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
商业综合体调研报告
商业综合体调研报告一、引言商业综合体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本次调研旨在对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运营模式以及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商业综合体的定义和特点商业综合体是一种集购物、娱乐、餐饮、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形态,以便利人们生活和工作为目的。
其特点包括:1. 多元化的商业业态:商业综合体涵盖了各种业态,包括商场、超市、影院、餐厅等,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购物和娱乐需求的期望。
2. 地理位置优越: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核心商业区或交通枢纽附近,便于人们的出行和购物。
3. 具备综合服务功能:商业综合体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停车场、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
三、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商业综合体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以下是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1. 引入新型商业业态:商业综合体逐渐引入新型的商业模式,如共享办公、体验式消费等,以满足新兴市场和年轻人的需求。
2. 智能化和数字化:商业综合体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无人店铺等,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智能化的购物体验。
3. 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商业综合体越来越注重与周边的住宅、写字楼等建筑物的合作与配套,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形成类似于生态圈的综合体。
四、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以下是商业综合体对城市经济的积极影响:1. 促进就业机会: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2. 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商业综合体作为购物和娱乐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改善城市形象:商业综合体不仅提供了方便的购物和娱乐,也成为城市的重要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五、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包括租赁模式和自营模式。
商业体业态汇总范文
商业体业态汇总范文商业体是指一个建筑或一栋楼房内集中了多个商业业态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商业体的业态非常多样化,下面将对常见的商业体业态进行汇总介绍。
1.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是商业体中最常见的业态之一,也是人们购物和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购物中心通常规模较大,内部设有多个品牌商店和商场,包括服装、餐饮、家居、百货等品类。
购物中心还常常设有电影院、娱乐设施和健身中心等,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商业广场:商业广场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导的商业体,通常是一栋建筑或一个楼群,内部设有多个办公楼和商业配套。
商业广场可以提供办公空间、商务服务、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为商务人士提供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社区商业体:社区商业体是建立在住宅区附近的商业体,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购物、生活和娱乐需求。
社区商业体通常小型化,以超市、便利店、药店、小吃摊等为主要业态,方便周边居民购买生活用品和解决日常需求。
4.主题商业体:主题商业体是以一种特定的主题为基础建立的商业体,如儿童主题商业体、文化艺术主题商业体等。
主题商业体通过独特的装修设计、业态选择和活动策划,吸引特定消费群体,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
5.电商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商业体,旨在提供给电子商务企业一个集中发展和合作的平台。
电商产业园提供办公空间、仓储物流、技术支持等服务,促进电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6.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以特定的主题为背景建立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主题公园融合了游乐设施、演艺表演、餐饮娱乐等多个业态,通过独特的主题故事和装修设计,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7.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商业体。
文化创意园区通过提供艺术展示、文化交流、创意设计等服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8.夜市:夜市是中国特有的商业体,通常在夜间开设。
夜市集中了各种小吃摊、手工艺品、服饰鞋帽等摊位,吸引众多市民在夜晚光顾。
城市商业综合体策划与运营要点
城市商业综合体策划与运营要点1.市场调研与定位:在筹划城市商业综合体之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区域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格局。
同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明确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位,确定业态和目标受众群体。
2.品牌建设与营销:城市商业综合体需要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渠道、社交媒体等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与商户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
3.商户招商与租金管理:商户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的商户招商工作。
此外,合理管理商户的租金、物业费等经营成本,以确保商户的利益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4.设施与环境优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施和环境对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
要有良好的停车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等,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活动与娱乐策划:定期举办各种吸引消费者的活动和娱乐项目,增加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活力和吸引力。
可以结合商户的特点,举办主题展览、音乐会、时尚秀等活动,增加消费者的互动参与和享受感。
6.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了解消费者的购物偏好、行为习惯等信息,以便优化运营策略和提升经营效果。
8.合理运营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成本,例如物业管理费、人员工资等,以确保商业综合体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9.社区与环境责任: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社区和环境责任。
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推行绿色环保政策等方式回馈社会,提升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
10.与政府合作与规划: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策划与运营需要与当地政府合作,按照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和建设,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
总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策划与运营需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商户招商、品牌建设、营销推广、消费者体验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数据分析、成本控制和社会责任,以保证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
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现状及对策研究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下,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城市社区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居民购物消费的方便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由于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商业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社区商业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现状和问题。
1、传统商贸在三线城市的社区商业业态中,传统商贸依然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
这些商贸形态多为小卖部、菜场、物业超市等,商户集中在街道两侧,面积较小,货物品类单一,缺乏品牌效应和品质保障。
消费者则更多地倾向于购买低价商品,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所限。
2、餐饮业三线城市社区餐饮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餐饮业形态如小吃摊、饭馆仍是社区餐饮最主要的业态,而餐饮连锁店等新业态尚未发展完善,占据市场的份额较小。
很多餐饮店家装状况差,质量参差不齐,店铺餐饮环境和卫生条件需要改善。
高品质餐饮业态也十分缺乏,有较多潜在市场需求。
3、休闲娱乐三线城市社区的休闲娱乐业态存在的主要是社区公园、游乐场等设施,而更具规模和专业性的休闲娱乐业态如电影院、KTV等商业设施的发展依然较为滞后。
1、优化商贸业态应该加强乡镇、社区商圈的规划设计,以标准化的店面口号、外立面、内部陈设等环节,改善商户形象和店面品质,提高品类、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增强品牌效应和品质保障。
餐饮业是社区商业中的重要部分,应该加强餐饮行业管理,提高餐饮品质及格局,增大对内装修的投资,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及时剔除无证和影响社区形象的餐饮门店。
应该多构建并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广场、剧院、公共图书馆等设施,推广个性化、文化性、青年化等业态,增大休闲娱乐设施的投资,引入KTV、电影院、游乐场等大型娱乐设施,提供多样化的社区休闲运动方式,提升社区文化娱乐水平。
4、建立社区商业联盟三线城市社区商业业态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单店的规模和细分化经营困难,应该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盟,如品牌联盟、管理服务联盟、商业机构联盟等,加强市场策划和推广与交流,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业态规划方案
业态规划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不同的商业形态冲击着人们的眼球。
因此,在商业业态方面,业态规划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业态规划方案应能够把现有的各种参数整合起来,形成各种业态的聚集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诱因。
I. 概述业态规划方案是一种指导城市规划和商业开发的重要工具。
其目的是确定各种业态的布局和相互关系,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的优化和商业模式的升级。
II. 目标业态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在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完整而可持续的商业生态系统。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建立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包括商业聚集区、商业中心、住宅区等等;2. 满足人们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3. 集成每一项商业进展,并统筹运营;4. 提高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5. 建立城市区域品牌,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III. 实现的步骤业态规划方案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研究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搜集有关情况,了解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城市面对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制定方案在充分了解城市属性后,需要制定相应的业态规划方案,包括商业策略、资源调配、技术投资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规划。
3.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关键是协调各方面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进行规划管理,包含各种交通、生活设施、教育、医疗等配套措施的规划和建设,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4. 监控评估最后是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反馈建议,确保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IV. 成功案例业态规划方案在许多大型城市的升级和扩展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例如,上海陆家嘴是一处成功的业态规划案例。
通过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聚集各种类型的商业服务,形成繁华的商业中心。
V. 结论业态规划方案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达成多重目标的重要机制。
充分运用这种方案可以推动商业发展,加速城市基础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效益。
房地产基本业态划分
房地产基本业态划分房地产是指人们在土地上建造各类建筑物,并以此获取利益的经济活动。
在房地产市场中,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被划分为不同的业态。
这种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房地产市场,使不同的房地产项目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房地产的基本业态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住宅业态住宅业态是房地产市场中最常见的一种业态,它包括了各类居住用途的住宅项目,如普通住宅、别墅、公寓等。
住宅业态的发展与人们对安居乐业的需求相关,它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普通住宅普通住宅是指一般的居住用地,其中包括了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和小高层等。
普通住宅以其价格适中、户型合理等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买一套普通住宅是实现安居梦的首要选择。
1.2 公寓公寓是以单元制方式分割成多个独立住房的建筑物,通常有共用的出入口和公共设施。
公寓适合年轻人、单身人士和需求不大的小家庭。
公寓的价格相对较低,常常位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区域。
1.3 别墅别墅是高端住宅业态中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使用面积和独立的私密性。
别墅通常采用独立组团的方式,设置有花园、泳池等附属设施,并享有较好的自然风景。
别墅常常成为富裕家庭的梦想之选。
二、商业业态商业业态是指以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主的房地产项目。
商业业态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程度密切相关,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2.1 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将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多种商业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商业综合体通常位于城市核心商业区域,提供了一站式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满足人们消费和休闲的需求。
2.2 商业街区商业街区是指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项目,通常由街道或几条街组成。
商业街区常常以各类商铺和小型商业场所为主,聚集了许多小商户。
商业街区的特点是商户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
2.3 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是以某一特定行业为主题的商业项目,如服装市场、电子市场等。
商业区发展规划建议
商业区发展规划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区的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区的繁荣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的商业区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商业区发展规划的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一、多元化的商业业态商业区的发展应以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为目标。
传统的商业区往往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导,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单一的商业业态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商业区应该引入更多的创新业态,如特色小吃一条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以丰富商业区的内涵,增加市民的消费选择。
同时,商业区的发展也应注重与城市特色的结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商业区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区。
比如,在历史悠久的城区,可以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商业街区,吸引游客和市民前来消费。
二、合理的商业区布局商业区的布局对于商业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商业区布局可以提高商业效益,提升市民的体验感。
首先,商业区应该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连,便于市民的出行。
其次,商业区内的商铺应该有合理的规划,避免单一业态过于集中,造成竞争激烈,同时也要避免商铺过于分散,导致商业区整体效益不佳。
在商业区的布局中,还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
商业区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商业区的规划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如广场、公园等,提供给市民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同时,商业区内的交通道路也应合理规划,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
三、注重商业区的环境保护商业区的发展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
商业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噪音等污染物。
因此,在商业区的规划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一,商业区的建筑应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商业呈现出拉动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社区商业全力推进、网上购物迅猛发展等新特点。
未来5~10年,城市商业仍将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渠道,并将出现区域竞争与合作并存、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等趋势。
关键词:城市商业,居民消费,生活性服务业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商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商品流通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05.2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60411亿元,其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32.41%上升到67.72%。
特别是1997年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已经占据了全部流通近2/3以上的市场份额,很多城市服务类消费的比重也已超过30%,城市商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流通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我国城市商业发展的新特点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在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加速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兴起和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一)城市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流通业扶持力度较大,但由于基础薄弱,农村流通业发展依然相对比较缓慢。
从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城市的商品流通量在不断上升,所占比重由62.79%上升为67.72%,而农村的商品流通量则处于不断下降的状况,所占比重由37.21%下降为32.28%。
从消费品市场来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6年,城市消费品市场数达到了25237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8.1%增加到37.6%:农村消费品市场数则从1990年的59473个减少到2006年的41805个,所占比重由1990年下降了19.5个百分点。
同时,城市市场的成交额从1994年超过农村市场后一直呈上升势头,而农村市场则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最新版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背景与目的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商业地段,也是城市文化和消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街区的经营业态不仅关乎商业发展,也关乎城市形象和全民福祉。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商业街区的规划与设计,使其经营业态更加多样性且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商业街区的竞争力和商业吸引力。
商业街区现状商业街区位于城市中心,有较强的人口流动性和消费力。
然而,现今的商业街区经营业态普遍重复,以单一的商业模式为主导,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崛起也对商业街区带来了压力。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1. 引导多元化业态进驻商业街区应该着重引导多元化业态进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多元化业态包括但不限于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生活服务等。
2. 建立合理的经营结构商业街区的经营结构应该合理,充分利用每个空间。
高端品牌店和小型店铺应该相互补充,营造独特的氛围。
商业街区也应该有足够的公共休息和娱乐场所,让消费者能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
3. 加强管理与服务商业街区应该加强管理与服务,规范商业行为。
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商家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商业街区还应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公共卫生、安全设施等。
4. 利用商业数据指导经营商业街区应该利用商业数据指导经营,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及时调整商业策略。
商业数据可通过人工收集和数字化手段获取。
5. 增加街区文化活动商业街区应该增加街区文化活动,吸引消费者,同时提高商业街区的文化内涵。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带来商业效益,促进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商业街区作为城市中心的文化消费场所,应该多元化经营,吸引不同消费群体,提高商业街区的竞争力。
规划方案还应倒逼传统商贸业态升级转型,让商业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具有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商业街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
论商业业态及其发展趋势
论商业业态及其发展趋势中国零售商业在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单式”,即单一所有制、单一业态、单体运作。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化,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化,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商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三单式”变成了“三多式”。
即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业态形式、多种联合体。
在零售商业中多种业态蓬勃兴起,跨越资本主义商业革命一百多年的历程中出现的各种商业业态,似乎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其产生的根源何在?几年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比如业态的分布分工,经营定位,规模以及营销策略,不同业态文化建设的特点,业态发展的新趋势等等,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趋势,对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业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我国商业多种业态的产生,确有“突发性”变化,然而突发并非突然,其变化是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根源的。
首先,从党的十四大作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议后,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跳跃式发展,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实行专业化分工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这种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或决定了流通专业化现象的发展。
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递增速度之快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这就出现了市场容量的成倍增长,随着分配体制的改革,人们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并且拉开了档次,形成多层次收入的格局。
于是,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日益突出,单项商品需求量明显增加,从而为多种流通形式、多种业态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基础。
第三,以商业为首的第三产业发展在我国一直处于薄弱环节,适应计划经济的商业状况。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较大改观,特别是随着开放搞活,像上海、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的国际化、也必须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三产业及多种业态的长足发展。
商业业态有哪些主要的布局分类
商业业态有哪些主要的布局分类当今购物中心的店堂装饰水平正在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其垂直业态分布特别是中庭的合理布局却还是缺乏科学得研究。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业态分布的介绍,欢迎阅读。
业态分布的介绍[pre]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商业业态布局分类商业业态,是指经营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经营模式或营业形态。
购物中心的商业业态规划,则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商业资源,为实现成功招商、销售和日后的成功营运,而对商业项目各功能分区和各楼层营业项目所进行的规划。
商业业态规划是一个购物中心整体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组合,它综合反映了该购物中心的整体定位和特色。
合理的商业业态规划能为项目的招商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促进项目招商的进度;同时也能在项目的营运过程中为个体商家创造利润,更能通过整体的效应扩大项目的商业影响力,吸引尽可能多的目标顾客,增加购物中心的内在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为项目的长期繁荣奠定基础。
因此在宝龙集团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研究业态规划的综合考虑因素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购物中心业态规划应考虑的宏观因素1、项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丰富的业种、业态组合是购物中心项目发展所必需的,但这种组合不是没有原则的“堆砌”,一定要有市场作为支撑,一定要考虑与项目定位和目标市场的一致性,这是购物中心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租金回报稳定上升的先决条件。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个城市消费能力的强弱。
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必须与当地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符合当地人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
同时必须主动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主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只有这样,才不会与城市的发展相脱节。
在面临竞争的情况下,如果购物中心项目不能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就会流失,即转移到其它能够提供更好的商品、价格和服务的购物中心,这样势必降低本项目的客流量,而其它卖场却扩大了市场范围。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济南市区商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济南市近期商业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济南市民的主要购物场所是“六朵金花”:济南百货、大观园、人民商场、济南华联、山东华联、济南一百。
“六朵金花”无一例外是大而全的百货店。
大到家具,小到一根针,在一个店里就可以买全。
1996年崛起的银座商城及1997年出场的贵和购物中心率先向传统商业模式发出了挑战,把专业店搬进商场。
以三联家电为代表的各种专业商场、专卖店也在济南遍地开花,传统百货店遭到严重挑战,大部分客流被分流。
“超市要革百货的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济南商业第二轮洗牌的演化过程。
世界购物广场的出现,如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不少有外省资金以及外埠管理背景的企业接踵而至,纷纷来到济南开办超级市场,新国道、万嘉隆、绿地、将军惠员、大润发、上海联华等如雨后春笋。
两个回合下来,不少曾经辉煌的济南本土商号逐渐淡出。
第一回合中,老字号的济南第一百货出局;第二回合,开“平价商场”先河的中兴商厦、曾是中国企业500强的济南国贸大厦相继出局,济南最早的百货店——济南百货大楼也是元气大伤。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最新一轮的济南商战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
首先是业态升级大战。
集购物、休闲、娱乐和饮食于一身的银座地下购物广场,自2000年开业至今持续火爆,一站式的超级购物模式这种新兴的第三代商业形态不断叫响泉城。
随后上海联华、北京国美、江苏苏宁以及易初莲花等省外实力商家及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及纷纷抢址济南,构建以济南为大本营的商业发展新版图。
随着济南与16个地级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贯通,使整个山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半日生活圈的形成,以及《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出台,优化资源,调整结构,大大提升了济南的商业竞争力。
二、济南市商业发展现状1、济南商业、餐饮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713处,其中城市市场229处,农村市场484处,市场成交额达53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5亿元。
街道商业业态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街道商业业态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街道商业业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
然而,要实现街道商业业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进,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精心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有的城市以工业为主导,有的城市侧重于旅游服务业,还有的城市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街道商业业态的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定位相契合。
例如,一个以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其街道商业业态应更多地围绕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体验等方面展开,以吸引游客,提升旅游消费的满意度。
了解城市的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也是关键所在。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结构会发生变化,相应的消费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年轻人居多的城市,对于时尚潮流、娱乐休闲等商业业态的需求可能较大;而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城市,则可能更需要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相关的商业设施。
因此,街道商业业态应根据城市人口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交通规划对于街道商业业态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也起着重要作用。
便捷的交通能够带来更多的人流和物流,促进商业的繁荣。
合理布局公交线路、地铁站以及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能够提高消费者到达商业区域的便利性,从而提升商业的吸引力。
同时,街道的宽窄、通行能力等也会影响商业的布局。
较宽的街道适合开设大型商场和超市,而狭窄的街道则更适合发展小巧精致的特色店铺。
再者,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应当在街道商业业态中得到体现。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遗迹,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
在街道商业业态的规划中,可以将传统的建筑风格、文化元素融入到店铺的装修和经营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保留古老的街道格局,开设传统手工艺品店、老字号店铺等,让游客和居民在购物消费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的定义
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是什么商业定位及业态规划是什么一、商业业态的定义商业业态指的经营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经营模式或经营形态,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经营主体目标市场、经营理念、服务功能、选址要求、立店规模、商品结构标准等诸方面。
城市综合体内主要的商业业态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等等;而其中购物中心内的业态主要有:百货店、零售型专业店、专卖店、特色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电影城、娱乐中心 ( KTV 电玩等 ) 健身中心、大型中式酒楼、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容院及发廊、银行、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市场等。
二、商业业态组合与规划所谓业态组合就是指综合体或购物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确定商业业态的种类和每一种商业业态在购物中心中的分布及分配比例的过程。
业态组合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1 业态的选择:一个综合体或是购物中心究竟应该承载哪些功能、涵盖哪些业态; 2 配比的问题: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中的占比及每一业态中具体每个业种数量的多少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 3 落位与分布的问题: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区位与业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不同的业态如何进行有效的划分与组合,不仅关系到广场定位的实现、客流的共享,更关系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三、业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 定位优先的原则单个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须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
购物中心业态的选择与配比规划须符合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定位,满足商家的经营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定位包括三个层面:2 整体的功能性定位:即综合体 ( 购物中心 ) 要实现哪些基本的功能。
位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属性的城市综合体,由于区位特征不同,其承载的基本功能及扮演的角色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如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属于城市中心 ( 副中心 ) 型城市综合体,北京 CBD 万达广场为城市特定功能区域内的综合体,而宁波万达广场则属于典型的郊区型城市综合体。
3 目标客群的选择:位于不同类型的城市以及城市不同区位的城市综合体,其目标消费人群的结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倾向会有所差别,这必然会影响到综合体 ( 尤其是购物中心 ) 内商业业态种类的选择及各业态的配比。
商业业态规划方案
商业业态规划方案引言商业业态规划是指在城市或区域内,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布局和规划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城市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个商业业态规划方案,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
一、市场调研在制定商业业态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城市或区域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商机。
市场调研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调查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市民对不同商业业态的需求,例如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娱乐等。
2.分析竞争现状:研究已有商业业态的分布情况和竞争状况,找出市场空缺和潜在机会。
3.考虑人口结构:了解目标城市或区域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等信息,以便确定目标人群和消费能力。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为商业业态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商业业态规划方案基于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商业业态规划方案:1. 创建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是满足市民购物需求的重要场所,可以集聚各种品牌零售商,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
我们建议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可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土特色商家,吸引消费者和游客。
2. 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在市中心或其他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域,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弘扬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可以引进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美食、文创产品等,增加地方特色和吸引力,提供独特的购物和体验场所。
3. 建设大型超市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周边建设大型超市,为居民提供方便的购物场所。
超市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家居用品等,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4. 促进休闲娱乐业态发展在商业规划中,也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可以引进电影院、游乐园、健身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5. 鼓励创业孵化商业业态规划不仅要考虑大型商业项目,也要考虑到小型创业项目的发展。
可以设立创业孵化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和咨询等支持,从而促进小型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发展。
商业规模计算及业态组合比例
商业地产开发规模的计算方法:
城市商业地产开发面积=投资总额*预计年回报率*(城市GDP增长率+100%)n
租户平均可承受租金占营业额的比率*项目单位成本
城市商业地产年营业额=投资总额*预计年回报率
租户平均可承受租金占营业额的比率
莱里模型:两个城市商业中心吸引的零售贸易额与两城市的人口比重成正比,与两城市之间的居民聚集区到城市的距离二次方成反比
B1/B2=(P1/P2) * (D2/D1) 2
埃尔伍德模型:商业中心的贸易量与商业中心区规模成正比,而与每个居民聚集区到商业中心区的行程时间成反比
B1/B2=(S1/S2) * (T2/T1) 2
购物中心业态黄金组合比例:
购物:娱乐:餐饮=52:30:18
高档:中档:抵挡=25:65:15。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陈敏一、中国零售业困境分析西方零售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一大批巨型零售企业,创造了百货、超市、仓储俱乐部等零售业态,相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三到五年将逐步取消对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的零售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如何,能否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自1978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以后,获得巨大的发展。
目前已打破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的格局,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
引人注目的是在与传统百货业的竞争中,以连锁超市为主的连锁经营形式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1997年开始,中国百货业进入全面萎缩阶段,百货业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面对这些现象,新兴业态、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人认为目前零售业已步入连锁经营的时代。
对于处于困境的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人们也纷纷建议企业改变业态形式,实行连锁经营。
但从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外企的巨大冲击,改变业态形式,连锁经营是否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绩效状况表明,简单的转换业态形式和采用所谓的连锁经营形式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关键是对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绩效的深入分析,探求业态转换和连锁经营模式内在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因素,借助这些因素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历程分析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两篇)2024
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引言:商业街区的发展是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商业街区中,不同的业态规划对于吸引顾客、促进消费和提升街区形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商业街区业态规划方案(二)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一、市场调研与分析:1.1 了解目标人群: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目标人群的特征和消费需求,包括年龄段、职业、收入水平等因素,为业态规划提供依据。
1.2 街区差异化: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业态布局和核心竞争力,确定街区的差异化特色,吸引目标人群选择本街区进行消费。
1.3 潜在机会与威胁:对商业环境、消费趋势和政策法规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商业街区的潜在机会和威胁,为业态规划提供参考。
1.4 投资回报分析:通过对不同业态的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确定商业街区在不同业态上的投资比例,以确保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街区业态规划:2.1 商业街区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商业街区的差异化特色,明确定位商业街区的核心定位,例如时尚、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
2.2 业态组合:根据目标人群需求和商业街区定位,确定合适的业态组合,包括零售、餐饮、娱乐、服务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3 租赁策略:制定租赁策略,吸引有潜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商家入驻,提升整个街区的形象和吸引力。
2.4 空间布局:进行细致的空间布局规划,使各业态之间互相补充,形成合理的商业街区格局,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5 环境设计与管理:设计街区的环境风格和氛围,与业态规划相匹配,同时制定环境管理措施,确保街区的干净整洁和安全有序。
三、品牌营销与推广:3.1 品牌定位:根据商业街区的核心定位和业态组合,明确街区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以建立独特的品牌风格。
3.2 营销策略:制定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街区活动和合作营销等,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3 合作品牌与活动:与知名品牌和本地机构的合作,举办特色活动和推广活动,增加商业街区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城市商业综合体营销与运营模式分析
城市商业综合体营销与运营模式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城市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城市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所,更是城市中的文化、交流和社交中心。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中,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对于维持商业综合体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概述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指在城市中心地段或者繁华商业区建设的综合性商业建筑,通常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区、娱乐设施、办公楼、住宅等。
城市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一个购物中心,更是一个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求的综合性商业场所。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商业模式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需求、品牌管理、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
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
1. 位置选择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位置选择是其营销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商业综合体需选择在城市中心地段或者繁华商业区,在公共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建设。
通过选择良好的位置,商业综合体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2. 多元化业态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营销策略需要多元化的业态组合。
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购物中心,更需要结合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业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多元化的业态组合,商业综合体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整体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3. 个性化服务城市商业综合体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可以通过会员制度、定制服务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社交营销城市商业综合体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社交互动,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比如举办主题活动、艺术展览、美食节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扩大商业综合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5. 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一个城市商业的繁荣繁华程度直接与这个城市的商业业态的发展程度相关。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程度直接相关,而整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农村城镇化、中小城市扩大化、大型城市远郊化,因此中国的城市商业也呈高速发展从而为各种商业业态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一、中国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发展的两个特点1、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担当主角。
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市场化的房地产商开发的模式,追求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化和较高的规格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传统的商业业态不能满足从规模上和档次上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
而以便利店、超级市场、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现代零售业态不但在规模和利益上能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规模和利益的需求,还能提升提高一个城市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地位和档次为其带来巨大的城市标志性利益和商业利益。
2、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大型城市中导入发展快但生命周期缩短。
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特大型城市为例,从超级市场到大卖场、从大卖场、大型专业性超市到便利店折扣店,从现代百货店到购物中心,这些现代商业业态从无到有只花了10年时间。
为什么只用了10年时间呢?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快,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零售业竞争的主战场,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收入水平在提高,且差距的扩大为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世纪性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各种现代商业业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呢?如标准型超市(食品超市)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的生命周期只有10到15年,原因还是速度和竞争。
由于发展速度太快使得某一商业业态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饱和状态。
又由于在一段时间内竞争者太多使得某一商业业态迅速地进入了恶性竞争。
饱和与恶性竞争是中国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现代商业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的主因。
二、中国城市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演变的因素分析(一)超级市场(Supermarket)中国人称之为超级市场的店铺业态业内人士则称之为“标超”。
最近与一位日本的流通专家讨论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现状,但是日本流通专家说:“在上海她没有看到过超级市场(Supermarket),看到的是大量的不经营生鲜食品的小型超市(日本人称之为Ministore)”,我告诉她说,中国把它称作是“标超”。
如果说,标超的营业面积大部分在300-500米左右,甚至在300米以下,那么在中国1000米以上的可称得上是超级市场的店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也是非常低的。
为此这位日本的流通专家很为中国超级市场的发展担忧,因为超级市场的发展与其是否经营生鲜食品紧密相关,而这又是与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的流通革命是从发展“标超”这类小型超市开始的,其标志是1994年上海市政实事工程将当年发展100家超市的营业面积确定在最低不能低于300平米。
政府的角度是推进国际化城市的现代商业业态发展,而从标超入手则是从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容易取得成功,同时政府也希望通过新的商业业态的发展来推进连锁经营方式在城市商业中的导入,由此来实行现代流通体制的改革。
1995年国务院在全国推行连锁经营的发展首选超级市场为业态,从此超级市场在中国空前地发展了起来,在高峰期间全国出现了几万家“标超”,光上海就达到过3000多家,但随着外资的大型综合超市进入中国,“标超”的发展就开始缓慢下来。
在“标超”发展的初期,由于当时日用工业品的生产还没有转移到以超市为主要的销售通路,超市经营的商品缺乏所以不敢开大型综合超市,又由于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已改变为几亿家农民承包户与批发市场和集市型农贸市场的对接,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适应连锁超市大规模经营食用农产品(生鲜食品)的生产流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本高、损耗大、品项少、鲜度差,价格也没有竞争力。
几乎全中国的超市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畏难于经营生鲜食品。
中国的超市本来是有时间来逐步完成从经营食杂和日杂商品向经营生鲜食品转型的,这种转型一是要扩大超市的规模,二是要改变商品的经营结构。
但由于中国的零售业开放早且开放的力度大,外资的连锁超市从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开设大型综合超市(Hypermarket俗称大卖场),延缓了中国的小型食杂型超市向生鲜超市的转型。
在中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经过10年与大型综合超市的竞争已经认识到,食杂型超市必须向生鲜食品超市转型,从现在起中国本土的连锁超市的发展将出现拐点向上突破实行生鲜化转型,转型的理由如下:第一,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好超市的生鲜食品是我们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竞争的战略。
中国连锁超市企业相比较国际零售企业的优势在哪?一可能是占地利之先,二就是对消费者习惯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最为直接的是对当地消费者食品结构和食品消费习惯的了解。
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在食品消费习惯和食品生产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从而构成了丰富的食文化,这种差异化和地域化的食文化非常适合以地区领先为发展战略的中国连锁超市以此为核心业务来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竞争。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经营好生鲜食品提高到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因为目前国际零售业在中国主要发展标准化的大卖场业态,而生鲜食品超市的发展由于它的地域化、便利性、差异化和个性化是能与大卖场进行竞争的。
第二,国内连锁超市企业要有能经营好生鲜食品超市的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福建的永辉超市(永辉的做法是生鲜食品采购渠道上移,在全国建立采购基地)、山东的家家悦超市(家家悦的做法是总部建立生鲜食品生产基地、配送中心、门店发展后台加工车间)。
第三,中国的连锁超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到了做强核心业务——生鲜食品,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的时候了。
一是标超的生命周期已走入衰退期,必须转型;二是国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为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三是国家大力整顿食品市场秩序,消费者对城市中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态度正发生有利于超市发展生鲜食品的一面。
超级市场的发展与竞争是不可能逾越经营好生鲜食品这个关。
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各大超市公司(联华、农工商、家得利)正在进行将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改造成能够全品类供应生鲜食品的专门型生鲜食品超市,至2005年6月30日已有12家改造完成,效果显著,营业额提高在35-85%之间,普遍受到周围居民的欢迎。
但在我们对这些生鲜转型超市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超市的生鲜转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与农贸市场齐平的转型,商品与价格定位是中低档化的,另一种转型是超高化的,商品与价格是中高档化的,非常明显的是后一种转型的效益要明显高于前一种。
为什么呢?因为不足1000平方米的超市改成生鲜超市,在商品品种和价格上还是无法与农贸市场竞争的,而采取超过和高于农贸市场的生鲜转型方式,由于在商品上拉开了与农贸市场的档次,更注重商品的新鲜、安全卫生、适量包装和生鲜食品的前端整理,突出了便利替消费者完成了相当一部分的家务劳动使之社会化,虽然价格要比农贸市场高一点,但性价比高消费者很是欢迎的。
我认为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城市超市的生鲜转型应该坚持生鲜食品的加工化和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我说这是一个方向但也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
2006年上海各大超市公司将大规模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使之生鲜化,并将积极发展营业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更大规模的生鲜食品超市。
连锁超市的生鲜化转型有可能列入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
今年在上海发生的标超的生鲜化转型,明年可能会是中国的中小型超市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的拐点,把握得好会使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呈现一个质的飞跃。
今天老百姓对超市目前的生鲜食品经营还是不甚满意的,“卖菜难”之声还在响,所以才有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还在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城市菜场。
中国的超市业者们要下决心经营好生鲜食品,我们不但是在发展现代的流通方式和业态,而且是在创造一种新消费方式,大家必须要能理解超市经营好生鲜食品使大家有了可以与国际大型综合超市竞争的利器,也可避免超市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但更核心的是连锁化的生鲜超市将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网络中的销售终端网络的基础性的重要一环。
对全国而言超市的生鲜化转型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展开,还必须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标超在大城市进入了衰退期,但在一些消费水平不高的大城市和中小型城市还有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能把握超市生鲜化转型的时机。
对一些实施标超转型的超市企业还应考虑标超转型时的资源再利用,上海一些超市公司在改造和发展生鲜超市的同时将小型超市向江浙两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实行业态的梯度转移,实施“千镇万乡”的超市发展新计划,这种新计划会给我们带来转型时期的新思路。
(二)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Hypermarket)中国目前主要的大中型城市中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Hypermarket)是现代超商业态中最主力的业态,其在市场上的份额也逐步占据主力地位。
以全国大型综合超市发展最快和最多上海市为例,2004年起销售规模已达到230亿,占整个超商行业的45%的份额。
可以说大型综合超市是中国现代零售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业态,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大型综合超市是食品超市和折扣百货的综合,那么它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在百货类商品上用价格打压中国零售业过去的老大——传统的百货商店,二不但在价格还可以在食品和其他商品的综合度上打压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型超市;第二,大型综合超市进入中国城市市场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中国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城市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代,城市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这一时代的消费特征——一站式购齐和购物的廉价需求,恰恰是大型综合超市最主要的经营特征。
同时这一业态当时在竞争上还没有出现竞争对手,不管是同一业态不同的品牌公司,还是不同的业态;第三,大型综合超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城市的大型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向郊区和远郊发展,城市居民也大量地向郊区和远郊搬迁,对大城市的郊区和远郊来说,百货商店在那里没有立脚之地,小型超市又不能满足大量消费观念新潮的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唯有大型综合超市能够适应城市大型化发展的商业需求;第四,大型综合超市的快速发展还在于它体现了城市商业物流的特有的规模性和经济性。
由于大型综合超市每一个商品部门其销售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同类型专业商店,实行天天平价的价格政策,使得商品周转加快,每一批订单对供货商的送货都是有规模和经济的,这样厂商直送门店的物流模式由此产生。
目前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在一类城市和二类城市中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中国连锁业中目前最主力的发展业态大型综合超市上,外资已占了绝对的主力和主导地位,而且这一地位和占比将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