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

200610100018

【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如诗如画的语言美和多种修辞手法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用途

具体而言细分为: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作者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手法, 尤其是托物言志, 展现作者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方

法。

2.能力目标: 提高鉴赏散文和写作散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建立自由、宁静、乐观、向上和独立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如诗如画的语言美和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在初中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陋室铭》吗?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刘禹锡笔下这样古典雅馨,就是古代文人雅士眼中的居住环境。虽然是陋室一间,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那么我们穿越时空回到现代社会,如果你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你会希望它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点拨后引入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二、作者介绍

1、课文注解

2、补充介绍

李乐薇,女,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原因是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这一时期的台湾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纵的只有中国古典文学,横的只有外国文学。代表作有《我的空中楼阁》。

三、解题

我的空中楼阁:偏正式的短语,我的是修饰语,做定语。主语便是空中楼阁。为什么是我的呢?而不是其他什么人的?一般冠以我的什么。按照常理,都是强调主语什么的作用,也说明着一种事物对我的影响之大,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就会明白作者李乐薇这么写的用意。

空中楼阁:重在虚无缥缈,从现实的角度很难实现,可喻易幻灭的希望或虚幻的前景等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现多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近似于"海市蜃楼"。重在没有根基,脱离实际。在本文中,作者反其意而行,采用本意:建筑在或说漂浮在空中的阁楼。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雾失楼台"的景色变幻中,犹如耸入天际的蓬莱仙阁;又指作者心中向往的一块远离尘嚣,没有污染,没有倾轧的幻景中的净地;作者追求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境界。其中寄托了她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现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阅读感知

1、学生接龙朗读课文,初步体会。

(问题:朗读的时候边思考《我的空中楼阁》都写了哪些景物?)

2、正音,并且点拨重点字词。

3、播放录音,深入感知。(提示:注意朗读的感情的变化,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五、整体感知

1、提问:《我的空中楼阁》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主要是我的空中楼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李乐薇围绕空中楼阁都写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可以自己归纳。

明确:1-3小屋;4-8树;9-10领土与领空;11小屋的空气;12小屋的光线;13小屋的环境,14小屋的山路;15小屋的昼夜;16小屋的装饰;18-19小屋的自然(整体认识)

2既然作者花费如此多的笔墨描写小屋这么多的景物,那么作者又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小屋的这些景物的呢?(提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作者描写景物的立足点,看看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都是从哪些角度入手的?)

明确:本文着重描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角度来对小屋进行描写?

明确:立足于小屋之外和小屋自身这样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

以小屋为中心, 多侧面、多视角展开内容:

1) 多侧面

小屋与山体小屋与树木

小屋与天地小屋与空气

小屋与光线小屋与山路

小屋与夜色小屋与鸟语

2) 多视角

远看与近观俯瞰与仰视

以小屋为中心呈辐射状关系, 这一思维方式, 曰“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恰当运用,使文章血肉丰满。

仔细看:1-3小屋与山体(远观全景图,正面实写,第一二四段的描写)

4-8小屋与树(近看改为远观,仰望远观,侧面虚写,第八段的描写)

9 -11小屋领空(正面虚写)

12 小屋的光线(正面实写)

14 空中走廊(正面虚写)

15 小屋的昼夜(正面实写)

3、那么立足于小屋之外,作者都描写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至八自然段,即小屋与山,小屋与树。

4 、那么描写小屋与山,小屋与树,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有没有变化?作者是从一个角度观察的,还是变化立足点观察小屋与山、树的关系的?(同学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明确:立足点是有变化的。

第一层(1-3):写小屋与山的关系――立足于山外。远观全景。

例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