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楚人有不识姜者》翻译

合集下载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

翻译:这篇文言文翻译是:从前有个用扁担挑着山中野鸡的楚人。

有个路过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担着野鸡的人欺骗他说:“这是一只凤凰。

”路过的人说:“我听说有凤凰,现在恰巧看见了。

你能把它卖给我吗?”担野鸡的人说:“好的。

”路人想用十金买下“凤凰”,挑担人不给他。

路人再请求用双倍的价钱,挑担人才把“凤凰”卖给他。

路人想将“凤凰”献给楚王,隔了一夜凤凰却死了。

路人不可惜金钱,只遗憾不能够把凤凰献给楚王。

楚国里的人纷纷传布这件事,都认为那是只真凤凰,且路人真的想要贡献凤凰给楚王。

这事被楚王听到了。

楚王被路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行为而感动,召来路人并重重地赏赐他,赏钱比买野鸡的价钱多十倍。

原文赏析:原文: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日:"凤凰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

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

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直十倍矣。

赏析:凤凰本是传说中才有的鸟,现实中并不存在。

故事中的过路人因为孤陋寡闻,见识少,错把外形相似的山鸡当成了凤凰,并用“千金”买下,闹出了笑话;另外,由于国人以讹传讹,楚王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也留下了千古笑柄。

这则故事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情不要盲目信从,一定要去认真调查。

江上丈人原文及其翻译

江上丈人原文及其翻译

江上丈人原文及其翻译江上丈人是皇甫谧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江上丈人原文及其翻译吧!江上丈人原文江上丈人者,楚人也。

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

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

见丈人,得渡。

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

”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金千镒。

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

莫知其谁。

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

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江上丈人翻译渔翁是楚国人。

楚平王因为听从了费无忌的谗言而要杀害伍奢。

伍子胥(听闻此事就)逃走了,打算投奔吴国。

他来到江边,想要渡江却没有船只,然而奉命追捕他的人紧随其后,情况十分危急,他担心自己无法逃脱。

(正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渔翁,这才得以渡江。

于是他解下身上所佩戴的宝剑,把剑递给了渔翁,并说:“这是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

”渔翁不肯接受并说:“楚国的'律法,凡是能抓获伍子胥的人加官进爵,赏黄金千镒,我尚且不去领取,更何况是你这把剑呢?”渔翁不肯接受宝剑就告辞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伍子胥到了吴国,做了丞相,想要找那渔翁,却无法找到,他每次吃饭前就会祭祀渔翁说:“名字可以听闻但人却无法相见,怕的是只有这老渔翁吧?”注释1、江上丈人:这里指渔翁。

丈人:对老年男人的敬称。

者:、、、、、、、的人。

2、员(yun第二声):楚平王时太子太傅伍奢的儿子。

楚伍奢:(?—前522)楚国(今属湖北省监利县)人。

楚平王时为太子太傅,楚庄王重臣伍举之子,伍子胥之父。

平王:(?―前516年)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楚共王之子。

3、购:悬赏捉拿。

4、亡:动词,逃离。

5、将:打算。

6、与:送给。

7、受:接受。

8、执珪(guī):楚国的最高爵位。

珪,一种玉器。

9镒(yì):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

10、别:离开11、辄:就。

12、祭:祭祀,祭奠。

13、唯:只有。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19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怒.而飞()(2)志.怪者也()(3)去.以六月息者也()(4)亦若是.则已矣()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其翼若垂天之云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四、《北冥有鱼》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怒.而飞()(2)志.怪者也()(3)去.以六月息者也()(4)亦若是.则已矣()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其翼若垂天之云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人云亦云文言文翻译楚人有烹

人云亦云文言文翻译楚人有烹

人云亦云文言文翻译楚人有烹
原文:
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以为狗羹而甘之。

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泻其食。

此未始知味者也。

邯郸师有出新曲者,托之李奇。

诸人皆争学之。

后知其非也,而皆弃其曲。

此未始知音者也。

鄙人有得玉璞者,喜其状以为宝而藏之。

以示人,人以为石也,因而弃之,此未始知玉者也。

翻译:
楚国有个人杀了一只猴子,把肉煮熟后请邻居一起来吃。

邻居以为是狗肉,觉得味道十分鲜美。

后来,听说是猴肉,便双手按在地上大肆呕吐,把所吃的猴肉都吐光了。

这说明邻居从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味。

邯郸有一个乐师谱制了一首新曲,假托是李奇所谱,于是许多人都争着学唱。

后来人们知道这首曲子不是李奇所谱,便把那曲调抛弃了。

这说明那些人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另说有一个乡下人得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见它外貌美观,以为是件宝贝,便把它收藏起来。

一次,他拿出这件宝贝让别人观赏,别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他便把这块玉石扔掉了。

这说明这个人从未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玉石。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61—80)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61—80)

高考考纲规定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61—80)61.涉,shè动词①徒步渡水例: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

(《察今》)译文: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②乘舟渡水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察今》)译文: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③进入,到例: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译文: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④经过,经历例: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

(《报任安书》)译文: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⑤漫步,散步例: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译文: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⑥阅览例: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

(顾炎武《复庵记》)译文: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典、史籍。

62.胜,读音一:shèng(1)名词,胜利例: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谋攻》)译文: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2)动词,战胜,取胜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比秦国弱,还有不用贿赂就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

(3)形容词①优美的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译文:我看那岳州的优美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

③盛大的例: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译文:我年少无知,却荣幸地亲逢这盛大的宴会。

读音二:shēng(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鸿门宴》)译文: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

(2)副词,尽,完例: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就用不尽了。

63.识,读音一:shí(1)动词①懂得,知道例:识众寡之用者胜。

(《谋攻》)译文: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胜。

文言文《楚人有不识姜者》翻译

文言文《楚人有不识姜者》翻译

文言文《楚人有不识姜者》翻译原文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里长。

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言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北人生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之故也。

译文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的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

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

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用所骑的驴为赌注。

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

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姜生长在土里,(他)却说是树上长的;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词语解释1.或:有人。

2.付:交给。

3.固:顽固。

4.执:坚持。

5.子:你。

并:连同。

6.去:去除,去掉。

7.欲:想要。

8.坐:因为,由于。

9.或:有的人。

10.而:表示转折,此指却11.曰:说。

12.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13.北人:北方人。

14.以:用来。

15.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6.仕于:(仕途)在做官。

于,在。

17.啖:吃。

18.并壳:连同皮壳。

19.食:食用,此可指吃。

20.何:哪里。

21.识:知道。

22.答:回答。

23.护:掩饰。

《姜从树生》原文和译文

《姜从树生》原文和译文

【原文】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1曰:“从土里生成。

”其人固2执己见,曰:“请与子3以十人为质4,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5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然失色6,曰:“驴则付7汝,姜还树生8。

”【注释】1. 或:有的人,有的2. 固:顽固,坚持;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3. 子:你4. 质:询问5. 已而:随即6. 哑然:不发出声音的样子;哑然失色:指因为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7. 付:给,送8. 生:结出,长出【译文】楚国有一个生来就不认识生姜的人,(就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

”有人告诉他:“这是从土里长成的。

”这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请和我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

”问了十个人之后,都说:“生姜是从土里长成的。

”这个人哑口无言,面色苍白,(愣了半天,)说:“毛驴就给你了,生姜还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文言知识】“质”是个多义词,指“询问”、“本质”等。

上文“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中的“质”,指“询问”。

【出处】选自《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

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

《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启示】不能只注重面子工程不认错,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讽刺了那些因爱面子而固执己见的人。

1/ 1。

翻译文言文误认

翻译文言文误认

昔者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逮其剑没于波中,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弗能得。

译文: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等到他的剑完全没入水中,他就立刻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停了下来,他就从那个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但是船已经开动了,而剑却始终没有找到。

这篇文言文的错误在于对“误认”的误解。

在原文中,楚国人认为他的剑是从船上掉下去的,因此他在船上刻记号,并从那个地方下水寻找剑。

然而,这个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他的寻找行为是徒劳的,因为剑实际上是在船外掉入水中的。

以下是对原文中错误认识的详细分析:1.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这句话表明剑是从船上掉入水中的。

但是,楚国人却误认为剑是从船上掉下去的,即剑是在船上被抛出的。

2. “逮其剑没于波中,遂契其舟”:这里的“逮”意为“等到”,表示剑完全没入水中后,楚国人就立刻在船上刻记号。

这里没有提到剑是在船外掉入水中的,而是错误地认为剑是在船上掉下去的。

3.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句话是楚国人刻记号时的自言自语,表明他认为剑是从这个位置掉下去的。

这里的“是”指的是船上的记号,而非剑掉入水中的实际位置。

4.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下来,楚国人就从船上的记号处下水寻找剑。

这里的错误在于,他误以为剑就是从这个位置掉下去的,而实际上剑是在船外掉入水中的。

5. “舟已行矣,而剑弗能得”:这句话说明船已经开动了,而剑却没有找到。

这里的错误在于楚国人没有意识到剑是在船外掉入水中的,而是继续在船上寻找,导致无法找到剑。

综上所述,这篇文言文的错误在于楚国人对剑掉落的原因产生了误认,认为剑是从船上掉下去的,而实际上剑是在船外掉入水中的。

这个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他的寻找行为是徒劳的,因为剑的位置与他刻记号的位置并不一致。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认识可能会因为一些误解而误导我们的行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和理性地分析,避免陷入错误的判断。

误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误认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昔者楚人有善游者,一日,游于江上,遇一舟,舟中有一女子,容貌秀丽,楚人见之,心悦之。

女子亦见楚人,微笑而视之。

楚人遂问女子:“子何人?何方来?”女子答曰:“吾乃江上渔家女,今日因捕鱼至此。

”楚人闻言,心中暗喜,遂邀女子共游江上。

女子微笑,不置可否。

楚人再问,女子答曰:“吾非游者,乃渔家女,捕鱼为生。

”楚人闻言,不觉汗颜,遂辞去。

译文:从前,楚国有一位擅长游泳的人,有一天,他在江上游泳,遇到一艘船,船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楚人看到她,心中非常喜欢。

女子也看到了楚人,微笑着看着他。

楚人于是问女子:“你是谁?从哪里来?”女子回答说:“我是江上的渔家女儿,今天因为捕鱼来到这里。

”楚人听后,心中暗自高兴,便邀请女子一同在江上游玩。

女子微笑着,没有明确表态。

楚人再次询问,女子回答说:“我不是来游玩的,我是渔家女儿,以捕鱼为生。

”楚人听后,不禁感到羞愧,于是告辞离去。

注释:1. 昔者:从前。

2. 楚人:楚国的人。

3. 善游者:擅长游泳的人。

4. 江上:江的上面。

5. 舟:小船。

6. 容貌秀丽:容貌非常美丽。

7. 心悦之:心中非常喜欢她。

8. 子:你。

9. 何人:是谁。

10. 何方来:从哪里来。

11. 渔家女:渔家的女儿。

12. 因捕鱼至此:因为捕鱼来到这里。

13. 心中暗喜:心中暗自高兴。

14. 邀女子共游江上:邀请女子一同在江上游玩。

15. 不置可否:不明确表态。

16. 非游者:不是来游玩的。

17. 汗颜:羞愧。

18. 辞去:告辞离去。

本文通过描述楚国一位擅长游泳的人在江上遇到一位渔家女儿的故事,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楚人一开始对渔家女儿产生了好感,但后来在了解到渔家女儿的真实身份后,感到羞愧并告辞离去。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楚人有担山雉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楚人有担山雉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楚人有担山雉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翻译:这篇文言文翻译是:从前有个用扁担挑着山中野鸡的楚人。

有个路过的人问他:“这是什么鸟?”担着野鸡的人欺骗他说:“这是一只凤凰。

”路过的人说:“我听说有凤凰,现在恰巧看见了。

你能把它卖给我吗?”担野鸡的人说:“好的。

”路人想用十金买下“凤凰”,挑担人不给他。

路人再请求用双倍的价钱,挑担人才把“凤凰”卖给他。

路人想将“凤凰”献给楚王,隔了一夜凤凰却死了。

路人不可惜金钱,只遗憾不能够把凤凰献给楚王。

楚国里的人纷纷传布这件事,都认为那是只真凤凰,且路人真的想要贡献凤凰给楚王。

这事被楚王听到了。

楚王被路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行为而感动,召来路人并重重地赏赐他,赏钱比买野鸡的价钱多十倍。

原文赏析:原文: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日:"凤凰也。

"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

汝卖之乎?"曰:"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楚王。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

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直十倍矣。

赏析:凤凰本是传说中才有的鸟,现实中并不存在。

故事中的过路人因为孤陋寡闻,见识少,错把外形相似的山鸡当成了凤凰,并用“千金”买下,闹出了笑话;另外,由于国人以讹传讹,楚王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也留下了千古笑柄。

这则故事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情不要盲目信从,一定要去认真调查。

注释:汝:你。

然:是的。

酬:付出。

方:正当。

宿:一夜。

咸:都。

贵:看中。

厚:重。

直:同“值”,价格经宿:过了一夜。

与:给,给予。

遑:忧虑。

过:超过。

山鸡:鸟名,野鸡的一种。

弗与:不给。

宜:应该。

怅:遗憾。

惟:只。

金:古代货币单位。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郢都人(今纪南城)湖北荆州人。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叔敖之母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②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⑥?”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⑦也,位已高而擅权⑧者君恶⑨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

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

”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注释:1、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2、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

衣:穿。

3、吊:慰问,吊唁。

4、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5、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6、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7、去:离开8、擅权:擅弄职权。

9、恶:对......感到厌恶10、再拜: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原文: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鬓,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释①举世之物——所有人世间的东西。

举,全。

②咸(xián)无所好(hào)——全都不爱好。

咸,全,都。

好,喜爱。

③唯——只。

畜xù——喂养。

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

这里指猫。

④家东西——指住宅周围⑤嗥(háo)——野兽吼叫,这里指猫叫。

⑥束氏日市肉啖(dàn)之——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

日,每天。

市,买。

啖,吃,这里是喂。

7、若:及,至于 8、以啖肉故——因为喂养肉的缘故。

以..故,因为..的缘故。

9、辄(zhã)——立即,就10、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吃饱了就舒舒服服(蹓跶),快快乐乐(玩耍)。

已,完毕。

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

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

11、南郭有士病鼠——城南有家人家闹鼠灾。

病——以......为患(12)假——借。

(13)鬣(liâ)——这里指老鼠嘴角的胡须。

(14)磔磔然——吱吱地叫。

磔磔(zhãzhã),形容声音。

(15)意为异物也——以为是什么怪物。

意,认为。

为,是。

异,反常,奇怪。

(16)度(duó)——猜测、估量。

(17)啮(niâ)——咬(18)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是爱养猫。

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

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注释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注释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注释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译文楚国有个自学驾船的人,他在已经开始自学的时候,驾船掉头、拐弯,还是快慢、进退,只听到船师傅的。

因此,他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指出学尽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普柳斯了船师,奏乐(古人就是依靠奏乐去公布号令的)径直快进,忽然碰上了危险,他于是四处张望攻心了胆,桨沉入江中,舵丧失驾驭。

然而这今天的危难,不就是前面的懊恼(所导致的)吗?注释1.楚:楚国(古国名)2.操:操纵,这里指驾船3.八折:掉头4.旋:转弯5.疾:慢6.徐:慢慢地7.惟:只,仅仅8.乃:于是就9.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10.是:凡是,任何11.渚:水中小洲12.尽:全部13.遽:[jù]急忙14.谢:辞别15.椎:用椎敲,行进时以奏乐为号16.亟:立即,突然17.犯:遇到18.遂:于是就19.径:径直20.顾:张望21.四顾:四周张望22.柁:通假字同“舵”道理1.学会一门知识或一种技术,都要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握了一切,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2.学无止境,不要因为自己研习了些皮毛就骄傲自满,否则可以所犯大错。

3.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

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4楚人学舟说人们工作、自学无法浅尝辄止(或自学、工作无法沾沾自喜,或自学、工作必须不断进取)。

5.不能过于自满,要虚心学习,才会得到更多的本领6.自学工作无法浅尝辄止,必须不断进取,就可以取得成功。

拓展阅读:文言文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者:战国时,楚国存有个人乘船渡江。

《卖油翁》习题

《卖油翁》习题

《卖油翁》习题《卖油翁》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陈康肃公/善射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C. 尔/安敢轻吾射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下列对文章《卖油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卖油翁酌油。

B. 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C.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

D. 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对课文《卖油翁》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本文用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对话和酌油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B. “微颔”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C. 课文对卖油翁酌油记叙详细,对陈尧咨射箭写得简略,这样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D. “睨之”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蔑视。

4.下列划线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 陈康肃公善射(善良)尔安敢轻吾射(看轻)B. 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本领)徐以杓酌油沥之(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C. 但微颔之(下巴)公亦以此自矜(夸耀)D.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康肃笑而遣之。

(打发)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A. 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 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 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6.选出对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但微颔之(点头)B. 但手熟尔(只)C. 尔安敢轻吾射(竟然)D. 孰为汝多知乎(谁)7.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尝射于家圃。

译文:他常常在自己的花园里射箭。

B. 无他,但手熟尔。

译文:没有什么,但是手很熟练。

C. 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D.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陈尧咨只好笑着派人送走他。

8.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文言文训练一

文言文训练一

文言文训练一(一)楚人有生而不识江①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里长。

”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言失色,曰:“驴则付汝,江还树生。

”北人生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江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知故也。

注释:①江:即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与子以十人为质()②皆坐不知以为知故也()2、江(姜)产于土,菱生于水,对于出产地的人来说是常识,外来的人不知道倒也很正常,可是上文的“楚人”和“北人”却闹出了江“曰树结”,菱“曰土产”的笑话,请你用上文中的话分别概括他们出丑的原因。

3、在上文中,“楚人”与“北人”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二)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字思旷,晋人。

光禄,即光禄大夫,官名。

②剡(shàn),地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意欲借而不敢言()②阮后闻之。

()5、阮光禄“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结尾一句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三)上①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多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忘,吾属之师也。

”注释: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

①是()②非()8、魏征认为隋炀帝覆亡的原因是什么?9、“前事不忘,吾属之师也”,隋炀帝留下的历史教训是什么?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的人,你还知道他说过的类似的话么?请写下来。

文言文姜从树生

文言文姜从树生

文言文姜从树生
《姜从树生》是一篇古代的文言文,出自明代文学家江盈科的《雪涛小说》。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关于生姜的简单故事,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正确意见的人。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里生成。

”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翻译:在楚国,有一个人生平从未见过生姜,他说:“这东西一定是树上结出来的。

”有人告诉他:“这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这个人固执己见,说:“我跟你打赌,找十个人来问,以我骑的驴作为赌注。

”后来他问遍了十个人,都说:“姜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这个人哑口无言,脸色变得苍白,说:“驴就给你了,但姜还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固执而坚持错误的观点,即使面对正确的信息和证据也不愿意改变。

这种固执己见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尴尬和错误的后果。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楚人有担山鸡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注释
汝:你。

然:是的。

酬:付出。

方:正当。

宿:一夜。

咸:都。

贵:看中。

厚:重。

直:同“值”,价格
经宿:过了一夜。

与:给,给予。

遑:忧虑。

过:超过。

山鸡:鸟名,野鸡的一种。

弗与:不给。

宜:应该。

怅:遗憾。

惟:只。

金:古代货币单位。

译文
楚国有个卖山鸡的人,一个路人问:“这是什么鸟?”卖者骗路人
说:“是凤凰。

”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

你要卖吗?”楚国人说:“是啊。

”路人给他很多银子,他不卖,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了路人。

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钱,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

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来献给大王,于是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

楚王被那个路人的行为感动了,于是把他召去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多了何止十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楚人有不识姜者》翻译
原文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里长。

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言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

北人生而不啖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以为之故也。

译文
有个从小就不认识生姜的楚国的人,说:这是从树上结成的。

有人说:是从土里长成的。

那人固执己见,说:让我与您问十个人,用所骑的驴为赌注。

然后问遍十个人,都说:出自土里。

那人哑然失色道:驴交给你,姜却还应该是树上生成的。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姜生长在土里,(他)却说是树上长的;菱角生长
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词语解释
1.或:有人。

2.付:交给。

3.固:顽固。

4.执:坚持。

5.子:你。

并:连同。

6.去:去除,去掉。

7.欲:想要。

8.坐:因为,由于。

9.或:有的人。

10.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11.曰:说。

12.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13.北人:北方人。

14.以:用来。

15.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6.仕于:(仕途)在做官。

于,在。

17.啖:吃。

18.并壳:连同皮壳。

19.食:食用,此可指吃。

20.何:哪里。

21.识:知道。

22.答:回答。

23.护:掩饰。

24.短:缺点,短处。

25.席:酒席。

句子解释
1)某人哑然失色:那人说不出话来,脸上失去了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