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思品五下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第二单元——学情分析《我来做市长》:儿童具有生存、保护、发展、参与四大权利。
但大多数孩子都被父母管着,没有自己的权利,或者只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一定的权利。
对于社会几乎一无所知。
五年级的学生对市长和市长的工作认识浅显,概念模糊。
本节课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动脑,积极动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切忌为了讨论而讨论,走过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真实地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也要参与学生间的讨论,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一名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在学校是学生装,在家庭是子女。
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们都是国家的公民。
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但大多数孩子都被父母管着,没有自己的权利,或者只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一定的权利。
对于社会几乎一无所知。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法律护我成长》:作为未成年人,小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我们许多学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利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
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我来当市长》:本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历史和风俗惯;2. 掌握写祭文和祭词的方法和技巧;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4.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扫墓的含义;2. 掌握祭文和祭词的写作技巧,准确抒发哀思。
三、教学难点1. 对清明节的情感认同与思考,挖掘学生对亲人逝世的感受;2. 把握祭文和祭词的文化内涵,区分不同类型的祭文祭词。
四、教学方法1. 观看图片、视频和介绍性文献,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俗和食品文化;2. 小组合作,收集优秀民间祭文祭词材料,比较分享;3. 师生交流,分享学生自己的祭文祭词写作心得。
五、教学过程1. 清明节的由来和俗(10分钟)- 师生观看清明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清明节节日起源和相关的俗;- 通过问答、画板等方式提问,检测学生对节日来源和食品文化的掌握情况。
2. 扫墓与慎终追远(15分钟)- 师生共同探讨祭扫的含义和作用,切身体验祭祀感情和亲情;-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慎终追远”的深刻内涵,活化历史文化知识。
3. 祭文和祭词(20分钟)- 给学生分发祭文和祭词材料,让学生分小组集思广益,比较拟押、文辞、语言和情感表达的品质特色;- 让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和校内、校外评比,情感体验祭悼之情,又体会祭祀文化的内蕴力量。
4. 祭文和祭词的书写(15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模仿和接受评价,追求文学美和思想深度统一的写作要求;- 强化学生的思辨价值观和美学心理,陶冶情操,增强思维深度与特异性。
5. 朗诵祭文祭词(20分钟)- 让学生逐行阅读、理解和体味祭文和祭词,再进行小组合作边读边修改,遵循低效记忆—高效记忆—隐性记忆的认知规律;- 最后,进行朗诵排练,并邀请学生进行作文点评和点赞投票,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自信和自我认同。
六、作业惯写一篇祭文或祭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思念。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以及省级行政中心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辽阔疆域的情感。
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辽阔疆域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投影政区图
1、学生在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简称省会城市面积大小等的基础上进行游戏
进行畅游神州大地的游戏活动。每位同学介绍一个区域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景观
3、学生表演《孔雀舞》
4、在炎热的南方,需要大量的水消暑解热,还要防止蛇、虫和野兽的侵害。聪明的傣家祖先创造出一种新颖别致的建筑-----傣家竹楼。(配乐介绍竹楼)
5、学生讲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的故事
(四)、藏族组
1、让我们从炎热的南方,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配乐介绍布达拉宫认识藏传佛教
四、课后探究: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海外归来学者的创业故事。
板书设计
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海外华人:身居国外、心系祖国
我的中国心
教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总课时数
16
本单元课时数
6
授课日期
课题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俩岸人民是一家人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对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责任感。
自由分组如自治区组,直辖市组,特别行政区组,岛省组东北组南方组华东组,我的家乡组等等
2、学生指出自己组的区域的介绍,学会倾听别人组的汇报情况。汇报介绍自己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拼图游戏认识我国主要的区域。对照地图
3、学习行政区域歌
京津沪渝直辖市----------四个直辖市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涉及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德、共多内容,解这些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学生虽然在低中年级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6条“验公共来的便利。
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第9条“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二同时,本单元还回应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要求:“了解规则制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和“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二在此基础上,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设置了本单元的教育主题。
本单元共三课,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公生活的公共性,体会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同时,认识到公共空间同于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需要注意言行举止,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共生的责任意识。
《建立良好的公共》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懂得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
《我参与引导学生认识到友善待人、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我奉献》价值选择。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
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追根寻源由1、吃穿住话古今(一)2、吃穿住话古今(二)3、火焰中文化:陶与青铜4、汉字和书的故事组成。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儿千年历史的古国,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
2、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
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
3、r解和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
中华民族的聪敏才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和汉字、书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起我们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会和感悟我们祖先的紫慧和创造。
1、在教材的呈现形式卜.,只是提示了一些示范性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给学生留下探充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
2、H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以经有了-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宿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些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四、课时分配:
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五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三个单元是按照家庭、社会、国家的螺旋上升次序安排的,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立足于社会,其主题是“我们的社区生活”。
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安排了《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三课。
从什么是公共生活,逐渐过渡到理解公共生活的公共性,最后立足于“我参与我奉献”的责任担当。
教材遵循从认知到行为,从“共享共维护”“共建”到“共参与”的编写思路,引导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维护公共利益,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
具体图示如下:二、内容分析第二单元聚焦公共生活,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教育内容。
教材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认识到在公共生活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正确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教材通过事实呈现、概念认知、价值认同、生活践行的逻辑逐渐展开,体现了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统一,价值引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在低、中年级阶段,已经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公共生活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形成全面认识。
随着学生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关心公共生活。
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公共秩序是他们既熟悉又模糊的概念。
熟悉是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就被大人们提示要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模糊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并不清楚公共秩序和他们身处的公共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很少从理性层面思考有序的公共生活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对如何构建有序生活缺乏全面认识。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1、树立以自己最美好的思想和行为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决心。
2、增强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争做学校小主人和学校共荣辱的责任心和自豪3、珍惜小学的学习生活,体会到欢乐和伤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成长经历;知道自己个人的成长是和学校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分不开的。
懂得感谢生活,对关心爱护你的老师和同学心怀感激。
4、能珍惜同学友情,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
5、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体会到正在经历的小学生活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是在学校和班集体民主团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2、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尊敬师长、珍惜同学友情。
3、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4、通过阅读“师生心桥”的故事,采访身边的老师,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5、学习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先生的事迹,通过调查,了解,采访,深入了解母校,激发学生热爱母校,报效母校之志,树立以自己最美好的思想和行为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决心。
6、通过调查、访问等活动形式,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以校为荣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难点:1、能体会到正在经历的小学生活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个人是在学校和班集体民主团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2、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尊敬师长、珍惜同学友情。
3、珍惜小学学习生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是和学校老师的辛勤培养和同学的真诚帮助分不开的。
在校园中经历的欢乐和伤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成长历程。
懂得感谢生活,对关心爱护你的老师和同学心怀感激。
4、培养学生以校为荣、从身边小事做起,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以下资料:母校的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曾获得的荣誉,母校的名人录等。
2、从网上或课外书中阅读有关介绍优秀教师的事迹资料;3、搜集古今中外尊师爱生的故事、格言等;4、搜集反映小学生活的文字、照片等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整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全册
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
经过半年的引导,感觉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习习惯也有好转,学习自觉性提高了特别是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2、教材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
2、感受汉字文化的奇特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汉字演变过程和特点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字谜导入:1、2、猜字谜(PPT)汉字文化浩如烟海,而字谜只是其中一朵浪花而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秘密的汉字王国,去探寻一下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板书课题)3、读题二、体验古人记事方法1、2、3、4、了解汉字在生活中的严重作用(PPT图片)了解古人记事方式(结绳、刻木、画图)小组合作体验古人记事方式谈活动感受(板书:不便当)三、了解汉字起源、演变1、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其实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有迹可查的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2、3、简介甲骨文(PPT)辨认简单甲骨文我们正是借助甲骨文,了解到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所以甲骨文是非常珍稀的考古文物!据有关资料显示,甲骨文上的字至今仍然有1000多个字活用到了今天,老师搜集了一些简单的甲骨文,请同学们认一认。
4、5、6、了解象形、形声、指事等造字方法。
对比周边国家文字,感受汉字影响力。
探究“马”字的演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感受汉字魅力1、2、3、4、组字游戏。
连词成句。
朗读对联。
欣赏书法五、小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二的备课指南
本文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二的备课指南,旨在为教师提供备课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授课。
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能够提高自身社交能力和应对能力。
2.了解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3.了解环保知识,明确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社交礼仪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复训练,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加练习。
2.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和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的根源,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交通安全问题。
3.环保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和学生一起制定环保计划,引导学生从行动上关心环境,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社交礼仪学习(1)以生活实例为教材,通过角色扮演和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觉意识;(2)引导学生学习正式场合的礼仪,如庆典典礼、公开演讲等场合的应对方式;(3)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社交礼仪,如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方式;(4)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守时、守纪、守礼、守信等品德。
2.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1)以交通事故为教材,引导学生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2)通过制定班级交通安全规则的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分配交通资源的能力和维护交通秩序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了解基本交通标志、信号等知识,增强学生对交通安全的认知。
3.环保知识的学习(1)通过儿童科普读物、环保宣传单及其他环保教育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学生分组制定环保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环保计划;(4)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倡导低碳、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策略1.教师要以身作则,表率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精神;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真实;4.多次进行练习和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品社二单元备课下册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单元备课5、《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课型】新授课【导学目标】1.查阅资料,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知道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2.从祖先留下的宝贵文物,体会他们的精神和智慧。
【导学重点、难点】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骄傲.难点知识:知道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讲授法【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成语开花的游戏(师在黑板上写“龙”字,学生说带龙字的成语) 师小结:龙自古以来就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音乐声响起《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骄傲.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设计一期丰富多彩的手抄报。
5、《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课型】新授课【导学目标】1.从祖先遗留的宝物中,体会她们的精神和智慧。
2.通过学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骄傲,进一步升华爱国情感,收获更多的知识。
3.学习多样化方法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导学重点、难点】重难点知识:从祖先遗留的宝物中,体会她们的精神和智慧,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骄傲.【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讲授法【导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图片展示了解智慧的祖先(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探寻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遗址。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半坡遗址和河姆渡文化,了解祖先的生产、生活方式。
(2)课件演示介绍半坡遗址和河姆渡文化,认识当时祖先居住的房屋和用过的劳动工具。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学生汇报为主,以日记、照片等形式在小组内、小组间、全班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合作的能力,尤其要用好我们身边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增强资料的亲切感。
谈感受既是对学生爱国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以学生的讲述为主,让学生在讲述历史传说中进一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英雄的精神和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 单元方案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单元方案学科组:小学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年级姓名:_2021__年__2__月__6__日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备课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6课时设计者:一、单元课程背景(一)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6条“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第7条“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
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现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第9条“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学习主题,包含《我们的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我参与我奉献》三课内容,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相统一,注重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我们的公共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入手,让学生知道我们离不开公共生活,懂得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的享受公共生活,增强公共意识,能够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遵守社会公德。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观察公共场所需要良好的秩序,明确建立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能使用合法合理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我参与我奉献》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的不同群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做到文明礼貌,提升公共意识。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跨越阶段,不仅身体和心理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而且心理、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际交往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社会生活,已初步拥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零散经验。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课、我是参与者教学目标: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活动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一、说一说1. 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二、读课文,并思考:1、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意? 组织讨论: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
(2)、将小组讨论中归纳的意见在班上汇报,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相互质疑、对话等。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1)、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参加?(2)、如果因有不同意见,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3)、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4)、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4、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的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
三、总结引导行为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四、板书设计我是参与者集体活动参与?不参与?集体意见执行?不执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执教人:徐书林
综合教研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当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全班交流,相互点评。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看教材P31——P32。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作业:收集天气、节气、自然和其他的农谚
第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新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火焰中的文化
新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第三课《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1.出示一陶器:陶器在今天看来,既简单又普通,可是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他们怎样创造出陶器的?P442.这些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了什么?(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3.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P45。
猜猜这些陶器是做什么用的(盛水、盛物、装饰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
4.除了陶器,中国的瓷器也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5.P46比较一下瓷器与陶器有什么不同?(制作材料的不同、款式的不同、光泽的不同等)。
各个时期的瓷器又有哪些不同?6.你们知道吗?享有“瓷都”之称的就是我们江西省景德镇,你们对景德镇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大家已搜集了有关资料,小组分享。
7.小结:这节课,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陶器的来历,陶与瓷的区别来了解陶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第二课时文化的使者——瓷器1.小组汇报①.把自己找到的陶瓷列出来,说说它的材料、用途。
②.没带实物的可用调查、文字、照片的形式讲述。
2.全班汇报要求:不管以什么方式展示,必须说明其方法、途径、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归类。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能切身感受到陶瓷器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当干部为了什么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学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办事公正,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们担当了班级小主人,老师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没。
那么,当干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二、探究学习
1、首先看看课文中这些同学的发言,分析、讨论:
当干部可以管同学……
当干部是帮老师做事的……
当干部是多为同学做满意的事………
当干部可以保送读书……
2、你认为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3、小结:
当干部的动机要正确,当干部不是为了实惠,而是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次为大家服务和锻炼的机会。
4、当上干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呢?
出示多媒体:文中的图文,讨论分析。
(1)我们是好朋友,忘记写了,就通融通融吧(),不讲原则
(2)怎么那么凶,不就是个中队长吗?()
(3)体育委员,我们几个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归我保管,我要先玩()。
(4)为大家,班干部没有特殊权利。
()
小结:班干部是大家选举的,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没有特殊的权利。
三、拓展
1、请班级干部谈谈自己当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2、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不涉及姓名)
3、每人给自己班级的干部写一段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亲自送给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模拟活动:假如我是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本班实际,写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
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
(3)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全班同学针对他的“竞选宣言”提出意见和咨询。
(4)评出最优“竞选者“
五、总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干部就是火车头,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认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职责,就能锻炼自己,健康成长,从小当好小主人,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名副其实的合格人才。
六、板书设计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荣誉?权利?能力?服务?
教学反思:《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的第一课。
这一课从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怎样选干部、当干部为了什么这三个方面,让学生知道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并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培养学生民主的意识,以及正确认识选举和被选举权。
本节课我选择了“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怎样选干部”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让学生知道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二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为了落实这两大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步,说说我心目中的干部是什么;第二步,谈谈怎样选班队干部;第三步,谈谈班队干部轮岗制。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讨论交流为手段进行的。
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充分利用教材,整合教材,设计清晰的教学环节,力求准确落实目标。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教学中几个步骤的思考讨论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猛涨。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这节课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展开学习,学生没能真正地理解各个干部的职责。
小组的学习时间给的不够多,应该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而不是老师牵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情景让学生上台表演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先演讲“竞选宣言”,再让学生选举从中了解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怎样选班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