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_心理学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 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法,它主要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 发现其意义结构。 其次,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 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迹)
6、共方向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 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 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箭头) 7、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 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 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垛口) (恒常性,理解性,A,13,王)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 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 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顿 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 提出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 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 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要大于各 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社会历史背景 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 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 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 统一,积极的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 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 外。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 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 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 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格式塔 名词解释
格式塔名词解释
格式塔是一个德文词,直译为“整体”,其含义是指一种整体性或完整的形态。
在心理学中,格式塔被用来描述一种整体感知的倾向,即人们看到事物时,通常会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组独立的、分离的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会倾向于将它们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一组分离的元素。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张人脸时,我们不仅仅看到一个个别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而是将这些特征视为一个整体,感知到一张人脸的整体形态。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强调认知的整体性,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倾向于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组分离的元素。
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视觉感知上,也体现在其他认知过程如思维、记忆、语言等中。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
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
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
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
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
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
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
第九讲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似动现象的实验 韦特海默的解释: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是大脑的整体属性和 两条线的感觉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 朴素的不能人为分析的经验。
研究意义:
确立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
四、同型论(isomorphism) “空间上所经验到的秩序总是与大脑基 本过程分布上的功能秩序相一致。”
五、完形组织法则
图形-背景 接近法则 类似原则 闭合法则 连续法则 简单性法则
六、学习理论 (一)顿误学习
1.实验:动物学习和解决问题实验
直接实验 迂回实验
2.顿悟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是在对行为与目 的物的关系,行为与情景关系产生整体认识 后产生的。 3.顿误与试误的争论
二、小鸡啄米的实验
结论:动物对刺激的关 系而不是刺激本身做出 反应。
三、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直接经验和行为
直接经验:客观和主观经验 行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二)研究方法:
以现象学的方法指导心理学研究; 主张整体论,反对元素主义; 强调质的分析先于量的分析; 在方法上持开放态度,并不反对使用其他方法。
(三)拓扑学
在研究拓扑学的学者看来,一只兔子也是一个球体。
三、拓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拓扑心理学的指导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范 畴,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内在本质。表现在心 理中就是以本能、驱力、性格等因素解释行 为的产生,力求发现决定这种行为的内在因 素。 伽利略的科学观:使科学研究的焦点从内部 本质的探讨转到内外结合的综合因果关系的 探讨。这一观点到心理学中,就是要在个体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行为产生的原因, 注重个案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旳发展》(1921);
《知觉:格式塔学派引论》(1922,英文);
《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
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心理学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统一旳德意志帝国力量 崛起,妄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 使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旳 整体。与此相适应,社会意识形态 都倾向于整体旳研究。
❖ 1934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到哈佛大学任 教,第二年任宾夕法尼亚斯瓦特莫学院心理 学教授。
❖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主要著作: 《人猿旳智慧》(1917); 《完形心理学》(1929); 《价值在事实世界中旳地位》(1938); 《心理学中旳动力学》(1940)
❖ 小鸡视觉辨别试验:
苛勒,1918
以往对运动知觉旳解释
❖ 冯特旳眼球运动说 ❖ 马尔比旳后象混合说 ❖ 厄棱费尔旳感觉综合说
b1
a1
a2
b2
❖韦特海默旳观点:似动本身是一
种现象,是一种整体或完形,而不 是若干不动旳感觉元素旳集合。
❖进一步旳推论:心理现象旳整体是 不可分析为元素旳。因为整体并不 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 又决定各个部分旳。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1880-1943
❖ 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带领助手兼被试考 夫卡、苛勒从事似动现象试验,将完形 心理学旳原理应用于人类发明性思维旳 研究,并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发 明性思维旳主要性。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韦特海默简介
❖ 生于布拉格,先就读于格拉茨大学法律系, 1923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理学,从师于 斯顿夫,1923年又转符茨堡大学,在屈尔佩 旳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
二、主要观点
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并且研究了顿悟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完整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分析之后得到的。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三、案例
苛勒将大猩猩带到一间房子里,房顶上悬挂着香蕉,房内还有几个箱子。
大猩猩刚开始进入房间看到香蕉时,首先第一反应是直接用手去够香蕉,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都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它不在盲目乱跳了,而是静下来观察房间内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猩猩突然走到箱子旁边,将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站上去够香蕉。
如果一个箱子不够高,它还会将几个箱子叠加到一起,直到拿到香蕉。
苛勒通过实验认为,猩猩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紊乱动作,而是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分析,最后领悟了整个情景,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顿悟。
在日常学习中也常见到顿悟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一.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起源: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学理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
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
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
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
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
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又称为完形视觉原理,由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提出,后来不断发展,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用于解释视觉艺术现象。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时,并非一开始就将它区分为整体与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包含五项完形法则:
1. 相近(Proximity)
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观者对其整体性的感知。
当多个物体距离相近时,会被识别为一个整体。
当多个物体距离较远时,会被识别为一堆分散的个体。
看作三行 看作三列
2、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形状 颜色 大小方向3、闭合(Closure)
视觉会自动将残缺的、不完整的图形补全、闭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
4、连续(Continuity)
具有相同运动趋势并因此处于同一路径上的物体,在视觉上呈现为连续的整体而不是一堆分散的个体。
5、简单(Simplicity)
大脑倾向于将图形感知为简单的物体。
理解为两个圆圈,而非。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一)引言概述: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它由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中叶提出,并在后来得到了许多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进一步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认知发展,以及个体是如何逐步构建出对世界的概念和知识体系的。
1. 认知建构的基本原理-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主动建构来实现的。
个体与环境发生互动,通过不断的感知、观察和思考,将信息加工和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向符号操作的转变。
他们在感知基础上逐渐发展出符号化、内省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认知建构过程中,个体通过不断适应和平衡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不断转换和重组认知模式。
2.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能力。
- 在感知运动期,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形成基本的感知能力。
- 前运算期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符号化的能力,开始运用语言和符号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 具体运算期,儿童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和操作,但仍受限于具体情境。
- 形式运算期,青少年开始具备抽象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
3. 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内化和外化,是构建和表达知识的重要工具。
- 儿童通过语言的使用和运用,不断扩展和丰富其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 语言的发展和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两者相互促进并不断地相互调整。
4. 认知与社会经验的关系- 个体的认知发展离不开社会经验的支持和指导。
社会环境中的他人和文化传统对个体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社会互动和合作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个体扩展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课件
❖ 回到德国后任柏林大学实验室代理主任。后又被任命为缪 勒在哥廷根大学的继承人, 继承斯顿夫在柏林大学的职位。
❖ 在《格式塔心理学》一书中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性和 最透彻的论述, 促进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甚至全世界范 围内的发展.。1956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 贡献奖, 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多产而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 著作《类人猿的智慧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考夫卡(1886—1941)
❖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 于1909年在斯顿夫指导下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 曾在屈尔佩的实验室任助教一年。1912年参加了 韦特海默进行的似动现象实验,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发言人。
❖ 三人中最多产的一位, 最早向美国心理学界介绍了格式塔 心理学,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对象、方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 阐述, 使格式塔心理学系统化。
❖ 这种科学观认为内在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动因, 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内在的本质。表现在心 理学中, 就是以本能、驱力、性格类型等因素解
❖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
❖ 以拓扑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研究群体的生活 空间, 把群体作为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机整体, 并在这种整体的水平上探求群体的行为和过程, 以及群体行为的潜在动力。这就是群体动力学的 基本思想。
❖ 正式诞生: 1912年惠特海默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 究》。
❖ 主要观点: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 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二、格式塔心理学产生背景
1 整体观的思想传统
2
社会历史背景
3
哲学理论背景
4
心理学背景
5
科学背景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0第十章 格式塔心理学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一)理论主张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二)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 (三)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苛刻 (四)实验不够严谨 (五)整体观不够彻底
用六根火 柴组成四个等 边三角形。
第三节
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评价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与贡献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和不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1933年纳粹窃取德国政权以后,格式塔 心理学的核心转到了美国。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开辟整体研究之先河
第十章重要知识点
名词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
、似动现象 、顿悟
P430 P437
P448 P430
简答题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顿悟学习的特征。
P448 、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P455
论述题
、论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P445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 要代表人物
★六、学习理论
(一)苛勒关于黑猩猩的学习的实验
(二)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三)迁移
(四)记忆
(五)创造性思维
(一)苛勒关于黑 猩猩的学习的实验
★(二)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苛勒认为顿悟学习是 “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 完善解决的出现”。(P448) 和桑代克的试误说对立, 非渐进的量变过程,是突发 的、飞跃的质变过程。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
2、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把现象学应用到心理学问题上,呼吁一种意识的纯粹科 学;他提倡对经历体验到的心理活动采取详细而复杂的描述。胡塞尔 的现象学和格式塔运动是20世纪德国相同立志力量的产物,“现象学 改变了格式塔学者对待心理意识以及心理本身的态度,鼓舞着他们去 反抗冯特的传统,去探讨心理学研究的新的路径。” (三)科学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的一股强大的新思潮直接影响了格式塔学派 的创立者。 1、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尔为代表的场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场论”的进一 步完善与发展,对格式塔心理学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2、爱因斯坦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著作也影响了格式塔心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 1、马赫的影响 尽管马赫的经验主义与格式塔心理学家有很大的差异, 但他的《感觉的分析》一书却是格式塔理论灵感的源泉。 2、斯夫顿的影响 正是他把现象学思想引入心理学实验室,为他的学生 建立实验现象学和格式塔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直接推动了格式塔
七、心理发展和人格理论
(一)心理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极端的经验论和先天论观点都贬低了对发展的研究:经验 论者和先天论者不是试图去理解心理成长问题,而是去寻找符合自己理论的 东西。 代表人物:考夫卡 观点:格式塔原理可以广泛运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缺乏完善的发展心理学和比 较心理学,正常的成人心理学是不完善的。 贡献:1、 区分了外部观点内部观点(描述性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四个方面:a、运动方面的发展。b、感觉方面的发展。 c、感觉运动的发展。d、观念的发展。 (二)人格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人格看成一个动力的整体。 代表人物: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
丁彧
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格式塔_心理学
格式塔_心理学格式塔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们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影响。
格式塔理论于20世纪初由波兰文化社会学家泽米洛夫·科夫卡所创立,他认为符号是人们沟通的基本元素。
格式塔理论后来被引入到心理学中,成为人们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理论之一。
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符号学,它认为符号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符号指的是物体、行为和言语等能够传达信息或代表事物的元素。
人类利用符号来沟通和理解世界,符号可以被视为人类交流的基础。
符号系统则是一组符号的集合,人们通过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信息。
符号系统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它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
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文化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中国,红色通常象征着好运和吉祥,而在西方国家,红色则代表着危险和警示。
因此,在分析某种符号时,人们需要考虑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符号系统的历史演变。
符号的含义是通过社会共识来建立的。
社会共识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符号的共同理解和使用。
社会共识使得符号系统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固定性,这也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符号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例如,蛇在古代被视为神秘和神圣的动物,而在现代则主要被视为危险的动物。
格式塔理论认为,符号和符号系统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符号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
符号会影响人们产生某种情绪、思考和行动,而人们并不一定意识到这种影响。
换句话说,符号和符号系统是隐藏在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背后的力量。
格式塔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差异。
它还可以用于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通过对符号系统的分析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
《心理动力的动力表述和测量》(1938)
《解决社会冲突》(1948)
《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
1912年诞生
1920年,确立在德国的主导地位
1930年代中期,在美国较有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传播与初步接纳期(1912~1930年)
准概念事实
生活空间的拓展
生活空间的动态性
二、心理场
需要,紧张系统
01
蔡戈尼克效应
02
效价
03
正效价
04
负效价
05
冲突类型
06
趋近-趋近冲突
07
趋近-回避冲突
08
回避-回避冲突
09
三、动机理论
四、人格组织
内部个体区域 边缘层 中心层 运动知觉区域 边缘区域 中心区域
团体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整体,要改变个体首先要设法改变团体,团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压力,促使其行为向与团体一致的方向改变。
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发的质变过程;
顿悟学习的特点
01
02
03
04
05
格式塔学派对试误说的批判
桑代克设计的实验情境过于复杂,超出了动物可理解的范围。
质疑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也不符合实验中的现象。
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对立。
1914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1年,柏林大学
1932~1933年,斯坦福大学访问
1933~1935年,康奈尔大学任教
1935~1945年,衣阿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_百度百科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U24u1 初级编辑三级(994) | 我的百科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38) | 我的空间| 百度首页 | 退出新闻网页贴吧知道 MP3 图片视频百科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春节编辑词条格式塔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
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
如今格式塔方法已渗入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但学说内部仍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基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学说现仍在不断修正改进之中,格式塔对西方文艺界、美学界的影响延续至今,如美国美学家安海姆曾将格式塔方法应用到艺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奥地利理论家埃伦茨韦格和美国音乐家迈耶也成功地应用了这一方法。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
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
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
”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
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二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
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
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
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
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
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
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
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的困境: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不错,当然是一本书。
”“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
还有别的吗?”“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
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书’“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
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
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
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三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
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field)。
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
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
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
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
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
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
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
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environments)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
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
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
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
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
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
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
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
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
当顿悟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问题的解决使动物得到食物,同时清除了这一心物场中的张力。
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
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如果动物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问题也不会存在,因为同样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
以此类推,地理环境也是如此。
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
考夫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
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
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第二光点,两者均静止不动;当间隔只有30毫秒时,被试则同时看到两个光点,它们也静止不动;但是,当间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60毫秒时,被试则看到一个处于连续运动的光点。
被试在事实上无运动的情境里觉察到明显的运动,说明光点引起了相互交迭的两个脑场,使之产生运动感觉。
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心物场的张力在脑中表现为电场张力;顿悟解除脑场张力,导向现实问题的解决。
正是由于考夫卡坚持心物场与脑场之间在功能上是同型的,从而使他在对经验和行为作出整体的动力学解释时幸免于二元论。
格式塔同型论与神经系统机械观相对。
神经系统的机械观认为,神经活动好比一架机器的运作,它不能组织或修改输入机器的东西,正像“记忆机器”忠实地复制知觉印象一样,它的机械性使知觉印象与其皮质复本之间在大小、形状和组织方面是一一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