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理论
并购正效应的理论局限性
并购正效应的理论局限性
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
1、效率效应理论:效率效应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产生正效应的原因在于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是不一样的。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规模经济的存在。
3、多元化优势效应理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为了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4、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并购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
理论局限性
目前并购理论的基础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现象,理论本身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我们不能直接套用现成的这些西方理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
毕竟我国利用并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国企业本身的行为,明确我国企业需要的是什么,并购能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绩效,一旦完成并购我们又在整合过程中需要修正哪些行为去保证这种目标的实现。
这样,对并购中国企业中的中国企业行为研究,就有其经济现实的迫切需要。
并购的理论讲解
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 题:第一,该理论假设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 (或股东) 无法更换他们自己的管理者,因此必须通过代价高昂 的并购来更换无效率的管理者。第二,从该理论中可 以得出一个的预测,即合并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 被替换,但经验表明实际并非如此。一个在相对较短
(一)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并购
的动因在于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某种协同效应,即 1+1>2 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来自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
1.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理论包含了差别效率理论和无效率 的管理者理论两个分支。
(1)差别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 A公司的管理层比 B公司更有效率, 在A公司兼并了 B公司后, B公司的效率便被提高到 A 公司的水平,效率通过并购得到了提高。当一个公 司存在过剩的管理能力,而又不能通过削减人员而 将其释放掉的话,就可以通过并购进入其相关行业, 来利用其过剩的管理能力。但若收购企业不具有被 并购企业所在行业的专门知识,进入其行业就不一 定是有利可图的。同样,对于低管理效率或业绩不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 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从另一个企业手中获取资产或股份的过程。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或从竞争对手手中获得有利条件。
企业并购有很多理论,下面将介绍最重要的几个理论。
1.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规模增大时,其生产成本将逐渐降低,因为固定成本可以被摊到更大的产品数量上面。
企业并购是因为能够在增加企业规模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的效果,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2. 市场占有率理论
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吞并竞争对手的方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当企业在某个市场占有更高的份额时,将更容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盈利。
这是因为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份额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客户和更多的销售机会。
3.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
应用型多角化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通过获得不同地区、行业和产品线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这种学习和技术升级可以帮助企业发展新的产品线和扩大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走向更多的领域,从而更好地应对新的竞争挑战。
4. 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认为,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可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控制权给了企业更多的自由,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控制在企业合并中极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双方的合作正常进行。
企业并购是一种获得对另一个企业控制权的方式。
总体而言,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目标、优势和适应度等多个因素。
理解并掌握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对企业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并购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
并购管理理论与整合: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并购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并购决策、交易执行和整合管理的指导,而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则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从并购管理理论出发,探讨并购整合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并购管理理论并购管理理论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它包括战略匹配理论、协同效应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
战略匹配理论强调并购双方的战略匹配度和企业文化融合,协同效应理论关注并购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风险控制理论则关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
二、并购整合管理策略1.组织整合:并购后的组织整合主要涉及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整,以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要确保并购双方的组织结构合理、职责明确,避免出现职责重叠或空白。
其次,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和标准一致。
最后,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整合,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之一。
并购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时,要注重文化融合,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促进并购双方文化的融合。
3.业务整合:业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并购双方的业务范围、产品线、市场布局等方面的调整。
要充分了解并购双方的业务情况,合理规划业务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的发展。
同时,要注重产业链的整合,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财务整合: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重要环节,涉及并购双方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整合。
要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并购后的资金链稳定,避免财务风险。
三、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通过多次并购活动,实现了快速扩张。
并购的理论
不涉及证券发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且可能有 优于外部资金的差别税收优势;同时,如果企业 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资产价值拥有的信息比外部 投资者要多,并采取有利于目前股东的行动,那 么内部融资就优于外部融资。这样并购后,并购 企业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中投资的资金成本 就会较低。(3)由于与外部融资相联系的较高的 交易费用以及股利方面差别税收待遇的存在,构 成了提高公司资本分配效率的条件。公司通过多 样化并购,可以实现从边际利润率低的生产活动 向边际利润率高的生产活动转移。
3.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通过并购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成本的降低;二是合并公 司负债能力的提高。合并后,企业的投资活动被 内部化。因为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较多的效率条 件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我们可将它们概括为:(1)如果被并购企业的 破产风险较大、内部资金数量较少,并且规模相 对较小时,其资本成本会较高,而并购企业的资 本成本较低(如拥有充裕的内部现金流量)时, 那么通过并购降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将会较大。 (2)由于存在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之间的差别 从而提高了投资机会内部化的优越性。内部资金
(4)一些生产企业,为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促销 投资,这种投资由于专用于生产企业的某一产品,会 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同时销售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 经济,一定程度上形成进入壁垒,限制竞争者加入, 形成市场中的“少数问题”。当市场中存在少数问题时 一旦投入较强的专用性资产,就要承担对方违约造成 的巨大损失。为降低这种风险,要付出高额的谈判成 本和监督成本。在这种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并购成 为最佳选择。 (5)企业通过并购会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当企 业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组织成本低于市场运作的交易 成本时,并购才是有效的。
效的管理队伍。然而,如果把这一理论引向极端, 即整个社会只有一家企业(管理层水平最佳的一家) 时,其效率将达到最大化。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会受企业内部协调和管理能力 所限。加之现实中大量的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的 企业之间,因此差别效率理论不能对并购作出完整 解释。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的资产、股权或业务来实现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变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综述。
1.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是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并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壁垒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2.战略目标理论战略目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
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现有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距,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并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等。
3.经验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受到企业经验积累的影响。
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决策中会参考过去的并购经验,评估风险和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战略和实施方式。
4.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监管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通过并购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5.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受到市场势力的影响。
市场势力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6.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错失市场机会。
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如果不进行并购,可能会错失的机会。
并购理论国外研究报告
并购理论国外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扩张和转型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成功率并不高,许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
为了提高并购成功率,国内外学者对并购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以国外并购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国外并购理论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外并购理论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并购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其次,通过对国外并购理论的梳理,有助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最后,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并购理论的发展,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国外并购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这些理论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如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假设国外并购理论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研究范围与限制方面,本报告主要关注国外并购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不涉及国内并购理论的探讨。
报告将从并购动机、并购估值、并购整合等方面对国外并购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本报告的简要概述如下:首先,介绍国外并购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其次,分析国外并购理论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针对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国外并购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形成多个理论框架。
M&A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理论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管理主义理论和战略匹配理论等。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协同效应;市场势力理论强调并购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手段;管理主义理论关注管理层利益在并购中的作用;战略匹配理论则强调并购双方在战略上的互补性。
前人研究成果显示,并购动机、估值方法、整合策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是当今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战略选择。
这种合并和收购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优势,如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增强全球竞争力,提高财务绩效等。
因此,企业并购成为了许多公司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篇文章将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评述,借以了解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在并购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
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资源基础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目的是获取或整合资源,以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此外,市场力量、机会成本、博弈论等也在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企业并购理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企业并购理论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并购动机,包括财务动机、战略动机和管理动机等。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并购方式,如垂直并购、水平并购、同业并购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并购绩效、并购过程、并购效率等多个角度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分类。
三、企业并购理论的评价企业并购理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可以发现企业并购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研究局限性:企业并购理论往往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研究,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总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理论框架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2. 数据可靠性:企业并购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由于数据保密等因素,研究者常常难以获取到完整的数据。
因此,在数据可靠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 方法选择:企业并购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但是要有效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
四、企业并购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并发展企业并购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跨学科研究:企业并购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的研究能够全面理解并购活动的各个方面,为理论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思路和视角。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并购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并购的概念和种类1.并购概念群——收购、兼并、合并和接管通常所谓的收购与兼并(Acquisition and Merger,M&A)包括相互联系和时有交叉的四个概念。
收购(Acquisition)的英文原意是“获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收购泛指任何购买行为。
狭义的收购概念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卖方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股权收购既可以是完全收购也可以是部分收购。
在完全收购中,收购者购买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股本。
部分收购时,收购者获得控制权,股份额通常高于50%,低于100%。
收购后,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仍然存在,通常也不改变名称。
兼并(Merger)是指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经营整体。
法律上,它包括吸收兼并和新设兼并。
吸收兼并(Subsidiary Merger)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两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目标公司成为母公司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一部分;新设兼并(Statutory Merger)是指两个企业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
例如,A、B两公司,合并后,A公司继续存在,B公司解散,此为吸收兼并,即A公司兼并了B公司;兼并后,A、B公司均解散,成立一家新的C公司,此为新设兼并,即两家公司合并了。
合并(Consolidation)可以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
虽然参与企业的实际地位可能存在差别,存在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但不存在买方和卖方的划分。
合并以后,原来的企业全部整合为一家新的企业。
通常,当合并的公司规模比较接近时,会使用“合并”一词;而当两家公司规模相差悬殊时,则使用“兼并”一词。
吸收兼并是典型的兼并;新设兼并不存在买方与卖方的划分,两个企业的地位大体上是平等的,更接近合并的本来含义。
在收购业务中,买方企业和卖方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和交易完成后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明显的主导方,买方掌握了卖方的控制权,符合“获得”(Acquisition)的本来含义。
《2024年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范文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篇一一、引言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企业并购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与评述,分析其发展历程、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二、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企业并购的起源可追溯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扩张、资源整合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将并购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以期实现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企业并购理论的主要内容企业并购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并购动机、并购方式、并购效应及并购后的整合等。
1. 并购动机理论:包括效率提升动机、市场份额扩大动机、管理者帝国建设动机等。
这些动机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份额和实现管理层个人利益等目标。
2. 并购方式理论: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主要针对同一行业内企业间的并购,纵向并购涉及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间的并购,而混合并购则涉及不同行业间的企业间的并购。
3. 并购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包括协同效应、规模效应、财务效应等。
这些效应有助于企业在并购后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并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4. 并购后整合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如何实现组织、文化、人员等方面的整合,以确保并购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运营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企业并购理论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使得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其次,从研究成果上看,企业并购理论在解释企业并购动机、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务界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
例如,关于并购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管理层决策与市场反应的关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的行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企业并购理论研究了并购的原因、类型、过程、效果以及绩效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并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等。
资源整合是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企业,可以整合双方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降低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共享供应链、研发、生产等资源,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并购的另一个主要动因,通过收购具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可以快速拓展市场,增加销量和收入。
此外,借助并购可以获取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垂直并购、水平并购和多角化并购。
垂直并购是指企业与其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
水平并购是指两个或多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并购,主要目的是集中市场份额、提高市场份额,并通过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
多角化并购是指企业进入与其主要业务不相关的行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实现增长。
不同类型的并购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和效应,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论证。
然后,企业并购的过程包括策略规划、目标选择、尽职调查、谈判、并购实施和整合等多个阶段。
在策略规划阶段,企业需要明确并购的目标和动机,并制定相应的并购战略。
在目标选择阶段,企业需要评估潜在目标的价值和适合度,并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
在尽职调查阶段,企业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其价值和风险。
在谈判阶段,企业需要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以达成并购协议。
在并购实施和整合阶段,企业需要落实并购决策,进行组织重构、人员整合、业务整合等活动,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最后,企业并购的效果和绩效评估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并购的效果通常包括销售增长、成本降低、市场份额扩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并购相关理论,首先从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入手,分析不同企业并购的动机及目标。
其次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分类理论,包括横向、纵向和集团内并购等。
接着探讨了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理论,通过财务指标和市场因素评估并购的价值。
然后讨论了企业并购的整合理论,包括文化整合、人员整合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机、目的、分类、价值评估、整合、风险管理、理论、总结1. 引言1.1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概述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分类理论、价值评估理论、整合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并购活动的实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益。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并购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并购的机会,规避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将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实施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实现扩张、成长或战略转型的行为。
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实现市场扩张: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2. 实现产业整合:通过并购可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3. 提升竞争力: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对手的核心技术、品牌、客户资源等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4. 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2)MBO(Management Buy—outs), • 又称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举
借债或与外界金融机构合作,收购他们所在公司 的并购。本质上也是杠杆并购的一种。
– 目标企业的特点:
• 具有稳定连续的现金流量。 • 拥有人员稳定、责任感强的管理者。 • 被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 • 拥有易于出售的非核心资产。 • 一般而言,以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企业,进行杠杆
(1)杠杆收购
– 其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信贷融通资本, 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比例,以较少的股本投 入,对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并以所收购、重 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
– 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为:优先债券60%,居次 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股 票)30%, 自有资金10%。
➢收购(控股合并)
➢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 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 权。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兼并与收购的的异同
➢相似之处: ➢(1)基本动因相似: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
经营规模;拓宽企业经营范围。 ➢(2)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区别:
(1)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 (2)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
• 股份交易式并购
(1)以股权换股权。 (2)以股权换资产。 – 企业采用股权支付方式进行并购出资决策时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
⑴并购方的股权结构 ⑵杠杆比率 ⑶每股收益的变 化 ⑷股价水平 ⑸股息收益率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 承担债务式并购
• 极端:世界上只有一家企业时,其管理效率最大。 • 差别效率理论进行更严格阐述就是效率理论中的
国外并购理论整理
国外并购理论整理西方的并购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其间有几种比较盛行的并购理论。
1.效率理论企业并购理论中,传统的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的效率,产生“2+2>5”的效果,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将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效应。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业务多元化,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协同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提高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的管理能力有差异,并购可以快速的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并购还可以将企业从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从而增加企业财务的协同效应,降低融资的风险性等优势。
2.代理理论Jensen和Meckling (1976)在其论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代理问题的含义。
当管理者只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一小部分时,便会产生管理者利用管理特权追求私人利益的代理问题。
并购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过度自信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Roll(1986)以竞标理论中的“赢者诅咒”理论为基础,根据拍卖市场特点提出的“过度自信”假说认为,由于经理过分自信,所以在评估兼并机会时会犯过于乐观的错误。
Roll是从管理者行为来解释企业并购现象的,认为收购企业的管理者试图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来提高企业利润,如果兼并确实没有收益,那么,过度自信可以解释为什么经理即使在过去经验表明收购存在一个正的估值误差的情况下仍然会做出收购决策。
如果过度自信假说成立的话,那么,收购企业的过度支付就使其股东利益转移到目标企业股东,企业并购导致收购企业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大多数企业合并的实证研究表明收购企业股价的下跌, 而企业收购却不能提供类似的数据(M. Bradley,1980)。
所以,完全支持过度自信假说仍然缺少一致的研究结论。
然而,“过度自信假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企业并购现象的一条新途径,Roll教授的贡献就在于此。
并购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由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并购是为降低代理成本(法玛、詹森1983)。金融经济学解释并购失效的三大假说是:过度支付假说,主并方过度支付并购溢价,其获得的并购收益远远低于被并方的收益;过度自信假说(罗尔1986),主并方的管理层常常因自大而并购,任何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企业并购都是一种错误;自由现金流量说(詹森1986),并购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可降低代理成本,但适度的债权更能降低代理成本进而增加公司的价值。 2、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与内部扩充相比,外部收购可使企业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卢东斌称为“花钱买时间”),有效降低进入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壁垒,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基于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所进行的战略性重组,如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转向食品行业。企业处于所在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并购策略是不同的: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若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则可能会出卖给现金流充足的成熟产业中的大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将试图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运用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生存而进行业内并购以打垮竞争对手,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新兴产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其他企业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增强企业的实力,为新一轮并购打下基础。市场势力一般采用产业集中度进行判断,如产业中前4或前8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或CR8)超过30%为高度集中,15-30%为中度集中,低于15%为低度集中。美国则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市场占有率的平方之和)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该理论成为政府规制并购、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依据。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理论企业并购和重组是指通过收购、兼并或重组等手段来实现企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拓展市场和实现战略目标等。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1. 规模经济理论: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吸收合并的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效率。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固定成本的分摊,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产出和利润。
2. 产业链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即将原本分散的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协调生产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3. 市场占有率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市场占有率理论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越稳固,能够抵抗竞争和压力,实现更高的利润。
4. 资源整合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 风险分散理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风险的分散,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风险分散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以将不同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散到不同的领域和业务中,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企业重组的基本理论1. 经营战略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使企业调整战略,实现战略目标。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剥离不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部分,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2. 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和稳健。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资产负债表的优化,降低负债率,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
3. 经济增长理论:企业重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重组,企业可以整合和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4. 管理能力理论:企业重组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通过重组,可以实现管理能力的整合和提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并购理论
(一)并购: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M&A)兼并(Merger)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如承担债务、利润返还等)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主体,并取得被购买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即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续存,被吸收公司解散。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被收购企业可以续存。
(二)并购的基本形式:企业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分类(1)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分:现金并购、股票并购现金并购是指由并购企业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取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
其主要特点是目标企业的股东得到了对其所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任何选举权和所有权。
现金并购包括现金购买资产和现金购买股票。
股票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增加发行本企业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
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因而不影响并购方企业的现金状况。
股票并购分为股票换取资产和股票换取股票。
(2)按参加并购的企业行业互相关系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两家或多家竞争性企业,即处于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合并。
横向并购往往会促使并购企业拥有垄断市场的能力,因此,经常遭到反托拉斯法的管制。
不过,由于很难判断横向并购导致的垄断行为,反托拉斯法对横向并购的管制又有一定得局限性。
纵向并购是指两家或多家具有原料及产品供销关系的企业的合并。
纵向并购往往促成一家更强大的企业出现,并且又不违反反托拉斯法,反而可能因为理顺了产业链而降低了价格,提高了服务质量。
因此,监管者还可能对纵向并购予以鼓励。
混合并购指两家或多家既不是竞争者,又不具有购买销售关系的企业合并。
混合并购会促成“多元化”。
第04章企业并购理论
(1)救援式并购
– “白衣骑士”式救援
——当目标公司发现被敌意并购时,管理层被 迫匆忙寻求救援者(并购方),以反击袭击者 的并购。
– 紧急资金援助
——目标公司出现财务或经营危机时,主动 寻求其他公司并购的行为。
第二节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一、并购的动因 1.获取规模经济优势 2.降低交易费用 3.多元化经营战略
(5)战略调整理论
– 企业并购是为了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迅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占领新的市场,获得 竞争优势。虽然企业也可以通过内部发展来获 得新的资源和新的市场,但并购显然能使企业 更快的实现这种调整
(6)市场价值低估理论
– 市场价值低估理论认为,兼并的动因在于股票市场价 格低于目标公司的真实价格。
二、并购效应
1.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 (1)管理协同效应理论 (差别效率理论)
– 效率理论认为,购并和其他形式的资本经营活 动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通常包含了企业管理 业绩的提高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即 “1+1>2” 的效应。
– 原因: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不同 – 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 并购方的管理资源剩余,且具有不可分散性 • 目标公司的低管理效率可以通过外部管理层的介入
➢ 敌意并购
➢ 敌意并购指并购公司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 目标公司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 并不与目标公司进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 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的并购行为。
➢ 优点:(1)并购公司完全处于主动地位,不用被动权衡各 方利益;(2)并购行动节奏快、时间短,可有效控制并购 成本。
(2)MBO(Management Buy—outs),
• 又称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大举 借债或与外界金融机构合作,收购他们所在公司 的并购。本质上也是杠杆并购的一种。
并购理论
并购理论从1998到2000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4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过去30年并购交易的总和。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全球并购交易陷入了一个低谷。
以后几年,在普遍的低利率及企业现金过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并购活动重新活跃,2005年1-11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飘升至2.3万亿美元。
2006年度,全球并交易总额则高达3.61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3.4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并购交易最活跃的时期。
中国自1993年深圳宝安收购延中实业以来,资本市场购事件风起云涌。
从1997年至2002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累计达738家。
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大型并购迅速成长,如国美电器、分众传媒等。
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逐步开放的市场,必然受到来自全球的并购热潮的影响。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6年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将对企业并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成功的并购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运行机制弱化问题突出,如何把握机遇,在企业兼并的国际化浪潮中打造出具有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然而,从企业购案例上看,失败的个案屡见不鲜,一些上市公司在推行并购重组的过中,往往过分注重规模,盲目进行扩张或多元化,这种缺乏股东财富创造目标的并购重组战略必然会造成企业绩效低下和股东财富的损失,德隆、格林柯尔、三九集团等都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悲剧性案例。
在并监管方面,一些大规模企业并购,特别是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并购案审批问题进程缓慢或陷入僵局,如徐工集团改制等。
因此,企业如何利并购迅速成长和发展,政府如何对企业并购进行良性的引导和监管成为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涵义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总称。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经营权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内部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均强调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获取战略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其运作模式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其运作模式包括上游资源型企业对下游加工制造企业的并购等。
3. 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
其运作模式包括利用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熟悉: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导致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政策障碍和法律风险。
(2)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往往面临文化融合的难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资金压力: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存在一定压力。
2. 解决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我国企业应加强对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了解并购政策、税收政策等,降低政策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购理论从1998到2000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4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过去30年并购交易的总和。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全球并购交易陷入了一个低谷。
以后几年,在普遍的低利率及企业现金过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并购活动重新活跃,2005年1-11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飘升至2.3万亿美元。
2006年度,全球并交易总额则高达3.61万亿美元,超过了2000年的3.4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并购交易最活跃的时期。
中国自1993年深圳宝安收购延中实业以来,资本市场购事件风起云涌。
从1997年至2002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累计达738家。
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大型并购迅速成长,如国美电器、分众传媒等。
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逐步开放的市场,必然受到来自全球的并购热潮的影响。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6年新《公司法》、《证券法》,以及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将对企业并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成功的并购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运行机制弱化问题突出,如何把握机遇,在企业兼并的国际化浪潮中打造出具有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然而,从企业购案例上看,失败的个案屡见不鲜,一些上市公司在推行并购重组的过中,往往过分注重规模,盲目进行扩张或多元化,这种缺乏股东财富创造目标的并购重组战略必然会造成企业绩效低下和股东财富的损失,德隆、格林柯尔、三九集团等都成为了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的悲剧性案例。
在并监管方面,一些大规模企业并购,特别是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并购案审批问题进程缓慢或陷入僵局,如徐工集团改制等。
因此,企业如何利并购迅速成长和发展,政府如何对企业并购进行良性的引导和监管成为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企业并购的涵义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总称。
国际上通常把这两个词合起来,简称。
M&A。
控制权转移是公司并购活动的根本特征。
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企业通过产权合并组成一家企业,一般处于劣势的企业被处于优势的企业所吸收。
兼并相当于中国《公司法》第九章中所的。
合并。
,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称目标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交易行为,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因此而消失。
兼并和收购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兼并是一家企业与其它企业合为一体,收购则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
但在实际过程中,兼并和收购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因此学术界和实业界都习惯将两者合在一起使用。
此外,企业并购与企业重组不同,前者属后者的一种形式。
根据威斯通等(1988)的划分,企业重组包括扩张、售出、公司控制、所有权结构变更等,而企业并购属于企业扩张的一种形式。
企业并购方式的划分(1) 按照并购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划分一是横向并购,也称水平兼并。
是两个以上生产或销售相同、相似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兼并企业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纵向并购,也称垂直兼并。
指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的合并,是处于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能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的设备、费用等;可以加强生产过程和各环节的配合,利于协作化生产;可以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省运输、仓储、资源和能源等。
三是混合并购。
指既非竟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间的并购。
混合兼并又分为以下两种形态:大产品门类的兼并,是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兼并;扩大市场的兼并,一个企业为扩大其竞争地盘而对它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兼并。
混合兼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另外,一个行业的副产品以至废品可以是另一个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材,通过兼并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原材料的目的。
(2)按照目标公司管理层合作与否进行划分站在目标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并购活动。
一是友好并购(Friendly M&A)。
如果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对收购者给出的收购条件比较满意,那么收购者的收购行为就是受欢迎的,整个收购过程就会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二是敌意并购(Hostile M&A)。
如果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对收购者提出的收购条件不满意,收购者的并购行为就是一种不受欢迎或者敌意的行为。
收购者会绕过目标企业的管理者,直接向目标企业的股东发出收购要约,而目标企业的管理者也会采取向针锋相对的手段抵制收购者并行为。
(3)按照并购的目的进行划分站在目标企业股东的角度来看待并购活动。
一是协同性并购(Synergistic M&A)。
收购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企业之间经营业务或财务结构上的协同性收益。
所谓协同性收益是指通过业务或财务整合而获得规模经济、纵向一体化的交易成本节约、或者融资便利、税收优惠等好处。
二是惩戒性并购(Disciplinary M&A)。
收购者采取并购行为的目的是出于驱逐目标企业无能的管理者或者不符合股东要求的管理者。
在协同性并购中,无论收购企业的股东还是目标企业股东都可以获得并购的好处,但是在惩戒性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股东无疑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并购的目的决定并购的气氛,协同性并购多为友好收购,而惩戒性并购多为敌意收购。
(4)按照并购中的出资方式进行划分一是现金并购。
购买式是指收购方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或其他资产,以取得目标公司的所有权。
目标公司的股东得到了现金,但同时丧失所售股票的所有权。
二是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收购方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
对并购公司来说,换股式并购无需支付现金;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来说,其所持股份由目标公司转到了并购公司。
三是增发并购。
是指被收购方向收购方定向增发本公司股票,收购方以货币或其他非货币资产作为对价获得被收购方新发行的股票。
该种方式由于操作简便,灵活性强,往往与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之间资产重组可以同步进行,因此在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应用较为广泛。
四是杠杆并购(LBO),指由一家或几家公司在金融信贷支持下进行的并购。
特点是并购公司只需少量的自有资本即可进行对外并购,并且常常以目标公司的资本和收益作为信贷抵押。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金购买式并购。
(5) 按是否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划分一、要约收购,又称标购或公开收购。
是指一家企业绕过目标企业的董事会,以高于市场的报价直接向股东招标的收购行为。
标购是直接在市场外收集股权,事先不需要征求对方同意,因而也被认为是敌意收购。
标购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现金标购,即用现金来购买目标企业的股票;第二种是股票交换标购,即用股票或其他证券来交换目标企业的股票;第三种是混合交换标购,即现金股票并用来交换目标企业的股票。
二、协议收购。
并购企业不通过证券交易所,直接与目标企业取得联系,通过谈判、协商达成协议,据以实现目标企业股权转移的收购方式,一般属于善意收购。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威斯通等(1998)对并购理论作出了较为完整的归纳和总结,他们认为:效率、代理问题和管理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因素等均可构成并购行为发生的动因。
1. 差别效率理论有学者将差别效率理论称为管理协同假说。
其主要内容为,若一家公司拥有一个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能力超过了公司日常管理的需求,该公司便倾向于通过收购一家管理效率较低的公司来使其额外的管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企业的管理能力即人力资本资源,是由组织经验和组织资本结合的产物。
罗森将组织经验区分为三种:一般管理经验、行业专属经验、非管理性质的组织经验。
他将组织资本也区分为三种:一是体现在个别雇员中的企业专属信息,即。
由雇员体现的信息。
;二是雇员与相关工作间的匹配;三是雇员之间的组合和匹配。
威斯通(1998)认为,人力资源也可分为三种:一般管理能力,即一般管理职能中组织经验与相关组织资本的结合;行业专属管理能力;非管理的人力资本。
其中一般管理能力可以转移到大多数其他行业中,行业专属管理能力只能转移到相关行业中,而非管理的力资本则很难转移到其他企业中。
威斯通(1998)举例说,那些面向研究开发而缺乏营销组织的企业,往往会被相关业务领域中有强大营销管理能力的企业所收购。
该理论可以解释横向并购、纵并购及混合并购。
与该理论十分相似的一种理论是曼尼提出的。
无效率的管理者理论。
曼尼认为,对管理的控制主要依赖于代价高昂的外部接管机制。
无效率的管理者指不称职、未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经营潜力,而另一团体则可能会更有效的进行管理。
差别效率理论更可能成为横向并购的理论基础;而无效率的管理者可能为从事不相关业务的公司间的并购活动提供基础。
2. 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会产生。
协同效应。
,即所谓的。
1+1>2。
效应。
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第一,企业并购与重组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第二,企业并购与重组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
并购的协同效应可归纳为: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力量等。
实现协同效应的方式之一,是提高目标公司的管理效率。
当一家经营有方的公司收购管理上低效率的目标公司,通过适当的并购整合,将增加目标公司的价值。
这不仅会给单个企业带来效率,也会社会带来福利的增进,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通过并购获得规模经济也是实现协同效应的方式之一。
同一行业内的公司如果均未达到最优生产水平时,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实现规模经济。
这种规模经济可以源于生产制造或者研发方面的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垂直兼并降低生产经营环节间的沟通与谈判等成本。
通过并购降低企业内部融资成本实现财务同效应,也是并购协同效应的方式。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认为,有大量内部现金流和少量投资机会的企业与有投资机会但缺乏内部资金的企业进行合并,可以获得较低的资金成本优势。
目标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可以用来判断收购公司的并购动因是否为实现财务同效应。
此外,一些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正的,但是由于公司的原因得不到足够的资金,这时候公司就可能进行混合并购,即并购一个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从这个角度来讲,混合并购纯粹变成一种技术性的手段,使并购公司的一些项目能够获得融资以度过财务困境。
一旦这些项目的赢利性提高了,融资的协同作用也就结束了,这些公司就被再度抛出。
干春晖(2004)认为,这一理论能够解释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混合并购,如。
借壳上市。
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平台。
(1) 横向并购的协同效应横向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的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来实现。
规模经济是西方经济学家解释企业并购动因的最早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