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我的空中楼阁》的艺术手法_我的空中楼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朗诵赏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朗诵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空中楼阁》这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经典的朗诵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内容。
这首诗歌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而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
《空中楼阁》就是他在这个时代中的一种思考和表达,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诗歌中,他用“空中楼阁”这个形象来比喻人们追求的理想,而“水中影”则是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和对话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语言和表达。
王之涣的诗歌语言优美,表达深刻,他通过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空中楼阁》这首诗歌的朗诵。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把握,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总之,《空中楼阁》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在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声音的传达,将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传递给听众,让人们在朗诵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也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朗诵,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
《我的空中楼阁》简析_模板《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情景相生、亦虚亦实,隐显相衬的抒情散文。
《我》在处理情和景的关系时,注意把它们置于和其他景物的联系之中,“小屋”不是孤立的小屋;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小屋;从而愈显出小屋独具的美。
吴乔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我》这篇散文也是如此,写“空中楼阁”正是为了抒发作者憧憬美好事物的真情实感,多以“情乐”为主宰,所以文中充满了“乐景”。
1、关于情与景的关系,古人和外国著名作家有许多真知灼见,略举一二做为我们阅读赏析诗与文的借鉴: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姜白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相触而莫分也。
”谢榛:“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
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
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要,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景多则堆垛,情多则暗弱,大家无此失矣。
” 李渔:“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
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家亦分主客。
情为主,景是客。
”王夫之:“从此写景,乃为活景。
”“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
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
景以情研,独景则滞。
” 田同之:“词中情景不可太分,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况周颐:“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
”2、关于虚与实蒋和:“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布颜图:“山水间烟光云影,变幻无常,或隐或现,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茫无定象,虽有笔墨莫能施其巧。
故古人殚思竭虑,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
”恽格:“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我的空中楼阁散文分析《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李乐薇在这篇散文中,匠心独运,以诗化的语言刻意追求作品中的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以及意境美,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小屋四周的景物完美地融于一体。
创造出“”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让读者身临其境,留连忘返。
一、构图美。
作者的切入角从“山”入笔。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将自己居住的小屋位置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加以衬托,使“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既清新、自然,又浑然天成。
这一整体画面,犹如妙笔丹青取景画图时,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
接着,勾画近处局部:描绘“树”与小屋的关系,突出“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是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再接着,作者变换仰视觉度,将取景框推向空中,左顾----“山外青山”,右盼----“绿野阡陌”,还有那围墙外似云似霞的“云雾”和姹紫嫣红的“花朵”。
整个画面远看背景:有山、有树、有花;仰视小屋“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鸟瞰山下“万家灯火”,使小屋呈现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美妙精彩。
以上构图,层次明快亮丽,景致幽深雅静。
读之,产生一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审美愉悦感。
二、色彩美。
作者的调色版上始终将“绿”作为全文的主色调,在“绿”的渲染下,“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小屋那“蓝”的墙,“白”的窗和院内“红”的花便成了一幅明净的水彩画,这是晨曦微露后的景色,作者是用鲜亮的暖色调来表现的。
至于入暮后,作者又多用冷色调,描写“夜幕深垂的晚上”,当“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时,小屋真的成了“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是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中的传神之笔。
让人自然联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美妙景象。
多么宁静、温馨、平和、隽永,读之,又使人产生安详、愉悦的审美快感。
三、动态美。
作者将静态的小屋富于灵动之美,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动喻静。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技巧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技巧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他使用了比喻,通过将空中楼阁比作“江山”来形容其壮丽的景象,同时也用“万户依峰削成黛”一句描绘楼阁密集的场景,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诗人还使用了拟人和拟物手法,如“千仞银河皎洁,百尺衣带霜华”的描绘,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楼阁中的星星和秋霜。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感觉效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其次,诗人通过适当的语言选择和排列,使整首诗具有韵律和节奏感。
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词和形容词,如“银河”、“江山”、“湖光”、“嫩苔”等,其丰富的词汇使诗歌更加抒情和生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平行结构和对仗句式,如“东随长陵去,天涯如今是归处。
”通过这些语言技巧的运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更加强烈,使诗歌的音韵之美更加突出。
同时,诗人还使用了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
诗人用“湖光秋月两相映,嫩苔含露绿阶墀”来形容楼阁,暗示人们追求美好的心灵境界和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诗中所描绘的楼阁也象征着人们追求的理想和梦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中,使读者更能共鸣和情感交融。
最后,诗人运用了形象鲜明的描写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具体。
诗人通过“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等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楼阁的壮观景象和繁忙氛围。
此外,他还通过“千仞银河皎洁,百尺衣带霜华”等描写来展现楼阁内的美丽景色,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感观效果。
总而言之,《我的空中楼阁》以其丰富的修辞手法、韵律感和象征手法,以及形象鲜明的描写,展示了诗人杜郎中多方面的才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既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运用这些语言技巧,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的空中楼阁》的体裁
《我的空中楼阁》的体裁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散文,其体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自由:散文是一种表达自由的文体,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李乐薇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小屋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2、形散神聚:散文的形散神聚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通过描述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虽然文章中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线索,但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文章的主题凝聚在“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上。
3、语言优美:散文的语言优美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将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描绘得如诗如画。
同时,作者还通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富有意境:散文的意境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通过描述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创造了一种幽静、清新、自然的意境。
这种意境不仅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还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其体裁特点主要体现在表达自由、形散神聚、语言优美和富有意境等方面。
《我的空中楼阁》写景手法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写景手法分析作者:陈黎娜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08期《我的空中楼阁》全文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是一篇寄寓情怀、托物言志的抒情佳作。
在文中,作家用唯美的文字和唯美的情思为读者精心营造了一方精美绝伦的艺术圣境,它不仅给人以伸手可触、心爽神怡的美的享受,还让人在灵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学习此文的写景手法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一、定景换点就写景而言,中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看到一个事物不知从何谈起,更不要说条理性,而本文给予了一个定景换点的范例。
比如文章前半部分以客观的笔调展示了小屋之美,作者首先从整体外观上着力刻画一座玲珑的小屋,它像一副精美的画、一首清丽的诗。
作者调换立足点来观察小屋,如湛蓝的天空之下,柔和的山脊之上,阳光明媚而和煦,绿树婆娑而轻舞,多么丰满谐调的底色,何等诗情画意的外景!而小屋呢?“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精巧而又恰当地处于其中,翘起一角活泼的屋檐,露出一排错落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若隐若现”,“姿态翩然”;树的点缀,使小屋少了几丝呆滞,多了几许灵动;小屋的出现,使山上少了几分单纯,添了几抹亮丽。
何等巧夺天工的匠意,何等清水芙蓉的本然!如果远观近看小屋有形有体,那么,从它的形体之中已经显现出几分含蓄与风度,飘逸出几分轻灵与自由。
通过这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家或者参观某个景点,用最美好的心情给家或景点设定一个整体外观的描述,再具体一些就好比上课时以某位学生为固定点,其余学生就在自己的坐位上观察。
每位学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容貌当然有所差别。
学生应当有所领悟,写景可以多换个角度去观察,何愁无话可说。
二、定点换景如果前面构筑的是小屋整体外观的远视图,后面则是以神姿仙态的小屋为固定点来观看不同方位的景。
文章写出了小屋各个不同方位的装饰,那的确是人间难得几回见的圣景。
作者从左右、俯仰、鲜花、围墙、交通、灯光、雾月来展现小屋美的气息:“左顾有山外青山”,“足以举目千里”,“右盼有绿野阡陌”,“足以俯仰大地”;四季有鲜花相伴,每天与云霞为友,红的像火绚烂地绽放,白的像雪轻盈地飘落;破晓有破晓时的风姿,自能拥有一片现实的微光;入暮有入暮时的倩影,独自欣享一分浪漫的宁谧。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的空中楼阁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一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一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的空中楼阁》现代派散文赏析
《我的空中楼阁》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现代派散文赏析《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露的却是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那若隐若现、姿态翩然、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超越和独立的宇宙之创造”(台湾现代派诗人纪弦语)。
它寓含着深刻的`象征意蕴,寄托着作者冷寂中的挚切追求与憧憬,可以说是作者向往超世拔俗的心灵的“楼阁”幻境。
作者李乐薇,江苏省南京市人,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他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向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契应、声色交感、移位变形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文章开篇大笔着墨,从山叙起,先点出山和小屋的位置。
用“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熨帖比喻,勾画出了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脱去凡俗,顿然生辉。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与山的契合是那样清新、自然,融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画面,从而展现了山和小屋韵致和谐的美的风貌。
如果说开篇是大处着眼,大处泼墨,用粗线条大笔勾勒山和小屋的轮廓风貌,那么,下面则是对山和小屋进行具体的分层描绘:一是写“小屋点缀了山”。
作者采取比喻手法,以“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的动景,来写小屋点缀了山的静景的美,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画出了“山上有了小屋”的生气和灵动的情调,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生机勃发,令人恍然神往。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艺术手法赏析
王有芝内容摘要:《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写的一篇情感真挚、想象美妙、立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抒情散文,文章清新隽永、妙趣横生,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间仙境图,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
文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如清新的笔调,潇洒的语言,美妙的意境等,但最值得大家学习的应属文中所用的高超的艺术手法,李乐薇灵活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显示出其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更耐人寻味。
关键词:《我的空中楼阁》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也是中学课本中一篇经典的课文。
一.丰富的表达方式1.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在表达方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的描写在文中不仅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还能加深文章的内涵性,使作品更具文学价值。
培根曾说过:“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作者领悟其中的内涵,将动物与静物巧妙的相结合,刻画了更加生动的艺术形象。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小屋在随风轻轻摇动着的树下,显得更加的小巧而别致。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是静止的,山之所以会后退,是因为光线的加强,早晨来到了山中,小屋在山的怀抱里,更显其安静和独立,可见作者对这样一种独立的安静的环境的向往。
综观全文会发现,作者巧妙的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描写方式。
在文中的前半部分,作者的写作角度是站在小屋之外,站在这个角度看到的小屋是被群山环绕的,是被树木遮蔽的,“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小屋后面有一颗高过屋顶的大树”,这里所描写的山、树、小屋,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这一部分着重在写实。
后面一部分,作者的写作角度是站在小屋之中来观看周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了大量的事物,土地、花园、围墙、云霞、空气、光线、星光等等,把小屋致于这样一种朦胧的意境中,但这些实物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虚构,通过这一种虚构来刻画作者对想象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这一部分着重在写虚。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表现手法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表现手法分析作者:张桂芬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7期《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高教版中职《语文》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文章题目中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立于山脊中的小屋,同时又表现出了烟雾之中、月影之下的空中楼阁。
全文主要是以景色描写展开,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将自然的美景融入到散文当中,使得整篇文章从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感觉。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让学生领会到文章优美的特点,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本文着重对《我的空中楼阁》的表现手法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我的空中楼阁》中充满了优美的画面,通过文字的描述,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其中包含了郁郁葱葱的山川、伫立于山脊上的小屋以及那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不但为整篇文章增添了多种多样的色彩,同时也将自然的美景表现的淋漓极致。
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从画面美入手,通过画面感让学生感受到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一边阅读一边品味,回想文章中的所描述的画面;当学生熟悉文章过后,在利用录音与视频文件播放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一边想象着文章中的美景,一边观看视频中的画面,使文字与画面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从而表现出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境界;例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描述到: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在这一段中,通过一句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将山中小屋的位置、场景以及周边的景色描绘的淋漓极致,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画面感;同时将静态的小屋、山川与动态的飞雁、风帆相结合,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3、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清新流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多侧面多角度观察景物、描摹景物的写景技巧。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其中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
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梁实秋的《雅舍》比较阅读。
3、讨论法。
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1、2课时导语同学们,家是每一个人的栖身之所,就像鸟儿要有自己的窝一样。
所以,修房、买房是一个家庭的第一要务。
农村如是,城市亦如是。
农村盖好房才有媒人登门,才能娶上媳妇;城市买好房才好找对象。
即便今日汽车已进入家庭,但倘于房车之间选择,房屋必是首选了。
大家买房建房时总会考虑地理位置,照顾到个人偏好。
有人喜欢僻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靠近山水园林……那么大家想想,你心目中理想的居所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温馨屋子,这屋可能在烟水迷蒙的江南小镇;也可能靠近碧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许是富人区的一栋豪宅。
房屋不仅是我们的栖身之所,更应该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让我们看看古人的居所吧。
1、陶渊明,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样一个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田园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诗人心中的向往之景。
2.王维,在《山居秋瞑》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我的空中楼阁》比喻手法赏析(人教版高一教学论文)
《我的空中楼阁》比喻手法赏析(人教版高一教学论文)读《我的空中楼阁》就仿佛踏上了美的旅程。
群山、小屋、纯绿的无花树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远离尘嚣、辽阔优美的世外桃源。
心为之雀跃,我几乎无法用俗世的字词来形容这纤尘不染、充满活力的灵透之境。
细细品味之下,这样美的文章离不开作者对语言纯熟的驾驭技艺,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用典等各种表现手法的使用,长句、短句的变化,整句、散句的组合……总之,让我来形容的话,我只想用一个词--摇曳生姿!在众多的语言枝叶中,我最想采撷的便是“比喻”,它是最有活力、最生动、最有魅力的一根枝条。
作者笔下那些生动、新鲜、奇异的比喻,引领我们去欣赏一幅幅灵动的优美的图画,引领我们去感受作者内心深处对快乐、自由、和谐的追求。
作者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极为奇特,他取譬用喻超乎我们的想象,总是那么生动,那么新颖,甚至是那么奇异,但读来又让你觉得再恰当不过,觉得它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态,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且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思。
如开篇第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眉黛”从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写出了山的特点,写出了黛青色的山脊蜿蜒起伏的形态;而“眉梢的痣一点”,则刻画出小屋在山脊上的位置和大小。
不仅如此,这样的比喻还描出了山的万般情意,千般柔思。
山如女子额上凝结着情思的“眉黛”,而小屋是为本已柔美难禁的她增了无限风情的那一点“美人痣”。
这奇异的比喻激起了人内心深处遥远而广阔的情思。
作者写小屋的夜景,这样写道:“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疏落的灯光使山上的夜色朦胧,作者将这朦胧的夜色比作“烟”,比作“雾”,使难以想象的夜色立刻变得生动形象可感。
“雾失楼台”的情景,为这夜色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小屋则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作者以神奇的想象,抓住了自然景物在特定情景中的特点,并且他不是单纯地写小屋,而是将小屋放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去描绘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小屋夜色图,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虚实相生 抒情写志--《我的空中楼阁》赏析
虚实相生抒情写志--《我的空中楼阁》赏析
李秀卿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美文。
读罢全篇,心驰神往,那虚实相生、巧妙点题的精湛技艺更是别具一格,值得深究。
那么本文虚实相生的手法究竟是如何运用的呢?点题之妙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文章以“我的空中楼阁”为题,语意双关:既指我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那么小屋到底是虚构还
是实有?行文跌宕起伏,使人有扑朔迷离之感。
文章前一部分对小屋和周围环境做了多角度、多侧面具体细致的描写:近观。
【总页数】1页(P16)
【作者】李秀卿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二中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虚实相生阴阳相荡大道运行——“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吴为山雕塑《老子》赏析[J], 陆艳清
2.写实藏虚、虚实相生——张抗抗《埃菲尔铁塔沉思》一文赏析 [J], 王姣
3.虚实相生迷人眼引人入胜立意显——小议初中记叙文写作中虚写材料的运用 [J], 王秀娟
4.写实藏虚、虚实相生——张抗抗《埃菲尔铁塔沉思》一文赏析 [J], 王姣;安然一笑;
5.虚实相生,俯视痛苦——《我们仨》之梦境手法赏析 [J], 赵芊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技巧
《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技巧《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空中楼阁》是一部由英国电视台制作的迷你剧,它叙述了一个梦想家和他的梦想之旅。
这部剧使用了大量的语言技巧,以表达它的主题,引发观众的共鸣。
一、叙事技巧《我的空中楼阁》使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来表达它的主题,把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美好和希望的空间。
其中最明显的叙事技巧就是使用“空间旅行”的叙事方式,在剧中,主人公Trevor在梦境中旅行,他可以自由调整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他的梦想。
旅行的路线也很有趣,他可以到许多奇特的地方,包括一个有着悬崖和瀑布的山谷,一个神奇的岛屿,一座有着太阳能发电机的小镇,以及一个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这些地方和时间都被Trevor用来实现他的梦想,引发观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
二、文字技巧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技巧来表达它的主题。
剧中有很多标志性的语句,如“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你要相信你的梦想”、“你必须坚持不懈”,这些语句都被用来传达剧中人物的态度和信念。
此外,作者也使用了诗歌式的文字来表达它的主题,例如“我心中一点光亮”、“我的心情如同大海”、“在这片大海里,我找到我想要的一切”。
这些文字都在传达剧中人物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并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三、动作技巧《我的空中楼阁》还使用了大量的动作技巧来表达它的主题,例如Trevor在剧中不断尝试不同的办法来实现他的梦想;他总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他也勇敢地面对困难;他也不断努力;他还会和别人分享他的经历。
这些动作都在传达出Trevor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从而引发观众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四、声音技巧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也使用了大量的声音技巧来表达它的主题。
剧中有很多标志性的音乐,如“Dreams Come True”、“The Way I See You”、“You Belong With Me”、“I Believe I Can Fly”等,这些歌曲都是由Trevor唱出来的,它们都在传达出Trevor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勇气。
我的空中楼阁中运用比喻句子
我的空中楼阁中运用比喻句子1. 我的空中楼阁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借贷、反问。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举例:1. 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比喻.将光的作用比喻为“花蕊”的绽开,生动形像地写出了小屋与群山在不同时段中的视觉变化.)2. 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排比.以三个“一片”,形像地描写出“破晓或入暮”时山上柔和与宁静,给人以光、声、形诸方面的美的享受.)3.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反问.强调了山间小路的“好走”.这个“好走”,显然不是道路平坦、“便行车”的意思,是因“我”心情快乐、幸福而倍觉“好走”.)4.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
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以散文见长,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
5. 评价:这篇散文命题为“我的空中楼阁”,具有一语双关之妙:它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反映了作者对那喧嚣浑浊、纸醉金迷的社会现实的厌弃,表明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由于文章以表现作者对客体的这种审美情思为主,所以,使文章中的“自我”上升到君临万物的地位,使形似的外在真实,居于从属的位置,甚至使物象产生不同于本来形态的变化,即艺术的“变形”。
物我感应而物我合一,艺术的注意力不在对象的自然形态,而偏于对象的主观化和感情化,这样的写景散文,其美学价值就远远超过了那种缺乏审美激情的描摹山容水态的平庸之作,后者较之前者,犹如跳跃檐间的燕雀与高翔长天的云鹰。
《我的空中楼阁》(修辞情感篇)
事物。
1-8.立足小屋之外,写小屋和周围环境。
(定景换点)
一层(1~3)小屋和山。 (山外远观全景。)
二层(4~7)小屋和树。 (山上近看全部。)
三层(8)小屋和山。 山外
(山下仰望,(先局 部后全景。)
小屋 山上
“觉得”二字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明作者欢快的心情, 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
4、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5、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 自然
将大自然说成是天然的巨画,足见小 屋主人心情欢愉,热爱自然回归自然 的情怀,暗示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 和抵制。
陋室铭
不同点:1、体裁上:《陋》是铭体,首尾有议论, 中间是记叙,本文是抒情散文。
2、《陋》表现的是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 乐道的精神。本文表现的是现代人对自由生活、 独立人格的向往。 3、《陋》着重写室内生活,本文突出小屋周围的环 境,将小屋置于大自然中去关照。
4、《陋》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批 判官场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则含而不露。
浪漫的文学性:作者运用文学的想象,把层山比喻成 花瓣章,而“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 接着用花蕊的绽开和花瓣的收拢形象地描绘了“光强 山退。光弱山进”的视觉感受,确实富有“浪漫的文 学性”。但作者不说自己浪漫,而是将它移情到了小 屋。
4、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 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条 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 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 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赏玩的 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的艺术手法_我的空中楼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丽、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
它描绘的是淡雅清丽、美妙绝伦的风景图: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
表现了作者超世拔俗的生活情志。
那若隐若现、轻灵而有风度的“空中楼阁”,并非对景物形态的自然照摄,而是主观化、情绪化,作为审美主体形象的“再造世界”。
作者李乐薇善于借助于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
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她引入了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了多向重叠,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生、声色交感、移位变形多种技法,来表现感情,使作品充满空灵美,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一、比喻艺术的独到运用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如果令景物能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其中都要伴随着一些艺术手法。
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作者李乐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修饰景物,以达到景物传神的目的。
这里选取两例作分析:“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 这里作者化用了古句“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作者把山中的“小屋”比作“眉梢的痣”,把高山和小屋巧妙地连缀在一起。
这是一种比喻创新的格式。
它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小比喻句,但如果分别单独使用,修辞效果就会黯然失色,然而组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十分和谐自然,使我们即刻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面容,被比喻的重点小屋,其形体的玲珑和位置的妥贴也表现得格外真切生动。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活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 这是一个博喻。
本体和喻体都不是单纯的事物,而分别是一种情境。
此句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写出了山的恢弘阔达。
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作者用了两种在整体上极其不相似,而在神韵上极其相似的情境,来比喻“山上有了小屋”的景致,使原本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天空的遐想。
形象地表现了“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这一妙处。
二、参照手法的恰当运用文章以其写景来表达的思想感情,显现出一种古今参照,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但又有所差异的情感纠葛。
作者的小屋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山的怀抱中,树的掩隐之下,花的簇拥中。
这里的领土是有限的,但是领空却是无限的,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光线是明亮的,山路是快乐幸福的。
夜间的小屋是静谧的,作者在这里白天享受着快乐幸福,晚上则品味着人生那份难得的宁静。
这样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一个人生追求。
其实,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作者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美。
这样的环境还可以使作者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就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浓郁的乡土味道、质朴的劳动气息展示着人性的淳厚,在这里,作者忘记了名利,忘记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一颗抑郁已久的心终于浸润在快乐里。
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更多的时候把自然当做疗伤避难之所,隐居中带有几分消极意味。
而本文作者则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选择的生活。
这种古今参照,渗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获得了历史感与崇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