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听课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听课后感

最近,很有幸在北大国培网站听到北京延庆十一学校王春妍老师执教的《弹力》一课。

本课教师环节条理,层层递进,逻辑性强,学生活动丰富而有实效,在学生动手活动之前,明确活动的要求。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力”,为学生指明了本课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导入指向性强,目的明确。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蹦床”视频,并提出问题“涉及到哪几种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集中,由力聚焦到弹力,这时学生对弹力的认识只是压力将人弹起来。

接着,教师出示弹簧、皮筋、海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受弹力,实验后,教师通过师生板画、交流,明确弹力的含义:物体受到外力后,形状发生变化,物体恢复原型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对含义中的几个关键词:外力、形状、恢复原形,教师做了重点强调。教师通过板画的方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图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弹力大小一样吗?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学生的思维被问题推进了一层:由认识弹力推进到认识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首先提出预测,接着通过实验数据、图表分析,认识弹力与外力的关系:外力越大,弹力越大。

最后,教师出示了学生平时常见的弹弓,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想弹得远,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生活与课堂加以沟通。

在课堂上,学生的表述语言严谨、条理,科学术语准确,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然,如果在组织学生感受弹力的活动中,能把学生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