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程-历史-新课标-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近代民主革命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应考能
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015·高考全国卷Ⅰ)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知识定位】 本试题考查局部抗战期间国民党的抗战准备。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具体解读如【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
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 项。
【答案】 B(2013·高考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期间的中国外交近代化。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A 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 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在列强侵略下,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D 项;清政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这表明了清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程-历史-新课标-人民版
(2)不同点:
①发动侵华的国家,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 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美俄伙同侵略。
②目的上,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后者 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③发动战争的借口,前者是禁烟运动,后者 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④侵略地区,前者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后 者占领广州,进入天津、北京等地。 ⑤影响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 同,前者是开始的标志,后者比前者程度加 深策略
本专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代的历史, 即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 回首这段历史是侵略与反侵略并行,专制 与民主同在,屈辱与辉煌并行。复习本专 题知识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个视角,从近代开始中国开始融入 世界,需要从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注意把 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 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 地结合起来。
► 识
探究点三
对义和团运动及其“扶清灭洋”口号的认
1.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 同中华民族的矛盾,然而口号的提出并不是科学分析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后得出的,它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 中国人对外国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 加反帝斗争,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具 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大清”等观念 混同,表明义和团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不反对封建制 度,虽然有利于争取官军支持,但也使群众放松对清政 府的警惕,以致被利用和出卖。
第4讲 │ 要点探究
3.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 阶级分散、落后、狭隘、自私、愚昧、 迷信、保守的特性。他们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
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 斥和打击,进行了一场盲目排外的运动,这与中国社 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具备任何先进性。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表 明农民阶级因为其固有的局限性而既不可能成为中国 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成为自身的解放者。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专题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化理解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专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深化理解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伟大的抗日战争概念阐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轻巧识记——抗日战争[①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②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③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
1.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体现资本主义国家根本需求的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
此时资本主义国家最根本的诉求是( )A.抢占殖民地B.开拓世界市场C.将鸦片贸易合法化D.控制中国外交解析:选B 依据“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分析可知,列强“修约”的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便利西方国家在中国“通商”和进行鸦片贸易,故B项符合题意。
2.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某场战争,它附有生动的文字说明:“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这场战争( )A.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可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A、D两项为鸦片战争的影响,B项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故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
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用书 人民版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国门洞开(1)背景①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影响①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②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③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而经济上是半封建。
[轻巧识记]近代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过程①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②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背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打败西班牙后,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②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金版教程2012历史高考总复习人民版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
金版教程2012 历史高考总复习人民版近代中国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和
1840—1949 年是中国近代史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一方面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顽强抗击侵略。
1.列举1840—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5.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6.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30
人民群众的反抗三
•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 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 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铁血丹心铸英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
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 奋起抵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找出中国军民的主要抵抗行动有 哪些?
• 人民自发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 运动
• 爱国官兵的反抗: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 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 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 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 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 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 是黄海大战。“致远”为了保护旗舰“定远”, 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围攻,“致远”多处受伤全 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 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 之事,有死而已!”
人民群众的反抗一
• 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 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 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 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自发 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 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 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程》课件(人民版)——2012届高考
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专题二 │ 考向瞭望
时期 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
1937 年 8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 期(1937— 1945年) 以抗日战争为旗帜的全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 民族抗争 斗目标
专题二 │ 时空定位 时空定位
专题二 │ 考向瞭望 考向瞭望
►瞭望一
时期
考点归纳: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 重要史实及特点
发展历程及主要事件 特点
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中共创立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 产党的正式成立 量,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 1922 年,中国 “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大革 命(1924— 1927年) 1935 年,国共两党的阶级 高潮: 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 矛盾为主; 1935 年后,中日 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 作破裂
越恶心/现在他倒是知趣地别来那里咯/可是今天珊瑚竟然开始咯逼宫之举/明天指别定还会闹出啥啊事情来呢 /水清已经受够咯/她现在最为迫切の任务是赶快劝说他/赶快给珊瑚壹各名分/赶快找各地方将珊瑚安置起来/离她远远の/然后
专题二 │ 考向瞭望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 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 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研读] 材料一作者的观点很明确:“民国初期若干年是 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然后一一列举了理由,说明了辛 亥革命的不足。 材料二作者则提出了一个令人反思的问题,同样的政治 体制,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而在中国却行不通,原因 到底是什么呢?根源何在呢?启发人们去思考辛亥革命的局 限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阶段总结课件人民版
一、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 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 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 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 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 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点拨】
经济的近现代化是近现代史观中的核心 史观
内容之一,列强的入侵对中国近现代化起 运用
到客观推动作用 解题 时间是“19世纪”,范围是对“中国经济 关键 ”的影响
答案:(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 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主要事迹:
(1)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①第一次自发斗争——三元里抗英 ②反割台斗争 ③义和团运动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危重 概况: 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 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盲目排外、迷信色彩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局部抗战
1.中共坚决抗日的态度: 2.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自发抵抗 3. 后方各界人民的救亡运动: ①工人 ②爱国工商业者 ③学生 (一二九运动) ★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①自发性、形式多样 ②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二)全民族抗战
1.具有反帝的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 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这是它最后失败的一个因素。 3.“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 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4.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也反映了农民阶级落 后性和局限姓。
一、主要事迹:
(1)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 (2)爱国官兵的斗争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俄英侵略新疆,支持阿古柏政权 过程: 1878年,收复新疆(除伊犁外) 1881年,《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新疆行省的设立
二、概况
1、军事: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经济: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政治:瓜分狂潮 4、特点 5、影响: (1)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祸害百姓 ①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 掠夺财富 毁坏文明 ②政治上:强迫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 领海、司法主权。 ③经济上: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 贷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等手段掠夺中国财富,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 │ 要点探究
2.中国政局发生变化。 满洲贵族势
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清政府被迫启用汉族官 僚。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 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 集团势力膨胀。
3.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1 [2010·天津模拟] 1876年葛元煦 《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 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 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 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4讲 │ 要点探究
3.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 阶级分散、落后、狭隘、自私、愚昧、 迷信、保守的特性。他们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
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 斥和打击,进行了一场盲目排外的运动,这与中国社 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具备任何先进性。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也表 明农民阶级因为其固有的局限性而既不可能成为中国 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成为自身的解放者。
专题二 │ 复习策略
2.把握两条主线,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 探索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形成。 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 国一步一步坠入灾难的深渊。二是中国军民的 抗争和救国探索。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 有屈服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农 民阶级血溅轩辕,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 产阶级屡战屡败,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 多次反复,终于在五四运动赢来了新民主主义 的曙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 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
专题二 │ 使用建议
2.结合各讲【考点梳理】中主要条约《南 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归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 段 性 特 点 : “ 鸦 片 战 争 —— 开 始 沦 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 深”“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 P24表格 )。
专题二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本专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代的历史, 即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 回首这段历史是侵略与反侵略并行,专制 与民主同在,屈辱与辉煌并行。复习本专 题知识应注意以下三点: 1.一个视角,从近代开始中国开始融入 世界,需要从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注意把 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界形势的整体角 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有机 地结合起来。
专题二 │ 复习策略
3.理解三个关系,即 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 关系 抗争与探索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国共关系的影 响。
专题二 │ 使用建议
1.对本专题内容,应理清主线索,可 分两个阶段掌握,第一阶段讲述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第4讲、第5 讲内容,第4讲主要讲述了近代列强侵华 史,即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 华史实,第5讲叙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第 二阶段叙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第6讲主要讲述了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 军民抗日斗争的史实,第7讲主要讲述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新民主 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史实。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的封建主义 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 义革命 “开眼看世界”,“师夷 长技以制夷”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思想观念
反封建统治 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 提倡程朱理学,固守“天朝 上国”
►
探究点一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
的比较 1.相同点 (1)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中国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 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3)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 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2)不同点:
①发动侵华的国家,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 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美俄伙同侵略。
②目的上,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后者 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③发动战争的借口,前者是禁烟运动,后者 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④侵略地区,前者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后 者占领广州,进入天津、北京等地。 ⑤影响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 同,前者是开始的标志,后者比前者程度加 深了。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3 [2010·济宁模拟]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 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 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来诠释中国半 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3.本专题内容,线索多、事件多,学习时 应根据课标要求,理清主线,突出重点事件。 注意结合各讲中的探究点来分析各主要历史事 件。
第4讲 │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 列强侵华 与中国军民维护 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 │ 考点梳理
► 识
探究点三
对义和团运动及其“扶清灭洋”口号的认
1.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 同中华民族的矛盾,然而口号的提出并不是科学分析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后得出的,它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大多数 中国人对外国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灭洋”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 加反帝斗争,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具 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大清”等观念 混同,表明义和团主观上不反对清政府,不反对封建制 度,虽然有利于争取官军支持,但也使群众放松对清政 府的警惕,以致被利用和出卖。
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过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 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 矛盾,前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 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封 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考点1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
第4讲 │ 考点梳理
领事裁 判权
工厂
第4讲 │ 考点梳理
瓜 分 世 界 资 本 输 出
第4讲 │ 考点梳理
美西战争
第4讲 │ 考点梳理
[对比分析]
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发生于西方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②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③结果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批不平等 条约,取得割地、赔款、通商等权益。
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 条件。
第4讲 │ 要点探究
4.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动人民
的负担加重,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进一 步暴露,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5.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 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考点2
第4讲 │ 考点梳理
中国军民维护主权的斗争
第4讲 │ 考点梳理
东交 民巷
第4讲 │ 考点梳理
阿古柏
[辨析提高]
项目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不同
鸦片战争前 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 社会 鸦片战争后 领土、司法、关税自主权 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时间
社会性质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4讲 │ 考点梳理
[走出误区] “半殖民地”在政 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 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 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 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 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 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 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 本主义。
第4讲 │ 要点探究
2.不同点 (1)从内容上看,《马关条约》割地的 面积远远超过《南京条约》,赔款数额也 大大超过《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所 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是在东南沿海,而《马 关条约》所开商埠已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南京条约》的商定关税是为了向中国进 行商品输出,《马关条约》在通商口岸允 许日本开设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向中国 进行资本输出的需要。
第4讲 │ 要点探究
(2)从列强侵华特点上看,《南 京条约》体现了列强要打开中国大 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马关 条约》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资本 输出的新要求。 (3)从影响上看,《南京条约》 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而《马关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 度大大加深了。
第4讲 │ 要点探究
例2 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 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 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 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 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 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说可能以下 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 ( )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第4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香港和上海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 的《南京条约》中被割占或者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在外国 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发展迅速而很快超 越其他地方。
A
第4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发生了 全方位剧变,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