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意见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意见为规范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活动,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效率,促进我院国际化办学的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所开展的教育活动。
(以下简称“一类项目”)2、2004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除采取设立“机构”的方式,中外合作办学还可以采取“项目”形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下简称“二类项目”)法律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即指以上1、2所列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3、符合《实施办法》第60条的规定(即“中国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活动”),与海外院校开展的“双校园”或“X+X项目”属于“校际交流项目”,而不属于上述法律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
(以下简称“三类项目”)从学院统一管理的角度出发,上述一、二、三类项目(以下统一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纳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内。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是为了实施学院国际化战略,引进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师资交流,提升我院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各层次学生提供接受更加多样化、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渠道。
三、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学院是对外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和合作办学的主体。
作为学院法人代表,院长对外行使协议签字权。
各系部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承办单位,无权代表学院或以系部自己的名义对外签署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文件。
四、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主要受以下法律法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4),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
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3.05.28•【文号】教外综[2003]35号•【施行日期】2003.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通知(教外综[2003]35号2003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于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务院第372号令颁布,将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一部专门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行政法规,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保障。
制定和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是我国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宣传贯彻《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重要性,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认真抓紧抓好。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特别是分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负责同志要带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质。
二、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工作中,要积极引导中外合作办学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扩大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规范管理,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标准应当是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
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是消化吸收和利用创新。
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既要把握先进性,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特别注意借鉴和学习境外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真正将引进的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能力,逐步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使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优先优质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令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已于XX年3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XX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XX年六月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活动及管理中的具体规致。
第六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具有相应的办学资格和较高的办学质量。
已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申请设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其已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通过原审批机关组织或者其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
第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举办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第八条经评估,确系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协议,引入办学资金。
该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作为与其签订协议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的代表,参加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或者主任,不得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九条中外合作办学者投入的办学资金,应当与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层次和规模相适应,并经依法验资。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按照合作协议如期、足额投入办学资金。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续期间,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抽逃办学资金,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作为办学投入的知识产权,其作价由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双方同意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中国教育机构以国有资产作为办学投入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国有资产的数额,并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以知识产权作为办学投入的,应当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有效状况、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双方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5.01.26•【文号】教外综[1995]31号•【施行日期】1995.01.26•【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发布日期:2004年6月2日实施日期:2004年7月1日)废止关于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外综〔1995〕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文教办(教卫办、教卫委),北京市教育局、高教局、成人教育局,天津市教育局、高教局、第二教育局,上海市教育局、高教局、成人教育委员会,广东省高教局,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委属高等学校:为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我委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你们,在国务院发布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行政法规前,按本《规定》执行。
本《规定》发布之前,业经批准或批准手续不完备的合作办学机构,均请各地、各部门按本《规定》复审,并按隶属关系和审批权限,完善审批和备案手续。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通报我委。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本地区所有高等学校(包括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院校)及有关单位。
附件: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六日附件: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称合作办学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指由中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两国(地区)企业、非企业机构或两国(地区)企业、非企业机构合资设立并按照本国法律规定经营的高等教育装备的学校。
第三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应符合国家安全、维护公民合法权利和利益,原则为:(一)学校的办学目的、办学范围、管理机构组成以及办学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应符合中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二)学校的学制、办学形式、教学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的定位,应服务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三)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四)学校的资金、场地、设备、资料等条件,应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最低投入要求;(五)学校在设立、开办等全过程中,应恪守社会公德、遵守正当商业行为规范,防止形成垄断性市场现象。
第四条申请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应当依据条例及本办法的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和资料进行申请,本国立案审批机关应按规定受理并及时作出审批结论。
第五条学校申请设立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对外合作办学质量投入标准、设备状况要求,坚持学制标准化、教育质量正规化,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建立职工制度,建立并落实有效的运行和考核机制。
第六条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在运行期间,应每学期报备近一学期及以上内容,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的运行状况、教学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违规执行有关学校设立及变更的行为,应向主管部门报告并作出具体整改方案。
第七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法则,主管部门审批及监督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运行情况,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七条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第九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投入。
中外合作办学者的知识产权投入不得超过各自投入的1/3。
但是,接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邀请前来中国合作办学的外国教育机构的知识产权投入可以超过其投入的1/3。
第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并具有法人资格。
但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不具有法人资格。
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国家举办的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申请设立实施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中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申请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者、拟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二)合作协议,内容应当包括:合作期限、争议解决办法等;(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办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五)不低于中外合作办学者资金投入15%的启动资金到位证明。
合作办学条例实施细则
一、条例目的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细则旨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活动及管理,以及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举办的各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
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与管理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其主要招生对象为中国公民。
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并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
3.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活动及管理应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
2. 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应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进行。
3. 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特别是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
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优惠政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措施。
五、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作方式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与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
2. 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
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协议签订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与外国教育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2. 协议内容应包括合作双方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姓名,合作宗旨与原则,合作内容与方式等。
七、其他1. 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2.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细则的概述,具体内容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
本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其相关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联合开展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
第三条定义本条例中,下列术语的定义如下: 1.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指由中方和外方合作共同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 中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管教育事务的部门、机构或单位。
3. 外方:指境外合作方。
4. 合作方:指中方和外方。
5.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指中方高等教育机构与外方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项目。
6. 校方: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行政机关。
7. 教职工: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师和其他教育教学人员。
第二章合作机构的设立和审批第四条合作机构的条件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 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2. 外方合作方具有合法的学历教育经验或相关教育资源; 3.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能够满足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4. 具备稳定的校地关系和资金保障。
第五条合作机构的申请与审批合作机构的设立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1. 合作方向中方高等教育部门提出设立申请,并提供包括项目计划、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相关资料; 2. 中方高等教育部门进行初步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3. 中方高等教育部门将初步审查和评估结果报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4.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设立合作机构; 5. 中方高等教育部门将审批结果通知合作方,并指导后续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国务院令第3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已经2003年2月19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六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方案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项目。
这种项目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模式。
二、项目目标1. 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2.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3. 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三、项目内容1. 合作机构选择:在合作办学项目中,首先需要确定合作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合作机构的声誉、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都是考察的重点。
2. 课程设置:根据合作协议,确定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
3. 师资力量: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学生招生:制定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计划和标准,吸引优秀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
5. 学位授予:确定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位授予方式和标准,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证书。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课程对接:对接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完整性。
3. 师资培训:对参与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4. 学生招生:组织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工作,吸引优秀学生报名参与项目。
5. 教学实施:按照合作协议和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活动。
6. 学位授予:按照学位授予标准,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进行学位授予。
五、项目保障措施1. 质量监控:建立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
一、定义
中外合作办学指由外国学校与中国学校进行经费、教师等资源合作,共同招生、培养学生,使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文明,培养具有国际
视野的人才,丰富中国教育资源的办学模式。
二、管理条例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申请批准,在中
外双方达成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协议,制定合作框架后予以批准。
(二)中国学校在外国学校的教学指导下负责对学生的综合教育,促进学校合作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中外双方要形成共赢的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交流,及时把
握新的教育动态,心无旁骛,共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
(四)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要加大咨询及监督力度,确保中外双方
运作步调一致,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合格及国际化标准。
(五)中外双方分别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发展不同学科研究,整
合各方资源,提高中外合作的行业影响力。
三、法律法规
(一)中外双方要遵守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
法制保障,促进项目顺利开展。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沟通,确保
学校有效运作,项目实施有序顺利。
(三)中外双方应加强项目管理,确保管理过程中素质达标,强
化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四、考核机制
(一)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宣传、管理、服务等进行评估,严
格把关中外双方协议执行情况,核实培养效果。
(二)定期对学校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监测,督促教师
做好职业教育指导,做到教育质量可持续提升。
(三)实行严格的事中事后考核,确保中外双方的合作有序发展,确保有关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者)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的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六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但是,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
第七条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
第八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一、引言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教育机构相互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合作形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保障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制定并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办法进行探讨。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通过合作协议,共同组建高等教育机构,共同举办学校或办学项目的一种形式。
这种合作形式一般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外合作独立学院、跨国教育培训中心等。
三、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的主体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主体包括中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外方教育组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学校、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学生以及社会各界。
1.中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中方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国家教育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它们负责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批准、监管和指导工作。
2.外方教育组织外方教育组织是指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的外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组织、国际教育机构等。
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学校是指中方与外方共同组建的学校或教育机构,包括合作办学高校、独立学院等。
4.中外合作办学专家中外合作办学专家是指从事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专业人士,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师资队伍、教学研究人员等。
5.学生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主要指报读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
6.社会各界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社团、媒体、家长等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
四、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的内容1.中外合作办学合作机制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协议签署、审批制度、合作办学项目的设立、合作办学机构的组织形式等。
2.合作办学项目的设立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遵循教育规划,保障教育质量。
3.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需要保障。
这包括学校办学条件的具备、师资队伍的稳定、教学管理体系的健全等。
中外合作办学规章制度
中外合作办学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外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落实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政策法规,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保障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教育机构依法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或者其他相关组织进行合作,经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核、批准,开展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高等教育培训合作项目。
第三条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依法合规,科学规划,稳妥推进。
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方应当依法诚实守信,保证课程质量,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合作项目设置第六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应当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法规的要求,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应当吸纳外国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第八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应当依据学科需求和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第九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方应当根据中方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和实际需求,与外方教育机构充分协商,确定合作项目的内容、模式、周期和标准。
第三章合作方资质第十一条外方合作机构应当符合本国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育资质,具备合作办学的相关经验和能力。
第十二条外方合作机构应当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确保教学活动按照规定进行。
第十三条外方教育机构应当与中方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十四条外方合作机构应当成立合适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
第十五条外方合作机构在合作办学项目中应当保持独立性,依法合法合规经营,维护合作办学的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06.02•【文号】教育部令第20号•【施行日期】200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办教育正文教育部令(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已于2004年3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二00四年六月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活动及管理中的具体规范,以及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应当包括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和期限,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权利、义务,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某校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
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速,国际化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
为进一步推进开门开放办学,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规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中所称中外合作办学是指经学院批准与外国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分互认、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合作研究、教育资源共享等。
第二条学院开展中外合作与交流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经验,优化学院专业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培养跨文化交流、适应国际就业环境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三条学院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开展各项活动。
第四条学院鼓励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和部门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外方合作院校(单位)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并经过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认证。
第二章设立与审批第五条合作项目中所涉及专业应与我院开设专业对接。
合作举办新的专业或者课程的,学院和相关二级学院应当基本具备举办该专业或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条件。
第六条二级学院与外国教育机构商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成初步意向后,须向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提交《****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立项申请表》(附件),包含项目合作方案、外方机构简介、项目可行性论证材料,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按照学院规定和程序立项。
第七条中外合作项目立项前应由院领导、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相关二级学院、教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论证小组,进行调研论证。
论证包括以下内容:合作项目名称、合作层次、合作专业(或课程)、合作形式、招生人数、教育教学计划、双方责任、经费管理办法、合作期限以及争议解决办法等。
第八条项目达成合作协议草案后,由申办二级学院按照学院合同管理管理规定,进行会签、法律咨询等;合同由学院法人代表或经法人代表授委托的代表签署,签署完毕后交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令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已于2004年3月1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二00四年六月二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活动及管理中的具体规范,以及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举办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审批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
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享受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扶持与奖励措施。
教育行政部门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第五条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应当包括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中外合作办学者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合作内容和期限,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权利、义务,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合作协议应当有中文文本;有外文文本的,应当与中文文本的内容一致。
第六条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具有相应的办学资格和较高的办学质量。
已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中外合作办学者申请设立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其已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通过原审批机关组织或者其委托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的评估。
第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举办其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第八条经评估,确系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可以与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协议,引入办学资金。
该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作为与其签订协议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一方的代表,参加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但不得担任理事长、董事长或者主任,不得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九条中外合作办学者投入的办学资金,应当与拟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层次和规模相适应,并经依法验资。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当按照合作协议如期、足额投入办学资金。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续期间,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抽逃办学资金,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作为办学投入的知识产权,其作价由中外合作办学者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确定或者聘请双方同意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中国教育机构以国有资产作为办学投入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国有资产的数额,并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第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者以知识产权作为办学投入的,应当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有效状况、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双方签订的作价协议等有关文件。
第十二条根据与外国政府部门签订的协议或者应中国教育机构的请求,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邀请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被邀请的外国教育机构应当是国际上或者所在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职业教育机构。
第十三条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批权限,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二条和前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申请筹备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由中国教育机构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的文件。
其中,申办报告或者正式设立申请书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和第十七条第(一)项,制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表》所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筹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一)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公益性质,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二)中外合作办学者有一方不符合条件的;(三)合作协议不符合法定要求,经指出仍不改正的;(四)申请文件有虚假内容的;(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批准情形的。
第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章程应当规定以下事项:(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住所;(二)办学宗旨、规模、层次、类别等;(三)资产数额、来源、性质以及财务制度;(四)中外合作办学者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五)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权限、任期、议事规则等;(六)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罢免程序;(七)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形式;(八)机构终止事由、程序和清算办法;(九)章程修改程序;(十)其他需要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十七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当与中文名称相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应当反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性质、层次和类型,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不得违反中国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名称前应当冠以中国高等学校的名称。
第十八条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或者直接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除提交《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外,还应当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以下材料:(一)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及相关证明文件;(二)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的相关资格证明文件。
第十九条申请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或者9月提出申请,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评议。
专家评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审批机关应当将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应当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一)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设置标准的;(二)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人员及其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三)章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四)在筹备设立期内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申请直接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除前款规定的第(一)、(二)、(三)项外,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第三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组织与活动第二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当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品行良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第二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聘任专职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第二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由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提出,报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提供条件。
第二十五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提供符合标准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依法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但实施中国学历教育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符合中国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授予资格。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资产,但不得改变按照公益事业获得的土地及校舍的用途。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二十九条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中外合作办学者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中,中外合作办学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从年度净收益中,按不低于年度净资产增加额或者净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建设、维护和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等。
第三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资产中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接受的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者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取得回报:(一)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骗取钱财的;(二)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情节严重的;(三)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的;(四)骗取办学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五)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六)违反国家税收征管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受到税务机关处罚的;(七)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八)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中外合作办学者抽逃办学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不得取得回报。
第四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与活动第三十三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层次和类别,应当与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和类别相符合,并一般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中已有或者相近专业、课程举办。
合作举办新的专业或者课程的,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基本具备举办该专业或者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条件。
第三十四条中国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第三十五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应当参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签订合作协议。
第三十六条申请举办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拟举办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申请举办实施高等专科教育、非学历高等教育和高级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报拟举办项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