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阶段分析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第三节
一、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
政策议程的建立
(1)公众议程也称系统化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 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2)本质上,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
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散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进入政府议程;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1.外在创始型议程 (1)外在创始型议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 经阐释和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阐释是指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 (3)扩散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3)新旧项目对政府议程的影响
A.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款、社会保
障等。一般而言,政府对这类问题都较为熟悉,且处理方案在一定程度
上已经成型,所以它们往往会优先进入政府议程。
B.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大规模罢工、外交方面
出现的危机等。新项目进入政府议程常会受到拖延。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间接主体: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2)客体:(a)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b)目标群体。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1)信息子系统: 2)咨询子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功能和作用:(a)提供预测研究;(b)帮助决策子系统发现问题,确定政策目标;(c)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d)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e)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估。
上下来去决策模型 是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
构建决策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第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第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
科学的第一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第二个品格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基本特征:权威性和主导性。功能和作用:(a)确认政策问题;(b)明确政策目标;(c)组织政策方案设计;(d)负责备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
执行子系统的功能:(a)为政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b)有效地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c)总结执行情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1从国内和国际的视角看;2.从客观和主观的视角看.
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 (1).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包括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和边界估计.(2).多角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系统的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问题办法的分析方法,包括个人角度,组织角度,技术角度.(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包括五项原则,即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和层次分明性.(4).原因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5).类比分析法,是旨在从类似的问题确认中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一种分析方法,包括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和想象类比.(6).头脑风暴法,是指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人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包括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和意见排序几个阶段.(7).假设分析法,是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理论假设创造性的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包括确定厉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几个阶段.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是指通过一系列阶段来解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包括以下阶段:
1. 警示阶段(Agenda setting):政策问题被提出并被放在议政议程之上。

2. 制定阶段(Policy formulation):政策制定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制定政策目标、方案和措施。

3. 决策阶段(Decision making):政策制定者在政策选择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终政策。

4. 实施阶段(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被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并通过相应机构来执行。

5. 评估阶段(Policy evaluation):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测,检查政策的有效性和达成目标的程度。

6. 修订阶段(Policy revision):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提高政策的效果。

这一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反映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动态性、逐步性和循环性,同时也强调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与性、多元性和合作性。

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阶段通常会包含其中。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试论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公共政策议程的概念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而当诸如自然事件和战争冲突等内在和外在的客观问题影响到了公众或政府的切身利益,受到普遍关注,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公正政策议程便正式启动了。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互相关联的议程阶段。

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讨论,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

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简单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

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与者,但是作为参与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别: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造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提供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出发点,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命令方式贯彻统一。

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别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别,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如果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办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情绪)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办法更易采纳。

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组织的力量之间的平衡对变革有妨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保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情绪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则妨碍其受到关注。

公共政策制定流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流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流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或一系列行动的总和,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与需求,所以需要构建一套可持续的公共政策制定流程来保证政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就公共政策制定流程及影响因素作一分析。

第二章:公共政策制定流程2.1 问题解决阶段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初期,立场明确的决策者需要找出他们需要解决以及适用于什么人群的方案。

在这个阶段,决策者需要充分掌握政策贯彻的意义和目标,评估可行性,检测并挖掘出相关的数据,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2.2 建议的制定阶段在问题解决阶段之后,提议阶段的时间到了。

制定和评估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是一个花费时间的过程。

提议过程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需求,结合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架构。

2.3 讨论与评估阶段在确定方案和设计后,就需要对新政策进行讨论和评估。

讨论的目标就是确保提出方案的各方利益都能被完整地考虑进来,主要是考虑政策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及其影响。

评估的目标是确定政策推行的方式和可实施性,它考虑了政策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

2.4 决策与实施阶段在将方案推向公众之前,要进行决策和实施的过程。

决策阶段是制定政策的最终流程,它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确立行动计划,分配资源,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的支持,以及其他的政策实现信息。

在实施阶段,行政部门和决策者开始运用政策框架,设计实施的具体细节,确定交付方式和时间表,培训资源,以确保政策的成功推广和有效实施。

第三章: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3.1 行业环境公共政策制定十分关注行业环境。

因为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业务,其实际需求和资源分配可能不同,这是由于其所在的环境会有所不同。

比如,两个不同的城市可能有不同的工资水平,两个生产相似物品的公司的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n 那些涉及全局关系的重大政策,非常规性政策特别是带有风 险性的政策,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的政 策,缺乏政策经验、结果难以预料、后果影响深远的政策, 都必须经过政策实验。
n 政策实验一定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政策实验步骤大致包 括以下三个阶段: ¨ 选择实验对象 ¨ 设计实验方案要周密 ¨ 总结实验结果
n 法律手段的特点:除与行政手段一样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性以 外,还具有稳定性与规范性的特点。
n 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依法行 政、依法管理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只 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碍政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干扰, 保障政策执行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利于政策的 顺利实施。
9-2-1 政策执行过程
n 政策宣传
n 政策分解
n
物质准备
n
组织准备
n
政策实验
n 全面实施
n 协调与监控
过程
9-2-1-1 政策宣传
n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 活动。
n 政策宣传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 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 有一个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 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9-2 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n 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一些基本环节或一系 列的功能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一些必要的执行 手段。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手段的研究是政策执行理论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n 7-2-1 政策执行过程
¨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是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 段与反馈阶段。具体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 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在公共生活领域,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由公共权威主体针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制定并执行的公共行为规范或行动方案2、利益整合: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以整合利益关系为基本原则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并解决社会的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二、简单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6)合法性: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公共性;政治性、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目标性、价值性;相对稳定性;复杂性)2、简析公共政策与制度和法律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制度:①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层面②公共政策与制度的本质相同③公共政策与制度存在交叉④制度是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政策的配合公共政策与法律:①公共政策与法律的本质相同②政策是法律建立和修订的基础③政策与法律互为补充④制定主体不同⑤制定程序不同⑥表现形式不同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分析:对一项公共政策的文本与执行结果及原因的分析2、技术理性:即政策是否对社会产生效用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3、自愿性工具: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4、社会规范: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5、公共政策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6、规范性分析: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确定后引申出的规范判断7、经济理性:即政策是否对社会有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提高最大的效益,或者提供固定的效益,而消耗最低成本8、强制性工具: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9、系统方法: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10、公共政策终止: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11、描述性分析:在“价值自由”下给出的描述性的或解释性的叙述12、法律理性:即评定政策是否符合成文的法律规范和各项先例,以探讨政策在社会上的合理性问题13、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有私人作出决策15、政策运行成本:在政策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二、简答题1、邓恩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方法:预测分析、回溯分析、综合集成分析预测分析涉及到政策行为启动和执行之前信息的产生与转变过程。

回溯分析主要是限于政策实施后信息的获取和转换上。

综合集成分析是一种全方位的分析方式,它不仅要把预测分析和回溯分析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而且要求分析者不断捕捉新的信息与转化信息。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①社会客观现实②问题的察觉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④团体或组织的活动3、社会问题进入决策议程的途径:①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②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③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④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4、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①投入工作量②绩效③效率④充分性⑤公平性⑥适当性⑦执行力⑧社会发展总指标5、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6、政府有限介入社会问题的原因:①政府基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②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权利去处理③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利去处理,但无能力办理④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利与能力处理,但不能马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7、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①主体分析:主体认定、主体类型、主体的合法性、主体的合法律性②类型分析:法律化与非法律化;文件、领导人讲话、直接行动、不行动;其他分类③价值分析:为什么人、什么利益;利益的损益、利益的补偿、利益的公共性④公共政策问题分析:问题认定;问题类型;问题的合理性、层级、重要性、合法性、可行性⑤公共政策目标分析:类型、先进性、系统性、可行性⑥公共政策方案分析:方案类型、方案的具体措施、方案优化性、方案的整体性、方案的成本与收益⑦公共政策的效果分析:效果——实现目标程度;效益——投入产出;效率——时效;效应——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影响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分析⑧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分析:社会制定;政治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8、社会问题认定常见的价值标准:社会福利、效率、公平、民主、自由、社会稳定、社会团结、社会信任9、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10、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周期是指一个政策从产生、形成,到执行,再到评估、终结的过程。

最早提出公共政策周期理论,是美国政策家C·O·琼斯。

他根据系统分析的概念,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5个阶段:
(1)问题认定,即从问题到政府的阶段;
(2)政策发展,包括方案规划以及合法化等功能活动,即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行动的阶段;
(3)政策执行,即政府解决问题的阶段;
(4)政策评估,即由政府回到政府的阶段;
(5)政策终结,即问题解决或变更阶段。

公共政策周期有2种形式:
1、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形成的周期。

在此周期中,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它贯穿于政策过程的始终,通过政策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偏差;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2、政策经过传达期、贯彻期、变革期等阶段形成的周期。

主要体现下级、基层部门。

所谓传达期,即“传达动员”阶段。


达动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内部传达,另一种是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动员,在很多场合下,先是内部传达,然后公开动员。

所谓贯彻期,即“贯彻实施”阶段,在传达中央、上级精神之后,各地方开始具体实施。

所谓变革期,即有两种现象,一是正面的创新政策;一种是负面的抵制政策,通常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阶段。

8.4公共政策的两个周期

8.4公共政策的两个周期

8.4 公共政策的两个周期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学习公共政策的两个周期。

公共政策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旧的公共政策的渐趋终结,新的公共政策不断产生,从而形成公共政策循环往复的周期现象。

公共政策的周期一般可以分为政策的生命周期和政策的变动周期两种类型。

1.政策的生命周期所谓的政策的生命周期,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它指的是公共政策经历了从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的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诸环节,最后归于终结。

不过不同学者对公共政策在一个周期中所经历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看法。

最早的政策周期理论学家 C.O.琼斯认为,政策过程的分析框架包含认知/界定、聚合、组织、议程设定、规划、合法化、预算、执行、评估以及调整/终结等十一个环节。

然后他又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七个阶段:问题认定、方案规划、项目合法化、项目预算、项目执行、项目评估和问题解决或项目终结。

安德森、布雷迪和布洛克则认为政策过程有六个阶段:问题界定、政策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

而布鲁尔和德龙的六阶段又有所不同,它们是:创始、估算、选择、执行、评估和终结。

我们所认为的政策周期则包括: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和监控以及公共政策的变动和终结等五大阶段。

2.政策的变动周期政策的变动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现象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周期性变动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政策主体的周期性更迭。

就像亚瑟·施莱辛格在他的周期型政策变动模型中所指出的那样,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执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

(2)客体的周期性变化。

这指的是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具有周期性。

比如某些自然灾害的出现具有周期性。

(3)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周期性波动。

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是影响政策系统的重要外部因素。

经济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经济发展会产生周期性波动,经济繁荣和衰退常常交替出现。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

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在当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不仅涉及到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需要进行决策分析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公共管理学中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公共管理学中的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机构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估公共政策的学科。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系统地研究和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收集、总结和分析各种信息,以揭示政策背后的影响因素和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界定、政策目标设定、政策设计、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问题界定阶段要明确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并进行充分的背景研究。

政策目标设定阶段需要确定政策的最终目标,以引导后续的决策分析和方案设计。

政策设计阶段需要调研和比较各种政策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政策实施阶段需要考虑政策的执行能力和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最后,政策评估阶段需要对政策进行全面的评估,以验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的关系公共政策和决策分析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决策分析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用于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利弊,并辅助政府机构做出科学决策。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决策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运用决策科学中的方法和工具,对政策选择进行评估。

决策分析旨在提供决策者所需的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影响,预测可能的结果,并作出有效的决策。

决策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模拟模型等方法,以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公共政策需要借助决策分析来评估不同政策选择的优劣,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决策分析则需要基于具体的公共政策背景来进行,以提供政策制定者需要的优质决策支持。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文档

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面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目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利益,提高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议题确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确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共利益。

这些议题可以是经济发展、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可能通过调研、咨询专家和利益相关者来确定议题。

2.政策制定:在这个阶段,政府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确定的议题。

政策制定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政府会考虑各种因素,如预算限制、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政策实施:在政策制定完成后,政府需要对政策进行实施。

这包括资源分配、监督和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可能需要与各方合作,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来实施政策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4.政策评估:政策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式。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政府调整政策,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方面:1.社会公正:公共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不平等、贫困和歧视等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提高社会公正。

2.经济稳定:公共政策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调整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增长。

3.环境保护:公共政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公共政策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利益冲突:公共政策涉及多方利益,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目标。

第六讲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第六讲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二、政策议程的建立
1、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涵义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3、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4、政策议程建立的触发机制 5、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因素 6、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1、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 (2)政府议程 (3)二者的区别
(1)公众议程
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 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 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 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到达公众议程,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到达公众议程,必须具备以下三 个条件: 个条件: 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 ①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 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知; 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知; ②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公众普遍认为, ③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职能部门权 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人主动,政府只 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人主动, 是有限介入。 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 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主动。 政府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主动。 (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琼斯的十一阶段说:感知/定义、汇集、组织、 琼斯的十一阶段说:感知/定义、汇集、组织、 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合法化、预算、 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合法化、预算、执 行、评估、调整/终结。 评估、调整/终结。 安德森的五阶段说:政策问题的形成、 安德森的五阶段说: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 问题的形成 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施、 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施、政 方案的实施 策绩效的评价。 绩效的评价。 的评价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1、政策:指为社会公共权威机构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订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2、政策分析:是针对整个政策制定过程并在政策制订的各个环节只能够创造知识的一项活动。

3、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4、政策问题:指超越了个人之间的问题,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并且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

5、边界评估:是要制定研究对象的边界,找出与其他事物严格区别的本质及其属性,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外界内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6、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程序,对政策结果进行评价,以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课堂笔记:政策评估的对象或客体是公共政策而非私人政策或计划,评估是由一定的评估主体进行的;政策评估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

政策评估是有目的性的政策活动。

7、社会问题的界定:(特征)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主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社会问题关乎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社会问题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

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

8、头脑风暴法:亦称畅谈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邀集专家,针对一定范围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同时又有四条特征:①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开阔思路,不要重复别人的意见②意见与建议越多越好,不受限制也不怕冲突③对别出心裁的意见不要反驳,不要批评也不要作出评论④可以补充与发展相同意见。

让与会者畅所欲言,激发创造性思维,而不对发言进行评价,以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的创新方法9、哥顿法:主要通过会议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引导,让与会者进行讨论,但与会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实际上只有主持人自己知道其他与会者都不知晓。

10、综摄法:是一种基于心理学中的垃圾箱理论,试图用非理性因素激发群体创造力,力求收集那些看似不合理,带有更多情感色彩的想法,并把它们与理性看法相结合,通过比较区分,实现新的突破。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 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公共政策概论政策执行过程分为哪
几个阶段
1、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

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

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

2、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

3、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

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

4、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工作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

组织功能的发挥情况,直接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方式。

扩展资料:
本教材共分三篇——政策理论、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执行。

第一篇主要介绍公共政策和政策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作用、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等;
第二篇重点阐述社会问题的特征和类型、问题确认的步骤与方法、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的基本内容等;
第三篇主要讲述政策执行的条件与局限、政策执行的方针与策略、政策评估的内容和作用、政策评估的步骤与方法,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措施及其局限等。

教材在每一章节中结合讲述内容附有一些专栏说明,这对于丰富教材内容、加深概念理解、启发读者思考、培养“疑问”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的事例对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加以说明,以期能够更形象、更生动地传达政策知识,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共政策概论。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简述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问题识别:政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社会、经济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识别可以通过政府部门、专家组织、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

2. 政策制定: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政策制定者将会考虑采取何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可能涉及到政策研究、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以及政府内部的协商和决策过程。

3. 政策实施:政策制定者将制定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进行实施。

这可能包括立法、政府行政措施、经济激励措施等。

4. 政策评估:政策实施后,会进行政策评估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数据收集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反馈等。

5. 政策调整: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调整原有的政策。

这可能包括政策的修改、补充或废止。

整个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之间可能会有相互作用和反馈。

政策制定者通常会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压力来决定政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篇一:公共政策分析1.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准则和行动计划。

2. 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分配功能 4、发展功能3. 公共政策的类型:纵向划分:1.元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横向划分1.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3.社会政策4.文化政策4. 公共政策系统: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和公共政策环境。

要素之间相互不影响、相互作用。

公共政策的运行正是以公共政策系统为基础的。

5. 如何认识公共政策价值:管理价值文明价值理性价值6. 公共政策价值的意义:有助于合理确定公共政策目标有利于规范公共政策价值导向有利于协调公共政策利益关系7. 现行政策体现了哪些价值偏见:正义效率平等民主秩序发展利益8. 公共政策环境:第一,公共政策环境是一个包含大量因素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几乎涵盖了公共政策面临的一切外部条件;第二,公共政策环境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它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及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第三,公共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不断进行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一个循环的系统。

9. 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相互关系:1.公共政策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2.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3.政策环境的改变是公共政策变革的压力和动力4.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 政策环境的特征:复杂性多元性特殊性可变性11. 政策网络:是一种分析政策参与过程中团体与政府关系方法,它是一群行动者之间建立某种稳定程度的社会关系形态,以促成政策问题或方案的形成或发展。

12. 公共决策体制:是决策权力分配的制度和决策程序、规则、方式等的总称。

13. 公共决策的特点:1.决策制定与决策执行相对分工显著2.决策行动与决策研究分工日益明显3.决策系统与信息系统明显的结合4.“人”与“机”明显的结合5.高度分工与高度综合的有机整体逐渐形成。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5、建立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不足 (5)表达方式的失当
6、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2)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3)中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式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
①外在创始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②政治动员型(Mobilization Model) ③内在创始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
(3)政府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主动。 (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
4、政策议程建立的触发机制
(1)政治领导(political leadership) (2)危机事件(crisis event) (3)抗议活动(protest activity) (4)传媒曝光(media reportage)
(2)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政府议程比公众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 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问题经过一定的描 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 决的时候,公众议程就转为政府议程。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人主动,政府只 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 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 析
拉斯维尔的七阶段分析框架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问题剖析-文档资料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问题剖析-文档资料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问题剖析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概述公共政策制定,是“指针对某个政策问题提出、论证并抉择解决方案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和论证、方案抉择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环节。

”这几个环节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动态变化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作为确立了公共政策议程之后进入问题解决阶段的首要环节,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多环节的动态过程,具有动态性、指向性、系统性、前瞻性等特征。

同时,公共政策制定还是一项严肃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为了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顺畅,从宏观层次上必须遵循从国情出发、整体效益和系统原则、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审时度势等一系列基本的原则。

而在政策制定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从微观层次上还应遵循信息原则、预测性原则、兼听原则等。

西蒙的在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中指出,决策不仅仅是最后时刻的事情,它包括整个决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即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

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各个阶段是相互交织的,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一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制定过程,即“大圈套小圈,小圈之中还有圈”。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三大系统,分别是:组织、领导整个决策活动并最终抉择方案的决策中枢系统;收集、处理信息并提供决策依据的决策信息系统;提供咨询服务并设计备选方案的决策咨询系统。

这三大系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分工不同、使命各异,只有各司其职、各行其责,相互支持和互补,才能确保公共政策不失真、不片面。

二、公共政策问题剖析在本人看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往往会忽略基本的流程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求。

事实上,这三大要求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决策流程不仅体现着民主化的原则要求,同时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一)流程化:隐形的政策制定环节正如前文所述,科学的政策制定需要经历一定的逻辑流程:主要的环节比如说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分析、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政策执行以及政策修正等。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模板

2.强度
(1)强度是指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态度或反应程度。 (2)如果公众对某社会问题的反应平淡,则不会引发相关的政策议程; 反之,如果引起公众的担心和愤怒,导致舆论哗然,那就会使得政策制 定者予以高度重视。
3.时间 (1)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2)瞬间机制(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广为人知的事件),如地震、爆炸、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政治体系的封闭
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民选代表不能代表选举人的利益,
那么公众与政府联系的渠道就会出现障碍,公众的呼声和愿望就很难为
决策者所知,人们不仅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而且不能通过问 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认定的社会问 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Harold D. Lasswell 的七阶段说
⏹Garry Brewer 的六阶段说
⏹Charles O. Jones 的十一阶段说
⏹James E. Anderson 的五阶段说
拉斯维尔的七阶段分析框架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布鲁尔的六阶段分析框架
创始(Initiation )
预评(Estimation )
选择(Selection )
执行(Implementation)
评估(Evaluation)
终止(Termination)
琼斯和安德森的阶段分析框架
⏹琼斯的十一阶段说:感知/定义、汇集、组织、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合法化、预
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安德森的五阶段说: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
施、政策绩效的评价。

公共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一、政策问题的构建
⏹1、政策问题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政策问题的特征
(1)客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主观性:政策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3)社会性:政策问题关系到大多数人。

(4)动态性:政策问题的形成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5)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是具有系统相关性的问题。

⏹3、政策问题的类型
⏹4、政策问题构建的重要性
Russel L.Ackoff:要想成功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对正确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我们经历失败常常更多地是因为解决了错误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错误的答
案。

威廉·N·邓恩: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

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Policy Pathology),其实就是政策制定者经常对错误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原本以为解决了问题,实际上远离了问题的症结,从而导致政策方案无效果。

⏹5、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1)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
(2)意识形态(ideology)
(3)无知(ignorance)
(4)信息超载(babel)
(5)噪音干扰(noise)
(6)时间落差(lag)
(7)逃避问题(avoidance)
(8)隐避问题(masking problem)
⏹(9)虚假问题(pseudo-problem)
二、政策议程的建立
⏹1、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涵义
(1)公众议程
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一个问题要想成为或到达公众议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知;
②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③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职能部门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2)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的项目可分为新项目与旧项目两类。

(3)二者的区别
公众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政府议程比公众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公众议程就转为政府议程。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人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3)政府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主动。

(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
⏹4、政策议程建立的触发机制
(1)政治领导(political leadership)(2)危机事件(crisis event)
(3)抗议活动(protest activity)
(4)传媒曝光(media reportage)
⏹5、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因素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不足
(5)表达方式的失当
⏹6、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①外在创始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②政治动员型(Mobilization Model)
③内在创始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2)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3)中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