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读书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第四至第八章)读书报告

13326022 李婉儿

《安阳》的作者李济,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被称为我国的“考古学之父”。从1928年到1937年间,李济曾13次主持殷墟发掘。而其所著的《安阳》,得以让我们认识到安阳的系统挖掘,现代考古学的起步,和前人的贡献。【1】

《安阳》一书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章,阐述的是殷墟发掘的

背景;第二部分,第四至六章,概述安阳的具体发掘过程;第三部分,第七至十五章,主要是对安阳发掘成果的研究。在这里,我主要说的是第二部分,安阳的具体发掘过程,在15次安阳发掘中,我主要叙述一下安阳的第一次发掘。

提到安阳发掘,首先要说的是傅斯年创建历史语言研究所,他提出了“上穷碧落下

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口号,打破国人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开的固有观念,

强调体力劳动,两者结合。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傅斯年详细解

释了这个口号,并提出三个宗旨:一是保持亭林百诗的遗训,“搜寻金石刻文以考证

史事,亲看地势以察古地名“;二是扩张研究的材料;三是扩张研究的工具。【2】所以,在以罗振玉为首的大部分金石学家都认为没有必要进一步搜寻甲骨文的情况下,

在研究所尚在筹备之时,傅斯年就派董作宾到安阳进行初步调查,继续搜寻甲骨。无

论是傅斯年还是董作宾,对现代考古学都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安阳的第一次发掘是他

们对现代考古学的第一次试验。这一次的发掘结果证明了这个遗址的发掘价值,结束

了旧的古玩爱好者“安乐椅上研究”的博古家时代,更重要的是为有组织地发掘这一

著名废墟铺平了道路。所以,安阳的第一次发掘是值得了解一下的。

在进行正式的挖掘之前,董作宾先拜访了安阳本地的一些绅士,他们之中有彰德府

中学的校长,几个古玩店的老板,不认识甲骨文而以伪造甲骨文出名的蓝葆光。通过

访问,董作宾获得大量关于一般情况和本地甲骨舆论趋势的情报。有的时候,考古的

发现也具有偶然性。董作宾雇了一名向导,发现向导带他到的发现甲骨的地方是一个

沙丘,与罗振玉说的棉田不相符。他发现了更多有可能埋有甲骨的地方,并找到了一

片无字甲骨,于是他认为此遗址仍值得发掘。所以,他立即写了报告,并拟定了试发

掘计划。他的发掘计划有三个步骤。一是分区,以沙丘上出土甲骨的地方为中心,划

出一大段,约五六亩,然后把将其分为若干区,每区约四方丈,四角竖立标识,然后

就区着手挖掘。以沙丘为中心还好理解,但是为什么就是五六亩的范围,而不是更大

或者更小呢?董作宾在其报告中并没有解释,但分区的做法体现了田野发掘的“探方”方法。二是平起,由四方丈之内,平排起土,每一尺为一层,视其土色及所出之物而

详记之,至三丈为止。三是递填,取第二区的土填第一区,如此类推。这样能够保持

土壤的肥力,是一种环保的后期处理方式。做完计划后,董作宾开始进行筹备,包括

雇佣工人,租借房屋,张贴公告,与官方交涉等等。筹备完之后就是正式开展挖掘工作。然而,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挖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实际的

挖掘过程与原定计划几乎全部不一样。安阳第一次发掘的具体工作分为三期。第一期,以沙丘为中心,从四周向中间挖掘,这叫轮廓求法。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多大作用,

于是董作宾改用集中法,即集中挖掘沙丘出甲骨之地,接着用打探求法,结果都是令

人失望的。据此,董作宾认为“观察土色之法,亦极不可靠。”“三种方法之所以失败,全属理想之故。”于是,在第二期里,董作宾“利用村人之经验,舍弃个人之理想。”利用工人的经验也就是说在村人挖掘过的地方再次挖掘。这一次挖掘的成果比

第一期的要好,证明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于是,在第三期挖掘中,董作宾进一步地与

工人谈话、咨询村农和城中友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方法相结合进行挖掘,挖掘出的

甲骨比前几次的多。后来由于经费不足,时间不足,加上匪患、天气等原因,安阳的

第一次发掘结束了。田野发掘并不只是简单地发掘,它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而安阳第

一发掘把这套系统应用于实际,它跨出了现代考古学的第一步,用实物证明了安阳的

发掘价值。在接下来的安阳发掘中,现代考古学越来越走上正轨,其计划、挖掘、整

理和研究越来越成熟。【3】

李济所领导的安阳第二次发掘是在董作宾的结果上进行的。他在与董作宾个人接触

及阅读了他写的报告的基础上,获得了殷墟遗址现状的一般认识,并提出了三个假设。然后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制定发掘计划,决定具体工作的步骤。这一次发掘是董作宾

跟李济先生的合作,董作宾负责研究契刻文字,李济负责负责所有其他遗物。这种分

工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两人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专注研究。李济根据这次发掘

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地下堆积分三层:(1)殷商时期主要文化堆积;(2)覆盖

其上的是分散而众多的隋唐墓葬;(3)覆盖这些墓葬的是现代堆积层。而在这次发现的遗物中,最重要的仍是一批有字甲骨。在第二次考察安阳期间,其中的一项重要任

务就是开始测量以小屯为中心的这重要遗址的地形。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则是坚持系统

地记录收集到的陶器,这有利于记录方法和分类标准的革命性变化。

在20世纪中期,中国还没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除了复杂的技术问题外,田野发掘往往还面临着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障碍。安阳的第三次挖掘就遭遇过政治性干扰。深受

旧的挖宝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南省政府组织和支持了另一个发掘队,使得李济组织的

第三次发掘中断了三个星期。为此,李济等人建议政府制定古物保护法,促进科学研

究工作。幸运的是,安阳发掘后来正常进行。安阳的第三次发掘采用的是“卷地毯”

方法,即对整个遗址进行全面揭露。这一次发掘清楚地显示了地下的分层顺序,依照

这种分层顺序,田野工作者井然有序地挖掘出大量遗迹和遗物,并依此进行田野记录。地下情况一弄清楚,这些单间或成批的出土物的同时出现的重要性立即被广泛认识到。之后,第三次的发掘物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讨论,即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与青铜时代

的殷商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到中国早期文化起源这个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