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课件用
第3课《古诗三首》 课件-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这首诗里,最让你难过的是哪一点?
牛郎和织女,一对 夫妻,两个相爱的人, 只是隔了一条清浅的银 河,却不能见面,不能 说话。
因为不能见面,于是有了离愁,有了刻骨的思念,
你从哪里看出织女的思念?
从这个句子里看出想念,这么 能织的人整天还织不成布来,
这个字让人感觉织女是随意地抚弄着机抒,心思不 在织机上,因为她在想念牛郎呢。
可见心思并不在织布上。
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了“涕泪满衣裳”,杜甫是喜极 而泣,这里的织女是因为太想念了而伤心落泪。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你们觉得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呢?难道他只是在感叹 牛郎织女的境遇吗?
东汉末年,天下之乱。有兴趣的可以 去了解一下“董卓之乱”历史事件。乱世 最苦是百姓,战乱造成无数的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生活中有了许许多多的“牛郎 织女”,所以这首诗写了许许多多人的境 遇,说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当时的皇帝非常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是在 称赞自己,你觉得皇帝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皇帝可能会想:这是在赞美我,赞 美我的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 干家万户。
但是,当时也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韩竑是借诗 讽刺自己,你觉得这些宠臣是怎么解读这首诗的呢?
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但 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 刺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课件(共22张PPT)
chuáng
床
xiāng
香
3.学会观察压线笔。 “床”里面的木字一横压横中线写 略 上扬。“乡”第一个撇折沿竖中线起笔, 第二个撇折略微上扬,两个撇折基本平 行,转折处基本对齐。
xiāng
乡
gù
故
学习延伸
一、与同学们讨论下各自的学习心得 二、老师们指点下本课时的重要内容
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带心字底的字你还学过哪些?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忘怎 要点:带心字底的字和人的思想心 情有 guāng
生字。认识“床、故、光”3个字。
“光”和“床”韵母都是“ang”。
“床”是由“广+木"合成,“故”是“古” 加反文旁,都是熟字加偏旁。
(2)我要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 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 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 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如 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 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 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文一年
级
下册
第四单元
8 静夜思
一、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读诗题“静夜
yè
思”,识记“夜”
sī
和“思”。
yè
(1)月亮出现在夜空,认读生字“夜”。
(2)“夜”可以组哪些词?
夜色、夜晚、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教学内容:《静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静夜》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静夜》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静夜》的诗意表达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诗歌《静夜》的全文和相关图片。
2. 学生用书:学生课本,笔记本。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冬夜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冬夜的思考,并与此次教学内容《静夜》进行关联。
Step 2:导入(10分钟)教师先读一遍《静夜》,然后展示全文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首诗,并在阅读后提问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描述了哪些场景和情感?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Step 3:鉴赏(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堂上进行第一次鉴赏。
老师给出相关的提问:1. 诗中的文字有哪些特点?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怎样的?3.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和老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表达。
Step 4:理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和学生的思考,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意进行进一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2. 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这个主题?3. 你觉得诗歌的意境如何?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义和特色,并加以总结和归纳。
Step 5:感悟(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书写自己的感悟。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人表达的情感等,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Step 6: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诗歌欣赏的方式,继续拓展对其他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和写作能力。
《郭沫若诗两首》ppt课件
请您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 桃 花 开 了 , 好 像
……
蒲公英飞起来了,好像……
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好像……
皎洁的月光像……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 开贞,四川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 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 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 ,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 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 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 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静夜》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 集《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 时国内的“五四狂潮已过,政局混乱。 作者思想感情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 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精神, 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的空幻境 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安慰。因此,诗 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定然:一定像这样。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 给人看
珍奇: 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整体感知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 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 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 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仰望星空
繁华的街市
花灯
课文讲解
《静夜》主要写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 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 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
课堂练习
1、诗中 一 节是写实, 二三四 节是想象。 2、“世上没有的珍奇”的“珍奇”,在诗 里将 形容 词用作 名 词,意 为 稀有而珍奇的物品 。 3、“街灯明了”的“明”是 动 词,“天 上的明星”的“明”是 形容 词。
(初一语文教案)《静夜》备课笔记-教学教案
静夜备课笔记-教学教案张敦礼一、课文悟读静夜是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小诗。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隐含了诗人当时较为简单的思想感情。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极其安静、奇特的月夜晚景图,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平和洁净〞,的奇特世界。
这一描绘,既是诗人眼中的实景,更是诗人所憧憬的人间奇特的生活。
因此可以说,这一景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奇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这种心情的流露,与女神诗集中的一些篇什比拟起来,显得委婉、含蓄。
其次,反映了诗人更明慧的生命深思。
诗人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天河,从而引出鲛人泣珠的神话传奇。
往深层次想,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不正是诗人对月深思时的心情吗当时,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的消沉时期,面对现实,应当怎么办尽管诗人没有说出,但从引用“鲛人泣珠〞这一神话传奇看,诗人的用意十清楚显,即使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挽救祖国,就是流下的泪也要变成珍宝,来报效祖国。
从这里,我们不应只想到诗人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更要看到这种蕴藉的情感中,包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心,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思考。
诗人后来的作品及行动,也都说明白这一点。
再次,诗人引用传奇,写的是一个令人感慨的凄美场面,让读者从中更能体会出其情之悲、其意之切,使得这首小诗更富于感染力,诗歌形象更具体。
总之,这首诗在立意上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匠心卓异,如诗歌表现出的音韵美。
八行二节诗,节奏均匀、韵脚间隔回环,诗句错落有致;句式间隔对应,参差中又有齐整美,其安静、高雅,很有古典诗词的风味。
二、亮点探究1.诗的第一节描绘的实景有何特点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探究学习:诗的第一节写的是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短短的几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安静、奇特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平和洁静〞的世界。
这幅晚景图,包含着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奇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联系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这一点。
在结构上,为其次节诗开放联想营造了气氛。
《静夜思》PPT优质课件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壹 识字
生活中识字: 夜——夜晚 光——月光 举——举手 举重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忘——望 底——低 凝——疑贰Βιβλιοθήκη 猜谜语床低头
谜语一
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 对影成三人。
静 夜 思李
白
壹 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 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壹 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谜语二
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 踢石子
谜语三
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 把头点又点
壹 识字 好像
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贰 主要成绩-词赋
床前光
贰 主要成绩-词赋
疑是地上霜
贰 主要成绩-词赋
举头望低头 思故乡
贰 主要成绩-思想
静夜ppt课件
1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 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 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 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
文学特点
闻一多诗学不但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而且富有深 广的古典文化蕴含,从文学到文化的跨越是闻一多作 为一个现代诗人和学者的重要特征。
3
个人成就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 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 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 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 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6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 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 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 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 外形的匀称均齐。
4
《静夜》是闻一多写于40年代初期的诗篇,作品中的主 人公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死守书斋的文人,而 是感时忧国,以济世安邦为己任的现代知识分子,这是 对诗人及其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艺术写照。
闻一多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的理论,他要 求新诗是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些均在这首 诗《静夜》中有所体现。全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28句 押14个韵,两句一个韵,格律严格。诗里面用词亲切且 富情味节和句匀称均齐。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好诗。
21《静夜》PPT课件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 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 “五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 极端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 义思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 现实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 此,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3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9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 一下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 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 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 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 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 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 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 呢?
2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 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 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 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则是一 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作 者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对月流泪?
14
《星 空》
天上的街市 静 夜
对光明、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10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 诗人怎样的情绪?
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 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 怅情绪。
郭沫若的《静夜》PPT课件
这首诗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哪 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写实与想 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 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 想象。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突 出了夜晚的“静”。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 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 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 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 有了第二节的想象,才使看似平淡 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lǒnɡ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描静述谧了的
白云/团团,
夜景。
漏出了/几点/疏星。
借“鲛人流
珠”的传说
天河/何处? mó
,表达了诗 人惆怅、无
远远的/海雾/模糊。奈的感情。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jiāo
第一小节写景表现 幽清、静谧 的特征。
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点”表 现了作者 淡淡的忧伤 的感情。
《星 空》
天上的街市 静 夜
对光明、自由、 对时代失望和对 幸福、美好生活 祖国、家乡和亲 的向往、追求 人思念的淡淡的
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 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是否矛盾?作 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这样记述有何用意?
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 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一多 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文章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既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力戒空言、崇 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做狮子吼的慷慨陈词、 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同时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②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 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 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3.为了突出闻一多先生在学者阶段“说和做”的主要特点, 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证明?
《唐诗杂论》——严谨刻苦 《楚辞校补》——孜孜不倦 《古典新义》——日夜不懈
4.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秀 品质?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 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找出来并赏析。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 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3.这一部分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 裁的高尚人格和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 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 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静夜》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静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感受作者对夜晚的独特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静夜》诗歌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味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 教材准备:学生课本《静夜》,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静夜的音乐,或展示一张夜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夜晚的感受和认识。
2. 教师简要介绍《静夜》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或了解过这位诗人。
(二)呈现新课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静夜》这首诗的全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标题。
2. 教师读诵《静夜》,并注重朗读时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节。
(三)解析诗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静夜》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可与同桌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
2.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如“静夜思”,“低头思故乡”,“光阴”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诗歌的韵律、句型运用、修辞手法等。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夜晚、故乡、孤独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可进一步展示与《静夜》相关的诗歌、音乐或画作,并与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和体味《静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创作一首类似于《静夜》的诗歌,或进行配乐创作,展示自己对夜晚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250张PPT)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sài
边塞
qín
秦朝
zhēng
长征
jiàng
将领
jié
豪杰
射 靶 子
秦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边塞(sài shài) √ 秦朝(qíng qín)
√ 长征(zēng zhēng) √ 杰出(jié jiē)
从“古来征战几人回”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 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
将士们不仅有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
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 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塞、前仆后继,这是 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光荣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 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 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光荣的。
齐读后两句诗,读出将士们的豪迈气度和 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读
sài
边塞
qín
秦朝
zhēng jiàng
长征 将领
易错音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边塞(sài shài) 长征(zēng zhēng ) √ √ 秦朝(qíng qín) 飞将(jiàng jiā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jié
豪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死亦为. 鬼雄。
wéi (以为) 为 wèi (为什么)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其实一他读在:哭这呢个,小也孩不的知嘴是微为微. (翘wè起i),什么我。以为. (wéi)他在笑呢,
诗意: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 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 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 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 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 失望、悲伤。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1 古诗三首
第 三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作者诗中的项羽和我们知道的一样吗,让我 们一起去学习了解吧。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 描手法,语言清丽。
举例:
比如读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看到“明月”和“边 关”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 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 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 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 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1说教材《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
《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
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目标知识目标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说教法学法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美PPT课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是诗人的所见、所感,通过描写“夜泊” 的环境,烘托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月亮、乌鸦、 秋霜、枫树、渔火”都是诗人看到的景物,一个“愁” 字点明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同时,这里人迹 罕至,一般人不会想到山中有人。“空山”二字说明此处犹如世 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 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 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
“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想到王维其他 含有“空”字的诗歌吗?
识字方法
植
加一加:田+半=畔
暝
换一换:暝-日+目=瞑
河畔 暝色
我会写
孙泊愁眠寺 榆畔
sūn
孙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横撇/横钩、竖钩、提、竖 钩、撇、点 。
孙子 王孙
爷爷爱抚地抚摸着孙子的头, “真是好孩子” 。
bó
泊
我会写
笔顺
点、点、提、撇、竖、横折、 横、横。
组词 停泊 泊船
造句 河岸边停泊着几只帆船。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初晴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清泉图(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夜采莲图(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 傍晚雨后的山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所见月落霜满天江帆渔火乌啼夜半钟声凄凉愁闷所闻层次梳理图解课文主旨归纳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静夜思》PPT课件 图文
很多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多少夫妻,开始甜蜜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走着走着就选择了分开,原因无非是对感情不忠、个性不和,不再相爱。但更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并不是原则和底线上出了问题,而是一方忙着工作赚钱,另一方忙着照顾家庭,生活的琐碎耗尽了彼此的激情,夫妻双方在平淡的生活中不再去表达对彼此的爱,以为相互理解,实则渐行渐远。 电影《消防员》中,讲述了一个七年之痒的婚姻故事。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丈夫凯勒是一名消防员,妻子凯瑟琳是医院的公关主任,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叱咤风云,婚姻生活却水深火热、破碎不堪。丈夫忍受不了自己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家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还因为不顾家经常被妻子各种埋怨,动辄愤怒地摔门而出,无视妻子为家庭的其他付出;妻子觉得丈夫只关心工作,根本不关心家庭,为此自己经常大吼大叫,无数次崩溃大哭,忽视了丈夫工作中的压力。
就是抬头起來向上看。
[举头]或[抬 头]
哪个好看呢?
2020/1/10
低头
在这首诗里是指放下原本抬 起头的动作。
2020/1/10
看清楚喔!是[低 头]不是[D头]喔!
思故乡
在这里是指离开家乡的人, 在外地想念家乡的心情。
2020/1/10
接下來就请小朋友 和老师一起來了解 李白这首 「静夜思」吧!
chuánɡ qián mínɡ yuè ɡuānɡ
床前明月光,
yí shì dì shànɡ shuānɡ
疑是地上霜。
jǔ tóu wànɡ mínɡ yu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PPT课件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七言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唐】
五言绝句
(四)《天净沙.秋思》
文体知识
•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 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 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 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
作者介绍
•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 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 行省属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 写出许多“叹世”之作。有杂剧15种,并 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 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 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 思》最为有名。
写作背景
• 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 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 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 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歌赏析
பைடு நூலகம்
观
总
全景
(水、山)
分
静景
(树木、百草)
总
动景
(秋风、洪波)
观沧海
曹操 【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写作背景
• 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 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 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 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 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 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 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选自《女神》之后的诗文集《星 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这时国内的“五 四’海潮已过,政局混乱。作者思想感情极端 矛盾,他既对现实不满,有强列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反抗精神,又希望在大自然里或在超现实 的空幻境界里找寻暂时的逃避和慰安。因此, 诗中想象大胆,表情含蓄。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 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 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 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 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 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 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 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重读出语气、 语调和节奏,通过朗读来加深了解。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且能用自己 的话来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体悟作者 的思想感情。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 柔和、舒缓。
静
夜
月光 ⁄ 淡淡, ·· ⁄ 笼罩着⁄ 村外的 松林。 ·· 白云 ⁄ 团团, ·· ⁄ 漏出了几点 ⁄ 疏星。
··
天河 ⁄ 何处? ·· 远远的⁄ 海雾⁄ 模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怕会有⁄ 鲛人⁄ 在岸, 对月⁄ 流珠?
·· ··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 用“一个____的 夜晚”说话。
1.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2.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 种 什么感情呢?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 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
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
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 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 “蛟人”。神话传说中 的美人鱼。他们像鱼一 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 善织一种薄的丝绸,做 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 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 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 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 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 为”水仙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