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对小流域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内进行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可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质量。
同时,也可以对土壤进行复垦和改良,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管理小流域内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建设集雨、蓄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进行水资源的定量调控和科学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小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的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农业是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4. 河道整治措施: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理河道淤泥,疏浚河道,修建护岸等,以保障水流顺畅和防止河岸侵蚀。
此外,也可适时设置沿河的植被带,增加河岸的稳定性。
5. 生态恢复措施:在小流域内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
通过种植乔、灌、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6. 社会宣传、教育与参与: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
并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通过集体行动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机组合和综合治理,相信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3)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 施工组织设计 (4)1.6 水土保持监测 (5)1.7 技术支持 (5)1.8 项目组织管理 (5)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6)1.10 效益分析 (6)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9)3.1项目区选择理由 (9)3.2项目区概况 (9)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17)4.1建设目标 (17)4.2建设任务及规模 (17)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5.1布局原则 (18)5.2工程措施 (18)5.3水土保持林设计 (25)5.4封禁治理设计 (31)6 施工组织设计 (34)6.1 施工条件 (34)6.2 施工组织 (35)6.3 施工进度安排 (35)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36)7.1 项目监理 (36)7.2 水土流失监测 (36)7.3 水土保持监督 (38)8 技术支持 (39)8.1 技术支持方案 (39)8.2 技术培训 (39)8.3 技术推广 (40)9 项目组织管理 (41)9.1 组织管理机构 (41)9.2 组织管理措施 (41)9.3 技术保障措施 (42)9.4 监督保证措施 (42)10 投资概算 (44)10.1 工程概况 (44)10.2 编制依据 (44)10.3 基础单价 (44)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45)10.5 独立费用 (45)10.6 编制成果 (46)10.7 资金筹措 (53)11 效益分析 (54)11.1 效益分析依据及原则、范围、期限 (54)11.2经济效益 (54)11.2生态效益 (56)11.3 社会效益 (57)12 结论 (58)12.1技术设计合理 (58)12.2 经济效益显著 (58)12.3有利于改善环境 (58)12.4 社会影响良好 (58)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XX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附件2: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
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1、小流域治理工程。
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
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
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小流域是流域系统中的基本单元,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基础。
有效的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可以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提高农田生产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2. 小流域特点分析在制定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小流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对流域的水流、土壤侵蚀和污染有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直接影响降水量和分布,对水土保持有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状况: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保持的要求和效果不同。
•植被状况:植被的类型和密度对土壤保持和水源地保护有重要影响。
3.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基于小流域的特点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3.1 保护植被的恢复和建设•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植被种类,进行植被恢复和建设。
•组织植被覆盖率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植被的死亡和病虫害问题。
•加强植被管理,并采取防止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等措施。
3.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梯田建设、茅草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
•种植护坡植物,如会香樟、落叶松等,加固土壤,抑制坡面侵蚀。
•搭建防护设施,如挡土墙、护坡网等,防止土壤流失和坍塌。
3.3 水资源管理•建设小流域的水源保护区和绿色廊道,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确保水量的合理分配和农田的灌溉需求。
•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减少径流对小流域的冲击。
3.4 畜禽粪便管理•建立畜禽粪便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水质污染和土壤肥力的丧失。
•定期清理和消毒畜禽养殖场,防止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鼓励农民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如用作有机肥料等。
4. 实施方案效果评估为了对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和监测系统。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估指标:•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量的减少程度。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流域是指地表水径流汇集的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之间。
由于小流域地域狭小,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制定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2. 提高小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保护小流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4. 促进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
1.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加强小流域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治理。
采取防护林、梯田、植被覆盖、地面覆盖等措施,减缓坡耕地水土流失速度,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工程。
修建小型水库、拦河坝、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地表径流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农业生产方式调整。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资源。
5. 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小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整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宣传教育。
开展小流域整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小流域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技术支持。
加强小流域整治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五、总结。
小流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农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重庆市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前言简述实施方案设计的目的,工程设计原则、要求,执行的规程规范,提交的成果。
文字之前插入小流域位置图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1 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 流域概况概述小流域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
1.1.2 地质、地貌一、地质。
小流域地质构造、影响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等。
二、地貌。
小流域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面积、所占比例。
1.1.3 土壤、植被一、土壤(地面物质组成)小流域主要土壤类型,各类土壤的分布、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肥力情况。
分别说明耕地土壤和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
插入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二、植被小流域所属植被分布地带,天然植被种类(包括树种、草种)及保存情况,人工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现有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率,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果(草)树种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种类及利用情况。
1.1.4 水文、气象一、气象特征小流域温度与光热资源。
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0o C积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
小流域降水情况。
包括多年年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情况;10年、20年一遇24h、3~6h最大降雨量。
插入小流域气象特征表。
二、水文小流域所属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径流年际变化、径流模数;多年平均输沙量。
说明小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插入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总量。
1.2.2 土地利用现状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对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技术规范(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其它依据(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监测目的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监测技术路线(1)前期。
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
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
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域进行综合性的治理,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1. 小流域的特点:该小流域位于山区地带,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严重缺乏,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 基本目标: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主要措施1. 水资源管理a.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规划,加强水资源监测。
b. 提高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
c. 加大水源保护力度,禁止乱占水源和水源污染。
2. 水污染防治a.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b. 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c. 加强监测与执法,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生态环境恢复a. 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b.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c. 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 水土保持a.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b.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c. 推广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林草结合、水草结合等。
5. 社会经济发展a. 政府加大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b.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c.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旅游等。
三、实施步骤1. 成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开展流域水资源调查,了解各类水资源情况。
3. 制定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4.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力量监测水质,对违规排污行为进行严惩。
5.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覆盖。
6.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
7. 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8.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5)1.1项目背景 (5)1.2地理位置及范围 (5)1.3项目区基本情况 (5)1.3.1自然条件 (5)1.3.2 社会经济 (6)1.3.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治理情况 (6)1.4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 (7)1.4.1建设任务 (7)1.4.2建设目标 (7)1.5项目建设情况 (8)1.5.1工程总体布局 (8)1.5.2 工程量及进度安排 (8)1.6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9)项目实施后,固定典型小班定期调查植被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等,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9)1.7项目管理 (9)1.7.1组织管理机构 (9)1.7.2实施组织管理措施 (10)1.7.3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和管护责任 (10)1.8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0)1.9效益分析 (10)1.10附图、附表 (11)1.10.1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地理位置图 (11)1.10.2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特性表 (11)2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12)2.1项目背景 (12)2.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13)2.2.1总的要求 (13)2.2.2建设目标 (14)2.2.3建设规模 (14)2.3设计依据 (15)2.3.1编制依据: (15)2.3.2本阶段基础资料的调查、勘测方法 (16)3基本情况 (16)3.1概况 (16)3.1.1项目区的地理位置 (16)3.1.2地形、地貌 (17)3.1.3 土壤、植被 (17)3.2社会经济情况 (18)3.2.1项目区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力 (18)3.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9)3.2.3项目区的农村经济状况 (19)3.2.4项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3.3水土流失状况 (20)3.3.1水土流失状况 (20)3.3.2水土流失成因 (21)3.3.3水土流失的危害 (22)3.4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23)3.4.1水土保持现状 (23)3.4.2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3)3.4.2.1主要经验 (23)3.4.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5项目区基本情况附图、附表 (25)3.5.1附图 (25)3.5.2附表 (25)4工程总体布置 (27)4.1土地利用调整 (27)4.1.1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评价 (27)4.1.2土地调整的原则 (29)4.1.3调整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0)4.2工程总体布置 (31)4.2.1工程总体布置遵循的原则 (31)4.2.2总体布局如下 (31)4.3工程总体布置附图、附表 (33)4.3.1附图 (33)4.3.2附表 (33)5工程设计 (34)5.1造林设计 (34)5.1.1水土保持乔木林 (34)5.1.2水土保持灌木林 (35)5.2封禁治理措施 (39)5.2.1封禁治理的范围 (39)5.2.2开封时间 (40)5.2.3封禁治理的组织措施 (40)5.2.4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 (40)5.2.5宣传牌设计 (40)5.2.6标志碑设计 (41)5.2.7围栏设计 (42)5.3措施数量汇总 (45)6.1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及内容 (45)6.3水土保持监测小流域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小流域是指一个相对较小的河流流域,通常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千米。
由于小流域相对较小,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容易引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和实施小流域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理目标小流域治理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小流域治理的核心措施之一,旨在修复和改善小流域的生态功能。
具体措施包括:•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湿地保护:修建湿地,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的滞留和净化能力;•生态廊道建设:建立生态廊道,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人工湿地建设: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2. 农田措施农田是小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取农田措施是小流域治理的重要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土地整治: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梯田、修建水土保持设施等;•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投入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耕作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如无翻耕、轮作休耕等,减少土壤侵蚀。
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小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对小流域治理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小流域的水资源管理规划和政策,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广节水措施: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小流域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时监测水质和水量。
4. 环境教育与宣传环境教育和宣传是小流域治理的长期任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包括:•组织环境宣传活动:开展小流域的环境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环境教育网络:建立小流域的环境教育网络,推广环境保护知识;•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加强对小流域环境问题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对其中一具体小流域中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环境、水灾害等进行系统的治理,达到保护和恢复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防治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
以下是一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1.收集小流域内水资源、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等相关数据,分析现状,查明问题。
2.就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水环境整治、水灾害防治等方面制定具体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轻水灾害发生频率等。
二、水资源保护:1.提高小流域内水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2.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防护林带、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等,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质。
3.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
三、水环境整治:1.加强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水体污染。
2.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3.加强河道管理,清理河道杂物,及时处理河道淤积,保持水体畅通。
四、水灾害防治:1.加强抗旱建设,建设抗旱灌溉水源工程,增强小流域内农田的抗旱能力。
2.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预警水灾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河道整治和治理,修建堤坝、河道整治等工程,提高河道的排涝能力。
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制定小流域内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农田水利设施。
2.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治理,推广环保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六、实施机制和资金保障:1.完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
2.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筹措资金。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调查评价1.对小流域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以及植被覆盖率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流域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目标设定1.制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如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率下降30%、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等。
2.确立治理方案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前制定治理计划,分步骤实施。
三、生态红线设置1.根据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生态红线范围,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合理划定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和恢复区,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防治措施1.实施草地封禁。
对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采取草地封禁措施,种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建设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不同地块和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工程手段,如梯田、植被覆盖、石头堰、水池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推广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小流域内的水渠、水塘、水井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4.加强水体治理。
治理小流域内的河道、湖泊及其周边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
5.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五、监测评估1.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定期对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情况、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总结经验,优化治理方案。
六、资金保障2.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需要从调查评价、目标设定、生态红线设置、防治措施、监测评估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展开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增强治理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持续利用。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1 综合说明1.1项目选择的背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²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
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
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
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
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尽早实施。
1.2项目区位置和实施编制的依据和过程**市**项目区位于**市中部***镇境内,总面积为22.13km2。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大纲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大纲一、背景介绍。
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较小、水系相对简单的地区。
由于小流域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治理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编制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大纲十分必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小流域治理,实现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小流域内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2. 水资源管理,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
4. 农村发展规划,制定小流域农村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实施步骤。
1. 调研评估,对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估,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制定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3. 资金筹措,确定小流域治理所需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确保资金到位。
4. 实施措施,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小流域治理工作,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5. 监测评估,建立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小流域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小流域治理的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六、风险防范。
1. 自然灾害,加强对小流域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治理工作的影响。
2. 社会风险,加强对小流域社会风险的管控和预防,维护社会稳定。
七、总结。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的重要发生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2. 综合治理方案2.1. 确定治理目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该明确目标,根据治理的实际情况和治理需求确定治理目标。
治理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明示治理的重要性和治理后的具体改善情况。
2.2. 治理项目综合治理项目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根据治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
治理项目包括:植被恢复、修建护坡、建立水利设施等。
2.3. 治理技术手段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技术手段众多,常用的有: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减少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提高治理区环境的群体意识等。
2.4. 治理预算治理预算包括治理构想、资金需求、财务预算等方面。
治理预算应该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以达到最大的治理效果。
3. 治理效果对小流域的治理效果应该根据治理前后的数据来进行评价。
这包括:水土保持达标率、植被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指标。
治理效果的评价将是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的长期工作之一。
4. 治理实施过程治理实施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应该合理组织治理实施标准,测试治理效果,实现合理使用水土资源。
5. 结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
因此,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从而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保障。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决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改善小流域的水土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步骤1.小流域调查与规划(1)对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水土环境状况、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利用情况等。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工程措施和投资预算。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根据规划,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包括水土保持林网、水土保持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建设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提高小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用水供应。
3.水资源管理与调控(1)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水资源配置。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控能力,建立小流域水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和分析水资源状况,及时调整水资源利用策略。
4.生态保护与恢复(1)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2)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净化小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提高水环境质量。
5.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1)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培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益。
三、项目推进与管理1.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4.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项目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水土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用水供应稳定。
第五章 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
第五章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第一节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一、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概念二、监测内容与主要指标1、影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的主要因子2、水土流失3、水土流失危害4、水土保持防治效果2.监测内容中小流域监测内容:1不同侵蚀类型的面积、强度、流失量和潜在危险度。
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1)土地生产力下降;2)水库、湖泊和河床渠淤积量;3)损坏土地面积。
3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效果监测:1)防治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封山育林(草)、梯田、沟坝地的面积、治沟工程和坡面工程的数量及质量。
2)防治效果:包括蓄水保土、减沙、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变化、增加经济收益、增产粮食等。
小流域监测增加项目:1)小流域特征值:流域长度、宽度、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
2)气象:包括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年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
3)土地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植被类型及覆盖度。
4)主要灾害:包括干旱、洪涝、沙尘暴等灾害发生次数和造成的危害。
5)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包括土壤的类型、厚度、质地及理化性状,水土流失的面积、强度分布,防治措施类型与数量。
6)社会经济: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
7)改良土壤:治理前后土壤质地、厚度和养分。
第二节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0地理位置20气象与水文30地形地貌11自然地理区域21降水量及强度31地貌类型12土壤侵蚀类型区22湿度32流域面积13经纬度范围23风向、风速33坡度分级比例24径流量25输沙量26水质40植被与土壤50土地资源与利用60水土流失及治理41植被类型51土地类型61侵蚀类型比例42植被覆盖度52土地利用结构62侵蚀强度比例43土壤类型53治理投资强度63治理面积54主要作物产量70主要灾害80主要矿产资源90社会经济71干旱指数81煤炭91户数72洪涝82石油92人口73沙尘暴83天然气93人均纯收入94人口增长率划分坡向一般只说阳坡和阴坡,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九个方位确定。
水土保持小流域实施方案实施提纲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的通知(水保生函[2010]22号)附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为统一全省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路线、明确监测内容、规范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制订本实施方案(试行)。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国家、省投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1 监测依据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3)《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25号令)1.2技术规范(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1987)1.3其它依据(1)项目初步设计和批复文件(包括设计变更文件)(2)项目所在行政区的生态治理规划文件2监测目的与监测技术路线2.1监测目的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治理及效益发挥状况、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专项验收和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为总结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对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监测数据。
2.2监测技术路线(1)前期。
收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划设计、有关项目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资料;实地勘查(补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摸清小流域基底情况,校核有关数据资料;经分析论证确定监测分区与监测点布设,制订监测计划。
(2)中期。
实施全面监测,通过开展地面观测和调查监测获取各类监测信息(有条件的开展土壤侵蚀遥感监测),在监测期内编写年度监测报告。
(3)后期。
项目竣工后,汇总分析各年度监测报告与监测信息,编写竣工监测报告。
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小流域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小流域基底值、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危害和防治效益。
3.1小流域基底值监测小流域基底值是小流域治理前的基本情况,是反映治理效益的基准。
3.1.1监测内容(1)小流域特征值:小流域名称,流域长度、宽度与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土地及耕地的地面坡度组成(见附表1)。
(2)水文气象:包括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雨强,平均气温、积温和无霜期等(见附表2)。
(3)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见附表3)。
(4)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人口、劳动力、经济结构和经济收入(见附表4)。
(5)水土流失状况:包括面积、强度,分布情况(见附表5)。
(6)项目治理初步设计情况:包括项目设计单位、规划治理面积、治理年限、投资来源与数额;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
有关设计变更。
3.1.2监测方法与频次小流域基底值情况通过参考项目文件资料,加以核实并进一步调查监测补充。
监测频次:在开始实施监测时,开展调查监测一次。
3.2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监测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的监测与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密不可分。
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量、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坡度等。
3.2.1降雨量(1)观测内容:降雨时间、历时、降雨强度(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降雨总量。
降雨量表见表3-1。
降水(雨)量统计表表3-1全年降水量mm汛期降雨量(6-9月) mm产流降雨起止时间产流降雨量mm降雨历时min平均雨强mm/h最大10分钟降雨量mm最大30分钟降雨量mm(2)方法:设置雨量站(自记雨量计)观测或使用项目区气象、水文部门的观测资料。
(3)频次:每年年底收集、整理项目区有关降雨资料。
3.2.2植被植被因子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植被盖度和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理最常用到的指标。
(1)植被盖度常指林草地(包括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和作物)上林草植株冠层或叶面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林草标准地面积的比例。
植被盖度是植被因子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植被覆盖率是指林草灌层或叶面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率。
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治理统计中的重要指标,覆盖率愈大,表示治理度愈高,水土流失减少;反之,治理程度低,水土流失控制还较弱。
当统计区全为林草覆盖时,则等同于植被盖度。
(2)监测方法:测定植被盖度多用测针法,或目估法。
测针法,首先选择出一块正方形样地,将样地边长10等份或更多,这样得到100块(或更多)更小的样方,将测针插入每个小样方中,若有覆盖为1,无覆盖为0,累计这些书出一总样方数,得出该样地盖度,再求平均盖度。
较简易的目估法原理是目测林草地中无覆盖部分的面积,然后反求林草植被盖度。
在林草植被覆盖率计算中,常把覆盖度大于0.60的林草地面积占统计治理区总面积的比率,作为植被覆盖率(不计作物)。
在教详细的统计中,幼林和疏林(覆盖度小于0.60)地,常加以说明或按理论方法折算得出面积;对成片、带状的林木(孤立木不计),若难以量算面积,可用3750-4500株折算1公顷林地面积的方法算出林地总面积,再求植被覆盖率。
(3)监测频次:每年7-9月份调查监测一次项目区植被情况。
3.2.3土地利用(1)监测内容:工程区内农、林、牧、副等各业用地类型的面积及变动情况。
(2)监测方法:水土流失治理是土地利用改变的主要途径。
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工程监理的资料确定治理面积,对照小流域基底值的土地利用标,从而反映土地利用变化。
从工程监理资料中收集整理有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土地利用情况。
没有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项目,通过收集项目治理资料和调查监测完成。
(3)监测频次:每年年底完工后或次年年初调查监测一次。
3.2.4 地面坡度地面坡度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分级确定和侵蚀量的计算中,地面坡度的测量较为重要。
地面坡度按照5-8°、8-15°、15-25°、25-35°、>35°进行分级。
(1)测量方法:一种是利用1:10000地形图上的坡度尺直接量测;另一种方法是用地质罗盘实地量测。
(2)工程区内地面坡度的变化也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结果,除基底值调查监测阶段外,每年度量测一次,测定范围是实施治理的小班。
3.2.5水土流失监测(1)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
(2)监测方法:以治理小班为基本单位,结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监测结果确定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分级标准见表3-2;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级面积。
汇总各侵蚀强度小班面积,得出水土流失总面积和强度分级面积。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一是按照简易径流小区观测的水土流失量值乘以所代表小班的面积得出总的水土流失量。
二是没有简易径流小区观测值的,可参考其它地区的观测情况进行估测。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表3-2地面坡度地类5-8°8-15°15-25°25-35°>35°非耕地的林草覆盖度(%)60-70 轻度45-60 强度30-45 中度强度极强度<30强度极强度剧烈坡耕地轻度中度(3)监测频次:每年统计计算一次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量。
3.2.6水土流失灾害监测水土流失灾害包括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1)监测内容:灾害的类别、次数、规模;损坏的土地面积和灾害损失等。
(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监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勘查。
(3)监测频次:根据灾害的发生而确定。
3.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监测3.3.1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各类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整地措施)的规模、规格和措施质量、治理进度等内容。
(1)工程措施:包括梯田的面积、规格,谷坊的规格、处数,水源工程的处数,引水排水工程的规格与规模,以及各项措施的工程量,见附表6。
(2)植物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种草的品种、面积等情况。
(3)整地措施:整地类型(如水平沟、榆林坑)的面积和工程量。
(4)措施质量:植物措施的成活率、工程措施的运行稳定状况,竣工后的管护情况。
3.3.2监测方法:收集有关工程监理资料数据,并进行调查监测。
3.3.3监测频次:治理措施每年治理完成后监测一次。
林草成活率监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各监测一次。
工程措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在内年汛期结束后,监测一次。
3.4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监测水土保持效益是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取得的利益或收益,包括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有些效益是通过前面的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的,有些效益,如经济效益还需要进行实测和调查监测。
3.4.1蓄水保土效益蓄水保土效益是指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减少土壤侵蚀和拦蓄径流、泥沙情况。
(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坡面、沟道治理工程措施拦挡泥沙、减少土壤侵蚀量;以及减少地表的径流量。
(2)分析方法:利用简易径流观测小区和标桩设施观测的地表产流产沙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采取治理措施相对未采取措施的蓄水保土量。
计算方法如下:I w=w2- w1I s=s2- s1式中:I w——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蓄水量;w2、w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产流平均数量。
I s——实施某治理措施后的保土量;s2、s1——实施治理措施后、前的保土平均数量。
如果没有地面观测设施可利用,采取实地调查,经合理分析估测出项目区的蓄水保土基础效益。
(3)监测频次:每年分析计算一次。
3.4.2经济效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一般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
(1)监测内容;包括治理后粮食、林果、禽畜饲养、木材等产品增产量;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和总收入增加值。
(2)监测方法:每年年底或次年的年初,实施经济效益调查。
经济效益数据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典型调查,在项目区内选择4-6农户,调查水土保持治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调查表见附表7;二是收集县乡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掌握项目区总体的经济效益,见附表8、9。
3.4.3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涵盖面广、指标多样,包括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社会进步等。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基本农田、护村护地坝、作业路、水源工程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类别、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力等情况。
(2)监测方法与频次:在项目治理期间和竣工后实施典型调查(每年一次),选择2-3个村,每个村选择4-6农户,跟踪监测项目区社会效益发挥情况。
调查表见附表7。
3.4.4生态效益主要包括水圈、气圈、土圈和生物圈等生态效益。
(1)监测内容:调查分析项目区抵抗洪水等各类灾害能力提高情况;林草植被覆盖提高程度、促进野生动物繁殖,地下水出露等、小气候调节变化情况、土壤改良情况等。
(2)监测方法与频次:主要采取调查监测方法,通过询问调查加以核实。
监测期内每年汛期后和年底实施调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