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合集下载

浅谈对环锭纺细纱机紧密纺改造过程中应用实践

浅谈对环锭纺细纱机紧密纺改造过程中应用实践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76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2.076浅谈对环锭纺细纱机紧密纺改造过程中应用实践①赵强1 郭沁生2 刘文2(1.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 山西晋中 030600;2.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山西晋中 030600)摘 要:紧密纺技术是传统纺纱技术的进步,它的主要特点减少成纱3mm毛羽,提高成纱强力和耐磨性,在同等配棉条件下,与普通环锭纺成纱相比具明显的质量优势,我公司紧密纺改造技术水平是国内先进水平,为不同机型环锭纺细纱机进行改造升级,经回访客户评价改造后设备运行可靠,成纱质量指标稳定,能满足后工序质量要求,达到紧密纺装置目标。

关键词:改造过程 专用工具 关键部件维护保养 紧密纺中图分类号:TS1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c)-0076-02①作者简介:赵强(1983,6—),男,汉族,山西晋中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装配与安装。

郭沁生(1965,11—),男,汉族,山西沁源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设计与开发。

刘文(1971,7—),女,汉族,山西河南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设计与开发。

1 环锭纺细纱机主要部件改造过程1.1 改造车头部件原车为带集体落纱的细纱机故车头需增高50mm,首先将原车车头门、两侧板、左右两车门、链轮托脚及顶板及相关联零件、电器元器件拆除,同时放置定点位置,改造完成后恢复使用,其次使用专用工具将车头油浴箱体平稳抬高50mm,其底部嵌入4块增高垫块,再将短机梁头罗拉座抬高50mm,其底部分别嵌入2块增高垫块,然后安装双头螺柱轻轻紧固,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最后按主机安装说明进行操作调试,达到设计要求。

1.2 改造车中部件首先,更换紧密纺专用带齿前罗拉和专用罗拉座。

FA506型细纱机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效果分析

FA506型细纱机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效果分析
( 江苏双 山集团股份有 限公 司)
摘要: 探讨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的纺纱效果。阐述了空心罗拉紧密纺机构原理以及在 F A S 0 6型细纱机
上实施 改造 的方法, 并与普通环锭 纺、 三罗拉 紧密纺、 四 罗拉 紧密纺进行 了纺纱对 比。结果表明 , 该改造 方式成 纱条 干好 、 毛羽少 , 强力稍低于 网格圈式紧密纺。认 为, 该改造方式具有成 纱质量较好 、 运行 成本 较低的特 点, 有
Ab s t r a c t S p i n n i n g e f e c t o f h o l l o w r o l t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mo d i i f c a t i o n wa s d i s c u s s e d .P in r c i p l e o f h o l l o w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a n d me t h o d o f mo d i i f c a t i o n o n F A S 0 6 s p i n n i n g la f me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s p i n n i n g e f f e c t w a s c o n t r a s — t e d t o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r n g s p i n n i n g , t h r e e —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a n d f o u r —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T h e r e s u h s h o w s t h a t e v e n n e s s o f t h e y a m s p u n b y t h e mo d i i f c a t i o n i s b e t t e r , t h e h a i in r e s s i s l e s s , t h e s t r e n g t h i s l o w e r s l i g h t l y t o l a t t i c e a p r o n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y m a s p u n b y t h e mo d i i f c a t i o n i s b e t t e r ,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c o s t i s l o we r ,

紧密纺的纺纱原理

紧密纺的纺纱原理

紧密纺的纺纱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纺纱工艺,增加纤维束之间的摩擦力和相互间的吸附力,使纤维束更加紧密。

具体来说,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经过改造实现的,核心技术是在前罗拉输出端加装一个集聚装置。

这个装置使须条经过集聚后再输出加捻,实现了牵伸和集聚的分离。

这样能避免牵伸区中由于集合作用的存在而影响摩擦力分布,牵伸后的须条经集合后宽度减少,使加捻三角区减少甚至消除。

从而消除了因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了纱线质量。

此外,紧密纺纱的原理还包括纤维束的并列排列和摩擦力、吸附力的增加。

通过采用细纱和合纱工艺,使纤维束并列排列,减小纤维束之间的间隙。

同时,调整纺纱过程中的拉伸力和摩擦系数,增加纤维束之间的摩擦力,使其更加紧密。

此外,通过改变纺纱液的粘度、温度和纺纱机械结构等因素,增加纤维束的吸附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紧密纺相关论文或咨询纺织专家。

国产FA506和FA507细纱机采用紧密纺技术的探讨

国产FA506和FA507细纱机采用紧密纺技术的探讨
新型紧密纺环锭纺纱体系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束在牵伸区完成牵伸后受到设在三角区负压气流的作用在离开主牵伸区前罗拉钳口时会出现凝聚现象此时须条是束状而不是带状使纤维束到达前罗拉钳口线时形成理想的伸直平行凝聚的纤维束因此纺纱三角区基本上不存在所以纺纱三角区中的纤维全部被凝聚加捻成纱并且不存在内外纤维张力的差异从而改进纱线的强力毛羽伸长率等纱线性质并提高细纱机工作效3紧密环锭纱与传统纺纱质量比较紧密环锭纺纱要求一年四季相对湿度保持在3843对空调设备的要求特别高
就关键部位对国产 F 5 6 F 0 A 0 、A5 7细纱 机进行改造 , 使之接近或
达到国外产 品的效果 , 这样既 能提高产 品质量又减 少 了设备 投 资, 是一种 比较行之 有效 的方法 。
1 紧密 纺机构 原 理及 国外成功机 型 简介
所谓紧密纺技 术是 在环锭细 纱机上 开发 的一种新 型装置 , 在细纱机牵伸装置前区增加 了一个纤维凝 聚 区, 消除前 罗拉 至
的纤维束 , 因此纺纱三角区基本上不存 在 , 以纺纱三角 区中的 所 纤维全部被凝 聚加捻成纱 , 且不存在 内外 纤维 张力的差异 , 并 从 而改进纱线 的强力 、 毛羽 、 伸长率等 纱线性 质 、 提高 细纱机工 并 作效率 。
( 特别是毛羽)纱 线强力和弹性 、 、 纺纱运行性能 ( 断头 ) 和游离 飞 花( 环境洁净度) 的影响 , 等 以提高成纱质量 。 比如绪森 E ie l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增 加了辅助 的前 上罗 T 拉及开有槽缝的空心异形 吸风管 , 上面覆盖有 可 回转 运动带 细 孔 的皮圈 , 当纤维束经过牵 伸系统后 , 即到达集 束部 分 , 槽 立 带 缝吸管的负压气流经过 覆盖在异 形吸管带 孔的皮 圈 , 流使离 气 开前 罗拉钳 口的纤维受到集束控制 , 使纺纱三角 区减少 或消除 ,

国产细纱机长车紧密纺改造的应用实践

国产细纱机长车紧密纺改造的应用实践
J eg / Fn a
( hn ogJ n oTxi n hmi l ru o ,t. Sa dn i a eteadC e c opC . Ld ) m l aG
Y h ui eS o j
( hn o gD zo n esy S adn ehuU i ri ) v t
10mm; 速 机 同步 带 加 长 10mi。根 据设 计 3 减 3 l l 要求 , 更换 车头 牵伸 密封 板 、 防护 罩 。
12 车中部分的改造 .
1 E M1 8 L J 3 J C型细纱机主要部件 的改造
紧密 纺纱 技 术是 传 统纺 纱 技 术 的进 步 , 能 它 够 显著减 少成 纱 毛羽 , 提高成 纱 强力 和耐磨 性 , 在 同等配棉 条件 下 , 普 通 环锭 纺 纱 相 比具 有 明 显 与 的质 量优 势 。我 公 司 为 提 高产 品质 量 , 应 市 场 适 的需 求 , 20 于 07年 年 底 对 E Ml8 J 3儿c型 细 纱 机 ( 0 108锭/ , 台 并带 有集 体 落纱 装 置 ) 行 了紧 密 进 纺装 置改造 。运 行 至今 , 经多 品种试 验 , 品质量 产 指标稳 定 , 设备运 行 可靠 , 满足 了后 工序 的质 量要 求 , 到 了改造 紧密 纺 的 目的 。 达
Ab ta t T ntl d met o a tsinn e iei o si J 1 8 L pn igf me o 0 8 s ide sr c oisal o si cmp c pn igd vc nd met E M 3 J C sinn a f1 0 pn ls, c c l
密 纺改造 的原理 , 体改造 措施 如 下 。 具
1 1 车 头部 分 的改 造 .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
提 高。 为 了对麻 纺 细 纱 机 进 行 紧密 纺 技 术 改 造 , 徽 省 铜 陵 安 华 源麻 业纺 织 有 限公 司 于 2 0 0 4年 后 半 年 开 始 与 铜 陵 松 宝机
纤 维一 脱 离前 胶 辊 钳 口线 即被 负压 吸 到 网格 圈上 , 纤 维 贴 麻 着 网格 圈被 输 出到 输 出胶 辊钳 口线 , 整 个 槽 孔 范 围 内麻 纤 在 维 始 终 在 负压 作 用 下 互相 紧 密 地排 列 在 一起 , 出胶 辊 的 直 输 径 比前 胶 辊 的 直径 稍 大 , 麻 纤 维在 集 聚过 程 中产 生 纵 向 张 使 力 , 力 的 作 用 将 使 纤 维伸 直 , 在 开 槽 面 积 内 须条 受 负压 张 且
细度 粗 , 常在 67 t 通 . e d x左 右 , 刚性 大 、 性 低 、 维 之 间抱 舍 弹 纤 力 较 小 。 苎麻 纤 维在 传 统 的环 锭 纺 生产 中 , 粗 纱 进 入 牵伸 麻 区 经较 小 张 力 牵伸 . 时 粗 纱 捻 度 尽 量 转 移 。 在 前 牵伸 区 须 同 条 被 牵 伸 至 所 要 求 的 纱 号 , 此 同 时 , 条 内 苎麻 纤 维 之 间 与 须
维普资讯
编者按 : 传统环锭 纺纱方法纺制的苎麻 纱毛羽长且多 , 在后加 工生产 中苎麻 纱不能采取烧毛的方法清除毛羽 , 影响织物品
质, 因此, 麻纺企业对减少麻纱毛羽苦无良策, 急需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麻纱毛羽问题。紧密纺技术为减少麻纱毛羽、 高强 提

麻 纺 细 纱 机 紧密 纺纱 的工 作 原 理
麻 纺 细 纱 机 紧 密 纺技 术 改造 主要 依 据 麻 纺 细 纱 机 的 结
横 向 力 , 且 使 须 条 绕 自身 轴 线 回转 , 而 使 苎麻 纤 维 端 紧 并 从

紧密纺纱技术

紧密纺纱技术

紧密纺纱技术紧密纺纱技术是一种现代纺织工艺,它通过将纺织纤维紧密排列在一起,使纱线更加均匀、强度更高,从而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

它在纺织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纺织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紧密纺纱技术的核心是纺纱机。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将纺织纤维在纺纱机的作用下进行拉伸、捻合和强力拉伸,使其纤维间的间隙减小,纤维之间的结合更紧密。

这种技术可以使纱线的结构更加均匀,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提高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

同时,紧密纺纱技术还可以改善纱线的外观,使其更加光滑、柔软,提高纺织品的手感和舒适度。

紧密纺纱技术在纺织品的制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由于纱线的结构更加紧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得纺织品更加坚固耐用,不易磨损和变形。

其次,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色牢度和抗褪色性能。

由于纱线的结构更加均匀,纤维之间的结合更紧密,使得染料更容易渗透纤维内部,从而提高了染色的均匀度和牢固度。

再次,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舒适性和透气性。

由于纱线的结构更加紧密,纤维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纺织品更加柔软、透气,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和透气性。

紧密纺纱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高档服装制造中,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服装的品质和档次,增加其附加值。

其次,在工业纺织品的制造中,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纺织品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再次,在家居纺织品的制造中,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提高床上用品、窗帘等纺织品的舒适性和美观度,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紧密纺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汽车内饰、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紧密纺纱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目前,一些新型的纺纱机已经应用到紧密纺纱技术中,使得纺织品的质量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无捻纺纱技术、双向拉伸纺纱技术等都是紧密纺纱技术的创新应用,它们可以使纺织品的强度、耐磨性、柔软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

K44型细纱机的集聚纺改造实践•••原文刊自:2022年4月第50卷(总第606期)•摘要探讨K44型细纱机集聚纺的改造实践。

介绍了K44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以及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

保持原机部分优势,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集聚纺结构,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并优先选配通用产品,对与设备配套的吸排风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结果表明:改造后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减小。

认为:根据设备特点进行系列改造可明显增强其适纺性,改善纺纱质量。

关键词K44型细纱机; 前罗拉; 集聚纺; 吸风槽; 牵伸系统; 电气系统; 能耗•K44型细纱机(滚筒式前罗拉集聚纺)使用若干年后,随着滚筒式前罗拉表面磨损、电子元器件老化、用户纺纱品种变化等原因,经常发生各种故障;由于设备配件采购供应周期较长,维修难度较大,难以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我们通过对原电气系统改造,将滚筒式前罗拉集聚纺改为国产四罗拉集聚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改造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改造后的设备使用效果做以介绍。

1 改造背景1.1 细纱机的结构特点K44型细纱机是国际上较为优秀的细纱长车产品之一,同时也是较早使用电子牵伸的细纱主机,配有可靠的集体落纱装置,整机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操作简单。

该设备整体运行稳定,优点明显,尤其是负压式集聚纺装置,吸风滚筒式前罗拉的结构设计巧妙,内部镶嵌可更换的吸风槽插件,方便品种切换。

滚筒上方的有导流盖板,优化了集聚气流方向,气流从须条两侧进入集聚槽。

侧向气流确保了所有纤维可靠集聚,从而形成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不但保证了纱线品质,还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提高了集聚效率。

滚筒式前罗拉维护保养操作简单方便,没有常规集聚纺易损件网格圈,使用成本低。

牵伸胶辊和输出胶辊同时压在吸风滚筒式前罗拉上,线速度不发生变化,有效地保证了集聚过程无意外牵伸,满足了集聚纺集聚不牵伸的设计理念。

牵伸系统主要参数。

三列罗拉直径配置:吸风滚筒式前罗拉直径59 mm,中罗拉直径27 mm,后罗拉直径27 mm;四列胶辊直径配置:输出胶辊直径30 mm,牵伸前胶辊直径30 mm,中铁辊直径27 mm,后胶辊直径30 mm;各罗拉之间尺寸设计:输出胶辊和牵伸前胶辊中心距46 mm~46.5 mm,牵伸前胶辊后冲0.5 mm,前胶辊和中铁辊中心距54 mm,后胶辊后冲量3.5 mm,中铁辊后冲4 mm,滚筒式前罗拉和中罗拉中心距50.5 mm。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

紧密纺技术适用于苎麻及苎麻混纺产品的生产,应用紧密纺技术改造麻的纺细纱机,能够提高苎麻纱的质量,改善传统苎麻纱毛羽多、表面发毛、疵点明显等缺点,使得苎麻纤维的优良特性得到展现,苎麻织物表面光洁、手感滑爽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面料品质得到提高。

为了对麻纺细纱机进行紧密纺技术改造,安徽省铜陵华源麻业纺织有限公司于2004年后半年开始与铜陵松宝机械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研究、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对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1、麻纺细纱机紧密纺纱原理分析麻纺细纱机紧密纺技术改造应主要依据麻纺细纱机的结构及苎麻纤维的特性来进行。

苎麻纤维长度长、无卷曲、纤维细度粗,通常在6.7 dtex左右,刚性大,弹性低,纤维之间抱合力较小,苎麻纤维在传统的环锭纺生产中,麻粗纱进入后牵伸区经较小张力牵伸,同时粗纱捻度尽量转移。

在前牵伸区须条被牵伸至所要求的纱号,与此同时,须条内苎麻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很小,所以,各根纤维到达前钳口线呈自由状态,当苎麻纤维脱离前钳口线后即被捻合在一起形成苎麻纱,这时的纱线形成区就是所谓的纺纱三角区。

纺纱三角区对苎麻纱的外观,如毛羽、麻粒、强力、弹性、断头以及飞花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边缘纤维或短纤维常常不能捻人纱内而变成飞花损失掉,或者大部分边缘纤维和短纤维不能包进纱内而伸出纱外形成毛羽。

在加捻时苎麻纤维纵向受到张力,在纺纱三角的外侧张力最大,而在中心处张力最小,因此成纱中这些苎麻纤维的初始张力是不等的。

当苎麻纱线在后加工过程中承受拉伸载荷时,具有最大初始张力的一些苎麻单纤维就最先断裂。

因此,苎麻纱的强力就会低于纱断面上各根苎麻纤维强力的总和。

为了提高苎麻纱的强力,减少苎麻纱的毛羽和飞花,并且提高工作元件的耐用性、可*性及维修操作方便性,设计改造方案时决定取消纺纱三角。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等硬 件设施 不 足 , 以上 种 种 原 因 限 制 了 紧密 纺 技 术 在 国 内的发展 和推广 。 1 3 现有 紧密 纺装 置 的技术 分析 .
好地 被捻 入纱 中而 形 成 毛 羽 , 也是 目前 环 锭纱 毛 羽 这
问题 不 能得 到根本 解决 的关 键 。
近 年来在 环锭 纺基 础上 开发 了减少 毛 羽的新 型纺
可替 代股 线 、 毛 纱 和 精 梳 纱 , 烧 降低 了配 棉 的 等 级 长 度 , 而 降低 了成本 , 高 了生产 效率 和 经济效 益 一 从 提 。
1 2 紧密 纺 技术在 中国发展 的 制约 .
紧密 纺技 术独 到 的成纱 原理 和优 点使 许多 纺纱 企
业 将 紧密 纺细 纱机 列 入 了采 购 计 划 , 是 国外 设 备 价 但
纱技术 , 其中主要以机械卷绕减少 毛羽 的索罗纺 ( o s—
l pn 和 以气 流 减少 毛羽 和消 除纺纱 三角 区 的紧密 纺 o i) s
( o a t pn ig 为代表 。 C mpc sinn )
11 紧 密纺 的优点 . () 1 减小 了加捻 三 角 区 , 大 幅 度 地 减 少 了毛 羽 较 主体 一 短 毛羽 , 为 明显地 减少 了有 害长毛 羽 J 极 。 () 2 纱线伸长 、 强力 等 机 械 物 理性 能 提 高 , 而 减 从
传 统环锭 纺存 在两 大缺 点 : () 1 由于 加 捻 三 角 区 的存 在 , 捻 过 程 中须 条 纤 加 维 的应 力应变 分 布不 均匀 , 响 了纱 线 的机 械物 理 性 影 能, 如单纱 强力 、 裂强 力 、 维 的强力 利用率 等 。 断 纤
( ) 捻三 角 区造成 了须条 中纤 维 的两 端不 能 很 2加

用国产紧密纺纱装置改造环锭纺纱机生产紧密纱

用国产紧密纺纱装置改造环锭纺纱机生产紧密纱
用 国产 紧密纺纱装 置 改造环 锭纺 纱机 生 产 紧密纱
Ya m P r o d u c t io Do m
e s
t ic C o m
R in g S p i n n in g F r a p a c t S p in n in g
n o n
m e
M o d if ie d
w
it h
文 /杨 志 清

本 期 特稿
∽p e
o
∞ cu _ I Fe _ a
r∞
与传统 环 锭 纺 纱 相 比 : 3
m m
以 上毛 羽 可 降低
60 %

1 3

机 械 式 立 体紧密 纺 纱装 置
机 械 式 立 体 紧密 纺 纱 装 置 是 由浙 江 绍 兴 华 裕 纺 机 有




其 中c 型 紧密纺 纱 装 置 在 国 内使 用 得 比 较 多 原 因 是 使

细 纱 机 型 的 特 点 综 合了原 有 牵 伸系 统 前 罗 拉 驱 动 集 聚 部
分 的 传 动 负荷 原 机 前 罗 拉 扭 矩 增 量 运 行 稳 定 输 出皮 辊 。 a u o ∽p e _ I F e ∞ 【 r 本期 特 稿 的 加 压 对牵 伸部 分 的 影 响 上 皮 辊传 动输 出 皮辊 及 网 格 圈
宜 而 且 也 可 以 取 得 比 较 好 的 效果


选 用 时 参考
1 1


1
国产 紧密 纺 装 置 的 类 型 与特点
目前 国 内紧 密 纺 纱 装 置 有 3 种 类 型 : 即 A 型 B 型 f u c

K J F 紧密 纺纱 装 置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国产长车1008锭,改造了紧密纺,目前细纱锭速在16500RPM~17500RPM。

为了保证质量稳定,同时还要提高产量,在使用改造紧密纺和提高集体落纱方面做了以下分析:一、紧密纺改造方面1、网格圈1.1网格圈要做到每次随揩车周期清洁,一般10天。

网格圈因清洁原因会造成网眼堵塞,造成纱线有规律的条干不匀;网格圈内层积花,造成网格圈间歇运行,使纤维须条积聚成一团,形成疙瘩纱。

另外,在清洁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因磕碰造成网格圈损坏,网格圈有破洞,破洞位置正好位于与集聚槽配合进行集聚的位置,部分纤维头端被吸风弯曲,造成纱线条干不匀,形成大量棉结。

1.2网格圈使用周期,使用时间长,表面发毛,就是网格圈发生了“磨损”,严重影响到透气率。

另一方面就是“变形”,网格圈两边周长不一致。

一般看网格圈是否有明显的荷叶边,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网格圈不平,不贴服于异型管负压槽上,纱线紧密效果差,造成纱线条干不匀。

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1.3网格圈张力架,一种采用单锭扭簧式结构,网格圈的张紧力均匀柔和,网格圈在运行过程中能自动找正,不会出现跑偏现象。

需要注意清洁张力架积花。

另一种采用单簧支撑,优点在于张力架不易积花,但是需要注意弹簧弹性,弹性小,对网格圈不易张紧,运行过程中易造成网格圈跑偏、移位,与前罗拉不同步,造成纱疵高。

1.4网格圈目数的选择与原料和纱支有关,40S~80S一般使用140目/英寸,40S以下低支纱使用120目/英寸,毛纺、麻纺、染棉及低级棉使用80目/英寸。

高支纱用低目数网格圈,紧密效果差。

低支纱用高目数网格圈,会堵塞网眼。

1.5阻捻皮辊加压轻,造成网格圈打滑,调整摇架高低位置或加压;阻捻皮辊压在负压管上,造成网格圈打顿,向前调整阻捻皮辊位置;主牵伸皮辊压在负压管上,造成网格圈打顿,向后调整主牵伸皮辊位置;2、异型管2.1检查紧密纺阻捻罗拉是否两头窜动,是异型管管头铝键磨损所致。

提高细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细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细纱质量的有效途径细纱是纺织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纺织品的质量。

因此,提高细纱质量是纺织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途径来提高细纱质量。

一、原料选择原料是影响细纱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合适的原料可以提高细纱的强度和柔软度,并且能够减少断裂和抽丝等现象。

1. 选用优质棉花:棉花是制作棉线的主要原料,选用优质棉花可以使得制作出来的棉线更加柔软、强韧和耐用。

2. 选择合适的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但不同种类的化学纤维在性能上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化学纤维时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种类。

二、改进工艺改进工艺也是提高细纱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断丝、抽丝等现象,同时还能够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

1. 优化纺纱工艺:通过改进纺纱工艺,如调整纺纱机的转速、张力等参数,可以使得细纱更加均匀和柔软。

2. 改进捻制技术:捻制是将多根细线合并成一根粗线的过程。

通过改进捻制技术,可以使得细纱更加均匀和紧密。

三、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也是提高细纱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并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有效地提高产品品质和用户满意度。

1. 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可以规范生产过程,并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

2.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对产品进行全面、准确地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也是影响细纱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培训员工技能和业务知识,提高员工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1. 培训员工技能:通过培训员工技能,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可以使得产品更加精细和均匀。

2. 提高员工素质: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沟通能力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综上所述,提高细纱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原料选择、改进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员工素质等。

紧密纺使用关键技术

紧密纺使用关键技术

1.紧密纺概述1.1紧密纺技术优点把紧密纱的优点描述为只有一个“紧密”,并不全面。

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紧密”,也可以不紧密,例如不需要太高强度的纱线,可以采用降低捻度来提高产量而取得经济效益(不管那一种类型的紧密纺机构都可以)。

只要工艺设计合理,紧密纱织物可以做得手感很好。

紧密纺主要技术优点可以概述为:对使用多年的细纱机进行局部改造还可以用于生产低捻紧密纺纱,有利吸收染料及整理助剂,从而改善织物外观及特性;毛纺后整理省去烧毛工序,采用较快进布速度,明显提高修理工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真正的高档次,还是要烧毛的,比如120英支以上紧密纺还是要烧毛的,但是烧毛的市场本身就比不烧毛纺纱要小得多;适合半精纺及化纤混纺织物,在半精纺色织纱有些纤维先染色后纺纱,经水洗漂后强力损失大,加上后道对毛羽棉结的高要求,利用紧密纺技术优势得到弥补,如再配以赛络纺纱,毛羽更少,最终降低织物起球、起毛;目前市场上较为热销的是60支以上的纱,利用紧密纺技术可有效减少长绒棉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应用紧密纺技术还可以广开思路,在机织产品中用普梳紧密纺或半精梳紧密纺来代替传统环锭纺半精梳纱或精梳纱,已证明是可行的。

1.2紧密纺应用价值:从细纱程序来看,改造紧密纺装置后用工、机物料、耗能是有所增加的,但是在同等质量要求前提下在整个纺纱流程中所带来的配棉等级下降、梳棉(精梳)落棉降低、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细纱工序增加的成本,所以说当前改造紧密纺的投入产出比还是非常划算的。

1.3紧密纺纱的运用必须遵从的原则紧密纱的质量优势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仅仅依赖紧密纺技术作为提升纺纱质量的捷径,而大量的相关工作没有配套跟上的话,反而会得不偿失。

因此,不同于普通环锭纺纱,紧密纺纱的运用必须遵从以下的原则:(1)合理配棉和工艺优化:一般情况下客户使用紧密纱,因其价格相对较高,均是用在质量要求较高的品种上,所以对纱线的质量要求也更为苛刻。

EJM128K-SM型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EJM128K-SM型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Ke o d y w r s:r n p n i g:c mpa t s nn ng;y r a iii s:r c nsr c igsinn o c pi i a n b lte e o tu t
1 传统环锭 纺的特点
11 传统 环锭纺 的缺 陷 .
紧密纺基本原理是 “ 牵伸 区不集束 , 集束 区不牵
( etea dG r et col Suhr agz U i ri ,wui 1 12 C ia T xi n am n ho, otenY nt n esy l S e v t x 24 2 , hn )
Ab ta t trcmp r ga d a ayigo rdt n lr gs inn d c mp c pn n ,w e o src u J 1 8 S mo e sr c :Af o ai lzn ntai o a i pn i ga o a ts in g e n n n i n n i e rcn tu to 能被全部纤维平均负担 , 三角形两边的 ( ie) Re r公司的 K4型纺纱系统, t 4 皮辊集聚型的代表是 纤维先断裂, 使细纱强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山西鸿基槽聚型紧密纺纱装置 , 胶圈集聚型的代表是德 综上所述 , 环锭细纱机纺纱三角区的存在不仅产 国青泽( i e) Z s 公司的 AR O T X纺纱系统, nr IC M E 罗拉 阻 生大量毛羽, 而且使许多有效纤维 散落形成 飞花, 此 捻式 的 网 格 圈集 聚 型 有 日本 丰 田 ( oo ) 司 的 Tyt 公 a 外, 由于纺纱三角区中纤维承受张力不同 , 成纱后纱线 R 20 E E T纺纱系统、 X 4 N W2 S 意大利 马佐里 ( a o ) M r l 公 zi 断裂强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 影响纱线平均强力 , 因此 司的 O FL L I 纺纱系统和浙江 日发的紧密纺纱装置, 而吸 纺纱三角区的存在对纺纱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风组件阻捻的网格圈集聚型的代表则是德国绪森( us Se —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1)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1)
接技术,合理控制集聚程度和中短纤维。对纺纱器材的适应性问题要大力研究,针对国产 机型的优劣和市场潜力,确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国产化开发,即所谓的反求工程。力争开 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技术。并且对于自己的产品,应该建立自己的产品渠道进行扩 展,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提升技术水平u引,最大化地降低运行成本,赢得更广大的市场, 提升我国纺织水平。
一96.
“¨Ⅱ杯”2008年仝圆接管纺纱技术"发&川研讨eⅪi集

潘j
“同和杯”2008年全国紧密纺纱技术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大多相关的纺纱企业资金和厂房等硬件设施不足;国外紧密纺设备价格昂贵,该技术对清 洁工作和环境和络筒工序等生产条件要求高;投入成本、纺纱器材和能源消耗等费用较大, 适纺品种有限(纯棉精梳纱等)。诸上原因等限制了紧密纺技术在国内推广。我们的创新 紧密纺技术面向并且适合大多数中等企业(约占纱厂总数50%)的细纱机改造。 紧密纺纱设备的国产化创新是紧密纱纺纱技术在国内普及的关键一环,能够使紧密纱
“同和杯”2008年全国紧密纺纱技术开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刘心雄韩琪王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特定的市场,探讨适合此类型客户的细纱机紧密纺思路。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 国内外的紧密纺设备进行分析和反求,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验证。 关键词环锭纺紧密纺优化设计细纱机
具体内容是在原牵伸装置前加一组气动集聚装置在前罗拉前增加一个控制罗拉其上装有控制胶辊和中罗拉相似的皮圈套在胶辊和支架上组成一个类似方向相反的中罗拉的上胶圈其尖端即探入前罗拉和前胶辊间其下装有一异形截面吸聚管作为负压的吸聚管和一个异型机械集聚部件一集束块以托住上胶圈的尖端共同组成一套凝聚系统按照牵伸不集聚集聚不牵伸纺纱设计原则类似牵伸装置中下胶圈的下销棒并夹住前罗拉输出的须条以便于经牵伸后的须条立即被机械机构集束初步将纱线集聚然后在控制罗拉和控制皮辊的传动下通过负压的吸聚管对纱线进行附加集聚纱线横截面积减小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小

细纱机三种改进办法,值得收藏!

细纱机三种改进办法,值得收藏!

细纱机三种改进办法,值得收藏!细纱机是纺纱过程的重要设备,它的稳定运行对纺纱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萌恒服装辅料有限公司、晋中经纬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员就细纱机改进的经验进行交流,希望能对生产企业有所帮助。

▎方法一:设计新的驱动系统自动化程度提高A513型细纱机采用单电机,通过开式齿轮传动,保全工作量大,密封不好,易形成油污染;钢领板升降成型凸轮易磨损,产生冲击力,工艺调整不方便,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纺纱的需要。

我公司技术人员在分析国内外先进细纱机传动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多轴驱动技术,提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细纱机驱动系统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取消了开式齿轮的传动方式,罗拉采用带编码器的异步电机以闭环精确控制罗拉的转速,同时通过实时采样锭子的速度,由PLC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前罗拉电机跟随锭速变化而变化。

控制系统还采用直流母线技术,即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由大容量的主变频器为前、中后罗拉变频器供电,使前、中后罗拉跟随主电动机的惯性而同步停车,避免大面积断头。

结合前期研究,采用丰炜PLC、台达PWS6800C型人机、东元伺服电机、东洋变频器进行了改造。

首先将细纱机牵伸齿轮、钢领板升降凸轮拆除,将电机安装到新设计的钢墙板上进行改造实践。

然后将工艺参数输入,实现传统细纱机多轴数控传动。

经过试验运行,改造后的传统细纱机自动化、柔性化程度提高,挡车工操作方便,设备试验过程故障率低。

(晋中经纬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李小燕) ▎方法二:改造为空心罗拉紧密纺纱线质量更优我公司与高校合作,在FA1516型细纱机上进行了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成功纺制出JC11.7tex紧密纺纱,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过程如下:将直径25毫米的前罗拉更换为直径50毫米的空心罗拉。

为保持改造后的空心罗拉与改造前罗拉表面线速度一致,需要将前罗拉角速度降一半,因此将FA1516型细纱机的前罗拉头的一对传动齿轮50T与32T改成36T与46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熊磊,邢明杰.Soh鼍pun、¥itospuu紧密纺减少毛羽机理对比[J].现
代纺织技术.2006,(3):19—20. E2]傅培花,等.紧密纺纱线中纤维的捻度分布及内外转移情况[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一100. [3] 房英杰.王爱萍。等.紧密纺纱与传统纺纱成纱质量对比[J].纺织
(2)纱线伸长、强力等机械物理性能提高,从而减 少了飞花和断头,纤维利用率提高.减少了吨纱用棉量。
(3)纤维在纱线中排列均匀有序,条干cy值有明 显好转,纤维蓬松度降低。纱体起毛、棉结和织物起球 等现象减少,成纱性能和结构得到改善。
(4)成纱捻度较低.故织物光泽和手感柔软细腻, 穿着舒适性提高;织物外观质量精细.布面轮廓清晰程 度高,提高了织物耐磨度和面料档次J1。
中图分类号:TSl03.2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044(2008)10-0052-03

Compacting spinning technique transformation of spinning frame
LIU Xin—xiong,HAN Qi,WANG An—m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为问有一异型
吸附填块一异型吸风装置,截面形状为由宽变窄的
斜向的V形吸气槽。该吸风装置比纺纱导线稍高,纱 线经过这个位置时,横截面变小,纱线更加有规律,通 过在普通细纱机上的模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以 上两种装置正在建模做仿真处理。
紧密纺技术独到的成纱原理和优点使许多纺纱企 业将紧密纺细纱机列入了采购计划,但是国外设备价 格昂贵,投入成本高;紧密纺对清洁工作和环境等条件 要求高,纺纱器材和能源消耗等运行费用较大,并对络 筒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密纺只适宜纺纯棉精梳 纱等有限的纱线品种,而且国内许多企业资金和厂房 等硬件设施不足,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紧密纺技术在 国内的发展和推广。 1.3现有紧密纺装置的技术分析
近年来在环锭纺基础上开发了减少毛羽的新型纺
纱技术,其中主要以机械卷绕减少毛羽的索罗纺(蕲
lospin)和以气流减少毛羽和消除纺纱三角区的紧密纺 (Compact spinning)为代表…o 1.1紧密纺的优点
(1)减小了加捻三角区,较大幅度地减少了毛羽 主体——短毛羽,极为明显地减少了有害长毛羽_1。
紧密纺纱装置按纤维集聚的实现方式分气流集聚 型和机械集聚型。按照牵伸不集聚,集聚不牵伸纺纱 设计原则,气流集聚型是利用透过凝聚元件的系统的 侧向作用力将须条边缘往须条主体集聚,采取有吸风 集聚作用的下罗拉设计,包括罗拉集聚型、皮辊集聚 型、胶圈集聚型、网格圈集聚型。其中网格圈集聚型又 分为罗拉阻捻式和吸风组件阻捻式。
浮八 沪( ‘



。j
.)
4-
L。

瞳多
÷每奏L蚕崮_r
图2立达ComforSpin纺纱装置
3 吸风组件阻捻的网格圈集聚型紧密纺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开发的紧密纺装置,结构不很 合理,很多没有经过大范围的实验并得出非常信服的 结论,推出的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影响纺纱质量 的几个主要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吸风管等专件的设计、 整体结构不过关等。8 J。有的国产低成本机械集聚式 紧密纺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只是增加了一个集柬器和 集束罗拉,聚集效果比较差,纱线质量改变小。
目前,紧密纺细纱机主要生产厂商有:瑞士立达、 德国绪森、德国青泽、意大利马佐里和日本丰田。这5 家公司的紧密纺纱系统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运用了 上述纺纱原理。目前紧密纺的技术大多为以上公司垄 断,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专利保护愈来愈重视,国内若沿 着国外的思路去开发紧密纺.将很难突破已经形成的
技术和专利保护网的封锁一J。 2 紧密纺集聚方式的研究与分析
汽 图3机械 气
升~叶.汁斗一v4 Qq翘渊—知
为燃
图4气流集聚纺构件
从微观上看,细、短、软、滑、直的纤维较易挤向吸 风口,形成下层纤维;反之则易形成上层纤维。在收缩 阶段,发生的是纤维上下分层转移。加捻阶段,由于须 条宽度比传统环锭纺小,所以边缘纤维与中心纤维的 向心压力差也比传统环锭纺小,纤维内外转移的程度 就没那么激烈。但由于有向心压力差,所以仍会有内 外转移现象。在捻度径向分布规律上,使纤维在排列 紧密和较好结构的情况下被加捻,转移螺旋线较为规 则。可以看出纤维先发生上下分层转移,然后再发生 内外转移,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环锭纱不同的纤维径向 分布规律和不同的纱线结构。
现对绪森的紧密纺装置(见图1)和立达的紧密纺 装置(见图2)作简单分析。
图l绪森Elite纺纱装置 (1)绪森的紧密纺纱装置。该装置在原前下罗拉 前增加一根异形截面吸管,吸管套有用柔性的织物圈、 吸管与运动的阻捻胶辊组成阻捻钳口,在气流导向口 对应的织物圈上发生凝聚作用,并且延伸到阻捻钳口。 其将传统环锭纺前罗拉用一个带孔的抽吸滚筒代替, 并且在滚筒内部固定一特殊的通过气流的斜管,形成 负压的抽气系统,从而使气流从外面流人滚筒里面。 经过牵伸后的须条进入带孔抽吸滚筒上两个皮辊(分 别为前上皮辊和夹持皮辊)之间,纤维束受负压气流 的压缩与控制,在负压气流与一定角度的吸风口复合 作用下,纤维束横向缩小,使几乎所有纤维都有规律地 捻合到纱线中并柔和地转化为成纱的宽度,加捻三角 区变得非常小,从夹持辊和抽吸鼓形成的钳口出来的 须条马上被加捻成纱线。该装置可纺制包括超细纤维 在内的各类纤维。通过改变两胶辊间的直径比或齿轮
Abstract:After蛐aly2ing the compact spinning equi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 of spinning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fbu啷of functions and aiming at meeting¥olne special customers and the market.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compacting spinning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刘心雄,韩琪,王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674 J
摘要: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国内外的紧密纺设备进行了分析,针对特定的客户市场定位,探讨了国外有代表性的
几种紧密纺纱装置和国内机械聚集式紧密纺装置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了优化和验证。
关键词:环锭纺;紧密纺;优化设计;细纱机
国外可用以改造的紧密纺设备中,以绪森气动式 和Roeos为代表的机械式装置为典型,前者可以单独 对普通细纱机改造,但是价格高昂并且耗材价格高,不 适合大多数中等规模的企业。后者虽简单,但是不适 合多数企业的一般品种一-。
作者利用比较成熟的传统纤维内外转移技术,提出 了改进的避开专利的紧密纺方案及其装置,消除了现有 机械集聚纺纱技术所采用的集聚后直接握持的缺陷。已 经过理论分析和论证,目前正在进行仿真模型试验。
从结构上来说,该方法属于吸风阻捻而不是罗拉 万方数据
阻捻,属于综合凝聚的方法.它不采用昂贵的罗拉凝聚 和特殊专件消耗极大的皮辊胶圈和网格圈,吸附机构 和青泽产品以及马佐里的网格多孔胶圈有一点类似, 但是不用打孔胶圈。吸附原理上,其不采用在上皮圈 中的异型吸附块,安装相对简单,可加装在普通的环锭 细纱机上,可纺制不同细度的细纱,投资成本较低。对 于控制罗拉上的上皮圈,其消耗相对二罗拉皮圈要多 一些,但是因为其作为纺织专件,价格便宜。
气流集聚纺工艺路线为:牵伸须条_下吸气流集 聚(收缩须条)一集聚系统握持_加捻J J。
气流槽聚纺的工艺路线是:牵伸须条_+“沟槽+ 气流”集聚一加捻。7 3。
机械式紧密纺纱技术是利用机件的结构等物理属 性将牵伸后的纤维收缩并聚合,使边缘纤维快速有效 地向须条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从而 减少纱线毛羽。机械集聚与气动集聚的凝聚方式相 比,纱条少了一个偏转包覆的过程。
1紧密纺纱方法的出现 传统环锭纺存在两大缺点: (1)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加捻过程中须条纤
维的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影响了纱线的机械物理性 能,如单纱强力、断裂强力、纤维的强力利用率等。
(2)加捻三角区造成了须条中纤维的两端不能很 好地被捻入纱中而形成毛羽,这也是目前环锭纱毛羽 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关键。
abroad and
designing ideas of mechanical compacting spinning devices at home are studied for their optimization.
Key words:ring spinning;compacl ring spinning;optimization design;ring spinning frame
万方数据
传动比,可调节集聚区内的张力牵伸。但是由于织物 圈在工作中处于长期的摩擦状态,为易损件,故需要经 常更换,不仅提高了运行成本,而且由于更换构件的时 间消耗.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效率。
(2)立达的紧密纺纱装置。用直径较大、带有密 集小孔的钢质空心滚筒代替前下罗拉。其上装有两个 胶辊,前胶辊通常称为握持胶辊,与前罗拉组成握持钳 口,后辊称为牵伸胶辊,与前罗拉组成前牵伸钳口。负 压气流透过滚筒小孔在两胶辊之间对须条产生集聚作 用。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无易损件。但造价高,不能 在普通细纱机上加装和改装,不便普及。就其性能来 说,由于使用了大直径滚筒代替前下罗拉,因而使浮游 区长度增大,不利于对较短纤维的控制。
4结论 紧密纺纱技术的研发应在国外成熟的紧密纺技术
和国内现有技术,特别是在吸收已有的专利技术的基础 上,抓住纤维集聚技术这一核心,合理控制集聚程度,对 纺纱器材的适应性作研究,且针对国产机型的优劣和市 场容纳度,确定一个现实合理的方案,进行国产化开发。 另一方面结合国内企业的生产条件,积极开拓创新并避 免重复研发,力争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技术。 推出产品时要把握尺度,避免发生侵权u引。6r9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