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一-组建小型以太网
组建小型局域网-实验报告

组建小型局域网-实验报告组建小型局域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提高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设备计算机:5 台交换机:1 台网线:若干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三、实验原理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2、交换机(Switch)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
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四、实验步骤1、规划网络拓扑结构首先,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决定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以一台中心设备(交换机)为核心,其他计算机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星型拓扑结构具有易于扩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等优点。
2、连接硬件设备将 5 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端口上。
确保网线连接牢固,插头无松动。
3、配置计算机网络参数打开计算机,进入 Windows 操作系统。
依次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
在“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中,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右键单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
在“本地连接属性”窗口中,选择“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然后点击“属性”。
在“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 IP 地址”。
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例如,第一台计算机的 IP 地址可以设置为 1921681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 19216811。
其他计算机的 IP 地址依次递增,如192168111、192168112 等。
计算机网络简单以太网的组建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简单以太网的组建实验报告实验时间:参加人员:一、实验名称:简单以太网的组建二、实验内容1、观察教学机房,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并画出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
2、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并了解每台计算机上使用的网络标识、网络协议。
3、制作2根直通双绞线和2根交叉线,并测试。
4、分别用制作好的直通线、交叉线以及串口线、并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教学机房网络拓扑结构观察计算机教学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等数据。
(2)了解教学机房设备是如何互联的。
(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和连接的方法。
(4)根据以上数据及观察结果画出拓扑结构图。
(5)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
(6)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记录主要网络配置参数。
2、直通线的制作按照EIA/TIA 568B的标准,制作两段直通线。
(1)利用双绞线拨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 3cm。
有些双绞线电缆内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若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裸露出的部分太短,可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的下方剥开。
(2)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左方,蓝色对线拨向右方。
(3)将绿色对线和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橙色对线和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4)小心拨开每一对线,而不必剥开各对线的外皮。
特别注意的是,绿色条线应跨越蓝色对线。
正确的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这里最容易犯错的是将白绿线与绿线相邻放在起,如图1-1所示。
(5)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下约14mm的长度。
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6)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了,要确保每-一根线与接头的引脚充分接触。
计算机网络 实验一 以太网组网实验

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报告系(教研室):专业:年级:09级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学号:实验室号:_计算机号:实验时间:2012-5-11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2. 了解网络协议参数配置4.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二、实验环境与设备PC机2-3台、交换机、网络模拟器Packet Tracer V5.2。
三、实验内容1. 查看主机的TCP/IP协议参数2.网络连通性测试3. Tracert程序的应用4. 组网模拟四、实验步骤1. 查看主机的TCP/IP 协议参数方法一:查看属性右击“网上邻居”,选择“属性”,打开“网络连接”对话框。
打开“本地连接”的属性对话框,打开“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
查看PC 机配置的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本步骤需要观察的内容及回答的问题:(a)能察看你的计算机的IP 地址吗?如果能,是多少?(b)与ipconfig 的结果相比较,ipconfig/all 显示了什么额外的配置信息?多显示了子网掩码和网关(c)你的计算机拥有的是哪一类地址?你的网络ID 是多少?你的计算机是C类。
网络ID192.168.1.0/24(d)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与你的计算机拥有相同的网络ID 吗?不是方法二:使用Ipconfig 命令查看(1)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ipconfig;(2)在命令窗口键入ipconfig/all。
本步骤需要观察的内容及回答的问题:(a)能察看你的计算机的IP 地址吗?如果能,是多少?(b)与ipconfig 的结果相比较,ipconfig/all 显示了什么额外的配置信息?(e)你的计算机拥有的是哪一类地址?你的网络ID 是多少?(f)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与你的计算机拥有相同的网络ID 吗?输入ipconfig会出现提示错误,会提醒你具体是要查询什么或者执行什么命令,而ipconfig/all 是查询本机所有网络信息,本机IP为172.28.200.1512. 网络的连通性测试步骤1. 测试本机TCP/IP 协议安装配置是否正确,命令为:ping 127.0.0.1步骤2. Ping 本机IP(192.168.1.10),其目的是检查本机的网卡是否正常。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组建实验指导-组建小型局域网
小型局域网的组建过程,一般较为简单。
但是,小型局域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
因此,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操作一下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方法:
1.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组建方法,加深对局域网中软硬件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主机互连的理解。
2.实验环境
硬件:6台计算机,6块网卡,3个HUB,1个交换机,3个路由器。
RJ-45水晶头及5类双绞线若干,网线夹、网络测试仪各一套。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和Linux
3.实验步骤
首先,根据实际硬件及实现要求规划出网络框架,以确定计算机和各网络设备的拓扑结构。
例如,可以参考以下图4-60以交换机为网络中心和图4-61用路由器连接两个不同的局域网。
图4-60 以交换机为网络中心
图4-61 用路由器来连接两个局域网
然后,再来进行硬件的实物安装及连接。
例如,安装网卡、制作网线等。
接着用户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和安装及配置网络协议等。
最后,将做好的网线进行设备连接,并且将每一步操作记录下来。
针对以上实验要求(目的、步骤等),在报告中明确描述各部分要求的完成情况,同时需要将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及结论等在报告中清晰反映;并做出实验总结。
实训1:搭建小型局域网

实训1:搭建小型局域网
1. 背景
本实训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搭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常见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等场所。
2. 搭建步骤
以下是搭建小型局域网的步骤:
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根据需求确定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等。
2. 配置网络设备:准备所需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线等。
根据拓扑结构连接设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
3. 配置 IP 地址:为每台计算机和设备配置唯一的 IP 地址,确保它们能够互相通信和访问网络资源。
4. 设置网络共享:如果需要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可以设置网络共享,确保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能够互相访问共享资源。
5. 测试连接和访问:完成配置后,测试计算机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和访问,确保局域网的正常运行。
3. 注意事项
在搭建小型局域网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适当配置,如路由器需要连接到互联网才能实现局域网的外部访问。
- 注意 IP 地址的分配和冲突,确保每个计算机和设备都拥有唯一的 IP 地址。
- 检查防火墙和安全设置,确保局域网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 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络设备,如固件升级和安全补丁更新等。
4. 总结
搭建小型局域网需要明确的网络拓扑结构、合适的网络设备和适当的配置。
通过按照步骤配置并测试连接和访问,可以成功搭建一个可靠的小型局域网。
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事项,确保网络安全和正常运行。
以上是关于实训1:搭建小型局域网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作业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作业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作业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指导用户完成组建小型局域网的实训作业。
小型局域网是一种在较小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从规划、搭建和配置局域网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规划阶段1. 确定局域网规模和范围- 确定需要连接的计算机和设备的数量- 确定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如建筑物内部或校园内部2.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局域网规模和需求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或环形等3. 选择网络设备- 选择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络线缆等设备4. 制定IP地址方案- 设计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方案,并预留足够的IP地址供应三.搭建阶段1. 安装和连接网络设备- 按照网络拓扑图安装和连接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2. 连接计算机和设备- 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到交换机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3. 配置网络设备- 为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主机名、管理IP地址等四.配置阶段1. 配置IP地址- 根据IP地址方案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确保在同一子网内2. 配置网关- 为每台计算机配置正确的网关,以实现与外部网络的通信3. 配置DNS服务器- 配置本地DNS服务器,以解析域名并提供名称解析服务4. 配置网络共享- 配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访问五.测试阶段1. 测试网络连接- 确保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2. 测试访问互联网- 测试计算机是否可以访问互联网,检查网关设置是否正确六.维护和管理1. 定期备份配置文件- 定期备份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文件,以防止数据丢失2. 监控网络状态- 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定期检查局域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 更新和升级设备- 定期更新和升级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固件,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局域网规划示意图附件2:IP地址分配表附件3:设备配置文件备份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缩写,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设备。
组建小型局域网-《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

组建小型局域网-《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组建小型局域网-《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1.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步骤,用于组建小型局域网的实训课程。
通过该实训,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
2.硬件准备2.1 交换机在组建小型局域网时,我们需要至少一台交换机来连接所有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交换机型号和数量,并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2.2 计算机为每台计算机配置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网络拓扑规划根据实训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规划。
拓扑规划包括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和设备布局。
4.网络地质规划在组建小型局域网前,需要进行网络地质规划,包括IP地质和子网掩码的分配。
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够正确并且互相通信。
5.连接设备按照网络拓扑规划,将交换机和计算机进行正确的连接。
使用适当的网线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6.配置交换机6.1 登录交换机管理界面使用交换机提供的管理工具登录交换机的管理界面。
6.2 VLAN配置根据需求,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以实现流量隔离和管理灵活性。
6.3 端口配置根据实际情况,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配置,包括端口速率、双工模式、VLAN成员关系等。
7.配置计算机7.1 配置IP地质根据网络地质规划,在每台计算机上配置正确的IP地质和子网掩码。
7.2 设置默认网关为每台计算机设置正确的默认网关,以便与其他网络进行通信。
8.测试网络连接经过以上步骤的配置,进行网络连接测试,确保每台计算机能够正常通信。
9.文档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包含以下附件:- 设备配置文件- 网络拓扑图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局域网:指一定区域内的计算机互联结构,通常用于企业、学校等小范围内的内部网络。
- IP地质:互联网协议地质的缩写,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上的计算机设备。
- 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和主机的逻辑概念,确定IP地质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 交换机: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并转发数据包的网络设备。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验一:组建小型局域网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建小型局域网,实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配置技术,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并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二、实验材料
⒈若干台计算机设备(至少两台,包括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⒉交换机(一台)
⒊网线(适量)
三、实验步骤
⒈确定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决定了计算机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路径。
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数量,可以选择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本实验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例。
⒉配置IP地质
每台计算机需要配置独立的IP地质,确保能够进行正常的网络通信。
⒊连接计算机设备
使用网线将计算机设备与交换机连接起来,确保物理连通。
⒋配置交换机
根据实验需求,对交换机进行初始化配置,如设定VLAN、端口分组等,确保交换机能够正常工作。
⒌进行网络测试
通过ping命令或其他网络测试工具,测试不同计算机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和通信质量,确保小型局域网的正常运行。
四、实验注意事项
⒈操作前确保计算机设备和交换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⒉操作过程中注意处理网络设备和网线,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安全问题。
⒊实验中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五、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此提供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例如:IP地质——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分配给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使用的数字标识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ogLe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组建方法,加深对局域网中软硬件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主机互联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
硬件:PC机4~8台,相应数量的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一台
RJ45接头及5类双绞线若干,网线夹、网络测试各一套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Unix(或Linux)
三、实验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硬件及实现要求规划出网络框架,确定主机和各网络设备的位置
拓扑结构可以参考以下各图:
例1 使用一台交换机连接各终端
例2 连接利用千兆端口将两组局域网互连
步骤二、配置主机软、硬件环境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3、在操作系统中安装TCP/IP协议
4、配置TCP/IP协议,按拓扑图给各主机设置相应的IP地址及相关协议部分。
(1)同步骤4中(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2)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
属性”对话框。
(3)设置和主机对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管。
下图为设置示例:
(4)如有需要,也可以单击“高级”按钮进入更详细的设置对话框,进行更复杂的设置
工作。
(5)单击“确定”按钮,使刚才进行的设置生效。
在Windows2000及以后版本中,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使对TCP/IP协议的设置内容生效。
步骤三、制作连接网线
1、确定各连接网线的长度
2、根据EIA/TIA 568A/568B标准,确定实际连接标准。
●普通网线(即直接传输电缆),两端均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
●交叉网线(即交叉电缆),一端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另一端采用EIA/TIA 568A
标准制作。
3、使用网线夹、RJ45接头及双绞线根据已确定连接标准制作网线
(1)剪平网线的一端。
(2)使用网线夹的剥线口将剪平这一端网线的外部包层去除约1-2厘米左右。
(3)将裸露出来的缠绕在一起的四对线分开并理平,注意不要把白线混在一起。
(4)按照选择的EIA/TIA 568A或568B标准,将线按顺序理在一起,并理平。
(5)使用网线夹的剪线口将线剪齐,注意捏住线的手不要松开。
(6)取一个未制作过的RJ45接头,将刚才剪齐的线小心插入接头中,注意接头的插槽位置和弹簧片位置。
(7)观察网线插入的情况,当确认位置正确后,将带线的RJ45接头插入网线夹的压线口,注意不要使线脱离了原来的位置。
(8)使用网线夹夹紧RJ45接头,注意用力适度。
(9)根据所需长度剪下网线的另一端,按上面(1)-(8)步骤制作网线的另一端。
4、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制作好的网线的连通性
●对于制作好的网线,还需经过测试才能被正式使用。
●一般的网络测试仪,可以通过查看测试仪上各个指示灯的亮与暗的情况来发现对应网
线的连通与否,从而测试整个网络的连通情况。
(1)将制作好的网线一端插入网络测试仪的主设备,另一端插入网络测试仪副设备。
注
意RJ45头的插入方向和松紧程度。
(2)按下网络测试仪主设备开关,等待2秒左右,然后观察主设备上指示灯的变化情况。
(3)正常连通情况下,应该可以观察到指示灯按照一定规律轮流点亮和熄灭。
如果所有
的指示灯都能够正常点亮和熄灭,说明制作的网线连接情况良好,可以在实验中使用了。
(4)如果观察到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指示灯未能点亮,则说明相应的连接线对存在问题,
需检查一下几个方面:
A.检查接地开关是否处于打开状态,如是,则关闭接地开关,重新观察指示灯。
B.RJ45接头未夹紧,如是,需重新用网线夹夹紧RJ45接头。
C.观察RJ45接头,检查网线的连接顺序是否有错,如有错,需剪掉错误的接头,重新制作。
EIA/TIA 568A/568B物理接线方式参照以下图示:
568A和568B标准示意图
步骤四、配置其他网络设备
1、将测试过的网线连接到各个相应设备
2、如需在集线器之间进行级联,根据相应的集线器进行级联,注意集线器类型以及连接端
口和连接所用的传输电缆。
3、如果直接使用交换机替换集线器来连接,注意交换机类型以及连接端口和连接所用的传
输电缆。
有些类型的交换机可能具有端口自适应特性,即交换机能自动识别传输电缆类型,决定连接端口采用MDI或MDI-X方式,此时可以任意使用直接传输电缆或交叉电缆来连接设备。
MDI/MDI-X端口示意图
步骤五、对照网络拓扑图,检查各个网络设备的连接状况
1、检查主机的TCP/IP配置情况
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下,使用ipconfig/all命令来查看本机的TCP/IP配置情况。
IPCONFIG命令格式及参数
在上图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机的IP地址设定、物理地址等信息2、检查从网络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的连通性
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下,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与目的主机的连通性。
实际拓扑结构图
上图显示为两个终端可以互通的情况
3、注意采用PING命令检查两个终端连通性时,必须确保两个终端的IP地址属于同一个网
段。
4、调试中应避免操作系统开启防火墙功能后对PING回应功能的屏蔽。
5、注意观察并验证两个交换机通过千兆端口互连后的连通情况。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网线的制作方法,并且对以太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小组的组员制作了网线,但是后面在测试网线的时候,发现有一条网线使用时不稳定,应该是线总体没有剪齐导致其中有的线与弹簧片接触不良,或者是网线夹夹接头的时候没有夹紧,导致弹簧片没有完全嵌入线中。
再重新制作之后,我们用三台PC机、交换机和通过测试的网线组建了小型以太网,可以说后面的工作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还是很顺利的。
这次实验最大的收获还是学会了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方法,这是解决电脑之间数据共享问题的一个常见方法。
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能够多接触一些这方面实用的知识,让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把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