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部分人物分析
现当代文学原野焦大星分析
摘要曹禺代表作《原野》中的焦大星是一个懦弱的人物,生长、生活在封建家长专制下的家庭环境里,长期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束缚,导致缺少阳刚的男性气质,既无雄心又无能力,表现出的是畏惧、懦弱的缺乏精神上独立人格的性格特征,这导致他日后注定会成为悲剧性人物。
关键词:《原野》焦大星懦弱封建伦理道德首先,从家庭环境看,焦大星生长在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里,造成了他的懦弱、不敢反抗。
面对强大的封建思想意识,他常屈服,放弃自己,甚至有时连表达的勇气也没有。
在封建制度中焦大星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焦阎王死后,焦大星本该成为家产的继承人。
然而,在封建伦理关系中,焦母成为一个主持家政的人,在母亲的强权下,焦大星地位变得尴尬,性格也越来越懦弱。
在焦母的眼中,他是一个顺从听话的好儿子,妻子金子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懦弱的丈夫,;对于焦阎王来说,他是一个无辜的替罪羊;而对于仇虎,他是起长大的儿时好友,善良的兄弟,报复的对象。
其次,从所受的思想教育看,他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养成了无能无为的性格,乏自己的意志。
焦大星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了传统道德的臣服者。
他对自己的母亲有一种“畏惧”,以至于母亲当着妻子的面骂她的时候,他也只是“惧怯地”听着、顺着。
正如金子骂他是一个“窝囊废”、“受气包”。
这也正是在一个封建专制的家庭里所形成的典型性格。
而这样的家庭环境也只能培育出这种没有一点男子汉血气的男人。
所以,他尽管非常爱金子,有时卑屈地讨好她,但当着母亲的面,他却不敢表达这种感情。
因为他的懦弱,金子投入了仇虎的怀抱。
第三,从感情生活看,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无所适从,面对母亲和妻子对他爱的争夺,难以选择,常左右为难。
焦大星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之中,无所适从,这两个他最亲近的女人最不能相容的,怀着毫不掩饰的敌意。
懦弱的焦大星既没有能力把婆媳两人拉在一起,又没有勇气在两人中间选取一个。
现当代文学底层人物形象
现当代文学底层人物形象当代文学中的底层人物形象独具特色,他们的形象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底层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这些形象生动鲜活,形象真实,引人深思。
首先,现当代文学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充满了生活的细节。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作家们将底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活着》中的福贵,忍受着家族的崩溃和命运的不公,他勤劳而坚强,从小做起,努力谋生,表现出了不屈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又如,在王安忆的《红灯区》中,作家以湿漉漉的弄堂、闹哄哄的鸡鸣狗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中华老字号衰败的画卷,其中深入了解了一些五代十年以来社会大变迁给社会底层所带来的深重影响。
其次,现当代文学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不仅有生活的细节,还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们不仅关注自身的生活境遇,也有自己对于社会、家庭、友情的思考。
比如,在余华的《活着》中,福贵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在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年迈的千寻为寻找“心之朋”,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表现出了对友情和彼此陪伴的渴望。
这些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再次,现当代文学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和命运,映射出社会的阶层困境和人性之殇。
他们不仅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受害者,也是社会底层群体的代表。
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激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注和思考。
他们的命运所述又给人启示,坚持希望、努力奋斗的精神让人感动和钦佩。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细节、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鲜明的社会意义。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作家们让读者感受到底层人物的困境和拼搏,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在现当代文学中,底层人物形象不仅展示了生活的底层,更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之问的思考和凝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大学】当代文学史人物分析
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红旗谱>朱老忠形象及其意义朱老忠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的新农民英雄的艺术典型。
他急公好义、有胆有识、坚忍不拔,在他身上,体现了深广的历史内容。
朱老忠形象概括了深广的历史内容,小说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中,通过各种境遇多侧面地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栩栩如生。
朱老忠形象塑造是小说对当代文学的重要贡献25.《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分析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过自觉而痛苦的磨练,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的30年代革命女性的艺术典型她母亲是佃户,父亲是大学校长,母亲生下她后上吊自杀,她在林家的屈辱生活,使其具有反抗叛逆的性格。
父母逼婚,林逃婚投亲,表现其勇于反抗,追求自由民主光明,遇到卢嘉川,认识到自己的反抗是脆弱的,因此把反抗融入学生之中,但投亲不成反落虎口,有海自尽表现其幼稚,脆弱,对余永泽产生好感,耽于幻想,但是当发现余自私卑劣后,又不愿意割裂感情,说明她有浓郁的小资产阶级温情,决定其成长历程的长期性,和思想改造的艰巨性从监狱归来到参加共产党,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她献身革命,忘我工作,从幼稚走成熟原因:客观:革命理想对她的影响,2遇卢,使其思想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党的领导主观,本身具有自觉磨练的精神林道静是《青春之歌》的女主人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知识青年的形象,她所走的道路,是从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到参加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
赵树里《三里湾》:小说“从旗杆院说起”,讲述了1952年9月一个月里发生在三里湾这个老解放区里围绕着扩社、开渠两件事而展开的合作化运动。
作品着重突出了两个家庭的鲜明对比:一是王金生的民主和睦的模范家庭,一是马多寿的保守落后的封建家庭,其中,又重点描写了村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妹妹王玉梅、中农马多寿的四儿子马有翼、村长范登高的女儿范灵芝三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变化等,其间还穿插了何科长巡查工作,党内对多留自留地的党员袁天成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村长范登高的斗争,马家大院家庭生活的分裂,最后是皆大欢喜:年轻人花好月圆,扩社开渠圆满成功。
现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金锁记》曹七巧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
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
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
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原本是香油店的曹大姑娘,一直偶受哥哥和嫂子的欺负,但是她始终还是个善良的人。
当她遇到季泽后,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很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事与愿违,她嫁给了季泽的哥哥——一个患有软骨病的病人,她和季泽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季泽一天天的堕落,他们之间的误会也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她每天尽心照顾她的丈夫,这是真心的,知道她的丈夫死去,大哥伯泽分家,她母亲的临终遗言对她有非常大的影响,她母亲告诉她钱最重要,从此,她不相信感情,一味地敛财,甚至拆散女儿姻缘、逼死媳妇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她没有感情只有金钱的一面,然而,她对季泽仍有感情。
所以,是她这一些列的遭遇,导致了她的性格开始扭曲,开始泯灭人情并套上金钱的枷锁,抽鸦片、敛金钱来寻求她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子夜》吴荪甫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一、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
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
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
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
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1、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解析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1.分析:&、简析思想主题、艺术特色思想主题:通过林震的眼光,描写了林世吾这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揭露了人民群众与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思想僵化和官僚主义等消极现象,对生活进行大胆地批判。
艺术特色:1、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人物形象鲜明(总题)2、怎样通过对比来塑造人物的?首先写了三个人物的形象:刘世吾、韩常新、林震。
刘世吾他是一个官僚主义者,口头禅“就那么回事”对一切都很冷漠。
韩常新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他是追求生活的享受。
林震他是和刘世吾、韩常新相对立的人物,他的特点是热情、单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正在成长的青年共产党人的形象,通过对比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析林震的形象富有理想、热情、单纯,有进取精神,他和刘世吾的矛盾实际上是对革命事业两种不同态度的矛盾,他在常委会上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了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是:“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说明了他敢于斗争又很单纯,但他是在实际生活中成长起来。
4、论述题:分析刘世吾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它深刻地塑造了一个新式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
①刘世吾有严重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和习气,但他并不那么惹人讨厌,有时他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他经常讲的“就那么回事”是他的口头禅,又是指导他工作和生活的哲学,其背后掩盖着刘世吾的可怕的冷漠与麻木的心态的病症,他没有强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憎,他终天也忙忙碌碌,但只不过是机械地做着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②刘世吾决不仅仅是一个马马虎虎的官僚主义者,他善于对部下启发诱导,有时还能把工作做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诸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成为他掩盖和庇护自己缺点和错误的挡箭牌③刘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冷漠,但这并不等于往日的革命热情在他身上已经完全泯灭,他为了摆脱自己对实际生活的厌倦感情和无聊心绪,常常贪婪地读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从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浅析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
浅析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英雄主义是人们对心中追求的美好的人物形象的一个要求,通过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描写,塑造着一个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展现出民族气节,体现出文化精髓,彰显人民的心声。
标签:当代文学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被赋予了众多光荣与神圣的色彩,对他们的书写正是作家不断的追求。
不论是外国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浮士德、鲁滨逊,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夸父、后羿、屈原、荆轲、苏武、岳飞、文天祥、穆桂英等等,他们都反映出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追求和崇敬,这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反应,同时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希望和期待,通过这些人物来展现人们追求和谐、美好、团结社会的美好愿望。
一、当代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趋势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文学艺术在这种环境下快速地发展,展现出了时代的特点,英雄人物也通过文学作品纷纷呈现出来。
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大都是社会生活中真實人物的缩影或者是创新,但是可以真实地反应社会生活,体现出人们对英雄的追求。
英雄人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正直、可爱,值得人们尊敬,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为社会呈现出动力和助力,可以将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人文的道德修养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文学的发展,英雄人物形象无形中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物被社会放大,在社会上通过各种形式掀起了学习先进,学习模范的活动。
“感动中国”中的人物被称为是时代的英雄,他们的形象和故事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的脊梁。
二、当代文化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1.英雄豪杰,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当代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形象都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折射和积淀,塑造出来的人物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具有历史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是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弘扬和传播。
语文中的现代文学人物与作品分析
语文中的现代文学人物与作品分析中文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文字体系,传承了无数的文学经典与名人,其中不乏现代文学人物与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当代文学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鲁迅:百年经典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思考,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从《狂人日记》、《阿Q正传》,到《草地》、《故事新编》,鲁迅的小说作品无一不是刻画人性的细节和深层次思考的体现。
其中,阿Q 这个人物更是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赞誉,被誉为“阿Q精神”的代表,同时也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悲壮与顽强。
二、韩寒:鲜明个性韩寒作为一位新生代的作家和文化人,他的作品一直以独特的“韩式”风格为人所悦,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议论。
韩寒的作品不仅具有鲜明个性,而且充满了青春朝气和现代意味。
《三重门》、《后会无期》、《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都对当代文学和社会表达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三、余华:真实现实余华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都以真实并包容的笔触,描绘出了中国社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与巨大蜕变。
“光荣与梦想”、《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都是对中国现实生活的深切刻画,突破了人性的愚昧和迷茫,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中那些崇高的情感价值。
四、郭敬明:文化现象如果说韩寒是网络时代的代表人物,那么郭敬明就是中国文艺青年界的“扛把子”。
他以《梦里花落知多少》和《小时代》系列小说的创作走红,由此而带动了一场文化的全民狂欢,成为中国文化现象引领人物。
郭敬明的作品以轻松、新潮、自由的风格走红于世界,往往饱含人性和情感的聚散,让人留连忘返。
五、莫言:神秘的传统莫言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巨匠。
他的作品以神秘的传统文化和个性的人物塑造为主,从《红高粱家族》到《田螺姑娘之歌》,他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
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闰土是一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韩寒所著的小说,该小说于2001年出版,以描写年轻人成长和探索人生为主题,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小说中的主人公闰土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人物形象也备受讨论和探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
一、闰土的性格特点闰土是一个性格独特的人物,他一方面有坚定的自我信念,表现为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具有钻研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勤奋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又显得特别的孤僻和内向,缺乏社交能力,甚至有些自闭。
比如在小说开头,闰土被父亲送到一家工厂工作,但他很快就在这个环境中感到不适应,并且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也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二、闰土的内心世界闰土是一个富有内心世界的人物。
他很少与人交流,更多的时间是自己独处,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
这种内向的特点可能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
在小说中,闰土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他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混乱。
这种经历让闰土变得不善于表达情感,同时也更加强化了他的内向性格。
三、闰土的成长历程闰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他逐渐从一个追求自己兴趣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态度的成年人。
他在求学、创业、恋爱等方面都面临了不小的挫折和迷茫,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念和执着,最终走上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虽然这段历程有艰辛和波折,但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闰土的社会价值观在小说中,闰土所追求的是一种纯粹而高尚的生活态度。
他不喜欢眼前的虚华和繁杂,也不喜欢追逐名利和金钱,他所想要的只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清净和真挚。
闰土的这种价值观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经常被物欲束缚,很难放下功利心,追求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闰土的人物形象提醒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感受和追求真正美好的事物。
五、闰土的启示意义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追求,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当代文学部分人物分析
刘心武小说《班主任》里的人物,主要有团支书谢惠敏,班干部石红,班主任张俊石,后进生宋宝琦等,他们的形象分别是:团支书谢惠敏(这个人物一般都是《班主任》一文赏析的重点,因此我分析得比较详细)(1)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闪光的一面。
例如她坚持“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让同学把偷偷带走的麦穗送回去。
(2)但是她作为班里的团支书,是一个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动不动就喜欢搬用政治大道理。
她很关注班上同学思想动态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了同龄人的纯真好动。
这在文中“她根本对任何球类活动都没有兴趣。
的确,谢惠敏除了随着大伙看看电影、唱唱每个阶段的推荐歌曲,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等语句里都有所暴露。
又例如她对张老师提出带领团员去参加爬山的活动时,第一反应是:“爬山,那叫什么组织生活?我们读的是批宋江的文章啊……”(3)她盲目排斥宋宝琦、不理解石红与张老师,认为《牛虻》是落后书籍,并不是因为她从不读书,而恰恰相反,她只读“过滤”好的书,丧失了独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颠倒了是非。
总体来说,谢惠敏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却不容易看到被伤害的痕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受害”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深处的,甚至连她也尚未醒悟。
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1)他们在作品里是作者肯定与赞扬的对象,因为他们没有动不动就搬大道理或摆架子。
(2)他们都不用单纯的政治纲领认定《牛虻》一书的好坏,也不排斥宋宝琦,而是对任何事物或事件采取实际分析的态度。
(3)但是两人地位的不同使得两人的立场有细微的区别,例如石红表达个人观点有时也带着征求张俊石老师或父母的意思,相对要小心谨慎些;班主任张俊石的言行就显得斩钉截铁,果断得多,富有独立性。
(4)因为《班主任》是刘心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所以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即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的描写,都显得很单薄,有概念化、说理化的倾向。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能够向读者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多维度的,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
本文将以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他是贾府的少爷,出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但却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的外貌特征是清秀俊美,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长发。
他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多愁善感,喜欢文学艺术和美食。
他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家庭和友情有着深厚的感情。
贾宝玉的行为举止是温文尔雅的,他喜欢与人交流,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
通过对贾宝玉的形象塑造,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另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猴子精,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孙悟空的外貌特征是矮小而瘦弱,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头红毛。
他的性格特点是机智、勇敢,善于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孙悟空的行为举止是狡猾而灵活的,他善于变化形态,能够化身为各种动物和物体。
通过对孙悟空的形象塑造,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智慧的重要性。
《红与黑》中的朱丽安娜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聪明而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朱丽安娜的外貌特征是美丽而高贵,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头金色的长发。
她的性格特点是聪明、冷静,善于分析和判断。
朱丽安娜的行为举止是优雅而自信的,她善于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受他人的影响。
通过对朱丽安娜的形象塑造,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奋斗的力量。
通过对以上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等方面。
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象来传递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它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故事和主题。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导言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引人注目且值得研究的话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变革,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形象。
本文将探讨当代文学中塑造女性形象所呈现的变化和发展,分析女性角色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并举例说明不同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
变化与发展在过去,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被描绘为传统家庭角色或受束缚的对象。
然而,在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开始展示出强大和独立的特质。
她们走出了传统限制,追求事业成功、自我实现、自由选择和平等权利。
女性角色的角色扮演当代文学中,女性角色充满活力,并经常遭遇各种挑战和困境。
她们可以是坚强而勇敢的职业妇女、冒险家、政治家或科学家;也可以是身陷爱情纠葛或自我发现旅程中迷茫的追寻者。
这些角色在故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战胜困难和挑战,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坚韧。
文学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不同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各异,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运用的刻画手法:1.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如洛桑平凡,金锁记等写女性生活较多小说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阿特伍德以她塑造出来复杂真实、反叛意味浓厚的女性形象而闻名。
3.阿莱克西·史密斯:史密斯将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呈现为具有深情和强大内心力量的人物。
4.艾露西娅·赖斯:赖斯善于描绘那些面临种族、社会压力等挑战时依然坚韧不拔并取得成功的女性。
结论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正在经历变革和发展。
她们不再被束缚于传统角色,而是成为了独立、勇敢和坚强的存在。
作家们通过创造复杂且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种创作方式既呼应了现实社会中女性权益的进步,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Smith, A. (2017). How to be both. Penguin. 2. Atwood, M. (1985). The Handmaid's Tale. McClelland & Stewart. 3. Rice, A. (1976).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Ballantine Books. 4. Zhang, A.I.L., 爱情生活小说及其题材演化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05), 14(3):43-48以上是针对你提供的主题"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编写的详细内容。
当代文学重点人物分析
当代文学重点人物分析1、小陈:小陈虽然只有18岁,可在革命战争的烈火中已经锻炼成长为一个“老战士”了。
在风雨交加的黑夜护送武工队同志,他沉着老练;当敌人追上来时,他坚定勇敢,坚定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面对敌人以母亲、弟弟要挟的劝降考验,他控制内心深厚母子爱、兄弟情,在母亲一再要求开枪时的时候,向匪徒开了枪,充分表现出他把革命的大义放在母子、兄弟感情之上的崇高精神世界。
在完成任务,子弹打光后,他把枪扔进河里,冲上去抱住一个敌人跳河,与敌人同归于尽,表现了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可爱羞涩2、林震:林震是与刘世吾、韩常新对立的人物,也是作者笔下的中心人物。
他热情、单纯、富有理想,是个朝气蓬勃、正在成长的青年共产党人的形象。
他充满工作热情、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典型形象。
1林震是一个小学老师,他对组织部的工作并不了解初来咋到,受到赵文慧大姐的热情接待,他感到特别温暖、特别亲切兴奋中,当领导问他是否有对象时,林震的脸刷的一下红了,略带惶恐阶段。
2、林震在教职期间经常焦灼的鞭策自己,无论是什么岗位上,他都想竭尽自己的全力。
22岁的他已经成为党的工作者,虽然没有经验,尽管不了解情况,他依旧认真负责。
充满工作热情,要求上进,却略显急躁阶段3、初露锋芒,沉默犹豫中曲折前进阶段4、正面反抗初见成效,坚信美好未来林震清楚的知道人要在斗争中使自己变得正确,而不能等到知道正确了再去做斗争。
他支持把收集到的资料寄给报纸,是问题就要公开,就要解决。
3、陈奂生陈奂生是新时期初期的农民典型代表。
物质生活的好转使他对精神生活有了一定的追求。
因为是生活刚有好转,他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性格中仍有狭隘、自私、落后的诸多成分。
陈奂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考。
首先,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的美好品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悲剧人物有很多:鲁迅《阿Q正传》、《祝福》中的阿Q、祥林嫂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的金燕西、沈凤喜巴金《家》中的鸣凤、梅、瑞珏曹禺《雷雨》、《日出》中的周萍、周冲、四凤、陈白露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叶圣陶《倪焕之》中的倪焕之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郭沫若《屈原》、《南冠草》中的婵娟、夏元敦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茅盾《子夜》、《春蚕》中的吴荪甫、老通宝王统照《山雨》中的奚二叔叶紫《丰收》、《杨七公公过年》中的云普叔,杨七公公吴祖缃《官官的补品》中的奶婆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路翎《王家老太婆和她底小猪》、《财主底儿女们》中的王家老太婆、蒋捷三、蒋慰祖、蒋少祖、蒋纯祖丘东平《友军的连长》中的友军连长夏衍《包身工》中的包身工芦柴棒郁达夫《沉沦》中的留学生以上是现代文学部分的。
陆文夫《小巷深处》中的改造后却受到要挟的窑女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刘心武《如意》中的金绮纹、葛大爷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南珊戴厚英《人啊,人》中的孙悦、许恒忠、孙憾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献身知青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葛翎、高欣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秀云姚雪垠《李自成》中的崇祯皇帝凌力《倾城倾国》、《少年天子》中的孙元化、顺治皇帝、董鄂妃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贺凤莲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新月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中的白洁巴金《怀念萧珊》中的萧珊方之《内奸》中的严赤陈忠实《白鹿原》中的鹿子霖徐兴业《金瓯缺》中的马扩、高世宣、耶律大石刘斯奋《白门柳》中的柳如是、董小宛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绮瑶熊召政《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深入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
深入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当代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作品风格多样,不但论及当下社会现实,而且描绘了当下人物形象。
作为文学中的基本要素,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现至关重要。
深入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理解当代文学作品的特征和意义。
一、创造温润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而对于当代文学作品来说,温润而不失深度的人物形象尤其重要。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多的关注人类情感的本质,通过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塑造了更加鲜活的形象。
比如,韩寒的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的主角阿豆,是一个充满人性的人物形象。
阿豆虽然有着自我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但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热情,这种人物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对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
二、塑造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当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需要反映当下社会现实。
比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角福贵的形象,可以被看作是现实中农民工的缩影。
福贵身世贫寒,为了生存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福贵的人物形象让人们更加了解现实中农民工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这部分人物的深刻关注。
三、通过人物形象诠释文学思想人物形象不仅是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是文学思想的实现体现。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学思想、哲理理念,人物的心理、情感、行为等塑造,都是为表达对人生、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思考服务。
例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程心,为此部小说注入了强烈的哲理思想。
程心通过自我实践,探索人类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反思人类对于科技、军事和文明的疯狂追求,最终得出了她的人生观和情感观,并影响其他主要角色。
四、刻画复杂的人物形象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塑造过程中不避免要面对人物角色的复杂性。
研究人物复杂性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心理反应,勾勒出更加饱满、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类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
中国文学典型人物形象
中国文学典型人物形象
中国文学中有很多典型人物形象,以下是一些例子:
1.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
3.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但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阿Q: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贫苦农民,受尽剥削压迫。
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被杀。
阿Q 是鲁迅先生塑造的文学形象中最为经典的一个,其“精神胜利法”完美的诠释出人类的劣根性。
以上只是部分中国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现当代文学——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从人物性格分析高家林的爱情悲剧高加林是路遥的小说《人生》中的男主角。
在小说里,高加林是一个契合当时实际情况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将高加林塑造成为一个性格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脆弱又勇敢,既朴实又虚伪并且具有浓郁陕北气息的当代新农村知识青年形象。
然而他的爱情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无论是和刘巧珍还是和黄雅萍,这不得不从高家林的复杂且矛盾的性格谈起。
一·矛盾性格的统一体高加林是一个具有复杂且矛盾性格的当代农村青年的典型形象。
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由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
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
”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一)自尊与自卑并存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接受过新思想教育,血气方刚,热情奔放。
高加林是有能力的人,连高明楼这样的“大能人”也不能不感到一种威慑,不能不感到“将来村里真正的能人是他”。
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不甘屈居高明楼之下。
他有文化、有能力、有理性,这是他与其他年轻人的不同之处。
然而在他自信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隐藏更深的自卑感。
在他第一次去卖馍,却因为面子问题害怕遇见熟人而不愿去做那笔生意。
在城里掏粪时,紧张防备周围,鬼鬼祟祟象做贼一样,恐怕被熟人看见丢面子。
即使和巧珍在一起,他也会认为那是堕落和消极的表现,他的自卑感是强烈的。
(二)脆弱与勇敢同在高加林是自信的,但是一旦现实扼制了他的“欲望”,他又变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
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无法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貌似强者的外衣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脆弱的、不稳定的自我。
当高加林被挤掉教师职务,第一次复归到土地上当农民时,他感到理想破灭。
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广泛的文学流派和题材,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学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解释一些现当代文学人物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重要的文学创作者。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他以其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而著称。
鲁迅的作品充满了锐利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被誉为“现代文学巨匠”。
毛姆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965年),英国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国文学家之一。
毛姆的作品主要以描写人性和道德困境为特点,他经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智力斗争来探索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他的杰作《月亮与六便士》被广泛认为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是奥地利作家,被公认为现代文学的奇才。
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存在主义的思维和象征主义的元素,以及对权力和官僚机构的批判。
他的小说《变形记》和《审判》经常被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解读为对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力感的探索。
温斯顿·史密斯温斯顿·史密斯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主人公。
这部小说是对极权主义社会的强烈警示和批评。
温斯顿·史密斯通过他在党和政府中的叛逆和思想斗争,象征着个人自由意志的追求和反抗对威权统治的精神。
穆斯林·穆扎法穆斯林·穆扎法是阿迪希族的家族长,是印度作家阿米特拉·戈帕尔的小说《等待暗夜》中的主人公。
穆斯林·穆扎法是一个富有远见和勇气的人物,试图在宗教和社会分裂的背景下,促进社会的和解和团结。
他的形象象征着对和平与人权的追求,并展现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当代文学人物分析
《芙蓉镇》秦书田:知识分子形象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经历的样本,他不是一个反抗者,也不是一个归顺者。
在新中国领导者“引蛇出洞”的睿智决策中成为牺牲品,被打入社会的底层,立为革命的对立面,革命在此体现了它反智的一面。
但是他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生存智慧和斗争策略却让人惊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减轻了影片的深刻性。
影片互为对应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近乎同样的一批人在吃豆腐花的场景,好像发生的屡次“运动”只是一阵阵风。
狂风拂过,抹平了困难的痕迹,生活又重归于平静,轻易地宽恕了运动中的罪与恶。
当然导演对此并不确定,他借秦书田之口发出“运动”是否真的过去了的疑问,希望可能终归只是希望,并不必然成为事实。
秦书田以他的知识和智慧周旋于那个艰难的时代,他身上蕴含的文学、音乐这些伟大的人类精神创造拯救了生命,当生命因为外界的境遇变得不堪时,它提供给个体生命最后的庇护,也使生命短暂地抽离出眼前的苦难,迈入更高远的境界。
胡玉音:中国传统女性的化身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美德——勤劳、坚韧,她的经历浓缩了一位女性在新中国的全部苦难。
出身的差异成为爱情、婚姻不可逾越的鸿沟,情人弃自己而去。
和桂桂结婚后,以自己勤劳的双手盖起了新房,但是在那个时代只允许普遍的贫穷,尚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财富成为祸根、原罪。
丈夫被迫害致死,自己也被打倒,成为被社会隔离、孤立、遗弃的“地主婆”。
假设一下,没有秦书田,她还能走出“运动”吗?影片结尾为她定下团圆的结局,可是更可能的结局却是秦书田又一次被迫害致死,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和儿子相依为命,孤独下半生。
在此暴露了导演思想的局限性,他肯定普遍人性的善。
毫无政治意义的乡亲乡情,轻而易举使受难者在心灵和生活上获救,但人性恶的那一面在那个年代有着更普遍的出现。
否则看来罪恶好像只是少数人的兴风作浪,为所欲为。
殊不知盲从的大众,也会犯下大量平庸、无知的恶,殊不该轻易放过对普通大众在运动中所作所为的拷问和审判李秋香:投身革命的女性革命者形象,因投身革命成为权力者,在她身上体现着革命者、权力者、女性这三重属性。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社会人物与时代风气写照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社会人物与时代风气写照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人物形象越来越多样化,他们的塑造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个体的命运,更是为了呈现社会的多重面貌和时代的风气。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勾勒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虚幻,展现了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命运和选择。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既有普通百姓,也有社会底层人物,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人物。
他们的生活境遇各异,但都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比如,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女主人公陈清扬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追求自由的女性,她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寻求自我实现。
而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则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承受了家庭的破碎和个人的苦难。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还通过社会人物的塑造来反映时代的风气。
在这些作品中,社会人物的命运往往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也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制约。
比如,在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主人公祖大寿是一个具有传统观念的农民,他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幸福。
而在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中,主人公王大路则是一个具有进取心和创业精神的人物,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些作品通过社会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个体的命运和选择,更是为了探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在这些作品中,社会人物往往面临着各种困境和挑战,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往往引发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
比如,在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主人公许三观是一个贫困农民,他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选择了卖血。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却反映了中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通过对许三观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心武小说《班主任》里的人物,主要有团支书谢惠敏,班干部石红,班主任张俊石,后进生宋宝琦等,他们的形象分别是:团支书谢惠敏(这个人物一般都是《班主任》一文赏析的重点,因此我分析得比较详细)(1)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闪光的一面。
例如她坚持“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让同学把偷偷带走的麦穗送回去。
(2)但是她作为班里的团支书,是一个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动不动就喜欢搬用政治大道理。
她很关注班上同学思想动态的发展,但是却没有了同龄人的纯真好动。
这在文中“她根本对任何球类活动都没有兴趣。
的确,谢惠敏除了随着大伙看看电影、唱唱每个阶段的推荐歌曲,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等语句里都有所暴露。
又例如她对张老师提出带领团员去参加爬山的活动时,第一反应是:“爬山,那叫什么组织生活?我们读的是批宋江的文章啊……”(3)她盲目排斥宋宝琦、不理解石红与张老师,认为《牛虻》是落后书籍,并不是因为她从不读书,而恰恰相反,她只读“过滤”好的书,丧失了独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颠倒了是非。
总体来说,谢惠敏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却不容易看到被伤害的痕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受害”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深处的,甚至连她也尚未醒悟。
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1)他们在作品里是作者肯定与赞扬的对象,因为他们没有动不动就搬大道理或摆架子。
(2)他们都不用单纯的政治纲领认定《牛虻》一书的好坏,也不排斥宋宝琦,而是对任何事物或事件采取实际分析的态度。
(3)但是两人地位的不同使得两人的立场有细微的区别,例如石红表达个人观点有时也带着征求张俊石老师或父母的意思,相对要小心谨慎些;班主任张俊石的言行就显得斩钉截铁,果断得多,富有独立性。
(4)因为《班主任》是刘心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所以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即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的描写,都显得很单薄,有概念化、说理化的倾向。
后进生宋宝琦(1)其实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坏,但是家庭对他的约束与教育却并不好,这是他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2)文化水平低下,被笼统地贴标签认识,导致有些自暴自弃。
(3)他再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时候赶上了“十年浩劫”,无止的运动使他随波逐流,在沉沦中失去判断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认为《牛虻》不是好书。
他是需要拯救而非无药可救的对象。
这篇小说的意义是:“浩劫”中受害的人们(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不仅肉体上受到伤害,而且精神上也同样受到伤害。
但是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孩子们精神上的“伤痕”往往是作为一种“进步”的表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更具有欺骗性,所以只有从精神层面上挽救就这些受害者的灵魂,社会才能进步。
《班主任》一文,虽然仍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说教层面,但是其“救救孩子”的呼声与当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同样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乔光朴之后,蒋于龙又塑造出车篷宽(《开拓者》)、高盛五(《人事厂长》)、牛宏(《锅豌瓢盆交响曲》)、宫开宇(《悲剧比没有剧要好》))等同类文学形象。
这些形象虽然从总体而言未脱离乔光朴模式.但也备有性格各有特点,他们与乔光朴一起共同构成了蒋子龙作品中被人们称为"开拓者家族"的人物形象系列。
农村改革小说:陈焕生系列高晓声创作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
这些作品是分两个时期完成的。
一是80年代初的《“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是90年代初的《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
高晓声以他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画卷,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揭示,也达到了相当深刻的层次。
王利发:《茶馆》中的王利发是个继承祖业的小业主。
其性格特征是既诚信本分,恭顺谨慎,委曲求全,又处世圆滑,精明强干,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他身上有买卖人的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
这种双重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不敢得罪权势,为自身生计只能想方设法进行改良,最终被逼上绝路。
秦仲义: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
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
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
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常四爷:常四爷是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
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写出旗人下层的确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写出满族文化精神中也存在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三是要反映出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
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节八旗将士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
松二爷: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
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
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刘麻子、唐铁嘴等:这是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崔久峰:“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
刘心武小说《班主任》里的人物,主要有团支书谢惠敏,班干部石红,班主任张俊石,后进生宋宝琦等,他们的形象分别是:团支书谢惠敏(这个人物一般都是《班主任》一文赏析的重点,因此我分析得比较详细)(1)她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闪光的一面。
例如她坚持“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让同学把偷偷带走的麦穗送回去。
(2)但是她作为班里的团支书,是一个很敏感的女生,尤其是涉及政治的问题,动不动就喜欢搬用政治大道理。
(3)她盲目排斥宋宝琦、不理解石红与张老师,认为《牛虻》是落后书籍,并不是因为她从不读书,而恰恰相反,她只读“过滤”好的书,丧失了独立分析能力,她受到的是“左”的毒害,以致于颠倒了是非。
总体来说,谢惠敏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在她身上却不容易看到被伤害的痕迹,原因很简单——因为她的“受害”并不是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深处的,甚至连她也尚未醒悟。
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1)他们在作品里是作者肯定与赞扬的对象,因为他们没有动不动就搬大道理或摆架子。
(2)他们都不用单纯的政治纲领认定《牛虻》一书的好坏,也不排斥宋宝琦,而是对任何事物或事件采取实际分析的态度。
(3)但是两人地位的不同使得两人的立场有细微的区别,例如石红表达个人观点有时也带着征求张俊石老师或父母的意思,相对要小心谨慎些;班主任张俊石的言行就显得斩钉截铁,果断得多,富有独立性。
(4)因为《班主任》是刘心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时期的开篇之作),所以作品里的“正面人物”形象,即班干部石红和班主任张俊石的描写,都显得很单薄,有概念化、说理化的倾向。
后进生宋宝琦(1)其实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坏,但是家庭对他的约束与教育却并不好,这是他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2)文化水平低下,被笼统地贴标签认识,导致有些自暴自弃。
(3)他再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时候赶上了“十年浩劫”,无止的运动使他随波逐流,在沉沦中失去判断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他认为《牛虻》不是好书。
他是需要拯救而非无药可救的对象。
这篇小说的意义是:“浩劫”中受害的人们(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不仅肉体上受到伤害,而且精神上也同样受到伤害。
但是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孩子们精神上的“伤痕”往往是作为一种“进步”的表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更具有欺骗性,所以只有从精神层面上挽救就这些受害者的灵魂,社会才能进步。
《班主任》一文,虽然仍或多或少地停留在说教层面,但是其“救救孩子”的呼声与当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同样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伤痕》:作者描写王晓华母女生离死别和她与小苏爱情生活悲欢离合的情节,有力地控诉了“四人帮”对老干部和年轻一代的迫害,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干部和人民在“四人帮”法西斯统治下的苦难。
妈妈在临死前给女儿的信中说:“虽然孩子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
”王晓华在痛苦地回忆这些年的不幸遭遇后,也默默地想:“亲爱的妈妈,女儿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我心上的伤痕是谁戳下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是作品中刻画得最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担任作业组长的许茂,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的农副业生产,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爱社如家”的积极分子。
他居住的那座宽敞、明亮的三合头草房大院,就是合作化以后他辛勤劳动的结晶。
之后随着左倾思潮的泛滥和“文革”的一场动乱,农民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许茂的灵魂开始变异,性格也变得自私、冷酷、无情无义。
他情愿让自己宽敞的三合头草房空着,也不肯接纳遭灾的大女儿一家;在连云场赶集时,他趁穷苦女人为孩子治病之危,竟压价倒卖菜油。
一个从农业合作化时期顺畅生活过来的农民,性格竟然发生如此剧变!作者解剖许茂老汉,更是在解剖历史。
在“文革”后期,当许茂从工作组的整顿中看到了葫芦坝的希望,他那被扭曲的性格又开始朝着正常的方向转变,焕发了生活的热情。
小说让许茂思想性格的变化历程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包孕着农村生活曲折变化的丰富内容。
四姑娘许秀云,是许茂众多女儿中受苦最深、感情负荷最重,也是作者倾注了全部热情刻意描写的一个人物。
她勤劳、善良、贤淑,性格蕴藉,对爱情和幸福充满执着的追求。
虽然在少女时就受到郑百如的奸污,被迫成婚后又受到他百般折磨直至遗弃,但这些都没能泯灭她对生活的希望。
面对郑百如泼来的污水和不被人理解(包括自己的父亲和姐妹)的现实,她始终未放弃一个普通农家妇女所能采取的抗争行动。
她拒绝再嫁到外地,在连云场,她落落大方地跟金东水一家人走在众目睽睽的街上,在夜间细雨中,她奔走于乡亲们中间,揭发郑百如的罪行。
许秀云的悲苦命运和不屈抗争的精神,以及她在逆境中对未来幸福的执着追求,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且反映出迷雾将要消散,光明日渐显现的时代进程。
除许茂老汉和四姑娘许秀云外,小说对三姑娘的泼辣、七姑娘的庸俗、九姑娘的纯真,都写得颇有个性与特色。
小说采用“家庭纪事”的结构方式,以一个家庭的矛盾纠葛和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足迹,达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对蜀中一带自然风物的描写,又使作品染上浓郁的地方色彩,并蕴含着象征的意味。
抒情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过多的议论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含蓄、蕴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