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引4号的选育
云花生4号的选育与应用

云花生4号的选育与应用原小燕;符明联;胡明鲜;吴霞;李根泽;苏世强【摘要】云花生4号系以盐津花生为母本、桂花17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单株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
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2012年云南全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719.4、2636.9和1297.0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三位,适宜在云南全省花生产区种植。
%Yunhuasheng No.4, a new peanut variety bred from the progenies of the cross of Yanjinhuasheng as female par -ent, and Guihua No.17 as male parent by Industri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Yanjin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The variety showed the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quality , higher pod yield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so on.Its average pod yield was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K by above 11%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ines in 2008, and variety test of lines in 2009-2010.Its dry pod yield, peanut ker-nel yield and oil production of Yunhuasheng No.5 were 3719.4kg/hm2、2636.9 kg/hm2 and 1297.0 kg/hm2 respectively, and all ranked the third place among the seven tested varieties and was suitable planted in all peanut producing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367-369)【关键词】花生;育种;云花生4号【作者】原小燕;符明联;胡明鲜;吴霞;李根泽;苏世强【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云南省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盐津,657500;云南省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盐津,6575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云南省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盐津,65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2花生耐旱耐瘠,且具有豆科作物固氮养地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经济作物。
引进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初报

按 照勐 海 县 种 子管 理 站甘 蔗 品种 区域 化 试 验 的要 求 进行 ,试 验 地 设 在 我站 良种 繁 育基 地 交 通便 利 缓坡 旱 地 上进 行 。地处 东 经 9 9 。5 6 ~1 0 0 。4 1 、北 纬2 l 。2 8 ~ 2 2 。2 8 之 间 。采 取 随机 排 列 ,每 个小 区一 个 品种 5 行 ,行距 l m,行长 6 . 7 m,三 次重 复 ,小 区面 积 不 小 于3 3 3 . 3 3 m ,蔗 墒 问 留0 . 5 m水 沟兼 走 道 ,双芽 双 行 , 下芽量0 . 8 万 芽 ,全 膜覆 盖 ,确 定 中 间第 3 行 为调 查 行 ,四周 设 保 护 行 ,并 以 当地大 田生 产水 平进 行种 植 和管 理 。
0 引 言
6 6 6 2 0 0 )
时追肥 料 ,施后 盖 土 ,以提高 肥效 。 收获期 :于2 0 1 6 年3 月 开始 砍 收称产 。其他 栽培 管理 与 当地 大 田生产 相 同 。
1 . 4分 别 调 查 株 高 、茎 径 、有 效 茎 等 农 艺 性 状 。 于2 0 1 5 年1 1 月 至2 0 1 6 年3 月 ,每月 1 5 日采取 1 0 k g 蔗茎 样本进 行 新 植甘 蔗品 质分 析 。甘蔗 收获 时 ,分 品种分 小 区进行计 产 。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参 试 品种
参 试 甘蔗 品 种共 8 个 :云蔗 0 5 / 5 1 、云 蔗0 6 / 4 0 7 、云蔗 0 5 / 4 9 、 云瑞 0 6 / 1 8 9 、粤糖 0 3 / 3 9 3 、新 台糖 9 6 / 3 8 、福 农 3 8 号 , 以R O C 2 2 号 ( 对照 ) 。 1 2 试 验设 计 与方 法
中晚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盈育91_59的选育

2009年3月第1期(总第54期)广西蔗糖GUANGXI SUGARCANE &CANESUGARNO.1,Mar .2009文章编号:1007-4732(2009)01-04收稿日期:2008-12-12中晚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盈育91-59的选育邹盈萍(盈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云南盈江679300)摘要:盈育91-59是德宏州盈江县甘蔗技术推广站以CP72-1210为母本,崖城84-125为父本杂交,经“五圃制”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
经多年多点试验,盈育91-59为中晚熟、高产、高糖、中大茎品种;有效茎6000株/667m 2左右,蔗茎产量7680.8kg /667m 2,比对照新台糖10号(6317kg /667m 2)增21.6%;11月-2月平均糖分14.94%,比对照新台糖10号(13.75%)高1.19个百分点;平均亩含糖量1139.9kg ,比对照新台糖10号(862.1kg )增32.2%。
并且中后期糖分高峰持续期长,纤维分适中,榨出汁高,糖分、含糖量、抗病性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过国家甘蔗品种审定标准。
2003年-2005年在德宏州累计示范推广25312亩,2005年通过德宏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认定。
关键词:甘蔗;新品种;选育中图分类号:S566.103.5文献标识码:B1项目来源盈江县的蔗糖业经过四十多年发展,覆盖全县11个乡镇,涉及18万蔗农的农村经济骨干产业,支撑着盈江经济的“半壁江山”,是我县连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由于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县,受社会经济状况和科技条件的制约,在蔗糖生产中甘蔗品种主要是靠引进,长期以来对甘蔗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体系,存在盲目引种,出现了品种多、乱、杂,早、中、晚品种搭配不合理,种植年限长等现象,导致我县甘蔗单产低、甘蔗含糖分不高、种蔗效益差,蔗农增收困难。
云南省育出全国最甜甘蔗品种

龙源期刊网
云南省育出全国最甜甘蔗品种
作者: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7年第05期
在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过刻苦攻关,育出最高蔗糖分達19.2%的全国最甜甘蔗新品种“云蔗08—1609”。
这一重大育种突破,为云南乃至全国蔗糖产业发展和蔗农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开始在全国蔗区推广。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甘蔗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甘蔗育种一直领先全国。
依托该所建设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属种最丰富的甘蔗资源圃,现保存有2 700多份甘蔗种质资源,为全国甘蔗育种储备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近两年来,在“蔗糖产业提
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支持下,甘蔗所利用优异种质资源,经过技术创新,选育和筛选出“云蔗08—1609”“云蔗05—51”“柳城05—136”3个高产高糖新品种。
其中,自育新品种“云蔗08—1609”早熟高糖特性突出,平均蔗茎产量达6.5~7.3 t·667 m-2,与全国主栽品种“ROC22”相当;平均蔗糖分达15.82%,较“ROC22”提高1.41百分点;11月份的蔗糖分达14.12%,比“ROC22”提高1.55百分点;最高蔗糖分达19.2%,是目前全国蔗糖分含量最高的甘蔗。
同时,由于“云蔗08—1609”兼具高蔗糖分、高产量两大突出优点,成为全国667 m2含糖量最高的甘蔗品种。
据了解,该品种于去年通过审定,目前已开始在全国蔗区推广。
(来源:云南日报)。
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对种苗进行催芽、消毒处理,以提高种苗的成活率。 采用双行种植方式,增加通风透光性,提高产量。
03
CATALOGUE
甘蔗高糖栽培技术
施肥管理
01
02
03
基肥
在甘蔗种植前,施用基肥 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 甘蔗的生长和发育。
追肥
根据甘蔗的生长阶段和需 求,合理追施氮、磷、钾 等肥料,以补充甘蔗所需 的营养。
甘蔗的种植周期
甘蔗的种植周期通常为10-12个 月,具体时间取决于品种和气候
条件。
在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施基 肥、灌溉等工作,以保证甘蔗的
生长条件。
在种植后,需要进行除草、施肥 、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以
保证甘蔗的健康生长。
02
CATALOGUE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良种
选用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等。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合的品种。
甘蔗的用途
甘蔗是一种多用途的作物,主要 用于制糖、生物燃料和食品加工
等方面。
市场需求
全球甘蔗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 趋势,主要消费国包括中国、印
度和巴西等国家。
甘蔗种植效益
甘蔗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尤其在高糖品种和精细管理下,
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糖分。
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
高产高糖栽培技术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
经验总结
成功的甘蔗栽培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 方法,以及适时收割。同时,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关 键。
推广应用
将上述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甘蔗种植地区,促进当地甘蔗产 业的发展。同时,继续开展甘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 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中国热科院选育5个甘蔗新品种

龙源期刊网
中国热科院选育5个甘蔗新品种
作者:
来源:《科学种养》2019年第03期
围绕着甘蔗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水肥药”精准施用、甘蔗农机农艺融合等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中国热科院甘蔗研究中心选育出了5个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性优良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
针对我国当前甘蔗品种退化严重、良种繁育技术落后和种苗繁育效率低下等问题,甘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在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布点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2014年“甘蔗健康种苗规模化繁育与应用”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2016年“甘蔗良种繁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相关技术已在甘蔗产区省区累计推广应用200余万亩,深受甘蔗产业各地政府、企业和蔗农的好评。
甘蔗栽培品种单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海南乃至全国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为选育适宜海南种植条件的优良甘蔗新品种,终于选育出了5个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性优良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目前中糖1、2号已获农业农村部甘蔗新品登记,中糖3、4、5号也正在进行甘蔗新品种登记的前期工作。
鹤庆县甘蔗高产高糖品种筛选结果及良种布局建议

搭 建平 台 。较好 地使 科技 工作 熔 于县 域 经济
发展中, 实现 了科 技 与经 济 的紧密 结合 , 科技 在 县域 经济 发展 中彰 显 出 了威 力 。
( 审稿 人 : 丽心 ) 谢
维普资讯
科 技 管理
大理 科 技
20 0 6年 1 期
等单 位 引入 甘 蔗 新 良种 巴基斯
坦 6号 、桂 糖 1 、凉 蔗 9 / 6号 0 5 4 C 8 / 8 7 新 台糖 2 8 、P 0 12 、 1号 、 2 2号 、4号 、5号 、6号 ; 2 2 2 川糖
8 / 4 、9 1 3 澳 大 利 亚 92 18/0 、
础, 科技为支撑 , 提高单产和糖
区 乡镇 人 民政 府 及 农 业 综 合 服
20 年 1 05 2月 1 日。 由县 3
品 种 合 理 搭 配 。 良 种 率 达 10 。 现单 产 6吨 , 产 2 0% 实 总 4 万吨 。 糖份 1% 。 4 出糖率 达 1% 2 的 目标 任 务 。项 目承 担 单 位 立
足 于现 有 品种 。在桂 糖 1 、6 11、 新 台 糖 19 1 、6 2 、 2 2 、 、 、0 1 、 12 、4
等 2 个 品种 中进 行 筛 选 , 1 并做
了 以下 工 作 :一 是 抓好 新 品种 引进 筛 选 、试 验 示 范 和 推 广工 作 。先 后 从 省 农 大 甘 蔗 研 究所
计
阅承担单 位提供 的有关 材料 ,
致认 为 :
丽
泉
围 绕 县委 、县 人 民政 府 确
定 的 以 良种 为龙 头 。面 积 为 基
1 、6 2 、 2 2 、5 云 蔗 9 / 1 、 1 7 0 0 1 、 12 、4 2 、 15 0 9 / 9 、
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

㊀第46卷第1期2024年1月中国糖料Sugar Crops of ChinaVol.46,No.1Jan. 2024doi :10.13570/ki.scc.2024.01.002http ://收稿日期:2023-08-04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糖料)项目(CARS -170718);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202205AR 070001);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102AE 090028);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㊂第一作者:张静(1997-),女,云南曲靖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甘蔗遗传育种研究及甘蔗亲本创制研究,E -mail :zoeyaml @ ㊂通信作者:赵俊(1981-),男,云南红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遗传育种研究研究,E -mail :junzhao _ky @ ㊂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张㊀静,杨㊀昆,吴才文,赵培方,夏红明,昝逢刚,姚㊀丽,覃㊀伟,赵丽萍,陈学宽,刘家勇,赵㊀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云南开远661699)摘㊀要:ʌ目的ɔ适应蔗糖产业发展的需求,选育宿根性好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保障蔗农和糖企利益,为云南和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持㊂ʌ方法ɔ以 桂糖96-167 为母本㊁ 崖城93-26 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通过 五圃制 选育程序,经区试试验综合考察 云蔗101666 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㊂ʌ结果ɔ 云蔗101666 蔗茎均匀,株型紧凑直立,中至中大茎,脱叶性好;2017 2019年区试试验中11 3月的蔗糖分分别为:12.80%㊁14.97%㊁16.26%㊁17.09%㊁17.37%,全期平均蔗糖分达15.46%,比 新台糖22号 高出0.71个百分点;平均蔗茎产量121.32t /hm 2,较新台糖22号 增产22.50%;平均糖产量18.67t /hm 2,比 新台糖22号 增产29.20%㊂该品种中抗黑穗病和条纹花叶病,感高粱花叶病,于2020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权㊂ʌ结论ɔ 云蔗101666 为中早熟㊁高产㊁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脱叶性佳,适宜在云南德宏㊁版纳㊁临沧㊁富宁蔗区海拔900~1400m 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旱坡地㊁台地种植㊂关键词: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强宿根;选育中图分类号:S 566.1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624(2024)01-0013-10张静,杨昆,吴才文,等.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J ].中国糖料,2023,46(1):13-22.ZHANG Jing ,YANG Kun ,WU Caiwen ,et al.Breeding and evaluation of new sugarcane variety yunzhe 101666withgood ratooning ,high yield and high sugar content [J ].Sugar Crops of China ,2023,46(1):13-22.0㊀引言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蔗糖是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之一,其产量占我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1-3]㊂品种是支撑蔗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根基,也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核心技术㊂作为世界第三大产糖大国,我国甘蔗生产成本远高于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究其原因,除巴西耕地成本低㊁土壤和生态条件好且采取全程机械作业外,其品种宿根性强㊁宿根年限长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4]㊂在我国,大约60%~70%的食糖生产成本用于原料蔗生产㊂与新植甘蔗相比,宿根甘蔗具有早生快发㊁封行快㊁省肥㊁节省种苗和整地费用㊁前期管理成本低和早熟等一系列优点[4]㊂在印度,宿根蔗成本相较新植低了20%~30%[5],但由于宿根蔗的产量较低[5-7],印度宿根蔗一般只保留1 2年[8],这也导致印度的甘蔗生产成本相中国糖料2024对较高㊂在巴基斯坦,宿根作物可以节省的成本从过去的25%~30%[9]提高到现在的30%~40%[10]㊂在中国,宿根甘蔗的比例很高㊂在广西和云南这两个我国甘蔗主产区,宿根蔗分别占甘蔗产量的50%~60%和70%㊂然而,由于品种的宿根性较差,除广东湛江外,一般都采用 一新两宿 的种植制度,广东湛江受虫害和黑穗病的影响,仅采用 一新一宿 ㊂因此,宿根年限短被认为是我国甘蔗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4]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进一步拉大宿根蔗和新植蔗之间的成本差距㊂因此,为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加快推进我国蔗糖产业的发展,在持续推进探索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同时,还应不断选育宿根性好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通过宿根栽培提高甘蔗种植效益㊂高产㊁高糖㊁宿根性强㊁耐寒㊁耐旱㊁抗倒伏等一直是育种家们选育甘蔗新品种的目标性状,育种家们瞄准这些性状,选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甘蔗新品种,并逐渐完成了以 柳城05136 ㊁ 桂糖42号 ㊁ 云蔗0551 ㊁ 云蔗081609 ㊁ 粤糖93-159 为主的甘蔗品种更新[11]㊂为避免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带来的甘蔗种性退化和病虫害流行问题,同时提高糖厂的入榨效率,需要在蔗区布局不同熟期的品种,因此,甘蔗育种是个永恒的工作㊂此外,全国不同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待推广应用的甘蔗品种,如 桂糖96-167 [12]㊁ 桂糖31号 [13]㊁ 中糖1号 [14]等为代表的强宿根新品种和以 云蔗072800 [15]㊁ 云蔗072178 [16]㊁ 云蔗081095 [17]等为代表的抗旱品种等,为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㊂为促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云南地域特性,亟需针对宿根栽培要求,选育出具备高产㊁高糖㊁宿根性好,抗旱性好的甘蔗新品种㊂以 桂糖96-167 为母本,以 崖城93-26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开展系统选育研究,选育出高产㊁高糖,宿根性好,抗旱性强的甘蔗新品种,为云南和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持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选育过程云蔗101666 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 五圃 选育程序,结合旱地甘蔗选育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㊂该品种以 桂糖96-167 为母本,以 崖城93-26 为父本(图1),于2009/2010杂交季配制杂交组合,并委托海南甘蔗育种场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10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培育获得实生苗,并于当年定植,2011年经宿根杂种圃优选,选育编号为 云蔗101666 ㊂2012 2016年先后经选种圃㊁鉴定圃㊁预备品比㊁品比试验,该品种田间综合表现发株势强㊁宿根性好㊁蔗茎均匀㊁有效茎多,高产高糖㊁抗旱耐贫瘠㊂2017年推荐参加云南省第十五轮区域化试验,通过分析3年(一新两宿)的区试试验数据,对 云蔗101666 的农艺㊁工艺性状及区域适应性进行评价㊂图1㊀云蔗101666系谱图Fig.1㊀Pedigree of Yunzhe1016661.2㊀特征特性概述1.2.1㊀植物学特征蔗茎均匀,株型紧凑直立,中至中大茎,节间曝光后紫色,曝光前红紫色,节间圆锥形,Z字形排列无或很微,蜡粉带明显;芽卵圆形,芽尖达生长带,芽基与叶痕分离;内叶耳为披针形,外叶耳退化,叶鞘57号毛群41㊀第46卷,第1期张㊀静,等: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少,叶片较窄,脱叶性好㊂1.2.2㊀农艺特性云蔗101666 出苗好,分蘖强,前期生长快,成茎率高,有效茎82620条/hm2,蔗茎均匀整齐,株型紧凑直立,平均株高261cm,茎径约2.76cm,单茎重1.61kg㊂为中早熟㊁高产㊁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中抗黑穗病和条纹花叶病,感高粱花叶病㊂适宜在海拔900~1400m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旱坡地㊁台地种植,在水肥条件较好或有灌溉条件的水田㊁坝地㊁缓坡地种植,增产增糖效果更佳㊂2㊀试验结果2.1㊀主要农艺性状2.1.1㊀出苗与分蘖由表1可见, 云蔗101666 新植平均出苗率达54.66%,较对照 新台糖22号 增加17.38%;宿根第一年发平均株率147.97%,第二年192.79%,发株率逐年增加,宿根平均发株率170.38%,较 新台糖22号 (143.03%)增加19.16%,宿根发株率高㊂对照 新台糖22号 一新两宿的平均分蘖率为90.57%, 云蔗101666 的分蘖强,虽然分蘖率逐年下降(由120.20%下降至83.57%),但平均分蘖率可达102.40%,相较于 新台糖22号 提高了13.06%㊂表1㊀云蔗101666的农艺性状表现Table1㊀Performance in agronomic traits of Yunzhe101666时间Year 植期Cropcycle试验次数Times参试材料Variety出苗率/%Germinationrate发株率/%Sproutingrate分蘖率/%Tilleringrate株高/cmStalkheight茎径/cmStalkdiameter有效茎/(万条/hm2)Millablestalks2017新植15云蔗10166654.66 120.20∗2772.818.13 15新台糖22号(CK)46.60 76.60∗2752.687.0520181年宿根15云蔗101666 147.97103.432642.748.56 15新台糖22号(CK) 128.8599.582662.667.5620192年宿根15云蔗101666 192.79㊀83.572422.728.09 15新台糖22号(CK) 157.2095.502452.507.912017-2019平均45云蔗101666 102.40261㊀2.76∗㊀8.26∗∗45新台糖22号(CK) 90.562622.61∗7.51∗∗㊀㊀注: ∗ 表示差异显著(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Note: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 indicate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the same below2.1.2㊀蔗茎产量构成因子云蔗101666 的平均株高261cm,与对照 新台糖22号 相当(262cm),株高适中利于抗倒伏;平均茎径2.76cm,较 新台糖22号 增加5.75%,差异显著,属中至中大茎种;平均有效茎8.26万条/hm2,较 新台糖22号 增加了9.99%,呈现极显著差异㊂51中国糖料http ://20242.2㊀主要经济性状2.2.1㊀蔗茎产量总体来看, 云蔗101666 的蔗茎产量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2),但其平均蔗茎产量达121.32t /hm 2,比对照 新台糖22号 增产22.50%;其中新植蔗蔗茎产量128.59t /hm 2,比对照增产24.05%;第1年宿根蔗茎产量124.41t /hm 2,比对照增产25.50%;第一年宿根蔗茎产量110.97t /hm 2,比对照增产17.63%㊂从植期和试验地点来看(图2),无论是新植还是宿根, 云蔗101666 的最高蔗茎产量记录均出现在德宏试验点;开远市2019年(2年宿根)出现严重旱情导致甘蔗减产,故2019年 云蔗101666 在开远点出现了蔗茎产量最低试验记录㊂表2㊀云蔗101666的蔗茎产量㊁糖产量Table 2㊀The cane yield and sugar yield of Yunzhe101666时间Year 植期Crop cycle试验次数Times 参试材料Variety 蔗茎产量Cane yield糖产量Sugar yieldt /hm 2ʃCK %t /hm 2ʃCK %2017新植20181年宿根20192年宿根2017 2019平均15云蔗101666128.5924.0515新台糖22号(CK )103.66 15云蔗101666124.4125.5015新台糖22号(CK )99.13 15云蔗101666110.9717.6315新台糖22号(CK )94.34 45云蔗101666121.3222.5045新台糖22号(CK )99.0419.3214.7119.67∗14.56∗17.0314.1018.67∗14.45∗31.34 36.10 20.78 29.20图2㊀不同植期及试验地点蔗茎产量的差异Fig.2㊀Difference of cane yield in different planting periods and regions注:图中以a ㊁b ㊁c ㊁d 表示显著性差异,下同No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represented by a ,b ,c ,and d ,the same below61㊀第46卷,第1期张㊀静,等: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由图2A 可见, 云蔗101666 在开远点除去2019年(2年宿根))干旱造成减产,新植和1年宿根的蔗茎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保山点新植和宿根之间蔗茎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1年宿根和2年宿根差异显著;勐海试验点新植和宿根之间蔗茎产量差异显著,但是两年宿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临沧试验点3年的蔗茎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该品种在开远㊁保山㊁勐海㊁临沧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德宏试验点1年宿根的产量下降,原因可能是德宏州机械收获导致地下芽受损,影响宿根发株;从总体看,德宏试验点3年间的蔗茎产量差异显著,但是产量在4个试验点中稳居第一,具有好的丰产性㊂新植甘蔗在开远和保山两地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图2B ),但是在德宏和勐海, 云蔗101666 新植蔗产量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临沧试验点新植蔗产量居于保山和勐海之间,与两地无显著差异;勐海和临沧第一年宿根蔗产量无显著差异,另外3个点间无明显差异,且显著高于勐海和临沧;宿根第二年开远点受旱灾影响产量明显减少,但与临沧点没有显著差异,德宏点产量稳居第一,保山㊁勐海㊁临沧的蔗茎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德宏试验点㊂2.2.2㊀糖产量2017 2019年,在全省甘蔗新品种区域化试验中, 云蔗101666 平均糖产量18.67t /hm 2,比对照 新台糖22号 增产29.20%(表2),糖产量明显提高㊂其中:新植糖产量19.32t /hm 2,比对照增产31.34%;1年宿根蔗糖产量19.67t /hm 2,比对照增产36.10%;2年宿根蔗糖产量17.03t /hm 2,比 新台糖22号 增产20.78%㊂图3㊀不同植期及试验地点的糖产差异Fig.3㊀Difference of sugar yield in different planting periods and regions从各试验点的结果(图3A )来看,开远试验点新植蔗和1年宿根蔗的糖产量没有显著差异,2年宿根蔗显著减产;保山㊁德宏和临沧3个试验点3年的糖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很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临沧宿根1年宿根蔗的糖产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勐海点新植蔗的糖产量显著低于1年宿根,2年宿根的糖产量处于新植和1年宿根之间,无显著差异,两年宿根间的糖产量无显著差异㊂从植期来看(图3B ),新植 云蔗101666 在开远和保山两地的糖产量无显著差异,与之相比,德宏点的糖产量显著增产,而勐海和临沧显著低于开远㊁保山和德宏;1年宿根在勐海和临沧两点的糖产量较低,另外3个试验点间没有显著差异㊂2019年(2年宿根)开远点因蔗茎产量大幅下降导致其糖产量下降,但与勐海和临沧相比无显著差异;勐海与保山两试验点的糖产量无显著差异,德宏点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点㊂2.3㊀主要工艺性状2.3.1㊀蔗糖分通过对5个试验点3年检测数据的分析(表3)可以看到,除了宿根第2年蔗糖分在3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新植和1年宿根 云蔗101666 的蔗糖分从11月到次年3月一直稳步上升,且高于对照 新台糖2271中国糖料http ://2024号 ;从一新两宿的统计结果来看,11月至次年3月 云蔗101666 的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2.80%㊁14.97%㊁16.26%㊁17.09%㊁17.37%,均高于对照 新台糖22号 ㊂前期(11 12月)平均蔗糖分13.88%,比 新台糖22号 高0.64个百分点(绝对值);1 3月平均蔗糖分16.91%,显著高出对照0.78个百分点(绝对值);全期平均蔗糖分为15.46%,比对照高出0.71个百分点(绝对值),表现出良好的早熟高糖特性㊂表3㊀云蔗101666的蔗糖分Table 3㊀The Sucrose content of Yunzhe 101666时间Year 植期Crop cycle参试材料Variety 蔗糖分/%Sucrose content11月12月1月2月3月11-12月平均1-3月平均全期平均2017新植云蔗10166612.2514.0715.2817.0317.3613.1616.5615.05新台糖22号(CK )12.5312.8915.2315.9217.3112.7116.1514.5220181年宿根云蔗10166612.6315.3516.7317.1817.8613.9917.26∗15.86新台糖22号(CK )12.4113.4915.2916.3016.4612.9516.01∗14.7920192年宿根云蔗10166613.5315.4816.7617.0716.8714.5016.9015.48新台糖22号(CK )13.3314.8015.7216.4116.5714.0716.2314.962017 2019平均云蔗10166612.8014.9716.26∗17.09∗17.3713.8816.91∗∗15.46新台糖22号(CK )12.7613.7315.41∗16.21∗16.7813.2416.13∗∗14.75从试验点的统计结果来看(图4),新植 云蔗101666 在保山试验点蔗糖分最高,其次是临沧,在开远最低,德宏和勐海相当;1年宿根除保山之外的4个试验点蔗糖分相较于新植蔗均有提高;2年宿根开远点蔗糖分持续增高,保山试验点的蔗糖分也提高并排名第一,另外3个试验点的蔗糖分较1年宿根均出现下降,其中勐海降幅最大,蔗糖分最低㊂开远点的蔗糖分逐年增加,故将2年宿根糖产量的减少归因于干旱导致的蔗茎产量下降;保山的蔗糖分一直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蔗茎产量低对糖产量的影响,而德宏点尽管在蔗糖分方面不突出,其蔗茎产量高产弥补了蔗糖分带来的影响,所以该点的糖产量仍稳居高位(图3A );临沧1年宿根蔗的蔗糖分显著提升,所以当年的糖产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㊂勐海点的蔗茎产量虽然逐年增加(图2A ),但2019年的蔗糖分严重降低,所以该点新植蔗和2年宿根的糖产量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低于1年宿根㊂2年宿根 云蔗101666 在开远点的糖产量与勐海和临沧相比无显著差异(图3B ),这一年开远因干旱蔗茎产量降低,勐海和临沧的蔗糖分下降严重㊂图4㊀不同植期及试验地点的蔗糖分差异Fig.4㊀Difference of sucrose content in different planting periods and regions81㊀第46卷,第1期张㊀静,等: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2.3.2㊀其他工艺性状甘蔗品种的工艺性状直接影响着制糖企业的产糖率和经济效益[18],然而甘蔗品种种性的研究中,往往是甘蔗的农艺性状㊁产量及抗逆性以及蔗糖分受到更多的关注[19-20]㊂尽管蔗糖分是甘蔗工艺性状中的重要指标,但其与产糖率之间仅是间接关系,出汁率㊁重力纯度㊁纤维分含量㊁还原糖高低以及甘蔗品种的耐砍晒转化率等也与产糖率息息相关[13,21-22]㊂由表4可见,新植 云蔗101666 的重力纯度为86.33%,宿根蔗为86.76%,一新两宿平均重力纯度为86.62%,优于对照 新台糖22号 ;平均还原糖含量0.68%,比对照低0.11个百分点(绝对值);平均纤维分10.80%,低于对照(11.45%);平均出汁率为70.50%,超过对照(68.80%)㊂表4㊀云蔗101666的品质分析结果Table4㊀The results of quality analysis of Yunzhe101666参试材料Variety重力纯度/%Gravity purity还原糖/%Reducing sugar纤维分/%Fiber content出汁率/%Juice yield新植宿根平均新植宿根平均新植宿根平均新植宿根平均云蔗10166686.3386.7686.620.640.700.6810.5810.8010.8068.4171.5470.50新台糖22号(CK)85.2385.8485.640.860.760.7910.5311.9211.4568.1169.1568.802.4㊀抗逆性2.4.1㊀抗旱性委托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对其抗旱性进行鉴定评价(见表5),结果表明: 云蔗101666 株高伤害率为26.96%,产量损失率为35.36%,而同期 新台糖22号 受旱后株高伤害率为25.10%,产量损失率40.12%,抗旱性综合表现评定为抗旱性强㊂表5㊀抗旱性鉴定结果Table5㊀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drought resistance品种Variety株高/cmStalk height水田Paddy旱地Dry land株高伤害率/%Stalk heightinjury rate产量/(t/hm2)Yield水田Paddy旱地Dry land产量损失率/%Yield loss rate抗旱性评价Droughtresistanceevaluation云蔗10166634525226.96206.94133.7735.36强新台糖22号(CK)33625225.10163.6197.96540.12强2.4.2㊀抗病性委托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进行甘蔗黑穗病㊁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云蔗101666 甘蔗黑穗病发病率为16.60%,抗性级别为4级,抗性反应型为中等(表6);经人工接种鉴定,甘蔗条纹花叶病发病率为22.2%,抗性级别为3级,抗性反应型为中抗,甘蔗高粱花叶病发病率为62.5%,抗性级别为4级,抗性反应型为感病(表7)㊂田间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甘蔗稍腐病㊁甘蔗黄叶综合症等甘蔗病害㊂91中国糖料2024表6㊀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鉴定结果Table6㊀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smut resistance in Yunzhe101666参试品种Variety 发病率/%Incidence抗病级别Disease resistance level抗性反应型Resistance reactive type云蔗10166616.64中等M F134(生理小种1抗病对照)6.62抗病R NCO310(生理小种2感病对照)447感病S NCO376(生理小种抗病对照)7.22抗病R 闽糖69-421(生理小种4感病对照)36.46感病S表7㊀云蔗101666甘蔗花叶病抗病性鉴定结果Table7㊀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moasic resistance in Yunzhe101666接种花叶病病毒类型Mosaic virus type 发病率/%Incidence抗病等级Disease resistance levelRT-PCR检测RT-PCR detection抗性反应Resistance reactive type条纹花叶病(SCSNMV)22.23 中抗MR高粱花叶病(SrMV)62.54++感病S3㊀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云蔗101666 为中早熟㊁高产㊁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脱叶性佳,适宜机械化种植与管理,适宜在云南德宏㊁版纳㊁临沧㊁富宁蔗区海拔900~1400m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旱坡地㊁台地种植,在水肥条件较好或有灌溉条件的水田㊁坝地㊁缓坡地种植,增产增糖效果更佳㊂春植㊁秋植㊁冬植均可种植㊂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云蔗101666 按照甘蔗常规种植管理,主要栽培要点:1.出苗好,分蘖强,种植行距以1~1.2m为宜,亩下芽量8000芽为宜;2.前期生长快,成茎率高,栽种时应施足基肥㊁早施追肥,加强水肥管理,以满足其生长需要;3.砍收后应及时清理蔗园,做到早松蔸㊁早施肥,地膜覆盖促进宿根蔗萌发;4.宿根蔗推荐使用快锄低砍,促进宿根萌发整齐一致,提高成茎率;5.品种易感黑穗病,中抗花叶病,可采取田间尽量清除黑穗病病株,以降低黑穗病对其危害;6.脱叶性好,种苗长距离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种芽机械损伤㊂4㊀讨论与结论云蔗101666 蔗茎均匀,中至中大茎,叶鞘57号毛群少,叶片较窄,脱叶性好;其新植和宿根的产量均高于对照 新台糖22号 ,表现出高产特性,并且在开远㊁保山㊁勐海㊁临沧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在德宏则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从糖产量来看, 云蔗101666 一新两宿平均糖产量18.67t/hm2,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良好的高糖属性㊂从蔗糖分来看, 云蔗101666 在1㊁2月的蔗糖分和后期的蔗糖分显著高于 新台糖22号 ,表现出中早熟特性㊂从抗逆性来看, 云蔗101666 的干旱损失率为40.12%,抗旱性综合表现评定为抗旱性强;黑穗病发病率为16.60%,甘蔗条纹花叶病发病率为22.2%,甘蔗高粱花叶病发病率为62.5%,综合表现为中抗黑穗病和条纹花叶病,感高粱花叶病㊂田间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甘蔗稍腐病㊁甘蔗黄叶综合症等甘蔗病害㊂宿根性是甘蔗特有的重要特性,对甘蔗的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14]㊂研究者们对甘蔗宿根性的描述0212㊀第46卷,第1期张㊀静,等:强宿根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101666的选育与评价不同,但核心是相似的,即宿根蔗的宿根年限长,产量下降幅度越小,宿根性就越强[4]㊂ 云蔗101666 2年宿根的蔗茎产量达110.97t/hm2,为新植产量的86.3%;糖产量为17.03t/hm2,为新植的88.15%㊂宿根性强的指标性性状包含了甘蔗根残茬/残茬的形态指标以及直接影响蔗茎产量和糖产量的性状,如新植蔗的有效茎数㊁芽活力㊁根系活力㊁蔗茎产量㊁糖产量级分蘖率等[4]㊂研究表明,宿根性强的甘蔗品系在新植蔗中表现出出苗快㊁出苗率和分蘖率高,有效茎多[23-25]㊂新植 云蔗101666 平均出苗率达54.7%,较对照 新台糖22号 增加17.38%;分蘖率120.2%,相比对照高56.92%;有效茎达8.26万条/hm2㊂综上, 云蔗101666 是以桂糖 96-167 为母本,以 崖城93-26 为父本选育出来的中早熟㊁高产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脱叶性佳,适宜在云南德宏㊁版纳㊁临沧㊁富宁蔗区海拔900~1400m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旱坡地㊁台地种植㊂参考文献1韦巧杨宝玲高振江.我国甘蔗产业化现状浅析 J .农机化研究2015374247-254.2赵俊吴才文赵培方等.抗旱甘蔗新品种云蔗072800的选育 J .中国糖料20173965-7.3姚丽覃伟吴转娣安汝东等.甘蔗新品种云蔗072178的选育及评价 J .中国糖料20173961-4.4XU F WANG Z T LU G L et al.Sugarcane ratooning ability research status shortcomings and prospects J .Biology 202110101052-1052.5SINGH H RATHORE A K TAMRAKA S K.Agro-techniques for ratoon management in sugarcane J .Indian Sugar 20156532-34.6GOMATHI R RAO P N G RAKKIYAPPAN et al.Physiological studies on ratoon ability of sugarcane varieties under tropical Indian condition J .Am.J.Plant Sci 20134274-281.7CHUMPHU S JONGRUNGKLANG N SONGSRI P.Association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roo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ratooning ability and yield of the second ratoon cane in sugarcane elite clones J .Agronomy 20199200.8SINGH P RAI R K SUMAN A et al.Soil-root interface changes in sugarcane plant and ratoon crops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dry-matter accumulation J .Commun.Soil Sci.Plant Anal 201546454-475.9BASHIR S HASSAN M FIAZ N et al.Ratooning potential of different promising sugarcane genotypes at varying harvesting dates J .J.Agric.Biol.Sci 20138437-440.10ASLAM M RAUF H A AHMAD N.Ratooning potential of different sugarcane clones under Southern Punjab conditions J .Pak.Sugar J 20204521-26.11卢李威卢文祥伍龙梅.甘蔗新品种桂柳07150选育与生产应用性能分析 J .甘蔗糖业20225141-6.12邓展云刘海斌李杨瑞等.强宿根性糖能兼用甘蔗品系桂糖96-167的选育 J .中国糖料2010110-1221. 13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等.强宿根性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的选育 J .种子2011308115-117.14甘仪梅杨本鹏武媛丽等.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选育 J .种子2020393119-122.15赵俊吴才文赵培方等.抗旱甘蔗新品种云蔗072800的选育 J .中国糖料20173965-7.16姚丽覃伟吴转娣等.甘蔗新品种云蔗072178的选育及评价 J .中国糖料20173961-4.17夏红明赵培方陈学宽等.甘蔗新品种云蔗08-1095的选育 J .中国糖料20184061-37.18张敏.云南省德宏州甘蔗品种工艺性状的比较 J .北京农业201212150-151.19张华林兆里罗俊等.不同甘蔗品种的机械化收获损失研究 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91590-1592.20谭秦亮周全光朱鹏锦等.甘蔗机械化种植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41-6. 21刘海斌何红张革民等.甘蔗新品种系蔗糖分及成熟期试验初报 J .中国糖料2001415-18.22卢新泽.甘蔗优良品种的工艺性状 J .甘蔗糖业200511-4.23MILLIGAN S B GRAVOIS K A BISCHOF K P et al.Crop effects on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ugarcane traits J .Crop Sci 199030927-931.24覃伟吴才文赵俊等.甘蔗宿根性研究Ⅱ.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J .中国糖料2017391-3.22中国糖料2024 25QIN W WU C W YAO L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ratoon ability and the change of endogenous hormone in sugarcane at sprouting stage J .Acta Bot.Boreali-Occident.Sin 201434143-149.Breeding and Evaluation of New SugarcaneVariety Yunzhe101666with Good Ratooning,High Yield and High Sugar ContentZHANG Jing,YANG Kun,WU Caiwen,ZHAO Peifang,XIA Hongming,ZAN Fenggang, YAO Li,QIN Wei,ZHAO Liping,CHEN Xuekuan,LIU Jiayong,ZHAO Jun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㊀㊀㊀㊀Kaiyuan661699)Abstract:ʌObjectiveɔ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gar industry,new sugarcane varieties with good ratooning ability,high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should be selected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sugarcane farmers and sugar enterprises,and provide variety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gar industry in Yunnan and China.ʌMethodsɔUsing Guitang96-167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Yacheng93-26 as the male parent,sugarcane hybridization was conducted.Through the five stage breeding program,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traits of Yunzhe101666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rough regional trials.ʌResultsɔ Yunzhe101666 has uniform stalk,compact and upright plant types, medium to medium large stalk,and good self-trashing;In the regional trial from2017to2019,the sucrose content from November to March was12.80%,14.97%,16.26%,17.09%,and17.37%,respectively.The average sucrose content throughout the entire period reached15.46%,which was0.71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Xintaitng22 ;The average cane yield was121.32t/hm2,which was22.50%higher than that of Xintaitang22 ;The average sugar yield was18.67t/hm2,which was29.20%higher than that of Xintaitang22 .This variety was resistant to smut and stripe mosaic disease,but susceptible to sorghum mosaic disease.It was granted the right to a new plant variety in July2020.ʌConclusionɔ Yunzhe101666 is a mid to early maturing,high yield,and high sugar variety with strong drought tolerance,good ratooning and self-trashing.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on dry slopes and terraces with medium or higher fertility at an altitude range of900-1400m in sugarcane production areas of Dehong,Banna,Lincang,and Funing in Yunnan. Key words:sugarcane;new variety;Yunzhe101666;good ratooning;breeding。
黔糖4号甘蔗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为谊组 合 1 9 年能 在当地大 面积 、 99 毁灭 性稻瘟病灾 害性发生
情 况 下 未 发 病 ,0 0年 又扩 大 种 植 仍 表 现 出 来 感 病 及 高 产 特 20 性 而 十 分 欢 衄 20 00年 在 紫 云 县 水 塘 镇 种 植 3 h 冈 优 缙 恢 1 ” 对 4m 号 , l 1 h 冈优 缙 恢 1 ” 收 考 察 , 3 车1 2 m ‘ 号 验 不论 与 同 田 对照 比 还 是 与 临 田 对 照 比 . 户 皆 比对 照 增 产 . 中增 产 5 户 其 的 有 1户 1 ] m=最 多 的 增 产 1. . 余 2户 0 2 m h . 19 其 h 最步 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 1 7m 经地 、 农推 、 h . 0 县 植保 、 肥、 土 辞研等 多部 门全生育时 段的多磺 田间鉴定 , 及临 田验收 , 均认 为该组合抗性好 、 丰产
潜 力大 , 场验 收 结 果 : 冈优 缙 恢 1号 ” 产 6 3O g G 7 , 现 “ 单 5 . k ! 6 m: 比 照 优 6 ” 单 产 5 1 0 斤 增 产 1 . 0 ; 此 同 时 , 汕 3的 6. 公 4 与 6 通过采取 11 /0的 抽 咩 调 查 . 该 多 5个 自然 村 中 的 8 对 4户种 植 “ 优缙 恢 1号 ” 户 共 计 1 h 进 行 的 产 量 调 查 中 , 洋 橥 农 2m 除 对 有 少 数 0 ) 洪 水 冲刷 无 法 计 产 外 , 余 各 户 田块 均 比 同 4户 因 其 旧 块 曹 年 栽 种 品种 ( 合 ) 汕 优 6 ” “ 青 ”“ 优 2号 ” 组 如 3 、特 、胜 等 增 产 5 ~ 4 之 间 . 地 党 、 领 导 . 技 部 门 和 农 户 普 遍 5 当 政 农 ^
广西甘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2020年8月第4期(总第113期)广西糖业GUANGXI SUGAR INDUSTRY NO.4,Aug.2020文章编号:2095-820X(2020)04-05广西甘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李杨瑞(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侬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摘要:1978年以来广西的甘蔗品种选育和先进适用的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推广成就显著,推动广西的甘蔗糖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目前的广西甘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甘蔗生产基础条件差、全程机械化进展慢、脱毒健康种苗应用不够普遍、过量施肥严重、宿根年限短、榨期安排不科学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要不断改善甘蔗生产的基本条件,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应用宿根性强的高产高糖优良甘蔗品种,如桂糖29号、桂糖44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桂糖55号和桂糖58号等,加强管理,延长宿根年限;科学利用甘蔗内生固氮菌的促生特性,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强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和生产用种商业化,加快甘蔗健康种苗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强旱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体系在无有效灌溉条件蔗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旱地甘蔗高产稳产;根据甘蔗的糖分积累规律合理安排榨期,实现高糖高榨。
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0引言甘蔗糖业为我国贡献约90%的食糖产量,是保障我国食糖供给的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蔗糖业约每隔5年就跃上一个新台阶,全区甘蔗单产从1978年的25.5t/hm2增加到1990年的48t/hm2,2009年的72.0t/hm2,再到2018年的81.6t/hm2;蔗糖分由过去不足13%提高到目前正常年景下的14.5%左右;正常年景吨糖耗蔗量也由过去10t以上降低至8t左右,其中2019/2020年榨季全区平均出糖率达13.11%,吨糖耗蔗量7.62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饶云
【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
【年(卷),期】2003(010)003
【摘要】对新平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经验进行总结.介绍甘蔗良种、种植密度、抗旱栽培、施肥方案等.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饶云
【作者单位】云南省新平县甘科所,云南,新平,6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6.1;S318
【相关文献】
1.孟连县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J], 周瑾
2.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J], 陈明周
3.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探讨 [J], 苏彩伟
4.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桂糖46号在广西扶绥点种植表现及高产高糖栽培技术[J], 农永前;陆干伟;苏治友;黄梅燕;覃勇;潘文兴
5.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J], 谭生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蔗新品种云蔗94—375的选育

术 ; 品种 在选 育 过程 中得 到农业 部 “ 4 ” 目(0 3 Q 6 的资 助 , 2 0 该 98项 20一 o ) 于 0 3年 被 推荐 参 加 国家第 四轮 品种
区域化试 验 ( 6省 区 9个 单 位 ) 因表 现较 好 ( 量 居参 试 品种 之 首 , 糖 量第 二 ) 于 2 0 , 产 含 , 0 4年参 加 全 国甘 蔗 品
.
排列; 叶片 宽大 , 黄绿 色 , 叶鞘 有 5 7号 毛群 ; 内叶耳 披 针形 , 叶耳退 化 。 外
种 生产示 范 ( 产量 居首 ) 。云蔗 9 — 7 4 3 5在 全省 乃至 全 国大部 分 区试 点 皆表 现 出苗快 、 出苗早 、 中熟 、 产 高糖 高
等 特点 , 糖分 、 产 量 和含糖 量 皆 明显 高 于 双对 照 种 , 全 省乃 至 全 国的 多个 区 试点 均 受 欢迎 。云 蔗 9 — 蔗 蔗 在 4 3 5适 宜 于 中等 肥力 的旱 坡 地 、 浇地 及水 田种植 , 7 水 同时可 作 为糖 能兼 用甘 蔗种 进行 推 广应 用
力的 旱 坡 地 、 浇地 及 水 田种 植 。 可作 为糖 料 或 糖 能 兼 用甘 蔗 新 品 种 推 广 应 用 。 水 关 键 词 : 蔗 新 品种 ; 蔗 9 — 7 ; 育 甘 云 4 35选
中图 分 类 号 :561 3 ¥6. 0
文献标识码 : A
我 省蔗 区生 态类 型极 为复 杂 . 了选 育 满足 不 同蔗 区栽 培 的高产 高 糖 良种 . 为 实现 甘蔗 品种 的更 新换 代 和 满 足制糖 企业 对 高产 高糖 甘蔗 新 品种 的迫 切需求 。持续 不 断地 选配 优 良甘 蔗杂交 组 合进 行 甘蔗新 品种选 育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0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200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闽政文〔2006〕58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了表彰在推动我省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优质早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与应用”等198项科技成果为200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并对获奖单位及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给予奖励,分别发给证书和奖金。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促进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希望各级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福建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名单及项目目录福建省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福建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名单及项目目录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一等奖(9 项)优质早稻新品种佳辐占的选育与应用厦门大学王侯聪、黄华康、方亚顺、张轼、蔡金镭、邱思密、孙传芝、池晓雯、黄育民、郑旋松材线虫病监测及松墨天牛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林业局黄金水、魏初奖、陈顺立、何学友、林庆源、朱建华、杨希、汤陈生、王铃萍、张华峰骨不连、骨缺损和骨坏死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的应用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显微外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张发惠、陈振光、吴水培、陈秀清、郑和平、谭金海、俞立新、张朝春、李丽超声介入无水酒精量化治疗肝癌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林学英、俞丽云、林晓东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及其口服液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程元荣、林文良、黄捷、余辉、金东伟、陈有钟、江红、杨国新、江丹云、王建民福建水口水电站2x500吨级湿运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提升式垂直升船机建设及运行福建水口水电站工程建设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含438厂、461厂、709所、712所、717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福建水口发电有限公司、中国水电第十二工程局、福建省闽江工程公司陈坚权、汪云祥、胥福尧、郑冬梅、扈晓雯、刘崇仁、黄希元、陈文伟、刘志强、林宗霖电除尘用高频高压整流设备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郭俊、邱江新、陈颖、陈冲、谢小杰、连金欣、郑国强、颜玉崇、林德焕、余新良FBD型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郑起、魏可镁、林性贻、徐建本、詹瑛瑛中国反颚茧蜂、悬茧蜂、蚜茧蜂、甲腹茧蜂、小腹茧蜂的资源调查与分类研究福建农林大学陈家骅、季清娥、石全秀、宋东宝、黄居昌、杨建全、伍志山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二等奖(58 项)鸭出血症病原学及诊断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黄瑜、程龙飞、李文杨、彭春香、祁保民、刘利华、庄向生晚杂优新组合特优175选育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乌齐、江文清、黄达彪、刘端华、陈泳和、陈美容、黄庭旭亚热带花卉果树良种引进筛选及示范栽培研究漳浦农业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潘东明、陈清西、郑加协、王建文、黄荣文、胡晓君、王玉玲无公害猪肉生产药物残留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大学黄一帆、姚金水、马玉芳、俞道进、黄小红、李清禄、刘建成低镉姬松茸新品种辐射选育与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食用菌工作办公室江枝和、肖淑霞、黄挺俊、林新坚、林勇、翁伯琦、王义祥茶叶有机栽培及系列产品加工技术产业化示范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漳浦农业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漳浦天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孙云、陈清西、王建文、郑连金、袁地顺、陈丽娇、林金科枇杷主要病虫灾变因子及综合调控技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福如、占志雄、杨秀娟、郑少泉、林国飞、黄玉清、陈元洪高效生物杀虫剂BtA的研制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波、朱育菁、林抗美、林营志、苑宝玲、葛慈斌、阮传清光皮桦优良材料选择、快繁技术体系及离体培养形态建成机理和调控技术研究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福建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福建省农林大学工业原料林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陈伟、郑郁善、施季森、江瑞荣、丘进清、李志真、林镇斌桉树实木利用树种选育及木材开发利用研究龙岩市现代林业技术开发中心、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郑维鹏、张盛钟、黄素兰、宋孝金、邓恢、罗水发、简丽华福建沿海木麻黄衰退原因及抗逆无性系选择的研究褔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褔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褔建省林木种苗总站、平潭县林业局何学友、叶功富、林捷、黄金水、曾国强、刘利玲、吴惠忠漳平杜鹃花栽培技术规范及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应用漳平市创绿园艺有限公司、漳平市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漳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范孔斌、谢永开、许流远、乐玉仁、陈子望、王毅、林平川HDPE浮筏式消波堤研制及其在养殖设施保护上的应用研究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泉州龙闰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陈继梅、黄桂芳、郑国富、朱健康、魏观渊、丁兰、杨香谷新型升降式抗风浪网箱研制及养殖技术研究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泉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泉州龙闰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郑国富、戴天元、洪明苇、黄桂芳、朱健康、李善贞、许肖梅大弹涂鱼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及规范化养殖厦门大学、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霞浦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场、福建省霞浦县松港水产育苗场、福建省霞浦县长盛水产养殖场洪万树、张其永、江国强、叶启旺、蔡珠金、王昌各、李雅璀Axin在控制细胞生长及应激反应两种途径中双功能厦门大学林圣彩、叶志云、李勤喜、罗雯、金利华、邹海鹰性转换机制及结构基础乙肝病毒X蛋白功能的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小众、李丹、陈红英、林纳、张生君阴道毛滴虫电镜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与致病关系的研究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陈文列、陈金富、钟秀容、梁平、刘献祥、蔡蕙珍、郑秀骨形成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II型突变受体基因转染对口腔鳞癌生长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道中、陈良万、邱罕凡、林峰、孙旭东、廖崇先肝移植围手术期几项技术改进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江艺、胡还章、吕立志、张小进、谢海英、谈景旺、俞守霞膀胱癌生长的调控机制及其临床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谢庆祥、韩聪祥、林吓聪、林福地、胡永狮、张闽峰、张阳根人参皂甙Rg1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周宜灿、陈滢、方芳、朱元贵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分子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许春萱、黄明方、柯丹、林亚洲、张建成、陈林、邓玉莲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福建省立医院黄惠彬、梁继兴、陈刚、钟文亮、林丽香、庄维特、陈鸣钦4YCT32破碎压实机械福州大学、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林述温、余金松、黄孙灼、谢剑雄、陈传铭、畅瑞俊、叶仲和多焦点镜头系列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王新夏、王敏、赖爱光、梁秀玲、林峰、郑清琼、张晓东BEL型电除尘器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张原、廖增安、邱生祥、钟志良、杨文贞、郑奎照、周耀强新型掺钕YAG大功率/大能量新型激光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林文雄、黄见洪、郑晖、林宗志、林授群、李锦辉、谢发利82列平推式票据打印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张大荣、王钦善、曾光贤、王国意、郑晓青、蔡作英、陈俊梁字符终端片上系统设计(NL01T58B)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王贤福、蔡小丹、郭栋、吴学超、刘峰高清晰度液晶彩色电视机C-37T18/25、LC-42T17/18、LC-47T17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陈宁伟、苏伟华、赖礼布、姚泰春、陈迎锋、杨志勇、陈联进生产过程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与开发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大学、厦门大学阮学斌、罗键、张庆东、黄庆勋、夏玉雄、曹浪财、王金土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平台开发研究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亿力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林韩、蔡鸿贤、蔡振才、叶勇、陈超、许元斌、王国强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管福建省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福建省安溪县卓万生、刘国治、戴全福、魏克良、邱耿理系统国土资源局、厦门市地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华、池希武、张华南信息化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福建师范大学、福州闽邮吉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蔡声镇、吴允平、张江山、庄一廷、吴进营、苏伟达、蔡坚勇高性能高透气单向拉伸薄膜专用树脂福建师范大学、南安长利塑胶有限公司张华集、张雯、肖荔人、郑书炯、郑叙炎、郑忠诚工具酶系列产品研发福建南生科技有限公司黄发灿、刘一民、郑登忠、黄喜、郑秀珍、周和俏、王光煌气雾染色技术的开发应用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向真、黄建武、李昌华、杜方尧、王学元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福建农林大学郑宝东、曾绍校、叶芳、孟鹏、张怡、李喜载、江玉姬福建省住宅建筑节能成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福建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赵士怀、黄夏东、王云新、卢文英、刘珠雄、梁章旋、任俊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桥受力性能分析与新型截面应用研究福州大学陈宝春、韦建刚、孙潮、陈友杰、彭桂瀚、张伟中、盛叶细晶带肋钢筋生产技术研发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黎立璋、吴迪、潘儒乾、刘相华、胡真明、王国栋、江善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玻璃钢表面包裹加固法华侨大学黄奕辉、王全凤、张天宇、欧阳煜、黄仪、福建省水口库区水葫芦专项整治研究福建省水葫芦办、福建省围垦工程处、福建省水利规划院庄先、林邦树、吴世铭、游履中、占树坤、郑为键、刘琳山美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泉州市山美水库管理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王逸民、王士军、蔡志鹏、林加兴、张惠杉、黄桂元、董福昌胶凝砂砾石(CSG)坝新坝型研究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何光同、李祖发、俞钦、钟斌、徐昌芳、卓文仁、江信敬堤防工程(土质堤坝)隐患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康辉平、陈以确、王锭一、陈泽曦、陈前、林静福建电力系统主要机组励磁系统参数测试与数学模型研究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福建省电力调通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许新生、宋福海、黄文英、文劲宇、林因、方朝雄、吴丹岳超高压线路电场仿真计算及超限值对策的研究福建省超高压输变电局、国家电网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林韩、焦景慧、林志和、邬雄、蒋虹、路遥、陈旦降低500kV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率方案研究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郑家松、季征南、廖福旺、李广福、吴虹、陈文清、张绍周基于体外特高频(UHF)传感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测试技术研究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林韩、游浩、陈金祥、柔少瑜、沈谢林、林一泓、黄海鲲台风系统中尺度暴雨预报研究福建省气象局林新彬、林毅、刘爱鸣、蔡义勇、刘铭、任汉龙、官秀珠钢铁行业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及其循环经济技术研究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蔡如钰、赵扬、李奇勇、王永清、陈远锋、陈伟立、邱宇复杂物质体系的现代分离检测技术研究福州大学陈国南、谢增鸿、张兰、吴晓苹、池毓务、许雪琴、林旭聪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华侨大学吴季怀、林建明、魏月琳、林松柏、黄妙良、黄昀方、谢奕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福建农林大学吴为人、周元昌、陈志伟、官华忠、林荔仿紧局部紧空间与序列覆盖映射漳州师范学院、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大学李进金、林寿、江守礼项目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三等奖(131 项)中早熟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2-649选育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杨焜正、林一心、李瑞美、潘世明、陈庭俊杀线虫菌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张绍升、肖顺、张雯、刘国坤、吴少宁观光生态农业的研究与示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原红萍研究中心)、龙海龙佳生态旅游度假有限公司、福建龙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黄毅斌、翁伯琦、林良美、柯碧南、杨淑芬芦柑绿色食品标准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永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农业厅标准化室、永春县天马柑桔场陈跃飞、陈石榕、肖文生、张生才、黄佳佳花生新品种泉花646的选育与应用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陈永水、陈剑洪、庄明川、洪敦章红壤丘陵开发地生态恢复与山地牧草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原生态农业研究中心)、建阳市农业开发示范场、南安市大湖山农牧果有限公司翁伯琦、黄毅斌、应朝阳、徐国忠、王义祥晚熟油木奈新品系“翠屏晚木奈”选育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古田农业局、古田城东街道办事处刘星辉、林永安、黄林生、陈发兴、汤木秀橄榄病虫的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大学林乃铨、艾洪木、张绍升、徐文生、林勇用PCR技术快速鉴定sorghum属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郭琼霞、黄可辉、虞赟、吴为人、陈文柄蟑螂卵寄生——啮小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吴珍泉、张李香、周玉峰、陈伟、翁瑞泉早熟芋新品种“六月红”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福建省永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黄峰伟、王沛林、张祖德、罗胜奎、陈双龙甘薯新品种龙薯3号选育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立明、张志勇、吴文明、陈炳全、梁金平捕食螨在新疆无公害农业中推广应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艳璇、林坚贞、翁锦周、季洁、文立鹏种猪RN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梁全顺、沈华伟、关育芳、卓坤水、王纪茂红肉脐橙(Cara Cara)引种及配套技术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三明市果树技术推广站蔡子坚、罗应贵、温寿星、包榕、何志刚福建黄兔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福建省连江玉华山自然生态农业试验场、福州市家畜家禽育种站吴德峰、王丽辉、郑真珠、林忠华、黄宝金海峡两岸主要经济植物引种驯化与开发利用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苏明华、胡宏友、谢志南、施金生、邹小鲁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荆西口蘑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黄年来、颜淑婉、上官舟建、林汝楷、郭美英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遗传材料选择研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郑仁华、杨宗武、黄德龙、吴清金、周宗哲马褂木磷营养高效利用种源选择及共生菌根研究福建省建瓯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福建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李建民、周志春、范辉华、张任好、陈金明卷荚相思和厚荚相思快繁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方镇坤、林思祖、陈伟、汪长水、林成立马尾松容器育苗轻型基质筛选及指数施肥技术研究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农林大学张文勤、陈开敏、张沈龙、林瑞荣、马祥庆毛竹主要叶部害虫暴发的生态学机制及生境调控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福建省沙县林业局张飞萍、陈清林、尤民生、陈顺立、侯有明珍贵阔叶树种香叶树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刘春华、刘爱琴、潘标志、蒋宗垲、沈宝贵欧洲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病因及其综合防治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林天龙、俞伏松、龚晖、陈强、杨金先水产品中甲醛、抗生素、激福州大学谢增鸿、林旭聪、吴晓苹、汤新华、郭良素、重金属等快速低成本检测设备和方法洽龙虾养殖技术的研究集美大学陈政强、陈昌生、王盛伦、黄永春、姜永华南方海区牙鲆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林越赳、蔡良候、曾庆民、吴石坤、何伟湃无公害健康海水养殖技术与产业化示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钱鲁闽、王永胜、苏永裕、王玮玮、徐永健银鲈批量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泉州昌盛渔业有限公司黄种持、黄洪贵、董朝基、林学文、赖铭勇鲍健康苗种生产及其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集美大学、连江大成水产良种繁育实验中心宋振荣、钟幼平、颜素芬、马平、黄健超声介入瘤内注射复方中药(99-克星)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礼务、高上达、何以敉、杨映红、薛恩生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发病机制探讨福建医科大学云针对bcr/abl核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吴勇、陈元仲、黄慧芳、陈萍、吕联煌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东、龚捷音、肖雄箭、黄惠斌、陈辉胃癌高发现场研究福建省肿瘤医院郑天荣、应敏刚、陈建顺、陈增春、肖景榕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分析福建医科大学林玲、阳菊华、童绎、陈贻锴、郑志竑宁德市恙虫病地理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宁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袁高林、郑祖针、陈文锦、李翔莺、李方平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本质和手术治疗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易自翔、梁建钢、杨劲松、程金妹、李志春妊娠相关骨盆痛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文华唾液腺癌化学治疗临床应用基础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李嵩、施斌、朱小峰、林耿冰、陈乃俊术后早期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综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福建省肿瘤医院应敏刚、陈夏、陈路川、周东、叶文飞人第10号染色体上抑癌基因--PTEN/MMCA1基因和DMBT1基因与胶质瘤演进关系的系列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卫忠、王锐、倪天瑞、张国良、陈建屏坐骨神经移植对大鼠视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益华、徐国兴、林发森、唐宝丰、韩晓丽颅底手术进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袁友文、甄泽年、赵敏、陈贤明、陈辉结直肠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春康、戴起宝、叶建新、许东坡、黄凯星状神经胶质细胞代谢及其细胞膜P2受体功能研究福建省立医院于荣国尿细胞角蛋白检测在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福建省立医院李涛、陈梓甫、何延瑜、高祥勋、王颖医院消毒供应室专业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许乐、张晓春、郭秀娟、刘月芬、梁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研究泉州市儿童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晋江市医院、安溪县医院郑天文、苏智军、曾献礼、苏志强、王明峰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石奇珍、吕联煌、陈英玉、胡建达、杨月玲针刺结合现代促进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应用研究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陈立典、吴强、苏彩平、陈颖楠、王芗斌降压药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万建新、陈达光、吴可贵、陈怡肺部感染多耐药菌实验和临床研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林庆安、柳德灵、赖国祥、黄梁浒、王爱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护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姜小鹰、吴小南、胡蓉芳、林建华、郑翠红。
甘蔗新品种云蔗94-375的选育

甘蔗新品种云蔗94-375的选育陈学宽;刘家勇;吴才文;赵俊;赵培方【期刊名称】《中国糖料》【年(卷),期】2009(000)002【摘要】云蔗94-375系从Cp72-1210x崖城73-512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生势强、茎径粗壮、直立紧凑、丰产中熟高糖、适应性广.产量(102.6t/hm2)比对照新台糖10号(P.OC10)增产18.8%,比对照桂糖11号增产10.9%;平均甘蔗含糖分(14.45%)比ROC10高0.10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0.15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4.7 t/hm2)比ROC10增产17.7%,比桂糖11号增产13.1%.该品种免疫花叶病,抗黑穗病,抗旱性好,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水浇地及水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1-3)【作者】陈学宽;刘家勇;吴才文;赵俊;赵培方【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03【相关文献】1.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081609的选育 [J], 夏红明;赵丽萍;吴转娣;覃伟;吴才文;赵培方;刘家勇;赵俊;昝逢刚;陈学宽;杨昆;杨洪昌;姚丽2.抗旱甘蔗新品种云蔗072800的选育 [J], 赵俊;夏红明;姚丽;覃伟;赵丽萍;吴才文;赵培方;杨昆;昝逢刚;杨洪昌;刘家勇;陈学宽;吴转娣3.甘蔗新品种云蔗072178的选育及评价 [J], 姚丽;昝逢刚;赵丽萍;杨昆;李俊;朱建荣;刘家勇;赵勇;覃伟;吴转娣;安汝东;吴才文;赵俊;夏红明;赵培方;陈学宽4.甘蔗新品种云蔗08-1095的选育 [J], 夏红明;姚丽;赵丽萍;覃伟;李复琴;吴转娣;赵培方;陈学宽;赵俊;昝逢刚;杨昆;刘家勇;吴才文;杨洪昌5.中熟高糖甘蔗品种"云蔗94-375"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了 2 个生长周期隔离种植 , 经过疫情检测 , 未发现 病虫检疫对 象。20 20 0 2— 04年在 云南省农业科 学院 甘蔗 研究所农 场 ( 开远 ) 行 隔 离试 种 , 行 繁殖 观 察 进 进 和性状初评。由于该 品种在各级试验 中综合 表现较 好, 0 2 5年推荐参加 全国第五轮甘 蔗品种 区试 预试 , 0 20 ~ 07年参加全国第五轮甘蔗品种区试( 个点 , 0 6 20 6 共计 l 8次试 验 )试 验结 果 表 明 , 引 4号 蔗茎 产量 及 , 云 含糖量等性状综 合表现优 良。20 0 7年推荐参加全 国
Z HAO u J n,Wr Ca - n,CHEN ek a U iwe Xu - u n,ZHAO e-a g,LI Ja y n Pi n f U i -o g,
XI Ho g mi g ,L u q n A n - n IF ・ i
摘要 : 云引 4号是 云 南省农科 院甘蔗 研 究所 20 0 0年 从 澳 大利
宾、 墨西哥 、 泰国等 1 O余个 国家甘蔗育种机构建立了 合作关系 , 引进并筛选 出一系列优 良品种 J 。通 过
甘 蔗新 品种生 产试 验 ( 点 , 试 验 ) 进 一 步研 究 6个 6次 ,
了该 品种在较大面积上的适应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多 年试 验结 果表 明 , 云引 4号 蔗茎 产 量 和 含 糖 量 均 比对 照种增产 , 出苗整齐、 分蘖 强、 拔节早 、 生长快 、 成茎 率 高、 有效茎多 、 势强、 生 宿根性 、 适应性及抗 逆性均较 好, 综合表现优 良。20 年通过全 国农作物甘蔗品种 09 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云引 4号 )是 云南省第 1 , 个 通过 国家审定的国外引进甘蔗 品种 , 为我 国蔗区中熟 或 晚熟甘 蔗 品种 的推广 应用 提供 了优 良种 源 。
Br e i g o w u a c n rey Yu yn No. e d n fa Ne S g r a e Vait n i 4
W i g ed a d Hih S g rCh r ce it t Hih Yil n g u a a a trsi h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选 育经过
引进 国外甘 蔗优 良品种 在本 地 区进行 试验 、 繁殖 、
分别 比 c,c2 产 9 0 和 1. 4 ; k 、k 增 .% 6 0 % 适应 性较 广, 在云 南、 广 西、 东等气候 类型相近蔗 区肥 力中等以上的 田地均可种植。 广
关键词 : 甘蔗 ; 云引 4号 ; 引种 ;选育 中图分类号 : S56 1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7 5 2 1 ) 1 120 0 1 4 0 ( 02 0 - 1 - 0 3
经国家甘蔗新品种 区域试验 、 生产试验 结 果表 明: 引 4号平 云
均蔗 茎产量 16 8 h 2 比新 台糖 1 (k ) 0 .6t m , / O号 c 增产8 1% , . l 比
新 台糖 l 或 闽糖 7 -l(k ) 6号 06 1c 增产 1.8 ;1月至 次 年 2 月 87 % 1 平均 糖 分 1. 8 , 值 可 达 1. % 以 上 ; 49 % 峰 65 含糖 量达 1.3/ m , 5 6 h t
云引 4号引 进后 , 格 按 照 境外 引种 的规 定 和 程 严 序进行 检疫 、 试验 示 范 。20 00~20 0 1年 在 隔离 温 室 内
我 国是世 界第 三 大食 糖 生 产 国与 消 费 国 , 蔗糖 产
业是我国食糖生产 的支柱产业。甘蔗 良种对提高甘蔗 产业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 其科技贡献率达 到 6 %¨ 。近年来 , 0 J 由于甘蔗 良种储备不足, 在广西 、 云南等我国甘蔗主要产区, O R C2 2和 R C1 等 R C O 6 O 系列品种 占推广面积的 8 %以上_3, 0 2j品种结构单一 , l 种性退化严重 , 严重威胁到我国食糖生产安全。加速 新一代甘蔗良种选育 , 丰富蔗区品种结构 , 已成为我国 蔗糖产业发展急需解决 的首要问题。 引种投资少 、 见效快 , 是解决生产上 良种需求的重 要手段 。为了满足我国甘蔗生产发展对 良种的需求 , 20 02年云南省农科 院甘蔗研究所在 昆明建成 我国首 个与国际接轨的甘蔗引种检疫温室, 检疫监测技术与 方法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 先后与澳大利亚、 国、 法 菲律
推广 , 有利于扩大品种资源 、 充分利用先进发达国家最 新育种成果 , 甘蔗新 品种选育 的重要途径。云 引 4 是 号是澳大利亚当地高产高糖生产 品种 , 其母本为 H6 — 0 30 , 82 父本 为 Q 620 ,00年 1月 引入 云南 省农 N6 -0 8 20 业 科学 院甘 蔗研究 所 。
第3 卷 1
第 1期 2 1 0 2年 1 月
种
子
( ed Se)
V 1 1 N . Jn 2 1 o. o1 a . 02 3
高产 高 糖 甘 蔗 品 种 云 引 4号 的选 育
赵 俊 , 吴 才文 , 陈 学宽 , 赵 培方 , 刘 家勇 , 夏 红 明 , 李 复琴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云南省甘蔗遗传改 良重点试验室, 云南 开远 6 10 ) 660
亚 引进 , 通过 多年 的适应性研 究、 试验 筛选而 出的 中晚熟 高产
高糖 品种 , 该品种新宿萌芽、 蘖皆好 , 分 有效 茎多 , 丰产 性突 出。
为甘蔗新 品种 的应用研究提供 了科学依据 j 。云引 4号是 云南 省农业 科 学 院甘 蔗 研究 所 从澳 大 利 亚 引进 并筛选出的一个高产高糖 甘蔗 品种 , 云引 4号的选育 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国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