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上课 用

合集下载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夜》这首诗;(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能够运用诗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通过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诗歌的热爱;(2)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的分析;3. 创意写作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3. 创意写作的灵感激发。

1. 教师准备:《静夜》诗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音乐美;(2)介绍诗人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的意境;(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3)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爱国情怀。

4. 创意写作(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教学内容:《静夜》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静夜》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静夜》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静夜》的诗意表达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诗歌《静夜》的全文和相关图片。

2. 学生用书:学生课本,笔记本。

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冬夜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冬夜的思考,并与此次教学内容《静夜》进行关联。

Step 2:导入(10分钟)教师先读一遍《静夜》,然后展示全文给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这首诗,并在阅读后提问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描述了哪些场景和情感?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Step 3:鉴赏(1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堂上进行第一次鉴赏。

老师给出相关的提问:1. 诗中的文字有哪些特点?2.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怎样的?3.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和老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表达。

Step 4:理解(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通过提问和学生的思考,对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意进行进一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2. 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这个主题?3. 你觉得诗歌的意境如何?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义和特色,并加以总结和归纳。

Step 5:感悟(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书写自己的感悟。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如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诗人表达的情感等,最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Step 6: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诗歌欣赏的方式,继续拓展对其他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和写作能力。

《静夜》教学实录

《静夜》教学实录

《静夜》教学实录下面是由我共享的《静夜》教学实录,一起来共享下吧。

一、诗歌朗读老师:大家一起齐读课文题目。

同学:《静夜》。

(声音很洪亮)老师:留意,尝试读出静夜的感觉。

再读。

同学:《静夜》。

(低沉缓慢,很有感觉)老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就在这种静夜的氛围中,自由读这首小诗。

同学自由读。

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真的读出静夜的氛围。

同学甲读师评:送你一个词:字正腔圆。

其他同学是否也能留意到这几个生字新词,读得字正腔圆呢?展现:漏lòu模mó鲛jiāo同学乙读老师:这次同学们来评价一下。

同学丙:还可以。

老师:你觉得他哪里读得好?值得我们借鉴。

同学丙:读出了静夜的感觉了。

老师:恩,那你说还可以。

说明,你认为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吗?同学丙:对的。

老师:哪里改进一下。

同学丙:不仅要有静夜的感觉,而且最好融入作者的情感。

老师:你试一试?同学丙读。

(真的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既读出了静夜的感觉,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老师:恩。

读得怎么样?同学齐:好。

老师:大家像她一样,再次齐读,如何?同学齐读。

二、感知诗歌老师:读了《静夜》,请思索:诗人郭沫若写了静夜中的哪些景物?同学: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老师: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诗人真实看到的?同学: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老师:哪些是诗人想到的?同学:天河海雾鲛人老师:特别精确。

展现: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写实天河海雾鲛人想象老师: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呢?同学精确排列,发觉天河没有修饰词。

老师:恩,现在我将小诗第一节改了一改,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展现:原文:月光淡淡,改文:月光皎洁覆盖着村外的松林朗照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白云朵朵漏出了几点疏星闪耀着点点繁星同学思索,老师点拨: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感觉,是吗?提示一下,大家不肯定都讲出来,你可以选择其中某一个词的变化,谈谈。

同学甲:淡淡说明月光并不皎洁,它比皎洁更能给人幽静的感觉。

老师:感受特别细腻。

同学乙;覆盖感觉是月色并不光明,而朗照感觉月光光明得已经照进松林了。

《静夜》教案范文

《静夜》教案范文

《静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风格;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静夜》;2. 参考资料:关于《静夜》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诗歌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柔的音乐,创造宁静的氛围;(2)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感受夜晚的宁静;(3)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静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静夜》的独特风格。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分析其艺术价值;(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喜爱之处,交流审美体验;(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教师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寻找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7. 课后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静夜》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对比分析其异同。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静夜》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 诗人的情感及其对人生的感悟。

四、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2.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3.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课文《静夜》,理解诗文内容,掌握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静夜》,了解作者艾青的基本情况,对诗歌进行初步的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静夜》,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选题背景《静夜》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早在唐代就已经问世,被称为“大庄家”的王之涣所作。

这首诗歌以清冷的笔触,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和冷静,境界高远,语言简练,流传至今,不仅是文艺评论和学术研究的对象,也被用作文艺教育的经典教材。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这首诗歌也被作为语言表达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没有精细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将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培养目标主要是:1.了解《静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分析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特点。

2.可以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句子结构、词汇含义和表意。

3.能够运用诗歌翻译和注释方法,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通过学习领悟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学意境,从而体验文学感受和审美情趣。

5.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主要难点和重点为:1.由于《静夜》属于高级文学作品,一些单词、句子和概念难度较大,需要通过合理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解决。

2.诗歌的意境和抒情需要通过老师引导和学生深入思考,配合课堂教学,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3.学生需要加强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对文学创作的感性和理性理解能力,深化诗歌的人文艺术意义。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跨学科的知识成果,创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2.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展示诗歌主题和寓意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探讨方式,增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法:鼓励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领悟诗歌中的美感与思想,以及其中所表达的社会和人文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品味。

五、教学过程第一讲:导入环节1.采用PPT、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在生动有趣的形式下展示《静夜》的内容和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对《静夜》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讲:课件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构成要素,注重对句子的解析和分析;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抒情,重点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和发挥;3.重点讲解中文和英文翻译方法以及词汇含义;4.帮助学生理解抒情和思辨的交织和关联。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静夜》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诗歌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基调;(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诗人艾青的人生历程,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2)诗歌中的意象分析;(3)诗人的情感基调。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深刻含义;(2)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的夜晚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夜晚的宁静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教师简介诗人艾青及其作品《静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月光”、“星星”、“夜空”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学流派。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态。

静夜教案与教学反思

静夜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静夜教案与教学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静夜》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静夜》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欣赏诗歌,培养诗歌兴趣。

教学难点:1. 感悟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配乐诗朗诵,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静夜》的意境。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字词问题。

3. 研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欣赏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静夜》的意境和情感,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作业设计1. 抄写《静夜》课文,注意生字的写法和词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小诗,分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创作,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静夜》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静夜》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静夜》的解读、分析、教学设计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4. 教学道具:配乐诗朗诵音频文件5. 作业模板:诗歌创作模板七、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静夜》的意境。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静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诗文、分析诗文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文的兴趣,感受诗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文的意思,感受诗文的美。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文中的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阅读、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夜晚的感受,引出诗文《静夜》。

4.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诗文的大意。

4.3 精讲诗文: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诗文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4.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提升: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文的美。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让学生背诵诗文,写一篇关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5.2 作业要求:背诵准确,文章内容充实,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了解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作业批改,对学生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文的背诵情况和文章的写作情况。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夜晚的诗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7.2 拓展方式:学生自主收集,进行小组分享。

7.3 拓展目标:通过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反思内容: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8.2 反思方式:通过写教学反思日记的方式进行反思。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学段】:初中【课题】:《静夜》说课教案【授课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理解诗歌《静夜》的主题和意义;2. 学习识别并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能够通过朗读和解析诗歌,表达出对诗歌的个人理解。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通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理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表达;2. 学习识别并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难点】: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进行朗读和解析;2. 学习识别并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诗歌鉴赏与欣赏》;2. 多媒体课件;3. 寓言故事《小白羊和黑羊》;4. 学生练习册;5.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描绘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夜晚的特点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和想象。

【新授与导入】(15分钟)1. 出示诗歌《静夜》的诗名和作者,指导学生读出标题和作者。

2. 展示诗歌原文,要求学生朗读,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

3. 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内容,提问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与拓展】(20分钟)1. 通过诗歌原文和课件展示,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包括比喻、拟人、借景等等。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出示一幅描绘夜晚的画作,启发学生想象并表达自己对这幅画作的理解和感受。

【迁移与总结】(5分钟)出示寓言故事《小白羊和黑羊》,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将其与诗歌《静夜》进行比较和联系。

学生回忆课上学习到的诗歌内容,并进行总结。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静夜》。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静夜》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意境的分析与体验。

(3)诗歌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介诗人席慕蓉及其作品《静夜》。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静夜》。

2. 写一篇关于《静夜》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1.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 对学生在诗歌朗读、背诵、理解、修辞手法分析等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方面的提升,对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给予表扬。

七、课程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席慕蓉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诗人风格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静夜》说课教案,深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静夜》说课教案,深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静夜》说课教案,深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课文导读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应当进行课文导读。

课文导读是对于学生认识文本的基础。

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李白的背景及其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导读,让学生对于李白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文分析1.韵律分析我们需要对于诗歌的韵律进行分析。

《静夜》是一首七绝诗,整篇诗歌共由四个七言句子组成。

李白运用平仄交错的韵律手法,使整首诗显得韵味十足,使诗人的感性情感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词汇分析我们需要进行词汇分析。

《静夜》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境富有、叙述生动的词汇,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这些词汇都是与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点紧密相关的,非常值得人们品味。

3.叙事分析我们需要对于诗歌的叙事进行分析。

《静夜》的叙事围绕着诗人一个人独处的场景展开,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诗人个人的心境,表现了孤独、寂寞等情感。

三、教学设计1.基础讲解在教学设计上,我们需要先进行基础讲解,让学生对于诗歌的基本构成和诗人运用的表述手法有所了解。

教师可以在此阶段为学生介绍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式等基础知识。

2.思路梳理接着,教师需要通过思路梳理,帮助学生整理出《静夜》中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句、阐释词汇的含义,以及解析诗句之间的含义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

3.探究深度为了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课文深度。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静夜》这首诗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挥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总结通过对《静夜》的深度分析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也可以在分析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文学素养,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出色的读者和思考者。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静夜》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静夜》,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感受作者对夜晚的独特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静夜》诗歌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味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 教材准备:学生课本《静夜》,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静夜的音乐,或展示一张夜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夜晚的感受和认识。

2. 教师简要介绍《静夜》这首诗的作者杜牧,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过或了解过这位诗人。

(二)呈现新课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静夜》这首诗的全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标题。

2. 教师读诵《静夜》,并注重朗读时的语调和语气,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音节。

(三)解析诗歌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静夜》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学生可与同桌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

2.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并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如“静夜思”,“低头思故乡”,“光阴”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诗歌的韵律、句型运用、修辞手法等。

(四)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夜晚、故乡、孤独等,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可进一步展示与《静夜》相关的诗歌、音乐或画作,并与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和体味《静夜》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创作一首类似于《静夜》的诗歌,或进行配乐创作,展示自己对夜晚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说教材《静夜》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通过对静谧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含蓄表达。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涵。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说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诗,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3、诵读品味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宁静的月夜图,并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然后,我会问学生:“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从而引出课题《静夜》。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月光”“松林”“白云”“天河”等意象,并分析它们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让学生结合诗歌的意象和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

3、探究诗歌的主题提问: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出发,理解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中语文《静夜》教案

初中语文《静夜》教案

初中语文《静夜》教案初中语文《静夜》教案初中语文《静夜》教案一、教材简析《静夜》是初中三册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

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痛苦、苦闷。

第一节写实,语言简练,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词句贴切,描绘了一幅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静夜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愁伤;第二节想象,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联想一幅凄婉动人的鮫人对月流珠的图景,抒发追寻情,表达了忧国情、爱国情。

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丰富想象,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难点: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复习引入新课问:《天上的街市》表现了作者追求怎么样的生活?(自由、幸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光明的向往)板书:静夜同学们能背一背与之近似的同名古诗吗?(《静夜思》)学生回答:能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

《静夜》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词、难点词汇和短语;(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领悟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理解;(2)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诗歌情感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难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2)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3)将诗歌中的情感态度与自身经历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2)介绍诗人及其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诗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5. 诗歌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静夜》;2. 写一篇关于《静夜》的鉴赏文章;3. 创作一首以“静夜”为主题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静夜》教案

《静夜》教案

《静夜》教案•相关推荐《静夜》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夜》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夜》教案1教材说明: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

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

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

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

静夜优秀教案

静夜优秀教案

静夜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静夜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夜晚的美丽和静谧。

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夜晚的感受。

3.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
1. 诗歌《静夜》的赏析和理解。

2. 夜晚的特点和景象的描述。

3. 用适当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表达夜晚的美丽和静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和欣赏诗歌《静夜》。

2. 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夜晚的感受。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夜晚的自然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夜晚的氛围。

2. 学习诗歌《静夜》,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和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夜晚的特点和景象,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4. 教师点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表达夜晚的美丽和静谧。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夜晚的作文,并相互交流讨论。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的表现。

2. 学生对夜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到户外感受夜晚的美丽,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夜间观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夜晚的魅力。

教学反思:
教师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不足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案更加优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1: 合作探究 :
为什么写“对月流珠” 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 种什么感情呢? 种什么感情呢?
示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 示例: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 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 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 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 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 失望, 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 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 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 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 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 自己的悲伤 思念之情 作者写鲛人, 悲伤、 之情。 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 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 含蓄, 优美。 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 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朗读全诗,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出语气、 注重读 出语气、语调 和节奏, 和节奏,通过朗读来加 深了解。 深了解。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 2. 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 且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诗中的想象世界, 诗中的想象世界,体悟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 目标: 目标:
c.第二节(想像)写的是哪些景物? c.第二节(想像)写的是哪些景物? 第二节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海雾──鲛人── d.第二节的“天河何处” d.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 第二节的 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起承上启下,引发联想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引发联想的作用。因 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 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 云团团”而不见天河, 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 天河何处”的发问。 “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 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星 空》
天上的街市
对光明、 对光明、自 幸福、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向往、
静 夜
对时代失望和 对祖国、 对祖国、家乡 和亲人思念的 淡淡的哀伤。 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 现实 渺茫, 前途感到渺茫 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 理想和追求。 理想和追求。
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 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 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 写景思路, 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 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 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 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 怕会有鲛人在岸, 读者放飞的心神 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 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 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 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 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 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 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第一 月亮流下串串珠泪 多么奇瑰的想象。 多么奇瑰的想象 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 基础, 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 节的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 没有生 活力, 节的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 气。


不同点:
《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天上的街市》 积极、乐观一些。 一些
天上的街市》 此诗结构与 《天上的街市》 有哪些异同? 有哪些异同?
这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 这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 先写景 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不同的是《 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不同的是《天上 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 明星” 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 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 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 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 铺垫。 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 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 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 转而想象的 景,转而想象的。
本课小结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 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 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 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 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 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 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 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 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 的是写自己的情感, 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 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
合作探究2: 合作探究 :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 相同点: 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
最苦闷的时期。 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 内容:题材 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 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 对 光明未来的向往。 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 而又淡淡的忧伤。 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 美好 而又淡淡的忧伤。
中国古代传说, 中国古代传说,在 南海外有一种鲛人, 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 蛟人” 作“蛟人”。神话传说 中的美人鱼。 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 一样在大海中生活。 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 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 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 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 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 月亮的盈亏有关,月圆 月亮的盈亏有关, 之夜珠亦圆, 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 珠亦缺。 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 水仙的眼泪“ 为”水仙的眼泪“。
静 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全诗共二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 1. 全诗共二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 哪些是写想像的?( ?(静 哪些是写想像的?(静) a.第一节(实写)写的是哪些景物? a.第一节(实写)写的是哪些景物? 第一节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松林──白云── b.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b.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 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 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描绘了 幽静的月夜晚景图。 一幅幽静的月夜晚景图 一幅幽静的月夜晚景图。给人的感 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朦胧 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时代背景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 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 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 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 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 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 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幽清、 第一小节写景表现 幽清、静谧 的特征。 的特征。 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 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 ”“团团”“ 淡淡的忧伤 的感情。 点”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 第二小节作者发问的“天河” 第二小节作者发问的“天河”是 指 日本与中国相隔的大海。 日本与中国相隔的大海。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