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ppt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884833482fb4daa58d4be6.png)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 史、 穴位按摩部位的皮 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 程度、心理状况等。
评估
患者准备
穴 位 按 摩 操 作 流 程 图
核对姓名、 诊断, 解释, 合理体位、松解衣着, 暴露施灸部位, 注意保 暖。
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 及推拿手法。 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 治疗的反应, 及时调整 手法。 根据医嘱, 详细记录实 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 情况,并签名。
1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 心理状况。 2 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 禁止按摩。
4 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 物品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介质。 6 操作程序 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3 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4 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 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5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 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 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持久,禁用暴力。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 史、 拔火罐部位的皮肤 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 度、心理状况等。
治疗盘、火罐、95%酒 精棉球、血管钳、打火 机、小口瓶等。
物品准备 核对姓名、 诊断, 解释, 取合理体位,松开衣 着,暴露拔火罐部位, 保暖。
拔 火 罐 操 作 流 程 图
患者准备
中医操作八 项 护 理
![中医操作八 项 护 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3edf83d0d233d4b14e69b0.png)
中药熏洗
6 操作程序 6.1 遵医嘱配制药液。 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6.3 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 挡,注意保暖。 6.4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 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5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6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7.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7.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7.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7.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拔罐
6 操作程序 6.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经选择 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 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 较多处不宜拔罐。 7.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湿敷
涂药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 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 油剂、膏剂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c226cb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5.png)
在刮痧过程中,应与患 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 解其感受和需求,给予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同时,应向患者解释 刮痧的原理和作用,消 除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作用机制
通过刮痧板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发红 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 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其 适应证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科的 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
常见刮痧方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常见刮痧方法
直接刮法、间接刮法、点按法、揉刮法、角 刮法、边刮法等。
操作演示
以直接刮法为例,首先选择合适的刮痧板和 刮痧油,在需要刮痧的部位涂抹适量的刮痧 油,然后用刮痧板倾斜45度角,由上至下 、由内向外单向刮拭,每个部位刮拭20-30 次,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或斑块为度。
以毫针刺法为例,操作前需消毒穴位 皮肤,持针者以押手固定穴位,刺手 持针进针,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刺 激穴位,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最后 缓慢出针。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针灸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情、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方法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针灸中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晕针、滞针、弯针等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能够针对患者 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 从而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促进 患者的康复。
提高护理质量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具有独特的优 势,如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副作用 小等,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 的多样化需求。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期护理,如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各个领域。
了解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ba6982ea8114431b90dd8db.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一)、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f5e5572d767f5acfa0c7cd52.png)
(一)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者签名: 时间: 年月日
(二)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注:1、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与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三)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四)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五)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年月日
考核者签名: 检查时间: 年月日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八)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年月日。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e7734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1.png)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一、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
在脉诊中,护士需要仔细触摸患者手腕上的脉搏,根据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参数,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并及时向医师反馈。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舌诊中,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湿润程度、厚薄等,以及舌质的形状、颜色等。
这些观察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帮助医师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位。
三、面诊: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面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面色的红润程度、面部的水肿、皮肤的状况等。
此外,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眼睛是否有凹陷、鼻子是否有肿胀等。
这些观察可以为医师提供有关患者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的信息。
四、足诊:足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足部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足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足部的形状、肤色、温度等,以及足底反射区的反应。
通过按摩足部,可以刺激全身经络和脏腑,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
五、捻腕诊:捻腕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手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捻腕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手腕的温度、皮肤的变化等,并进行适当的按摩。
通过按摩手腕,可以刺激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起到调节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
六、翻身诊:翻身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的背部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翻身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背部的皮肤状况、颜色等,以及背部经络的走向。
通过按摩背部,可以刺激背部的经络和脏腑,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七、叩击诊:叩击诊是通过敲击患者身体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叩击诊中,护士需要用手指敲击患者的胸部、腹部等部位,观察敲击声音和震颤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
通过叩击,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病变范围等,并为医师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八、拔罐诊:拔罐诊是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贴上罐子然后把罐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局部的负压,刺激患者的经络和脏腑,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f96513679563c1ec5da716f.png)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一)、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6652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9.png)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八项护理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
按摩是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运行,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应练习基本的按摩技法,熟悉穴位的位置和刺激方法。
2.手法要轻柔、细腻,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疼痛感为宜。
3.穴位按摩时要维持手部温暖,避免出现手冷的情况,同时要注意穴位的清洁卫生。
二、拔火罐拔火罐是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气血运行,排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熟悉拔火罐的方法和手法,避免对皮肤造成创伤或过度疼痛。
2.要注意罐内气压的调节,保持适当的吸附力,避免罐与皮肤脱落或过度吸附对皮肤造成伤害。
3.拔火罐后,要对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红肿。
三、耳穴贴压耳穴贴压是通过贴合特定的耳穴位,刺激脑神经,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耳穴位置和压迫力度,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耳穴进行贴压。
2.要用手指轻轻按压耳穴,力度适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耳部不适。
3.注意耳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刮痧刮痧是通过特殊的刮痧工具,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产生红肿和淤血,促进身体气血运行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使用带有平滑表面的特殊刮痧工具,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和刺激。
2.刮痧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刮伤皮肤,同时要掌握刮痧的速度和频率。
3.刮痧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刺激。
五、火针火针是通过在穴位上点燃艾条,烧灼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火针的操作方法和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烧伤。
2.点燃后的火针要及时放置在穴位上,避免烧灼时间过长或火针烧断。
3.火针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防止感染和烧伤。
六、艾灸艾灸是通过燃烧艾条,热气温热皮肤,刺激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操作要点如下:1.操作者要掌握艾灸的操作方法和艾条的燃烧的适度,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烫伤。
中医护理八项操作方法
![中医护理八项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a3ffa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4.png)
中医护理八项操作方法
1. 医嘱执行: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认真执行医嘱,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达成。
2. 脉象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问题。
3. 舌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形状、颜色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按摩推拿:采用按压、推拿、拍打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病情。
5. 中药煎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煎制,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服用。
6.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等手段,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病情,促进身体的健康恢复。
7. 录入病历:将患者的病情记录在病历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发展、治疗方案等,方便医生进行诊疗。
8. 望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等情况,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cdbe3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广为流传。
中医注重防治疾病,提倡保养身体,讲究身体的内外平衡和谐。
而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则是在日常保养中应用中医的方法,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调理饮食“饮食有节、营养合理、清淡为主、健康为本”是中药保健的饮食准则。
我们应该合理搭配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和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在中医的角度看,食物可以被看作是用来调理身体的药物,科学的饮食调理能够缓解许多慢性病并促进健康。
二、按摩推拿中医传统的按摩推拿有益于身体的循环系统,能够缓解骨骼肌肉的疲劳和僵硬。
常见的中医推拿手法有揉、捏、按、推、拉、拿等。
正确的推拿手法要用适量的力气,手指和手掌的部位也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轻重缓急要适当掌握。
三、良好的睡眠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睡眠被认为是“养生十大法门”之一。
身体的排泄和新陈代谢都在夜间进行,所以睡眠的质量和时间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缓解疲劳。
四、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中医认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
保持心态平和、不积极、不过度悲观或过度兴奋,和谐地对待情绪,保持积极的态度,对身体有很大好处。
此外,长时间的紧张急躁也可能会导致心理紊乱,加重身体疲劳。
五、适当的运动锻炼中医养生推崇的就是“动静结合、弹性进步、适于自己”的健身方式。
中医认为适量的锻炼对身体非常有益,并且不同的锻炼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在中医角度看取,锻炼不但能够保持心态愉快、放松身体,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和缓解疾病。
六、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养生注重饮食起居,酸甜苦辣对人体有所影响,大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规律和健康习惯。
相信大家都听过“三分饥、七分饱”的说法,要注意饮食的适度,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长寿。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标和禁忌症01.09(精选五篇)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标和禁忌症01.09(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1fdd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a.png)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标和禁忌症01.09(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标和禁忌症01.09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目标和禁忌症2018.01.09 技术1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禁忌证 :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技术2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
禁忌证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技术3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技术4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技术5 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八项操作技术护理常规
![中医八项操作技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920446dd1f34693dbef3e93.png)
目录技术1 耳针法 (1)技术2 艾条灸 (5)技术3 拔罐法 (9)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3)技术5 刮痧法 (17)技术6 湿敷法 (21)技术7 涂药法 (24)技术8 熏洗法 (28)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查时间: 年月日技术2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c83a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7.png)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1.按揉推拿:按揉推拿是指通过按压、揉捏、抓拉等手法,以改善气血运行,调整人体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按揉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法、揉捏法、推举法等。
它能够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功能。
2.推拿灸疗:推拿灸疗是常见的中医护理手法,通过按摩、推拿和热敷灸疗,调节经络、活络血脉的功能。
推拿灸疗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3.拔火罐:拔火罐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刺激经络、活络血脉、通经活络的技术。
它能够缓解疼痛、消除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拔火罐能够有效治疗因风寒湿热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感冒、肌肉疼痛等。
4.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病症,如头痛、失眠等。
5.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气,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的方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祛寒湿,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它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如关节疼痛、痛经等。
6.推背按摩:推背按摩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背部,促进经络和穴位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推背按摩可以缓解经络阻塞,改善背部肌肉的疲劳和僵硬,对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
7.刮痧:刮痧是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将皮肤表面的一些病理物质(如瘀血,风热等)刮下,以促进气血循环的方法。
刮痧可以治疗风寒湿痹、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病症,同时也适用于改善肌肉疼痛。
8.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一种通过拉伸身体部位,纠正疾病或畸形的方法。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减轻一些骨骼和肌肉疼痛。
牵引疗法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促进治疗和康复。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操作。
中医八项操作技术护理常规
![中医八项操作技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1b15f67cc175527072208b5.png)
中医八项操作技术护理常规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目录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耳针法操作流程图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查时间: 年月日技术2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cfd5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a.png)
同时,中医操作八项护理还可以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 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
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发展历程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 溯到古代中医的实践经验。在长期的 医疗实践中,中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护理操作技能和方法。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应用,中医操作八项护理也在不断 地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 、有效的护理服务。
推拿技术
推法
用指、掌等部位在人体一定部位上做 直线推动,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的作用。
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 穴位上做持续的捏拿动作,具有解痉 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概述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技术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应用领域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优势与特点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注意事项与
禁忌症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未来发展趋
势与展望
01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概述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定义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是指中医临床护理 中的八项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药煎 煮、中药熏洗、中药灌肠、穴位按摩 、艾灸、拔罐、刮痧和耳穴压豆。
这八项护理操作技能是中医护理实践 中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专业的护理 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病痛,促进康复 。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重要性
中医操作八项护理是中医临床护 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 高中医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专业的中医护理操作,可以 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改善患 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护理实践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中医操作八项护理逐 渐规范化、标准化,成为中医临床护 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14fd23360cba1aa911da59.png)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中药保留灌肠2、拔火罐3、穴位按摩法4、艾条灸法5、毫针法6、中药换药7、中药熏洗8、穴位注射一、中药保留灌肠1、目的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棉签、石蜡油、纱布、水温计、卫生纸、手套。
治疗盘外备:弯盘、中药汤剂、一次性治疗巾、小垫枕、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评估――↓ ――准备↓取体位――↓铺巾、垫小枕↓ 灌肠―― ↓ ――整理↓记录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遮挡。
3)按照要求插入肛管,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管。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保留一小时后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考核标准二、拔火罐(坐罐)1、目的调节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的效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火罐、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柴、弯盘、小口玻璃瓶、纱布两块、快速手消毒液。
必要时备:围屏、毛毯。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3、操作流程↓↓↓ ——拔罐↓起罐 ↓ ——整理↓ 4、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 1)了解患者的病情。
2)向患者解释拔罐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查对,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穴,根据拔罐的部位取舒适体位,松解衣着、保暖,暴露坐罐的部位,清洁局部皮肤,遮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四、穴位按摩法
(一)、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五、刮痧法
(一)、目标
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六、湿敷法
(一)、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七、涂药法
(一)、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二)、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忌用。
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八、熏洗法
(一)、目标
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 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
考核者签名: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