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史《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导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①了解华夏族的形成和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
②知道尧舜禹的禅让制,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认识到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前预习】一、炎黄联盟1、部落首领:炎帝、黄帝、蚩尤2、战役①阪泉之战结果:黄帝胜影响:炎黄联盟形成。
②涿鹿之战结果:炎黄联盟胜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发明①农业: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手工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
③商业:教人们交换物品。
④音乐历法: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①皇帝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
②下属发明: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4、尧舜禹的功绩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方法治理黄河水患)【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解析: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探究二:问题: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解析: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探究三:问题:材料歌颂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采用了什么方法使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解析:人物:大禹方法:疏导品质: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启示:要有创新意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等。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先秦;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距今年代;《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北京人距今年代及其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两项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旧石器时代文化;山顶洞人生活的地点及距今年代;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氏族公社时期的开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河姆渡文化及半坡文化;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涿鹿之战;尧、舜、禹和禅让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材中论述性、结论性文字的理解、概括能力,进而逐步形成对重大历史事件准确、全面的认识。
2.通过对重要历史概念如先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禅让制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运用历史概念的能力。
3.通过对某一文化遗址具体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提高,而且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4.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某些历史结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
2.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的了解与学习,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表明,当时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
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要点一、我国的远古居民1.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2.北京人及其遗址3.元谋人和北京人两项最重要的文化成就4.山顶洞人及氏族公社时期的开始5.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二、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1.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2.河姆渡文化3.半坡文化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1.父系氏族公社阶段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3.贫富分化的出现和加剧四、炎黄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黄的传说2.涿鹿大战与蚩尤被杀3.尧、舜、禹的传说与禅让制4.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的年代及其文化成就;以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为代表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状况及特点;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典型的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的出现与加剧;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案1人教版(优秀教案)
《太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原始社会各个期间拥有代表性的人类旧址。
. 掌握先秦、太古社会、传说时代的历史看法。
. 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 掌握并理解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原始群和氏族公社的分期。
. 掌握不一样期间原始人类的文化成就。
. 理解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
. 认识传说时代的有名人物和传说中的禅让制度。
德育目标. 经过对本章前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度中拥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
. 经过对元谋人、北京人的认识与学习,说明我国不单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发现先人类旧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激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经过对我国原始人类的文化成就的认识与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粟和水稻、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不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优秀贡献。
能力目标. 经过对重要历史看法如先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禅让制等的学习,培育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看法内涵,运用历史看法的能力。
. 经过对北京人、半坡旧址等几个文化旧址详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单培育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形的能力,并且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心主义看法剖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史论联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 经过对大汶口文化中后期经济、文化等状况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跟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
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根源因。
. 经过指导学生阅读原始社会人类旧址散布图、考古发掘的实物图片等历史资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联合所学知识,得出某些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课要点.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的年月及其文化成就。
. 以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为代表的母系氏族公社繁华阶段的状况及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以及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称为人文始祖。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以及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教学难点
为什么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为什么黄帝是人文始祖?
二、自主学习指导
1、自学P12炎黄联盟部分,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远古传说?(哪些历史信息?)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给同学们听!(3分钟)
2、自学P13-14伟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部分,总结炎帝和黄帝分别都有哪些发明?
3、自学P15尧舜禹的禅让部分,想想:禅让制指的是什么?其中在首领禹有什么功老?
3、合作探究活动
教学反思
1、讨论: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那些发明是否有科学依据?你认为是真实的吗?
3、禅让制选择部落首领的条件有哪些?能过大禹治水的事例反映了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历史知识?
5、当堂检测
PPT练习题
板书设计
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联。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图片展示、分析总结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1、导入
1、复习
(1)说出两个最早远古人类的代表,以及两个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2)半坡人以及河姆渡人分别住在哪个流域?分别住什么样的房屋?分别植什么农作物?
2、想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会怎样发展。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族的形成,理解中国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合并与攻伐。
2.知道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炎黄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2.难点:禅让制的实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自主学习】一、炎黄联盟1.背景(1)时代特征: 年前,中国进入时期。
(2)主要部落: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黄帝、蚩尤等部落。
(3)走向联盟: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2.过程(1)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展开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打败蚩尤, 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中的炎帝(1)活动区域:主要活动于陕西流域。
(2)发明①农业: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和蔬菜。
②手工业:制作 ,发明纺织,会煮盐。
③商业:教人们。
④科技:制作乐器 ,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传说中的黄帝(名轩辕)(1)黄帝的发明: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 ,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2)黄帝时期其他人的发明: 创造文字, 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会缫丝,擅长纺织。
三、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1)背景: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含义: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之人的方法。
(3)概况:①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做他的继承人。
②舜在位时,舜年老时让位于解除水患的。
2.大禹治水(1)过程: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流疏导洪水入海。
禹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水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三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岗子中学导学案年月年级科目初二课题远古的传说编号003 主备人李永春修订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掌握华夏族的传说。
2. 知道尧舜禹的传说,理解并掌握禅让制。
3. 学习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了解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4.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
了解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了解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认识“逐鹿之战”的意义。
难点:掌握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了解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炎黄联盟_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活动在_____.2、阪泉之战交战双方:_________PK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涿鹿之战(中华文明的奠基之战)交战双方:___________PK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黄帝部落打败蚩尤之后,________被推选为部落首领。
4、黄帝部落以后逐渐形成_______.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海内外华人以“_____"自称。
二、合作探究展示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中的炎帝发明炎帝活动范围:______传说中的发明:①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_____②制作___、发明___、会____,教人_____③制作乐器___,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传说中黄帝的发明黄帝,姓____,名_____传说中黄帝的发明:①为避暑寒能建造____②制作衣裳③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__,并发明了弓箭和____(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运用__________,打败蚩尤)3、传说中其他人的发明:___创造文字,伶伦制作____,学法指导重难点分析各环节操作思路板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以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内容1、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案: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目的>:<基本知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新旧石器时代;禅让制;炎黄与尧舜禹的传说。
<能力培养>1( 人类究竟由何而来的分析;2( 自地图了解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3( 分析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原因、过程及历史进步性。
<重点难点>:1、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理解“劳动创造人”的含义。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认识氏族公社的特点。
3、比较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形成母系氏族公社的概念。
4、比较认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异同点。
5、结合禅让制的背景和内容,理解禅让制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6、运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阶级社会的产生。
<课时安排>:<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史前史,指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
“先秦史”即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以前的历史。
我国最早出现原始人类是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以前的元谋人。
世界大河流域文明勃兴时期,我国正处于处长商周奴隶制王朝时期。
希腊罗马文化昌盛时期,正处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
<讲授新课>:一、远古居民: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
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远古居民的国家之一。
2、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70-20万年。
特点: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3、山顶洞人。
周口店龙骨山顶,距今18000年。
特点: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氏族公社,使用打制石器,钻孔技术,爱美,懂得人工取火。
二、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1、共同特点。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定居生活,经营农业,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是以粟为主的旱地农业发源地,长江流域是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发源地。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是食物的采集者,而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成了食物的生产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1 / 11 / 1英才导练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黄子孙的由来和人文始祖。
2.掌握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主要事迹,识别远古神话传说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禅让制的实质以及原始社会产生首领的方式。
二、学法指导1.预习课本P14—P17在课本中找到导练自学检测中的问题(8分钟) 2.结合教材,观看微课《炎黄传说》,巩固导练自学检测的问题(8分钟) 3.完成预习检测(3分钟) 三、自学检测1. 五千年前有哪些较大部落?2. 两场部落战争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3. 人文初祖指的是?4. 炎帝黄帝的发明分别有哪些?5. 禅让制的含义是什么?6.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么?四、合作交流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五、当堂检测1.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闽江流域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什么地方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A.涿鹿B.阪泉C.牧野D.襄汾3.传说古代有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 )A .阪泉B .涿鹿C .巨鹿D .牧野4.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在传说中制造汉字的历史人物是( ) A.黄帝 B.仓颉 C.嫘祖 D.炎帝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黄帝教人养蚕抽丝”。
这些神话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 .神话传说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桂林中考)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祖先是( )A.炎帝、尧B.炎帝、黄帝C.黄帝、尧D.尧、舜 7.(六盘水中考)《礼记 .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经典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思想教育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以后发展的基石。
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中,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交流、斗争中逐渐成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也不断进步。
三、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内外有关远古社会的知识,了解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对比讲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比较的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对教学核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正确归纳、总结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在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知识,掌握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思路1.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人高三年级的第一课,具有起始课的性质。
虽然这是一节不列入考试范围的阅读课,但因为它与学生对高三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的认识密切相关,所以这既是一节高密度的高三知识学习课,又是一节踏踏实实的学习方法指导课。
首先要教会学生分析教材结构,理清教材思路。
再次要深入理解教材上的结论,做到史论结合。
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2 在教材知识的处理上,要深入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力争淡化历史的学科体系,不要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力争使教学思路明确,结构完整,利于学生领会。
在教学中讲清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突出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重要知识点即可。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得出结论。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年级科目初二课题远古的传说编号003 主备人李永春修订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了解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掌握华夏族的传说。
2.知道尧舜禹的传说,了解并掌握禅让制。
3.学习远古传说时代的开展进程,了解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4. 经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构成的。
了解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起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了解炎帝黄帝蚩尤的传说,看法〝逐鹿之战〞的意义。
难点:掌握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了解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
先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部落首领,他们事先活动在【D】A.珠江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2、以下图中的人物是【B】4、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活繁衍和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传说中炎帝的发明的表达,正确的有【B】①教民开垦耕种②种植五谷③炼铜④开掘水井⑤制造乐器琴瑟⑥发明文字A.①②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二、协作探求展现主要战役阪泉之战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之间的大战。
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西方的蚩尤部落之间的大战。
最后蚩尤战胜,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发明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造消费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造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流、制造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学法指点重难点剖析各环节操作思绪板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A.炎帝B.黄帝C.尧D.舜3、龙是中华民族的意味,其笼统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敬物的综合体。
与龙笼统的构成南切相关的传说是【B】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民主政治】资料二小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重点: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及炎黄联盟的意义。
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禅让的含义。
名师点睛【释疑解难】“禅让”的含义、实质、表现以及对“禅让”的认识。
(1)含义: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3)表现: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4)认识:“禅让”实际上反映了传说时代社会的民主政治状况。
其主要表现为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协商推举出来的德才兼备之人。
【易错警示】1.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2.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黄帝同时存在。
尧、舜、禹先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自主学习一、炎黄联盟1.背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有炎帝、黄帝、________等部落。
2.形成(1)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__打败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在__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蚩尤部落。
3.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________,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为“________________”。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4.主要发明(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人们交换物品。
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________和历法知识。
(2)黄帝时期________ 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________ 嫘祖会________,擅长纺织5.重要发现(1)内容: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前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
(2)意义: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6.禅让制:原始社会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________的方法。
初一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初一历史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中国古代史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时【学习目标】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
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与实质。
培养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名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
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难点】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部落及部落联盟的构成和实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学法指导】独立预习,敢于表达,学会聆听,合作讨论。
导学过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1、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
相传,在黄河流域的___和___领导的两个部落十分有名。
在东方,____领导的部落力量很大。
___战胜___以后,两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___族的主干。
华夏族尊奉的祖先是___和___。
黄帝以后很久,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___、___、____,他们都是经过民主推选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____”。
其中在治水的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___。
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1、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禅让的实质是什么?3、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检测反馈,学以致用】)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才德D.门第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下列各项,与炎帝无关的是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B.尝百草,寻药物c.创制历法D.发明陶器“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A.女娲B.黄帝c.炎帝D.禹.今天汉族的前身是A.蚩尤部落B.华夏族c.匈奴族D.东夷部落.根据“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是由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首领推选c.全体氏族成员表决D.德高望重的人竞选.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舜②尧③禹④黄帝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任集中心校义教七年级上编制:王玲审核:评价:第3课远古的传说(学导案)【学导目标】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重点)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学法指导】1、通过“学导目标”认识本课的重点,依据“自主导航”熟读教材,并把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在教材上画出。
2、结合老师的板书把握本课的知识结构。
3、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解决“探究质疑”部分的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历史。
【自学质疑】自主导航一、炎黄联盟1、(时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_____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
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激战,最终打败蚩尤,__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________ 。
因此后人尊崇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___”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中的炎帝有何贡献?2、传说中的黄帝有何贡献?三、尧舜禹的禅让1、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的顺序是什么?【研读质疑】材料一 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
参加此次活动的台湾省代表有200余人。
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材料三在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的一个墓穴中,出土了珍贵的玉器制品和其他殉葬品共180余件。
另一墓穴中,却只有少量的石器和陶器,甚至有的墓一无所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祭拜黄帝陵?台湾省代表赴大陆祭拜的行为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种现象在历史上称为什么?(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测评提升】基础测评1.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优课导学案_0
第3课远古的传说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学难点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目录和学习目标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趣味导入在西安和延安之间,有个黄陵县,那里有一座华夏始祖的陵墓。
每年清明节,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
黄帝为什么如此受人尊敬?中华民族又为何自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学生讨论回答:黄帝是人文始祖,我们的祖先,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讲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
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设计_1
高三历史教案:《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易错概念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
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简单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在同学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梳理本课学问结构,老师帮忙同学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受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
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觉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元谋人。
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四周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觉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
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觉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
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
(胡承志:《云南发觉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蓝田人。
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觉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觉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讨论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谈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北京人。
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远古的传说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2.掌握黄帝对人类的贡献;3.理解为什么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始祖”及“禅让制”的含义4.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学习【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炎黄部落联盟,炎帝和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
2、难点:禅让制的实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1.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2.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3.大禹治水体现的民族精神有哪些?1.据史料记载,黄帝在战争中曾发明一种车战法。
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
因此,发展这种车战法的黄帝,就又称为轩辕氏。
2.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该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3.大禹治水体现了我国民众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大禹治水十三年,坚持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出与大自然顽强斗争、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大禹治水,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巩固训练】(一)巩固训练1.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
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2000多年B.3000多年C.4000多年D.5000多年2.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为( )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兵家鼻祖D.一代天骄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无答案)
4、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者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B.投票制C.任命制D.禅让制
8.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 )
B.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炎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全部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
5.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 )
A.原始人群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
2.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片的方法。
3.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
4.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鼓励学生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学些祖先辉煌。
3.提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严于律己,奉献班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轩辕”还有哪些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思想教育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以后发展的基石。
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中,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交流、斗争中逐渐成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也不断进步。
三、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内外有关远古社会的知识,了解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对比讲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预习学案】一、原始人群1.主要代表(1)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距今约年。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2.生产、生活概况:他们已学会制造和使用。
二、氏族公社(一)氏族公社的开始(1)代表人类:距今约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中生活着。
(2)生产生活状况:他们已进入时代,懂得人工。
2.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1)代表文化:文化和黄河流域的文化,已进入到的繁荣阶段。
(2)生产、生活概况人们已过着生活,进入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
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二)父系氏族公社1.典型代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时期,以黄河下游的文化中晚期为典型。
(1)时间:距今约年。
(2)生产生活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的国家。
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时期(1)炎黄部落构成后来的主体部分。
(2)禅让制:、、时实行各部落首领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制度。
(3)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由向过渡的时期。
【要点透析】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1)打制的石器被告称为旧石器,主要使用旧石器的时代被告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遗迹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
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占人类历史的99.8﹪。
(2)磨制的石器被称为新石器,主要使用新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遗迹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文化。
(3)氏族是基于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原始人集团。
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所代替,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妇女(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血统关系按照母亲(父亲)来确定;财产归母亲(父亲)血缘继承。
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果。
2.元谋人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不断进步,而生产工具是反映社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人们过着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生活;金石并用时代人们进入早期文明社会;而铁器时代则进入封建社会。
3.原始农业的出现及其意义在母系氏族公社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且进行了人工培育,最终出现了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这就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人类的定居生活,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注意弄清三个“区别”①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
②氏族公社和原始群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和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社会组织,定居生活。
③父系氏族公社和母系氏族公社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贫富分化、私有财产、阶级区别和按父系确定亲属关系。
●注意认识火的使用从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的层层灰烬,火烧过的兽骨、石头和木碳块,说明他们那时已经掌握和使用火了。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懂得人工取火。
火的使用是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自然力,从而促进了人的进化与进步。
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用火烧食物,人类的食物品种增多了。
例如鱼、肉、和富有淀粉质的块根和块茎等,由于熟食,对人体来说更为有利,既容易嚼碎又易于消化。
因此,猿人大大减少了上下颌和牙齿的工作。
于是颌部缩短,牙齿变得窄小,其面部也具有了人的面貌,所以,我们说肉食和使用火,促进了人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第二,火可用来御寒和温暖自己,于是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了。
他们不仅能在热带生活,而且也能迁居到温带,甚至寒带生活。
第三,用火吓退前来侵袭他们的猛兽,大大加强了他们对自然斗争的力量。
总之,人类使用火是个划时代的进步。
据现有材料证明,“北京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
●注意认识大汶口文化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氏族公社的历史全貌。
它的早期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正确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向人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漫长的过程。
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有“本能的劳动”和“真正的劳动”两种。
本能的劳动是指使用天然工具以获得食物的劳动。
从事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
这种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的作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志。
“当古猿类开始制造最原始的工具,集体进行劳动的时候,便产生了最原始的人类——猿人和原始的人类社会。
”(《中国史稿》第1卷第3页)猿人在共同的劳动中,产生了如恩格斯所说的“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需要,于是分音节的语言就产生出来了。
语言是意识的表现,也是人和动物区分的标志。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人的脑髓,”而“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3页)人类在劳动中还发现了磨擦生火。
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26页)。
●对氏族公社的认识“历史概念”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关系和本质属性。
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历史思维活动的“发祥地”。
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学科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就氏族公社而言,应当掌握以下几点:①时间:山顶洞人时形成,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时完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时瓦解。
②背景:生产力低下,需要组成固定集团来求生存。
③内容特征:按血缘关系组织的比较固定的集团,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④性质: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⑤评价:它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真正意义上产生了生产关系,是真正的人类社会。
当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这种社会组织又被国家所取代。
●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适应部落战争的需要,各氏族部落彼此结成联盟,用以防止、对抗其他的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需要一个军事首领统一指挥。
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部落联盟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首领组成联盟议事会,联盟的首领由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
实际上,“禅让”并不是在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当时,已有了氏族贵族,也曾出现过战争,事实上强力在“禅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已预示着原始社会的崩溃。
传说中的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禹死后,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
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着王位的继承。
【课时演练】一、选择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知的最早学会制造石器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距今约一万八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代B.有爱美观念,使用骨针和饰品C.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进入新石器时代 D.懂得人工取火4.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按母系血统定亲疏关系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其栽培史可以上溯到A.元谋人生活时期B.母系氏族公社时期C.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6.我国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期是在A.群居生活时期B.氏族公社时期C.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7.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学会建造房屋B.氏族公社形成C.原始农业发展 D.自然环境变化8.氏族公社由母系氏族转为父系氏族的根本原因是A.父系血缘关系的确立B.私有财产的广泛出现C.贫富分化的加剧D.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和改进研究原始社会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一些文字记载和传说是有力的旁证。
9.“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
”可与这段文字相印证的遗址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10.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B、掌握建造房屋与制陶的技术C、饲养家畜家禽D、营造公共墓地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讙兜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
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2: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3: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讙兜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4: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中国古代史常识》回答:(1)从材料1、材料2可看到“禅让”是一种什么制度?(2)材料3、材料4又说明了什么?第一章第一节参考答案ADCDB CCDAA11.(1)从材料1和2关于尧、舜、禹的禅让传说,可以看出,在原始社会末期年老的部落联盟首领虽然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