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细纱机的发展趋势与改造方向
细纱机的发展趋势与改造方向
摘要:本文首先从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节能降耗、数字化、超大牵伸、紧密纺、易维护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细纱机的发展趋势,其次从电子升降改造、
电子牵伸改造、集体落纱改造、花式纱装置改造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细纱机的改
造方向。通过对细纱机发展趋势和改造技术的探讨,为未来纺机行业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
关键词: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改造方向
中图分类号:TS10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细纱机具有品种适应性广、纺纱成型好、成纱质
量高、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智能化水平高等特点,拥有超长技术、高速技术,以
及电子牵伸、电子加捻、电子升降等智能纺纱技术,配备智能纺纱专家系统,能
实现快速安装、快速落纱、全自动理落管等各项功能,其自动化、智能化、稳定性、可靠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可满足客户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氨纶包芯纺、竹节纱、段彩纱等不同品种、不同层次新型纺纱的需求,产品广受客户认可
和青睐。
2 细纱机的发展趋势
2.1 高速化、多锭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纺纱关键器材制造技术的进步,为纺纱设备实现高速运转创造了良好条件。高速化是指在确保稳定的纱线质
量和控制断头的情况下提高锭速,是环锭细纱机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标志。单锭
单电机传动的电锭细纱机以其高速稳定的运转、便捷高效的维保、精准智能的管
理等特点,将成为未来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细纱机集体自动落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一台细纱机上配置的锭数越多
其生产效率就越高,这是环锭细纱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推出的超长细纱
浅谈紧密纺纱技术的最新进展
转 过 若 干 圈 离开 导 纱 柱 2
, 。
凝 聚 前 罗 拉 前 胶 辊 还 起 到 阻 捻 作 用 可 防止 纤 维 条在 后
,
后被 卷 绕 在 细 纱锭 子 的纡 管上 完 成 细 纱 加 捻过 程
,
续 的 加 捻 时 返 回 到 牵伸 凝 聚 区
,
。
在 正 常 工 作状 态 下 从 下 罗 拉 出 来 的 纱 条 先 进 入 导 纱
,
,
罗拉9
、
中罗 拉4 和 前 罗 拉 2 0
、
,
罗拉 上 分 别 装 有后 胶 辊 1 2
、
中
之 内而 不是 其外
2 2
。
胶辊
,
15
前 胶 辊 1 8 后 罗 拉 与 前 面 的 下 胶 辊 销 6 外面 有 下 胶
,
"
工 作原 理
圈 7 后胶 辊 与 前面 的 上 胶 圈 销 14 9 1面 有上 胶 圈 1 3 中罗 拉 与
,
新 型 气 流 集聚式 紧密纺 装 置
除 了 已 知 的 国 内 外 几 种 典 型 的 紧 密纺 装 置 外 最 新 出
,
中罗 拉 轴 上 安 装 的从 动 齿轮 啮 合在
后 面 有 喇 叭 口 10
。
、
一
起 后 罗拉 后 胶 辊 的
FA506型细纱机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效果分析
紧密纺是 在传统 环锭 纺纱 机 的牵 伸装置 前部 加 装集 聚装 置形成 集 聚 区 , 对 通过 集 聚 区的纤 维 束 进行横 向集 聚 , 使 纤 维 束 的宽 度 大 大缩 小 。这 样, 纤维 束经 过集合 后再输 出加 捻 , 几 乎每 根纤维
空心 罗拉机 构如 图 1所示 。
Ef f e c t Ana l y s i s o f FA5 0 6 S p i n ni n g Fr a me Ho l l o w Ro l l e r Co m pa c t S pi nn i ng Mo d i ic f a t i o n
Z h u Y u k u n S u Xu z h o n g Xi e C h u n p i n g
Ab s t r a c t S p i n n i n g e f e c t o f h o l l o w r o l t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mo d i i f c a t i o n wa s d i s c u s s e d .P in r c i p l e o f h o l l o w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a n d me t h o d o f mo d i i f c a t i o n o n F A S 0 6 s p i n n i n g la f me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s p i n n i n g e f f e c t w a s c o n t r a s — t e d t o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r n g s p i n n i n g , t h r e e —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a n d f o u r — r o l l e r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T h e r e s u h s h o w s t h a t e v e n n e s s o f t h e y a m s p u n b y t h e mo d i i f c a t i o n i s b e t t e r , t h e h a i in r e s s i s l e s s , t h e s t r e n g t h i s l o w e r s l i g h t l y t o l a t t i c e a p r o n c o mp a c t s p i n n i n g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y m a s p u n b y t h e mo d i i f c a t i o n i s b e t t e r , t h e o p e r a t i n g c o s t i s l o we r ,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细纱长车改造紧密纺及提高集体落纱效率
国产长车1008锭,改造了紧密纺,目前细纱锭速在
16500RPM~17500RPM。为了保证质量稳定,同时还要提高产量,在使用改造紧密纺和提高集体落纱方面做了以下分析:
一、 紧密纺改造方面
1、网格圈
1.1网格圈要做到每次随揩车周期清洁,一般10天。网格圈因清洁原因会造成网眼堵塞,造成纱线有规律的条干不匀;网格圈内层积花,造成网格圈间歇运行,使纤维须条积聚成一团,形成疙瘩纱。另外,在清洁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因磕碰造成网格圈损坏,网格圈有破洞,破洞位置正好位于与集聚槽配合进行集聚的位置,部分纤维头端被吸风弯曲,造成纱线条干不匀,形成大量棉结。
1.2网格圈使用周期,使用时间长,表面发毛,就是网格圈发生
了“磨损”, 严重影响到透气率。另一方面就是“变形”, 网格圈两边周长不一致。一般看网格圈是否有明显的荷叶边,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网格圈不平,不贴服于异型管负压槽上,纱线紧密效果差,造成纱线条干不匀。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1.3网格圈张力架,一种采用单锭扭簧式结构,网格圈的张紧力均匀柔和,网格圈在运行过程中能自动找正,不会出现跑偏现象。需要注意清洁张力架积花。另一种采用单簧支撑,优点在于张力架不易积花,但是需要注意弹簧弹性,弹性小,对网格圈不易张紧,运行过程中易造成网格圈跑偏、移位,与前罗拉不同步,造成纱疵高。
1.4网格圈目数的选择与原料和纱支有关,40S~80S一般使用140目/英寸,40S以下低支纱使用120目/英寸,毛纺、麻纺、染棉及低级棉使用80目/英寸。高支纱用低目数网格圈,紧密效果差。低支纱用高目数网格圈,会堵塞网眼。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进行 仔 细地调 整 。
仅 会严 重 影 响紧 密纺 系 统 的正 常运 行及 运 行效 果 , 而
且 显 著增 加 维 护 成 本 . 剧 零 部 件 的 磨 损 , 下 文 个 加 在 例 中各 部 位 的纤维 堆 积现 象 , 境条 件差 均 是其 中因 环
素 之一 。
图 3 喂 入 须 条 正确 经 过 异 型 管 斜 槽 状 态 示意 图 图 4 紧 密 纺导 纱 喇 叭偏 装 现 象
得摩擦 位 居 摩擦 片 中 间位 , 样 , 这 利于 成纱 质 量 、 少 减
异 型管 的磨损 、 网格圈得 到正 确 的摩擦 系数 f 1 J 。
22 喂 入 须 条 应 正 确 经 过 紧 密 区 .
喂 人 须 条 正 确 经 过 异 型管 斜 槽 ( 紧密 区 ) 保 证 是 成 纱紧 密效果 的关 键环 节之 一 。须条 经过 此斜槽 的正
运转 非常 必要 。在购 进设 备之前 就应 具备 。
2 设备 状态
的危 害 如 图示 。 l o Ei p及 下 罗拉 轴 承 的加 油 过量 造成 T 运转 过 程 的不 断渗 油 , 整个 牵 伸 系统 处在 一个 油 污 使 的环境 之 中 。 危害 : 花 易粘 结 在 网格 圈上 , 成输 出胶辊 ( 飞 造 大 胶辊) 转动 不平 稳 , 像 车在不 平坦 的公路 上行进 。同 就
紧密纺的不同工艺技术_ReetiPalSingh
第 35 卷 增刊 2008 年 8 月
纺织器材 Textile Accessories
401
53
紧密纺的不同工艺技术
Reeti Pal Sing h, V . K . K othari
摘要 : 介绍了紧密纺纱法的原理及其分类, 重点介绍了立达公司的 Com4、 绪森公司的 Elite 、 青泽 公司的 ComP ACT 3、 Co gnet ex 公司的 Com4w ool、 马佐里公司的 Olfil 和日本丰田公司的吸气式 紧密纺装置, 并介绍了 Off icine Gaudiuo 公司的纯机械式和瑞士 H ans St ahlecker 公司的 Rocos 磁性紧密纺装置, 指出紧密纺纱法可获得毛羽少 、 强力高的优质纱, 建议紧密纺采用优质钢领 , 并 在空间上与普通环锭纺隔离开操作。 关 键 词: 细纱机 ; 紧密纺装置; 吸气式; 机械式 ; 毛羽 ; 强力
国产细纱机长车紧密纺改造的应用实践
紧密 纺纱 技 术是 传 统纺 纱 技 术 的进 步 , 能 它 够 显著减 少成 纱 毛羽 , 提高成 纱 强力 和耐磨 性 , 在 同等配棉 条件 下 , 普 通 环锭 纺 纱 相 比具 有 明 显 与 的质 量优 势 。我 公 司 为 提 高产 品质 量 , 应 市 场 适 的需 求 , 20 于 07年 年 底 对 E Ml8 J 3儿c型 细 纱 机 ( 0 108锭/ , 台 并带 有集 体 落纱 装 置 ) 行 了紧 密 进 纺装 置改造 。运 行 至今 , 经多 品种试 验 , 品质量 产 指标稳 定 , 设备运 行 可靠 , 满足 了后 工序 的质 量要 求 , 到 了改造 紧密 纺 的 目的 。 达
后 的技 术效果和纺纱质量进行对 比分析 。结果表 明: 国产 紧密纺装置 的改造 达到 了较好的效果 , 成纱 3m m毛 羽
下降 6 %左右 , 0 单纱强力平均提 高 1 % 以上 。同时指 出, 0 要使 紧密纺充分发挥优 势必须认真 细致地做好 日常运
转和保 养维护 工作 。
关 键词 : 细纱 长车 ; 紧密纺装 置 ; 负压 ; Im毛 羽 ; 3T l 单纱 强力
s p a d meh d t c n l g f c n p n i g q ai e ec n r se .T er s l s o a et r f c o l e a t n t o ,e h o o y ef ta d s i n n u l y w r o ta t d h e ut h wst t b t f t u d b — e e t h a eee c c iv d i h d f ain, h e e n t e mo i c t i o 3 mm arn s o l e r d c d 6 % ,i ge y r t n t o l e i c e s d a o e 1 % . h i e sc u d b e u e 0 i sn l a n sr g h c u d b n r a e b v 0 e Me n i , sp i td o tt a , al p r t n a d man e a c h u d b o e c r f l O a o ma e f l u e o h at me i i o n e u h t d i o e a i n i t n n e s o l e d n a eu l S s t k ul s ft e t y o y c mp c p n i g a v n a e . o a ts in n d a t g s K e o d S i nn r meo 0 8 S i de , mp c pn i g De ie N g t e P e s r , yW r s p n i g F a f1 0 p n ls Co a t i n n vc , e a i rs u e 3 mm i n s , i — S v Ha r e s Sn i ge Ya n S r n t l r t g h e
紧密纺技术在麻纺细纱领域的成功运用
纤 维一 脱 离前 胶 辊 钳 口线 即被 负压 吸 到 网格 圈上 , 纤 维 贴 麻 着 网格 圈被 输 出到 输 出胶 辊钳 口线 , 整 个 槽 孔 范 围 内麻 纤 在 维 始 终 在 负压 作 用 下 互相 紧 密 地排 列 在 一起 , 出胶 辊 的 直 输 径 比前 胶 辊 的 直径 稍 大 , 麻 纤 维在 集 聚过 程 中产 生 纵 向 张 使 力 , 力 的 作 用 将 使 纤 维伸 直 , 在 开 槽 面 积 内 须条 受 负压 张 且
出钳 口线 之 前 : 聚 过 程 中 须 条 产 生 轻 微 张 紧 ; 集 聚 过 程 集 在
中 须条 绕 自身 的 轴 线 转 动 ,须 条 到 达 输 出钳 口 线 时被 伸 直 ,
结 果使 各 根 纤维 互 相 平 行 紧 密 地 集合 在 一 起 。纺 纱 三 角 区 消 失 . 纱 各 项 指 标 如 强 力 、 羽 以 及 生 产 能 力远 远优 于 传 统 成 毛
辊 组 成 . 管 处 由抽 气 装 置 产 生 负压 , 且 在 每 一 个 纺 纱 位 吸 并
上 开一槽孔 , 网格 圈 紧 密 地 包覆 在 异 形 吸 管 外 面 , 它被 输 出
紧密纺纱工艺简介
紧密纺
一、简介
紧密纺又称实密纺、压缩纺、凝聚纺等。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经改造而成的,其核心技术是在前罗拉输出端加装一个集聚装置,使须条经过集聚后再输出加捻,实现了牵伸和集聚分离,避免了牵伸区中由于集合作用的存在而影响摩擦力分布,牵伸后的须条经集合后宽度减少,使加捻三角区减少甚至消除,从而消除了因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了纱线质量。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集聚装置对须条的集聚效果上。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已进入推广阶段,主要应用于棉纺和毛纺,在麻纺中也有少量的应用。国际上紧密纺纱系统主要有瑞士Rieter(立达)公司的Comfor-spin@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K44等)、德国Suessen公司的Elite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Fiomax-El型、Fiomax-E2型,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公司生产的JWF1530型机上也采用该系统)、Saurer(苏拉)集团Zinsen(青泽)公司的Compact3紧密纺纱系统(机型有451C型)、日本Toyota(丰田)公司的EST紧密纺纱系统。
二、原理
其纺纱机理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纤维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纤维须条从前罗拉前口输出后,先经过异形吸风管
外套网眼皮圈,须条在网眼皮圈上运动,由于气流的收缩和聚合作用,通过异形管的吸风槽使须条集聚、转动,逐步从扁平带状转为圆柱体,纤维的端头均捻入纱线内,因此成纱非常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紧密纺纱线强力较高,毛羽较少。在编织过程中最不易产生磨毛的现象。
国产FA506和FA507细纱机采用紧密纺技术的探讨
纱三角区的宽度小 于喂人须 条的宽度 , 三角 区边缘 的纤维 以及 与纱体连接差 的纤维 , 一端 伸在纱体外 而另一 端被捻 人纱体 中
或 者 出现 不 被 捻 人 纱 体 的 情况 , 此 会 产 生 飞 花 及 纱 线 毛 羽 。 由 飞 花 不 仅 影 响 纱 线 的 外 观 质 量 , 会 对 车 间 的环 境 产 生 影 响 ; 还 飞
新型紧密纺环锭纺纱体系从前罗拉钳口引出的纤维束在牵伸区完成牵伸后受到设在三角区负压气流的作用在离开主牵伸区前罗拉钳口时会出现凝聚现象此时须条是束状而不是带状使纤维束到达前罗拉钳口线时形成理想的伸直平行凝聚的纤维束因此纺纱三角区基本上不存在所以纺纱三角区中的纤维全部被凝聚加捻成纱并且不存在内外纤维张力的差异从而改进纱线的强力毛羽伸长率等纱线性质并提高细纱机工作效3紧密环锭纱与传统纺纱质量比较紧密环锭纺纱要求一年四季相对湿度保持在3843对空调设备的要求特别高
从 表 1可以看 出, 日发 R S 1 W_ 5 0紧密 纺细纱机 与普 通环锭 纺机相 比: 1 条干 C () V 、 细节 、 粗节 、 棉结 都有 所改 善 。( ) 23 Il 以上毛羽 明显减少 。( ) nl l 3成纱 强力明显提 高 。( ) 4 千锭时 断
德 国青泽 ( isr 、 Zne)绪森 ( usn 、 S se )意大利马佐里( r l 、 Maz i 日本 o) 丰田(、 oa 等, 1O t) 发展 紧密纺技术上有一定 的成 功经验及产 品 , y 如果在我国纺织企业推广、 更换设备 , 费用太大 , 也不 现实 , 能否
环锭细纱机EliTe紧密纺实用生产技术的探究
在移 纱 动 程 范 围 内必 须 确保 须 条 最 大 可 能 经过 斜槽 。 条经 过此斜 槽 的正确状 态如 图三 中 须 左图, 须条 应沿 着斜 槽右 边缘 呈斜 细条 状 。普纺 中导 纱 喇 叭 的位 置要 求 不很 严 格 , 由此 , 紧密 在
能与导 纱 喇叭 干涉 , 我们 在 调整 时应 注意在 半 释
一
一 』 一
~ 一
_ 一 } 一 ~_ 一 _ { 一
i『
}
表 一
纤维 长度
放压 的状态 下要 保证不 与导 纱喇 叭干涉 即可 。 这
D I l ] 2
四 2 8
X
Z Y
收稿 日 :0 0 1 — 8 期 2 1— 2 2
每一节都 要达到 要求 , 对 每一个 摇架 前皮辊 的 并
压 力设置 为高加 压压力 , 下皮 圈调整 到滚花 罗 把
拉 工作面距 中的位 置 。
② 通过 对一 节三 只摇 架 的上 隔距 进行 调 整
如 图一 , 表一
o
江苏纺织JA G UT X IE IN S E TL
I 技】 科
环 锭细 纱机 Eie l 紧密纺 实用 生产 技 术 的探 究 T
纺织厂细纱保养技改方案
纺织厂细纱保养技改方案
改造为空心罗拉紧密,纺纱线质量更优。
空心罗拉紧密纺改造过程如下:将直径25 mm的前罗拉更换为直径50 mm的空心罗拉。为了保持改造后的空心罗拉与改造前罗拉表面线速度一致,需要将前罗拉角速度降一半,因此将FA1516型细纱机
的前罗拉头的一对传动齿轮50T与32T改成36T与46T。细纱机前罗拉更换为直径50 mm的空心罗拉后,需要相应将T形下销高度由原来的14 mm改为12 mm,这样做能够有效改善下胶圈与空心罗拉的摩擦现象。此外,还需要将细纱机前罗拉座与水平面夹角由45°改为30°,并调整中后罗拉位置,保证了三罗拉纺纱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同时调整绪森式板簧摇架的安装角。
我们利用改造后的空心罗拉紧密纺装置,在FA1516型环锭纺细
纱机上顺利纺制CJ 11.7 tex紧密纱,并与传统环锭纺、绪森网格圈紧密纺纱进行了成纱质量对比测试。实践表明,改造后其成纱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环锭纱;与绪森网格圈紧密纺相比,其成纱条干、纱疵质量稍优,强伸性能相当,3 mm有害毛羽稍差,但较多地保留了1 mm-2 mm毛羽,有利于改善布面风格。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1 紧密纺纱方 法的出现
纱技术 , 其中主要以机械卷绕减少 毛羽 的索罗纺 ( o s—
l pn 和 以气 流 减少 毛羽 和消 除纺纱 三角 区 的紧密 纺 o i) s
( o a t pn ig 为代表 。 C mpc sinn )
11 紧 密纺 的优点 . () 1 减小 了加捻 三 角 区 , 大 幅 度 地 减 少 了毛 羽 较 主体 一 短 毛羽 , 为 明显地 减少 了有 害长毛 羽 J 极 。 () 2 纱线伸长 、 强力 等 机 械 物 理性 能 提 高 , 而 减 从
( 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 与工程学 院 , 华 湖北 武汉 40 7 ) 30 4
摘
要: 从纺纱 原理 和机 械功能角度对国内外 的紧密纺设备进 行 了分析 , 针对特 定 的客户市场 定位 , 探讨 了 国外 有代 表性 的
几 种紧密纺纱装 置和国内机械 聚集式 紧密纺装置 的设 计思路 , 并进行 了优 化和验证 。
Ab ta t s r c :Af ra ay i g t e c mp c p n i g e up n s a o d a r a r m h s e to pn i g p i cp e a d me h n c t n l zn h o a ts i nn q i me t th me a b o d fo t e a p c fs i n n rn il c a i a e n n l fn t n n i n t e i g s me s e ilc so r d t e ma k t e e a i d y ia o a t g s i n n a s o b o d a d u ci s a d a mi g a o me t o p ca u t me a h r e ,s v r lk n s o t p c c mp ci pn g f me f a ra n n sn f l n i r d sg i g i e s o c a i a o a t g s i n n e ie th me a e su id f rt ero t i ain e i n n d a me h n c c mp c i p n ig d v c sa o r t d e o i p m z t . f l n h i o
紧密纺技术在EJ128K型细纱机上的应用
为 了有效缩 小 或 消 除 加捻 三 角 区 , 到 比较 好 的 达
造安 装 , 而且 安 装 投 资 的成 本 相 对 低 , 公 司 于 20 紧密 效果 , 我 04 我们 引 进 了 由上海 二 纺 机 生 产 的网 格 圈 集 年下 半 年开始 与 上海 二纺 机 合作 , EM18 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K型 细纱 聚 型紧密 纺装 置 , 工作 原理 和结 构 特点 如 下 : 紧密 其 该 机上 嫁接 紧密 纺 纱 装 置 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效 , 下将 应 用 纺装 置主 要 由吸风装 置 、 聚装置 两 大部 分组 成 , 图 集 如 情况 作 一介绍 。 1 示 , 吸风 装 置安 装 在 E M18 所 其 J 2 K型 细纱 机 车架 的
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 的方法 , 紧密纺纺 纱原理进 行 了论 述 , 对 介绍 了上海二纺 机生 产的 网格 圈集 聚型紧密纺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存在 的问题 。纺 纱结果 表明 紧密纺与传 统环锭 纺相 比在毛羽 、 力 、 干及生 产效率 强 条 等方 面均有较大改善 , 合效益较好。 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兰 兰兰 : 鲞: 塑 旦 兰 篁兰
V I3 04. 2 0 0.4 N . 0 6
紧密纺使用关键技术
1。紧密纺概述
1。1紧密纺技术优点
把紧密纱的优点描述为只有一个“紧密”,并不全面。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紧密",也可以不紧密,例如不需要太高强度的纱线,可以采用降低捻度来提高产量而取得经济效益(不管那一种类型的紧密纺机构都可以).只要工艺设计合理,紧密纱织物可以做得手感很好。紧密纺主要技术优点可以概述为:对使用多年的细纱机进行局部改造还可以用于生产低捻紧密纺纱,有利吸收染料及整理助剂,从而改善织物外观及特性;毛纺后整理省去烧毛工序,采用较快进布速度,明显提高修理工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真正的高档次,还是要烧毛的,比如120英支以上紧密纺还是要烧毛的,但是烧毛的市场本身就比不烧毛纺纱要小得多;适合半精纺及化纤混纺织物,在半精纺色织纱有些纤维先染色后纺纱,经水洗漂后强力损失大,加上后道对毛羽棉结的高要求,利用紧密纺技术优势得到弥补,如再配以赛络纺纱,毛羽更少,最终降低织物起球、起毛;目前市场上较为热销的是60支以上的纱,利用紧密纺技术可有效减少长绒棉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应用紧密纺技术还可以广开思路,在机织产品中用普梳紧密纺或半精梳紧密纺来代替传统环锭纺半精梳纱或精梳纱,已证明是可行的。
1。2紧密纺应用价值:从细纱程序来看,改造紧密纺装置后用工、机物料、耗能是有所增加的,但是在同等质量要求前提下在整个纺纱流程中所带来的配棉等级下降、梳棉(精梳)落棉降低、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经济效益要远远大于细纱工序增加的成本,所以说当前改造紧密纺的投入产出比还是非常划算的。
1.3紧密纺纱的运用必须遵从的原则
用国产紧密纺纱装置改造环锭纺纱机生产紧密纱
、
用 C 型 紧密 纺 装 置 在 原 有 环 锭 纺 纱 机 上 进 行 安 装 改 造 其
,
牵 伸装 置 的 尺 寸 和 工 艺 部 件 基 本上 保 持 不 变 只 是 在 前 罗
,
拉 前 方增加
一
套 由异 形 截 面 吸 管 网 格状 多孔 网 圈 (其 上 有
、
所 需 要 驱 动 力对 前 上 皮 辊 运 行稳 定 性 等 专 门为 适 应 细 纱
宜 而 且 也 可 以 取 得 比 较 好 的 效果
,
。
选 用 时 参考
1 1
.
。
1
国产 紧密 纺 装 置 的 类 型 与特点
目前 国 内紧 密 纺 纱 装 置 有 3 种 类 型 : 即 A 型 B 型 f u c
、
K J F 紧密 纺纱 装 置
K JF
紧 密 纺 纱 装 置 是 由上 海 纺 织 机械 研 究 所 根 据 国 产
,
c 3 3 0 0 0 H /m
。
) 和 输 出 胶 辊 组 成 的 装 置 即成 为
, 。
一
套 结 构性
机改 造而设计的
。
能 完 整 的 紧 密纺 纱 装 置
另外
,
一
个原 因是 目前 国 内纺 机 企
该 装 置 将 传统 细 纱 机 牵 伸装 置 前 罗 拉 钳 口 处 输 出的 纤 维 须 条 通 过 负 压 吸 附 使 纤 维集 聚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 图3机械 气
升~叶.汁斗一v4 Qq翘渊—知
为燃
图4气流集聚纺构件
从微观上看,细、短、软、滑、直的纤维较易挤向吸 风口,形成下层纤维;反之则易形成上层纤维。在收缩 阶段,发生的是纤维上下分层转移。加捻阶段,由于须 条宽度比传统环锭纺小,所以边缘纤维与中心纤维的 向心压力差也比传统环锭纺小,纤维内外转移的程度 就没那么激烈。但由于有向心压力差,所以仍会有内 外转移现象。在捻度径向分布规律上,使纤维在排列 紧密和较好结构的情况下被加捻,转移螺旋线较为规 则。可以看出纤维先发生上下分层转移,然后再发生 内外转移,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环锭纱不同的纤维径向 分布规律和不同的纱线结构。
目前,紧密纺细纱机主要生产厂商有:瑞士立达、 德国绪森、德国青泽、意大利马佐里和日本丰田。这5 家公司的紧密纺纱系统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运用了 上述纺纱原理。目前紧密纺的技术大多为以上公司垄 断,他们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市场的专利保护愈来愈重视,国内若沿 着国外的思路去开发紧密纺.将很难突破已经形成的
技术和专利保护网的封锁一J。 2 紧密纺集聚方式的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磊,邢明杰.Soh鼍pun、¥itospuu紧密纺减少毛羽机理对比[J].现
代纺织技术.2006,(3):19—20. E2]傅培花,等.紧密纺纱线中纤维的捻度分布及内外转移情况[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一100. [3] 房英杰.王爱萍。等.紧密纺纱与传统纺纱成纱质量对比[J].纺织
浮八 沪( ‘
j
/
忒
。j
.)
4-
L。
(
瞳多
÷每奏L蚕崮_r
图2立达ComforSpin纺纱装置
3 吸风组件阻捻的网格圈集聚型紧密纺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开发的紧密纺装置,结构不很 合理,很多没有经过大范围的实验并得出非常信服的 结论,推出的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影响纺纱质量 的几个主要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吸风管等专件的设计、 整体结构不过关等。8 J。有的国产低成本机械集聚式 紧密纺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只是增加了一个集柬器和 集束罗拉,聚集效果比较差,纱线质量改变小。
万方数据
传动比,可调节集聚区内的张力牵伸。但是由于织物 圈在工作中处于长期的摩擦状态,为易损件,故需要经 常更换,不仅提高了运行成本,而且由于更换构件的时 间消耗.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效率。
(2)立达的紧密纺纱装置。用直径较大、带有密 集小孔的钢质空心滚筒代替前下罗拉。其上装有两个 胶辊,前胶辊通常称为握持胶辊,与前罗拉组成握持钳 口,后辊称为牵伸胶辊,与前罗拉组成前牵伸钳口。负 压气流透过滚筒小孔在两胶辊之间对须条产生集聚作 用。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无易损件。但造价高,不能 在普通细纱机上加装和改装,不便普及。就其性能来 说,由于使用了大直径滚筒代替前下罗拉,因而使浮游 区长度增大,不利于对较短纤维的控制。
细纱机的紧密纺技术改造
刘心雄,韩琪,王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674 J
摘要: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国内外的紧密纺设备进行了分析,针对特定的客户市场定位,探讨了国外有代表性的
几种紧密纺纱装置和国内机械聚集式紧密纺装置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了优化和验证。
关键词:环锭纺;紧密纺;优化设计;细纱机
紧密纺技术独到的成纱原理和优点使许多纺纱企 业将紧密纺细纱机列入了采购计划,但是国外设备价 格昂贵,投入成本高;紧密纺对清洁工作和环境等条件 要求高,纺纱器材和能源消耗等运行费用较大,并对络 筒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密纺只适宜纺纯棉精梳 纱等有限的纱线品种,而且国内许多企业资金和厂房 等硬件设施不足,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紧密纺技术在 国内的发展和推广。 1.3现有紧密纺装置的技术分析
1紧密纺纱方法的出现 传统环锭纺存在两大缺点: (1)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加捻过程中须条纤
维的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影响了纱线的机械物理性 能,如单纱强力、断裂强力、纤维的强力利用率等。
(2)加捻三角区造成了须条中纤维的两端不能很 好地被捻入纱中而形成毛羽,这也是目前环锭纱毛羽 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关键。
(5)减少了后工序的上浆与退浆负担,一定程度上
收稿日期:2008—05一憾 作者简介:刘心雄(1968一),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并行工程与产品全生 产周期研究。
万方数据
可替代股线、烧毛纱和精梳纱,降低了配棉的等级长 度,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2紧密纺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制约
紧密纺纱的原理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主牵伸区 与加捻区之间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从前罗拉钳口输 出的纤维须条受到负压空气的控制,使须条尽可能地 集聚收缩,处于须条边缘的纤维端有效地向须条中心聚 集,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间的加捻三角区,纱条在被 输送出原前钳口后有一定宽度,该纱条先被聚集成一条 狭窄的须条,然后再被新增加的一对握持部件握持输 出,再被卷绕部件加捻,纱线毛羽得以大幅度减少。
国外可用以改造的紧密纺设备中,以绪森气动式 和Roeos为代表的机械式装置为典型,前者可以单独 对普通细纱机改造,但是价格高昂并且耗材价格高,不 适合大多数中等规模的企业。后者虽简单,但是不适 合多数企业的一般品种一-。
作者利用比较成熟的传统纤维内外转移技术,提出 了改进的避开专利的紧密纺方案及其装置,消除了现有 机械集聚纺纱技术所采用的集聚后直接握持的缺陷。已 经过理论分析和论证,目前正在进行仿真模型试验。
现对绪森的紧密纺装置(见图1)和立达的紧密纺 装置(见图2)作简单分析。
图l绪森Elite纺纱装置 (1)绪森的紧密纺纱装置。该装置在原前下罗拉 前增加一根异形截面吸管,吸管套有用柔性的织物圈、 吸管与运动的阻捻胶辊组成阻捻钳口,在气流导向口 对应的织物圈上发生凝聚作用,并且延伸到阻捻钳口。 其将传统环锭纺前罗拉用一个带孔的抽吸滚筒代替, 并且在滚筒内部固定一特殊的通过气流的斜管,形成 负压的抽气系统,从而使气流从外面流人滚筒里面。 经过牵伸后的须条进入带孔抽吸滚筒上两个皮辊(分 别为前上皮辊和夹持皮辊)之间,纤维束受负压气流 的压缩与控制,在负压气流与一定角度的吸风口复合 作用下,纤维束横向缩小,使几乎所有纤维都有规律地 捻合到纱线中并柔和地转化为成纱的宽度,加捻三角 区变得非常小,从夹持辊和抽吸鼓形成的钳口出来的 须条马上被加捻成纱线。该装置可纺制包括超细纤维 在内的各类纤维。通过改变两胶辊间的直径比或齿轮
Abstract:After蛐aly2ing the compact spinning equi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aspect of spinning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fbu啷of functions and aiming at meeting¥olne special customers and the market.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compacting spinning
中图分类号:TSl03.2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044(2008)10-0052-03
’
Compacting spinning technique transformation of spinning frame
LIU Xin—xiong,HAN Qi,WANG An—mi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所述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在原牵伸装置前加一组气 动集聚装置,在前罗拉前增加一个控制罗拉,其上装有 控制胶辊,和中罗拉相似的皮圈套在胶辊和支架上,组 成一个类似方向相反的中罗拉的上胶圈,其尖端探人
前罗拉和前胶辊间,其下装有一异形截面的负压的吸 聚管和一个异型机械集聚部件——集束块以托住上胶 圈的尖端共同组成一套凝聚系统,类似牵伸装置中下 胶圈的下销棒,并夹住前罗拉输出的须条,以便于牵伸 后的须条立即被机械机构集束,初步将纱线集聚,然后 在控制罗拉和控制皮辊的传动下,通过负压的吸聚管, 对纱线进行附加集聚,纱线横截面积减小,加捻三角区 大大减小。异型负压吸管和集束器共同作用,将传统 纺纱机牵伸装置前罗拉钳口线输出的纤维须条集聚在 一条线上。控制罗拉由车头牵伸传动系统经一组中间 齿轮传动,和前罗拉同步,并依靠摩擦使胶圈及胶辊回 转。为了保证纱线顺利被牵伸和抽出,在前钳口和控 制钳口之间设置符合工艺需要的牵伸张力,控制罗拉 和前罗拉传动比设置成1.03一1.05。承载纤维在吸 风中通过适度的伸长、滑移,实现更多的纤维共同承载 达到更好的条干。这种技术可以称之为下凝聚式综合 紧密纺技术,技术原理如图3、4所示。
紧密纺纱装置按纤维集聚的实现方式分气流集聚 型和机械集聚型。按照牵伸不集聚,集聚不牵伸纺纱 设计原则,气流集聚型是利用透过凝聚元件的系统的 侧向作用力将须条边缘往须条主体集聚,采取有吸风 集聚作用的下罗拉设计,包括罗拉集聚型、皮辊集聚 型、胶圈集聚型、网格圈集聚型。其中网格圈集聚型又 分为罗拉阻捻式和吸风组件阻捻式。
(2)纱线伸长、强力等机械物理性能提高,从而减 少了飞花和断头,纤维利用率提高.减少了吨纱用棉量。
(3)纤维在纱线中排列均匀有序,条干cy值有明 显好转,纤维蓬松度降低。纱体起毛、棉结和织物起球 等现象减少,成纱性能和结构得到改善。
(4)成纱捻度较低.故织物光泽和手感柔软细腻, 穿着舒适性提高;织物外观质量精细.布面轮廓清晰程 度高,提高了织物耐磨度和面料档次J1。
气流集聚纺工艺路线为:牵伸须条_下吸气流集 聚(收缩须条)一集聚系统握持_加捻J J。
气流槽聚纺的工艺路线是:牵伸须条_+“沟槽+ 气流”集聚一加捻。7 3。
机械式紧密纺纱技术是利用机件的结构等物理属 性将牵伸后的纤维收缩并聚合,使边缘纤维快速有效 地向须条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从而 减少纱线毛羽。机械集聚与气动集聚的凝聚方式相 比,纱条少了一个偏转包覆的过程。
abroad and
designing ideas of mechanical compacting spinning devices at home are studied for their optimization.
Key words:ring spinning;compacl ring spinning;optimization design;ring spinning frame
4结论 紧密纺纱技术的研发应在国外成熟的紧密纺技术
和国内现有技术,特别是在吸收已有的专利技术的基础 上,抓住纤维集聚技术这一核心,合理控制集聚程度,对 纺纱器材的适应性作研究,且针对国产机型的优劣和市 场容纳度,确定一个现实合理的方案,进行国产化开发。 另一方面结合国内企业的生产条件,积极开拓创新并避 免重复研发,力争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技术。 推出产品时要把握尺度,避免发生侵权u引。6r9r
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耗问题,我们改造成如图4的 形状。在每个纺纱锭位前罗拉和控制罗拉问有一异型
吸附填块一异型吸风装置,截面形状为由宽变窄的
斜向的V形吸气槽。该吸风装置比纺纱导线稍高,纱 线经过这个位置时,横截面变小,纱线更加有规律,通 过在普通细纱机上的模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以 上两种装置正在建模做仿真处理。
近年来在环锭纺基础上开发了减少毛羽的新型纺
纱技术,其中主要以机械卷绕减少毛羽的索罗纺(蕲
lospin)和以气流减少毛羽和消除纺纱三角区的紧密纺 (Compact spinning)为代表…o 1.1紧密纺的优点
(1)减小了加捻三角区,较大幅度地减少了毛羽 主体——短毛羽,极为明显地减少了有害长毛羽_1。
从结构上来说,该方法属于吸风阻捻而不是罗拉 万方数据
阻捻,属于综合凝聚的方法.它不采用昂贵的罗拉凝聚 和特殊专件消耗极大的皮辊胶圈和网格圈,吸附机构 和青泽产品以及马佐里的网格多孔胶圈有一点类似, 但是不用打孔胶圈。吸附原理上,其不采用在上皮圈 中的异型吸附块,安装相对简单,可加装在普通的环锭 细纱机上,可纺制不同细度的细纱,投资成本较低。对 于控制罗拉上的上皮圈,其消耗相对二罗拉皮圈要多 一些,但是因为其作为纺织专件,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