而,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而言,还存在了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下面,具体介绍了当今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如今,建筑行业的迅速兴起使得各种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也取得了深入的完善,越来越多新型的建筑材料出现在现代建筑市场中,其价格也在根据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定额计算方法,所有的定额价格也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与现代建筑市场中的价格定额严重不符,最终导致工程造价出现失真的情况。
1.2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工作中,大多是采用分段式的计算方法概预算人员只是对部分工程项目进行概预算的编制,并没有对工程项目全体进行概预算编制,这就很容易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造价成本超支的现象,加大了施工费用成本,这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2加强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建议2.1了解项目工程现场情况和施工组织的特点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并考虑可能采取的施工方法和措施是编制好设计概预算的必要环节。
如水电工程中的砂石料需求量较大,其价格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故需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场地布置情况、砂石料开采条件以及场内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方式。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最新12篇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最新12篇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篇一《建筑施工技术探究》摘要:在建筑施工中,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还影响到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
本文结合自己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技术管理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中包含很多不同的环节,加强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是尤为重要。
对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要给予相应的监督管理,增强施工安全,避免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为建筑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一、建筑施工技术的制度管理措施1、确定建筑目标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推行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整个工民建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
对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其特殊性。
建筑样式和施工作业复杂,交叉施工环节多,因此,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针对整个工民建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和难易程度,实现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范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制度建设。
由于建筑市场管理的不完善,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大量节省经费,造成施工中没有安全设备。
建筑企业缺乏用于安全教育培训,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施工的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现场的监督人员只着重安全表象,无法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所以必须坚强安全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工程人员制定详细的详细的培训,对工程质量实施个人负责制,有效提升施工人员自身信誉,增强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1、建立施工技术监督站。
建筑工程概论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明显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古代建筑;传统思想;民族特色;表现特征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
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建筑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大致可以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
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缺乏。
殷周战国以来城廓宫室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
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证。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成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
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290年),虽在五胡扰攘之破碎河山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极为澎湃。
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
实物之在工艺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
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
唐为中国工艺之全盛及成熟时期。
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
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
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
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建筑与材料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建筑工程概论课使我对于建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认识了建筑基本的结构分类,对于建筑行业中的一些术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老师能够根据我们所学专业,给我们着重讲了建筑与材料的关系,使我们不但对于这门课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是告诉了我们,材料对于建筑对于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因此,我将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从材料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当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
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
不但妥创造和谐统一,两且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的宗旨。
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曾归纳出一个全面性的建筑理论,即“建筑存在的意志”(the building’s wiⅡto exiSt),并且认为作为构筑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也存在意志,这种意志体现在材料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上。
康在一次谈话中用与砖对话的口吻谈了他处理建材的方式,以“砖爱拱券”为结论形象地阐明材料具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意志,得出要了解材料的原则与本质,了解材料能够作什么,并且在设计中对材料的意志给予尊重的启示。
而传统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在现代建筑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在不断增大的总能耗之中,建筑能耗约占30%,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而建筑材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发研制及应用节能材料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建筑概论论文关于建筑构造
建筑概论论文——建筑构造本学期建筑概论课程所涉及的课题较为广泛,实用性也较强,其中一些关于环保低碳的建筑也是近年来社会所倡导的建筑形式之一。
在诸多课题中,我认为建筑构造是建筑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一个建筑所要考虑到的重点,因而我选择这方面作为论文的论点。
人们的生活总是在种种建筑中进行和完成的,因而建筑的实用性十分重要。
为了让一个建筑物能更好的被使用者利用,在设计时我们就应考虑其对建筑物的诸多要求,而建筑构造便是这些要求中的重点。
人们为了更好的研究建筑构造,设立了一门名叫建筑构造学的学科。
建筑构造学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是建筑构造的主要表现方向。
一个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要在空间和使用功能上十分适宜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也要具有优美的造型和一定的技术保证,还要经济实用,为满足这种种需求,研究并掌握好建构问题对于一名建筑设计者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服务于人民。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
为此,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空间这一重中之重。
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这话有一定道理。
无论是巢居或是穴居之人用来遮风避雨的树屋洞穴,还是现今人们生活于其中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高楼大厦,都是由可称之为房间的空间所构成的。
这样的空间,正是建筑首先也必须要满足的人类的要求,即人类对活动的需要这一要求。
对于建筑而言,空间这一概念和术语是在19世纪才开始被提及使用的。
也就是说,早期人们建造的遮风避雨之物只为人类生活所需,这样的建筑只是隐含了空间的一些特征,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一种对于“空间”的概念,人们建造它只是意识到需要一个类似于房屋的可以用来在危急情况或是恶劣天气中的容身之处以保自身平安罢了。
建筑概论论文
建筑概论论文
建筑概论是一门研究建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课程。
它对建筑学的发展、演变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并通过对建筑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建筑与人类社会、环境以及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建筑概论课程通常包括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建筑风格、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功能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技术、绿色建筑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对建筑的美学、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理解,以及对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论文中,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研究:
1. 建筑的历史演变:可以选择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个特定的建筑风格进行研究,探讨其理论和实践,以及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2.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可以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可以研究建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分析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塑造。
4. 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可以选择某种特定的建筑材料或某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技术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特点、应用和
发展趋势。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的方向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并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的意义和局限进行评价和展望。
总之,建筑概论论文可以通过对建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展示建筑的美学、文化和社会价值,并对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___建筑工程概论_______论文名称课程论文专业____ 环境工程___年级班别2005级工程(3)班学号_____3105008733_______学生姓名____刘______聪_________ 任课教师孙南屏(老师)2008年09 月11 日目录一、建筑物的分类、分等级方法和目的 (2)1.1、建筑物的分类 (2)1.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3)1.3、相关资料 (4)二、建筑工程设计 (5)2.1、建筑工程设计主要步骤 (5)2.2、施工设计图纸 (6)三、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的概况 (7)3.1、大学城校区教学楼简介 (7)3.2、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建筑图 (8)四、描述教学楼的平、剖面布置 (12)4.1、教学楼简介 (12)4.2、教学楼的平、剖面布置 (12)4.3、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六号楼二层平面布置图 (14)五、教学楼建筑的材料使用和装饰特点 (15)5.1、教学楼建筑的材料使用 (15)5.2、教学楼建筑的装饰特点 (15)六、学校教学楼建筑的构造 (16)6.1、教学楼主要组成部分 (16)6.2、我校教学楼主体建筑结构 (16)6.3、我校教学楼附属结构 (17)七、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 (18)7、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 (18)7、2 装饰工程施工 (18)八、我对图书馆建筑的点评 (19)8.1、现代图书馆设计原则 (19)8.2、我对图书馆建筑点评 (19)8.3、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建筑图 (20)九、心得体会 (22)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是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一、建筑物的分类、分等级方法和目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一些建筑类型正在消失,同时也有各种各样新兴的建筑类型不断地涌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建筑工程课程论文15篇(院校建筑工程技能系统化课程的改革)
建筑工程课程论文15篇院校建筑工程技能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建筑工程课程论文摘要:建筑工程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相对比较专业和基础的一门课程之一。
课程的扎实程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能力,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岗位。
该文正是基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进行课程的改革和优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该文简单的阐述和教学设计思想,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课程建筑论文建筑建筑工程课程论文:院校建筑工程技能系统化课程的改革山西省是我国煤炭、焦碳、冶金、重化工基地,作为区域性建设需要山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大量具有新形势下人才关键能力(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从事工业建筑施工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56年,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建筑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以冶金建筑施工为专业服务方向的专业特色。
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通过企业调研、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论,进行了基于施工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新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座谈,企业调研,分析职业(执业)岗位任务,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中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领域、建筑专业化公司(地基与基础、土石方、建筑装修装饰、混凝土、钢结构、工业构筑物、工业炉窑砌筑工程等)生产与管理领域、房地产开发及建设工程咨询等领域,而且50%以上的毕业生将从事施工员岗位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二、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1.专业能力培养不全面山西省设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绝大多数专业培养均以民用建筑施工为主,涉及工业建筑施工的院校寥寥无几。
而作为煤炭、焦碳、冶金、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省,工业建筑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较大,需要大量从事工业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
关于建筑工程优秀论文3篇
关于建筑工程优秀论文3篇一、(1)结构形式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
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
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a砖混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建筑物在地震中避免或减轻破坏,根据抗震规范,我们设置一定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来增强和提高建筑物的抗拉、抗裂性能构造柱的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
.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
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
.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
二、施工缝、变形缝和后浇带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他们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正常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而后浇带是在高层建筑中来代替变形缝的做法。
房屋建筑概论论文
房屋建筑概论论文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屋建筑概论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房屋建筑概论论文篇1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摘要:本文在分析时下常规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及时代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时代特色;见解0 引言现代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发展至今天,除了必须要满足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以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房屋拥有者的业主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被作为设计主要的因素,成为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要让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开工并按时按质竣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就必须满足如下几个重要的建筑因素。
1 房屋建筑的地基考量建筑地基的地质勘探必须真实详细,而不能任凭建设单位单方面的说明,或者仅以附近的建筑物参考,不做实地勘探,仅借用地质类似的建筑物基础资料为参考而进行的施工设计图。
在这样的施工设计图之上做出任何设计都是不严谨,不规范的。
房屋建筑的地基考量与设计必须得一步一步按照技术规程及操作规范,按程序进行,将安全保质永远放在第一位,而这样资料必须得建立在现场实地的地质勘察之上,然后再以些为基础将基础类型以及上部结构等重要加入进去进行系统,综合的考量,而且不能想当然地依靠地耐力来完成这些考量,也不能将地耐力容许值人为地进行降低,这样的做法都是违反操作规程,严重时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可预计的安全隐患。
在地基勘探后,对于地基地质较弱的,在设计时要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对于地质软弱的地基如果处理不当,其造成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在处理软弱地基地时,不能仅仅依靠砂垫层的方式来加强承载力,从而忽略了对垫层的宽度及厚度进行科学计量,因为忽略这两项重要参数,带来的不仅是安全隐患,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建筑工程的成本。
2 房屋建筑中构造柱的设计房屋建筑中的构造柱是结构设计中的比较重要的部分,构造柱的运用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墙体的抗剪能力,还能够与圈梁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地对建筑中的砌体形成良好的约束作用。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建筑工程概论课程论文建筑工程的历史与发展建筑工程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文明的建筑遗迹到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建筑工程一直是人类生活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的历史与发展,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做出简要介绍。
建筑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最初的建筑工程旨在提供基本的住所和保护。
这些早期建筑采用简单的自然材料,比如木材、麦秸和泥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也逐渐演变,并融入了更多的技术和材料。
在古代文明中,建筑工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以巨大的建筑工程成就而闻名的。
这些金字塔是为古埃及法老而建的陵墓,整个建造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
类似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建造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建筑,如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和罗马的斗兽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在中世纪得以继续发展。
中世纪的建筑工程着重于宗教建筑,如教堂和修道院。
这些建筑使用了更高级的建筑技术,如拱形和穹顶结构。
此外,中世纪的城堡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成就,因其复杂的结构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
到了近代,建筑工程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
工业化和现代科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建筑工程的方式和方法。
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和机械化的施工使得建筑过程更快捷、更精确。
同时,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建筑师更多的创造力和自由。
在当代,建筑工程仍然在不断发展。
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这将要求建筑师和工程师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更节能的建筑。
此外,新兴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和三维打印也在改变着建筑工程的面貌。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建筑工程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在未来将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建筑学概论论文-我对建筑的思考
班级:建筑学1202 姓名:***学号:*********建筑学概论论文——我对建筑的思考摘要:本学期的建筑学概论课是由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几位老师轮流以讲座的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每节课都能让我们了解关于建筑的更多常识。
几位老师的讲课题目分别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绿色建筑的探索、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名城扬州与扬州园林、建筑空间、建筑设计中的造型处理、浅析建筑的构成。
关键词:建筑、设计、造型、结构、空间一、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以住宅建筑为例,住宅建筑设计一般经过设计任务书、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周期。
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业主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工程项目,可以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替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2.批准设计项目的文号、协议书文号及其有关内容。
3.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地形、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要求保留的树木及文物古迹的拆除和保留情况等。
还应说明场地周围道路及建筑等环境情况。
4.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5.水、电、气、燃料等能源供应情况,公共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6.用地、环保、卫生、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7.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情况。
8.工程设计的规模和项目组成。
9.项目的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要求。
10.项目的设计标准及总投资。
11.建筑造型及建筑室内外装修方面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
它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投资估算、透视图等四部分组成,一些大型或重要的建筑,根据工程的需要可加做建筑模型。
建筑方案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以及确定投资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规定。
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
建筑工程方面的论文
建筑工程方面的论文1.引言建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广泛的学科,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结构、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论文将探讨建筑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2.建筑设计与创新2.1 建筑设计的历史与现状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环节,不断演变和进步。
从古代到现代,建筑设计在创意、技术和材料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环境问题和人类生活需求的变化,建筑设计亟需创新。
2.2 建筑设计的创新方向通过研究建筑设计的创新方向,如建筑外观的多样化、室内空间的创意设计、建筑技术的改进等,可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舒适性和美观性。
例如,借助先进的建筑模拟技术,在设计之前进行虚拟仿真,以确保建筑物的性能和效果。
3.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3.1 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建筑施工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传统的人工施工方法正在被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所取代。
例如,机器人施工、模块化建筑和3D打印等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3.2 绿色施工技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筑材料与结构4.1 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不断涌现。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等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佳的节能性能。
4.2 结构分析与优化结构分析与优化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结构的高效设计和减少材料浪费。
例如,优化设计可以减少钢筋的使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
5.建筑工程管理与可持续发展5.1 建筑工程管理的挑战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项目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控制等挑战。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5000字-已排版
建筑工程概论题目:绿色建筑之绿色住宅专业:无机非金属1班姓名:杨津学号:20100800726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他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深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
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
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一、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
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建筑中常用的自然通风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
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
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
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字:绿色建筑,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引言: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
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有的建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
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如将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可开发出具有光催化性、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何谓绿色建筑体系1.1绿色建筑又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2.绿色建筑与人类的关系2.1人类社会越来越发展,对房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但如果我们的房子一直只考虑人类现在的居住环境,那么地球的未来可想而知将会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代表了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贴切而直观地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材料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建筑工程概论课使我对于建筑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认识了建筑基本的结构分类,对于建筑行业中的一些术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老师能够根据我们所学专业,给我们着重讲了建筑与材料的关系,使我们不但对于这门课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是告诉了我们,材料对于建筑对于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因此,我将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从材料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
建筑是空间构筑物的艺术,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形式也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征,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建筑艺术美的最根本精神功能在于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当然,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
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
不但妥创造和谐统一,两且要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环境艺术的宗旨。
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曾归纳出一个全面性的建筑理论,即“建筑存在的意志”(the building’s wiⅡto exiSt),并且认为作为构筑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也存在意志,这种意志体现在材料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上。
康在一次谈话中用与砖对话的口吻谈了他处理建材的方式,以“砖爱拱券”为结论形象地阐明材料具有“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意志,得出要了解材料的原则与本质,了解材料能够作什么,并且在设计中对材料的意志给予尊重的启示。
而传统建筑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在现代建筑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在不断增大的总能耗之中,建筑能耗约占30%,建筑节能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而建筑材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发研制及应用节能材料是建筑节能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建筑材料现状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新建筑中,95%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相近国家的3倍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
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对新型墙体材料等绿色建材的需求将有巨大的增长,我国建材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发展趋势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下,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了大量的施工新方法、生产新工艺,有些产品利用工业废渣、天然纤维来合成制品等。
通过不断总结生产、应用的经验,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使我国整体节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墙体材料发展趋势
粘土质墙体向非粘土质墙体材料发展;实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向空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小块墙体材料制品向大块墙体材料制品发展;重质墙体材料制品向轻质墙体材料制品发展;现场湿作业多的墙体材料制品向现场湿作业少的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单一材料的墙体向多功能复合材料墙体发展。
绝热保温材料发展趋势
1)向外墙外保温发展。
节能技术发展初期,内保温技术由于其施工简单、操作安全以及造价低廉等特点,为设计院、施工和建设单位所接受,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迅速起步。
但是外墙内保温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热桥保温处理困难;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等。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随着我国节能标准的提高(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内保温技术已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
采用外墙外保温能保护主体结构,
延长建筑物寿命;基本消除“热桥”现象,减少内墙面裂缝;提高建筑物的防水功能和气密性;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等。
2)向多功能复合化发展。
各种材料各有特色,也有不足之处:如有机类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好,但是耐温低、强度低、易老化、防火性能差;无机类保温材料耐高温、无热老化、强度高,但吸水率高或机械加工性能差。
为了克服单一保温材料的不足,则要求使用多功能复合型的建筑保温材料。
3)向轻质化发展。
同种材料密度越小其隔热性能越好,同时,轻质材料不会造成建筑结构的额外负担,减少了因结构变形造成渗漏的可能性。
随着轻型房屋体系的发展,建筑保温材料也必然向着轻质化方向发展。
4)向绿色化发展。
建筑保温材料从原料来源、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使用过程和产品的使用功能失效、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及再生循环利用等四个方西满足绿色建材的要求是必然趋势。
如有机质发泡保温制品不再采用氟利昂;开发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纤维质保温材料;合理利用固体废弃物包括粉煤灰、矿渣和废旧泡沫塑料等。
从环保方面考虑
一些对环境产生破坏的材料被限制使用或淘汰。
在聚氨酯硬泡生产中,已禁用制造技术成熟、施工效果很好,但对大气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发泡剂,要求必须使用环保型发泡剂。
环保型发泡剂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应用范围,而且使大气环境得到了保护。
从应用上考虑
质轻且保温性能良好的绿色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如断桥式异型轻质节能保温砌块、板材等。
在屋面应用的保温材料,要求将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上的屋面。
现浇水泥膨胀蛭石、现浇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因在现场施工时需加水搅和,致使保温层中的含水量很大,因其中的水分不易蒸发,这不仅加大了导热系数,降低了保温效果,到时屋面防水层也会出现鼓泡,过早出现雨水渗漏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屋面保温工程中取消了这两种现浇保温层的做法。
总之,从选材、生产到施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为节能、节源积极工作,保护地球、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节能,绿色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建筑.必定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
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
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
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
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首先,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须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
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
建筑物表面材料,通过多功能的组织进行呼吸,可净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并降低温度,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可用于百页窗的调整或空调系统风口的开闭,自动调节太阳光亮,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可提供采暖和照明所需要的能源,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
其次,绿色建筑的形式必须利于能源的收集,建筑的外层将不再是“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而将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界面。
绿色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将是多样的,尤其是外层材料将是高度综合、高效多功能的,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将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创造一种能更加适合人类生活的、与
大自然高度和谐的高科技建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