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枯唑的30年兴衰历史

合集下载

水稻白叶枯病杀菌剂叶枯唑

水稻白叶枯病杀菌剂叶枯唑

水稻白叶枯病杀菌剂叶枯唑
佚名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本品采用纯品高质噻枯唑原药加10%国外进口助剂,在相同用量下使用,其药效为普通叶青双的2.5~3倍.可广泛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本品药效稳定,持效期长,预防和治疗作用均相当出色:安全性好,在作物上正常使用均不产生药害。

【总页数】1页(P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
【相关文献】
1.杀菌剂叶枯唑市场曙光重现
2.水稻白叶枯病菌对噻枯唑的抗药性监测
3.杀菌剂叶枯唑市场曙光重现
4.叶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作用方式研究
5.tal4基因在水稻
白叶枯病菌PXO99~A对噻枯唑抗性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纹枯病是危害水稻生长的重要病害,由于盲目 追求高产,大量施用氮肥,加上后期肥水管理不当, 导致纹枯病的田间自然发病率逐年加重[10]。化学方法 是防止纹枯病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长期、 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使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产生了 一定的抗药性[11]。因此,需要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 高效、适用药剂,以确保有效防治纹枯病。张启春 等[12]研究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 600g/hm2对水 稻纹枯病的防效在74%左右,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的 安全性较好。王传惠等[13]研究表明,分别在水稻分蘖 末期和水稻破口期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667m2 进行喷雾,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8.5%,对水稻 生长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悬浮 剂、22%嘧菌酯·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 醇水分散粒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 醇悬浮剂和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均对水稻纹枯病 有防效,防效在54%-90%,且75%肟菌酯·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
·76· 植 保 技 术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3期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赵国清,黎圣云
(湖南省慈利县农业农村局,湖南张家界 427200)
摘要: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良好的药剂,本研究调查了6种药剂对 水稻纹枯病防效,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纹枯病的发病 率,提高防效,且6种药剂均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在所测试药剂中,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和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武陵山区水稻纹枯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但应结合其他药剂 轮换使用。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


安全标准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 诗文认为: 中药对药材的产地要求也非常之高,不同 的产地中药,药效也不一样,而一味中药 中可能混合有多种成分,很多中药的药理 都没有搞清楚。
标准是无法制定的。 标准是无法制定的。 是无法制定的


是否科学 ?
中药注射剂的产生和发展缘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 中药注射剂的产生和发展缘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 特定的环境条件。 特定的环境条件。 不具有坚实的研发基础和基本的科学背景,中药 具有坚实的研发基础和基本的科学背景, 注射剂是特殊时期的不正常产物。 注射剂是特殊时期的不正常产物。

药品的流通存储环节 “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案开庭
以销售假药罪判处原黑龙江完达山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云南片区销售经张国宏有期徒刑七年,并 处罚金人民币9000元,以销售假药罪判处该公司 原质量保证部主任王汝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 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000元。
LOGO
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
10301030074 陈澄
Contents
1 2 3 4
简单回顾 科学分析 影响因素 我的看法

历史回顾
▲ 1941年,百团大战之后的太行根据地。 年 百团大战之后的太行根据地。 柴胡注射剂(肌注) 柴胡注射剂(肌注) 年代初期, 多个品种 静注) 多个品种( ▲60年代初期, 20多个品种(静注) 年代初期 抗601注射剂 注射剂 茵栀黄注射液 201-2(板蓝根)注射液 (板蓝根) 年代是中药注射剂大发展时期, ▲70年代是中药注射剂大发展时期,经过临床试用 年代是中药注射剂大发展时期 有资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 多种。 的,有资料报道的就有 多种

事件回顾 葛根素注射剂 鱼腥草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 茵栀黄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2003) 2003) 2006) (2006) 2008) (2008) 2008) (2008) 2009) (2009) 2009) (20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 (2009)

中国农药快速发展的历程

中国农药快速发展的历程

中国农药快速发展的历程摘要:一、中国农药的发展历程1.农药的初期发展2.农药的快速增长期3.农药的现代化发展二、中国农药的发展现状1.农药的生产和消费情况2.农药的品种和结构三、中国农药的发展趋势1.农药的环保发展2.农药的创新研发3.农药的国际化发展正文:中国农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漫长而富有成果的。

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如今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农药行业经历了多次变革。

农药的初期发展始于上世纪50 年代。

那时,中国刚开始从事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主要的农药品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

尽管当时的技术水平较低,但中国农药行业从此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进入上世纪70 年代,中国农药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这个时期,农药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消费量更是大幅度增长。

同时,中国农药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开始生产和使用更加高效、安全的农药。

进入21 世纪,中国农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发展迈进。

这个时期,中国农药行业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农药的环保发展。

同时,中国农药行业也开始注重创新研发,大力推动农药的创新研发,提高农药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农药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中国农药的生产和消费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生产和消费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农药行业的品种和结构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开始生产和使用更加高效、安全的农药。

然而,中国农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保问题,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中国农药行业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农药的环保发展。

其次是创新研发问题,虽然中国农药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农药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未来,中国农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农药的环保发展,二是农药的创新研发,三是农药的国际化发展。

留在记忆中的农药(上)——建国70周年农药行业发展纪实

留在记忆中的农药(上)——建国70周年农药行业发展纪实

摘要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再现留在记忆中的中国农药许多场景,目的是想从个人的经历折射中国农药的变迁。

由于仅仅是个人回忆,文中所涉及的故事和事件如果与当事人有差异,那不是我的本意,敬请谅解。

1 前言我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55个年头了,这期间除了1984-1987年在国外进修期间从事治疗白血病的天然产物研究之外全部集中在农药研发,应该说是农药战线上合格的退伍老兵。

在建国70周年前夕回顾自己的平凡生涯,贯穿事业的一条主线无疑是农药。

我的理解是中国的农药包括三部分:研发、制造、应用,我的一生就是在研发的一个角落里度过的。

本文大部分篇幅都是讲述自己的所闻所见,试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窥视中国农药,希望能给读者留下正面的印象。

由于写这篇文章完全凭借记忆,加之年代跨度大,文中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如果与事实有差异也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2 童年的记忆三十年代末我出生在中国北方一个偏僻又小有名气的农村-北戴河。

北戴河在我的家乡是指是京沈线上的一个小站,附近一公里一个小村落也叫北戴河。

公众心目中的北戴河是指距离火车站8公里,西起古城镇沿海岸线经陆庄、河东寨、王湖庄、草场、刘庄、善庄至东端金山嘴,南起海岸向北至联峰山、骆驼石的海滨避暑风景区。

1898年清政府将它列为对外国开放的避暑区。

北戴河是中国第一个设立旅游专线铁路,第一个旅游专线航线和第一个19洞高尔夫球场,是中国四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解放前这里建有风格各异别墅一千五百多幢,当地人把它叫做“洋宫”。

我并不出生在避暑区,但长期生活在避暑区的陆庄、草场,当年这里的一草一木至今仍历历在目:海边林荫道旁整洁的座椅供游人乘凉,被海风吹蚀得不对称的树冠显示出大海的威力,银色的沙滩边缘离离小草顽强地抵御海风和干旱,人们悠然自得的在林荫道上散步,时而在路边座椅上休息.....。

这里的人们从事打鱼、种田,旅游服务是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童年的许多记忆都可以和农药联系起来。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叫蒲蓝的小村落,村边一条小河长满蒲草、蓝花和菱角,清澈的河水是孩子们游泳、钓鱼、捉虾蟹的天堂,那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2024年叶枯唑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叶枯唑市场调研报告

叶枯唑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叶枯唑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情况、竞争态势和发展机遇。

调研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叶枯唑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该市场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XX亿美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3. 市场需求分析叶枯唑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随着全球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叶枯唑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农民们需要一种能够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的杀菌剂,而叶枯唑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4. 市场竞争分析叶枯唑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许多国内外知名农药企业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企业在叶枯唑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与此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来自其他新兴企业的竞争压力。

5. 市场发展机遇分析尽管叶枯唑市场竞争激烈,但仍存在一些市场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农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叶枯唑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对高效、安全、环保的叶枯唑需求也在增加。

最后,政府对绿色农药的支持力度增加,为叶枯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6. 市场未来趋势预测在未来几年,叶枯唑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叶枯唑的研发和应用将更加注重高效性、低毒性和环保性。

同时,随着农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叶枯唑的应用将更加精准和智能化。

7. 结论通过对叶枯唑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叶枯唑市场规模庞大,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市场发展机遇仍存在,但需要关注环保和食品安全需求;市场未来趋势将注重高效、低毒、环保、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

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研发和市场营销,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以上为叶枯唑市场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从实例出发浅谈AV菌素的发展

从实例出发浅谈AV菌素的发展

从实例出发浅谈A V菌素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自己身边的环境有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食品的污染人们更加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生物的治理要遵循绿色、环保、安全的原则,我们对于生物的治理要用安全的无毒害的药物,而我国的大部分应用的就是阿维菌素的应用,因为阿维菌素的毒害作用几乎是没有的,可以说阿维菌素的发展符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阿维菌素作为我国大多数农作物杀虫的首选药物可见阿维菌素的作用。

本文就是通过对阿维菌素的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并且远望阿维菌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标签:阿维菌素发展阿维菌素,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灰色链霉菌发酵产生.可以说阿维菌素的产生对于我国现代农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完善我国的生态农业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阿维菌素的组成及其系列农药的类型天然阿维菌素中含有8个组分,主要有4种即A1a、A2a、B1a和B2a,其总含量≥80%;对应的4个比例较小的同系物是A1b、A2b、B1b和B2b,其总含量≤20%。

目前市售阿维菌素农药是以abamectin为主要杀虫成分(Avermectin B1a+B1b,其中B1a不低于90%、B1b不超过5%),以B1a的含量来标定。

自从1991年害极灭(abamectin)进入我国农药市场以后,阿维菌素农药在我国的害虫防治体系中占有较重要地位。

阿维菌素在我国目前有10余家企业生产,目前市售的阿维菌素系列农药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2 阿维菌素的发展历程阿维菌素作为一种全新的农药,阿维菌素是当前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和具激烈竞争性的新产品。

尤其是阿维菌素应用于农作物的上边,在我国的水稻田里边可以说阿维霉素的作用完全体现在了水稻的生产上。

可以说阿维菌素是一种抗寄生虫药。

对线虫、钩虫、蛔虫、蠕虫、昆虫和螨虫均有驱杀作用。

农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

农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

农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农药是指用于控制、杀灭或防止农作物、林木、禽畜、鱼虫的害虫、病害或杂草的化学物质。

自从农业出现以来,人类就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和家畜,种植更多的粮食和蔬菜,以此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技术手段,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农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石硫合剂来防止储存粮食的害虫。

然而,现代农药的发展则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对化学物质的需求,人们开始生产有机合成农药。

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石墨烯、马拉硫磷等有机氯类农药开始广泛使用,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进入了黄金时期。

在70年代,国际上开始倡导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理念,抑制有机氯的使用并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变得更加重要。

未来的农药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药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例如,有科学家探索利用纳米技术生产农药,通过纳米材料对农药进行修饰,既提高了药效,又降低了残留,因而保护了环境和人体健康。

此外,无人机、智能化农业等现代技术也能够促进农药的精准使用,提高农药使用效率。

未来的农药将更多地利用新技术,不断完善和专业化。

2. 绿色、生物农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绿色、有机、环保的农业理念,而绿色、生物农药符合这种理念。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使用昆虫、细菌、真菌、病毒、植物等天然生物制剂杀灭或限制害虫、杂草、病原微生物的一类农药,它们不会污染土地和水源,没有对人体安全造成明显危害。

国内外的生物农药研究已经成为政策高度鼓励的产业,未来绿色、生物农药将成为农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同时提高土壤质量,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未来,人工智能也将被应用于农药领域。

在过去,农民可能需要仔细观察土壤和植物,研究害虫和病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模式,才能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法。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历史回顾与21世纪展望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历史回顾与21世纪展望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历史回顾与21世纪展望周明国(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委员会,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南京 210095)摘要本文结合杀菌剂的发展和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历程,简要阐述国内外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发展历史中的主要事件。

讨论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中,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和存在问题。

展望了21世纪国内外杀菌剂和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植物病害;杀菌剂;化学防治;历史;前景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门采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科学。

回顾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化学防治的水平与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杀菌剂发展的历程是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1882年米亚尔代(Millardet,P.M.A.)发现波尔多液、开创杀菌剂发展史以来,化学农药已成为植物病害防治中最重要的化学武器。

展望未来,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农药新品种将不断涌现,化学防治技术将不断改进,植物病害化学防治水平将不断提高。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将是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永恒研究课题。

1 化学防治的历史回顾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代采用天然药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时代(19世纪80年代以前),近代采用无机合成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时代(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中期)、现代采用有机合成保护性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时代(20世纪30年代中期~60年代)和当代采用有机合成内吸性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今)。

1.1 古代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在人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植物病害的本质及其发生和流行规律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人们一直把植物病害看成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

早在公元前760年左右,犹太预言家阿蒙斯(Amos)就指出,“如果你还没有向上帝祈祷的话,你的葡萄园和果园、无花果和橄榄树就极易受到枯萎和霉病的袭击”。

直至1845年,也只有极少数微生物学家认为造成爱尔兰饥荒的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是真菌引起的。

农药发展阶段及终极目标

农药发展阶段及终极目标

农药发展历程概况---低效高毒农药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公元前2500年,首次记载苏美尔人用硫磺控制害虫害螨,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学者曾提倡砷作为杀虫剂。

我国也早已使用雄黄(As4S4)、砒霜(AS2O3)和银朱(HgS)防治虫害,公元900年左右,我国民间已使用无机砷制剂进行园艺害虫的防治。

但是无机农药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弊病。

低效高毒,在毒理和防治对象方面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机杀虫剂对昆虫通常只有胃毒作用,一般不具备触杀作用和熏蒸杀虫作用,对危害严重的蚜虫、红蜘蛛及其他非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都无效,因此严重限制了无机杀虫剂的应用范围。

农药发展历程概况---高效高毒农药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在新农药的研制方面相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u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现代化学合成农药的里程碑。

1947年对硫磷的发明,世界农药进入了有机磷农药时代。

1957年在天津农药厂开始生产有机磷农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有机磷农药时代。

相对于无机农药时代,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杀虫谱广、应该范围大、见效快、杀虫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等显著特点。

甲胺磷等高度农药品种,风靡近20年,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高毒农药常常会对农产品产生污染而且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大,使用者也时常发生中毒事件,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严厉管理措施来禁止或限制此类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用列入“PIC”名单的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农药发展历程概况---高效低毒农药1949年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仿制天然杀虫剂的首次成功,也使农药的发展方向由单纯的注重农药的“高效”向“高效、低毒”延伸和转变。

所谓“低毒”,主要是指对人、畜急性口服毒性低,随后意识到对农药施用人员而言,急性经皮毒性与吸入毒性更为重要。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历程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历程0945051185 药学一班冯霞兰真菌在自然界大量存在,大多数存在于土壤或动植物尸体中,在有机物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居住环境较差、卫生习惯不好、气候潮湿、生活质量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真菌感染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发生在皮肤、黏膜、皮下组织被称之为浅表层感染,侵害人体的黏膜深处、内脏、泌尿系统、脑和骨骼等为深部感染。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或诸如白血病、艾滋病等严重疾病,深部脏器的真菌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临床上抗真菌药物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抗真菌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及其他抗真菌药物。

1.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分为多烯类和非多烯类,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始于1950 年,当时科学家从土壤微生物诺尔斯链霉菌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霉菌活性的四烯物——制霉菌素,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

从1951年至今已经发现由放线菌产生60多种多烯类抗生素,其中代表药物为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系于1955 年从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谷的结节链霉菌发酵产物中发现的一种七烯化合物,抗真菌谱广,对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相关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还有杀菌作用,可用作这些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首选治疗药物。

然而两性霉素B显著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的毒性、同时保留其广谱抗真菌活性,人们开始开发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1983年研制成功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并进行了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实验;1988年上市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制剂具有较优的治疗指数。

近年来,两性霉素B的新剂型开发又取得了新进展,如两性霉素B 胶质分散体和纳米制剂等。

非多烯类抗生素主要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其代表药物主要为灰黄霉素和西可宁。

【药海钩沉】“神药”的往事

【药海钩沉】“神药”的往事

【药海钩沉】“神药”的往事来源:广东药品监督人类的历史有多悠久,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就有多悠久,同时追寻能立竿见影、祛除病痛的“神药”的历史就有多久。

在这条充满艰辛与困难的道路上,人类不断充分利用聪明才智,向大自然,向这个世界积极探索,努力研究,还真就制出了一些“神药”。

但在这些药物中,并不全是人们所希望需要的。

一、“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阿司匹林(Aspirin)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时,柳树皮和柳树叶就被发现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

后来,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

1828年,法国药学家亨利勒鲁和意大利化学家拉斐尔皮里亚终于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了活性成分水杨苷。

再后来,德国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成功实现了它的人工合成。

因为它的酸味,人们通常称之“水杨酸”。

但是它做为药物并不成功,因为这个酸味真的太难吃了,而且对胃的刺激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的治疗比病痛本身更让人难忍受。

1897年8月10日,在埃尔伯费尔德的拜耳医药研究机构,一位名叫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研究员把水杨酸改良后合成了一种药物,它比纯净的水杨酸对消化道刺激更小,使这种物质第一次在稳定形态下用于医疗应用。

这意味着它能够真正推向商业化市场,这几乎是所有科研人员一生中最崇高的目标。

这种药被拜耳公司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并注册了商标专利。

两年以后的1899年,拜耳公司公开在全球市场销售此药。

自此,阿司匹林因为副作用相对较小,在全世界流行了起来,它带来的丰厚利润使药厂激烈竞争,该药的各种品牌和产品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1917年拜耳公司的美国专利过期了以后更是如此,直到布洛芬问世之后,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才开始降低。

阿司匹林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被作为德国创新精神的特殊象征而广受赞誉。

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在新药不断涌现、老药渐被淘汰的今天,阿司匹林仍然是世界上被用得最多的药物。

三唑类药物方兴未艾的发展史2讲课文档

三唑类药物方兴未艾的发展史2讲课文档

Patients, n (%)
Standard Azoles
氟康唑/伊曲 氟康唑 (n = 298) (n = 240)
伊曲 (n = 58)
101 (34)
71 (30)
30 (52)
25 (8)
17 (7)
8 (14)
21 (7)
12 (5)
9 (16)
20 (7) 9 (3)
14 (6) 5 (2)
肝 <2%原形从尿中排出
<1%原形从尿中排出 :口服后的表观分布容积; CL:表观总清除率
第十1二. L页i Y,,共Th43e页ur。etzbacher U, Clancy CJ,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10;49(6):379-96.
氟康唑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10%之间)
CNS 消化道
肝功能
头痛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肝酶升高
伏立康唑很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0%)
皮肤 皮疹
CNS 头痛
眼部
心脏
消化道
视觉障碍 外周水肿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皮肤 皮疹
全身 发热
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10%之间)
感染
血液和淋巴系统
轻度到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变 异系数较大,建议进行TDM
第十九页,共43页。
Curr Fungal Infect Rep (2010) 4:120–128 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中文说明书
Outline
第二十页,共43页。
氟康唑/伏立康唑常见不良反应-来自说明书
预防
+

叶枯唑的使用方法.doc

叶枯唑的使用方法.doc

叶枯唑的使用方法
叶枯唑是一种高效杀菌剂,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详细为大家介绍叶枯唑的使用方法。

叶枯唑的使用方法
叶枯唑主要通过喷雾防治病害,有时也可用于灌根。

(1)喷雾防治水稻、番茄、大白菜等病害时,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15%可湿性粉剂180~250克,或20%可湿性粉剂120~180克,或25%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兑水30~45升喷雾。

防治柑橘等果树的病害时,一般使用15%可湿性粉剂350~500倍液,或2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

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药。

(2)灌根防治番茄及马铃薯青枯病时,需要灌根防治病害,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灌药,一般使用1 5%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2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25%可湿j性粉剂500~600倍液,每株浇灌药液150~250毫升,顺茎基部浇灌。

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叶枯唑的使用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另外喷打叶枯唑后,可以抗雨水冲刷,喷药后4小时遇雨对药效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枯唑的30年兴衰历史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水稻白叶枯病泛滥,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对当时社会稳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年主要依靠进口日本农药“敌枯双”(1986年被停用)来防治白叶枯病,让很多中国农药从业者感到无可奈何。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发愤图强,在技术落后、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终于研制出了中国最早的自主创制农药——叶枯唑。

叶枯唑的诞生,是中国农药界的骄傲,1979年,叶枯唑制剂生产技术获得浙江省科学大会二等奖;1982年,由浙江省温州市工科所和温州市农科所等合作开发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成功,当年就正式投入小试,在大田使用上取得较好防治效果,1984年扩大化生产,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叶枯唑集众多宠爱于一身,超高的性价比和防治效果,使得叶枯唑成为当时的市场宠儿。

加之当年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年年均有大发生,导致叶枯唑市场供不应求,出现了代理商“拿钱、排队、等货、抢购”的火爆局面。

在东南亚等水稻产地,中国的叶枯唑制剂也大受欢迎,成为中国最早实现“制剂出口”的本土农药之一,长期以来,占据着亚洲区域水稻细菌病害的头把交椅。

叶枯唑原药生产技术在2004年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编号982903x之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农药生产技术。

但是,叶枯唑在辉煌过后,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80年代至90年代,先后有40余家企业加入到叶枯唑的生产阵营中,直至2000年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