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精选多篇)
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精选多篇)
第一篇:语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
在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注意提高学生的人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遵循语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语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
进行调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教学中努力做到:
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
近期,通过阅读20xx版小学科学新课标,我更新了对新课标的认识。《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小学科学的教材也在改革中,新课标课程理念“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同时也注重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
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部分:
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
不同学段,科学课程达成的课程目标是层层递进。另一方面,新课标中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即注重“立德树人”的导向原则,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2
20xx年x月x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培训。观看了以xx教授为中心的专家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经过专家对于新版课程标准的解读,不仅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深刻认识,而且为我今后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20xx版新课标给我们传递了三个方面的关键信号,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对于新课标学习的认识。
1、由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
20xx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课程名称的修改,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并且将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设置为新科目。由名称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改变。“信息技术”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程度的人才,而“信息科技”的范围更广,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以及探究探索能力,体现“科”与“技”并重。
魅力课堂--课改四清教学经验
魅力课堂
红星初中综合组袁瑞瑞
--------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更新,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改革前的“一言堂”转变为现在的“百家争鸣”,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样的课堂改革,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从学生方面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据粗略统计: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九年间,在课堂上度过的时间大约是15000课时之多,如果每节课按40分钟计算,那将是多么庞大的数字。由此可见:学生有多少的少年时光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度过。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度过这快乐的少年时光,并学到丰富的知识呢?开放课堂——还学生自由,让学生释放天性、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使课堂成为学生立体化交流活动的平台,发挥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展现才干的大舞台,成为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大舞台。
其次,从教师方面讲:开放课堂的实施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减负了,教师从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只讲10分钟。但实质上这却是对现在教师要求的更高考验,因为他要求教师要具备更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超的指挥艺术,更有效的调控能力。我们的一位老师就曾讲,课堂就是“战场”作为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员,你要认真观察、倾听、捕捉一切可圈可点的信息,巧妙点化、知识串联、合理指导,从而才能取得最终的战场胜利。
从现在课堂上对新课标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很理想,反映很热烈。看到开放课堂的实施是如此的受学生的喜欢,作为体育教师,也禁不住想尝试一下,把室内文化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育课堂。因为体育课从表面上看,学生对它的钟爱,可以说胜过任何一科,但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爱的只是体育课这个头衔,而不是体育课本身,因为,过去的体育课学习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练习没有激情,缺乏热情。而现在,新课标在学校实施后,我们渐渐改变了这种现状,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以“健康第一”“快乐第一”“全体参与”的政策,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并根据体育与健康的教材,学生的个体差异、身体需要、爱好···等安排学习内容,组织分类练习或小型比赛。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先讲后练、展示自我、分组练习、互帮互助、小组PK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个体差异,让全体参与发展特长,使学生喜欢练乐于练,并从中获得快乐,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培养全面型、创新性、突出型人才奠定基础。
2023年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2023年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
假期,我阅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颇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
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
浅谈对新课标的理解
浅谈对新课标的理解
学校教育肯定会有数学这一科目的教育,数学教育能发展学生的智力,熏陶学生的情操,同时其它科目的教学也离不开数学,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与日递增。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课标改革,因为课标改革拥有类似“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民主”的理念,“教师为引导者”的理念,“学生为学习主人”的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等。新课标到目前为止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虽然还是有很多的争议和探索,但是它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很多,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永不停滞的向前发展。我们教师不能一成不变,也要努力学习新课标,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该学习什么?本人从事数学教育已经八个年头,现在谈谈个人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
首先,在学生的角度来谈,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兴趣——学习必须的动力
怎样的学生爱学习数学?怎样的学生数学成绩最好?我可以肯定的说对学习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绝对不差。上课时他们能够认真听课、讨论问题时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发现问题时他们敢于提出、回答问题时他们积极举手,下课了他们还回味着课堂上的知识,碰到不懂的问题乐于钻研互相讨论,大有“学习就是他们的最爱”的味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爱学数学呢?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谈话、综合几年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爱学数学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获得了较多的成功,他们付出的努力大多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回报,因此爱学数学,爱参与关与数学的活动。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呢?让他们的兴趣永远都那么浓厚呢?本人方法有三个:
浅谈新课标改革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_
浅谈新课标改革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自己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健康教学中,以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文章转贴自实用工档栏目) 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二、实践过程。
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2、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氛围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3.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
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们的工作,而研
究《新课标》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搞好一线工作的前提。所以,我认真研读了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有一些了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新课标》首先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
果。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
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
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
有能够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但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我们
必须得进行课程的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
而要推进课程改革,那么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有个全面的认识.对于语文而言,它
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
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来,要真正使学生永久性发
展,就必须培养其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提高素养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
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
新的课标观
新的课标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课标始终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新的课标呢?
首先,新的课标应该是具有时代性的。它应该反映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制定课标时,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和分析当前的社会和科技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时代需求的课标内容。
其次,新的课标应该是具有普世性的。它应该符合国际教育的接轨,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制定课标时,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国际化的教育趋势,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再次,新的课标应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它应该能够指导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制定课标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课标实施的可行性,考虑
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法,促进教育实践。
最后,新的课标应该是具有创新性的。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在制定课标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总之,新的课标应该是具有时代性、普世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023年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感悟
这学期,我认真学习了《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受益许多。我最大的感触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要紧扣核心素养,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创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高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最大的发展。今天我就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芦花鞋》为例,浅析自己对新课标学习的理解与实践。
单元解读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成长主题安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課文。这个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先后学习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本单元除了小古文的教学不要求落实语文要素,另外的三篇长课文都在课后练习或学习提示中,提出了用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交流平台”中也紧扣语文要素,以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梳理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任务群
我在教学《芦花鞋》一课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设计了以下三个语文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学习任务二:浏览课文,列出标题。
学习任务三:体味语言,走近青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浅谈对《课标》的一些认识
浅谈对《课标》的一些认识
英语引入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英语的教学中虽然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由于历史
的社会的条件所限,而且教不得法,以至于效果不佳。而现在英语正在全球化,成为国际通
用语,其实用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课标》正根植于这一世界性的变化,为我们教
者提供了教学英语的正确途径,指明了新一轮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拟从以下几方
面谈谈我对《课标》的一些理解。
一、语音语调的规范准确性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可是个新鲜事物,他们对任何新经验极度的开放性和愿
意接受性促使他们去积极地、好奇地学习英语,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是规范而又准确的语音语调。切实把语音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来抓。吃透教材,把握好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
从入门阶段起就一步一步扎实地打好语音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小
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学习英语,才能对英语感兴趣。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采取了如下尝试: 1. 适当安排和调整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时机
当出现与字母读音相一致的音标以及最常用的字母组合读音规则的相应规则时,我反复强调
并领读这些音标,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识记它们。这样帮助了学生逐步掌握读音的要领,认
准字母,使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就建立字母与音标的读音关系。不断帮助学生强化常用字母及
字母组合读音规则的概念,加强他们根据读音规则识读和记忆单词的能力。
2. 听力训练与朗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语音语调方面的教学
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经常朗读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可以使小学生熟悉词汇的语音形式。在做听力练习时,我有意让学生重复听力材料。这种做法一方面能确保学生的语音不会
浅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浅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新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认真学习和体会其内涵,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我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也有好几个月了,在此期间,我一直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经过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以及平时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1、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
2、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发展知识经济,提高人力素质”对21世纪的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旧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坚决摒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不适于提高教育水平的传统作法;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这样才能创新教育,发展教育。
3、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索与合作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讲授法为主,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价值。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成绩差、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视他们。教师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在这次全员培训中,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认真比较了新课程标准和以前教学大纲,发现了新课标对以前课程标准的修改,新的课程标准更适合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浅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一、基本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课标解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如何执行新课标
如何执行新课标
-----浅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012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网络培训活动。虽然时间仅仅两周,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收获丰厚。通过培训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让我浅谈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刻体会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
在学习新课标之前,我跟很多人的理解一样,只要备好课就能上好课,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研读新课标。但是经过这次的培训后,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我深刻认识到对课程标准的深入领悟是上好课的根基。假如没有把握好新课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就相当于我们在大海里无目的的航行一样,劳而无获,导致以下现象的发生。
1. 过分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忽略本质的东西。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
2.过度强调探究性学习,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标的三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有的老师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应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错误理解。
3.课堂提问不讲究艺术,不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老师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很没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乏味。同时出现课堂的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导致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违背了新课程标准“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
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浅谈对课改的认识
新课标倡导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 ,给语文教育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课改理念被广阔教师普遍接受 ,但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语文教师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能歌善舞的演员;课堂活动过多 ,教学方法过于灵活而使课堂难以控制 ,学生能自由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但却不能实实在在触
摸文本学到的知识和提高能力 ,考试中没有表达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从原来一个“旧〞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新〞的极端。
那么 ,在新课标理念下 ,我们如何处理好“新〞“旧〞的转换 ,找到适宜的定位和教法呢?
首先强调实践活动 ,但不能脱离文本和根底知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都在追求让学生动起来 ,利用表演 ,课件、辩论等多种课堂形式 ,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然后认为这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发扬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甚至将作为评课的最重要的指标。
新课表清楚的定义语文课程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并不等于完全抛弃文本。在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同时 ,我们不能忽略学科的科学性表达。语文作为一门科学 ,他学习与研究的根底在于文本和根底知识。万丈大楼平地起 ,实践活动也应该再解读文本和掌握相关根底知识的根底上。如果一节课活动五彩纷呈 ,学生却没能触摸到文本 ,不能真正掌握一些东西。活动反而干扰了他们的思考 ,结果课堂知识沦为哗众取宠 ,没有实在的意义。
应该看到实践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稳固所学知识 ,并能学以致用。他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实实在在的打好根底知识的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9篇)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1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课标,以不变应万变。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
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篇: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浅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根据现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来看,语文课程的建设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后让我重新确立了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文章,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以及唱读的腔调。
语文新课标还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等为原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
因为阅读、诵读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积累,但是还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们的工作,而研究《新课标》也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搞好一线工作的前提。所以,我认真研读了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有一些了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新课标》首先指出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现代社会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所以我们必须得进行课程的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
而要推进课程改革,那么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有个全面的认识。对于语文而言,它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由此看来,要真正使学生永久性发展,就必须培养其语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提高素养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根据课标所提到的这几个观念的转变,我也认识到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育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新,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通过自己两年来的教学,我也认识到在具体教学时,我们要学会用课程意识来整合教材;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是在老师控制下有效展开;在探究时,应选择适当内容;在合作时,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而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只是辅助不能替代所有。
对于初中语文新课标第四阶段的学习要求,识字和写字能力是基础。而对于阅读,我看到了这样的转变: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阅读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对于写作,我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必须和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达到听、说、读、写一体化,必须注意到要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曾经记得有专家说过:“学生书面语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罗嗦到简洁的过程,从多写到精练的过程。”对于口语交际,我认为首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下,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人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语文教师应把口语交际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切不可忽视,应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把口语交际训练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于综合学习,我们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的能力,引导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探讨一些学习和生活中有意义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加以拓展学习。
以上就是我在认真阅读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后的一些所思所感。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对《新课标》的认识肯定不全面,诚恳地希望老师给我以指正,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进步。
戴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