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国科学传统与李约瑟难题

合集下载

中医与李约瑟难题

中医与李约瑟难题

诊合参 ,尤要重视 脉诊 ,因脉象能直观反 映五行 的运行 态势 。治疗要视 具体情况 随证 治之 ,不 可偏执 ,总要 以
脾 胃为中心 ,调整五行 ,使一气流 畅,则 阴阳 自能相交 ,
此为治本之道。虽然临床各家有 不同的诊疗思 路 ,但 归
根到底还是从不 同的角度恢复 圆运动而 已。明理后则 能 总体把握 ,参诸家 于一体 ,圆活应用 ,随证变 化 ,临床
么没有孕育 出近代 的科 学和技 术。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 “ 李约瑟难题” 。而中国的传统 医学同样孕育于 中国的古代文 明,是否也像 “ 李 约瑟难题” 中提 到的在 中国近代 史中停滞不前 。中医药现代化势在必行。
关键 词 :李 约 瑟 难题 ; 中 医发 展 史 ;科 学性 ; 中 医药 现 代 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i s s n . 1 6 7 2 2 7 7 9 . 2 0 1 3 . 0 2 . 0 9 4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0 2 — 0 1 3 8 — 0 2
姜汤加减 以疏 理肝胆 ,同时健脾助运 。案 四、右路 肺 胃
敛降不足所致 ,治疗用 温胆汤加味 以疏 通右路 ,阳明一
降则诸经 皆降 ,心肾 自能相交 。
不寐 的病 机关键 在于脾 胃枢机失 常 ,而 土枢 四象 , 土气失常则必然 出现 四象的异常 ,四象 的异常也会 出现 中土的问题 ,此 即彭子益 所说 中 医圆运 动的轴 轮关 系 , 互相影响。具体辨证就要 “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即四
粉清金润: 噪。诸 药共奏则脾健 而肝疏 ,中枢旋转 而相火
下 潜 ,心 肾相 交 。
3 . 4 化痰 降 胃法

破解李约瑟难题.

破解李约瑟难题.
4.通过探究“李约瑟难题”,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 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制作的 望远镜
结合上述材料,举例说明中国古
代的科技成就与近代科学研究成果的 区别。由此总结,什么是传统科学? 什么是近代科学?
1.东汉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1700多年。 2.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这比欧洲要早1100多年。 3.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活字排版印刷早400多年。 4.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5.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有划时代的发展,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6.《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
请回答:
1.什么原因使西方能够把中国传入的三大发明“变成科学复兴的 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故乡中国,未能将其“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为什么西方中世纪前期,不具备科技进步的基础与动力,而处 于停滞落后状态?
海外贸易和掠夺于是开始,这又刺激了制造业,也为商品生产提供了 雄厚的资金,于是就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推动了贸易, 财源滚滚,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欧洲人走过 的道路。
中国人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沃野千里,适合 于农耕。庄稼是要人伺候的,农业经济对于社会环境的要求是社会稳定、 劳动力稳定。现实需要中产生了民族心理。中国人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 人。中国人安土重迁,不愿意离开家乡热土。农民的眼光离不开一亩三分 地,许多人终其一生没有离开过乡里。

简论从我国传统文化看李约瑟难题论文.doc

简论从我国传统文化看李约瑟难题论文.doc

简论从我国传统文化看李约瑟难题论文从我国传统文化看李约瑟难题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我国传统文化看李约瑟难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科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A摘要:中国科学史家,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试图解决这个难题。

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难题似乎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但对这个理由的探讨却能带来人们对推动科技发展的因素的深思,这个理由也被称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本文试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一理由给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学;技术;解释力;符号化一、理由的提出英国科学家,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们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脱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中国直到中世纪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种转变呢?”①理由提出后,引起了无数的争论。

各种试图回答的策略层出不穷。

李约瑟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在《中国在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一文中回答认为欧洲在近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大超越中国史因为与中国相比欧洲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社会的形式、欧洲重商主义和工业的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等。

虽然他给出了回答。

但他自己也觉得这个回答不能说明理由。

其他的回答也很多。

从社会、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过分析。

甚至有观点认为李约瑟难题根本就是一个伪理由,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世界领先根本不是事实,而是中国人最近的那种类似于阿Q那种“老子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心理。

那么在分析和解决李约瑟难题之前首先要确定这一理由的存在性,即中国是否在从古代直到17世纪在科学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而这一问题,在诺贝尔奖依然未能突破零的当代中国,更是成为了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它证明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伟大。

而中国在数学、天文、医学等其他科技方面也有许多记载,并且这些记载往往都比西方要早得多。

如此,似乎中国古代的科技的确比西方先进许多,然而为何近代科学不是从中国产生的呢?其实,我们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可能我们从前提上就出错了。

中国古代的科技的确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是高于西方的。

中国科技较为注重实际,却比较忽视抽象的理论架构。

譬如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俗称罗盘,最早是主要用于测量风水的工具,后于宋代首次用于航海。

然而,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

直到11世纪中叶时,我国大科学家沈括还对指南针感到匪夷所思,他的《梦溪笔谈》介绍了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发现和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但对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却没有一点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南宋人的指南针原理,仍认为“指南针之所指,即阳气之所在”。

再如火药的虽最早由中国发明,然而却是在炼丹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之后也缺乏必要的改进,即使是用于军事,威力也不佳。

而当火药传入西方之后,被西方人加以完善,竟可以制造出威力强大的武器。

以致于在中国明末,还需向西方购置红衣大炮,来抵抗清军。

可见中国古代发明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可称之为“发现”,却无法称之为真正的“科学”。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轻理论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多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的,导致这些成果十分零散,未成逻辑化的科学体系。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一提起中国,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且不说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在古代,中国在科学上的成就也是非常辉煌的。

最引以为豪的当属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里这样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除四大发明以外,中国在其他的一些科学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

可以说,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斐然,并且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格局在最近几百年被打破,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把中国远远抛在身后。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英国著名近代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被国内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其中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的表述被学界公认为是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表述。

他在该文中指出:“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成效得多?”二、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1、1944年研讨会在1964年的整整20年前的1944 年秋,李约瑟就已经发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 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的追问。

当年,李约瑟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讲演, 批驳了“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点, 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曾产生巨大影响。

2、清末民初学者思考李约瑟是1937年才接触到神秘的中国古代科技。

其实, 在此以前, 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就已经对这个难题进行思考了。

在1877年到1879年, 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 在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轮船驾驶。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在西方,发展了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此种科技的兴起与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鼓励较强的技术开发竞争。在中国,反对此种科技的发展的阻力太大。 西方式的科技发展却能冲破这些阻力,取得现在的成就。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良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其实李约瑟一直强调其问题是把双刃的剑,李约瑟难题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方式: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学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在19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中国学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另外现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和见解一直都比较多,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等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这种制度产生效地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整体理论,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修建等。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难题。

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古代曾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技成就,但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之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这一现象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成为了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来看,李约瑟难题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在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成就。

这些发明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之后,这些发明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进一步发展。

肯定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但更加关注中国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和落后,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其发明与汉代蔡伦以及纸张的发明有密切的联系。

蔡伦将植物纤维煮熟,将其涂布在细木条上,烘干后形成了类似于现代纸张的产品。

这项发明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文字的传播效率,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

在欧洲科学革命之后,纸张生产技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这导致中国的造纸术在欧洲西方发展进程中相对滞后,甚至倒退。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发明与北宋年间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当时对中国的书籍印刷、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之后,活字印刷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发展,这导致中国的印刷术在欧洲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欧洲人后来发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这一点并不为人了解。

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它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最初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爆炸性的火药。

然而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之后,火药在欧洲的技术和应用得到了更多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国的火药技术却相对滞后。

通过以上对李约瑟难题的解读,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四大发明在当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欧洲的科学革命之后,这些发明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进一步发展,这使得中国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古代科技为何没有实现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问题。

这一问题被誉为“李约瑟难题”,是因为在20世纪初期,李约瑟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首次提出了这一问题。

李约瑟认为,尽管中国古代曾经创造了很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却成了一个谜。

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而从四大发明的角度来看,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种重要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成就的重要代表。

尽管这些发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却未能引发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这也正是李约瑟难题所在。

从造纸术来看,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继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

尽管造纸术对文化传播和记录有着深远的影响,却未能引发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造纸术的发明虽然让信息的保存和传播更加方便,但却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大规模出现。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却未能引发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这一问题,比如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能限制了科技创新和发展。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可能限制了科技创新和发展。

从文化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可能限制了科技创新和发展。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来看,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并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研究。

从四大发明的角度来看,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并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为解决李约瑟难题做出更多的贡献。

【未完待续】。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经济原因
中国没有由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 碍了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没有取得独立性,未能发展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是罪魁 祸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个体农 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封闭的, 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由此决定,生产针对的是小 范围内的直接消费者,而不是为了交换目的,为了使用价值而 生产就是为了人本身而生产,自然经济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社会 只能维持循环的再生产而不会进行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因 而中国工商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封闭状态的经济环境,加之没 有国外的市场,在封闭状态下人的自我满足就是的中国的工商 业发展内外受限,无法为科学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于此同时, 西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特点是工商业较早地获得了自 身发展的独立性,他们不断扩大的手工业规模,城市的诞生等, 最后使得商品经济完全取代了自然经济,为科学的诞生创造了 良好的基础。

文 化 语 境 原 因
思 维 方 式 原 因
经 济 原 因
社 会 原 因
分二 析“ 李 约 瑟 ” 原 因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 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制度本 质上是不同 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 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 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 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 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 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 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 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 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 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 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 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 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 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 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 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 更高的层次。

从中国传统思维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从中国传统思维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

从中国传统思维角度分析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世界所公认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在研究探索又众说纷纭的问题,与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思维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

《中庸》——出自儒家文化。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

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

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

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

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这就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思维整体性特别强,不针对具体的事、物、自然去研究探讨也与阴阳、五行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使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不过这种思维是原始的整体思维,而不是后来的整体—分析—整体式的思维。

还能体现出和谐性思维,而这种和谐的思维本身就有两个缺陷.一是追求和谐统一的方式,即通过对立面的调谐,达到统一。

李约瑟难题解答

李约瑟难题解答

李约瑟难题解答●从文化竞争模型: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西方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西方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经济基础:中西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导致社会发展进程不同,进而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古代文明:一、中国自南宋以来的专制集权制度,特别是封建专制者对中国人愈来愈加强的集权制度下的儒家思想教育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

儒家学说一反前朝历代只限于道德说教的范畴,在礼仪甚至从法律规范上对上至士绅下至普通百姓的思想行为,实施强行的灌输与限止,从而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思想,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动力。

二、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偶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济贸易发展来维持国家的税收收入,这样也就使得国家工商业空前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致使南宋社会分工更加细致,贫富差别加大。

三、在政治上一方面表现为民众为追求工商业发展特别是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更加宽松倡明的社会环境,要求封建统治者在保护封建土地制度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工商业者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会关系愈来愈向商贸化金钱化方向发展,私欲膨胀、只认利益而轻视道德规范,特别是缺乏对封建道德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从而造成社会混乱,特别是造成了宋朝普通民众、军队的爱国热情严重低下。

当时的状况使社会发展走到了一个政治上的十字路口,要不国家政治通过一定程度上打破封建专制而使社会制度更加清明民主,要不就为了巩固封建专制更进一步地加强对民众的政治思想统治。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文明的相对落后现象以及对此现象进行解释的学术难题。

这个概念由中国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约瑟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为何古代中国科技相对滞后,是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

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总结出几个理论解释。

中国古代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制度导致科技进步的滞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耕种和采收,很少有时间去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相比之下,古代欧洲的封建制度使得农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能够从事其他非农劳动,包括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也制约了科技进步。

中国古代的皇权集中制度导致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皇宫和朝廷,缺乏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

相比之下,古代欧洲的城邦制度和王国分裂制度,使得不同城邦和王国之间发展了相互竞争的关系,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竞争。

李约瑟也提到了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抑制作用。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两大流派,其中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相对忽视科学思维和技术创新;而道家则强调个人修养和自然观察,鼓励追求自然道德,但相对忽视实用的科学技术研究。

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相对滞后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解释。

这些解释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原因具有重要启示。

李约瑟难题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李约瑟过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滞后的现象,忽视了中国古代科技在某些方面的领先。

在农业生产、纺织业、铁器制造等领域,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很高,并且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最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原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中国传统科技未能像欧洲科技一样在工业革命时期迎来大发展的问题。

这个难题得名于美籍华裔科学史学者李约瑟。

他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并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停滞不前。

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些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和文化差异等。

然而,这个难题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问题,而是涉及到文化、哲学、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以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一下“李约瑟难题”。

文化和哲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和谐、和平和稳定。

这种思想在某些方面是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的补充和修正,但在科技发展方面却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中国科技创新不像欧洲那样重视对自然的探索和实验,而是更多地依赖传统知识和技能,缺乏独立的研究和创新精神。

政治和经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中央集权的,而且对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并不鼓励。

商人和工匠被视为低下阶层,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这使得中国没有形成像欧洲那样独立的商业和企业家文化,缺乏支持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资本和机构。

西方和东方西方和东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科技发展方面,西方支持个人创新和实验,中国则更注重传统学问和技能。

西方的科技进步受到商业和工业的推动,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

这些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科技发展模式,也是“李约瑟难题”的产生原因之一。

结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哲学、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它突出了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瓶颈和缺陷,也提醒我们要避免陷入单一的文化和经济模式,应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成功之处,以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世界所公认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在研究探索又众说纷纭的问题,与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当然是社会和政治的原因。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有为人们研究自然、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实验科学方法的产生提供条件和技术手段。

但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机制方面的原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兼对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一)混沌的整体性。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是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的古朴的系统思维,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有其不足,具体表现在:1、首先它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种性质,但却是靠直觉笼统地把握的,由于它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界整体分割、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它的认识程度远不够精确和严密,自然界的总联系在细节上还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说明。

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由于没有走到以分析细节为主的近代思维方式这一步,因此也就不可能使科学在近代发生突破性的飞跃了。

2、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是有机的整体思维方式,它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

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人即主体自我就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人类中心论),人的存在就是世界的根本存在。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

对“李约瑟之问”的多角度简答及当代启示李约瑟之问”是指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科技对比、科学方法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议题。

在当代,李约瑟之问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领我们思考科技发展、文化传承、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众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李约瑟之问”进行简答,并探讨当代对此的启示。

一、中国科学技术史传统观念的挑战“李约瑟之问”首先对传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观提出了挑战。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古代拥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在隋唐以后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科技陷入停滞状态。

李约瑟则提出,中国古代并非缺乏科学思维,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希腊古典科学,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方法。

这种观点对传统观念构成了挑战,也引发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本质的深刻思考。

当代启示:对“李约瑟之问”的关注,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轨迹,超越传统观念对中国古代科学的片面认识,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价值。

这有助于我们拓展科学史研究的视野,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与国际接轨。

二、中西方科技文明的对比研究“李约瑟之问”涉及到中西方科技文明的对比研究。

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史的对比,提出了中国古代拥有自己的科学方法,而且在某些领域上超越了西方古典科学。

这引发了对中西方科技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学习的思考。

在当代,中西方科技文明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各自的科技文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当代启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科技文明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成就,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三、科学方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李约瑟之问”还涉及到科学方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李约瑟难题从李约瑟难题看中国未来科学发展

李约瑟难题从李约瑟难题看中国未来科学发展

一、“李约瑟难题”概述“李约瑟难题”又被称“李约瑟问题”、“李约瑟之谜”、“李约瑟命题” 等等。

“李约瑟难题”是由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所提出来的。

李约瑟问题在国内的诸多著作和文章中表述不一,其一般表述是:在公元 1 世纪至15 世纪之间,东亚文化在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并将其用于对人类有益的目的方面,为什么竟然会比西方的欧洲有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至今仍然没有能够得到全面解决,但是对它的研究带动了许多学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以及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我国在未来中更好的科学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意义。

二、中国的光辉成就中国科学史研究的萌芽要追溯到2000年前,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在天文学、数学,还是在医学、农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而四大发明更是对后来的科学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天文学,古代文学家可以比较完整地对天象观测作出记录,张衡的地动仪对后来的地理学产生重大影响;数学,《九章算术》是秦汉时期数学发展情况和数学知识积累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数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学,中国一直有“农业大国”著称,曾经的五大农书,使我国的农业至今仍然发展稳定;医学,有多本著名医药书记载了各种医药、治疗方法,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一部享誉中外的医药学名著。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四大发明并不是一时的辉煌,而是影响着西方国家,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关于“李约瑟难题”,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探索,都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虽然中国从从前的“农业大国”到现在的“体育强国”,但是并不能说明我国是强国。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二.分析问题我们探讨李约瑟难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科技?为什么中国在3世纪到15世纪这么漫长的时期内远远领先于西方,而现在的科技却没有在中国产生?科技其实分为两部分,即科学+技术。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技术就是改造环境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3]。

而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古代只是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西方,而在科学上,我们其实要落后于西方。

今天我们古代科技史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它们的确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几大发明,在传入欧洲之后,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然而,我们虽然最早发明了火药,却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

发明了指南针之后也没有很深入地去琢磨为什么磁石会始终指向南方。

我们国家拥有许多震惊世界的著名建筑,但却没有人去想力学的根本问题。

更明显的体现在我们的数学领域,勾股测量法是我国古代算学中的伟大成就之一,最早见于《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

它与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的计算方法相比,并没有什么内容上的不同。

但在方法上它纯粹是感性经验积累的产物,只讲“大小勾股能等相求者”,而不讲“何以必能等相求也”。

因此它也未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我国传统数学的这个缺点,在古代许多著名数学家身上都表现出来。

徐光启指出,像郭守敬、李治等人是“第能言其法,不能言其义”[4]。

1600 年左右在华传教的西班牙籍耶稣传教士庞迪我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写道:“他们不知道,也不学习任何科学,也不学习数学和哲学。

除修辞学以外,他们没有任何真正的科学知识。

”[5]由此可见,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王朝里,我们只是在技术上远远地领先于西方,而非科学。

纠正了概念上的错误之后,我们就要探讨李约瑟难题最核心的部分,即为什么现代自然科学与技术没有在中国产生。

我认为它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包括中国的地理环境,文化,制度,重技轻科等,它是这几个条件融会在一起所形成的。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指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难题,即为何中国在古代科技辉煌的时期没有出现工业革命,以及为何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而中国没有。

要回答李约瑟难题,首先需要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

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例如农业、纺织、冶铁、火药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还在冶金术、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医药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但并没有出现类似于西方的工业革命。

这一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中国古代的社会体制对于科技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古代社会较为稳定,儒家思想强调稳定和秩序。

这种思想影响了科学创新的要求和发展。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加开放,强调个人权利和创新。

这为西方科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古代的士人文化也对科技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制。

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以文学、文化、艺术为主,对于实用的技术问题并不重视。

相比之下,西方的士人文化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这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维方式也与西方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和平衡,强调“道”和“天命”。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发展理性科学、工程技术等实践性科学的创造性思维不利。

相比之下,西方的科学思维模式更加逻辑和实证,注重分析和实验。

这有利于科学的进步和创新。

历史的偶然性因素也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得益于一系列因素,包括科学革命、宗教改革、殖民扩张等。

中国古代的一些发明之所以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可能也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李约瑟难题虽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种因素。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独特特点和西方科学的迅猛发展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只有从历史的角度,综合考察多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约瑟难题,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

李约瑟难题——中西科技传统比较ppt课件

李约瑟难题——中西科技传统比较ppt课件

4
巨人的故乡
1660—1730年的70年间,英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封建秩序的解体, 为科学的腾飞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关系。
牛顿 哈维——血液循环 波意尔——创立化学 瓦特——第一次技术革命
英国的科学体制: 英国皇家学会的兴衰:
体现了典型的英国式经验主义 风格。 后期:
科研工作分散
培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政府不投资
1. 附炎趋势的大法官
管理不善,逐步落入贵族手中
2.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牛顿与莱不尼兹之争:从不同的
3. 重视观察经验
研究角度可以发现相同的科学事
4. 提倡归纳的方法

5
1770--1830年的60年间,法国成了科学发展的中心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培根——“知识为人类谋福利” 狄德罗——《百科全书》
李比希——有机化学之父 施旺、施莱登——细胞理论 楞次、赫尔姆霍茨——
电磁理论
二战后衰落: 狂热的民族主义“日耳曼科学” 迫害犹太人 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
7
新大陆的崛起
富兰克林 于1743年创立了美国哲学会——促进 有用知识的探求和传播。
特点:注重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 富尔顿发明第一艘汽船 莫尔斯发明电报 爱迪生 大企业家对科学的投入 洛克菲勒和卡内基 二战后成为真正的强国。
•柯西——数学家
它的发展活力。高度集中的
卡诺的热力学代表着法国的 管理也带来了学阀作风。
实验科学方向
例如:罗朗 Vs 杜马
拉瓦锡将法国变为化学的故乡
6
1830--1920年的90年间,后起之秀的德国成了世界科学的中 心
柏林大学:莱不尼兹创立。 腓特烈二世的“开明专制”政策为德国引进 一大批著名科学家, 如:拉格朗日,欧拉等。 19世纪,国家统一,资本主义革命成功,消灭了农奴制残余, 修建了铁路,为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点:重视科学和工业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封建自然经济不能提供科技发展所需要 的强大动力
在古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 一种简单再生产的封闭式自循环生产体系,没有进步 的经济基础,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衰落的重要原因。


讨论:

1. 中国近现代科技为何会落后于西方? 2.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何在?


二、“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技为什 么会落后?
中国古代科技从秦汉经隋唐到宋元的一千多年 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李约瑟: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技发 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人 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 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 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2、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科技传统与近代科学精神 相冲突
中国之所以未能首先产生近代科学,与中国古代实用理性的 学术传统有关。实用传统像一种过滤器,它对科学研究内容进行 筛选,这就淘汰了许多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与实用传统相联系 的另一个传统是忽视理论,农民在生产中对凡是能提高产量的措 施就加以采用,从不去追究什么原因,工匠只知师承手艺,从不 去追问从中道理,大家都是知其然,不想知其所以然,这种实用 传统就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费正清认为:科学未能发展同中国没有订出一个更完善的系 统有关。中国人不会应用逻辑方法以一种思想来考验另一种思想, 用一种说法系统地印证另一种说法。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 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 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 步。”


3. 重技术、轻理论的实用性价值诉求
古代科技主要是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实用性成 为其明显特征。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地学、农学、 医学等莫不符合这一特点。天文学高度发达,是为了制订历法和 预卜世间的人事灾祸,因为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 运;农学的发展,出于统治者以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 护国家利益的考虑。生物学,物理学这些没有直接实用价值的纯 理论科学则与中国古代科技无缘。 另外,农学著作主要是记述生产经验,很少提出规律性的认 识。如《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都是百科全书式的。重技术、轻理论的学术传统,在很大程度上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学向高级形态的发展。比如,哈雷彗星从春秋 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 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



2. 强调直觉、长于类比的认知方式
老子的“涤除玄览”,庄子的“以明”“见独”, 孟子的“尽心”“知性”,佛教的“悟”和程朱的“格 物致知”、陆王的“求理于吾心”等。 中国古人善用类比,将人的经验(包括社会的和心 理的诸方面)合理外推,这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引人 注目的特点。许多古代知名学者,包括董仲舒,王充, 朱熹,沈括,都习惯于以人的行为和感受外推而解释自 然现象,通过类比达到对自然的理解。老子说:“以身 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 下。”



4. 与封建制度密不可分的外部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大一统”的专制统治密切相关, “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控制着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 展,也控制和影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 术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与统治阶级当权者的态度密 切相关;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办科技占举足轻重的地 位,天文观测、历法修订、纺丝织锦、烧制瓷器、制造 船舰都是官方经营的。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与官僚集团 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他们一直难以摆脱依附地位实现中 立化的重要原因。真理、科技不是最终诉求,而是晋身 的手段所在。所以,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之下,封建国 家、帝王的需要和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古代科技发 展的方向。



5. 独创性和封闭性的发展模式
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太重视天体结构的几何模式探讨, 而在以代数方法推算天体位置方面却十分高明。 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缺 少和外界的交流。在地理上,我国东南濒临大海,西北 高山荒漠,形成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无法像古希腊、 古罗马科学技术那样广采阿拉伯、埃及乃至印度文化之 精髓。 但在今天,中国科技传统和西方科技传统具有互补 性。中国传统注重综合,西方传统崇尚理论,中国传统 讲求实际;西方传统力求精确,中国传统“难得糊涂”; 西方传统追求征服自然,中国传统讲究“天人合一”。


1、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展,阻碍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 竺可桢在《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中写 道:“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 产生自然科学。”官办科技技术常由不懂科学的官僚领衔, 胡乱指挥,乃至捏造事实,编造数据,这种现象在明清以 后恶性发展。如此腐朽的管理体制,势必导致科学技术的 衰落。 一些学者从知识分子方面和科举制度来寻找原因。封 建专制统治一方面以严酷的手段来压制学术思想自由;另 一方面又以功名利禄把知识分子引入歧途。明初把程朱理 学奉为神圣不可背离的官家哲学,清初大兴文字狱,残酷 镇压知识分子,恢复科学考试制度,禁锢人们的思想,用 专政手段严防离经叛道,扼杀科学所必具的创新精神。

第六讲 中国科技传统与“李约瑟难题”
一、中国科技传统的特征 二、 李约瑟难题:中国科技近代以后为什 么落后? 三、李约瑟难题的意义
一、中国科技传统的特征 1.整体、有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周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农学: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 获取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 以有机结合,并进行整体规划考虑。 医学: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的整体去剖析病症,而且也始终把人当做一个有 机整体来进行辨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