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九单元考点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高考历史第九单元第20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清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史论共识背景 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易混易错“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整体把握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错误!史论共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知识图解“一化三改”之间的关系关键点拨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其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并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困难和要求,顺利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
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主要内容错误!(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九单元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含解析)
第单元中国特色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建设的起步1、2、3、4、5、6探索与失误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广州调研)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开放时期解析:B 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聊城模拟)某同学利用下表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土地——农民在经济上翻了身B.合作化运动——消灭了私有制度C.宪法颁布——建立了D.人民公社化——迈步走向共产主义解析:A 从材料中两类阶层的人口比重及其土地占有比重的变化等信息可以看出,1950~1952年的土地使广大贫农、中农得到了土地,经济上翻了身。
B、C、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3.(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锹、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鞍山钢铁厂”,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因为鞍山钢铁厂建立于“一五”计划时期。
从材料中的“多消灭一个敌人”可判断出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据此可排除D项。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C项正确。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0讲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宏观概览
1840 年~ 20 世纪初期 20 世纪初期 ~1949 年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水运、 铁路、公路、民航相继诞生;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 获得较快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摧残。这一阶段社 会习俗有了较大变化,交通事业等有了一定发展 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 年底基本完成), 中国的社会生活受苏联影响明显 有成功的经验,如 1956 年中共八大和 1960 年的八字方针;也有曲折失误, 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生活节俭,生活受计划经济影响大 1966~1976 年的十年“文革”,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生活受“文 革”影响大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社会生活迅速提高,习 俗剧变
社会主义探索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 (1)缺乏经验,照搬苏联模式。 (2)“左”倾错误,急于求成。 (3)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脱离国情和实际。
Step2 综合点 1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
[针对训练] 1.[2016· 陕西宝鸡质检]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 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 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8%和 18.7%。”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5讲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讲述
[探究思考]
(1)根据以上史料,归纳“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 哪些? 答案: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制约经济的发展;面对帝国主义 威胁,急需发展重工业来增强国防实力,苏联成功经验的借鉴。 (2)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 答案:以工业化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基本是照搬苏联建设 模式;工业化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
(1)指出苏联模式对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答案:农业:农业集体化(或合作社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工 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或斯大林模式)。 (2)简要说明美苏体制给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 答案: 汲取了两者的利弊经验与教训, 形成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学会读史]
(1)史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巩固 国防安全。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 一指导方针的确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 需要。
(3)史料三表明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的成功经验。 (4)史料四信息表明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 造的任务很繁重, 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体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
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 以及对个体主动 性的抑制; 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以及劳动 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 在“二战”后的年代里, 美国人力 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 其努力之巨, 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 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性质、结果、评价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内容、方式、影响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保证 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进行。
建国后党对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政策及原因
政治上:实行联合政策,实行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 经济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 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原因: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决定 (1)民族资本主义曾经代表先进生产力,推动中国工业化,民族 资产阶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新中国成立,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即有剥削的一面, 但也有拥护宪法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提示1:国家资本主义指国家能够直接控制、支配的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 提示2:党对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过程中的一大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1956)
背 景
标 志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中心 任务是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 (2)1953-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 路线制定(一化三改);开始一五计划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 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三大改造。中心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 注意整合:民主政治建设、外交方面的成就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 的转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ppt精选
17
[深化拓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危害 (1)“大跃进”运动 ①特点:核心是大炼钢铁,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高速度。 ②危害:造成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浪费了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了 环境。
ppt精选
18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特点:一大二公,公社规模巨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 财产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②危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严重挫伤了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
ppt精选
22
1. 判断正误 ①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才进 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ppt精选
23
②“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 说明:“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 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③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 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 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④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 然灾害。(×) 说明:当时出现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
8
2. 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新政权巩固 (1)背景②经济恢复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2)时间:1953~1957年。 (3)内容
②①有优步先骤发地展对重农工业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ppt精选
9
(4)重工业发展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 第 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 C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一五” 计划特点的 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应结合“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分析备选项。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 产速度加快。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 比重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 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及结果;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及成就。 2.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的决议及其意义;“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及其成果。 3.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劫难 的原因及表现;1971年、1975年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及成 果。
│ 主干考点梳理
重工业 ,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 (2)措施:优先发展__________ 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 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 公私合营 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 的高潮。 社会主义公有制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导航
第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梳理1.(1)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全面崩溃(2)解放后,新中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举措(1)“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中共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二、探索与失误1.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
(3)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2.表现:动乱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1)周恩来: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要点探究+高考透析)9.1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1)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由“人民公社的特点叫
“一大二公”。所谓大……少者不补”和“社员
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可
知人民公社的错误之一是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
史料 有效 信息
错 误
化程度,严重脱离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 (2)分配方式方面:由“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和
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四页,共32页。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fāzhǎn)与曲折
第五页,共32页。
最新考纲
课程标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第六页,共32页。
知识系统(xìtǒng)整 合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解题思路] 本题以表格切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xìnxī)和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7~1960年我国工 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58~1960年在“左”倾思想指导下,掀起了“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
“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
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可
知人民公社的错误之二是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
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
由“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
危害
……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可得出“严 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
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后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第9课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这一知识点,命题者常利用漫画或者结合图表、文字材创料设新情境,以题目中给的文献或图表等资料为载体设计题目,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利用的能力。
如第2019至2019年的全国Ⅰ卷、Ⅱ卷的第31题、41等,通过投资方向、图表数据、粮食政策考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点、“二五”计划经济建设中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表现及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反思并吸取其经验教训。
【命题趋势预测】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
“一五”计划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它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造;“二五”计划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顾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具有深刻教益。
今后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走向应与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协调一致。
因此,暗含时下热点考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牢记主干知识】考点1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接受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建立起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开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3.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概念解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高
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盲目发展生产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为 变革生产关系。 ③危害: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我国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 (1)目的: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态势,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 态,D项正确。
教材经典
【命题素材】
(选自人教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 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
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 “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深化拓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1)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强调“一大二公”。
(2)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3)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4)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
2.实质: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 理的社会。但这只是一种超越当时所处阶段的空想,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 影响。
考点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最新考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 结其经验教训
知识系统整合
重点识记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高考教材连线
概念阐释
“大跃进”运动
深化教材
对接高考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 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 高指标为目标。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大炼钢铁导致自然环境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解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是在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大办
工矿企业,因此这一时期职工人数猛增,故B项正确;公私合营完成是在 1956年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在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知识框架
主题线索
知识重点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
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二是鸦片战争后,
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在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 变迁。 主要表现: (1)社会主义建设 ①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 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
史料
一部肇始于 1940 年终止于 2000 年的《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
见证了 60 年来农村生活最坚实的轨迹。 片段一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 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 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 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 片段二 ①1958 年 8 月 30 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 成立了。②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 社、友好社、路井社等 12 个高级农业社。 片段三 1960 年 10 月 12 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 面粉厂,找到了靳主任,③买了 25 斤麦子麸皮,带回家来,好拌菜疙瘩。 我想, 有一点儿粮,也许就饿不死。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1.经济恢复
(1)时间:1949~1952年。 (2)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 国民政府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3)恢复: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经济建设 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的肆意搜刮,加上战争的破坏,
(1)时间:1953~1957年。
(3)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
完成。
重点识记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 文化大革命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 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3.调整
。
重点识记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历史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评价: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 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影响: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
道路。
(2)社会生活变迁 ①近代: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较大变 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大众传媒等伴随着西方文明渗透而逐 渐走向近代化。 ②现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吃、穿、住和风 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快速发展;报刊、影视和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近几年的高考多次对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 民经济调整进行考查。
【高考体验】 1.(2015年海南历史,24)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 101万 猛增至5 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一五”计划是完全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 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计划只是强调五年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奠定初步基 础。实施的结果则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任务,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工业化建设指标。
要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1)1971年, 周恩来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 现复苏局面。 (2) 邓小平 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
要点一 “一五”计划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史料
①‚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②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
以 156 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 694 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 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 社,③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 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④以建立对私营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问题】 据材料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材料中未体现,且与职工人数增长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2015年福建文综,18)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恶化。
【考情分析】 (1)“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 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 内迅速展开,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给 人民生活带来灾难。对“大跃进”的反思是高考的命题点之一。 (2)20世纪60年代初对“大跃进”运动的修正。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
(2)任务 ①优先发展 重工业 。 进行改造。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4)意义: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问题】 据片段二,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 该体制与片段三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该阶段”是指“1958年”,这一年建立 起人民公社体制,题目实际是问人民公社体制的特点及危害。 (2)提信息,找关键: ①说明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建立。 ②说明人民公社的特点是规模大。 ③说明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经济出现困难局面。 (3)联所学,找关联:1958年,中共中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贯彻 该路线,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强调“一大 二公”,超越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导致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提示】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关系:人民公社化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是导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