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百年——城市变迁

合集下载

帘幕半掩钓客心——昆明老街

帘幕半掩钓客心——昆明老街

帘幕半掩钓客心——昆明老街能用当地市名冠以一条街道的姓氏,是无处不飞花的春城的大气,也是老街栉风沐雨几百年全然担得起的明证。

昆明老街街区的业态格局,于云贵总督署在昆建立后逐渐形成。

此前,昆明城内较多衙署、官宅与寺庙,较少民居。

清康熙十二年(1683年),随着云贵总督蔡毓荣总督署的建立,老百姓逐渐迁入,为衙门服务的行业也纷纷兴起。

清末,正义路、三市街一带已成为昆明最为繁华的区域。

民国时期,老街街区便呈现了近代最为繁荣的都市景色,传统的商业店铺、戏院茶馆与逐渐跟近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老街盘花的两片开襟,彰显着老街与时俱进的魅力。

昆明老街光华街,东以正义路为首,西以五一路扫尾,身长435米,是昆明城中唯一寿至九百多岁的延年老者,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饱读诗书者——书市一条街。

医馆药店朱红的门廊,餐饮饭食传统的招牌,以及斑驳的石板路,默默为这位老者回忆岁月的年轮。

而今日走向这位老者,还未近身,已感“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的素净哲理性。

古朴的街市用它的历史记忆,用它的当下温厚,承载了到此的古人与来者,承载了昆明城市的塌缩与繁华。

许是老街的的名字实在绕不开眼,前来昆明的旅行者们漫步在朱漆零落的“福林堂”前,感受着这古建筑的精神气质,或而想到了“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便对着这苍老而又充满风韵的建筑哂然一笑。

人生代代无穷已,会有更多的旅人来此探望,光华街的每一片石板,福林堂的每一扇门框,都会包容着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气味。

昆明老街甬道街,是一个与光华街老者形象略微不同的存在。

它是第一个拥有花鸟市场的街道。

这些花鸟市场不仅为花商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老街带来了勃勃生机。

1983年的花鸟入市,为当今扩展改建的景星珠宝花鸟市场埋下了葳蕤的伏笔,当初具有城市市井之趣的小买卖,做大后商品也换为更具现代实用性的物什,又回到改造完成的甬道街。

景星珠宝花鸟市场,被安置于昆明老街景星街。

绿植与多肉,是坠落在景星街上的星镞,别处的花用朵与束做量词,景星街的花要用堆与群。

昆明百年-城市变迁

昆明百年-城市变迁
昆明应加强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城市变迁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城市扩张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 坏,如森林砍伐、湿地填埋等, 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废 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气候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加剧了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效应, 影响气候变化。
涵盖了昆明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以及城市规 划、建设和管理等不同领域。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昆明百年城市变迁的研究,深入了解昆明城市发展的 历史和现状,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为未来城市规划和建 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意义
有助于推动城市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发展,丰富城市研究的理 论体系;同时,对于指导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 质和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昆明历史背景
早期历史
01
昆明早期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为古代滇
国都邑。
02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了汉武帝探索从西南
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
03
唐宋时期,昆明地区成为南诏、大理国辖区,受到中
原文化、制度影响,逐渐发展。
近代历史
1885年,清政府在昆明设立云南省会,昆明开始 城市化进程。
城市建设目标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生态文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 代化城市。
昆明市将加大社会事业投入,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 安全感。

昆明的发展历程

昆明的发展历程

昆明的发展历程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和重要的中心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滇池文化、边疆重镇,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昆明城市的发展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昆明被称为“春城”,因为它的气候四季如春,温暖湿润。

在公元279年前后的三国时期,昆明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那个时候,昆明不仅是古代滇池文化的中心,也是西南边疆的重要军事据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来往。

在20世纪初,昆明成为大革命的重要战场。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昆明成为了云南军阀的控制中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抗战基地。

这个时期的昆明,充满了时代的火药味,无数英勇的抗战将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保卫国家的繁荣和和平。

1949年以后,昆明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城市,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迅速发展。

建立起的新昆明机床厂、云南电厂等一批企业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邓小平上台后实行改革开放,昆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不仅经济建设迅速提升,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大量的楼房、购物中心、公园等先后兴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昆明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昆明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昆明逐渐成为了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投资中心。

与此同时,昆明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昆明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的花都和牡丹之城。

现在的昆明,不仅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还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

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大量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市政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在昆明城市的各个角落中展现出来。

随着云南省的快速发展,昆明也成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昆明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和艰辛,但也值得庆祝。

昆明历史沿革【完整版】

昆明历史沿革【完整版】

引言概述:昆明历史沿革是指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为开端,通过五个大点来阐述昆明历史的主要事件和重要发展阶段,每个大点将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小点,以详细展示昆明历史的丰富内涵。

正文内容:一、古代昆明历史1.昆明原始人类活动的考古证据2.昆明在古代的名称和地理环境3.昆明在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地位4.昆明在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5.昆明在古代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二、昆明的重要历史事件1.西南联大的建立和昆明作为战时首都的地位2.新中国成立后昆明的重要发展和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的昆明经济飞速发展4.昆明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节点5.昆明作为中缅边境地区重要的商贸枢纽的地位和起伏三、昆明的文化遗产1.昆明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2.昆明的民俗和民间文化3.昆明的宗教和信仰4.昆明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5.昆明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四、昆明的建筑和城市规划1.昆明的古代建筑和遗址2.昆明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3.昆明的公共建筑和城市景观4.昆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5.昆明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更新五、昆明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昆明的地理和气候特点2.昆明的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3.昆明的农业和资源开发4.昆明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5.昆明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总结:昆明历史沿革的完整版呈现了昆明在古代和现代的发展轨迹,展示了昆明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城市的特点和魅力。

通过对昆明历史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昆明的独特之处,以及昆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昆明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昆明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

昆明历史沿革的完整版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加对昆明的了解和认识。

昆明历史沿革

昆明历史沿革
南屏步行系统除了步行街外 ,同步开展两侧建筑立面景观整治 。设计注重历史与现代的演变,突 出建筑特色和建筑文化;并通过项 目的实施带动提升周边区域的环境 质量,成为昆明市主城中心区域最 具城市特色、富于商业文化和人文 文化、能充分反映城市生活氛围、 富于吸引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文明街的保护规划
文明街片区是昆明市仅存的具 有一定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昆明历 史文化和地区特色的传统风貌区, 是昆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体系中不 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保护 规划完整地保护了文明街历史街区 传统风貌和特色,继承和发扬了城 市的传统文化。通过保护更新,改 善入民生活、提高环境质量,使之 能跟上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生活, 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 划强调保护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 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1957年版昆明城市初步规划
昆明市为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需要,在分析研究1955年前各次规 划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昆 明市城市初步规划设计》。
其中:准轨铁路仍由四川引入, 改北进为东进,铁路枢纽站设在东 郊黑土凹、羊方凹,客站设在南窑 ,此举奠定了昆明城市大交通结构 布局的基础,但铁路乃呈南北包围 城市。城市发展形态以向东、向北 、向西发展为主,控制向南发展; 城市过境交通仍为东西向。
1982年的昆明
1982年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1982年昆明市辖四区(盘龙、 五华、官渡、西山),四县(安 宁、呈贡、晋宁、富民),总面 积:6235KM2,总人口194.9万人 。
昆明城市在过去历年编制的城 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起来,已 初步形成城区、近郊区、远郊工 业城镇三个层的结构布局。城市 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方格、环 形、放射”路网结构。
元代至元十一年,改鄯 阐城为中庆路,成为行省 府城。自此,昆明成为云 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首任平章政事赛典 赤•瞻思丁。

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

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

历史地理第二辑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 于希谦昆明市是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的省会。

它座落在滇池之滨,自然风光美丽、气候四季. •■如春。

现在城郊人口总:计已达一百八十多万,发愚成为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大城市『这一 城市如何起源?城址如何转移、城区又如何扩张?是什么因素促使它不断发展、历久不衰?试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探索其过程 与规律,供研究地方史地及城市规划部门的同志参考O一-最早起源于晋•宁的聚落和城市远在旧石器时代,滇池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距昆明市区二十公里左右的呈贡龙潭山发现古人类颅骨化石①。

从伴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可以推断其时代应为 更新世中期。

当时人们驱赶着野兽的行踪, 择洞穴而群居空到新石器时代,滇池周围人类的活动就 更频繁了。

现已发现和作过报道的遗址有二 十一处②。

晋宁石寨山附近,分布尤为密集;① 巳貢文化馆:M 呈贡龙潭山发现古人类颅骨比石歩, 宅云南文物总(简报),1977年6月。

.,② 李昆声:噸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沖,章云南文物聲(简报),1977年6月。

一 159一其次是昆明近郊西北的高台地一带(图1儿石寨山遗址中发现了粳稻谷壳的炭化物,还发现了当年耕作过的熟土——褐灰土以及古井遗存①。

证明那时人们已能凿井取水,用来饮用和灌溉,开始了"耕田有邑聚7’的农业定居生活。

这是昆明地区聚落最早起源的见证0聚落密集,则人口相对集中,也便利经济往来和文化、生产技术的交流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也量有可能首先由聚落而演变为城市。

公元前四至三世纪②,楚国庄跻率众数万溯沅水而上,掠巴蜀、经黔中,沿今滇黔铁路一线到达女池方三百里,旁地平,肥饶数千I 里汀③的滇池地区。

他们“以兵威定,属楚。

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④「于是就“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⑤。

从此,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活动,开始载入史乘。

庄跻及数万武装移民的活动中心区主要是在原先自然成长起來的聚落密集区一一晋宁石寨山附近及滇池东岸。

千年昆明城隐秘而激荡的历史风云

千年昆明城隐秘而激荡的历史风云

大城头条A Brief History千年昆明城隐秘而激荡的历史风云of Kunming文+盐与光图+李钟明郭屹盛开1863王渡杨零蛋蒋雨宁Adoubewang凌冬Edy Marianne美景,素来是昆明最为人熟知的一张名片——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万干种草木四季常青。

繁花之下,"春城"昆明的历史如同暗河,虽跌宕起伏、雄浑激越,却低调非常,以至于人们时常忽视的这座云南首府,也是一座文明闪耀的千年古城。

如今,当人们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春城”,依然能寻访到不少带着历史印记的古建筑,譬如右图中拥有700余年历史的文庙,本页图中建于明朝、雄踞昆明老城南北中轴线的近日楼。

昆明这座城,总是用四季如春的天气和芬芳馥郁的花香包裹人们的记忆,以至于许多人暂时忽视了它背后漫长的城市历史。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建城已逾千年,如果说春花秋月是昆明美丽的外衣,那历史便是构筑它身体的筋骨,是铸就它独特韵味的根源所在。

拉开建城序幕当我们翻开地图,会发现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昆明城,北、东、西三面皆被群山环绕,仅有南面紧临滇池。

高原,加上低纬度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里温室般的地理环境:温润潮湿的季风从西南方向吹来,碰上滇池这个控温调湿的大型"空调",便地处低纬度亚热带地区的昆明拥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小,鲜花常幵,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成为一处宜居的人间秘境。

因此,早在新石器时代,昆明地区便出现了少量人类活动的足迹。

随着岁月的更迭,到了先秦时期,滇池附近已聚集起了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部落。

其中,以"滇"部落的规模最大,所以这些族群也被称为“滇人”。

公元前278年,正值春秋战国,烽火不休。

这一年,秦国攻打楚国,并占领其都城,致使楚国迁都。

楚将庄斫迫不得已,率军翻越了贵州的崇山峻岭,终来到了滇池地区。

庄研来到滇池后,迅速与当地部落达成联盟,建立了"滇国”。

经此一变,滇池区大城头条Feature云南民族村地处滇池之畔,占地面积广达1260多亩,其间分布着白、傣、彝、低纳西、藏、拉祜、基诺、布朗、德昂、哈尼、景颇等少数民族村寨,无疑是昆明滇文化的一大缩影。

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一)2024

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一)2024

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一)引言概述: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穿越昆明城的前世今生,深入探索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自然风光、美食特色以及现代发展。

一、历史沿革1. 昆明在古代的命名及由来2. 昆明的古代史与建城发展3. 昆明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4. 昆明的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5. 昆明的历史变迁对城市发展影响二、文化传承1. 昆明的多元民族文化2. 昆明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3. 昆明的宗教信仰与庙宇建筑4. 昆明的节庆活动及传统习俗5. 昆明的民俗民风与传统民居三、自然风光1. 昆明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2. 昆明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及保护措施3. 昆明的湖泊和水系资源4. 昆明的植物和动物资源5. 昆明的自然资源开发与旅游发展四、美食特色1. 昆明的饮食文化和特色菜系2. 昆明的传统食材与烹饪技法3. 昆明的地方特色小吃和餐饮街区4. 昆明的名菜与传统饮食习惯5. 昆明的美食节和食品文化活动五、现代发展1. 昆明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商业中心2. 昆明的科技创新与高新产业园区3. 昆明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4. 昆明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交流合作5. 昆明的教育医疗资源与社会福利建设总结:通过对昆明城的前世今生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自然风光、美食特色以及现代发展。

昆明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同时也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未来,昆明将继续追求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平衡,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与体验。

昆明轴线——建筑风貌风格演变调查报告

昆明轴线——建筑风貌风格演变调查报告

昆明传统轴线周边建筑风格变化调查目录:一.昆明传统中轴线建筑风貌的演变时期划分二.建国前明清时期中轴线建筑风格特征三.建国1950年后中轴线演变简述四.今中轴线周边建筑风格特征一.昆明传统中轴线建筑风物的演变时期划分大致的昆明古城城池范围和传统中轴线的起止点。

昆明城池、传统中轴线变迁主要分为唐南诏国、元中庆城和明云南府三个时期:( 一) 唐代的南诏国、元代的中庆城时期南诏拓东城主要承担军事、政治功能。

五华山镇守北端,承担军事防卫功能,城内寺庙众多。

拓东城城址在五华山南麓,土桥以北,盘龙江西岸,拓东城池大致范围为东至盘龙江、南至玉带河( 今环城南路一带) 、西至今东寺街附近( 清代东寺塔曾损毁并向东迁移至现址) 、北至五华山。

元代中庆城北扩,将五华山纳入城内。

在唐代和元代,从现存的古地图记录的道路格局来看,昆明传统中轴线起点为五华山南侧,向南延伸至昆明砖城的南门丽正门为止。

( 二) 明朝的云南府时期明云南府城时期,为了避免水患,同时达到官民分离的目的,城池逐渐向北发展,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了“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

明清云南府城城里城外共分“四坊、十八铺”。

城市中轴线格局逐渐明晰,并与唐、元代基本一致。

重要的公共建筑、衙门多分布于南城; 学馆、书院集中于北城自然环境优美之处。

元明清时期是昆明古代城市发展的成熟期,直至民国初年,古城仍基本延续明代格局。

昆明传统中轴线一直保留至今,未改变走向; 北起五华山,沿正义路直抵原近日楼。

二.建国前明清时期中轴线建筑风格特征昆明传统中轴线所在区域为昆明古城所在地,历史遗迹丰富、保存较好。

成片保留有文明街和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宝善街历史建筑群,单点保留的有如基督教青年会馆、东西寺塔、甘美医院等80 项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6 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 项、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8 项) 。

昆明古城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传统城市轴线集中体现了昆明古城价值特色和传统城市格局; 昆明传统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与人工”、“文化与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轴线的存在和延续,造就了昆明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形态,是城市成长的记忆、历史文脉的延续。

昆明现在的变化作文

昆明现在的变化作文

昆明现在的变化作文
昆明,我的家乡,现在变得好美啊!以前,我总是比较喜欢在老街巷子里一起玩儿,那里蕴藏着古老的记忆的味道。

现在,老街巷变得无比干净整洁,还多了许多漂亮的店铺。

我偶尔会领着爸爸妈妈逛街,街边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爸爸说,昆明以前有很多工厂,现在工厂都搬迁了,空气清晰了很多。

夏天,我可以在公园里一起放飞风筝,不用害怕被浓烟熏到。

我还可以去翠湖公园,看动人心弦的白鹭在湖面上展翅翱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昆明有很多新的高楼大厦,像钢铁巨人一样,直插云霄。

我坐在爸爸的车里,看着窗外飞快倒退的风景,总觉得昆明变得异常热闹和繁华。

最让我开心的是,现在学校附近多了许多自行车道,我早上晚上骑着自行车去上学,总觉得神清气爽,比以前走路快多了!而且,学校也变得更漂亮了,教室里还安装了空调,夏天再也不怕热了。

我爱我的昆明,它越来越有气质,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我相信,昆明未来的变化会更加美好!。

春城昆明: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新篇章

春城昆明: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新篇章

春城昆明: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新篇章昆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城市,以其宜人的气候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昆明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昆明在追求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

从街道的整洁到市民的文明行为,从公共设施的完善到城市形象的提升,昆明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文明之光,照亮城市角落在昆明,文明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已经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从新建的公园到改造后的街道,从增设的公共设施到提升的城市服务,昆明的文明建设成果随处可见。

市民们在享受这些变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自觉地维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文明成果。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还是在公园里自觉捡拾垃圾,昆明市民的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文明之风,吹遍城市每个角落昆明的文明之风,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昆明,你可以看到市民们在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到城市的文明建设中来。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文明的力量,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文明之旅,从我做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市民的责任。

在昆明,市民们正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文明之旅中。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现出昆明人的文明素养;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着文明的力量。

在昆明,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每个人都是文明的践行者。

春城昆明: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新篇章昆明,这座春城,正以文明之光照亮着城市的新篇章。

在这里,文明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昆明的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昆明,文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参考另一篇昆明:文明之花在春城绽放昆明,这座春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这里,文明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昆明的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的一次华丽转身,更是市民精神面貌的一次全面提升。

昆明十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昆明十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昆明十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昆明十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十年前,我还在昆明,当时昆明的发展水平仍停留在一个农业大省的表象上,发展起来的科技产业只能勉强算得上是寥寥无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充分,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花园看多了只有油菜花,购物中心也不是太多,运营着的娱乐商场也都是小规模的。

十年后,昆明已经完全变了样,从规划上来看,昆明的体量、发展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城市的拓宽和绿化程度都大大提高,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都表明昆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另外,昆明也拥有了更多的娱乐配套服务,有现代的购物中心,还有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

我对昆明发展的变化感到十分欣喜。

当年的昆明,给我的记忆十分深刻,从小就在昆明长大的我更是珍惜这片土地,亲历着昆明的变化,也感受着自身的成长,这使得我对昆明更加热爱。

也希望昆明能够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

- 1 -。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

一、历史演变昆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昆明是滇池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名为“昆明堡”。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逐渐成为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昆明成为了南诏国的都城,南诏国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随着宋代的到来,昆明成为了云南省的行政中心,并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

在明清时期,昆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变动,但仍然保持着其地区的重要地位。

二、地理特色昆明市地处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首先,昆明市的气候温和宜人,被誉为“春城”。

这里四季如春,气温适宜,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

其次,昆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昆明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品。

再者,昆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

这使得昆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和旅游活动。

同时,昆明市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研和教育中心,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三、文化特色昆明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传统习俗。

昆明市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活动等。

例如,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滇池古建筑群,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此外,昆明市还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为昆明市的文化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使其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城市。

昆明故事

昆明故事

文明街的保护规划
文明街片区是昆明市仅存的具 有一定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昆明历 史文化和地区特色的传统风貌区, 是昆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体系中不 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保护 规划完整地保护了文明街历史街区 传统风貌和特色,继承和发扬了城 市的传统文化。通过保护更新,改 善入民生活、提高环境质量,使之 能跟上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生活, 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 划强调保护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 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一个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昆明的故事
城市发展轨迹
清末 1936年
1962年
1978年 1993年
1995年
2002年 2006年
昆明城址变迁
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滇池东岸就有远古人类繁衍 生息。 公元前三世纪,楚将庄蹺率 二万将士入滇,“变服从俗” ,并在滇池地区建立了统一国 家。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郭昌以 兵威服滇王,建立益州郡,郡 治所滇池县(今晋城)。 从唐初开始,滇池流域的开 发的重心逐步转向滇池北岸。 唐永泰元年(765年),地方政 权南诏国在今城区范围内筑拓 东城,成为南诏东都,后改称 鄯阐城,实际上就是南诏国的 陪都,大理国亦如此,这段历 史长达490年。
1996年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用地及人口规模迅速增加,突 破了原规划的控制。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基础设施欠帐较多,问题突出。 公共设施数量不足,标准不高,而 目集中分布在主中心。 旧城改造中,绿地较少,建筑容积 率较高,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 视对城市环境和景观风貌的影响。
昆明城址变迁
元代至元十一年,改鄯 阐城为中庆路,成为行省 府城。自此,昆明成为云 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首任平章政事赛典 赤•瞻思丁。 明代改中庆路为云南府 ,并在洪武十五年,将城 址移动并改筑砖城(今圆通 山东北角,尚留有城垣残 段)。 清代昆明城市基本在明 代形成的格局和形制中发 展。

昆明故城简介

昆明故城简介

昆明故城简介
昆明故城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旧称,位于昆明市西南10
公里,呈贡南部。

故城城址由一系列土丘堆积而成,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约4000米,东西宽约3000米,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

故城建于汉魏时期。

当时称为“昆阳”、“昆夷”或“昆池”,是古代滇国的都城。

随着历史的变迁,昆明故城已经废弃。

今在
昆明城内西北隅尚有一小土丘,高约4米,南临昆水河,为古代
昆明城的南界。

昆明故城为中国西南地区古代都城遗址。

由于地处高原山地
的环境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城的选址十分重要。

它西临滇池,北依滇池山麓缓坡地带;南依高峻山岗;东与滇池接触;城
址内地势平缓、开阔。

故其城址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南、北、西三面环山,东面开阔平坦。

城内西北隅有一小土丘与之相望。

在故城遗址上建有昆明古城和南屏旧馆两个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故城的南屏旧馆和昆明古城两处建筑遗址都有其独特之处:
南屏旧馆建在土丘上,平面呈长方形,南临滇池山麓缓坡地带;
昆明古城的建筑遗址在一片平地上。

—— 1 —1 —。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昆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盂维东【摘要】2012年,昆明主城区面积达到3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60万人。

有专家学者指出,物质文明的强大非常重要,但仅仅只有丰富的物质文明而精神世界荒芜,那也只会是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

【期刊名称】《时代风采》【年(卷),期】2013(000)021【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变迁;物质文明;精神世界;专家学者;主城区;人口【作者】盂维东【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欧洲人介绍还铺着石板、鹅卵石的街市说:“你看,一百年都没变!”昆明人则指着街市介绍说:“你看,挖了又填,拆了又建,一天一个样,天天都在变!”昆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1240年悠久的建城历史,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随着当今城市建设发展,名城的魅力已经在时光中渐渐褪色。

古城景象已成浮云时光流淌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支法国探险队远涉重洋后,在东南亚登陆,当他们来到昆明后,马上被这美丽的高原古都所陶醉。

那时的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周围几平方公里内建有城墙,护城河如条白带绕在南面城墙外,城内、城外簇拥着一座座“一颗印”民居建筑,滇池、南盘江上帆影点点……如今,站在圆通山上放眼望去,整个昆明城到处高楼林立,古都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湮没在了城市的一次次改造之中:护城河被填平,城墙拆得只剩下圆通山东面20余米的一段,民居古建筑也被钢筋混凝土的楼房所取代。

“一颗印”民居是云南汉、彝先民吸收了中原地区建筑风格,再结合本土民居建筑特点而创造出的“特色建筑”,是滇池地区建筑文化的载体。

明、清时期,这种“三间两耳倒八尺”,整体方形如印章的小四合院建筑,广泛分布在昆明地区,甚至全省多个地州都大量兴建。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昆明办学,不少教授都租住在昆明城郊的“一颗印”民居里,如闻一多和朱自清。

昆明北郊麦地村一带的“一颗印”建筑曾引起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关注和研究。

云南家乡的变化作文800

云南家乡的变化作文800

云南家乡的变化作文800是美丽的春城昆明。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大观楼长联生动地描绘了滇池的广阔,睡美人的故事代代相传。

记得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爬西山、登龙门,老人说摸一摸魁星点斗的塑像,长大了就能学业有成。

而我更钟爱的其实是站在龙门俯瞰滇池,湖面上的船和公路上的车都变得像蚂蚁一样小,有趣极了。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繁花似锦,气候宜人。

春天圆通山的樱花竞相开放,风一吹,花像雨一样飘洒下来;夏天,翠湖的荷花把整个湖面都盖住了,野鸭子游来游去,可舒服了;秋天,植物园的枫叶红了,远远看去像是一片晚霞。

冬天,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不远万里飞到昆明过冬,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成了昆明人的好朋友,它们或者懒洋洋地停在湖面上晒太阳,或者以漂亮的滑翔动作争抢食物,给昆明人带来了很多欢乐。

如今,不但人鸥同乐的“景象成为了昆明的一道靓丽风景,红嘴鸥也成为了昆明的标志之一。

说到昆明,不能不提到的还有过桥米线,香碰碰、热乎乎的鸡汤,滑溜爽口的米线,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然而出差在外,最怀念的还要数小锅米线。

几乎每个昆明人都是吃着它长大的,想起它的味道就仿佛想起了家多的山山水水。

此外,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2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这里血脉相融,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

昆明人用纯朴和热情欢迎四方来宾,用鲜花和美酒招待远到的客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昆明的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昆明人没有忘记保护环境、绿化家园。

住在昆明,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美景。

我爱昆明,我为生为昆明人而感到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楚王入滇 公元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人 庄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的叟族部落联盟,建立 了以叟族为主的“滇国”,自称“滇王”。“滇王者,其 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庄 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 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 唐南诏国 公元617年唐王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 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 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 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公元746-747年, 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 城,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 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 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汉设益州郡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谋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 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以大兵 临滇,先后征服了滇池东北面的劳侵、靡莫等部落,滇王被迫归降。 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 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 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 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 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 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 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 策。
• 清和民国 到了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特别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 战争以后,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905年(光绪三十年), 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1910年(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进一步加 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1884年(光 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 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1900年(光绪廿六 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 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公司”。到1911年(宣统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 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 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有厂商四家。此外,还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 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1937年抗日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 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材流入昆明,促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荣。国民党中 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 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 立。
• 设宁州 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 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 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 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 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 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 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 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公元414年(晋义熙十年),爨龙颜任 建宁太守,达到了极盛时代,有所谓“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 德,士咏其风”之喻。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 “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 在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制作人:陈奕江、浦欣怡、张艺韡、杨升
昆明历史
•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各氏族部落,以叟族为 主,属氐羌族语系。氐羌,是中国古代分布在陕西、甘肃、 青海、四川到云南北部一带的古老游牧民族。其中一部分 从越@(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进入滇池地区,与当 地傣僮语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进 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 大理国鄯阐府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 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 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 徭役,进一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随着封建经 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盛,城市日趋繁荣。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 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 带,大理国国主也经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 兴修水利,修筑河堤,发展古代城市建设。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 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商业、手工业和对外贸 易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 元昆明县 公元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1276年(元 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 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 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 自此,“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昆明”也正式 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经过初期的军事 掠夺和民族镇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 大兴民屯,整修水利,订立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 道路之禁,通民往来”,这些措施虽未必得到完全的贯彻施行,但对 安定云南政局,加强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联系,打击农奴主和奴隶 主势力,促进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元朝官 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 昆明城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 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灌溉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 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 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 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 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