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合集下载

财政与金融形考作业1

财政与金融形考作业1

财政与金融形考作业1题目1国家的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是()选择一项:a. 债务收入b. 国有企业收入c. 税收d. 各种制度性收费正确答案是:税收题目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选择一项:a. 调节社会收入b.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c. 增加就业d.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正确答案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题目3财政属于()范畴选择一项:a. 消费b. 生产d. 交换正确答案是:分配题目4目前,我国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的税种是()选择一项:a. 关税b. 消费税c. 营业税d. 增值税正确答案是:增值税题目5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选择一项:a. 社会总产值b. 一部分社会产品c. 国民生产总值d. 商品价值正确答案是:一部分社会产品题目6()也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特殊来源,它手续简单、成本最低,但危害最大。

选择一项:a. 国家预算资金b. 偿债基金c. 发行货币d. 发行新债收入正确答案是:发行货币题目7能体现量能负税原则的税率是()。

选择一项:a. 比例税率b. 浮动税率c. 累进税率d. 固定税率正确答案是:累进税率题目8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预算盈余b. 国家预算资金c. 发行新债收入d. 企业税后留利e. 偿债基金正确答案是:企业税后留利, 国家预算资金, 预算盈余, 发行新债收入, 偿债基金题目9国债在偿还时对政府压力最大的是()选择一项:a. 抽签偿还b. 一次偿还c. 分期偿还d. 买进偿还正确答案是:一次偿还题目10国债是指(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选择一项:a. 政府b. 团体c. 个人d. 企业正确答案是:政府题目11财政产生的条件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市场竞争b. 国家的产生c. 剩余产品的出现d. 人口增长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国家的产生题目12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学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学习资料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电大《财政与金融(农)》形考测试三

电大《财政与金融(农)》形考测试三

试卷总分:100 得分:951.信用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双方面让渡。

【答案】:错误2.股票是持有人凭以按规定收取本金和利息的信用凭证。

【答案】:错误3.利率的高低还受借贷资本供求状况制约,当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上升;反之,利率则下降。

【答案】:错误4.货币流通从根本上说是由现金流通引|起的。

【答案】:错误5.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6.非金融机构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答案】:错误7.国家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

【答案】:错误8.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对外的负债。

【答案】:错误9.借款负债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答案】:错误10.商业银行经营中间业务必须占用自己的资金。

【答案】:错误11.商业银行在信托业务中收取本金和利息。

【答案】:错误12.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答案】:错误13.信用是指经济上的一种()行为。

A.行政B.司法C.借贷D.交换【答案】:C14.()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就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A.消费信用B.银行信用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答案】:D15.()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银行券B.大额存款单C.股票D.支票【答案】:A16.货币供应量是由( )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A.财政B.工商C.行政D.银行【答案】:D17..影响和决定货币存量大小的是()A.企业财务收支B.工商部门收支C.财政收支D.银行信贷收支【答案】:C18.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则会发生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A.等于B.大于C.小于D.少于【答案】:B19.各种与货币、信用有关的金融活动,一般都要通过( )办理。

A.工业部门B.财政机构C.金融机构D.农业部门【答案】:C20.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以发放( )为主。

2017年电大电大春【财政与金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7年电大电大春【财政与金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财政与金融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

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2022年最新电大国开《财政与金融》形考册-答案

2022年最新电大国开《财政与金融》形考册-答案

财政与金融(农)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级:《财政与金融》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财政属于( B )范畴。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C )。

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 A )高低的主要因素。

A.剩余产品价值率B.产品合格率C.工资增长率D.物价指数4.国债是指( C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B.团体C.政府D.个人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 B )。

A.政府机构B.企业和居民C.失业者D.伤残人6.( B )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A.银行资本金B.存款负债C.向中央银行借款D.同业拆借7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 )。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8.( B )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原保险B.再保险C.单一保险D.综合保险9.( A )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同业拆借B.票据承兑C.票据贴现D.国债回购业务l0. ( B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支票B.银行券C.大额存款单D.股票1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A.社会产品 C+V+MB.折旧基金CC.职工劳动报酬收人VD.剩余产品价值 M12.财政是以( 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B.企业C.个人D.法人13.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

A.控股制B.财政供给制C.招标制D.财政透支14.综合财政计划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计划。

A.国家预算B.银行信贷收支C.现金收支D.企业部门财务收支15.(C)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财政与金融》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财政与金融》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财政与金融》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通常也叫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 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P58 2、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 能超过收入总量。P67 3、答:也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 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 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 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P72。 4、答: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P82。 5、答: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 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P93 6、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 动者的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的基本的生活保 障。P93 7、答: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 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P100 8、答:是国家财政预算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 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P107 9、答: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P112 10、答: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 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P112 11、答: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
页 P137 P139 P141 P144 P152 P157 P161 P161 P164 码 题 11 号 12 13 14 15 AC
答 CDE ABE ABCD AB 案
页 P166 P176 P177 P179 P181 码 五、判断题 1、错 P134“双方面”改为“单方面” 2、错 P139 股票的定义 3、错 P140 “银行信用”改为“商业信用” 4、错 P141 “提供和创造货币”改为“资源再分配” 5、错 P144 当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则上升 6、错 P147 “现金”改为“商品” 7、错 P149 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8、错 P152 “除以”改为“乘以” 9、错 P152 “ 财政收支”改为“银行信贷收支” 10、错 P155 “总需求”改为“总供给” 11、错 P161 “非金融机构”改为“商业银行” 12、错 P165 “短期贷款”改为“长期贷款” 13、错 P165 “各项存款”改为“国家预算拨款” 14、错 P173 “工商企业”改为“特殊企业” 15、错 P174 “国家银行”改为“股份银行” 16、错 P176 “对外”改为“对自身” 17、错 P176 “借款”改为“存款” 18、错P179 “必须”改为“无须” 19、错 P180 “本金和利息”改为“手续费和佣金”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

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最新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资料

最新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资料

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电大《财政与金融(农)》形考测试一

电大《财政与金融(农)》形考测试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财政是国家凭借全社会生产资料所有权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
【答案】:错误
2.财政作用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答案】:错误
3.目前在我国,债务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 左右,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答案】:正确
4.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来源和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需要所决定的财政收入最高数量界线和最低数量界线
【答案】:错误
5.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是纳税人
【答案】:错误
6.税源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答案】:错误
7.起征点就是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答案】:错误
8.国债和税收都属于财政范畴
【答案】:错误
9.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
【答案】:正确
10.发行国债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答案】:错误
11.财政属于() 范畴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答案】:B
12.财政是国家凭借( ) 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
活动和分配关系。

A.社会产品所有权。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2020年整合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名师精品资料

2020年整合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1-4名师精品资料

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12、增值税有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类型。

13、消费税实行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14、资源课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类型。

15、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5070

《财政与金融》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35070

一村一《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P2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P5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P11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P23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P24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P25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P25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P27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P27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P43二、填空题1、经济、社会2、国家3、剩余产品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5、税收、非税收6、经济数据、要素分析法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8、纳税人 9、税源 10、10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13、从价、从量14、一般、级差 15、有偿 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17、平价、折价、溢价值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 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 20、金融市场利率、国家信用环境、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判断题六、计算题1、答:10000*150=1500000元;1500000/(1+17%)-110000元=107948.70元。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1+税率)。

2、工资部分:(1500-800)*10%-25=45元;劳务报酬部分: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5000*(1-20%)*20%=800元;股息部分:500*20%=100元;合计:45+800+100=945元。

形成性考核财政与金融答案

形成性考核财政与金融答案

形成性考核财政与金融答案【篇一:职业技能实训平台-财政与金融完整答案】果是( 减少财政收入)第2题: 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有( 契税第3题: 土地增值税所具有的双重性质指( 资源课税与流转课税)第4题: 国际税收的本质是指(国与国的税收分配关系)第5题: 比照市场标准一般只适用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工业品销售转让第6题: 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实行(税利分流)第7题: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第8题: 财政的性质属于(历史范畴)第9题: 融资租赁比较适用于使用寿命或技术寿命较长的生产设备。

(√)第11题: 筹资决策的目标,是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得股东权益最大化。

(√)第16题: 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第17题: 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计人企业制造成本。

(√)第18题: 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

(√)第20题: 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最优化的资本结构。

(√)第25题: 下列项目中,同普通股成本负相关的是____。

(普通股金额)第26题: 某公司利用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存收益筹集了长期资金1 000万元,分别为3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资金成本率分别为6%,11%,12%,15%。

则该筹资组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为____。

(10.4%)第27题: 某公司发行普通股股票600万元,筹资费用率5%,上年股利率为14%,预计股利每年增长5%,所得税率33%。

则该普通股成本率为____。

(19.74%)第28题: 若企业无负债,则财务杠杆利益将____。

(不存在)第29题: 某公司年初发行普通股1 0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10元,筹资费率为6%.所得税率为33%。

该年末每股发放股利1.5元,预计以后股利年增长率为3%。

该公司年末留存800万元未分配利润用作发展之需。

则这笔留存收益的成本为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村一《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P2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P5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P11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P23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P24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P25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P25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P27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P27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P43二、填空题1、经济、社会2、国家3、剩余产品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5、税收、非税收6、经济数据、要素分析法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8、纳税人9、税源10、10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13、从价、从量14、一般、级差15、有偿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17、平价、折价、溢价值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19、分期逐步、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20、金融市场利率、国家信用环境、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判断题六、计算题1、答:10000*150=1500000元;1500000/(1+17%)-110000元=107948.70元。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1+税率)。

2、工资部分:(1500-800)*10%-25=45元;劳务报酬部分: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5000*(1-20%)*20%=800元;股息部分:500*20%=100元;合计:45+800+100=945元。

第二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通常也叫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

P582、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P673、答:也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P72。

4、答: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

P82。

5、答: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P936、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的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的基本的生活保障。

P937、答: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P1008、答:是国家财政预算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P1079、答: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

P11210、答: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

P11211、答: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的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P11512、答: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P12713、答: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P12714、答: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

P12915、答: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

P129二、填空题1、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全面安排2、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工伤、残疾人3、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4、高度集中、分散管理、统分结合5、现金补贴、实物补贴6、财政措施、财政信用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判断题第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P1332、答:指经济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P1343、答:是指导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一般直接用于生活消费。

P1374、答:指民间个人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

P1375、答;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暑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P1396、答:是银行活期存款户向银行开出的,从其账户支付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付款命令书。

P1407、答: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P1428、答:是本金同在一定暑期内由此收入的利息的比例。

P1429、答:指以经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信贷业务,贯彻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

P16510、答:指商业银行运用其经营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

P17711、答:是指由商业银行的转账贷款或投资而转化形成的商业银行存款。

P18012、答: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减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以及实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P184二、填空题1、商业、银行、国家、消费、民间2、企业、政府、金融3、单利、复利4、平均基本利率借贷市场中资金供求对比状况5、货币供应量6、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7、金属货币需要量8、中央、商业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判断题六、计算题答:(1)存款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0%=5(2)派生存款扩张倍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1/20%—1=5-1=4(3)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大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1/20%=1000万(4)派生存款总量=存款扩大总额—原始存款=1000-200=800万第四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答:指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P2042、答: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

P2053、答:是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P2084、答:指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指定的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

P2145、答: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主要是对意外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因为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P2226、答: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P2257、答:指以人的生命或者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P2258、答:指保险基金完全通过保险人收取投保人的保险费而组织起来的保险。

P2259、答:由国家补贴保险基金的保险种类。

P22510、答:指金融商品是指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如各种票据、有价证券等。

P23411、答: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自己的开户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P23912、答: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代表持有人入股的份数和对企业的所有权。

P24313、答:是外汇经营机构、中央银行以及个人等从事买卖和调剂外汇的场所。

P24814、答:指货币发行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P25315、答:又称国际汇兑,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和消偿国际债务的支付手段和金融资产。

P26816、答: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也就是在外汇市场上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

P26917、答:是系统地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P27318、答:指本国与外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并且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占主要地位的国际收支项目。

P27319、答:反映以货币表示的国际债权债务的变动,说明资本的国际流动状况。

P27420、答:是国际货币经营业的总称,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

P281二、填空题1、政策、管理、服务2、最高权力、内部职能3、稳定币值、发展经济4、贸易信托、金融信托5、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人6、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7、补救8、可保危险的存在、多个经济单位的结合、随机事件的科学化9、分散危险、组织经济补偿、融通资金10、有形、无形11、纸币12、原有收入13、上升14、贸易收支15、离岸价值16、劳务17、资本项目18、平衡和结算19、国际债券20、存放款、国际结算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六、计算题1、答:20008(1—105*60/360)=196.6672、答:收益率=[(卖出—买入)+年利息]/购买时市值*100%=[(97—95)+5]/95 *100%=7.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