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思维在新闻敏感中的运用
怎样找准新闻评论的选题

怎样找准新闻评论的选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本文刊登于《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5期)怎样找准新闻评论的选题徐兆荣曾有评论爱好者请教一位着名评论员“写什么”的问题,该评论员回复:第一,你问我“写什么”,我不知道;第二,知道我也不告诉你;第三,知道了我就写了。
这个回答告诉我们:写作一篇评论知道了“写什么”很重要;写评论的人一旦知道了“写什么”,又有一定的积累,剩下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这里的“写什么”说的就是评论的选题。
那么,评论的选题又是什么呢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在其专着《新闻评论教程》中的说法:“选题就是人们在选择要评论的事的时候的价值判断……选题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尺度还要严格。
”①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篇评论决定写什么内容的问题,就是选择所要评说的事物和需要论述的一个话题,是确定评说的对象及论述的范围。
也就是说,一篇新闻评论要就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现象发言的问题。
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捕捉得到并纯熟地运用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写评论的人都曾有这样的困惑和艰辛的经过。
早年的评论大家邹韬奋,在接办《生活》周刊开辟“小言论”时候说过:“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
”②这“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就是选题,就是让韬奋“最费心血”的地方。
国外的学者也有类似的感受。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专栏作家麦克·罗依科,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
”③这里的“评论什么”也是说的选题。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李仁臣,在介绍《今日谈》评论专栏的选题时说得更重:“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由此可见,一篇新闻评论的选题是多么的重要和难得。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3.报道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4.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全面地了解情况,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或深入到报道对象的生活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是记者了解社会,反映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记者以特定的身份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
6.媒介权力: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法律赋予职责,本能地行使报道新闻事实、评价新闻事实的权力.7.抗辩事由: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公正评论;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受害人同意.8.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集团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9.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10.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释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11.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
12.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13.连续性报道: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
14.新闻特写:特写也可称为新闻性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新闻体裁。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宣传报道及应用写作知识培训教案下面按照分公司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作为中心发言,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信息投递流程,以及对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的几个文体,如何提高写作技巧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我们中铁快运各级领导对宣传报道工作高度重视,将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提高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抓手,狠抓不懈。
一是努力办好内部刊物。
从总公司看,有自己的物流杂志、报纸、党群工作情况、信息简报,我们分公司自己创办了信息周报;二是发展了一批信息员。
分公司各部门和各营业部配备了一名以上的信息员,有的总支和支部书记也是兼职(信息员)。
三是建设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每年对优秀信息员进行奖励,这既体现了分公司领导对宣传报道重视和对信息员的关心和激励,也更体现了分公司领导对各位通讯员辛苦工作的充分认同。
因此,作为我们从事党务工作的,没有理由不把宣传报道工作做深做好。
但是如何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呢?每位同志的认识程度和体会程度不尽相同。
今天,我根据领导的安排,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些实践,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示。
1.什么事新闻?新闻的定义,古今中外,定义不下上千条。
最代表的有三条。
一是1942年陆定一在延安提出的,他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重点不是报道,也不是新近,而是事实。
二是一个外国的定义,它说“狗咬人不叫新闻,人咬狗叫新闻”。
三是古代的,它说常事不说,异事说是新闻。
这三种定义,都说了一个问题,即写新闻的关键要讲事实,讲新鲜。
2.新闻要素是什么?做好这方面工作,首先要明白新闻是什么?新闻有哪些构成要素。
“五个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when(何时),where (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 (何果)。
举例:2012年1月22日20时10分,在哈尔滨站第一站台,哈尔滨开往北京的T18次刚刚停稳,中铁快运哈尔滨分公司总经理齐玉君、党委书记杜五一带领分公司班子成员登上了列车,送上了水果、水饺,对节日值乘的职工和列车工作人员送上了节日的慰问,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上了一线,送上了列车,这已经是哈尔滨分公司领导班子第六个年头放弃与家人团聚,与职工共度除夕。
从心理学看新闻敏感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
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
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演进,以及心理学理论、知识日益深入人心,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新闻敏感的内涵,发现其中有不少词汇属于心理学范畴。
以上述界定为例,其中像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均可归入心理学范畴。
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由于新闻敏感对于新闻从业者的极端重要性,由于以往在新闻界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所以本文拟主要从心理学视域对新闻敏感作一分析,旨在丰富、补充新闻敏感的内涵,以使新闻从业者从理论上多角度地认识、把握这一概念,并在新闻实践中主动培养这种素质。
一、有关新闻敏感界定分辨学术界对新闻敏感的界定,可以对比出从新闻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新闻敏感的差异,从而确定从心理学视角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映能力。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初步涉及到新闻敏感的一些心理学特征。
无论是对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判断能力和反映能力,新闻研究者虽然停留在表述上,少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但是,新闻敏感本身所具有的学科交叉性——新闻学领域的新闻和心理学领域的敏感,决定了从心理学这一新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新闻敏感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分析。
感知论强调的便是新闻敏感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因素,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理性因素。
其实,记者通过社会知觉选择了报道对象,并将该事物与自己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作出一定的判断时,该心理过程已经渗入了思维的作用。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近年以来,随着网络建设的深入发展,网络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全行业各级领导对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将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提高企业形象,发展“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狠抓不懈。
具体表现在:一是努力办好内部刊物。
我局(公司)从网建初期就办了《网建快讯》,它基本上见证了局(公司)网建的历史;二是发展了一批通讯员。
我局(公司)在领导的关心下,也在各个部门配备了一名以上的通讯员,这是办好内部刊物,加强企业宣传的主力军。
三是建设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这既体现了局(公司)领导对通讯员的关心,也更体现了局(公司)领导对各位通讯员辛苦工作的充分认同。
因此,作为我们从事信息报道工作的同志来说,没有理由不把宣传报道工作做深做好。
但是如何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呢?每位同志的认识程度和体会程度不尽相同。
今天,我根据领导的安排,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一些实践,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示。
一、什么是新闻?写新闻的同志,都有个最大的感受,那就是用稿之后很快乐,不用之后很苦恼。
举个例子,一位以前在生产队的通讯员经常写稿,基本上每周一篇,雷打不动,然而却经常被退稿,基本上是星期一写一篇,星期六就收到退稿。
他想,可能是编辑没有认真看自己的稿子。
他想了一个办法来考验考验究竟是不是这样。
他写一了篇稿,故意将最后一页用胶水粘了半截,折好后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到星期六又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同志更让他生气的是,稿子居然原封没动。
他于是写了一篇稿,是这样的,请问编辑同志,吃鸡蛋时,没有剥壳,怎么知道是好蛋还是坏蛋呢?星期六他又收到了回信,编辑是这样回信的,如果是臭鸡蛋,不用剥也知道其中的味道。
1、新闻的定义?如何做到常快乐,而少苦恼呢?首先写新闻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这至关重要,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新闻的定义,古今中外,定义不下上千条。
我只想选三条,有代表性的。
一是1942 年陆定一在延安提出的,他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如何写好新闻信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就是说事物本身都是多侧面的,它好似一个五光十色的多面体,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揭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是不同的认识价值。
我们从事消息报道也一样,角度选取的不同,产生的宣传效果就不一样,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
一、如何打破常规,创新消息报道角度我们在消息报道角度选择中打破常规角度,寻找新颖的报道角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报道角度现在我们的很多新闻都是围绕领导在转,围绕部门在转,尤其是县级电视新闻几乎是领导包场,不少报道成了工作总结,成了部门的“黑板报”。
对人民群众企盼什么、关心什么、呼吁什么,报道的甚少,领导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观众。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报道领导、报道中心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不能不报。
但如果变领导视角、部门视角、工作视角为平民视角,从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想知道什么等方面提炼主题,就能吸引观众,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003年9月,郧县县==办公室给两家新闻单位发了一条350字的新闻通稿,反映在县某主要领导重视下,县==从财政中挤出30万元建立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学。
这虽然是一条好消息,但由于从领导角度报道,又缺少生动的细节,可读性较差。
郧县台记者拿到通稿后并不就此满足,经过深入采访,挖出了30万元助学基金背后的一段新闻故事:郧县梅铺一位身患癌症的贫困母亲,为了省下钱让儿子上大学,不愿花钱医治,在儿子考上大学后走上了绝路。
县领导在下乡调研中了解到这件事,联系到全县还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子女被高校录取后因经济拮据而面临辍学,尽管郧县财力十分有限,县==还是下决心建立助学基金。
记者从群众关心的角度入笔,以《揪心事引出30万助学基金》为题,采访报道了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消息,既树立了==形象,又反映了群众呼声。
这条消息选用的是从群众角度入手,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平民视角,由于突出了新闻价值,领导与群众都满意。
新闻写作基本技巧浅析

第1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河北日报《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本报讯(记者石磊)祖籍沧州的郑先生在沪经商数年,前不久他从上海返乡,连遇两个“没想到”。 一是石家庄到沧州的高速公路上舒适、快捷、干净的旅途让他连说“没想到过去要走 六七个小时的路现在只用3个小时。” 第二个没想到就是他离家前买的1996年版的《河北省地图册》已失去了作用,因为里面的河北交通图上,只标有京石和石太两条高速公路,而现在连沧州这个号称“交通死角”的地方都有两条高速公路穿过。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四)新闻写作方法1、写作: 从根基上说,最宝贵的语言因素就是简短、有力。 1、 了解受众是谁。 2、使用强有力的名词和动词,减少修饰词的使用,多用短句。 3、避开陈词滥调。 4、要具体。 5、当心被动语态的隐晦含糊。主动语态则是负责任。 6、别的办法都不灵的时候,要勤奋写作。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减少修饰词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文字简洁,避免多余字词。方法是用一个词代替一系列无用的形容词和副词;尽量避免使用生僻词;要多用短句子,把复句变成并列的两个句子。 要准确 ;要具体,避开一般笼统;避免夸大、一般化、想当然、信口雌黄。 避免玩弄行话,要将专业术语转换为读者很快理解的文字。 入门——熟练——提升——再提升……任何一个记者在写作中都会遇到一个不断提升的阶段。有时候,他会发现,达到一个阶段后,再一次的提升异常困难,时间漫长,甚至有倒退的危险。这时候,除了保持大量优秀范文阅读外,惟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写作。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首先,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精品意识催生新闻佳作——新闻写作中的精品意识思路分析

精品意识催生新闻佳作——新闻写作中的精品意识思路分析顾 桥(作者单位:贵州省瓮安县融媒体中心)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在互联网支持下的新闻媒体也存在传播低俗内容、不顾新闻舆论导向一味迎合读者、重点击率轻内容质量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效果,而且阻碍了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制作新闻的记者编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扣时代脉搏,增强对受众需求的认识,树立新闻精品意识,把精品新闻制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造精品新闻,扩大新闻媒体市场份额,从而推动新闻媒体在市场中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闻写作;精品意识;思路分析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市场中,要想保证新闻行业的繁荣,促进新闻事业稳定发展,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新闻,多生产精品之作是重要前提。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兴媒体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对新闻的接受方式、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群体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盲目追求点击率、重形式轻内容的低质新闻无法长期吸引读者眼球,更不利于新闻行业稳定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闻产品质量优劣对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不利影响,不断接受挑战,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工作标准,实施精品战略,确保新闻媒体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 新闻精品的基本特征所谓精品,指的就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的创新性作品。
新闻精品则是融新闻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体的优质产品,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闻精品一般具有思想性、独特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具体而言:1.1 思想性思想性是新闻精品的灵魂,新闻的思想性决定了新闻各个组成部分的提炼及运用,反映了一个关系全局或局部的重大问题,是创作新闻精品的关键。
新闻精品应多方面、多层次地表现新闻事实,突出新闻精品的指导性、权威性及吸引力,满足新闻受众越来越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3 1. No. 3
S p. 0 e 2 02
[ 文章编号]09— 79 20 )3 05 — 4 1 0 32 (020 — 0 1 0
【 化与传播研 究】 文
求 异 思 维 在 新 闻敏 感 中 的 运 用
赵 玉 涛
( 州 广 播 电视 学校 新 闻传 媒 系 , 南 郑 州 4 00 ) 郑 河 5 0 2
[ 摘 要 ] 闻敏 感 是 新 闻它是 多种 能 力 的 综 合 , 体 表 现 为 分 析 判 断 新 具
能 力 、 测 能 力 、 整认 知 角度 的 能 力等 。 在 这 些 能 力 的发 挥 过 程 中 , 常规 思 维 外 , 预 调 除 求异 思 维 日益
i g o rp rp ci e t r s hig , t W h n p l ig te e a i te o p a tc we s o l r o s e s me n u e s e tv o fe h t n s ec. e a p y n h s l i s t r cie, h u d ty t e k o b i
to a o e Co in lm d s. mpr h n i ey a pli g t e e u c n e to a h u h s s c i eg n h u h , o e e sv l p y n h s n o v n in t o g t u h a d v r i g t o g t c mma d n l s n ig t u h n s v e h u h l a h e e a v r p ca r a a tn fe t ho g ta d r e r d t o g tw l c i v e s e i b o dc sig ef c . e i y l Ke y wor s: ws s n iii un o v n i n lt o h ; o v n in h u h d ne e stvt y; c n e to a h ug t c n e to a t o g t l
A p i a i f un o e to a h ug t o ne e s tv t pl ton o c nv n i n lt o h s t ws s n ii iy c
ZHAO YU t o —a
( e t o e sB o d at g, h n zo a i a d T h o , hn z o 5 0 2 C ia D p .fN w ra c s n Z e gh uR do n V S o l Z e g h u 4 0 0 , h ) i c n
一
、
新 闻敏 感 与 求 异 思 维
新 闻 敏 感 是 新 闻工 作 者 捕 捉 生 活 中 的 变化 和潜
在 变 化 的能 力 , 是 多 种 能 力 的 综 合 , 体 表 现 为 分 它 具
析判断能力 、 预测 能 力 、 想 能 力 和调 整 认 知 角 度 的 联
维 方 式 对 新 闻 敏 感 的 强 弱 , 着 直 接 的 影 响 。 新 闻 有 实践 表 明 , 发 现 新 闻 、 掘 新 闻 价 值 的 过 程 中 , 在 挖 采
t e eM p cs fre a l tea ay iga dj d ga it ,h rdciea it n h bl yo du t os v r a e t , x mpe, n lzn n u  ̄n bl y tep e it lya dt ea i t fa j s— s o h i vb i i
A src : e ssniv yi rgre soeo ek yait s o un i s op s s . a edv e — bta tN w es ii eadda n fh e bli r ora s os sI cnb i d di t t s t ie f j l t t e t i n
维普资讯
第 3卷 第 3期 20 0 2年 9月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H N Z U N TT T F I T I U T Y (o i cec ) O R AL OF Z E G HO IS IU E O LGH ND S R Sca Sine l
显 现 出其 优 势 。在 新 闻敏 感 中综 合 运 用 发 散 思 维 、 摄 思 维 、 向 思 维 等 求 异 思 维 方 式 , 以取 得 统 逆 可
独特的传播效果 。
[ 键 词 ] 闻敏 感 ; 异 思 维 ; 规 思 维 关 新 求 常
[ 图分 类 号 ] 2 2 1 中 G 1. [ 献 标 识 码 ] 文 A
新 闻 敏 感作 为 新 闻 采 编 人 员 的 核 心 能 力 之 一 , 在新 闻 活 动 中的 地 位 不 言 而 喻 。面 对 日益 复 杂 的 社 会 变 革 , 闻采 编 者是 否能 及 时 发 现 新 闻 、 入 挖 掘 新 深 新 闻 价值 已成 为 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而 新 闻采 编 者 的 思
u c n e to a d so h u h s, ih a e g a al h wi g t e g e ta v n a e o a e t h o v n n o v n in mo e ft o g t wh c r r du y s o n h r a d a tg s c mp rd wi t e c n e — l 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