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是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专著,由知名教育学家、语文教学专家邱振华等编写。

本书从语文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种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如从语文课程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观,强调“以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情感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文化为基础”的语
文教学等。

本书还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设计理念,提倡“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教材编写,强调“以实践为基础”的教材内容,提出了“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材
编写等。

此外,本书还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理念,提倡“以参与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强调“以探究
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以情感为基础”的课堂氛围等;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通过古今中外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概念以及其结构的理解当今,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是: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语文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见诸于官方文件,是在清朝末年。

而作为正式的课程名称是在1949年,叶圣陶先生对语文课程名称做了诠释。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包括听、说、读、写、算。

这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材和网络学到的内容,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它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三是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如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课程的性质是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

只有正确地认识课程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的教学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因此,正确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1、工具性(1)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

”如前所述,语文学科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统而言之的广义的语言学科。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语言。

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2)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思维主要依凭语言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1、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认识?基本性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认识: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

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现实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

以上四个问题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的必要的构成部分,食欲学习者休戚相关的。

其中“应学什么”的逻辑前提是“为什么而学”。

“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而不是先验的预成的。

因此,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将陷入科学主义的泥坑;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将陷入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我们应当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2、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含哪些方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阐述,分为四个方面:(1)人文素养方面①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③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④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作品的伟大作家,静养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2)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他度方面①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②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③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3)语文能力方面①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②学会汉语拼音。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名词解释5题+辨析题5题+问题阐述题4题+案例分析题1题)一、名词解释题参考选题☐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文文化的多元体系。

☐课程性质是指一门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性特点。

☐文化是各个民族(或群体)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适应成果的总和。

☐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附学习指的是伴随主学习而获得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等。

☐拼音就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规律,把声母和韵母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音节。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课标、教材及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等)的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过程。

☐人文是与“自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和结果,它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既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也包括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二、辨析题参考选题☐语言即言语。

答:错误。

1)语言是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的概念。

言语是心理学的概念。

不同的学科下使用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2)语言是一个结果,言语是一个过程。

语言侧重于结果,类似于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这样一种结果的表达呈现的。

言语是掌握语言的过程。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系统,言语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个名词,言语是一个动词。

3)如果说语言是一般的,指的是交际的工具或手段,那么言语是个别的,指交际过程本身。

如果说言语好比数学中演算的过程和结果,那么语言则类似演算所遵守的法则和所用的数字。

我们学习语言,是掌握其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知识及其运用规律。

我们练习言语,则是提高自己运用某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书的能力。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教学案例
如学《罗盛教》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罗盛教在冰窟窿里救孩子,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不必 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当时的情景用画一画。 然后说说画中的事物──人、水、冰,再让学生对照每一种事物, 分别想想会给罗盛教带来什么困难。
程、创造思想、批判性思维。
思考:
你会怎样教学:破釜沉舟?
【讨论】三位教师教“破釜沉舟” 的教学指导思想。
(1)“‘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 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 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 怕虎,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 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 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有明显的涂改痕迹,涂改后的名字正是班里一位平时爱调皮捣蛋,总不 交作业的同学。老师看后非常生气,认为是这位同学那别的同学做好的 作业涂改姓名后冒充自己的作业交上来的。于是,把这位同学叫到了身 边。 师:(指着作业本上涂改后的名字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哦,我不是把徐明溪做好的作业改成我的名字然后交上来的,是我 做作业的时候没本子了问徐明溪借了一本,正好本子上有徐明溪的名字, 我又没擦干净,您看,这里面都是我自己写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时代产物。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强调能力和智力,提出“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八十年代中后期强调非智力因素,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学语文课程结构
(1)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学习领域。它包含了 “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组织参 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 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2. “文”即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
“语文”的“文”分别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 (1) 语文的“文”指文字。 (2) 语文的“文”指文章。 (3) 语文的“文”指文学。 (4) 语文的“文”指文化。
3. “语”和“文”的关系
(1)从渊源关系来看,“文本于语”。语言是从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开始的。书 面语言是记录口头语言的。可见,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口头语言能力是听和说,书面语言能力是读和写。读和写都要借助于文字(汉字),而 且要包含文章学、文学、文化的知识,所以说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也都是“语文” 二字的含义。
一、 “语文”辨析
(二) 对“语文”的辨析
1. “语”即语言与言语
“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与言语。1962年我国语言学家已把这两者区分开 来:“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一、 “语文”辨析
(一) 对“语文”的解释
(1)“语言文字”说。即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这里的“语言”指口 头言语,这里的“文字”指书面言语。
(2)“语言文章”说。1950年6月出版的《初中语文》的“编辑大意”中说:“说 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 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二、 语文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10.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一、名词解释1.书空:是汉语词汇,拼音shūkōng,意思是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2.串讲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板书为纲,以逐段逐词讲解为主,辅以少量提问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

3.活动作文教学:师主导,生主体:“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分散识字:是我国影响比较大的一种识字教学流派。

又称随课文识字,即边读书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加强字义教学。

5.复述:把自己说过的或别人说过的话重说一遍2.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6.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XXX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二、XXX答题1.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答:常见的有: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2.在话题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答:一、明确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二、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应像保护本人的眼睛一样,因为写是写作能力提高的根本三、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量”的积累,然后促成“质”的飞跃四、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五、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提高批改作文的认识,教给批改作文的方法,加强批改作文的训练3.简述口语交际的策略。

答:一、利用语文教学主渠道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在课外作业上注重背诵和阅读的指导与训练。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简述语文综合性研究的特点。

答:1、综合性2、实践性3、主体性4、开放性5、统整性5.简述较有影响的浏览教学进程。

答:阅读教学过程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处于动态表化之中的系统.自学导练”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自学”、“引导”、“训练”三位一体的活动过程.按照这个模式,我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自学.首先启发学生预组材料,包括教材导读、预提示、课文、课后“思考.练”、读写例话等,了解本组教材的研究重点.第二阶段:细度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学.细读课文一般分为两个“回合”:第三阶段:熟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吸收性”自学.通过熟读累积语言,扩展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6.简述新课程小学第二学段的作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论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概述一、小学语文课程概述(一)课程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时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此处“课程”的意思即以一定程序来授事。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又说“小立课程,大做工夫”。

这里的“课程”已有课业、进程的意思。

在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

课,指课业,即教育内容;程,指程度、进程。

课程,就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当前,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为: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它包含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三是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如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中侧重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语文的含义“语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何谓语文对这一概念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语言文字”,有的理解为“语言文章”,还有的理解为“语言文学”甚至“语言文化”,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表面上看,这种种解释在“语言”这一点上是有着共识的,其分歧主要在对“文”的理解上,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实际上与语文的本质相去甚远。

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得追溯“语文”始用之时。

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参考资料一、参考书目1、小学语文教学法新编熊生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名师备课经验肖川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刘本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二、学习资料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华中师范大学(430079)教授杨再隋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从实验区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

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

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

特别要提出的是,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同时,也锻炼了一批特级教师,他们“周游列国”,四处传经送宝,用生动的课示范式地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要轻视。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2022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20220609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20220609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内容是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

6.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汉语拼音教学要注意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9.在小学第一学段就应指导学生学习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0.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归类识字分为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字、(韵语识字)和(事物规律识字)。

1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1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

1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朗读课文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6.第一学段多数学生的朗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识字量少,朗读速度慢;二是(不会断句);三是经常出现添字、漏字、错字的现象;四是(拿腔拖调),唱读的现象屡见不鲜。

17.对小学生进行默读训练,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并有一定的(速度)。

18.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19.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112B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基础及核心主干课程。

强调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有机结合,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能系统地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并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三大模块,分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五大领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练。

第一模块主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教材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部分主要是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理解、领会;第二模块主要是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各领域教学的任务、策略、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认识、理解并领会教学的策略、方法与技能,进而运用所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尝试进行教学设计,并注意领会并使用相关教学技能;第三模块实践操练环节,是在完成三至六七教学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试讲,最后在班级里试讲,通过试讲巩固并落实相关的教学原理,提升教学实践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理解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第二节了解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1.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思想感情、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基本方法、学习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前提(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大语文观3.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1)纵向的整体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2)横向的协调性——五个板块并列呈现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三维的交融性——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4.识字写字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具体建议6.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5)具体建议7.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掌握分类)(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践为主的方法练习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讨论法(重点)8.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法。

9.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重点)(1)形真(2)情切(3)意远(4)理寓其中10.情境教学法的操作要素(重点)(1)以“情”为纽带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教材与学生之间,引发共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合作(2)以“思”为核心(3)以“儿童活动”为手段(4)以“美”为境界(5)以“周围世界”为源泉1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的途径(重点)(1)实体情境概念:以事物原型为主的情境特点:易于感受,易于理解,不便操作(2)模拟情境概念:指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反应事物特点的方法特点:便于操作,适用范围广(3)语表情境概念:即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从而体验情境的方法。

特点: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4)想象情境概念: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特点:以实体情境广泛,更富有感情色彩,需要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或模拟情境作为想象的契机。

(5)推理情境概念:伴随着形象进入分析推导事物的有序状态中的情境特点:适合教学寓言和常识性课文12.汉字字音识别的心理规律(理解)音节必须经过一个语境开关可以分出不同的线路,一条线路是由音节直接到事物,即“音—义”联系;另一条线路是由音节直接到字形,即“音—形”联系。

教学启示:(1)对小学的识字教学而言,拼音的辅助识字作用是有限的(2)识字教学应在语境中进行的,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识字发展规律13.汉字字形的识别(理解)心理规律(1)从辨认汉字的过程来看,小学生对汉字字形轮廓的感知优于细节,然后才是组成部分,最后是部分与部分的关系,而字的细节部分容易被忽略。

(2)儿童对汉字字形的精细感知能力有随年纪升高而递增的趋势。

教学启示:(1)学生在识字初期,最适宜的材料是轮廓区分大的材料。

(2)在识字初期出现的缺笔和误笔的现象,是正常认知水平的表现,不完全归结于不专心和学习不良,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强调,在初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学重点应放在字形的分析和归纳上。

14.阅读的心理规律(理解)(1)自下而上模式“字——词——句——意义”(2)自上而下模式“取样——预期——检验——证识”(3)相互作用模式15.二级转化理论(画图)16.三级转化理论(画图)汉语拼音教学17.《标准》体现的新变(重点)(1)功能定位有变化《大纲》帮助识字和阅读《标准》“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设计思路有变化《大纲》汉语拼音是独立的学习领域《标准》汉语拼音并入识字与写字领域(3)目标要求有变化1)降低了记忆的要求“背诵”降到“熟记”,“默写”降到“正确书写”2)降低了拼读的要求“熟练拼读”、“直呼音节”到“准确拼读”3)降低了书写的要求“默写”到“正确书写”18.拼音方法的教学拼音的方法有拼读法和直呼法1)拼读法有两拼法和三拼法2)直呼法不经过拼读,直接呼出音节3)定调的方法:音节定调法:声母和基本调的韵母相拼,读出带调音节。

韵母定调法: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读出带调音节4)j、q、x和v相拼时,省写两点的规则19.汉语拼音教学方法(1)借助插图,创设学习情境观察——表达——发音——记忆(2)联系生活,发展语言智慧(3)编儿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4)做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讲故事,激发思维的灵活性(6)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7)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识字教学20.识字教学总目标(1)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21.识字教学阶段目标体现的新理念(1)识写分开(2)多认少写22.字音教学重点(1)多音字教学(2)同音字的教学音同形异、音同形近。

(3)近音字的教学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声母不同、韵母相同(4)纠正方言(5)防止形声字误读半边除此之外,要把带有平翘舌、前鼻音、后鼻音、三拼音节多读几遍,多强调。

“整体认读音节”23.字形的教学1.笔画分析法(笔顺、笔画)(1)用数笔画、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2)一般步骤,先按字的顺序说出笔画名称,然后读字音,组词语(3)使用与独体字的教学,在书空中常用2.部件分析法(间架结构、组成部分)(1)通过对汉字组成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2)一般步骤:先按字的间架结构,再说出各部件的名称,最后合起来读字音,组词语(3)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3.造字分析法(字理识字)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和构字规律来识记汉字象形字:实物——图形——汉字会意字:“日月明、大小尖”形声字:“飘、漂”指示字:“上、下”4.形近字比较通过对形近字字形差异的比较来识记汉字5.儿歌字谜法6.直观形象法通过动作、表情、神态的直观演示识记字形24.字义的教学1.直观法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动作、表情等来解释字(词)的含义。

2.注释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字(词)义。

3.联系法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字词义。

4.选择法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从而理解词义。

5.造句法用要学的字先组成词语,然后用这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字义。

6.比较法利用熟悉的同义词、反义词来帮助理解字词的意思7.造字法(字理)(1)反文旁(2)月字旁(3)左耳旁和右耳旁(4)四字头(5)双人旁(6)隹字旁25.写字教学的基本步骤(画图)第五章阅读教学26.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1.认读能力辨清字形、读准字形、读准字音,基本理解字词的表面意思。

2.理解能力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哥情感,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3.评价能力对于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和评价。

4.应用能力把在阅读中存储下来的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根据需要提取出来加以运用。

26.阅读教学目标的新理念(重点)1.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鼓励运用多种阅读方法3.注重李磊培养语感27.词语教学目标第一学段:了解;积累第二学段:理解;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理解第三学段:推想;辨别;体会小学阶段词语教学内容:1.理解词语的意思2.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3.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5.在阅读种积累词语28.词语教学的重点1.生字生词2.熟字生字3.熟字熟词29.词语教学的方法1.联系上下午,“了解、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和作用”2.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语3.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1)借助工具书分解合成(2)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4.借助推塔理解词语5.在运用中加深理解30.句子的教学目标1.认识句子2.理解句子句子的意思、句子的情感、句子之间的关系3.会读句子4.遣词造句31.句子教学的重点1.含义深刻的句子2.结构复杂的句子3.生动形象的句子4.显现文章结构的句子5.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6.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32.句子教学的方法1.联系写作背景2.联系上下文3.联系生活实际4.从字词入手5.抓主干理解句子6.直观演示理解句子7.探求句子的言外之意33.分段方法1.邻近段落归并法2.重点突破法3.整体分割法34.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大意的方法1.取舍法2.摘句法3.串联法篇章教学35.标题——文章的眼睛1.由标题探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由标题探知文章表达的重点3.由标题探知文章的写作思路4.由标题探知文章表达的情36.结构——文章的骨架1.由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脉络2.由适于的几个剖面理清脉络3.由内容的概括到具体理清脉络37.主题——文章的灵魂1.由文章标题探知主题思想2.由文章首尾探知主题思想3.由文章关键句探知主题思想朗读的教学38.朗读训练的原则(重点)1.整体性原则(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3)朗读与默读的关系2.层次性原则——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表现性朗读(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

(2)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有所不同。

3.实效性原则(1)朗读训练安排合理,目的明确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表现性朗读(2)重视和加强具体的朗读指导39.诵读积累,迁移运用(重点)仿写训练: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方法进行的写作训练方法1.点仿从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1)句式仿写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设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2)段落仿写2.面仿从整体上模仿课文篇章结构的训练写作教学“取材——构思——表达——修改”(重点)40.取材方面的心理特点1.无意性2.模糊性3.无序性4.简单性41写作教学目标体现的新理念(重点)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2.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写作3.写实、写虚并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重42.写话教学(1-2年级)的实施要点(重点)1.破除神秘感,树立自信心2.调动情绪,积极参与激励法:样板激励环境激励成果激励3.开展课外阅读,夯实写话基础4.积极开发写话资料(1)组织集体活动(2)留心身边事情(3)引导观察自然(4)发挥优势,鼓励想象(5)正确认识,走出误区43习作教学(3-6年级)的实施要点(重点)1.精讲课文例子,指导举一反三2.学写生活随记,积累写作素材3.运用多种方法,培养思维能力44.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改文能力(重点)1.典型引路,集体修改2.小组合作,互评互改3.小组合作,互评自改4.教师批阅,学生自改5.自读自悟,自我修改口语交际45.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重点)1.互动性2.即时性3.情景性4.复合性46.口语交际目标体现的新理念1.重视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培养2.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3.重视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47.选择合适的口语交际话题特征1.话题的形象性2.话题的简易性3.话题的情节性4.话题的多样性48.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2.营造场面创设情景3.模拟表演创设情景4.教学媒体创设情景综合性学习49.综合性学习的内涵1.综合性学习是综合性课程2.综合性学习是生活化课程3.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课程4.综合性学习是个性化课程50.综合性学习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2.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观察所得3.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跨领域的语文学习4.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1.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和确定1.从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1)着眼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2)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2.从生活实践中发现主题3.从学科整合中发现主题4.从地方文化中发现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