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理论

合集下载

并购的理论讲解

并购的理论讲解
职的管理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 更广泛地讲,无效率的管理者是指那些未能使企业 的经营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管理者,而另一管理团 队能够更有效地对该领域内的资产进行更有效的管 理。
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 题:第一,该理论假设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 (或股东) 无法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 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第二,从该理论中可 以得出一个的预测,即合并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 被替换,但经验表明实际并非如此。一个在相对较短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并购
的动因在于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某种协同效应,即 1+1>2 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来自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1.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包含了差别效率理论和无效率 的管理者理论两个分支。
(1)差别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 A公司的管理层比 B公司更有效率, 在A公司兼并了 B公司后, B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 A 公司的水平,效率通过并购得到了提高。当一个公 司存在过剩的管理能力,而又不能通过削减人员而 将其释放掉的话,就可以通过并购进入其相关行业, 来利用其过剩的管理能力。但若收购企业不具有被 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专门知识,进入其行业就不一 定是有利可图的。同样,对于低管理效率或业绩不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 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前言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风险控制的加强、竞争力的提升等目标。

由于企业并购重组具有高风险、高负担、高获利等特点,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其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以便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运用。

二、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概念企业并购重组,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快速增长和发展,以取得控制权、强化互补优势、拓展经营范围等目的,通过购并、重组、分立等方式,在企业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和重新组合的经济行为。

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策略性地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并购重组是企业在策略变革时期、市场变化时期、发展阶段转变时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新资源创造的重要手段。

并购重组的核心目标是战略重组、资源再分配和价值创造。

三、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1. 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因与外部资源的依赖关系而存在着风险。

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资源自主掌握权,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

2. 股权集中理论股权集中理论认为,股东集中度越高,企业经营效率越高,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

3. 官僚理论官僚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效率受到官僚结构的影响。

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消除重叠的官僚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4.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代理关系,管理者的行为可能不符合股东利益。

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减少代理问题。

四、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践企业并购重组具有较高风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洞察市场企业并购重组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实现不同企业间的资源优化组合,创造最终价值。

2. 梳理管理体系在企业并购重组实践过程中,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需要合理梳理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 控制风险并购重组容易导致风险增加。

因此,在并购重组的实践中,必须要控制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并购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并购决策、交易执行和整合管理的指导,而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则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从并购管理理论出发,探讨并购整合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并购管理理论并购管理理论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战略匹配理论、协同效应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

战略匹配理论强调并购双方的战略匹配度和企业文化融合,协同效应理论关注并购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风险控制理论则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并购整合管理策略1.组织整合:并购后的组织整合主要涉及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整,以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要确保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合理、职责明确,避免出现职责重叠或空白。

其次,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和标准一致。

最后,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之一。

并购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时,要注重文化融合,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促进并购双方文化的融合。

3.业务整合:业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并购双方的业务范围、产品线、市场布局等方面的调整。

要充分了解并购双方的业务情况,合理规划业务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的发展。

同时,要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财务整合: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涉及并购双方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整合。

要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并购后的资金链稳定,避免财务风险。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通过多次并购活动,实现了快速扩张。

并购的理论

并购的理论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成本的降低;二是合并公 司负债能力的提高。合并后,企业的投资活动被 内部化。因为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较多的效率条 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将它们概括为:(1)如果被并购企业的 破产风险较大、内部资金数量较少,并且规模相 对较小时,其资本成本会较高,而并购企业的资 本成本较低(如拥有充裕的内部现金流量)时, 那么通过并购降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将会较大。 (2)由于存在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了投资机会内部化的优越性。内部资金
(4)一些生产企业,为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促销 投资,这种投资由于专用于生产企业的某一产品,会 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同时销售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 经济,一定程度上形成进入壁垒,限制竞争者加入, 形成市场中的“少数问题”。当市场中存在少数问题时 一旦投入较强的专用性资产,就要承担对方违约造成 的巨大损失。为降低这种风险,要付出高额的谈判成 本和监督成本。在这种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并购成 为最佳选择。 (5)企业通过并购会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当企 业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运作的交易 成本时,并购才是有效的。
效的管理队伍。然而,如果把这一理论引向极端, 即整个社会只有一家企业(管理层水平最佳的一家) 时,其效率将达到最大化。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受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能力 所限。加之现实中大量的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的 企业之间,因此差别效率理论不能对并购作出完整 解释。

最全并购知识整理(含原理模式与流程图)

最全并购知识整理(含原理模式与流程图)

最全并购知识整理(含原理模式与流程图)导语: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资产、股权、经营权或控制权,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

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调查同时显示,在被问及企业进行收购的目的时,中国企业将扩展企业规模(85%)、拓展新市场(79%)和获得新技术或成熟的品牌(75%)分别列在了前三位。

企业家们都明白,当宏观经济和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改善时,企业将目光从生存问题更多的转向策略性增长,而并购也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

中国企业期望拓展新市场、获得新技术和成熟的品牌,因此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时,对收购的意愿也大幅增长,这是企业家们迟早必须走出去的一步。

并购原理1概念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统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

1、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资产、股权、经营权或控制权,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

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2、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行为。

3、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股权或者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4、并购对象有资产、股权与控制权5、并购方式包括兼并、收购、合并、托管、租赁、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

2理论分析1企业外部发展优势论企业发展通过外部兼并收购方式比靠内部积累方式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相对风险较小。

首先,通过兼并方式投资时间短,见效快,可以减少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其次,可以有效地冲破行业壁垒进入新的行业;第三,兼并充分利用了被并购企业的资源。

投资与并购理论知识点

投资与并购理论知识点

投资与并购理论知识点一、投资理论知识点:1.风险与收益: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取决于预期的收益。

常见的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2.资本市场理论:该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在不同风险资产之间实现最优投资组合。

它主张投资者应该将资金分散在不同资产之间以降低风险。

3.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全部可用信息,并且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来实现超额利润。

因此,投资者只能通过持有市场投资组合来获取正常利润。

4.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是研究股票价格图表的方法,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基本分析则是通过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发展等因素来进行投资决策。

二、并购理论知识点:1.并购动机:并购的主要动机包括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新技术或专利、实现成本节约、增强竞争优势等。

2.并购类型:并购可以分为垂直并购、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

垂直并购是指同一产业不同环节的公司之间的合并;横向并购是指同一产业同一环节的公司之间的合并;纵向并购是指同一产业不同竞争阶段的公司之间的合并。

3.并购评估:并购评估是确定并购交易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和合理价格的过程。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模型和现金流分析等。

4.并购融资:并购交易通常需要大量资金。

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发行新股)、债务融资(发行债券)和混合融资(股权和债权的结合)等。

三、其他知识点:1.反向收购:反向收购是指一家私有公司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

这种收购方式可以获得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和财务资源。

2.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使用借入的资金来进行收购的情况。

借入资金可以用于支付收购价格和相关费用,从而减少自有资本的使用。

3.并购整合:并购后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双方能否有效整合。

整合包括战略整合、组织整合和文化整合等方面。

投资与并购理论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领域,上述只是其中一部分知识点。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投资与并购的理论也在不断演化。

了解这些理论知识有助于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和企业绩效。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并购的概念和种类1.并购概念群——收购、兼并、合并和接管通常所谓的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 and Merger,M&A)包括相互联系和时有交叉的四个概念。

收购(Acquisition)的英文原意是“获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收购泛指任何购买行为。

狭义的收购概念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卖方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股权收购既可以是完全收购也可以是部分收购。

在完全收购中,收购者购买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股本。

部分收购时,收购者获得控制权,股份额通常高于50%,低于100%。

收购后,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仍然存在,通常也不改变名称。

兼并(Merger)是指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经营整体。

法律上,它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

吸收兼并(Subsidiary 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目标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一部分;新设兼并(Statutory Merger)是指两个企业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A、B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继续存在,B公司解散,此为吸收兼并,即A公司兼并了B公司;兼并后,A、B公司均解散,成立一家新的C公司,此为新设兼并,即两家公司合并了。

合并(Consolidation)可以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

虽然参与企业的实际地位可能存在差别,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但不存在买方和卖方的划分。

合并以后,原来的企业全部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通常,当合并的公司规模比较接近时,会使用“合并”一词;而当两家公司规模相差悬殊时,则使用“兼并”一词。

吸收兼并是典型的兼并;新设兼并不存在买方与卖方的划分,两个企业的地位大体上是平等的,更接近合并的本来含义。

在收购业务中,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和交易完成后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明显的主导方,买方掌握了卖方的控制权,符合“获得”(Acquisition)的本来含义。

《2024年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范文

《2024年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范文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篇一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评述,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二、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的起源可追溯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扩张、资源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将并购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以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企业并购理论的主要内容企业并购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并购动机、并购方式、并购效应及并购后的整合等。

1. 并购动机理论:包括效率提升动机、市场份额扩大动机、管理者帝国建设动机等。

这些动机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份额和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等目标。

2. 并购方式理论: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主要针对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涉及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间的并购,而混合并购则涉及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的并购。

3. 并购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包括协同效应、规模效应、财务效应等。

这些效应有助于企业在并购后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并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4. 并购后整合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如何实现组织、文化、人员等方面的整合,以确保并购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运营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企业并购理论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其次,从研究成果上看,企业并购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动机、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务界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例如,关于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管理层决策与市场反应的关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的行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企业并购理论研究了并购的原因、类型、过程、效果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并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

资源整合是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共享供应链、研发、生产等资源,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并购的另一个主要动因,通过收购具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可以快速拓展市场,增加销量和收入。

此外,借助并购可以获取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垂直并购、水平并购和多角化并购。

垂直并购是指企业与其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水平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集中市场份额、提高市场份额,并通过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角化并购是指企业进入与其主要业务不相关的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实现增长。

不同类型的并购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论证。

然后,企业并购的过程包括策略规划、目标选择、尽职调查、谈判、并购实施和整合等多个阶段。

在策略规划阶段,企业需要明确并购的目标和动机,并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

在目标选择阶段,企业需要评估潜在目标的价值和适合度,并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在尽职调查阶段,企业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风险。

在谈判阶段,企业需要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以达成并购协议。

在并购实施和整合阶段,企业需要落实并购决策,进行组织重构、人员整合、业务整合等活动,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后,企业并购的效果和绩效评估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并购的效果通常包括销售增长、成本降低、市场份额扩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首先从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入手,分析不同企业并购的动机及目标。

其次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分类理论,包括横向、纵向和集团内并购等。

接着探讨了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理论,通过财务指标和市场因素评估并购的价值。

然后讨论了企业并购的整合理论,包括文化整合、人员整合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机、目的、分类、价值评估、整合、风险管理、理论、总结1. 引言1.1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概述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分类理论、价值评估理论、整合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并购活动的实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益。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并购的机会,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将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实施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成长或战略转型的行为。

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实现市场扩张: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实现产业整合:通过并购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 提升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对手的核心技术、品牌、客户资源等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4. 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2)MBO(Management Buy—outs), • 又称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举
借债或与外界金融机构合作,收购他们所在公司 的并购。本质上也是杠杆并购的一种。
– 目标企业的特点:
• 具有稳定连续的现金流量。 • 拥有人员稳定、责任感强的管理者。 • 被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 • 拥有易于出售的非核心资产。 • 一般而言,以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进行杠杆
(1)杠杆收购
– 其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 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 入,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 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
– 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为:优先债券60%,居次 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股 票)30%, 自有资金10%。
➢收购(控股合并)
➢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 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 权。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兼并与收购的的异同
➢相似之处: ➢(1)基本动因相似: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
经营规模;拓宽企业经营范围。 ➢(2)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区别:
(1)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 (2)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
• 股份交易式并购
(1)以股权换股权。 (2)以股权换资产。 – 企业采用股权支付方式进行并购出资决策时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
⑴并购方的股权结构 ⑵杠杆比率 ⑶每股收益的变 化 ⑷股价水平 ⑸股息收益率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承担债务式并购
• 极端: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时,其管理效率最大。 • 差别效率理论进行更严格阐述就是效率理论中的

国外并购理论整理

国外并购理论整理

国外并购理论整理西方的并购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其间有几种比较盛行的并购理论。

1.效率理论企业并购理论中,传统的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的效率,产生“2+2>5”的效果,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将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效应。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业务多元化,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协同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提高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的管理能力有差异,并购可以快速的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并购还可以将企业从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从而增加企业财务的协同效应,降低融资的风险性等优势。

2.代理理论Jensen和Meckling (1976)在其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代理问题的含义。

当管理者只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一小部分时,便会产生管理者利用管理特权追求私人利益的代理问题。

并购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过度自信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Roll(1986)以竞标理论中的“赢者诅咒”理论为基础,根据拍卖市场特点提出的“过度自信”假说认为,由于经理过分自信,所以在评估兼并机会时会犯过于乐观的错误。

Roll是从管理者行为来解释企业并购现象的,认为收购企业的管理者试图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来提高企业利润,如果兼并确实没有收益,那么,过度自信可以解释为什么经理即使在过去经验表明收购存在一个正的估值误差的情况下仍然会做出收购决策。

如果过度自信假说成立的话,那么,收购企业的过度支付就使其股东利益转移到目标企业股东,企业并购导致收购企业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大多数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表明收购企业股价的下跌, 而企业收购却不能提供类似的数据(M. Bradley,1980)。

所以,完全支持过度自信假说仍然缺少一致的研究结论。

然而,“过度自信假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企业并购现象的一条新途径,Roll教授的贡献就在于此。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编辑本段现代并购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由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并购是为降低代理成本(法玛、詹森1983)。金融经济学解释并购失效的三大假说是:过度支付假说,主并方过度支付并购溢价,其获得的并购收益远远低于被并方的收益;过度自信假说(罗尔1986),主并方的管理层常常因自大而并购,任何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企业并购都是一种错误;自由现金流量说(詹森1986),并购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可降低代理成本,但适度的债权更能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2、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与内部扩充相比,外部收购可使企业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卢东斌称为“花钱买时间”),有效降低进入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壁垒,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基于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所进行的战略性重组,如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转向食品行业。企业处于所在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并购策略是不同的: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若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则可能会出卖给现金流充足的成熟产业中的大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将试图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运用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生存而进行业内并购以打垮竞争对手,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新兴产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其他企业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增强企业的实力,为新一轮并购打下基础。市场势力一般采用产业集中度进行判断,如产业中前4或前8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或CR8)超过30%为高度集中,15-30%为中度集中,低于15%为低度集中。美国则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市场占有率的平方之和)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该理论成为政府规制并购、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依据。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企业并购和重组是指通过收购、兼并或重组等手段来实现企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和实现战略目标等。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1. 规模经济理论: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吸收合并的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固定成本的分摊,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产出和利润。

2. 产业链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即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3. 市场占有率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越稳固,能够抵抗竞争和压力,实现更高的利润。

4. 资源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 风险分散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风险的分散,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分散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将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和业务中,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企业重组的基本理论1. 经营战略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使企业调整战略,实现战略目标。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剥离不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部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2. 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稳健。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优化,降低负债率,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

3. 经济增长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整合和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4. 管理能力理论:企业重组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管理能力的整合和提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一)并购: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M&A)兼并(Merger)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主体,并取得被购买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即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续存,被吸收公司解散。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被收购企业可以续存。

(二)并购的基本形式:企业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1)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现金并购、股票并购现金并购是指由并购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

其主要特点是目标企业的股东得到了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任何选举权和所有权。

现金并购包括现金购买资产和现金购买股票。

股票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增加发行本企业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

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因而不影响并购方企业的现金状况。

股票并购分为股票换取资产和股票换取股票。

(2)按参加并购的企业行业互相关系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两家或多家竞争性企业,即处于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合并。

横向并购往往会促使并购企业拥有垄断市场的能力,因此,经常遭到反托拉斯法的管制。

不过,由于很难判断横向并购导致的垄断行为,反托拉斯法对横向并购的管制又有一定得局限性。

纵向并购是指两家或多家具有原料及产品供销关系的企业的合并。

纵向并购往往促成一家更强大的企业出现,并且又不违反反托拉斯法,反而可能因为理顺了产业链而降低了价格,提高了服务质量。

因此,监管者还可能对纵向并购予以鼓励。

混合并购指两家或多家既不是竞争者,又不具有购买销售关系的企业合并。

混合并购会促成“多元化”。

第2章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

第2章 企业并购理论基础

五、市场势力理论
4、取得市场份额效应:即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 、取得市场份额效应: 所占的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所占的份额,也就是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横向并购
实现规模经济和提高行业集中度;
纵向并购
主要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用户(本企业的上 下游端)的控制来实现
五、市场势力理论
混合并购
二、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公司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 理论认为, 在的增量,而且每对参与交易者都能够提高各自的效。 在的增量,而且每对参与交易者都能够提高各自的效。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假设:
一是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管理业绩; 二是并购会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
协同效应的另一个表现方面在于财务协同。如果两个企业 互补的现金流,则通过合并之后,新的企业可以获 具有互补的现金流 互补的现金流 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使经营过程平滑化,降低资金压力。
避税
很多国家的税法规定:企业的亏损可以递延到以后各个会计年度进 行冲销。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那些拥有巨额亏损的企业往往会成为 高盈利企业的并购目标。高盈利企业在以很低的价格并购了亏损企 业后,经过一定的债务重组,可以合理地避税,将更多的现金流保 留在企业内部。
实际上,茅台啤酒不仅仅输在产品的价格和品牌定位方面。一方面, 茅台啤酒的主要渠道为经销商供货,而厂家本身对终端控制的能力很 差,而且其生产企业只有遵义一家,仅仅能辐射周围市场,距离北京、 上海、深圳等高端市场较远,进而大量囤积的产品造成企业战线太长, 啤酒瓶回收困难,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很难在过渡依托物流的啤 酒行业立足。 从另一方面讲,茅台啤酒自面世后,基本依赖茅台的品牌溢价,而缺 乏茅台集团的进一步资金来源和资本输血,很少进行大众宣传,社会 知名度不高,也是造成其销量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实际上,茅台啤酒的危机正是当前茅台集团品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缩 影,也显示了茅台集团在多品牌、多产品运营上的不足与乏力。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从1998到2000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4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过去30年并购交易的总和。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全球并购交易陷入了一个低谷。

以后几年,在普遍的低利率及企业现金过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并购活动重新活跃,2005年1-11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飘升至2.3万亿美元。

2006年度,全球并交易总额则高达3.61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3.4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并购交易最活跃的时期。

中国自1993年深圳宝安收购延中实业以来,资本市场购事件风起云涌。

从1997年至2002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累计达738家。

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大型并购迅速成长,如国美电器、分众传媒等。

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逐步开放的市场,必然受到来自全球的并购热潮的影响。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6年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将对企业并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成功的并购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运行机制弱化问题突出,如何把握机遇,在企业兼并的国际化浪潮中打造出具有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然而,从企业购案例上看,失败的个案屡见不鲜,一些上市公司在推行并购重组的过中,往往过分注重规模,盲目进行扩张或多元化,这种缺乏股东财富创造目标的并购重组战略必然会造成企业绩效低下和股东财富的损失,德隆、格林柯尔、三九集团等都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悲剧性案例。

在并监管方面,一些大规模企业并购,特别是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并购案审批问题进程缓慢或陷入僵局,如徐工集团改制等。

因此,企业如何利并购迅速成长和发展,政府如何对企业并购进行良性的引导和监管成为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涵义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总称。

第二章.并购理论

第二章.并购理论

并购可行性分析 确定目标企业价值
核心:支付方式和 筹资等财务方案
并购绩效评价:评 价并购成功与否
小资料: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思考:并购红星公司的类型? 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 海尔集团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
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 冷设备为主。 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 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 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95年上半年开始, 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 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 95年7月4日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 公司,不需海尔出资。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 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 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企业却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 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 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 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 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
小资料:互联网巨头美国在线(AOL)与传媒巨人时代华纳
(TimeWarzler)在2000年1月10日宣布了合并计划。合并后的新公 司命名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Warner) 合并方式是采取换股方式的新设合并。根据双方董事会批准的合并条款, 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东将按1:1.5的比率置换新公司的股票,美国在线 的股东的换股比率为1:1.合并后原美国在线的股东将持有新公司55% 的股票,原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东将拥有新公司45%的股票。美国在线 当前市值为1640亿美元,时代华纳970亿美元。对美国在线而言,合 并对其股票的估值实际上仅是市场价格的75%。而时代华纳在这次合 并中的价格已达到了15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合并前的市值。AOL和 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将成为有史(2000年)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2002年12月26日 南方都市报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从令人称羡的“美满婚姻”演变为“最为失败的合 并范例”,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文化之争:去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首席执行官李文因与董事长凯斯意 见:不合而去职,今年美国在线的几位首要人物也挂冠而去。目前的高 级管理层,除了董事长凯斯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时代—华纳派,难怪 公司内部直嚷嚷:将凯斯和美国在线通通踢出去。 扩张之误、 泡沫之果 、策略之失等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步伐,跨国并购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交易不仅能够促进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还能够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跨国并购理论和运作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跨国并购的定义跨国并购是指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购买目标国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其控制权的获取或者控制权的扩大。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资源获取、市场扩展、技术获取和优势互补等。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获得目标国企业的资源、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从而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

3. 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公司理论。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了跨国并购的驱动力来源于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理论则说明了跨国并购可以通过企业规模经济、壁垒降低和风险分散等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公司理论则强调了企业跨国并购行为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产权结构的关系。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跨国并购的运作阶段跨国并购的运作包括前期准备、目标筛选、交易谈判、实施整合和后期管理等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目标筛选阶段则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评估和筛选,确定最适合的并购对象;交易谈判阶段则涉及价格议定、合同签订和法律尽调等环节;实施整合阶段则需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整合和文化融合等工作;后期管理阶段则对跨国并购的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2. 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包括直接投资、收购和合资等方式。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目标国设立新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实现对其控制权的获取;合资则是指企业与目标企业合作成立新的合资企业。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经营权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内部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均强调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获取战略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其运作模式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其运作模式包括上游资源型企业对下游加工制造企业的并购等。

3. 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

其运作模式包括利用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熟悉: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导致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政策障碍和法律风险。

(2)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往往面临文化融合的难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资金压力: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存在一定压力。

2. 解决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我国企业应加强对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了解并购政策、税收政策等,降低政策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优尼科的价值
•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认为:若将优尼科 公司今后二十几年每年的产量乘以油价, 然后再贴现到今天,这个公司的价值远 远超过220亿美元。 • 优尼科按纽约证券交易所标准登记的可 采储量有17.54亿桶油当量,但实际可采 储量高达44.28亿桶油当量。
28
优尼科的价值
• 如果收购成功,要花190亿美元,若按登 记的17.54亿桶计算,每桶约10.8美元; 若用实际的44.28亿桶计算,每桶只有4.3 美元。 •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一桶储量的平 均价格在12~14美元。在北美则高达16美 元/桶。
9
石油储备的国家战略
• 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的背景 下,并购上游资源控制石油资源越来越 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 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石油战略 体系,如全美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 进口量,日本为160天,法国为95天,而 中国仅有7天。
10
中海油公司简介
• 1982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决 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授予其在 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 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 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41
沟通传达不当
• 与当地公众的沟通不充分
美国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公众并不 了解中海油对优尼科所作的承诺,如不 会大批解散优尼科公司员工,美国本土 生产的油气继续在当地市场销售等。
42
沟通传达不当
• 与媒体的沟通不充分。
此次并购中,中海油正式发布收购要约 半年前,境外就展开了先声夺人的八卦 式舆论攻势,市场上种种揣测从未间断。 对此,中海油没能恰当应对,反而显得 十分被动。
11
中海油公司简介
• 2001年,中海油分别在纽约及香港上市 成功,在海外上市意味着其正式跨入海 外资本市场。 •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中海油国际化发 展之路显得非常艰辛。
12
中海油进行收购所坚持的三项 基本原则
• 在选择并购对象时一定要选择盈利的、 符合公司主业的资产; • 国际并购一定要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 要充分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选择有 能力整合的资产。
25
并购过程
• 7月初,中海油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 交通知书表示接受审查。 • 19日,雪佛龙提高收购价格至171亿美元 并增加现金比例。 • 20日,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报 价,向股东大会推荐。
26
并购过程
• 8月2日,中海油在慎重考虑下决定退出 竞购。这场常达8个月之久的竞购风波以 中海油的退出而告终。
36
失利原因(1)
• 制度环境的差异
中海油国有企业的身份使其收购目的令 人生疑:到底是接受母公司的财政支持, 完成中国石油的战略任务?还是以上市 公司的身份,完全市场化的参与竞购?
37
失利原因
• 此外,从我国现行的审批程序来看,从 企业提交并购计划到主管部门最终下发 审批结果,至少需要一个半月。这冗长 的审批程序,可能延误最佳的收购时机, 也使得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 不断落后于竞争对手。
29
优尼科的价值
• 而且,实际收购价格要比190亿便宜。因 为该公司2005年一季度的现金有17亿美 元。6月份卖掉其在加拿大的一个油田, 卖了18亿美元。 • 若收购成功,最早的交割时间在9月底。 按照优尼科目前的经营情况,到9月底至 少还要增加8~9亿美元的现金。
30
中海油的资金筹集
• • • • 中海油自有资金30余亿美元 高盛、摩根大通提供的贷款30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贷款60亿美元 总公司提供的长期次级债形式贷款45亿 美元 • 中海油大股东提供的融资25亿美元。
跨国并购 /special/kuaguo/s houye/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 企业价值低估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
• 获取速度的经济性理论 • 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
2
企业价值低估理论
• 目标公司价值被低估是跨国并购的主要 原因之一。 • 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后发生在韩国、马来 西亚、印尼等国的跨国并购大幅增加, 外资利用东道国的货币贬值,大肆低价 收购目标企业。
18
市场的反应
• 2003年3月中海油公布将收购BG北里海 股份时,股价下跌。 • 而该收购失败的消息传出时,中海油纽 约和香港股价双双攀升,H股上涨 0.97%,N股上涨2.29%。
19
原因
• 有分析师认为,由于收购该项目所涉及价 格实际高出市值较多,且在2006年以前该 项目不可能取得相应的回报,而为了在该 项目中获益,所需作的后期投入也将占用 大量的资金。 • 两年前,同一项目BG将其9.5%的股权出 售给法国一家公司时,价格仅为4亿美元。
• 美国能源安全问题
• 中国政府希图“锁定”资源 • 深海技术的军事化问题
35
雪佛龙的“人脉”关系
•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自2002年以 来,那些出言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 美国国会议员收受了雪佛龙逾10万美元 的政治献金,雪佛龙利用自己在华盛顿 的政治影响,增加中海油高价竞购优尼 科的不确定性。
5
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
• 规模经济一般是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和 范围、固定资产的利用而言。 • 跨国大规模的销售网络、集中化的研究 开发等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促使跨 国并购的开展。
6
石油消费趋势
• 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了0.7%,是自2001年 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了6.7%,接近于过去10年 的平均增长率,占世界总消费量的9%。 • 中国2006年石油日产量为3684千桶,仅为日消 费量的49.48%.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油行业海外并购的动因
• 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石油行业对海外 上游资源的需求,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 • 在原油价格和进口量不断攀升的情形下, 越来越感觉到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自然,占有或者控制上游油气资源成为 他们的目标。
8
石油行业分析
• 石油开采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两个因 素:开采成本的高低和油气资源储量的 大小。 中国石油开采成本比较高。 国内新增探明储量平稳增长,但是质量 不高,难开采的比重越来越大。优质油 田多掌握在欧美手中。
20
并购优尼科
• 优尼科简介 优尼科石油公司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 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 截止2004年底,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18亿 桶油当量,在全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41.1万 桶油当量。截止2004年底,公司总收入为82.04 亿美元,净利润为12.08亿美元,公司总资产达 131亿美元。 其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在亚洲(56%)、北美 (32%)、欧洲和非洲(12%)。
33
美国的泛政治化立场
• 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就中海油并购优尼 科一事举行的首场听证会上,众议院军 事委员会主席邓肯表示: 从里海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 的输油管道,优尼科都有投资。如果中 海油得以成功收购优尼科,那么中国对 美国在中亚地区利益的影响力将大大增 强。
34
美国的质疑
• 中海油国有控股的身份
23
并购过程
• 5月,中海油香港董事会会议上,优尼科 项目再次被提出。组建团队,制定有关 计划后,中海油于6月7日正式宣布与雪 佛龙竞购优尼科。随后,多名美国高官 及议员提出对中海油进行审议。
24
并购过程
• 6月23日,中海油正式宣布以每股67美元 全现金收购优尼科,并发出要约,收购 价格达到185亿美元。 • 随着雪佛龙收购方案得到美国证券交易 委员会的批准,局势越加紧张。
43
沟通传达不当
• 与被并购公司及其股东的沟通。
对优尼科提出的公司透明度、决策机制、 收购融资成本、运作战略等问题的回答 不尽如人意,更没清楚的传达公司战略、 价值取向与经营方式,以表明其具备完 善公司治理、发展全球经营、适应市场 调整、实现长期价值的能力。
44
机密一再泄漏
• 此次收购,每当关键时点,有关中海油 并购的消息都会被西方媒体相当及时的 捕捉并报道,其内容竟能深入到机密之 机密的董事会内容,及时到当夜成文见 报。这些看似“公允”的报道每每让中 海油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21
并购过程
• 早在2004年12月26日,中海油董事长傅 成玉就曾远赴美国,同优尼科董事长会 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 2005年1月,优尼科正式宣布出售,中海 油愿以130亿美元全现金方式并购,但因 公司内部分歧,并购受阻。
22
并购过程
• 2005年4月,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 宣布以总价164亿美元,25%现金、75% 股票的方式收购优尼科,由于没有竞争 对手雪佛龙与优尼科很快达成约束性收 购协议。
16
中海油首度败北北里海
• 根据北里海项目相关协议,如果某一股 东决定出售其股权,其他股东有权在60 天内以同样的价格优先购买待售股权。 • 如果某股东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外部 购买者与出售股权方所达成的转让协议 会自动终止。
17
中海油首度败北北里海
• 2005年5月16日,北里海项目执行人ENIAgip公司宣布,除INPEX公司外该项目 其余五个股东均表示决定行使优先购买 权认购BG公司出售的价值12.3亿美元的 股份。 • 至此,中海油收购BG北里海股份计划正 式宣告失败。
13
上市以来重要的海外收购
收购时间 2002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5 年 2006 年 项目名称 印尼五个区块油田 印尼东固天然气 澳大利亚(NWS)天然气 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 印尼 Muturi 天然气 加拿大 MEG 能源公司 优尼科石油公司 尼日利亚 130 号海上石油 开采许可证 收购金额 5.85 亿美元 2.75 亿美元 3.48 亿美元 6.15 亿美元 9810 万美元 1.5 亿加元 185 亿美元 22.68 亿美元 油气储量 3.6 亿桶油当量 3 亿桶油当量 2.1 亿桶油当量 10 亿桶油当量 1 亿桶油当量 3.34 亿桶油当量 17.54 亿桶油当量 4.95 亿桶油当量 状态 成功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