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关于地质构造及其分布的理论。
它最初由美国地质学家威廉杰克逊于1960年代提出,后来被英国地质学家克拉克证实,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根据该理论,地表地质构造物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板块相互组合而成,其中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特征,包括岩石层、地层、地壳层、晶壳层等,因此属于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地质时代。
根据该理论,地表构造物是由地幔和地壳构成的,由于地幔比地壳温度高,因此可以把地表构造物归类为不同的板块,它们的组成由岩石结构、矿物质组成、构造模式等组成,而且这些板块之间有着相互作用,当其中一个板块移动时,其它板块随着它一起移动,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此外,板块构造学说还提出了岩石圈的概念,即地壳下部有一个由岩石质和液态物质组成的圈,这个圈对于地质构造及陆地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板块构造学说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包括太平洋板块的概念、板块交界的概念以及板块活动的概念。
在太平洋板块概念中,提出了一条赤道线,沿着这条线地壳及晶壳处于不断活动状态,从而造成板块活动,从而形成了地质构造物及其分布。
在板块交界概念中,提出了各板块之间的碰撞、滑移、结合及分裂等活动的概念,认为这些活动是形成地质构造物及其分布的关键因素。
最后,在板块活动概念中,提出了板块碰撞、滑动、结合等活动,将这些活动归类为板块交界类型,并认为这些活动对于形成地质构造物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新兴的理论,但是它已经被证明可以用来解释地质构造及其分布,从而为研究地质构造和探索地壳深处的构造提供了量化、可操作的研究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同时也为解决地质构造研究中遇到的深度、大尺度和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证明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板块构造学说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已经深刻影响了地质构造学研究的发展。
板块构造学说释放了一股新的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地球及其内部构造,从而提供了一种更准确的基础数据,便于能够预测未来的地质构造变化情况,并为地质构造研究者提供了前沿的研究方法及重要信息,使其能够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岩石和构造演化,火山活动,大陆演变及其后续等。
中考复习地理海洋与陆地
海洋与陆地考点概览知识梳理知识点1 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和海陆分布1.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海陆分布: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无论我们怎样把地球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点周围却是一片陆地;知识点2 七大洲、四大洋1.七大洲1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亚洲;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2.大洲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4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3.四大洋1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知识点3 海陆变迁1.沧海桑田1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2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3例证: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等;2.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学说3.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4.板块运动与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关系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如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考法探究考法1 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例1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解析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答案:C针对训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①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多②南半球比北半球陆地多③东半球比西半球陆地多④西半球比东半球陆地多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点拨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相对而言,北半球、东半球陆地多,南半球、西半球陆地少;易错提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考法2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例2 读下图,说出印度洋周围的大洲A.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B.亚洲、欧洲、北美洲C.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解析本题考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关键是能从大洲的轮廓图中判断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因此要做到以下三点:①熟记七大洲轮廓;②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相对位置;③熟记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答案D方法技巧学画世界轮廓简图世界轮廓简图就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各大洲的形状;通过画简图的形式,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图;具体画法如下:①对照七大洲的轮廓画出七大洲的几何轮廓简图如图1;②从图中A点出发,沿着图中箭头方向,一笔画出五大洲的几何轮廓,然后再填充上大洋洲和最南的南极洲如图2;③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及0°经线和180°经线,大致确定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并进行标注如图2;世界轮廓图1 图2针对训练2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1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非洲、印度洋;答案略2从图中可以看出, 北南/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3图中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此经线为 160°E ;4图中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图中字母E所示大洲为亚洲 ;针对训练3 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大洋①是印度洋 ,②是大西洋;国家③是澳大利亚 ;2将代表下列大洲的字母填写在图中恰当的位置;A.亚洲B.非洲C.南美洲答案略3分布在南极圈以南的大洲是南极洲 ;4写出图中P点的经纬度:经度是 180°;纬度是°N ;点拨在世界地图上根据各大洲、大洋的轮廓特征、海陆方位、经纬度位置来确认大洲及大洋;也可用歌谣“站在北京往西看,亚欧两洲连一片;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站在北京望西南,亚非两洲紧相连;大洋洲和南极洲主体都在南半球”来判断大洲的位置;考法3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例3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下列关于此海陆变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人为因素D.地壳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及其原因;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地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其次还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D针对训练4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B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C.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D.钱塘江的潮涨潮落考法4 高频考点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着名山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例 4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据右图分析,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意大利西西里岛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答案B针对训练5 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C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欧洲板块点拨这里提到的阿拉伯半岛,属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上,但却属印度洋板块;易错提示大多数板块的分布与大陆的分布大体一致,如非洲大陆位于非洲板块;少数例外的要特别注意,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均位于印度洋板块;针对训练6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A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中考试练1.如图能够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C点拨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2.下图是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其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DA.①B.②C.③D.④3.关于大洲、大洋说法正确的是CA.亚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大西洋是面积最大的洋C.非洲中部被赤道横穿D.亚、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4.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1~2题;1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DA.地球表面71%为陆地,29%为海洋B.海洋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①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D.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2③与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C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5.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CA.亚洲、欧洲B.北美洲、南美洲C.欧洲、非洲D.非洲、大洋洲点拨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有欧洲、非洲、南极洲;6.下列实例中能说明海洋变成陆地的是AA.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鱼、海螺、海藻等生物的化石B.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古森林和古河道的遗迹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D.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澄江抚仙湖底发现水下古迹点拨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在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运动抬升为陆地;7.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A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点拨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及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都有利地说明了大陆的漂移;8.下列火山、地震活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是BA.中国汶川大地震B.美国旧金山大地震C.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D.冰岛火山9.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2赤道横穿的大洲中A 是非洲、B是南美洲;3B、C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大西洋和大西太平洋;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国外媒体报道,地质研究者预计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法沙漠中的一条裂痕最终会发展成新海洋;这条裂痕约为6米宽,千米长,形成于2005年;阿法沙漠由于裂缝的原因被逐渐分离,理论上认为在这条裂缝形成大海之后,会与红海相连;材料二图1为“阿法沙漠位置图”,图2为“六大板块示意图”;1“阿法沙漠由于裂缝的原因被逐渐分离,理论上认为在这条裂缝形成大海之后,会与红海相连;”图中①、②、③中表示红海的是② ;2连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要道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红海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张裂挤压/张裂形成的;。
2021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专题复习:人类生存的地球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2020年6月1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正式 完成“体检”,全面恢复通水,说明我国水资源分 布不均。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不大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冬春两季多,夏秋两季少 C.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D.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均匀的,只是各地对水资源 的浪费和污染程度不同
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考点5 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 用因素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流__水__、__风__、__冰__川_等, 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考点6 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 外力作用的影响具有__广__泛__性__和__持__续__性___的特点,其 结果是削低高丽水)据统计,2018年全球 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 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
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
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
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
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
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
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
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
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
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是什么力量驱使板块进行运动呢?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
板块构造理论
三 转换型-剪切 7
(大洋中脊)
三. 三个板块之间的边界组合类型
在板块分布图上,经常可见三个板块边界相交于 一点,为三个板块汇聚或裂解的邻接点,它是球 面上的板块边界开始或终止的端点。三条板块边 界相交于一点的现象,这一个交点就叫做板块三 联接合点(triple junction 简称三联点)。 与三联点相接的板块边界可以是拉张型、挤压型 或剪切型边界。板块三联接合点在板块构造研究 中具有重要意义。
碰撞型边界特点是: ①地震带极宽,以浅、中源地震为主,最大震级为8.7级。 ②由于岩石圈上部的陆壳古老而复杂,发育了众多的断层, 有许多薄弱带, ③伴有比较强烈的岩浆活动, ④热流值相对较高。 事实上,这类边界是两个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极宽阔而复杂 的地带。而不是一条明确的界线。在大陆发生碰撞之后,板 块的相对运动和沿边界的挤压作用仍然持续着,如亚洲板块 重迭在印度板块之上,结果使该板块边界 ⑤具有正常大陆地壳两倍的厚度(陆壳增厚),这已成其为 一大特点,是造成喜马拉雅山带和青藏高原巨大海拔高度和 使地震带、岩浆活动带变宽的主要原因。
①陆内、陆间裂谷
红
海
裂
谷
地
貌
图
东非大裂谷是离散板块边界开始发育的雏形。
离 散 边 界 -
②
洋 中 脊
离散边界演化模式图
A 上涌的岩浆的热能 造成陆壳凸出,膨胀, 产生大量断裂; B.陆壳拉伸和减薄, 中脊裂谷发育,岩浆 流到裂谷之上基性、 超基性岩浆不断补充, 冷凝形成新的海洋岩 石圈,添加到向两侧 运动的板块后缘。; C.持续的扩张进一步 将大陆分离知道狭窄 的海道产生; D.洋中脊系统形成, 大洋盆地发育增长。
板块,全称是岩石圈板块,是指构成地 球上部岩石圈的不连续球面板状块体。
[理学]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科学大辞典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总论【全球板块构造】global plate tectonics现代板块边界主要是根据全球地震活动带和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划分的,因为构造地震意味着两侧地质体发生相互错移。
沿全球洋中脊分布的张性浅源地震带反映了两侧板块在背向运动;沿大陆边缘分布的倾斜地震带(贝尼奥夫带)代表两侧板块相向汇聚。
由此得出全球板块分布(如图)。
新洋壳现在正沿大西洋等大洋中脊产生。
红海就是印度洋中脊伸入非洲板块、使后者裂离而出现的新生洋盆。
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山系是欧亚板块和非洲、印澳板块碰撞汇聚的地方。
可以看出多数情况下洋、陆边缘与板块界线并不一致。
全球板块构造(据D.P.McKenzie and F.Richter,1976)箭头和数字示相邻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单位cm/aⅠ.阿拉伯板块;Ⅱ.欧亚板块;Ⅲ.可可斯板块;Ⅳ.北美板块;Ⅴ.加勒比板块;Ⅵ.南美板块;Ⅶ.纳兹卡板块;Ⅷ.南极洲板块;Ⅸ.太平洋板块;Ⅹ.菲律宾海板块;Ⅺ.澳大利亚 印度板块;Ⅻ.非洲板块【岩石圈板块】lithosphere plate地球岩石圈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如洋中脊、岛弧海沟系、转换断层)分割成若干个不连续的板状块体。
每个板块的厚度50~150千米不等,面积大小也各不相同,故可按其直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板块。
也有人以巨板块、板块、亚板块和微板块等区分之。
最初由勒皮雄(Le Pichon,1968)将全球岩石圈划分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等六个大板块。
以后,这些全球性的板块又被进一步划分出许多次一级板块。
例如美洲板块又被划分成南、北美洲两个板块等。
从垂向剖面上看,岩石圈板块具有双层结构,下部由上地幔上部物质组成,其成分相当于橄榄岩;上部即为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在空间上,板块的成分和厚度变化都很大。
板块的形状与全球海陆分布的地理面貌之间通常并不一致,只有少数例外,如太平洋板块主要全由洋壳组成,没有陆壳分布。
专题04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练习
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一模)北京时间2022年3月28日17时0分,在台湾 台东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23.09°N,121.32°E。
A.B群岛国家中,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丰富 B.A地比F地降水少 C.C半岛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D.D半岛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2022·湖南岳阳·统考二模)汤加位于大洋洲,其海域内火山于2022年1月
练习
发生强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检测到海啸波。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3.汤加位于①②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频发,图中①代表的板块名
专题04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Plate tectonics theory explains geographical phenomena
01 六大板块 Six major sectors 02 板块运动 Plate movement
03
用板块构造学说aphical phenomena with plate tectonics
练习 市发生4.8级地震,震区提前14秒接到预警。学生第一时间躲在书桌下,随
后有序撤到空旷地带,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读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雅安市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C)
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01 六大板块 Six major sectors 02 板块运动
Plate movement
03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Explain geographical phenomena with 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 板块构造的定义。
1. 板块构造的定义: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地质学理论,它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是由大面积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彼此之间可以沿着活动边界来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移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来驱动的,这种热量和压力会使板块发生变形,并且会导致地质构造的变化。
2.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2. 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一系列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地壳和地幔组成,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新的板块和新的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是:地球表面的板块在地壳和地幔的活动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形成新的板块和新的地质构造,从而改变地球表面的地貌。
板块构造的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拉伸、滑动和撞击。
拉伸是指板块在地壳和地幔的活动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外拉伸,形成新的板块和新的地质构造;滑动是指板块在地壳和地幔的活动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滑动,形成新的板块和新的地质构造;撞击是指板块在地壳和地幔的活动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相撞,形成新的板块和新的地质构造。
3. 板块构造的应用: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描述地质构造的理论,它把地质构造分为一系列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独特的性质和运动趋势。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学家可以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研究地质构造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地了解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2.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分析和预测地质构造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板块构造学说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发现和开发新的矿产资源,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4. 板块构造的优缺点4. 板块构造的优缺点优点:板块构造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它还有助于政府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以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综合素质。
缺点:板块构造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这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名词解释
板块构造学说的名词解释在地质学中,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解释地球地壳和上部地幔构造演化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地球上的外部结构是由一系列大型和小型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被认为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刚性片段。
这种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我们对地球的构造和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将对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解释。
1. 板块:板块是指地球上外部岩石圈上的一个刚性片段,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
板块是地球表面各种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形成)的主要动力学驱动力。
世界上目前已经确认的主要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非洲板块等。
这些板块相互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2. 构造边界:构造边界是不同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根据板块相互之间的运动方式,构造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边界、边界和边界。
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远离的边界,这种边界一般伴随着新的地壳形成。
边界是两个板块相互靠近和碰撞的边界,这种边界常常伴随着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边界是两个板块相对滑动的边界,这种边界常见于地震带。
3. 版内作用:版内作用是指同一个板块内部发生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在一个板块内部,可能存在内部的构造边界,这些边界由于板块内部的应力和应变而形成。
内部构造边界可以导致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变形。
4. 版间作用:版间作用是指不同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板块的碰撞、相对滑动和远离。
碰撞型作用常伴随着山脉的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所致。
相对滑动型作用常伴随着地震活动。
远离型作用发生在两个板块相对远离的边界,常伴随着新的地壳或岛弧的形成。
5. 热柱与地幔对流:热柱是指地球地幔中一种热辐射物质上升形成的热点。
地幔对流是指地幔内部发生的流体运动,它是地球内部热力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柱和地幔对流是导致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热柱上升和地幔对流造成了地壳板块的远离和靠拢,从而形成了构造边界和板块运动。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一、引言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解释了地球表面的许多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围绕板块构造学说,从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基本假设1. 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着,并且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2. 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这种运动可以是平行滑移、向远离或向靠近等形式。
这种相对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3. 板块边界处存在构造活动在板块构造学说中,认为在板块边界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造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岩浆上涌、断层滑移、岩石变形等。
三、基本论点1. 板块漂移论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导致了板块漂移现象。
板块漂移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它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2. 岩浆上涌论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浆是由地幔中的物质上涌而来的。
在板块边界处,岩浆可以通过断层滑移等方式上升到地表,并形成火山喷发等现象。
3. 构造变形论点在板块构造学说中,认为在板块边界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造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岩浆上涌、断层滑移、岩石变形等。
这些构造活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塑性变形。
四、结论综上所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了地球表面岩石层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的基本假设,并且认为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着,并且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此外,在板块构造学说中,还提出了板块漂移论点、岩浆上涌论点和构造变形论点等基本论点。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我们认识地球表面的现象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水平运动是指板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特征之一。垂直 运动是指板块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通常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地球 内部的热运动引起的。
02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大陆在长时间内发生大规模的移动。 这一学说最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上原本 只有一块大陆,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和地幔对流等原因,大陆 开始分裂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05
板块构造学说的未来研究方向
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
总结词
研究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深入理 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VS
详细描述
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核 心问题之一,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未来的 研究需要借助更高精度的地震监测数据、 地热流数据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数据,探究 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和板块运动的驱动 力。
为地球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内容,还为地球物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推动了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有助于理解地球的磁场和电导率等物理性质
板块构造学说能够解释地球磁场和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分布和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 球的物理性质和行为。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分布和规律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例如,地震常常发生在板块 边界或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而火山活动则常常发生在板块边界或板块内部的热 点上。这些现象表明,地震和火山活动与板块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03
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和证明
地质证据
地层对比与拼合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推断出板块的运动方向和方式。例如,某 些地层在某些地区消失,而在其他地区出现,这表明板块曾经发生过移动。
考点04 海洋与陆地(考点详解)-备战2021年中考地理考点微专题
考点04 海洋与陆地【考点考向】海陆分布,七大洲及其分布,四大洋及其分布,洲界,海陆变迁,板块构造学说,七大板块及其分布,火山地震带。
【核心素养】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点整合】一、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征1.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 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总体而言,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从海陆分布看,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从海陆分布看,无论是西半球,还是东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从水陆半球来看,在陆半球中,陆地分布最为集中;在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为集中。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总体而言,无论怎么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七大洲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七大洲分布状况(2)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如下图所示。
大部分大陆的轮廓都是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都非常典型,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南极洲大陆除外。
(3)各大洲的分界线大洲和大洲有的是相连的,有的是分离的。
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概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板块构造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部由数个大型和小型的板块所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的对流作用下,通过构造活动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从而导致地壳运动和地球表面地质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板块构造的概念、板块运动的机制、板块边界的类型、板块构造对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影响,以及板块构造学说对地球科学的重要性。
一、板块构造的概念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以板块为单位,根据构造活动而运动和变形的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数十块大块和更多的小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下方通过热对流作用而进行运动。
板块构造的概念是指地球外部的岩石圈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由多个板块构成,并且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关系。
在板块构造学说中,板块被认为是地球表面上的构造单元,它们的大小可以有所不同,但都能自主地运动。
而板块运动是指这些板块在地幔的对流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相互运动的现象。
板块的运动包括了板块的碰撞、分离、滑移等过程,这种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
二、板块运动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幔的热对流是板块运动的主要机制。
地幔是地球内部由固态到半固态的岩石层,它由高温高压下的岩浆和熔岩组成。
地幔的热对流是指在地幔中由于内部温度不均匀导致的热量对流现象,这种对流运动会引起岩石层的变形和运动。
地幔的热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源,它推动着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不断地运动和变形。
在地球的板块构造中,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板块的碰撞、板块的分离和板块的滑移。
板块的碰撞是指两块板块直接相互碰撞,这种碰撞常常会导致地表的隆起和地震的发生。
板块的分离是指两块板块由于地壳的张裂而分离开来,这种分离可以引起地表的沉降和新的地壳形成。
板块的滑移是指两块板块在相对运动中沿着断裂面滑动,这种滑移常常会引起地震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板块构造学说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
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古生代后期(约三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相应地也存在一个“泛大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泛大陆的花岗岩层分离并在分布于整个地壳中的玄武岩层之上发生漂移,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海陆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亦称全球大地构造学说):该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三部曲。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
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概括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摘要:一、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1.板块构造学说定义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1.地球表层板块的划分2.板块运动的方式和原因3.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三、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1.板块构造学说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2.板块构造学说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3.板块构造学说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正文:板块构造学说是一种地球科学理论,它认为地球表层是由若干块状岩石(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板块划分、板块运动方式和原因、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等。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是地球表层板块的划分。
板块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的岩石圈,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块状岩石。
板块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的。
目前,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包括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板块运动的方式和原因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
板块运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相对运动,即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俯冲、碰撞、挤压、拉伸等;另一种是绝对运动,即板块整体在地球球体上的运动。
板块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流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热流使得地壳和地幔发生对流,形成板块运动的基础。
地壳的物质循环则使得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发生,从而形成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广泛,包括地震预测、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等方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震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研究,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在地质研究方面,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地球表层岩石运动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解释各种地质现象。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论点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假设板块构造学说是指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多个大块状的板块,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移动的学说。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假设:1.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地壳被分为了多个不规则形状的板块。
这些板块之间分布在地球表面上,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2.板块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板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相对移动的。
这种相对运动可以是平行的、相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
3.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引起地壳变形:当板块相对移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
这种变形可以是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
4.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导致地壳的破裂和重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当板块相对移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的破裂和重组。
这种破裂和重组可以形成新的地壳,也可以改变现有地壳的形态。
基本论点基于以上的基本假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论点:1.板块构造是地球上的一种基本现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可以相对移动。
这种板块构造是地球上的一种基本现象,它解释了地球上许多地质现象的发生和演化。
2.板块构造是地球上造山带形成的原因: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
这种变形可以形成山脉、地震和火山。
因此,板块构造是地球上造山带形成的原因之一。
3.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的破裂和重组。
这种破裂和重组可以引起地震和火山的活动。
因此,板块构造是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之一。
4.板块构造对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这对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板块构造可以改变地壳的形态,形成新的地壳,为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环境。
板块构造的意义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对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是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的重要理论。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以下是其三大观点:
1.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外层被划分为许多大型的板块,这些板块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动态系统之一。
这些板块可以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相对运动,分为三种类型:边界相对推动(板块边缘相互拉近或推离)、边界相互滑动或剪切、边界相互碰撞或俯冲。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地震、火山爆发和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的重要原因。
2. 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底部存在一个名为海底扩张带的区域,这是地球地幔中的炽热岩浆上涌至地壳,形成新的海洋地壳的地方。
在海底扩张带上,岩浆通过断裂缝隙喷出,并逐渐冷却形成新的地壳。
这个过程被称为中洋脊,是地球地壳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3. 构造地貌形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构造地貌(如山脉、盆地和断层)是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的结果。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会形成山脉,当板块相互分离时会形成裂谷和海洋中脊。
板块运动还会使地壳发生拉伸、挤压和剪切等变形,造成地壳中的断层和台阶。
这些构造地貌的形成对地球的地质历史和地质演化有重要影响,也为地质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考点2: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导学:读下图,完成小蓝皮P11基础检测2-10
岛屿
大陆 半岛
大洲
海
洋 海峡
运用:完成小蓝皮P12 11题 甲 乙
补充:
丙
丙
1、请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外圆丙为____(纬线名称),度数为____, 长度约为_____。 3、它穿过____洲、____洲、_____洲、____洲、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和海沟
地中海 喜马拉雅 山脉 日本 红海 台湾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日本 简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链接2011中考
(1)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大地震,而此时 东京时间为11日14时46分,这种时间差异与地球的 ________(自转或公转)有关。 (2)日本和缅甸所处的地震带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魏格纳提出.
相邻大陆古地层相似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相邻大陆边缘吻合
相邻大陆的生物也有相似性。
下列现象属于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①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
)
②台湾海峡曾为陆地
③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田
④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A. ①
② B. ① ② ③ C. ① ② ④ D. ③ ④
考点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导学:阅读下图及课本P37-38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完成小蓝皮基础检测13-15
(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日本属于________国家。 按亚洲地理方位划分。缅甸位于______________地区。 (4)据图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并评价其对本国经济的 影响。(3分)
中考考点目标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考点1: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考点2: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考点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 和变化之中。 考点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 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考点1: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导学:读下图,完成小蓝皮P11基础检测1及分层作业1、 2
考点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 和变化之中。
导学 阅读课本P32-36,举例海陆变 迁的例子并分析原因;了解大 陆漂移假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因素(最主要)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喜马拉雅山中海洋生物化石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荷兰的围海大坝
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人为因素
大陆漂移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