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本)22《太空一日》教案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教课设计学科:语文课题:太空一日讲课人:讲课年级班级:初一讲课时间: 2019 年月日第()周周课时数:教材剖析本单元主要选用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自经历||。
语言和蔼真切||,能极大的知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研究兴趣||。
学情剖析此刻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 ||,而缺乏亲自研究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单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能够启迪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研究||,追求真知 ||。
教课目的1.迅速阅读课文 ||,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教课难点领会作者谨慎、科学的态度 ||,并感觉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 ||。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课内容教与学策略设计企图时限落实成效一、导入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完本课的文故事导入阅读课文 5 分粗知文意字 ||,比一比看谁脑中保存的印象最正确 ||。
二、问题1、迅速阅读课文||,思虑杨利伟圈点勾勒研究在太空一日中||,碰到了哪些意外状况?他相应的又有哪些心理活动或行为?2 、经过杨利伟在碰到危险时候的表现 ||,能够看出他有如何的优异质量?自由表达(杨利伟沉稳、庄重、坚韧||,谨小慎微 ||,心理素质好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谨慎”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领会航天员谨慎、科学的态度 ||。
4、以“我感觉到” 的句式 ||,共同商讨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觉 ||。
练笔分享三、累积经过学习课文||,你理解杨利伟畅所欲言拓展为何被称为“航天英豪”了吧||。
若是杨利伟到学校和大家交流 ||,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感觉此中10的紧张和分不测感觉杨利伟优异品质 5 分找到信息并有自己的理解与领会领会航天员谨慎科5 分学的态度有自己的理解领会5分怀疑 5 分有自己的问题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杨利伟我认为自己要牺牲了——腾飞时的存亡考验我看到了什么——太空中的真切所见神奇的敲击声——飞船上的声音研究归程这样惊心动魄——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当堂反应目标 P791、 2、13、 14 题作业部署语文目标P793- 9 15-18 题课后反省。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设计者】矿山中学韩守斌【内容出处】本课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132—139页。
【课标要求】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3.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节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传记文学还很陌生,学生通过读文简单了解传记文学特点即可。
本课语言文字比较好理解,适合进行浏览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不分心不走神的良好阅读习惯。
1. 采用快速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方式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2. 有选择的阅读重点情节和段落,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以及优秀品质、伟大精神。
3.资料链接:杨利伟:1965年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17年10月27日,杨利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太空一日》学案22班级:姓名:编制时间:3.16 使用时间:3.18~3.24预(40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两遍,在课文中勾画生字词,标注拼音;(参考早读材料)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作者信息、写作背景;(参考《5·3全解版》、《狂K重点》)3、根据《中考必备》各考点内容,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链接】1、《天地九重》这部书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
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以及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为航天员的经历,同时讲述了自己乘坐大空飞船时的感受。
2、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8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1、作者简介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和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学会以关键词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1.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是代表所有中国人,甚至于人类来到了太空。
我看到的一切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认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我拿起了太空笔,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写上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杨利伟《天地九重》二、抓住标题浏览1.文章总共有四个小标题,你对哪个小标题最感兴趣?为什么?2.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找找看“我”到底看到了什么?明确: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祖国的各个省份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是淡淡的红色方法:跳读,找到与“看到”这个词或者是它的近似词、同义词相关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提示:概括时要有时间、事件,还要结合标题。
4.同桌合作,概括其他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浏览1.在飞行过程中,杨利伟遭遇了很多意外。
请抓住意外这个关键词,再次浏览课文,搜寻一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找到意外后,我们聚焦读,你把那个意外从发生到结束仔细找找,请动笔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这里简单来说就是:飞船在起飞发过程中发生了共振,这让我非常痛苦。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甄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22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大屏幕展示神舟五号发射、回收等几段精彩视频。
小组合作,同桌交流。
【学法指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太空一日》(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
激发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前预习】1.读“我看到了什么”这个片段,完成下列题目。
(1)从选文中看,作者从飞船上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2)杨利伟为什么在文中特别强调在天空“没有看到长城”?2。
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2)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课后巩固练习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②“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
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过程与方法.....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体会其作用.........学习..细节..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并学习..描写方法。
.....细节教学..................难.点.:.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法学法:.....................,.读写结合法。
.....复述法,语言揣摩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播放....—.杨利伟......国.2003..感动中..视频二、介绍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 自读设计(无答案)
第一课时一、预习反馈1.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一级飞行员。
1983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
驾驶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6年8月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
经过五年多的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综合考核,最终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舱,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同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8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2)作品《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
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2.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并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概率..()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二、学习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探究作者在太空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3.学习杨利伟的优秀品质,培养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自学讨论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
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那些意外情况?他相四、当堂检测“神舟五号”升空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设计
一、课题:《太空一日》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内容:
1. 太空一日的内容
2. 太空一日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阅读《太空一日》,并能简要介绍其内容。
2. 能够理解并认识太空一日的意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教学重点:
1. 太空一日的内容
2. 太空一日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1. 图片:太空一日的图片
2. 课件:《太空一日》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1. 活动引入:
(1)老师放映太空一日的图片,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太空一日的内容及意义。
2. 课文阅读:
(1)老师播放《太空一日》的课件,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
课文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太空一日的意义。
(2)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太空一日的意义。
八、作业:
1. 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太空一日的文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积累重点字词。
2.结合文中具体事例,体会我国航天员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字词。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做学案之前,读两遍课文。
完成以下任务:⑴为每小节标段落序号;⑵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浏览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
一飞行员。
1983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
驾驶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6年8月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预备航天员。
经过五年多的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综合考核,被选拔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梯队成员,最终被确定为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5分安全返回地面,自主出仓,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11月7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8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2.背景介绍2003年10余15日北京时间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为了告诉人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了自传《天地九重》。
一、语言积累1.你积累了哪些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写在下面,比一比谁找得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1.为什么“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明确:飞船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让“我”非常痛苦,感到难以忍受。
2.“我”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地球是一段弧;各大洲和自己的祖国;看到一些类似棉絮状的物体。
3.“本末倒置”是怎样的一种错觉?
明确: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4.“我”为什么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呢?
遇到外星人,我想也是同行
主持人:很多网友都问,您去过太空,您觉得太空里真的有外星人吗?您希望自己碰到外星人吗?如果碰到您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杨利伟:我飞行的过程当中,没有碰到外星人,当然从我们的愿望来讲,希望有更多的类似人类文明的生物存在。如果说我遇到了,我会跟他们打招呼,我想我们也是同行。
太空饮食,最爱吃榨菜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模拟(nǐ)炽热(chì)俯瞰(kàn)
严谨(jǐn)逃逸(yì)稠密(chóu)
遨游(áo)瞬间(shùn)烧灼(zhuó)
(2)解释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烧灼:指高温炙烫。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严谨: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失重的感觉像海草
主持人:都说进入太空之后失重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您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
杨利伟:飞船进入太空,入轨了之后,在微动力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物体都会处在一种飘浮状态下,这种物理现象非常奇妙。我记得飞船和火箭第一次分离之后,我感到突然间的失重。我回来之后,跟同行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我当时看到我们飞船上所有的固定物体全都飘浮起来,就像在海底看到海草一样飘浮起来,包括还有一些小的浮尘都飘浮起来了,伴随着我们的身体会有往上浮的感觉,当然我们当时是固定在座椅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3.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航天英雄在科学探索上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导入新课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xx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市××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xx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xx 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xx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xx年杨利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3)
课题22 太空一日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导学流程复备或笔记导入:1.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2.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3.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4.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5.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时的内容,本篇文章是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文章详细介绍了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航天专业知识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掌握相关航天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毅,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2.难点:航天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太空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航天知识卡片:准备一些关于航天知识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环节。
3.作业本:提前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太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航天员杨利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入正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航天员的训练、飞船发射、太空生活、太空实验和返回地球的过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word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设计新人教版_word版本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体会蕴含的情感。
3.理解航天英雄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
炽热..(.).模拟..(.)...(.).负荷轮廓( ) 遨游( ) 弧( )稠密..(.)...(.).概率..(.).瞬间烧灼( )2.理解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释然:(2)负荷:(3)严谨:(4)概率:(5)五脏六腑:(6)千钧重负:(7)耐人寻味:(8)惊心动魄: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借助小标题,说说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跳读课文,复述经历复述作者太空一日的经历,抓住每一节的内容要点,突出细节之处,尤其是作者遇到惊险时的紧张心理,尽量生动形象地讲给大家听。
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第一小节中,“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2.“我”当时极度难受的状态是怎样的?后来感觉如何?3.“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这句话写出了什么?4.作者在叙述太空所见时特别提到我国首都北京,有何用意?5.杨利伟几次努力寻找长城,甚至叮嘱其他航天员仔细看,表现了他什么精神?6.作者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他是怎样克服的?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7.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当时的敲击声,“一次又一次”“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我”都没有确认,说明了什么?8.作者在描述归途时用了哪些表时间的词语?有何用意?9.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10.在描述“抛伞”这个操作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他的感受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太空一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金青梅授课时间 5.25 课题21、《太空一日》(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学习杨利伟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3、学习我国航天员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学习杨利伟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我国航天员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编号:08一、导入新课(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精读品悟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引导学生勾画课文中的语句,完成表格。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品味语言结合课文,体会下列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外边来人了!四、积累拓展: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五、课堂练习找出文中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说说使用关联词语有什么好处。
六、作业布置1、必做:完成《绩优学案》基础题。
2、选作:完成《绩优学案》“阅读理解”了解我国在载人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学习杨利伟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
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太空一日阅读理解无答案新人教版
《太空一日》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28分)1.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下面习题。
经过亚洲,特别是到中国上空时,我就仔细辨别大概到哪个省了,正从哪个地区的上空飞过。
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迹,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
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
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1)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 “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
”在文段里,“我认为”、“可能”、“至今”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将这两句的两个“俯瞰”均换成“鸟瞰”行吗?请说出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筛选文本信息,提高对重要信息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学习作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17年10月27日,杨利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2、了解背景“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一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化常识《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
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
【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紧bēng()负荷.()五脏六fǔ()舷.()窗轮廓.()俯瞰.()红晕.()叮zhǔ()确凿.()稠.密()遨.游()严谨.()拽.()无虞.()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2)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作者在太空中飞行时都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拓展提升】1、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2、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也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应该怎样看待杨利伟这一人物?【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 )(2)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
()(3)当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理清本文记叙的顺序及写作思路,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相关链接】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载人航天意义其目的在于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
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自主学习】1、用默写的方式互查生字词。
2、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
【合作探究】一、文本解读1、按时间顺序叙述杨利伟太空一日的全过程。
2、课文最后一部分出现了很多时间点,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这些时间有什么作用。
二、品味语言结合课文,品味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3、就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是呈现一片红晕。
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5、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过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拓展提升】神舟六号经典瞬间(节选)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曹智、白瑞雪、黄明、李宣良)2005年10月12日黎明出征,17日黎明返回——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黎明到黎明的神舟5日之行,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瞬间。
经典瞬间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的第一场雪,匆匆赶来为神舟六号航天员送行。
12日5时30分,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迎雪而立,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请示出征。
银色的航天服,标准的军礼,出征仪式简洁而有力。
让人回味良久的,是费俊龙洪亮的声音和聂海胜憨厚的笑容,还有他们相同的一种表情,叫做自信。
就在航天员登车前往发射场的一刹那,戛然而止,戈壁滩又是一个清风徐徐的黎明。
看似不期的天气变化,尽在气象专家的预料之中。
瑞雪...,这是一个好兆头。
..送神舟经典瞬间二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回响在空旷的发射场上。
12日9时整,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喷着金黄的尾焰,稳稳地离开了发射台。
几秒钟后,火箭破云而入,随即消失在云层里。
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把火箭的一路飞行画面实时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屏幕上。
“助推器分离成功!”“一二级分离成功!”随着火箭的每一个完美动作,掌声骤起,人们大声叫好。
583秒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两度金秋,两度飞天。
继杨利伟之后,两位中国人再次叩启苍穹。
经典瞬间三没有什么词语比“飘”和“游”更能准确地描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了。
13日14时25分,费俊龙从座椅上起身,拉着扶手、助力绳,头先脚后地进入轨道舱,随后回到返回舱,聂海胜则从轨道舱到返回舱进行了两次类似的动作。
以鱼儿在水中轻轻游动般的姿势,航天员顺利完成了3次穿舱试验。
飞船系统顾问郑松辉说:“试验表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而从12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轨道舱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
经典瞬间四17日凌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
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时光,飞船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正沿着既定的返回轨迹,飞向祖国的怀抱。
4时08分,喀什测控站发现目标,飞船飞入祖国上空。
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牵引下,飞船缓缓向预定着陆点飘落。
飞船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
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
4时33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航天员报告身体感觉良好。
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里掌声四起。
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由衷地赞叹:“祖国真伟大!”5时38分,身着航天服的费俊龙自主出舱,聂海胜随后走出,挥动鲜花向搜救人员致意,欢呼声惊醒了草原的黎明。
这一刻,距离神舟六号发射115个小时又32分钟;距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顺利返回两年又22个小时;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又26天。
1、根据文章内容,为文中的三个“经典瞬间”各安上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经典瞬间一:经典瞬间二:经典瞬间三:经典瞬间四:2、经典瞬间一中加点的“瑞雪送神舟”这一说法引自哪一句谚语?为什么说是“瑞雪送神舟”呢?3、结合上下文说出文中画线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本文是一则消息(体裁),读完你有什么感受?【当堂检测】1、下面句子表述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是因为后来改进技术工艺,飞船的共振与火箭的振动大大减小了。
B.航天员在太空并不能看到长城,也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C.航天员在太空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经过人们的探究已经弄清楚了。
D.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用了48分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舒服,如释千钧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