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上岗证活动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幼师资格证编辑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资格证编辑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快乐的小动物们》二、课型、课时课型:语言活动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动物名称及简单的描述。

- 能够用语言表达对动物的认识和喜爱。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正确识别和说出动物名称。

- 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2. 难点:-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通过播放动物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2. 新课讲授- 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名称。

- 讲述动物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巩固-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动物名称和特征。

- 例如: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动物的描述猜出动物名称。

4. 小结- 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幼儿课后观察和了解更多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标题:快乐的小动物们2. 内容:- 动物名称:小猫、小狗、小鸟、小兔子等- 动物特征:小猫会喵喵叫、小狗会摇尾巴、小鸟会飞、小兔子会跳等- 动物故事:《小猫钓鱼》、《小狗找骨头》等七、教具1. 动物图片2. 动物声音录音3. 游戏道具八、教学方法1. 观察法3. 讨论法4. 游戏法---通过以上教案模板,相信可以帮助考生在准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时,更加清晰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儿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儿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_____(具体的知识或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幼儿能够掌握_____(某种技能,如绘画、手工、语言表达等)。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_____(活动主题或内容)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的_____(积极情感,如合作、分享、尊重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本次教学活动中需要幼儿重点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2、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如抽象概念的理解、复杂技能的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

2、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

四、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和道具,如玩具、图片、手工材料等。

2、经验准备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歌曲、故事、谜语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教学主题。

(2)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讲授环节(1)结合直观教具,清晰、简洁地向幼儿讲解新知识或新技能。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练习环节(1)组织幼儿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游戏环节(1)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5、总结环节(1)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2)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的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2、区域活动在活动区投放相关的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

3、户外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和实践,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

幼儿园教师证教案模板

幼儿园教师证教案模板

一、活动名称:(根据教学内容填写,如:认识颜色、动物故事、手工制作等)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具体描述幼儿应该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活动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活动重难点:1. 重点:(具体描述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如:颜色识别、故事理解、手工操作等)2. 难点:(具体描述本次活动的难点内容,如:颜色搭配、故事情节理解、手工技巧等)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如:PPT、图片、教具、材料等)2. 经验准备:(如:幼儿已有相关知识或经验)五、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 (如:通过歌曲、故事、游戏等方式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兴趣)2. 主体部分:- 环节一:-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如:图片、实物等),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幼儿进行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环节二:- 教师讲解活动内容(如:颜色搭配、故事情节、手工技巧等)- 幼儿跟随教师进行操作或练习- 环节三:- 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如:颜色搭配、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鼓励幼儿互相帮助3. 总结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活动收获-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六、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建议家长在家庭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活动,巩固学习成果2. 园所延伸:在其他活动中融入本次活动的主题,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七、注意事项: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2. 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4.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八、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2. 收集幼儿作品,评估他们的技能掌握情况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九、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关注他们的需求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案,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案第一节:语言学习主题:认识动物及其特征年龄段:3-4岁目标:1. 能够认识并用英语表述多种动物;2. 能够描述动物的一些特征;3. 通过游戏和互动,提高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树形图或海报,上面贴有不同动物的图片;2. 动物拼图和卡片,用于游戏活动;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动物叫声。

教学步骤:引导活动:1. 引起幼儿的兴趣,向他们展示树形图或海报上的动物图片,并鼓励他们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

2. 播放动物叫声音频,让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在叫。

主体活动:1. 游戏一:“找匹配”a) 将动物拼图分发给幼儿,让他们尝试将拼图正确地组装起来。

b) 逐个呼叫动物名称,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相应动物拼图举起。

c) 鼓励幼儿描述所选动物特征,如颜色、大小等。

2. 游戏二:“快速反应”a) 分发动物卡片给幼儿,在指令下,幼儿要快速找到相应的动物卡片并举起。

b) 提问幼儿:“哪种动物有四条腿?”、“哪种动物有长长的脖子?”等问题,引导幼儿描述答案。

3. 游戏三:“模仿动物动作”a) 选取一只动物,示范该动物的特殊动作,如跳跃、爬行等。

b) 鼓励幼儿模仿示范动物的动作,并询问他们所模仿的是哪种动物。

4. 结束活动:a)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动物名称和特征。

b)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最喜欢的动物,并互相分享。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主动性和对动物特征描述的能力。

记录幼儿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以及适当的肢体语言,以提高幼儿的理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分组,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指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互动合作,加强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1. 教案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幼师基本技能和知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幼师人才。

2. 适用对象:参加幼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

3.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原理、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等。

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教学等。

5. 教学评价:笔试、面试、课堂表现、实践报告等。

二、第一章:幼儿心理学1. 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掌握幼儿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3)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内容:(1)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2)幼儿认知发展。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4)幼儿意志与行为发展。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基本概念。

(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相关问题。

4.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三、第二章:幼儿教育原理1. 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2)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学会制定幼儿教育计划和评价幼儿教育效果。

2. 教学内容:(1)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3)幼儿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4)幼儿教育计划与评价。

3.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幼儿教育相关问题。

4.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教育计划和评价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四、第三章:幼儿卫生保健1. 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2)掌握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卫生保健要求。

幼儿园教资常考教案模板

幼儿园教资常考教案模板

---一、活动名称:《我的动物朋友》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1. 图片:各种动物图片,如猫、狗、小鸟、兔子等。

2. 动物模型或玩具:可供幼儿触摸和玩耍的动物模型或玩具。

3. 绘画材料:彩色纸、铅笔、蜡笔等。

4. 音乐: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轻松音乐。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歌曲导入:播放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二)认知环节(10分钟)1. 展示图片:向幼儿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和特征。

2. 讨论: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动物知识,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

3. 游戏: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教师出示动物模型或玩具,让幼儿猜测是哪种动物。

(三)操作环节(15分钟)1. 绘画活动: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动物的特征。

2. 动手操作:幼儿使用动物模型或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动物的生活场景。

(四)总结环节(5分钟)1. 展示作品: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观察动物。

2.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动物手工作品,增强亲子互动。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活动内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

---以上是一个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教案模板,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教资必备万能教案模板

幼儿园教资必备万能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XXXX》教案或者x班xxxx活动设计(注明年龄段、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二、教案设计意图1. 结合幼儿园教育大纲和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2. 针对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通过活动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活动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掌握本次活动涉及的知识、技能,如认识、理解、模仿等。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如好奇心、自信心、合作精神等。

3. 行为习惯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礼貌、自理能力等。

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根据活动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挂图、玩具等。

2. 经验准备: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为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五、活动过程1. 导入a. 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b. 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2. 讲解a.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活动内容,引导幼儿理解。

b. 鼓励幼儿提问,解答幼儿的疑惑。

3. 演示a. 教师示范活动操作方法,让幼儿观察、模仿。

b. 鼓励幼儿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4. 实践a.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b. 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a.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幼儿的表现和收获。

b.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六、活动延伸1. 在家庭中,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2. 在幼儿园,将本次活动内容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开展相关活动。

七、活动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分析幼儿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为今后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幼儿园教资证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教资证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快乐的小动物》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

2. 技能目标:学会观察、比较、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认识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过小动物。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快乐的小动物》歌曲,激发幼儿兴趣。

2. 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1. 认识小动物(1)教师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讲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2. 比较描述(1)教师出示两种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外形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 角色扮演(1)教师分发小动物头饰,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增进对动物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1.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和特点。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运动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动物的认识。

(四)结束部分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动物保护宣言”宣誓,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对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将环保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园教室资格证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教室资格证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的基本设施和环境,掌握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和教学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幼儿园教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方法、幼儿心理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幼儿园教学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2. 新授(1)讲解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职责,如备课、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等。

(2)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如爱心、耐心、责任心等。

(3)介绍幼儿园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

(4)讲解幼儿心理特点,如好奇心、模仿性、依赖性等。

3. 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园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教学。

4. 巩固练习(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责、教学方法、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设计,互相点评。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板书设计1. 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职责2. 幼儿园教学方法3. 幼儿心理特点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幼儿园教育的兴趣是否提高?六、作业1. 针对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幼儿园教育的论文。

2.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并撰写活动反思。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师资格证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幼师资格证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颜色大冒险》二、课型、课时:艺术活动课,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帮助幼儿识别和区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 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颜色的感知和喜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颜色搭配的乐趣。

-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正确识别和区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 运用颜色进行简单的搭配。

2. 难点:- 理解颜色搭配的原理,并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教具:1. 彩色卡纸2. 水彩笔3. 色彩搭配图例4. 画板5. 背景音乐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卡纸,感受颜色的不同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喜欢的颜色,以及颜色搭配的创意。

3. 实践法: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颜色搭配。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 教师出示三种颜色卡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2. 新课:-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颜色搭配的例子,如红与黄的太阳、蓝与黄的蓝天白云等。

- 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

3. 巩固:- 分发彩色卡纸和画板,让幼儿自由发挥,用颜色进行创作。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结:-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颜色搭配的技巧。

第二课时1. 复习:-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幼儿对颜色搭配的掌握程度。

2. 新课:-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颜色搭配的效果,如红与黄的对比、蓝与黄的和谐等。

- 教师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颜色搭配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3. 巩固:- 让幼儿分组合作,利用彩色卡纸和画板,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幼师资格证考试教案设计模板

幼师资格证考试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并掌握《小兔子乖乖》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

(2)通过合作、互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

(2)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小兔子乖乖》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

2. 教学难点:(1)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的准确性。

(2)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介绍舞蹈《小兔子乖乖》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了解舞蹈内容。

2. 新授(1)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并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和节奏。

(2)幼儿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巩固(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幼儿自由组合,展示所学舞蹈动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小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舞蹈动作和节奏的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提高舞蹈水平。

四、板书设计1. 舞蹈名称:《小兔子乖乖》2.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动作和节奏(2)提高动作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教学重难点:(1)动作连贯性和节奏准确性(2)团队协作能力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动作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

4. 教学结束后,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幼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教案设计模板

幼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和教育评价方法。

- 熟悉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幼儿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

- 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幼儿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 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以一个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案例或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 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 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幼儿教育经验。

4. 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四、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 幼儿教育定义- 幼儿教育原则- 幼儿教育方法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情感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3. 教育策略- 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 小组讨论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数量。

3. 考试评价- 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模板,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幼儿教育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通过幼师资格证考试奠定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学设计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针对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希望通过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的学员。

三、授课时间共45分钟,其中教学活动40分钟,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有多年幼儿教育教学经验,擅长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幼儿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掌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教学设计环节;(3)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幼儿教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员的教学设计能力;(2)通过实践演练,使学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3)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员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幼儿成长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3)强调团队协作,提高学员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定;(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2)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融入教学过程中;(3)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或实物,引起学员对幼儿教学设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员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员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2)详细讲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设计方法,让学员明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员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讨论。

(2)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并展示成果。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策划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策划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幼教证书是幼教从业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考取幼教证书不仅能够提高幼教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提高整个幼教行业的素质和水平。

为此,我们计划组织一场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考试环境,帮助幼教从业人员顺利获得证书。

二、活动目的1. 提供一个有利于幼教从业人员学习和考试的平台。

2. 促进幼教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

3. 提高整个幼教行业的素质和水平。

三、活动内容1. 活动时间:考试活动预计在每年的6月举行,共计3天。

第一天为考试辅导和答疑,第二天和第三天为正式考试。

2. 考试科目:设立多个科目,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健康保健与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等,根据幼教从业人员的不同职位和资历设立不同级别的证书。

3. 考试形式:采用书面考试和口头答辩相结合的形式,书面考试占70%,口头答辩占30%。

4. 考试评分:经专家评审组和考评委员会共同评审,根据考试成绩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达到及格线的幼教从业人员将获得幼教证书。

5. 辅导和答疑:考前一天,在考试场地设立辅导答疑区,由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幼教从业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答疑服务,帮助考生解答疑难问题。

6. 考试材料准备:组织编写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考生可以提前购买相关教材进行学习,也可在考试现场购买。

四、活动准备1. 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适合举办考试的时间和场地,确保考场设施完备和安全。

2. 建立考试组织机构:成立考试组委会,由幼教行业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担任组委会主席,并组建专门的考试工作组,负责具体的考试策划和执行。

3. 招募考试评审专家和考评委员会成员:邀请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和行业内优秀人士担任考试评审专家和考评委员会成员,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 编制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根据幼教从业人员的学习和工作内容,编制科目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幼教资格证教案模板范文

幼教资格证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动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

2. 观察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

3. 游戏道具:动物卡片、角色扮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动物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动物。

2. 提问:你们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讲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猫的特点是善于捕捉老鼠,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狗的特点是忠诚、勇敢,是人类的好朋友;小鸟的特点是善于飞翔,生活在森林、草原等。

三、课堂活动1. 观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动物,如:公园、动物园等。

2. 讨论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物卡片”游戏,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动物特点,找到对应的动物图片。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动物知识。

2.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动物知识。

3.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动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互动评价:评价幼儿在讨论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反馈评价:通过幼儿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

幼教证书考试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幼教证书考试培训活动活动目标:1. 提供幼教从业人员参加幼教证书考试的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2. 提升幼教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 增加幼教从业人员的职业竞争力。

活动时间:持续2个月,每周举办一次培训课程,每次培训2小时。

活动地点:在幼儿园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活动内容:1. 第一周:考前指导- 了解幼教证书考试的要求和考试内容;- 提供考前备考指南,帮助幼教人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分析常见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2. 第二至六周:知识点讲解- 按照幼教证书考试大纲,逐个讲解各个知识点;- 结合实际教学情境,举例说明知识点的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激发幼教人员的学习兴趣。

3. 第七周:模拟考试- 组织一次全真模拟考试,检验幼教人员的学习成果;- 模拟考试结束后,进行答案解析和错误纠正,帮助幼教人员找到差距和提升空间;- 针对常见错误进行重点讲解和技巧指导。

4. 第八周:提分攻略- 整理幼教证书考试过去的真题,选取经典题目进行详解;- 引导幼教人员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提高幼教人员的综合素质。

5. 第九周:答疑辅导- 开设答疑课程,解答幼教人员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鼓励互助学习,幼教人员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 提供在线答疑平台,方便幼教人员随时提问和反馈。

6. 第十周:座谈交流会- 邀请具备幼教证书的专家和资深幼教人员到现场进行座谈交流;- 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启发幼教人员的教学思维;- 进行教学理念碰撞和互动讨论,扩大视野和思维广度。

活动费用:- 培训费:根据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可商议优惠政策;- 考试费:根据考试机构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可给予折扣或组团报名优惠。

预期效果:- 幼教人员具备参加幼教证书考试的知识和技能;- 幼教人员取得合格证书,提高职业竞争力;- 提升幼教人员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师职称考试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职称考试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标题:《幼儿园主题活动——快乐的动物园》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1. 动物图片、视频、图片卡片等。

2. 景象布置:动物园场景布置,如草丛、树木、河流等。

3. 活动道具:动物头饰、玩具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动物园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动物园吗?(二)主题活动1. 认识动物a.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基本特征。

b. 教师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2. 游戏互动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小动物学家”游戏,请幼儿扮演不同动物,并描述其特征。

b.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

(三)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的基本特征。

2. 鼓励幼儿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更多动物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2. 幼儿回答,教师点评。

(二)主题活动1. 合作绘画a. 教师发放动物图片卡片,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

b.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2. 展示作品a.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作品中的故事。

b.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

(三)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是小小动物医生”游戏,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意识。

2.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游戏、绘画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

幼师资格证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师资格证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政策。

2. 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

3. 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幼师资格证的申请条件和相关政策。

2. 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3.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师资格证的申请条件和相关政策,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小组报告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讲解幼师资格证的申请条件和相关政策。

2. 第二周: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3. 第三周:讲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5. 第五周:课后作业,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幼师资格证教材、幼儿教育理论教材。

2. 参考资料:幼师资格证相关政策文件、幼儿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手册。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介绍幼师资格证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政策,让学生了解资格证的申请条件和流程。

2. 第二步:讲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幼儿教育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3. 第三步:讲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

4. 第四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注重幼儿教育的伦理道德要求。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运营管理和教学实践。

幼师资格证教案设计模板

幼师资格证教案设计模板

一、活动名称(例如:幼儿园语言活动——《小熊请客》)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讨论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关爱他人的品质,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三、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式。

2. 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角色头饰、PPT课件。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活动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新课(1)教师播放PPT课件,引导幼儿观看故事动画,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式,如:“小熊请客”、“谢谢”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语言表达。

3. 巩固(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学到的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4. 小结(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活动收获。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故事视频,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制作故事卡片,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小熊请客2. 谢谢3. 友谊八、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师上岗教案模板范文

幼师上岗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活动名称:《快乐的小动物》适用年龄:4-5岁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地点:教室活动准备:1. 动物图片若干(如兔子、小鸟、小狗等)2. 彩色粉笔或黑板3. 彩色纸和剪刀4. 胶水5. 纸杯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学会用彩色纸制作小动物模型。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认识小动物,掌握制作小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

2. 难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小动物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

- 提问: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2. 新课学习(20分钟)- 教师讲解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小鸟有美丽的羽毛等。

- 引导幼儿观察彩色纸,学习用彩色纸制作小动物模型。

- 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包括剪、折、粘等。

-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环节(10分钟)- 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动物模型,互相欣赏和评价。

-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

4. 小结环节(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认识小动物、制作小动物模型的重要性。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幼儿制作的小动物模型是否美观、具有创意。

六、课后反思1. 教师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是否尊重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注意事项1. 教师在讲解制作步骤时,要耐心细致,确保幼儿理解。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避免个别幼儿被忽视。

3. 教师要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小动物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概述1.当前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和艺术活动。

(P1)2.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对活动各要素及其相关因素的合理性、适宜性、协调性进行检核。

(P5)3.终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方案实施告一个段落以后,对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检核。

(P5)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

(P6)5.预设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设定的活动。

(P7)6.生成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生成主题的活动。

(P7)7.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境要素有哪些?(P8)1)自然环境,其作用在于:①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习的丰富内容;②自然环境能提供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③自然环境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2)物质材料,其作用在于:①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经验;②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③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3)心理环境,其作用在于:①维持儿童探索过程的开展;②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③培养独立、自主和自信的学习者。

第二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在教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与探究,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2、集合:将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

)3、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P16)4、分类:讲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P16)5、计数活动就是将具体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直接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P18)6、动作水平的加减:将实物、图片等物品合并或分开进行加减运算。

(P20)7、表象水平的加减:可脱离直观材料,依靠头脑中物体的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8、概念水平的加减:依靠抽象的符号进行加减运算。

9、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如笔、小棒、绳子、手、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P22)10、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学概念并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专项活动。

(P23)11、归纳法: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P25)二、填空题、选择题:1、皮亚杰将儿童所学知识归为三种不同类型:社会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

(P12)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化;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P12-14)3、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作为分类的出发点,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P15)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分类、区别“1”和“许多”、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

(P16)5、分类的类型:●按对象分类: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按数量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具体概念的分类、一级类概念分类、二级类概念分类。

●按物体的特征差异数量分类:一个特征的分类、两个特征的分类、三个及以上特征的分类。

(P16)6、集合间的关系: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补充)7、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口头说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e.g.某幼儿计数能力已发展到按物点数的后一阶段,这是阶段。

答案:说出总数)(P18)8、10以内基数概念的教育:1)采用“计数”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数;2)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数;3)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4)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练习巩固基数概念;5)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量,练习巩固基数感念;6)采用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7)通过顺数、倒数,让儿童掌握自然数列;8)通过操作或游戏法,让儿童掌握单数、双数。

(P19)9、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2)从逐一加减→按数群的加减。

(P20)10、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图被广泛运用。

(P20)11、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教育方法:实物加减的教育方法、口述应用题的教育方法、列式运算的教育方法。

(P20)12、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经历了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P21)13、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方法: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通过游戏活动练习辨别物体的量。

(P22)14、排序活动的类型: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3)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4)按特定规则排序。

(e.g.某种排序的形式是按照排序类型进行的。

)(P22)15、“量的守恒”概念的教育方法:1)运用变式帮助儿童感受和体验量的守恒;2)添加干扰因素帮助儿童感受和体验量的守恒;3)用数表示量,帮助儿童感受和体验量的守恒;4)利用等分数学,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

(P22)16、“自然测量”的教育方法:1)教师示范讲解,教会儿童正确测量的方法与理解测量的要领;2)利用日常生活、游戏、散步等活动练习测量;3)教师引导儿童关注,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4)比较两个物体是否等量,应当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正确的比较结果。

17、空间方位概念:1)小班(3~4岁)区别上下;2)中班(4~5岁)区别上下、前后;3)大班(5~6岁)区别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并能理解空间位置定向的相对性、连续性、可变性特征。

(P23)18、时间具有流动性、抽象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P23)19、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1)主观性;2)含糊性;3)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4)易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

(P23)20、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和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P23)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1)操作法;2)游戏法;3)讲解演示法;4)比较法;5)归纳法;6)演绎法;7)寻找法。

(P24-25)22、儿童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操作法。

(P24)23、比较法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补充)三、简答题:1、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任务?(P10)意义:●数学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提高智能水平。

●数学教育有助于儿童获得良好的数学概念,为系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任务:●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天资。

●发展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

●借助儿童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P12)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地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

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进行主题的自我构建。

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儿童将事物归纳到各种关系之中,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3、列乌申娜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的内容?(P12)●感知觉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周围生活和客观现实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源泉;●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操作、游戏、小实验;●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P16)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其意义在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感知集合是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与必要的感性基础;●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5、分类教育的注意点?(P16)●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6、区别“1”和“许多”的教育方法?(P17)●借助直观教具,让儿童了解“1”和“许多”的含义,学会区分“1”和“许多”。

●通过观察比较,使儿童能够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

●通过操作或游戏等方法,让儿童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通过各种形式感知或寻找“1”和“许多”。

7、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方法?(P17)●重叠法:将一组物体一对一重叠在另一组物体的上面,比较两组物体多与少的方法。

●并置法:将一组物体一对一排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面,比较两组物体多与少的方法。

●连线法:两组物体分散摆放,用连线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多与少的方法。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注意点:●在方法的选择上,先采用重叠法,再使用并置法和连线法。

●先比较一样多的物体,再比较不一样多的物体;比较不一样多的物体时,两组物体数量相差为1。

●两个物体组中的物体数量均不超过5个。

●在比较活动中不要求儿童说出数目。

8、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形成的标志?(P18)●正确说出数目。

●掌握基数、序数的意义。

●掌握自然数的顺序。

●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理解数守恒概念。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教育方法?(P21)●认识平面图形的教育方法:儿童通过图片配对活动,感知图形的形状及其特征。

儿童指认或寻找教师口头指令的图形。

儿童通过观察和触摸图形实物轮廓,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图形的名称。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育方法:比较图形间的相同与不同。

(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同与不同;比较立体图形间的相同与不同。

) 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寻找、分类、拼搭)9、操作法的概念及其运用中的强调点?(P24)●操作法是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操作法应强调以下几点:1)体现年龄差异;2)创设操作条件;3)明确操作顺序;4)交待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

第三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1、音乐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2、音乐的基本特征:●材料的特殊性(声音)●流动性(时间):能够表现出时间延续、运动发展的过程,在时间流动不断发展,发展和完善其组织结构。

音乐是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