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2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对照组单纯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失眠症状积分(7.2±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60.87%)、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失眠症;归脾汤;针灸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精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
失眠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长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中容易惊醒、睡眠程度不深,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均达不到正常需要,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者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
临床治疗失眠症常采用西药疗法,但长期使用可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
2012年6月,本院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92例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
入选者均有睡眠障碍,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0.3±1.26)岁;病程8~42d,平均病程(16.3±2.68)d。
对照组(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41.5±1.49)岁;病程9~40d,平均病程(17.1±2.35)d.排除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药诊断依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和编码手册》[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不寐”病[2]。
加减归脾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1 . 1 临 床 资料 : 入 选参 照 《 中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 入 睡 困 难, 时常 觉醒 , 醒 后难 再 入 睡 ; 晨 醒 过早 , 白天 昏沉 欲 睡 , 睡 眠 时 间 不足 5 h , 阿森斯 失 眠量 表 ( A I S ) 评 测 总分 在 6分 以上 。临 床采 用多 导 睡 眠 图判 断 : 测定 平 均 睡眠 潜伏 期 时 间延 长 ( 大于 3 0 m i n ) ; 实际 睡 眠 时 间减 少 ( 不足 6 . 5 h ) ; 测 定 觉 醒 时 间增 多 ( 每夜 超 过 3 0 a r i n ) 。 参 照《 中 医内科 常见 病诊 疗 指南 ・ 不寐》 : 不 易入 睡 , 多梦 易 醒 , 伴纳 呆, 腹胀 便溏 , 面色 少华 , 四肢倦 怠 , 舌淡 苔 薄 白 , 脉 细无力 。 入 组 患 者 需病史 一 月 以上 , 要 停失 眠药 物 1 w k 以上 作为 清洗 期 。 除外 患有 严 重躯 体 疾 病 ( 如 肾 功能 衰 竭 、 脑 出血 、 大 面积 脑 梗 死 ) 、 精 神 类疾 病、 妊娠 哺乳 期 。 共有 失 眠患者 6 8 例( n ) , 男性 2 6例 、 女性 4 2 例, 平 均 年龄 ( 4 4 ± 2 1 . 5 ) 岁。 1 . 2治 疗 方 法 : 归 脾 汤 加 减 。方 药 组 成 : 党参 l O g 、 茯神 1 5 g 、 白术 1 5 g 、 黄芪 1 5 g 、 当归 1 0 g 、 元肉 6 g 、 合欢 皮 1 5 g 、 远志 1 0 g 、 首 乌藤 1 5 g 、 川芎 1 0 g 、 酸枣 仁 1 0 g 、 木香 6 g 、 珍珠 母 3 0 g 、 大枣 6 g 、 炙 甘草 6 g 。煎 药 机水 煎 , 每袋 1 5 0 m L , 1 袋, 次, 2次/ d 。 疗程 : 以1 个月 作为 1 疗程, 治疗 2 个疗 程 。治 疗前 及治 疗第 4 、 8 w k 检 查心 电 图 、 尿常规、 肝 肾 功能 、 多导 睡 眠 图测量 、 A I S测量 。痊 愈 : 治疗 后 , 临床症 状 消失 , 夜 间睡 眠佳 , 无疲 乏感 , 精力 充沛 , A I S分值 4以下 ; 显效 : 临床症 状基 本消失 , 夜 间睡 眠 可 , 但偶 尔 有 疲 乏感 , 精力 尚可 ; 有效 : 临床 症 状 减轻, 夜 间 睡眠有 所改 善 , 但 精 力仍 较差 , A I S 分值 大 于 等于 4小 于 6 ; 无效 : 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 夜 间睡眠无改善, 精力差 , A I S分值大 于等 于 6 。有 效率 = ( 痊愈 + 显 效+ 有效 ) / n x l O 0 %。 1 . 3 统计 学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0 . 0 统计 系 统进行 x 检验 。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取归脾汤加味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2.73%(24/33),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15.15%(5/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的36.36%(12/33),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归脾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归脾汤加味;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23-02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其不是急危重症,但是失眠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1]。
有大部分顽固性失眠患者需要依靠安眠药来保证其睡眠,但是长期使用安眠药会出现医源性疾病[2]。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对比采用艾司唑仑和归脾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门诊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为(44.5±2.6)岁;患者病程为0.9-16年,平均病程为(4.1±1.6)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患者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为(46.3±2.9)岁;患者病程为0.8-17年,平均病程为(4.4±1.2)年。
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艾司唑仑治疗,给予患者艾司唑仑(生产厂商: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2020699)1mg 睡前服用,1次/d,7d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
归脾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失眠
般 资 料
2 0例 中风 后 失 眠 患 者 , 符 合 失 眠 症 诊 断 标 0 均 准 , 龄大于 1 年 8岁 。排 除酒 、 物 依 赖 症 即 中 医 的 “ 寐 ” 中 风 以 后 多 因 生 活 不 不 ,
能 自理 , 虑 过 度 , 伤 心 脾 , 外 中 风 患 者 多 阴 血 思 内 另 不 足 , 火 旺 盛 , 乱 心 神 , 伤 则 神 不 守 舍 , 多 梦 虚 扰 心 故 易醒 。脾 伤 则 食 少 纳 呆 , 化 不 足 , 血 亏 虚 , 魂 生 营 神
欢皮 1 g 夜 交藤 1 g 5, 5 。若 眩晕 者 , 天 麻 1 g 若 不 食 加 0; 者 , 砂仁 6 , 加 g 白豆 蔻 l g 山楂 l g 神 曲 1 g 若 耳 鸣 O , O, 0; 耳聋 者 , 加郁 金 l g 石 菖 蒲 1 g 若 心烦 、 O, 5; 口苦 、 黄 厚 苔
( 稿 日期 2 0 —22 ) 收 0 81— 6
多 , 且 多伴 有 神疲 乏 力 , 忘 眩晕 , 色 无 华 , 而 健 面 口唇 色 淡 , 少 腹胀 , 质 淡 , 薄 白 , 细 弱 等 症 。两 组 纳 舌 苔 脉
一
般 临 床 资 料 具 有 可 比性 。
治 疗 方 法
两组患 者治 疗前 1周均 不 用 或停 用 各 种 改善 睡 眠
5 2例 ; 龄 4 ~ 6 年 2 4岁 , 均 5 平 3岁 ; 程 5 ± 2 病 2 5个
月 。临 床 表 现 为 人 睡 困 难 , 早 醒 , 后 难 入 眠 , 伴 醒 梦
血虚不 能上 荣 于 面 , 面 色 少华 , 色 淡 , 细 弱。 故 舌 脉 治疗 当补 养 心脾 , 生 气 血。归 脾 汤 中西 洋参 、 以 白 术 、 芪 、 草 补 气 健 脾 ; 志 、 苓 、 酸 枣 仁 、 眼 黄 甘 远 茯 炒 龙 肉补 心 益 脾 , 神 定 志 ; 归 滋 阴 养 血 ; 香 行 气 舒 安 当 木 脾 , 之 补 而 不 腻 ; 加 夜 交 藤 、 欢 皮 增 强 安 神 之 使 并 合 力 。诸 药 合 用 , 奏 益 气 养 阴 、 心 安 神 之 功 。 本 研 共 养 究 表 明 , 脾 汤 加 减 治 疗 中风 后 失 眠 疗 效 确 切 , 得 归 值 在 临 床 中推 广 应 用 。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证临床疗效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证临床疗效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或“目不瞑”、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中医认为失眠最基本的病机就是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调,使阴不敛阳,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导致夜不成寐。
临床上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失眠病人为多见。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寐。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当调整阴阳,补气养血,宁心安神,心神得平,夜寐得宁。
归脾汤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治疗思虑过度,劳心伤脾之证。
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易惊、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尽者。
现今失眠患者颇多,西医多以镇静安定为主,只能缓解症状,多不能获得稳定的效果,而中医辨证施治确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功效,我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效果良好。
心脾两虚,临床以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易惊、头晕目眩、饮食无味、肢倦神疲、面色无华为主证。
1.治疗方法1.1 基本方药及煎服法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5g,炙甘草10g,茯神10g,元肉15g,酸枣仁30g,木香8g,大枣5枚,当归10g,炙远志10g,浮小麦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上药入砂锅加温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煎开,文火煎煮30分钟,取汁,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日一剂,用药期间停服一切镇静剂,晚饭后禁饮浓茶、咖啡,按时睡觉,睡前排除杂念,疗程1~4周。
1.2 随证加减如心血不足,加熟地、白芍、阿胶以养血;若彻夜不眠加五味子、柏子仁,助养心安神之功,或加龙齿以重镇安神;若兼脘闷纳呆、舌苔滑腻者加半夏、陈皮以健脾理气除湿,若兼虚烦、口渴者加知母、百合;兼大便秘结者加苁蓉、首乌以通便,若久病兼淤者可加丹参、赤芍等以祛瘀安神。
2.典型病例刘××,女,51岁,2015年5月18日就诊,诉:因事忧虑,失眠已2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再难入寐,甚至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神昏,神疲乏力,纳少面黄。
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
方法:选取12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舒乐安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49例和6例,对照组患者显效和有效人数分别为34例和11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归脾汤:顽固性失眠: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77-0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失眠患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失眠可与眩晕、头痛、心悸和健忘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失眠又可以称为不寐[1],多见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及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等。
我院对12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舒乐安定进行治疗,我们对两组进行比对分析,观察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间来我院就诊的失眠患者120例,均经《中医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并属心脾两虚型失眠[2]。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2年,平均(4.72±0.85)年;轻度34例,中度17例,重度9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42.5岁;病程最短2个半月,最长19年,平均(4.63±1.02)年;轻度37例,中度17例,重度6例。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运用艾司唑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且不良反应小。
标签:失眠;心脾两虚型;归脾汤加减;临床观察以长时间无法获得正常睡眠的状况为特征的疾病即为失眠症,轻者入睡困难,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眠,重者整夜无法入眠。
长期失眠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危害,夜间失眠导致患者白日精力不足,经常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等表现,患者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临床多选用镇静安眠药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多,且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
本文选择治疗的7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试探究中医方药归脾汤加减与西药艾司唑仑在该证型失眠症上的不同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41.69±10.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72±10.43)岁。
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及入选标准入选标准:①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1]。
②有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食欲不振、不寐易醒等表现,符合中医关于心脾两虚证的标准;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协议,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分析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谷维素、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40例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疗效。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睡眠质量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应用安全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心脾两虚;失眠症据统计,现代人失眠症发生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且国内并无确切有效治疗方法。
失眠症为中医“不寐”范畴,以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为主,随着中医发展,临床提出采用中药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1]。
笔者提出给予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从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符合西医与中医的诊断标准。
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年龄为(46±2.5)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为(47±2.2)岁。
2组统计中涉及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组间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艾司唑仑片每次用量2mg,一天1次,睡前1h用药,谷维素每次用量20mg,一天3次。
观察组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其基本组方:大枣5枚、远志9g、夜交藤30g、龙眼肉10g、木香8g、丹参15g、党参10g、炒酸枣仁20g、黄芪20g、当归15g、茯神20g、白术15g、炙甘草6g。
随症加减:伴胆怯惊悸者,增加琥珀粉、牡蛎、龙骨、朱砂;肝气瘀滞者,增加香附、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阴虚者,增加熟地黄、鳖甲、牡丹皮、知母;脾胃湿热者可增加黄芩、黄连;肝阳上亢者,增加生牡蛎、生龙骨、珍珠母。
归脾汤加减对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0 引言
失眠实际上是失眠者对自身睡眠时间、质量自感不足的 一 种 主 观 体 验,可 对 患 者 的 日 常 生 活 和 工 作 造 成 严 重 影 响。 部分患者的失眠症可通过心理等干预加以改善,但顽固性失 眠者往往需要服用药物助眠。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临床 上更倾向于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失眠症。相比于西药,中 药 安 全 性 更 高,不 会 引 发 医 源 性 疾 患,可 弥 补 西 药 治 疗 失 眠 症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归脾汤加减疗法与西医疗法的应 用效果,本院开展了临床研究和观察。现作如下报道。
15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28
·临床研究·
归脾汤加减对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褚贤珍,张建华(通讯作者 *)
(1.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中心卫生院,重庆 404100;2. 重庆市荣昌区中心血库,重庆 404100)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与西医疗法施治的效果。方法 将 63 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临床 研究中,研究时间段为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10 月。按照就诊序列号将 63 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施以研究组归脾汤加减疗 法,给予对照组西医疗法,观察并评价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愈和好转者合计 32 例(96.97%),多于对照组的 22 例(73.33%),研究组睡眠时长、入睡难度、睡眠效率、日间认知四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 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心脾两虚型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施治的效果优于西医疗法,能够强化疗效,有效改 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归脾汤加减;心脾两虚;失眠症;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28.071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褚 贤 珍 , 张 建 华 . 归 脾 汤 加 减 对 心 脾 两 虚 型 原 发 性 失 眠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8,18(28):152,156.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观察作者:余建伟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3期关键词:归脾汤加减;中药治疗;失眠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45-01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笔者运用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做过心理测试,排除精神疾患(病变)及符合《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60例中,男11例,女39例,18岁~40岁15例,40岁~60岁20例,60岁~80岁20例,80岁以上5例,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53.5岁,病程15 d~3月,平均20 d;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18岁~40岁12例,40岁~60岁23例,60岁~80岁4例,80岁以上1例,平均55岁,病程13 d~3月,平均18 d。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表现虚烦不眠,或梦多易醒,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舌质淡红,脉细弱。
3治疗方法3.1治疗组方用归脾汤加减。
黄芪40 g,苏条参30 g,炒白术15g,茯神20 g,当归15 g,山药15 g,木香10 g,灸远志15 g,灸甘草10 g,元肉30 g,枣仁30 g,枣皮15 g,夜交藤20 g,肉桂10 g。
血虚者加桑葚、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北沙参;大便秘结者加麻仁;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
每日1剂,水煎900 mL,分3次服,10 d 1疗程,连服2疗程。
3.2对照组应用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片2.5m,口服,睡前1 h服,10 d 1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睡眠正常,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有效:症状、体征减轻,睡眠时间增加4h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加重者,入睡困难,易醒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严重者彻底不眠。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探究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探究发表时间:2018-03-08T11:04:33.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周燕[导读] 失眠患者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安全有效,意义重大。
常州市溧阳市社渚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江苏溧阳 213341摘要:目的探究失眠患者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价值。
方法选取失眠患者50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艾司唑仑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失眠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实验组失眠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P<0.05;2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论失眠患者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安全有效,意义重大。
关键词:归脾汤;失眠;应用价值失眠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是指难以正常睡眠的疾病,若患者疾病症状较轻,则其症状为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时寐时醒,若患者疾病较为严重,则会出现整夜难以入寐的情况[1-2]。
失眠患者多数存在精力难以集中、疲劳、健忘、头昏、精神抑郁等症状,若患者长时间处于失眠的状态,则会对其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意义重大。
本文主要对失眠患者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失眠患者50例为本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艾司唑仑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归脾汤加减治疗,25例为一组。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的相关标准,a: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且难以再入睡,或整夜难免,时间在4周以上;b:伴有健忘、心悸、多梦、心烦、头痛、头昏等症状;c:无其他影响睡眠质量的诱因或器质性病变。
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13/12,年龄范围为21岁-66岁,年龄均值为(44.12±2.58)岁;病程范围在3个月-6年之间,病程均值为(1.58±0.31)年。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陈贞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第35期【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运用艾司唑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失眠;心脾两虚型;归脾汤加减;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5..02以长时间无法获得正常睡眠的状况为特征的疾病即为失眠症,轻者入睡困难,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眠,重者整夜无法入眠。
长期失眠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危害,夜间失眠导致患者白日精力不足,经常出现精神不振、嗜睡等表现,患者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临床多选用镇静安眠药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多,且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
本文选择治疗的7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试探究中医方药归脾汤加减与西药艾司唑仑在该证型失眠症上的不同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41.69±10.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72±10.43)岁。
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及入选标准入选标准:①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失眠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1]。
②有四肢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白、食欲不振、不寐易醒等表现,符合中医关于心脾两虚证的标准;③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协议,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疗效良好,可推广应用。
失眠是由于患者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导致患者正常社会活动、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一种睡眠障碍。
有数据显示,失眠发病率在10~48%之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
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失眠不仅具有多种不良反应,还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小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实践中已有不少案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
本院中医科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采用常规用药和归脾汤加减治疗的失眠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时期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60例失眠患者设为对照组。
两组西医纳入标准为:以失眠为唯一症状,表现为难入睡、浅睡、多梦、早醒、醒后疲乏、白天困倦等;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倾向;强烈不满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并因此感到困恼,或社会功能受损;失眠症状的发生每周不低于3次,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个月[2]。
两组中医分型为心脾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搏细弱、健忘烦闷、心悸不安等。
两组均排除因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引起失眠者、酗酒者、依赖安眠药者、有严重躯体疾病者、非心脾两虚证者。
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各30例,年龄37~70岁,平均(56±1.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1±0.5)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35~71岁,平均(55±1.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0.7)年。
归脾汤加减治疗不寐的临床观察
无法有效消 除疲劳 的疾病 。祖 国医学称 之为 常睡眠 的疾 病 , 可单独 出现 , 亦可并发健 忘 、 头痛 、 心悸以及眩晕 等 症 。该病表现为难 以人寐 , 夜寐易醒 , 醒后难以人寐 , 病情严重者甚 至整
夜难寐 。临床最常见 的睡眠障碍 即失眠 , 据调查【 l 其发生率为 1 0 %~ 4 8 %,
研究对象 ,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 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 , 其中对 照
组( n = 1 0 5 ) 应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组 ( n = 1 0 5 ) 采用归脾汤加减 治疗 。对
照 组男女 比例为 4 3 : 6 2 , 年 龄为 2 4 ~ 7 3岁 , 平均( 4 2 7 ±8 . 5 ) 岁; 病程 为 5 个月 ~ 6 年, 平均 ( 2 . 6 ± 0 . 5 ) 年 。观察组男女 比例为 4 0 : 6 5 , 年龄为 2 3 ~ 7 6 岁, 平均 ( 4 3 . 4 ± 9 , 2 ) 岁; 病程 为 6 个月 ~ 5 年, 平均 ( 2 . 2 ± 0 . 3 ) 年 。两组 患
今日 健康
・
2 0 1 5 年 1 1 月
第l 4 卷 第 1 1 期
3 8 2・
J I N RI J I AN KANG
No v e mb e r 2 01 5 Vo 1 . 1 4 No . 1 1
归脾汤加减治疗不 寐的临床 观察
邹仁 妹
( 江苏省常州市 中医医院 )
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王祯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浅析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湖北省荊门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9年5月- 2021年10月期间参与体检的亚健康人群中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在保证结合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以及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状积分、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中,以归脾汤加减治疗为基础,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失眠;归脾汤加减;穴位贴敷;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23--03失眠是临床较为常见、可治愈的疾病,是指患者在有舒适睡眠环境的状态下,也具有合适的睡眠机会,但仍出现入睡困难,导致睡眠质量不佳,对患者日间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属于多发性身心失调性疾病[1]。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其疗法以高效、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治疗中。
对于失眠,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去除病因、补虚泄实、调和营卫以及通调脏腑等[2]。
本研究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以归脾汤加减为基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于2019年5月- 2021年10月期间参与体检的亚健康人群中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帕金森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帕金森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帕金森失眠患者临床治疗中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选自我院收治的帕金森失眠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12月,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接受归脾汤加减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组内成员共30例。
其余患者归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方式上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另外增加针灸治疗。
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失眠情况改善效果更佳,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一归脾汤加减治疗相比,将其与针灸治疗相结合使用,帕金森失眠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加显著,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帕金森失眠;归脾汤;针灸;效果前言: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通过对该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与脑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引发的炎症、坏死症状有关。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上来看,该疾病的存在,不仅会对患者的机体运动方面造成损害,还会对帕金森患者的睡眠等其他非运动性功能的发挥产生限制,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均会带来不利影响。
在以往西医治疗方式下,通常以多巴胺复合制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
虽然,该药物能够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震颤麻痹症状,但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剂末现象的发生概率便会增大,对临床用药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限制。
中医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治病方法,在中医辨证下,“颤证”、“不寐”是帕金森失眠患者所归属的范畴。
为尽快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可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60例帕金森失眠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根据针灸治疗方式的有无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最小年龄为62岁,年龄上的平均值为(68.57±7.53)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精 神障碍 引起 失眠 者 、酗酒 者、依 赖安 眠药 者、有 严重 躯体 疾 “ 心 肾不交 ”、 “ 阴虚火旺 ”、 “ 内伤 情志 ”、 “ 痰 热 内扰 ”、 “ 心 病 者 、非心脾 两虚证者 。其 中,观察组 男性 、女性患者 各 3 0 例, 脑 亏虚 ” 、 “ 瘀 血 内结 ” 等 原因所致 , 治疗 中以益 气养血 、 调 和心脾 、
眠 症。本 院 中医科采 用 归脾汤 加减 治疗 失眠症 ,现将 治S P S S 1 7 . 0 统计软 件分析 相关数据 , 计量 资料采 用 I n ( % ) ] 表示, x 检 验 ,数据 比较 以 P <0 . 0 5 表示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生 依赖性 ,治 疗效果 不理 想 ,鉴于 中医药 毒副 作用较 小且 不 易产 疗 前延长 3 h 以 “ 无效” 为患者 的睡眠 时间和 睡眠质量 均未 改善 ,
生 耐药性 ,临 床治疗 实 践中 已有 不 少案例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失 病 情甚 至加重 ;临床 总有 效率 =治愈率 +显效 率 + 有效 率 ] 。
3 1 脾汤加 减治疗的 失眠患者设为观 察组 ,另将 同时期单纯 采用常规 药物治疗的 6 o 例 失眠 患者设 为对 照组 ,观察 两组 的临 床 疗效 。结果 :观察组 的临床 总有效 率为 9 2 . 5 %,高于对照组 的 7 0 %,两组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 O . 0 5 。结论 :常规 药物
临床 研 究
归脾汤加减治疗 失眠 6 O例 临床观 察
乔 军
辽宁省普兰店市碧海社区卫生服务站 中医科 1 1 6 2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 归脾 汤加减 治疗失眠的疗效 。方法 :将 本院 2 0 1 2年 6月至 2 0 1 4年 6月收治的 6 O例采 用常规 用药和
的发 生每周 不低 于 3 次 ,且持 续 时间不低 于 1 个月 。两 组 中医 分型 为心脾 两虚 证 ,表现 为面色 苍 白或萎 黄 、四肢无 力 、舌苔 薄
3讨 论
失眠 在 中医理论 中属 “ 目不 暝 ”、 “ 不寐 ”、 “ 不得眠 ”范畴 ,
白、脉 搏细 弱 、健 忘烦 闷 、心悸 不安 等。两 组均 排除 因躯 体疾 病 以虚 证常见 。中医认为 ,失眠是 “ 外 感六淫 ”、 “ 心脾 两虚 ”、
2 结 果
1资料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将 本院 2 0 1 2 年 6月至 2 0 1 4 年 6 月收 治的 6 0 例 采用常 规用药
观察组 临床疗 效为治 愈、 显 效、 有效、 无效 的例数分别 为 1 2 例、
和 归脾 汤加 减治疗 的 失眠 患者 设 为观 察组 ,另将 同时 期单纯 采用 1 6 例 、9 例 、3 例 ,所 占比重 分为 3 0 % 、4 0 % 、2 2 . 5 % 、7 . 5 % ,临床 常规药物 治疗 的 6 O 例 失眠患者 设为对 照组 。 两 组西医纳 入标准 为. 总有 效 率为 9 2 . 5 % 。对 照组 临床 疗 效为 治 愈、显 效 、有 效、 无效 以失眠 为唯一症状 , 表 现为难入 睡 、 浅睡 、 多梦 、 早醒 、 醒 后疲乏 、 的例数 分别 为 5 例 、1 O 例 、1 3 例 、1 2例 ,所 占比重 分为 1 2 . 5 % 、 白天 困倦等 :有 失眠和 极度 关注 失眠 结果 的倾 向:强 烈不满 睡 眠 2 5 % 、3 2 . 5 % 。3 0 % ,临床 总有效 率为 7 0 % 。两 组 临床总 有效率 、无 时间 、睡眠 质量 ,并 因此感 到 困恼 ,或社会 功 能受损 ;失 眠症状 效率 的差异有统 计 学意义 ,P = 6 . 6 4 6 ,X 。 = O . 0 1 0 。
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 失眠 疗效 良好 ,可推 广应用。 【 关键词 】失眠 ;归脾汤 ;临床 疗效
失眠 是 由于患 者睡眠 时 间不足 、睡眠 质量 不佳 导致患 者 正常
观 察两组 临床疗 效, 疗效分 为治 愈、 显效 、 有 效、 无效 4 类。 “ 治
社会活 动 、身心 健康受 到不 良影 响的一 种睡眠 障碍 。有 数据显 示 , 愈 ”为 患者睡 眠时 间恢复 正常 ,或夜 间睡眠 时间不 低于 6 h , 且睡
失 眠发 病 率在 1 0 ~ 4 8 %之 间 ,并 且随 着年 龄 的增 长 而提 高 ] 。 眠 质量 良好 ,醒后 精 力充 沛; “ 显效 ”为 患者睡 眠 时间较 治疗 前 长 期采用 西药 治疗 失眠不 仅具 有多 种不 良反应 ,还 容易使 患者 产 延 长 了 3 h以上 ,且睡眠深 度增 加; “ 有 效 ”为 患者睡眠 时间较 治
1 . 2 治疗方法
症 状 ,对稳 定患者 心神 、促 使患者 尽快 进入 有效 睡眠 有积 极作 用
。
本 研 究中 的患者 为心 脾两 虚者 ,所 用 归脾汤 方 中含有 丹参 、
年龄 3 7 ~7 0岁 ,平 均 ( 5 6 ±1 . 4 )岁,病程 3 个月 ~ 5 年 ,平 均 滋 肾养肝 、活血化瘀 、宁心 安神 、交通 心神 、清心 疏肝等 为主 。 ( 3 . 1 ±0 . 5 )年;对 照组 男性 2 8 例 ,女性 3 2 例 ,年龄 3 5 ~ 7 l 岁, 由于失 眠患 者多 为心脾 两虚 证 ,因此 临床 治疗 中多采 用归 脾汤 。 平均 ( 5 5 ±1 . 8 )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平 均 ( 3 . 0 ±0 . 7 )年 。 有 研 究指 出,归脾 汤通 过调 整机 体脏腑 气血 功能 来 改善患 者睡 眠 两组性 别 、年 龄等一 般资料 的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