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电视纪录片脚本及解说词——三道海子揭秘



片头:一支不经意间闯入的探险考察队,让一个不为人知的阿尔泰山的神秘山谷名声大嘈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山谷,里面遗留着什么样的远古文化密码,它是远古人类天、地、人的象征吗?谜底在一层层揭开……



〈塔克什肯口岸、有关探险考察队的资料照片〉

公元2000年7月22日,一支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探险考察队从塔克什肯口岸进入新疆青河县境内。此前,他们的“寻找成吉思汗”探险考察远征活动已经进行了82天,行程1769公里。他们的前面,将要探察从蒙古国到中国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分水岭路段。



〈张晖照片、徐海鹏照片、有关探险队徒步的资料照片〉

新疆博物馆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张晖被邀请担任这支由台湾著名探险家徐海鹏先生组织的探险考察队的文化顾问。

〈阿尔泰山空镜〉

地图及有关资料显示,该地段是蒙古大军西征的古道,是一个景色壮观且不为世人所知的山谷。它的地名叫三道海子。



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张志尧——采访:

青河,蒙古语“青格里”,意为美丽清澈的河流。这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著名的草原民族的故乡阿尔泰山南麓,历史上是通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要冲。13世纪这里的草原民族建立了一条东通蒙古草原的科布多,西出布伦托海的军旅路线,成为当时东西方各族人民互相交往的重要通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经由蒙古草原再折向西南越阿尔泰山至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大通道”



〈越野车进入山谷的情景〉

考察车队饱受颠簸之苦,进入山间谷道,路途的艰难,令人难以想象。48公里的山道,越野车走了整整3个多小时,最后翻过海拔2800米的大坂,来到地势极为开阔的三道海子山谷。



〈大石堆近景〉

在这个相传为蒙古大军屯兵地的山谷,引人注意的是多年来一直被当地蒙古族牧民传说为“成吉思汗墓”并世代拜祭的巨型石堆。它的规模和形制令人无比震撼,像个巨大的符号,耸立在三道海子山谷最显眼的中部位置,而簇拥着它的,则是在地面上摆出各种不同复杂图案的石片阵。



〈大石堆多种角度画面回闪〉 

它是什么人的遗存?它真是陵墓吗?如果不是陵墓,那它又是什么?

其实,在此之前,新疆的考古专家已经到达了这里,并做了初步勘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哲——采访:讲述1968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经过……



〈山谷水系空镜〉

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北经阿尔泰山分水岭,地处高寒,人迹罕至。三处大湖水,有九曲十八弯的溪水相连,另有小湖泊呈花环状分布,十分奇特。




〈大石堆远景〉

最大谜团首先是这个巨大的石堆建筑。它是由大小基本相似的大石片人工垒成的,石片表面已布满了铁锈红的地衣。经测量,它足有22米高,外石圈周长达700米。从远处看,石堆建筑就像一个巨大的太阳形图案,在这个寂静的山谷中散发着神秘而不测的气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吕恩国——采访:整个巨型石堆使用石块超过5万立方米,占地十余亩。石堆地表形制完整复杂,规模可称欧亚北方草原之最。



〈山谷空镜头〉

三道海子山谷长约六七公里,宽二三公里。在仔细勘查巨型石堆后,考察队沿山谷追索。在考察队的视野里,沿山谷环湖排列的,竟是多达近百个在地面摆出不同图案的石圈墓葬。

〈大石堆全景〉

这些石圈墓葬分布在整个山谷,仿佛在追随它们至高无上的君王,巨石堆的身影就像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圣物,傲然直视苍穹。



〈护陵河〉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半人工半自然的河流紧紧护卫着巨型石堆,使人无法涉足,从地表上看,河流构成防卫严密的体系,紧紧锁着巨型石堆。



〈石堆、石圈、河流回闪〉

一时间,巨型石堆、石圈图案、石片石阵,河流,光影变幻,让人仿佛置身神秘古国,坠入巨大的谜团之中。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吕恩国——采访:有关考古学资料表明,这些石圈是距今3000年乃至更早的塞人墓葬。何谓塞人呢?塞人又称斯基泰人……〈请专家解释一下塞人的概念〉



〈石圈墓近景〉

这个山谷显然埋藏了一个塞人部族。那么,是哪个部族埋藏于此,而巨型石堆又意味着什么?几十个石圈又为何图案各不相同,古人到底感受到了什么,又在崇拜着什么呢?



〈越野车奔驰在旷野上〉

考察队在随后几天的考察中,在三道海子山谷的外围地区发现了一幅独特的岩画。



〈独目人岩画〉

岩画印在黑色的超其性岩表面,虽历数千年风雨,仍十分清晰。岩画中的人物只有一只眼睛,外形看似作腾空飞翔及舞蹈状,充满了欢乐的情绪,整个画面怪诞莫测。这难道是古史上记载的独目人部族吗?



新疆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张晖——采访:

这就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所说的新疆阿尔泰山“独目人”岩画的形象。东西方古文献均记载阿尔泰山区域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存在一个独目人部族,但一直未得到印证。此幅独目人岩画的发现,可谓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山海经》中的“一目国”古画、希罗多德雕像画面〉

尤为神奇的是上古奇书《山海经》里就记载了这个独目人部族,《山海经·海内北

经》这样写道:“鬼国在贰负之尸〈夷〉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穷奇状如虎,有翼,食物人从首始……”



〈林梅村教授在书房〉

破解这谜一样的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经到过三道海子山谷进行考察的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是国内最早发表有关三道海子山谷学术论文的专家之一,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梅村——采访:

独目人部族其实是个非常特殊的塞种人部族,亦名斯基泰人部族,他们在公元前起七八世纪之交,西迁黑海北岸。此前他们住在中亚草原,与一些非斯基泰部落为邻。古希腊作家谓之Arimaspu。古代印度传说中的Monommatoi和先秦史家所谓“一目国”就指这个游牧部落。独目人早已出现在西方历史之父的笔下。公元前7世纪初,希腊诗人阿里斯铁阿斯(Aristeas) 漫游中亚草原,拜访了生活在那里的伊塞顿人,听到了那里的传说。按照阿里斯铁阿斯本人的说法,希波伯里安人居住的海滨异常寒冷,这个地方显然在南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地区。而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应该在盛产黄金的阿尔泰山北麓。至于独目人的居地,在阿尔泰山南麓。希罗多德的《历史》(IV.27)引述的一个传说中,独目人族名Arimaspu,按照斯基泰语作了解释:spu是斯基泰语“眼睛”。至于独目人族名的看法,Ari—maspu确实为塞语名称。前一成份arima相当于阗塞语alma (孤独的),后一成分spu(目)相当于阗塞语spasa(观察者)。那么塞人对独目人的称谓意为“孤独的守望者”。这个大石堆,很可能是独目人鬼方部落大首领之墓。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吕恩国——采访:

大石堆建筑也有可能是远古部族的祭祀场所,是太阳神殿……



新疆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张晖——采访:

随着文献检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操突厥语民族、蒙古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民族中都有英雄勇斗独目巨人的神话母题。可以说阿尔泰山地区是世界上“独目人”神话母题蕴藏量最大、流传最久的地区,其中古代突厥诸部均有巴萨特斩除神灵“独目巨人”的传说。 除了古代突厥语文献外,至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卡斯人,以及肖尔人和图瓦人等都有“独目人”传说,其中心区域即阿尔泰山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图瓦人的史诗中,独目巨人被描绘成一位口中喷火、鼻孔冒浓烟、前额独目闪闪放光的异人;而在哈萨克人的神话中,它则是一个出现在荒野深山、力大无比、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由此,根据传说内容判断,“独目人”遗存与天神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独目人到底是什么人?应该说是具有某种装束的原始先民。这是我们经过大量比对研究后得出的最终结论。根据甲骨卜辞研究,商代时期人们广泛地祭祀天神地祗,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青河文物飞翼金马和回眸金虎的照片、格里芬人黄金面具照片〉

独目人部族和格里芬人同处于阿泰山的南北麓,都是黄金的拥有者。



〈飞翼金马和回眸金虎特写〉

这两件青河出土的塞人金器,金马体态优美,飞翼高耸,奔腾如飞;金虎怒目圆睁,动感十足。金光灿灿的黄金是阳光和圣火的象征,是高贵和力量的象征,其工艺水准和想象力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大石堆和护陵河特写、独目人岩画〉

阿尔泰山盛产黄金,格里芬人被称为看守黄金的部族,他们与独目人部族为邻,共同繁衍生息,挥洒着岁月的传奇。

独目人岩画的发现似乎印证了远古时光的一段痕迹,静静的阿尔泰山,静静的三道海子山谷,就这样以这个规模惊人的巨石堆建筑和大量的石圈墓葬,述说着一支神秘部族的故事。



〈新疆博物馆大门、张晖摆满收集品的个人住室〉

公元2000年那次难忘的考察之后,张晖从此对三道海子着了谜,提出了许多引起轩然大波的论点。



〈英国巨石阵资料和麦田圈资料、三道海子石圈外形〉

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三道海子的石堆石圈墓葬的形制与世界之谜英国的巨石阵和麦田圈的外部形制具有某种一致性。



新疆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张晖——采访:

讲述麦田圈、巨石阵和青河石圈的关系……



〈资料:英国田野画面〉

 在英国北部,石柱圆阵里面多半是墓葬。这些大石结构可能是族长或战士葬地的标识,也可能是祭师用来观察天象的简单天文台。

19世纪,有人在巨石阵附近发现几座史前坟墓,墓里有青铜匕首,还有金片、骨头、琥珀、彩陶和光滑石子制造的饰物用具。 1964年,考古学家曾发掘了巨石阵的34个坑,但其中的谜团至今无法解释。



〈青河各种石圈图案与麦田圈外形的对比〉

这些世界级的谜团和青河石圈石堆墓葬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形制复杂,表现了某种崇拜。为何古人要将此形状赋予那么多神圣庄严的功能?它们为何又都有似墓非墓的特点?他们是在祭天,还是在通过某种特殊方式,将死者的灵魂带上天堂?



〈请看下集——〉





〈下集〉



片头:一支不经意间闯入的考察队,让一个不为人知的阿尔泰山的神秘山谷名声大嘈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山谷,里面遗留着什么样的远古文化密码,它是远古人类天、地、人的象

征吗?谜底在一层层揭开……



〈大石堆前面的鹿石近景〉

鹿石之谜是三道海子山谷一个大谜团,数十通鹿石竖立了几千年之久,它们又是什么?它们要给我们说什么?难道除了规模惊人的巨型石堆和数量惊人的石圈墓葬外,这些鹿石也是独目人部族的杰作吗?



青河县旅游局原局长焦克敏——采访:

〈讲述鹿石调查情况,三道海子山谷共发现了多少通鹿石,是国内最多的最集中的地区。鹿石在世界上分布的情况等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吕恩国——采访:

鹿石分布极其广泛,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横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和南西伯利亚、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经过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黑海,直到欧洲的德国和保加利亚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现已发现可称作鹿石的碑状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国最为集中。它的历史可上溯至3000年以前,俄蒙学者认为更早,有3500年至4000年的历史。



〈鹿石细部纹饰〉

鹿石一般立于地表,亦有随葬墓中之例。它的上半部往往画有一个圆圈,有学者认为是萨满巫师施咒术时射箭用的靶心。除鹿外,鹿石上也刻有其他动物、人物、车马、兵器或巫术符号,有的还刻有管銎战斧、青铜短剑和弓形器等卡拉苏克文化典型器物。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吕恩国——采访:

卡拉苏克文化属于中亚草原青铜时代晚期文化,分布于蒙古草原,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和哈萨克草原。目前学界倾向于把卡拉苏克文化分为早晚两期,也就是公元前13世纪至前11世纪的卡拉苏克期和公元前10世纪至前8世纪的石峡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晚商至西周中期。三道海子巨石堆陵墓前的鹿石上刻有卡拉苏克文化晚期(石硖期)青铜短剑图像,尽管这座陵墓前的鹿石上没有刻有卡拉苏克文化典型器物——弓形器,但中亚草原发现的同类鹿石上往往刻有弓形器,说明鹿石流行年代不晚于公元前8世纪,由此也可以推断:这座巨石建筑的兴建年代不会晚于公元前8世纪。



〈哈萨克牧民骑马、放牧羊群的生活画面〉

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中亚草原游牧人开始进入历史舞台,阿尔泰山脉位于亚欧大草原中部,自然成为各种游牧力量活动的枢纽。阿尔泰山自古以来盛产黄金,在古籍中被称为“金山”。最早记录这个地方的,是游历了中亚的古希腊人阿利斯铁阿斯,著有叙事诗《独目人》,诗中有:他曾在阿波罗神鼓励下远游伊塞顿,过了伊塞顿就是独目人,然后就是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最后直到海滨的希伯尔波利安人。



〈鹿石身上的太阳、剑纹饰特写及鹿飞奔上天的

特写〉

这一通通用巨大的石块刻成的鹿石似乎就是这些古族的图腾柱。他们崇尚刀、剑,崇拜太阳,鹿是他们心中的灵物,从他们的心中飞奔向精神的太阳。



〈火光熊熊中的巫术活动影视资料〉

游牧在阿尔泰山的部族,不管是独目人,还是看守黄金的部落,他们都把自己的文化密码贮存在这里。因为在这里,让他们感觉到灵魂的飞升,让他们感觉到心的宁静。



〈报道三道海子的各种报刊和图书的封面〉

公元2000年的考察活动,使三道海子山谷成为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神秘地区之一,考察者和研究者纷至沓来。各种远古人类的文化符号一一得到破解。



〈套查干郭勒湖面、湖畔岩画群〉

进入三道海子山谷必经套查干郭勒湖畔,这里留下了山谷部族的密集岩画,它们与萋萋野草共享千年阳光和雨露。这些岩画有数百幅之多,其中有面对面的北山羊,有窃窃私语的夫妻鹿;有狼袭击羊;有驼峰上尖下圆的野骆驼;也有更为怪异的动物。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平——采访:

这是一幅鹿石风格岩画,就是说把鹿石的纹饰刻在石头上,显然,作者是和鹿石同时代的人物。由此可以证明,这个鹿石风格岩画的作者很可能就是三道海子山谷中生活的部族人物。



〈哈萨克牧民迁徙牧场〉

这些游牧先民的原始创作,告诉后人这里在远古洪荒时代也是一处水草丰美的高山牧场,它地处冬夏牧转场的牧道上,目睹过千年古老部族四季迁徙的风风雨雨和夏荣冬枯的洗礼。



〈四周山峦空镜〉

先民艺术家们的创作守候着三道海子诸多难解的秘密,就这样任数千年岁月流逝。



〈萨尔木特牧村、萨尔木特石人〉

这个小村落处在进入三道海子山谷的路口边上,它的神秘的表情倾倒了不少研究者。因为,这个石人所代表的风格和时代绝非新疆其他地方的石人所能比。它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石棺墓葬,那么,它又代表了什么样的意味呢?



新疆博物馆研究员王博——采访:

这种石人年代很早,大概在二三千年以上,与新疆其他地方存在较多的突厥石人截然不同……〈叙述萨尔木特石人的技法和时代风格,及代表的墓葬习俗等〉



〈山谷中的道路、成吉思汗画像〉

三道海子还有一个更大的谜团,那就是与成吉思汗有着不解之谜,以致牧民们以讹传讹,把那个令人震惊的大石堆的建筑当成了成吉思汗的奉安之处。

这种说法,来源于三道海子山谷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通过的道路。



〈卡增达坂蒙古人修筑的古道遗迹〉

英雄身影早已逝去,可这条英雄路的轮廓还在,尽管

它当年的主人都已化为芨芨荒草。青河县是成吉思汗蒙古大军进入新疆的第一个县境。当年,成吉思汗大军旌旗翻飞、铁骑成云、率领蒙古大军远征欧洲、开山劈路,40匹神骏拖着华丽的宫帐大车,隆隆驰过阿尔泰的成吉思汗大道。



〈耶律楚材画像、漫天飞雪情景〉

据曾随元太祖西征的中书令耶律楚材的《西游录》记载:“成吉思汗十四年(公元1219年),天兵大举西伐,道过金山(阿尔泰山)。时方盛夏,山峰飞雪,积冰千尺许。上命斫冰为道以度师。”



〈邱处机画像、邱处机见成吉思汗图、春暖花开,野花遍地〉

同样曾远赴中亚去见成吉思汗西征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其弟子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对这条古道也有记载

成吉思汗西征时,曾在阿尔泰山开凿达坂,寻求西去的通道。如今在三道海子山谷东南端的咔噌达坂,仍留有凿山劈石,伐薪斫岩的痕迹,虽历经风霜雪雨700余年,荒草漫漶,尘砂湮没,但宽阔的栈道仍清晰可见。



〈大石堆以东大山及采石场〉

这是新疆博物馆助理研究员张晖又一个惊人的发现,是在距石堆大墓约400米处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

登上这座山丘观望,气象不凡,颇有王者之气。而对脚下的发现,更令人兴奋不已。



〈疑似墓道洞口、卜骨照片及现场环境〉

那是一个被地穴动物挖出的洞穴,直径约50厘米,覆斗形。洞内有石板垒压,洞口露出白色板状物。经过仔细辨认,发现洞口土层似有人工痕迹,并判断白色板状物为骨质物,用手将此物土层拂去,一件带有人工钻出的圆孔的马肩胛骨卜骨立刻呈现在眼前。

卜骨长31.5厘米,宽15厘米,圆孔直径1厘米,面部残裂并有刮削痕。长期从事游牧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张晖见此卜骨兴奋不已,因为用动物肩胛骨的色彩和裂纹占卜是一种分布很广、延续很久的人类习俗。宋代以来,尤其是西夏和蒙元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利用动物肩胛骨占卜并作为随葬品已成为普遍现象。据此断定,脚下这座山丘很有可能是一座陵墓。



〈人工改造大山下采石场及人工动过的半山坡〉

在仔细勘查中,又有不断新的发现,山丘至少有一半以上被人工改造过。山上石板叠压十分零乱,应为石块叠压后,覆压土块起陵所致。



青河县旅游局原局长焦克敏——采访:

山丘多处被地穴动物打洞栖息,洞口外露。地穴动物喜动熟土,在山丘南面山脚下,有大批石块互相叠压显露出来,此处地势低,当为被水冲刮覆土后石块显露的景象。



〈人工改造大山山体〉

山丘其它地方均已长满野

草,外表看去,完全是一座天然的山丘,与自然形状毫无二致。如果不是年深月久,山丘被风雨冲蚀,这座山丘的人工改造的痕迹很难显露出来。

如果这是座极其隐秘的以山为陵的大墓、而谁又值得享有如此的巨大的秘密呢?



〈人工改造大山前风水环境〉

此山丘前有链状人工河道锁卫,左右各有两个湖泊,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得水为上”的古代风水观,该大山坐北朝南,正好是帝王的坐向,若为王者,应选择此处安卧才适当。奉安于此的主人应是受到汉文化影响及道家风水术影响或具有朴素风水观念的游牧民族大首领。



〈影视资料:游牧民族骑兵奔驰而过〉

纵观在这里驰骋过的塞人、匈奴、突厥、蒙古等族,符合这一条件的,惟有蒙古民族。何况,三道海子附近遍布与成吉思汗西征有关的遗迹,蒙元早期的统治者对道教非常崇尚。



〈道士香炉、道士作法〉

成吉思汗西征在中亚期间,与道士丘处机有3次重要的谈话,后被记录在《玄风庆会录》一书,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天道好生恶杀、爱惜生命,不要杀戳;二是清心寡欲,固精养神,积善修福以延寿命;三是中原地美物丰,兵家要地,经略得当可成霸业。可见丘处机的道家思想对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影响多么深远。



〈人工改造的大山〉

而这座人工改造的山陵大墓完全符合古代帝王风水术,如此因山为陵,却又不破坏自然地形山势,又突兀出王者气魄,真是“真龙憩息”的万年吉地。



〈电视剧成吉思汗的画面:蒙古人战争场面〉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横扫欧亚大陆,1226年,西征返回途中,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对党项族西夏政权的进攻,并于1227年死于军中,时年66岁。关于成吉思汗死后究竟葬在何处,又是如何安葬的,至今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说法。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衣寇陵外景、大草原上的蒙古敖包堆、经幡〉

数百年来,一直不断有人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寝,但都没有成功,动静最大的当属日本人江上波夫与美国人克拉维兹,他们的考查队动用了最现代的仪器和手段,但最终无功而返。直到现在,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处从未在考古发掘中得到准确发现。对这一千古之谜,学术界亦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野地上的驼骆、三道海子山谷石榻〉

成吉思汗死于今甘肃清水县西江靠近六盘山的地方,但死后葬于何处,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完全确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古代蒙古族特殊的葬制造成的。蒙古族的丧葬不仅是习俗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蒙古帝王的尸骨没有像其它王朝的帝王一样建立起宏大的陵寝,而是进行

秘葬。于是成吉思汗陵成了永远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它藏有多少稀世珍宝。

据史载,元代诸帝皆葬于所谓的起辇谷,蒙古人把这块墓地称之为“大禁地”。 那么,起辇谷到底在哪里呢?有一个欧洲人的旅行记中透露了这个信息。



〈马可波罗画像、意大利威尼斯风光、马可波罗行记中译本封面〉

据《马可·波罗行纪》载:“……一切鞑靼人的大汗和成吉思汗——他们的第一个主人死后,按例应葬在一座名叫阿尔泰的山上,无论他们死在什么地方,甚至相距100天的路程,也要把它的灵柩运送到阿尔泰山去,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尔泰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遇到的一切人作为殉葬者。”



青河县旅游局原局长焦克敏——采访:

三道海子及其附近,有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开辟的四车栈道等大量遗迹,这表明青河县也曾留下成吉思汗童年和少年的身影。无论青河或是其出生地克鲁伦河畔都应是成吉思汗的故乡,或者心灵的故乡及精神的家园。

古时皇帝乘坐的车称“辇”,而在三道海子及其附近就有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开辟的四车道栈道,它似乎预示了什么,四轮的五宫大帐车由此“起辇”,便可巡行帝国的四面八方。



〈中蒙边界49号界碑、卡增达坂〉

在阿尔泰山中,很难找到像三道海子如此地处高寒、气魄宏伟、风水极佳,又有巨大石堆、石圈等神秘的天人合一之地了。有关蒙古大汗的惊天大秘密是否就静静地埋葬在这条山谷里?一位诗人的诗句也许道出了真谛:

当你像山中的老龟,活到一千,又活到十万年,

时间还是同样的时间,事情仍是同样的事情。



〈阿尔泰山体动画或山形示意图〉

阿尔泰山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山。历史上,它是驰骋于亚欧大陆北方游牧带的骑马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纠结点,一个远离农业文明和强大中央帝国的藏匿点,一个供无数的游牧部族舔抚伤口,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伺机卷土重来的福地。

很多年前阿尔泰山及其周边地区就被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是“人类真正原始的,最为古老的文化发祥地”,是“人类向亚洲大陆北部和东部移动的远古中心之一”。



〈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落日、游牧民族骑手奔驰而去〉

三道海子,这个充满了种种神奇的山谷,有太多的历史秘密和千奇百怪,如同大海微微颤动的渊面,光天之下,天地旋转,魅影重重。



〈画面切换:大石堆、护陵河、各种形状的石圈墓葬、岩画图案、独目人岩画、石人〉

它是一条融汇了多种族、多血缘、多文化、多气质的大通道,三道海子这片绿草场也成了

储存多个草原民族文化密码的场所。许多秘密,就像沉默的阿尔泰山一样,几千年来从不为外人所知。



〈落日之下骑手的身影渐去渐远,逐渐消失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这里一直是诞生苍桑与传奇的地方,见证了无数岁月的风风雨雨,隐藏了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沉淀了无数草原英雄的情感。



〈草原暗了下来,渐至黑幕〉

有许多人类文化的遗迹,也许是揭开这此秘密的钥匙,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冷峻,劲烈。壮观的大自然景色与深郁于心的历史情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让它们如此水乳交融,只有在三道海子,在独目人的故乡。





字幕——

总策划:

总制片:

策划:

科学顾问:

撰稿:

统筹:

导演:……

摄像:……

音乐:……

拍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视点传播

摄助拍摄:新疆青河县人民政府

新疆青河三道海子旅游有限公司

电视片后期制作完成后,将在央视、美国、欧洲等电视台向全世界播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