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帕夫雷什中学

合集下载

帕夫雷什中学简介、摘要、及部分解析

帕夫雷什中学简介、摘要、及部分解析

《帕夫雷什中学》介绍,摘要,部分解读1、《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1969年出版。

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渡过的。

这所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帕夫雷什中学》是“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

”《帕夫雷什中学》除前言外,共有7章。

2、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关注健康与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

3、要把学校领导好,就意味着要精通教育科学,并使这门科学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养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学教育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

4、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

5、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它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

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曾在苏联多次再版,也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其它国家出版。

7、第斯多惠说,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

8、教师应当不仅仅是教导者,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

9、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

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10、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观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其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晴在雅尔塔一早醒来,已经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首府辛菲罗波尔。

然后我们乘汽车前往雅尔塔。

路上,肖老师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于是大家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

虽然只是一首歌,但我在乌克兰过的这个生日很是特别,很是温馨。

到了雅尔塔已经是中午,吃了饭本想去宾馆,但据说宾馆要12点半才能入住,我们便去雅尔塔师范大学看了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该校的情况。

从学校出来,到了宾馆,已经是12点40分,结果总台不给登记,理由居然是已经过了12点半,他们中午要休息,下午2点半才上班。

我们不胜惊诧,竟然有这样的事?跟他理论,对方很不客气,说:“叫你们12点半来,你们迟到了,现在是我们的休息时间啊!”当地接待我们的人和他吵了起来,说要投诉,总台的人居然说:“你去投诉呀,你去投诉呀!你以为我怕呀!”那种表情、那种腔调,我太熟悉了。

后来经过反复交涉,对方总算很不情愿地给我们登记了房间。

事后,彼得洛维奇说:“这是苏联后遗症。

”以前听说雅尔塔,只知道有一个著名的“雅尔塔会议”。

这次来之前,我认真查阅了有关雅尔塔的资料,知道了雅尔塔首先是乌克兰的一个著名疗养城市。

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黑海港口,北距辛菲罗波尔79公里,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建于12世纪。

现在约有10万人。

雅尔塔背山面海,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

雅尔塔还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文艺巨匠都多次来到这里。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此养病期间,写下了不少巨篇。

雅尔塔三面环山,濒临黑海,是黑海重要的出海口,地形仿似古罗马式的半圆形露天剧场,景色秀美,瑰丽非凡。

这里也留下了不少带有历史气息的宫殿、城堡和别墅等遗迹。

19世纪上半叶,俄国沙皇和宫廷贵族开始在此修建行宫别墅,雅尔塔逐渐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疗养胜地。

如今,雅尔塔已经成为克里米亚南岸海滨疗养中心,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前来观光。

下午,参观雅尔塔会议旧址瓦里基雅宫。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付立仙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付立仙

读《帕夫雷什中学》心得体会付立仙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本由付立仙编写的简洁而耐人寻味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苏联特殊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故事。

从书中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首先,付立仙刻画出了帕夫雷什中学里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命运的关注,让我看到了帕夫雷什学校的氛围是有多么艰难受尽折磨。

孩子们处于特殊时期,即将毕业,老师们也十分着急,他们经过多方斡旋,终于让孩子们顺利地毕业,留下它们的美好记忆。

另外,付立仙还表达了一个消极的看法——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帕夫雷什中学,他认为上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孩子们应该有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梳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总体而言,《帕夫雷什中学》深刻反映了付立仙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个人体验,激发了我对青少年求学、思考未来,以及追求理想的思考。

略谈帕夫雷什中学的文学教育

略谈帕夫雷什中学的文学教育

略谈帕夫雷什中学的文学教育王逸群帕夫雷什中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下的一所乡村学校。

如果以今天的视角加以审视,该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本文仅就该校的文学教育从以下五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有所启发。

一、教师热爱文学,指导得力在帕夫雷什中学,有一种观念:每位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

该校的教师普遍热爱文学。

首先,他们阅读兴趣广泛,拥有数量可观的私人藏书,例如,文学教师达·拉甘有1000册,物理教师菲利波夫有1200册,教导主任雷萨克有1500册。

苏霍姆林斯基有1.95万册等。

据统计,全校教师共有藏书4.9万册,人均拥有1400册,远远超过学校图书馆1.8万册的藏书量。

其次,这些教师凭借自己的奉献精神和文学素养,卓有成效地指导学生的文学活动。

如苏霍姆林斯基20多年间写1000多篇童话、小说,悉心指导文学小组,经常给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女教师维多利亚·特罗菲夫娜课堂上从不看着书朗读文学作品,而是背诵全部需要朗读的内容,她还指导好几个文学作品阅读和创作小组。

女教师安娜·伊万诺夫指导两个文学创作小组,举办文艺晚会,帮助学生编辑文学年刊《我们的创作》。

文学和历史教师薇拉·阿列克谢耶夫熟悉并能背诵几百首抒情诗,她确信,从童年就激发并发展孩子们对读书的爱好和诗歌语言的美感,这是每个教师的任务。

在教师群体的影响下,学生们产生了用语词表达其最细腻内心活动的愿望,并试着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文学教学强调原著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是文学教师,我承认我热爱自己的学科,我的文学教学体系的基础是要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感受文学原著。

”帕夫雷什中学的文学教师不让学生在未读原著的情况下照搬教科书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里对原著有了艺术形象的概念,形成对主人公和情节的情感——道德态度之后,才允许学习教科书。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作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作文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作文读了《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教育世界。

这所中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城堡,里面装满了让人惊喜和感动的故事。

书中所描绘的帕夫雷什中学,没有那种让人感到压抑的刻板规矩,也没有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

相反,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关于劳动教育的部分。

在帕夫雷什中学,劳动可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苦差事,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活动。

比如说,学校有一块小小的农田,学生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种植蔬菜和花卉。

我能想象到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阳光洒在松软的土地上,孩子们兴奋地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出一个个小坑,把种子轻轻地放进去,再盖上土,仿佛种下的不是种子,而是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梦想。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小种子,快快长大!”到了夏天,那些幼苗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孩子们会在课间跑到农田里,看看自己种的蔬菜有没有长高,有没有长出新的叶子。

他们会为了一棵蔬菜上的小虫子而紧张,也会为了一朵盛开的小花而欢呼。

有时候,他们的手上、脸上沾满了泥土,但那笑容却比阳光还要灿烂。

收获的季节是最让人激动的。

孩子们亲手摘下自己种的蔬菜,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们把蔬菜拿到厨房,和老师一起做成美味的菜肴。

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滋味,可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香甜。

而且,通过劳动,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种植和收获,更是明白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学会了团队合作。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都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

孩子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对着书本死记硬背,很少有机会真正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劳动的乐趣。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应该是引导和启发。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

走进帕夫雷什中学

作者: 夏青峰
作者机构: 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
出版物刊名: 江苏教育
页码: 41-42页
主题词: 帕夫雷什中学 乌克兰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方法 分班教学
摘要:这是第二次到帕夫雷什中学了,再次站在学校门口,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的熟悉。

学校没有宽敞气派的大门,只有低矮的围墙,和围墙中间留出的一个可供三四个人同行的缺口。

记得去年来的时候很是诧异,为什么自信、开放、好表现的乌克兰人,将自己的学校门面弄得这样的小,而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却特别注重自己的门面呢?是文化自身的矛盾,还是我根本没看懂这其中的文化?。

从《帕夫雷什中学》看学校德育(泽口小学 李波)

从《帕夫雷什中学》看学校德育(泽口小学 李波)

从《帕夫雷什中学》看学校德育潜江市泽口小学李波前段时间参加了市继教中心举办的校长研修班,安排读各类的教育教学名著,第一本看的书是《帕夫雷什中学》,以前经常听人提起这本书,但是由于自己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一睹芳容”,这次能一偿所愿,也算了自己心愿罢了。

读这本书,有的人看到教育的真谛,有的人看到了教师的责任,更有甚者看到教育的明天,本人愚钝,或许是由平时工作特性所致(分管学校德育工作),我只从这本书里看到了学校的德育,准确一点,应该说是隐性的德育。

引用百度上的一段话,隐性德育是“通过社会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各种环境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给受教育者的非规定性的信息影响活动”,隐性德育是与显性德育相对的,相对于显性德育,很少有人注意到隐性德育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很多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重视隐性德育,积极地去利用隐性德育去进行德育教育。

在《帕夫雷什中学》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体现隐性德育: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精神环境、劳动和审美教育中的德育,在这里我重点分下一下学校的物质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首先是一个完备的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东西,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

他认为,通过学校的物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教育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首先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学校是位于村边僻静的环境,周围是大自然,附近有大片的水域,学校的旁边是一个周围种着果木的体育场,校园西北是一座深谷。

这所学校是基本上处于大自然之中的,在这所学校生活的孩子不仅能够呼吸道清洁的空气,可以预防疾病;并且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自然的真实和美丽。

此外,学校的很多东西都是在这所学校里学习过的学生创造的,自然,学生就会把自己和这里的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举到的例子,毕业很多年的孩子还会写信回来问诸如“我在毕业前栽的那颗苹果树长的怎样?”和“白俄罗斯朋友们寄给我们的那些花椒树都扎下根了吗?”的问题。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这一学期,我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读后深有感触。

手捧此书,就如和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我边读边比较,边读边反思。

作为校长,我们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管理学校,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教学。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集体力量最重要。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

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新一代劳动者,尤其重要的是,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同时积极与全体教师团结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搞好教育工作,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知名学府,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该学校的书籍,深受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帕夫雷什中学的读后感,并详细阐述该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表现。

一、帕夫雷什中学的历史与背景1.1 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帕夫雷什中学是于1872年由俄罗斯教育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帕夫雷什创办的。

自创办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在教育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1.2 学校的教育理念:帕夫雷什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品格素养。

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学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学校与许多国际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二、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特色2.1 学术卓越:帕夫雷什中学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而闻名。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2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帕夫雷什中学提供了广泛的课程选择,涵盖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选择适合的课程,培养自己的多元化能力。

2.3 强调实践和创新:帕夫雷什中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科学竞赛、艺术表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帕夫雷什中学的学生管理3.1 个性化教育:帕夫雷什中学注重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培养。

学校设立了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老师负责指导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2 学生自治:帕夫雷什中学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

3.3 心理辅导和关爱:帕夫雷什中学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学校设有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心态。

帕夫雷什中学劳动教育特色探析一个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范本

帕夫雷什中学劳动教育特色探析一个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范本

2、增加趣味性的劳动教育活动
2、增加趣味性的劳动教育活动
为了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教育者应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 如,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比赛、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加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基本内容
总之,帕夫雷什中学以其独特的劳动教育特色为农村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提 供了宝贵的范本。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 力,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 种教育模式也能促进学校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地方文化 的传承。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经验,为更多的农村中小学生 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
基本内容
其次,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帕夫雷什中学开设了许多劳动课程,包括手工制 作、种植、养殖、木工等。这些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技能和知识,还通过 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内容
再次,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帕夫雷什中学的劳动教育形式非常灵活,包括校 内劳动、实践劳动和志愿服务等。学生可以在学校内的农田或花园进行劳作,也 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如到当地的农场或工厂进行参观和实践。同 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社区清理环境、照顾老人 等。这些多样化的劳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基本内容
3、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农场、林场、畜牧场等机构合作, 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实践指导、参与农事活动和观察自然现 象等,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1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是我们教师最好的修行!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再次翻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翻读他,如同聆听位教育长者的娓娓述说,如同领教位智慧大师的启迪长谈,给了我教育灵魂庄严的洗礼!感悟:坚守办学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26年担任校长,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学校关乎方教育、方民生、方福祉。

我能虽小,帕夫雷什中学是我们的办学梦;我人虽微,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教育神!践行百度教育,提供优质学校教育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办学信念。

感悟二:引领教师团结我直信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体教师团结致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

百度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教育的激情,信仰教育的态度,这切都源于教师的团结致。

衡量所学校的好差根本上不是设施是否先进、荣誉是否多少、活动是否缤纷,而是全体教师是否团结致、师生是否团结致!因为团结是学校教师积极上进,幸福教育,学生快乐学习的根本之源。

我们倾力打造“信义殿山”学校文化之魂,即“立信笃学,道义从善”。

成为不断引领、凝聚全体教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团结致的价值观和愿景。

感悟三:提升家校合力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样倒塌下来。

他率先创办“家长学校”,给家长分组。

为推进学校联村联户工作提供了理论自信。

我们要不断完善所属学区社区、行政村工作站,企业、自然村设置工作点联村联户工作网络体系,确保每名联村教师村村、户户、生生都知晓。

目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致性!我们联村教师要尽力凸显“宣传政策、教育优先,培育新苗、传承文化,提升家教、关爱学生,融入党建、立德树人”四大功能,践行百度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和社会教育满意度,助力乡村振兴。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

帕夫雷什中学读后感工作之余,翻读着【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无时无刻不在为苏霍姆林斯基热一爱一教育事业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着,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终生从事教育科研的一精一神所激励着。

帕夫雷什中学,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费尽心思地在这实践发展他的教育信念,用心地抒写了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结果,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他的努力下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阅读的作用。

他再三告诫我们的老师:要多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很重要的一精一神需求。

的确,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一潺不断的流水,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从个一性一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一切活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一由的心里空间,不能忽视多样一性一。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多样一性一的活动,让学生自一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一性一发展,把自信、创造与成功还给每一个孩子。

我浅谈了读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以后我会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在当代世界教育家行列中,有一位很引人注目,他就是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他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虽然工作岗位平凡无奇,位普通乡村学校的校长,他的作为却超群出众,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成绩卓着。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紧密相联的,便是帕夫雷什中学。

这是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他以这里为基地,实践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他以这里为取材源泉,抒写他那生动感人的教育诗篇。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里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

结果,他使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变成了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

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

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

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作者:朱鸿菊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05期我在读的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理论家。

他一生忠爱教育事业,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著作被视为“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总结”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教育理论被公认为“活的教育学”。

[成书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担任校长。

这期间,他实践并发展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他一生教育智慧的总结。

书中围绕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集中而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教育信念、办学思想及施教措施。

该书除在前苏联国内多次重版外,还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中译本于1983年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教育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论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他指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

”“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要抓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

对教师的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他又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工作激情,等等。

2.论教学:书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

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

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

“帕夫雷什中学”之梦

“帕夫雷什中学”之梦

“帕夫雷什中学”之梦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能成为闻名遐迩,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室”,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着,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教育改革的精神领袖”、“学校教育的百科全书”的苏霍姆林斯基。

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着作,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帕夫雷什中学》。

这本书我读过好几遍,每一次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每一次都鞭挞着我的灵魂,每一次都征服着我的思想,让我难以自拔。

打开《帕夫雷什中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具有无限磁力的教育大磁场。

在一片起伏不大的岗峦上,有一所占地约5公顷的农村中学,校园里绿树成荫,花草如织,瓜果飘香,空气清新。

这一切都是苏霍姆林斯基与老师和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讲话,一墙一壁都潜在着巨大的教育力量。

我仿佛听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孩子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要竭力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打开《帕夫雷什中学》,就如同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精神家园。

一位面目清瘦、目光深邃的长者映入你的眼帘,你看到了他与教师、家长、孩子交谈……看到了他在养蜂场里与孩子一起劳动,看到他在大自然中与孩子一起探究……我仿佛听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最首要的任务是研究教育教学……校长是孩子的老师,是老师的老师,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到孩子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校长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打开《帕夫雷什中学》,就如同走进了孩子成长的精神家园。

这里没有训斥、辱骂和体罚,这里没有压抑、痛苦和对立。

在这里,你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争取做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做一个信仰神圣的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

北京城里的“ 帕夫雷什中学”

北京城里的“ 帕夫雷什中学”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治校
41
收获却不同。我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 珍惜他,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好学生。”
在学校经济学走廊的一根柱子上,展 示着一篇学生的作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 看着这篇思路清晰的科普文,你可能无法 想象作者竟是一个患有自闭症、曾经遭到 同伴嘲笑的学生。他在六年级时听了歌曲 《 时间都去哪儿了》后写下这篇作文,从物 理学视角探讨时间的本质,老师读后把文 章精心地装裱起来挂在了走廊的醒目位置。 看到这篇文章后,学生刘开太在作文中写 道:“ 就算他的情商比常人要低一些,但是 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他、侮辱他。”这篇文 章也被张挂在了走廊的柱子上。2018年,这 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以540分的中考成绩升 入另一所高中就读,而这两篇文章、一段 佳话则永远地留在了育英。
育英学校周边安静祥和,学校大门口是一处开阔敞亮的 小广场,校门两侧斜伸出两面影壁,书写着新中国领导人、 革命家对育英学子的殷殷嘱托,影壁墙如同两条手臂,迎接 着每一个到来的人。正对着校门的脚下,是笔直向前的小路 “ 问道路”,上面刻有66句历代先贤的名言。红白校服的小学 生,蓝白校服的中学生,三三两两,左右相携,伴随着金玉 良言步入校园,是一派多么和谐安然的景象。
日复一日,学生在育英这所充满自然 盛景和人文之美的园林中,得到了心灵上 的浸润和滋养,激发出了向上而生且生生 不息的力量!
百花次第争先出——在课程中长 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景象随处
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 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 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 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 教 育 的 基 本 的 起 码 的 目 标。 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关 怀爱护之心变为习惯。

《帕夫雷什中学》摘抄

《帕夫雷什中学》摘抄

《帕夫雷什中学》摘抄摘要:一、帕夫雷什中学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情况介绍二、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理念与特色三、帕夫雷什中学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四、帕夫雷什中学取得的成果与影响五、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正文:帕夫雷什中学,位于乌克兰基辅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

该校创立于1875年,经历了1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地区知名的教育机构。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人才。

学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还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体。

在德育方面,帕夫雷什中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

在智育方面,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包括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体育方面,帕夫雷什中学提倡健康第一,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设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开设多种体育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美育方面,学校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帕夫雷什中学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很多毕业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乌克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部 “活的教育学”,它涉及到 一所学校教育所涉及到的 所有主要问题,而且提出 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和新鲜 经验。作者坚持了马列主 义全面发展教育、综合技 术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等 思想,继承了克鲁普斯卡 娅、马卡连柯的教育遗产。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正是“根据笔者个
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 什中学任教三十三年、其中包括二十六年任 校长工作的总结”。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特点在于,它能使 读者更集中、更全面地了解苏霍姆林斯其人、 其校及其教育信念、办学思想和施教措施。

总结:
读了《帕夫雷什中学》之后便会发现,它的确如有 人所赞誉的,不愧为一部“活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与帕夫雷什中学已被中国广大教育工 作者所熟知,他的形象已成为中国广大教师以及教 育科研人员的学习榜样。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共 产主义教育事业的忠诚,献给孩子们的高尚心灵, 生动活泼的教育学,在教育实验中求索的精神,集 体创造之态度,诚实真挚的品格,都感动着、激励 着中国教育工作者。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通俗易懂。它既非空洞无物 的泛论,也不是事实材料的罗列,而是以论统实, 寓论于实。它结构严整,经纬分明。 其中《前言》部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笔者的基本教 育信念。 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集体朝气蓬勃 的概貌。 第二章则把该校富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生动形象地 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三、四、五、六、七各章分别就体育与健康、德 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 笔者的见解和作法。
帕 夫 雷 内的一所十年制 普通乡村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

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
了校长工作。他把这些都记
录了下来,因此《帕夫雷什
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访帕夫雷什中学
作者:李镇西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12期

十一年前来乌克兰,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这次重访乌克兰,依然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
从基辅到帕夫雷什中学,得先坐六个多小时的大巴到波尔塔瓦州的克雷门楚格市。在杨东平教授的提议下,我们利用六个多小时的时间,举行了“大巴学术研讨会”。
在乌克兰没有“小升初”和“中考”的概念,他们从一年级到十一年级都在一个学校一个班读,中途没有任何选拔淘汰的考试。11年读完就毕业考试,学生都可以上大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所有孩子都是学校周边的农家子弟。乌克兰均为就近入学,学生们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离家近。
在帕夫雷什中学,1~4年级一个老师教一个班,老师都是“全科教师”,除了音乐、英语以外。
纪念馆隔壁,便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室、书房、卧室和厨房。书房里,至今还保留着苏霍姆林斯基的部分藏书。解说员说,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书房,拥有9000余册藏书,有一部分已经珍藏在其他博物馆。但我们置身于现存的藏书,依然能够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极为广阔的阅读视野。
我想到苏霍姆林斯基不断给教师们的忠告:“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虽然是第二次来这所学校,但我依然被它的美感染了。
帕夫雷什中学的校园,既是一个花圃,又是一个果园,还是一个森林。无论花圃、果园,还是森林,都是当年苏霍姆林斯基留下的遗产。我再次穿行在枝叶参天的果园里,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之间的缝隙洒下来。
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建的一个植物温室至今还在,他种的两棵樹的树梢已经耸入云霄,融入蓝天。在苏霍姆林斯基亲手种植的树下,我们每一个人都种下两株玫瑰,以表达我们的敬意。

紧挨校门口的一座二层小楼,便是学校最初的教学楼,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室和他的家也在其中。
校长带我们走进小楼,在门口的一个过道上,屹立着一尊洁白的苏霍姆林斯基塑像。德尔卡其说,这就是当年苏霍姆林斯基迎接孩子和老师的地方,在这里,他也经常和孩子、老师们亲切聊天。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当校长时,整个学校只有这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只有这个楼梯口。再往里面走,几间当年的教室现在成为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许多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关的实物和文字,展示着教育家平凡又不普通的教育人生。
解说的老师特意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对我们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当时苏霍姆林斯基在办公室,透过玻璃窗凝视着外面校园里的孩子们。一个月后,苏霍姆林斯基便去世了。”
照片上,明显憔悴的苏霍姆林斯基坐在办公室里,目光却望着窗外。他是带着对学校、对孩子、对教育的不舍之情告别这个世界的。

我们坐在会议室里,一边听取德尔卡其校长对学校的介绍,一边吃着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们建成的果园里的成果:葡萄、核桃、苹果……德尔卡其今年69岁了,她1999年开始当校长,已经当了20年校长。但如果算她在这所学校工作的时间,则已经43年。
窗外,秋色斑斓;车内,思想燃烧。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在他的著作中,饱含感情地把这所学校称为“蓝天下的学校”。
帕夫雷什中学位于一条公路旁的小坡上。校门不大,有几级台阶。当我们走上台阶时,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德尔卡其迎了上来,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
一位身着乌克兰民族服装的姑娘给我献上一个大大的面包,一群手持白色菊花的小学生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献上她们手中的花儿。接下来,学生和老师们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孩子们朗诵了诗歌,老师们演唱了歌曲。
乌克兰教育部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但校长只拿来做参考。课程的设置都由校长决定。而且在整个1~11年级里,考试权在学校——考不考,考什么,何时考,都由校长说了算。
每天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15,学校的教学课便上完了。孩子们有的放学回家了,有的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是自愿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学生成绩很好,根据今年州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帕夫雷什中学教育质量在全州3600多所学校中排名第17。毕业生中除了两名学生成绩稍微弱一点只上了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他全上了大学。
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乌克兰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乌克兰多年来一直实行11年免费教育。所谓“11年学制”,指的是小学4年,初中5年,高中2年。有些村子学生太少,就只有9年制。因此,乌克兰的基础教育只有两种类型的学校——9年制和11年制。当然,近年来有的地方开始实行12年学制,即高中增加一年。帕夫雷什中学所在的基洛夫格勒州就有3600多所学校,每个村子都有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所在的村镇比较大,学生也多,11个年级500来人,而其他学校大都不到100人。
每个人分享各自的教育心得或案例。
我先谈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面”,着重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富有人道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前苏联是如何遭到粗暴的批判,而苏霍姆林斯基则表现出怎样不畏权势、坚持真理的精神。杨东平教授结合他最近出访韩国,谈了他对韩国基础教育的了解。其他老师有的谈自己最近读的书,有的谈学校的教育创新,有的谈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特别注意到那一叠厚厚的笔记本。虽然我不认识乌克兰文,但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漂亮字迹我还是能够欣赏的。解说的老师对我们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当年的听课笔记。
我忍不住拿过本子一页页翻开,想像着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凝神听课的神态,还有他认真仔细写下听课笔记的情景,我顿时感到这发黄的听课笔记本,似乎还存留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体温。
在二楼一间大教室里,到处都放着各种造型的面包,因为正值学校的“面包节”。孩子们以“面包”为主题为我们表演舞蹈和各种节目,歌颂秋天,歌颂丰收的季节。明媚的阳光从孩子们身后的玻璃窗投射进来,打在他们的头上、肩上和手臂上,小姑娘便在逆光的轮廓中跳跃着、舞蹈着,格外纯净而美丽。
校园里没有大路,最宽的水泥路最多不过50米长,小路大多只能容两个人通过,随着缓缓的山坡起伏。这样的校园,任何车辆都开不进来。这里只是孩子们的天地。学校的花园里,到处都有童话般的小房子、小动物。校长说,这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创作的童话故事场景。老师们常常带着孩子们读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这些童话故事,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到这里来体验童话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