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复习重点
眼科学是研究眼部疾病和视觉功能障碍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则是把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用于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复重点:
1. 中医眼科学基础
-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眼睛的五脏联系及经络系统。
- 中医对眼部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候分类。
-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 常用的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剂和药物。
2. 基础眼科疾病
- 眼外伤和眼疾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原因、检查和矫正方法。
- 眼睑疾病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如睑内翻、睑外翻等。
- 眼球运动障碍和斜视的西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方法与原理。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眼病的方法。
- 针灸、推拿和中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 常见眼科手术
- 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 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眼部整形手术的种类和适应症。
以上是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复重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张亚南.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 吴德力, 丰元. 中西医眼科学[M]. 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14.。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第三章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第四章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第五章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第六章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第七章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第八章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第十章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十二章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首次使用了眼的一些重要解剖名词二、奠基时期(隋代-唐代):《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三、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北宋,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叆叇:即眼镜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中医眼科重点1
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1、瞳孔异常的最早记载:《史记》:“项羽亦重瞳子”。
2、色盲最早:《春秋左传》:“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
3、雪盲症最早:北魏高僧宋云《行纪》。
4、已有作用于眼的内服药。
5、提出了按摩眼眦周围对眼有保健防衰之功。
6、公元前4世纪·扁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7、《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唐朝):1、隋·《龙树眼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夜盲症(欧洲17世纪才记载)3、《外台秘要》:①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光:日光、月光、星光);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②强调绿翳青盲(青光眼)须与脑流青盲(白内障)相鉴别。
③针拨白内障的最早记载:金篦决4、唐·能配制义眼(我国是最早的国家)。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1、北宋元丰年间太医局将眼科分离出来,从此,眼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
2、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完善于北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
3、陈言《三因极一方论》首次提出“八廓”。
4、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叆叇即眼镜。
●兴盛时期(明朝——清朝鸦片战争以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掌握)●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24mm——远视,>24mm——近视)角膜(黑睛)外层纤维膜巩膜角巩膜缘虹膜(黄仁)眼球壁中层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衣)眼球房水(神水)眼球内容物晶状体(晶珠、黄精)玻璃体(神膏)●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中医眼科重点
1北宋元丰年间,中医眼科发展成独立的学科2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疼,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3眼球内容物从前向后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眼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眼近视时瞳孔缩小,并发生调节和集合的作用,称为瞳孔近反射。
5五脏化生五液,肝化液为泪。
6视力: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
7眼科常用的传统外治法:劆洗法,钩割法,熨烙法,角巩膜割烙法,针法。
8睑弦赤烂相当于西医学的睑缘炎。
临床上将其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9漏睛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泪囊炎。
10脓漏眼:脓漏眼是以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壅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11脓漏眼的预防和调护:(1)宣传性病防治知识,严格控制性病传播,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的病人患病期间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饭前便后要洗手。
(2)对患有淋病性尿道及阴道炎的病人要隔离,彻底治疗,与患眼接触的医疗器械须严格消毒,若单眼患病,应用透明眼罩保护健眼。
(3)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滴用1%硝酸银溶液或抗生素眼液以作预防。
12天行赤眼多发于夏秋季,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
本病多因猝感疫疠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13瞳神紧小临床表现:(1).自觉症状: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
(2).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睑红肿或重或轻,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浑浊或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黄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
14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5.16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重点P11.角膜的结构:⑴上皮细胞层;⑵前弹力层;⑶基质层;⑷后弹力层;⑸内皮细胞层。
P11.眼球壁分为哪几层?㈠外层⒈角膜;⒉巩膜;⒊角巩膜缘;⒋前房角。
㈡中层⒈虹膜;⒉睫状体;⒊脉络膜㈢内层P10.眼球的大小:成年时约为24mmP10.眼球的基本结构支持。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脂肪等组织垫衬,以减少眼球的震动。
P12.瞳孔的大小:2.5~4mm。
P17。
眼球内容物:⒈房水;⒉晶状体;玻璃体。
P17前房和后房的概念。
前房:为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所围成的间隙,容积约0.2ml。
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P18.视路的概念。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P18.视神经分为哪几段?⒈眼内段;⒉框内段;⒊管内段;⒋颅内段。
P21。
眼眶有哪几块骨头?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P21.眶上裂和眶下裂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眶上裂:在眶上壁和眶外侧壁的分界处,位于视神经孔外下方,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支、部分交感神经纤维和眼上静脉由此通过,此处受损则累及通过的神经血管,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眶下壁之间,有三叉神经的第二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及眼下静脉一支通过。
P22.眼睑的组织结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
P22.眼睑受什么神经支配的?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别司上睑和下睑的感觉。
瞳孔的神经支配(资料来自互联网)瞳孔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刺激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刺激瞳孔缩小。
因此,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异常缩小;副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散大。
P23.结膜分为哪几部分?⒈睑结膜;⒉球结膜;⒊穹窿部结膜。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考试重点
1.《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1.《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2.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3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4.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5.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6.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强调“五轮应于五脏”,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7.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改为黄液上冲),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清代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
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中医眼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二:基础理论1. 中医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2. 眼部经络与穴位: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并介绍各个穴位的功能特点。
三:常见眼部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注释: 常见法律名词)- 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近视 (Myopia) :指人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模糊;远视 (Hypermetropia) :指人看远处物体较为清楚而近距离需要调节才能观察到;- 白内障(Cataract):指由于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晶体混浊,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减弱其对外界事物感知力。
四:治则治法(附件:治疗案例)1. 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 草药配方及功效:a) 柴胡黄芩汤:清肝火,解毒消肿。
b) 玳珠丹参散:活血化淤,明目降压。
- 针灸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a)太阳、攒竹等眼部经络上的主要穴位;b)刺激方法包括捻转、按揉和温针等。
2. 外科手术干预(注释: 法律名词-外科手术)五:康复护理措施康复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休息并遵医嘱进行用眼保健;-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促进视力恢复;六: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医眼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包括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白内障(Cataract),以及相应的治则治法。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案例作为参考,并对康复护理给出建议。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医眼科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1、本文档涉及附件。
2、法律名词及注释:近视(Myopia);远视(Hypermetropia);白内障(Cataract);。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萌芽时期:①《史记》中有“项羽亦重瞳子”之说,是世界上对于瞳孔异常最早的描记。
(南北朝前)②《春秋》中有“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是世界上有关色盲的最早概念。
③公元前4世纪的扁鹊已成为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奠基时期:①唐代武德年间设立了太医署,太医署设九科,眼病、耳病与口齿病一并从内外(隋唐)科分出,组成耳目口齿科。
②《龙眼树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着.③隋代巢元方所着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④唐代孙思邈所着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
⑤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首载金针拔内障的方法,另有150余首眼病处方。
⑥唐朝已能配制义眼独立发展时期:①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宋元)②宋代眼科领域出现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反映了中医眼科独特理论的形成.③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兴盛时期:大量着作:明初倪维德所着《原机启微》,明末傅仁宇所着《审视瑶函》,明代王(明清)肯堂所着《证治准绳》,清代黄庭镜所着《目经大成》,清代顾锡所着《银海指南》。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
5-12mm,垂直径为10。
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极强,炎症时多无分泌物)、②前弹力层(抵抗力弱,极易损伤,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代替)、③基质层(最厚,占90%,不再生,由不透明瘢痕组织代替,分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④后弹力层(可再生,富于弹性,抵抗力强)、⑤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不再生).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4mm的圆孔,称瞳孔.交大副小.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6、视盘,直径,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11、睑板上有纵行排列的睑板腺,腺口开于睑缘.12、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13、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14、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15、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填空题16、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管径之比为2:317、睫状神经节中长根为感觉根,短根为运动根.18、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白睛--------------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黑睛--------------角膜黄仁-------------虹膜神水---------------房水神膏--------------玻璃体视衣--------------包括脉络膜和视网膜目系--------------包括视神经、包裹视神经的鞘膜及其血管眼带--------------眼外肌19、眼与肝的生理关系:填空题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主泪液,润泽目珠肝之经脉,上连目系20、“………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指出胆汁21、在神膏的生成及养护瞳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2、五轮学说:五轮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必考23、五轮辨证法:五轮辩证就是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25、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相距5m,正常值为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5m26、视野是指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27、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28、正常眼压为10—21mmHg29、退翳明目法治疗黑睛生翳.30、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31、针眼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睫毛毛囊或附属的皮质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所致.单选、填空辨证论治:(1)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2)热毒壅盛证:仙方活命饮加减(3)脾虚夹邪证:托里消毒散加减手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选择、填空32、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33、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2、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生水疱,溃破糜烂34、睑弦赤烂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填空辨证论治:(1)风热偏盛证:银翘散加减(2)湿热偏盛证:除湿汤加减(3)心火上炎证: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味35、上胞下垂辨证论治:(1)脾虚气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2)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36、胞轮振跳是指眼睑不由自主地牵拽跳动的眼病.37、椒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选择辨证论治:(1)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2)血热瘀滞证:归芍红花散加减诊断依据: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38、目箚是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名解39、流泪证辨证论治:(1)血虚夹风证:止泪补肝散加减必考(2)气血不足证:八珍汤加减(3)肝肾两虚证:左归饮加减40、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血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泪囊炎.41、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泪囊炎.辨证论治:(1)风热上攻证:银翘散加减(2)热毒炽盛证:黄连解毒汤加减(3)正虚邪留证:托里消毒散加减42、风热眼是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哆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诊断依据:(1)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或有与本病患者的接触史.(2)患眼生涩痒痛,灼热流泪,哆多黏稠,白睛及睑内面红赤.(3)结膜刮片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辨证论治:(1)风重于热证:银翘散加减(2)热重于风证:泻肺饮加减(3)风热并重证:防风通圣散加减43、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诊断依据:简答(1)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2)正处流行季节,或有接触史,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辨证论治:(1)初感疠气证:驱风散热饮子加减(2)热毒炽盛证:泻肺饮加减44、脓漏眼类似于西医学之淋菌性结膜炎.诊断依据:(1)有淋病史或接触史;新生儿患者其母有淋病性阴道炎.(2)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大量脓性眼哆.(3)眼分泌物或结膜刮片发现淋球菌.45、时复目痒是指发病是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的眼病双眼奇痒难忍,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46、金疳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名解47、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则视物昏朦为主症的眼病,与西医学之干眼类似.辨证论治:(1)肺阴不足证:养阴清肺汤加减(2)肝经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加减(3)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4)邪热留恋证:桑白皮汤加减48、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翼状胬肉,属结膜变性疾病.名解诊断依据:(1)眦部白睛上生赤膜如肉,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渐向黑睛攀侵.(2)胬肉上有丝脉相伴,或粗或细.49、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出血.50、火疳是指邪毒上攻白睛,导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隆起且疼痛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表层巩膜及前巩膜炎.名解51、聚星障病案52、凝脂翳辨证论治:(1)风热壅盛证:新制柴连汤加减多选(2)里热炽盛证:四顺清凉饮子加减(3)气阴两虚证:偏阴虚用滋阴退翳汤或海藏地黄散加减;偏气虚用托里消毒散加减.53、湿翳是指黑睛生翳,翳形微隆,外观似豆腐渣样,干而粗糙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真菌性角膜炎.名解54、花翳白陷类似于西医学的蚕蚀性角膜溃疡及边缘性角膜溃疡等多种角膜病的症状.选择55、混睛障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基质炎.选择56、疳积上目的辨证论治:1肝脾亏虚证:参苓白术散加减2中焦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加减57、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58、绿风内障: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伴有恶心呕吐、头目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名解辨证论治:多选(1)风火攻目证:绿风羚羊汤加减(2)气火上逆证: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加减(3)痰火郁结证:将军定痛丸加减急救治疗:多选判断(1)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220%甘露醇溶液静脉快速滴注59、青风内障相当于西医学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时前房角开放填空60、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自觉症状:视物模糊填空61、云雾移睛是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混浊,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症、出血等引起.62、暴盲:络阻暴盲辨证论治:(1)气血瘀阻证:通窍活血汤加减判断(2)痰热上壅证:涤痰汤加减(3)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4)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加减络瘀暴盲是指因眼底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 络损暴盲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类似于西医学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目系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视神经炎激素.63、视衣脱离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其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而引起视功能障碍的眼病.64、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被称为“消渴目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名解65、视瞻有色相当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禁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可造成大疱性视网膜脱离66、视瞻昏渺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中老年人出现的视物昏朦,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改变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名解67、高风内障是以夜盲和视野逐渐缩窄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8、青盲是以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69、突起睛高的辨证论治:(1)风热毒攻证:散热消毒饮子加减(2)火毒壅滞证:清瘟败毒饮加减70、鹘眼凝睛:是指以眼珠突出,红赤如鹘鸟之眼,呈凝视状为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为Graves眼病.名解71、健眼受损,则可见健眼视力急剧下降,相当于西医学的交感性眼炎.72、酸碱伤目治疗:酸性伤,可用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性伤用3%硼酸液冲洗;石灰致伤用%依他酸二钠液冲洗.中和冲洗判断73、风牵偏视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背诊断依据:(1)复视(2)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动受限.(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辨证论治:多选(1)风邪中络证:小续命汤加减(2)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3)脉络瘀阻证:桃红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 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完整版)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绪论1.《龙树眼论》当前公以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2.《隋书 . 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3.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绘。
4.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实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初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5.唐朝王焘编纂《外台机密》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阐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6.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7.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太平圣惠方》重申“五轮应于五脏”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录五轮学说。
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察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朝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初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朝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有名的针拨八法;清朝顾锡所著《银海指南》,眼与浑身病的代表作。
解剖1.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含眼球、视路和眼隶属器三部分。
①眼球内容物包含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组成眼的屈光介质,是光芒进入眼内并抵达视网膜的通路。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持眼内压。
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② 眼隶属器包含眼眶、眼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泪器(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外肌五部分。
③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角膜、巩膜),中层为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
角膜的组织构造从外至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中层的葡萄膜拥有供应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葡萄膜的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
④ 视路包含视神经、视交错、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2.房水循环门路:产生的房水第一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以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经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学重点
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从状层,内核层,内从状 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 眼内容物: 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 眼附属器:眼眶(7块骨头) 眼睑(分五层) 泪器(泪腺、泪道) 结膜(分三部分) 眼外肌(6条)神经(6对颅神经)血管、五脏与五轮相关 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 大惑论》 脾肉轮 胞睑 (眼睑) 肺气轮 白睛 (结膜和前部巩膜) 心血轮 两眦 (内外眦与泪器) 肝风轮 黑睛 (角膜/虹膜) 肾 水轮 瞳神 (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 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一一从外而遮1、胞睑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1) 风热客睑证——疏风清热,消肿散结——银翘散加减(2) 热毒壅盛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3) 脾虚夹实证一一健脾益气,扶正祛邪一一四君子汤加减 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1) 痰湿阻结证一一化痰散结一一化坚二陈汤加减(2) 痰热蕴结证——清热化痰散结——清胃汤加减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灼热疼痛,起水疱或 脓疱,甚至溃烂的眼病。
(1) 脾经风热证一 —除风清脾- -除风清脾饮加减(2) 风火上攻证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一 普济消毒饮加减(3) 风湿热毒证一 —祛风除湿, 泻火解毒 除湿汤加减 (4) 肝脾毒火证 —清热除湿, 散邪退翳一 —龙胆泻肝汤加减睑弦赤烂(睑缘炎):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
(1) 风热偏盛证——祛风止痒,清热凉血——银翘散加减(2) 湿热偏盛证一一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一一除湿汤加减(3) 心火上炎证一一清心泻火一一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中医眼科学总复习、眼的解剖生理功能一只眼球两套血管 三层球壁四含球内 五层眼脸六条肌肉 七块眶骨八对神经 九种数据十层网膜上胞下垂(上睑下垂):指上胞乏力不能升举,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中医眼科学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奠基时期(隋代—唐代)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填空题)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纤维膜1、角膜(中医:黑睛)(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
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3、角膜缘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葡萄膜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填空题)(1)虹膜(黄仁)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
交大副小。
(2)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1)色素上皮层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
(填空题)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重点图文解释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水平)径约23.5mm。
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过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角膜周边厚约1mm,中心约为0.5mm。
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可再生)、内皮细胞层(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5、角膜缘:角膜.巩膜.结膜三者汇合处,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角膜缘内面是前房角组织6、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脉络膜。
7、瞳孔周围有呈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缩小;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有扩大瞳孔的作用。
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8、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凹,具有主管明视觉和色觉的作用。
视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感受弱光司暗视觉。
视网膜上重要组织有黄斑、视网膜的血管和视盘视盘位于眼底后极部,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9、调节:当睫状肌环形纤维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相应增加,屈光力增强,使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
10、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房水流出的途径:后房经瞳孔到达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11、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玻璃体,三者连同角膜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唐初太医署自立“耳目口齿科”,是最早的五官科,为中医眼科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2.宋太医局始设眼科,是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
2.正常人眼球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约23mm,成年约24mm,垂直径约为23mm,水平径约为23.5mm,平视前方时突出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突出差不超2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富有弹性较坚韧,损伤后能再生,当角膜溃疡穿孔前常可见后弹力层膨出。
(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6.中层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
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7.虹膜含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
8.睫状体两个主要功能: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房水屏障的重要部分。
9.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组成小叶状结构。
营养视网膜外层,调节眼部温度,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10.视网膜(视衣)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
锯齿缘处是视网膜血管的终末端,因而营养相对较差,易出现退行性改变。
11.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称中心凹,临床称黄斑,含有丰富的黄色素。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称中心小凹,临床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12.视网膜由外向内分10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
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
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
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
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
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
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
第三章
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
第四章
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
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
第十二章
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2.绿风内障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治疗。
3.圆翳内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4.络阻暴盲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抢救方法。
5.络损暴盲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6.消渴目病的临床表现及中西医治疗。
7.视瞻有色的中医辩证论治及西医治疗特点。
3.化学性眼损伤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急救方法。
第十六章
1.名词解释:近视、远视、视疲劳。
第十七章(自学)
第八章
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
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
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
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
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
第一章
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
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第二章
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
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
第五章
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
第六章
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
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
第七章
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
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
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8.谓瞳神?
9.瞳神紧小、绿风内障急发及天行赤眼/暴风客热鉴别诊断。
10.消渴目病、络损暴盲鉴别诊断。
第十三章
1.名词解释:通睛、风牵偏视、弱视。
第十四章
1.名词解释:眉棱骨痛、突起睛高、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眼眶假瘤。
第十五章
1.撞击伤目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论治和外治法。
2.真睛破损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