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乡里的缠绵恋歌——浅析山西河曲山曲《走西口》

合集下载

浅析山西山歌《走西口》的艺术特征

浅析山西山歌《走西口》的艺术特征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浅析山西山歌《走西口》的艺术特征李裕彤(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摘要】山西大地孕育了山西山歌《走西口》,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传唱至今。

山西山歌属于汉族民歌,受到山西以及临近地区地理、历史、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笔者对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文因素进行介绍,分析《走西口》这首山歌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走西口背后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走西口;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040-03【本文著录格式】李裕彤.浅析山西山歌《走西口》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20,06(11):40-42.引言山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山歌《走西口》是几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山西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反映了山西劳动人民“走西口”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全曲突出“情”一字,词曲以朴实的音乐性格、起伏跌宕的音乐旋律、叙述性的音乐内容、真挚的音乐情感流传至今,这其中一定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丰厚的文化价值。

一、山西山歌《走西口》概述(一)人文语境“山西地处于太行山以西,东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西口”指的是长城以内的晋西北、雁北、陕北等地区,“走西口”指从府谷地区进入内蒙。

至明清时期,山西地狭人稠,天灾频临,下层民众居无定所、民不聊生,内蒙古地区以地广人稀的自然资源引来多数山西人进入内蒙地区经商谋生。

随之,清政府也实施了一系列进蒙鼓励政策,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蒙古草原的经济文化并且推动了山西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饮食文化也是形成山西人性格习惯的重要因素,山西人嗜好酸味,这种独特的“酸”的味觉感受也融入到了艺术中,形成了“酸曲”。

山歌《走西口》中夫妻分离的心酸、男子出门在外的辛酸以及思念爱人的些许酸甜都与饮食文化有所对应。

走西口_初一作文

走西口_初一作文

走西口
一首苍凉而忧伤的调子,从远古传来,穿过逶迤起伏的高原,穿过沟沟峁峁的黄土坡,合着黄河水的呜咽传唱了百年。

一种淳朴的思念和牵挂用最原始的歌谣从毛眼眼的妹子口唇里唱了出来,那份痴情,那份期盼,那从心底发出的真真切切的无奈与失落扯的人的心生生的痛。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路口……每当听见这首歌,我仿佛就看见荒凉的古道旁,牵着毛驴的后生一步一回头的恋恋不舍,我仿佛就听见站在高山上撩哥哥的妹妹,至死也要把哥哥随的心声。

《走西口》,一首凄婉而缠绵的民歌,寄托着黄土高原上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希望,承载着两百年来荒凉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背井离乡的汉子们沉重的思念。

《走西口》,一首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歌谣,那里是歌,那里是曲,分明是穷苦日子里一种无奈的倾诉,是人性中至真至纯的情感最原始的流露。

穷人才会走西口,再舍不得妹子,也得咬着牙往西走。

古道口,四月天,不见艳阳只见沙,风沙吹蚀着妹子俊秀的脸,吹疼了哥哥思乡恋家的心。

呜咽的黄河水,知道女人们心中那份苦苦的期盼。

总可以看见古道边,挎着篮子的女子在张望,望穿了双眼,望白了双鬓。

苦苦的荞麦花开了一茬又一茬,走西口的哥哥啊,泪蛋蛋泡在沙蒿蒿
第1页共1页。

浅议走西口问题

浅议走西口问题

浅议走西口问题作者简介:朱芮瑶;女;吉林四平人;现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

摘要:从清朝前期开始,由于人口增加迅速、土地短缺与贫瘠、人地矛盾不可调和。

并且经历了近三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长城以内的中原人离乡弃土,不畏艰险,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活动。

也因此出现了“走西口”这个特殊现象。

关键词:走西口;移民;社会变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走西口”又叫“走口外”,指长城以内晋西北、雁北、晋中和陕北等地的人们到长城以外地区谋生的社会活动。

所谓口,原是指明隆庆以后在长城沿线开设的互市关口,后演变成为对蒙贸易的关卡。

山西商人习惯称大同以东的张家口为东口,称大同右玉县杀虎口以西的各口为西口。

一、介绍走西口的路线、主体等大概情况走西口者大体分两支,一支是晋西北的保德、河曲、偏关人;雁北朔县、平鲁、左云、右玉、山阴县人;晋北的代县、原平县、忻州、定襄、五台人;晋中的平遥、祁县、太谷人等,他们一般是通过杀虎口首先进入和林格尔和清水河,然后到土默特、包头等地,也有一部分到达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准格尔、河套平原及大青山以北地区。

另一支是晋西北和陕北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带的人出长城北上进入鄂尔多斯、河套平原等地,也有甘肃人自宁夏渡黄河进入鄂尔多斯、河套平原的。

走西口移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移民影响最显著的区域,是内蒙古中西部,即今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一带,其地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的绥远省。

山西走西口的人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无地或仅有少数贫瘠土地收成不足以养家糊口的贫苦农民及一部分手工业者,他们是走西口的主体。

二是做买卖的商人,以晋中地区为主。

三是躲避兵役和官司的人。

去了口外的谋生手段,在鸦片战争前,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鸦片战争后,商业资本主义兴起,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河曲民歌《走西口》

河曲民歌《走西口》

xx 民歌《走西口》正月里娶过门,二月里你西口外行。

早知道你走西口,哪如咱们二人不成亲。

xx 你一定要走,xx 我也不强留。

怀抱上那梳头匣,xx 你出门呀,我给xx 梳一梳你的头。

坐船你要坐船舱,你不要坐那船头,恐害怕刮风下雨,风摆浪呀,摆浪摆在xxxx 头。

吃饭你要吃熟,生饭冷饭xx 吃上可不xx,出门在外吃下一个头昏脑热不好活。

你要难过,你想雇人该叫人家,谁把xx 你来伺候?xx 出口外,xx 挂心怀但愿他平安无事,挣钱早回来。

歌词三叫一声妹妹泪莫流,泪蛋蛋也是xx 心上的油。

实心心xx 不想走,真魂魂还在妹妹你身左右。

叫声妹妹你莫要哭,哭成个泪人人你叫xx 咋xx,人常说树挪死来人挪活,又不是xx 我一人走西口,哎亲亲,我挣上它十斗八斗就往回走。

叫声妹妹你莫犯愁,愁煞了亲亲哥哥心上不好活。

为你码好柴为你换回油,枣树圪针我为你插了一墙头,哎亲亲,你到夜晚守住大门放开狗。

妹妹你莫担忧,走路我拣大路走,坐船我要坐船舱,我遇见崖头躲它九丈九这副身板这双手,天大苦活也能受,等到大雁往xx,妹妹迎我到渡口。

叫一声妹妹泪莫流,挣上它十斗八斗我就往回走。

XX你走西口,XX我实在难留,手拉着xx 的手,送哥送到xx。

XX 你出村口,XX 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XX你走西口,XX我实在难留,手拉着XX 的手,送哥送到XX。

紧紧地拉着XX的袖,XX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

XX 你走西口,XX 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盼白了头紧紧地拉着XX的袖,XX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只盼你XX早回家门口回答人的补充2009-04-21 15:35女:xx 你走西口,xx 我有句话儿留,手拉着那xx 的手,送哥送到xx。

男:xx 我走西口,xx 她实实在在留,手拉着那妹妹的手,送哥送到xx。

女:紧紧地拉着xx 的袖合:痴心的话儿说不够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等着哥哥回到家门口女:xx 你出村口,xx 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民歌《走西口》赏析

民歌《走西口》赏析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

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历史,这段历史曾经包含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旧社会,晋西北、陕北地区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过着这种走西口的漂泊生活。

在近代史上,“走西口”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还有绝望。

天长日久,以咏叹离别、思念、期盼为主要内容的民歌便在这些地区广泛传播,“走西口”的生活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歌唱主题。

民歌《走西口》是流传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民歌,最初的起源不可考,或曰为山西民歌,或曰为陕西民歌。

西口的具体位置,有人曰为山西的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着名风景名胜区。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杀虎关,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

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

“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其实,西北地区老百姓讲的“口外”,指的主要是山西、陕西境内的长城隘口,过了长城,便是内蒙。

自明末开始,包括山西境内部分地区在内的西北地区常年天灾不断,贫困百姓多越过长城到口外的内蒙地区寻找生计,是为“走西口”。

走西口者多为青壮年劳力,他们在口外开垦务农,贸易经商,促进了内蒙地区的繁荣。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

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史凤云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诞生于厚重历史背景下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其歌词淳朴平实,却蕴含着缠绵动人的情感诉求,兼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直到今天仍然焕发着新的艺术生命力,堪称为山西民歌乃至中国民歌中的灿烂瑰宝。

%Shanxi folk song Zou Xikou was created under the massiv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lyrics are simple and plain, but contain the emotional appeal of touching and moving, with a unique artistic form. It is still full of new vitality, and it is regarded as Shanxi folk song and Chinese folk treasure.
【总页数】4页(P75-77,62)
【作者】史凤云
【作者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市 014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42.2
【相关文献】
1.叫声妹妹泪莫流——感悟新民歌《新编走西口》的艺术魅力 [J], 王劲松;
2.叫声妹妹泪莫流——感悟新民歌《新编走西口》的艺术魅力 [J], 王劲松
3.谈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以河口民歌《走西口》为例 [J], 杨绍科
4.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J], 徐宁
5.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情感分析 [J], 关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泪蛋蛋流干放歌吼--山西民歌《走西口》歌词赏析
诞生于厚重历史背景下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其歌词淳朴平实却蕴含着缠绵动人的情感诉求兼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直到今天仍然焕发着新的艺术生命力堪称为山西民歌乃至中国民歌中的灿烂瑰宝
中 国- 包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6年 第 6期
泪 蛋蛋 流 干放 歌 吼
— —
山 西 民歌 《 走 西 口》 歌 词 赏析
别图:
琴 版 的乐器 演奏 曲《 走 西 口》 , 都 非 常动 听 , 它 们焕
发 着新 姿 , 又保 留 了原 曲的绵 长韵 味 , 可 见其 非凡 超 群 的艺术 生命 力 。


坚 实厚 重的 时代烙印
山西 民歌《 走 西 口》 诞 生 于承载 了成 千上 万穷
苦 山西人悲惨命 运 的厚重历 史之 中 。 这首先 要从其
音 乐人 改 编再 创 作 的 经典 题 材 。 七 十年 代经 即 由 著 名歌 唱 家朱 逢 博 重 新 改编 唱 红 大 江南 北 : 时至 今 日。 甚 至 出现 了二胡 版 、 手风 琴版 、 钢琴 版 、 马头
山西 民歌《 走西 口》 的主人公 是一对 新婚夫妇 , 为 生活 所迫 , 丈夫 被迫 到 口外谋 生 。 歌 词 淋漓尽 致地 再
中国民歌 中的灿烂瑰 宝。
关 键词 : 《 走 西 口》 ; 山西民歌 ; 歌词 中图分类号 : J 6 4 2 . 2 词】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1 4 4 0 ( 2 0 1 6 ) 0 6 —0 0 7 5 —0 4
盼你 也要 白了头。
词, 柔 美缠绵 的曲调 , 成 为山西 民歌 中广泛传 唱 、 经久
不 衰的 曲 目。
哥哥你走西 口。

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中文摘要] 河曲的民歌主要以山曲为主,它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

这里的山曲民歌高亢、明朗、健康、朴实。

左权,左权民歌以小调为主。

曲调优美、欢快、亲切、朴实。

最突出的就是河曲的《走西口》。

这首民歌表现的就是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故事[3]。

[关键词] 河曲民歌、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山西省有着“民歌之乡”的美誉。

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这些民歌大多都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们从各个角度,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山西省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民歌,原因是受地理环境、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一般习惯性把它们分为晋东南、晋南、晋中、晋西北四个色彩区[2]。

其中晋东南地区的民歌调式比较古朴;晋南地区的民歌感情热烈:晋中地区以秧歌为主,风格灵活、自由富于变化,晋西北则以山歌为主,高亢明亮有塞上高原特有的雄厚憨直。

四个地区民歌最集中的地方是河曲、祁县、太谷、左权等地,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不同地方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歌《走西口》的历史文化2.1 民歌《走西口》概述一曲《走西口》传唱了二百余年,至今听来仍让人唏嘘。

这首哀婉的民歌广泛流传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内蒙,特别是在晋北、陕北、张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可谓家喻户晓。

《走西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大移民运动的写照,也是这一带老百姓数代人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忆。

2.1.1 何为“走西口”“西口”究竟在哪里,在学术界一直都存有争议。

很多资料认为最初的西口位于现在山西右玉县境内的山西、内蒙古交界处,它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

杀虎口因位于长城的另一个通道――张家口的西面,故又称“西口”[4]。

内地人把从杀虎口等长城沿线进入内蒙古草原地区叫“走西口”或“走口外”。

《走西口》赏析

《走西口》赏析

《走西口》赏析文/ 王德振如此令人感觉苦闷的歌曲,我很少听,但是这一首让人不忍心听的民歌,它糅合了多少人的血泪,记录了多少次的依依惜别,刻画了多少个苦难的爱情,埋藏了多少老百姓的苦难。

一直以为走西口就是山西人走出一座面向东南的大门,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富裕的地区总是东南地区,虽然当时的沿海城市还没有那么发达,但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地区总是富庶的地方,来这里谋生也是正常,正如今天一样。

可惜我错了,当时所谓的口外是指蒙古地区以及与俄罗斯交接的大片区域,总之与我当初所以为的方向刚好相反,在那里,茫茫大漠,人烟稀少,我很久都没能想通他们为何选择往那个地方。

一直以来,人们关于山西的认识往往容易错误,正如写作《抱愧山西》的余秋雨所说: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原因之一自然是受到了这首《走西口》的影响,如此悲情的民歌也让人想起了另外一种民间歌艺术:凤阳花鼓,而凤阳花鼓的存在价值当初是为了讨饭,可想而知。

同样贫穷的山西人没能想出唱歌讨饭的谋生手段,他们收拾行囊,告别家人,告别自己的心上人,踏上了茫茫大漠。

山西那片雨水并不充沛的地方,自然也很贫穷,《走西口》也确实从侧面体现了山西贫穷,余秋雨惭愧的原因是这首歌一直给他留有很深的印象,山西人的困苦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不过后来那些走西口的山西人渐渐发了大财,山西最后甚至成了海内最富。

只是当山西的几条街市成为中国的华尔街之后,这首《走西口》却还在人们耳边回荡,却并未发现发生的巨大变化。

走西口的时代山西确实很穷,这毋庸置疑,在明清的小农经济模式中,这里没有任何优势,土地并不肥沃,人们在荒山上开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梯田,起早贪黑的伺候些玉米,那时的农业生产没有化肥,那时更没有什么灌溉,指望着靠天吃饭,这里的雨水资源并不丰富,而这样的地区人口却不少,别说发财,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走西口实在是无奈之举。

碰上大旱之年,走西口都不是为了发财,那太遥远,只要能糊口即可,在很多地方,除了老人孩子不便长途奔波,其他人基本上都走了。

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

浅析山西民歌《走西口》的艺术风格作者:徐宁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5期摘要:山西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的语言简单明亮,音乐形象更是鲜明生动。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走西口》主要是写一对新婚的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到口外谋生,忍痛分离时的无线悲苦,两个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情意绵长。

我们可以在其优美的韵律下面看到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这也是对当时人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通过艺术来对当时的整个社会情况进行概述。

中国民歌在题材方面都是很广泛的,还有就是内容比较深刻,有很强的文学表现形式,在进行整体文学表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古朴的风俗文化。

关键词:山西民歌;走西口;艺术风格一、走西口的历史文化由来什么是走西口,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进行讨论,我们知道山西的晋商可以说他们在整个中国的商业发展进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山西从清朝以来就非常的富有,这是因为晋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在《走西口》学习的时候要了解到山西的晋商这种重要的文化,对于山西人来说他们背井离乡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闯荡要经历很多人经历不到的艰难困苦。

走西口就是在这个大的移民时代来进行描述的,他们很多时候就是被逼无奈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这样的大的方向移民是代表了几代人的心血。

我们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就要根据走西口的文化来进行渗透,通过渗透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对音乐有更加强烈的感触。

因为音乐也是文化的渗透,在进行音乐和文化渗透的时候我们要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通过这些艺术感受来让学生在走西口的民歌无论是在内容和标题上面都有很大的情感表达,在进行情感表达的是都是和特定时期的走西口背景一致,在生活情境上我们要了解到当时生活背景和生活情境。

因为传统音乐的涉及范围很广,里面会包含民间的音乐、文人的音乐、宗教的音乐以及宫廷乐曲。

这些民间的音乐都是在民间进行流畅和传承的,是要对民间的文化进行传播,因为民间的文化有很多的传播形式不是正统形式,老百姓用音乐的形式来进行传承,这样的歌曲在数量上比较丰富在形式上多是进行民间歌曲的传颂,汉族地区是多用山歌的形式来进行歌曲的传唱。

杨梦凡 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文献综述

杨梦凡    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文献综述

浅谈民族歌曲《走西口》各版本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文献综述姓名:杨梦凡专业:音乐学班级:12级音乐学3班指导老师:万嘉玮河曲的民歌主要以山曲为主,它和陕北民歌相互影响。

这里的山曲民歌高亢、明朗、健康、朴实。

左权,左权以小调为主。

曲调优美、欢快、亲切、朴实。

最突出的就是河曲的《走西口》。

这首民歌表现的就是一对新婚夫妇,为生活所迫,丈夫决定到口外去谋生时,妻子依依惜别的动人故事。

《走西口》介绍: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

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走西口歌谱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

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

走西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

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们开启了山西“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

走西口这一自发行为深刻地改变了山西与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

歌曲经当红女歌手朱逢博唱红大江南北。

《走西口》这首曲子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动听的旋律,成为了无数音乐人重新改编创作的重要题材,许多二胡版、钢琴版还有手风琴版的《走西口》都非常动听,它们焕发新姿,却保持了原曲的味道。

《“二人台”《走西口》的艺术特色分析》本文着重对唱腔《走西口》唱词和音乐进行分析由唱词的口语化、衬字和叠字的运用、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唱腔的板式变化、调式调性、旋律发展手法等方面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详尽阐述其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语言及专业技法以期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贵艺术遗产中的丰富养分。

在“二人台”传统剧目中《走西口》最具有代表性。

“西口”指今天山西右玉县境内紧邻内蒙古的杀虎口因其位于长城的另一个通道口——张家口的西面故而得名。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

山陕两地民歌《走西口》对比《走西口》是一首源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在山西和陕西两地都有着广泛的传唱。

它以悠扬的音乐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朴素情感和生活状态。

虽然在山陕两地传唱的《走西口》在歌词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整体上展现的仍然是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情感共鸣。

下面就从音乐性、歌词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对山陕两地的《走西口》进行对比。

首先从音乐性方面来看,《走西口》无论在山西还是陕西地区都以悠扬的音乐著称。

山西的《走西口》音乐节奏流畅、抒情悠远,以轻快的节奏和悦耳的旋律为主要特征。

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加注重节奏的起伏和音乐的变化,更具有激昂的气息。

我们从音乐性上可以看出,在山西地区的《走西口》更加注重优美的旋律,而陕西地区的《走西口》则更加强调音乐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

其次是从歌词内容来看,《走西口》在山陕两地的歌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西的《走西口》歌词中更多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歌词中描绘了山川的壮美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赞美和热爱,歌词中所蕴含的是对陕西这片古老文化的情感表达。

从歌词内容上可以看出,山西的《走西口》更加注重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而陕西的《走西口》则更加注重对陕西历史文化的表达和赞美。

最后是从表达情感方面来看,山陕两地的《走西口》都以深情的演唱方式展现出了民歌的特色和情感共鸣。

无论是山西的《走西口》还是陕西的《走西口》,演唱者都能以独特的感情诠释出歌词中的情感,抒发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或高亢、或低沉地演唱,让人们感受到了山陕两地的不同地域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

表达情感上虽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但都能深深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山陕两地的《走西口》虽然在音乐性、歌词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以其选题广泛、情感共鸣和悠扬的旋律而广受人们喜爱。

它们不仅是山陕两地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体现,更是全国各地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历史:走西口的悲情细节

真实历史:走西口的悲情细节

真实历史:走西口的悲情细节在当年走西口的队伍中,有多少人经历了千难万险而终于成功了,也有多少人从此杳无音信,在经商的路上蒸发掉,他们或者失踪,或者遇害。

可以想见,多少贫苦的山西人(也有部分陕西人和河北人)一生都颠簸在漫漫的西去的淘金路上,当时的交通是那样落后,邮传是那般不便,其间的辛劳和酸楚外界人很难脱得清道得明。

多年来,笔者一直注意走西口资料的搜集,也采访过不少知情人,一些关于走西口的悲情细节,常常在头脑中浮现,一想起这样,眼睛就开始酸涩,眼前就被悲凉的迷雾所笼罩,久久不能释怀。

悲情细节之一:雁门关位于平均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脉之中,它之所以得名,据说是因为这里位置太高,关城建好之后,空中飞的大雁也只能从城门洞中穿过去。

如果说,这些只是地理上的关口的话,那么翻过这里,走西口的山西人还要面对一座座心理上的关口。

一两百年前,大多数走西口的山西人都要先经过雁门关。

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过这座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能在春天到达草原,他们又往往必须选择在数九寒天就开始这种漫长的跋涉。

出雁门关往北不到一百公里,有个村子叫歧道地。

这里是一个岔路口,路指向两个方向。

如果走了右玉杀虎口方向,就是我们说的西口;如果走了另一条,就是北上到了大同,到了张家口。

而这些线路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虽然两条路最终都可以到达蒙古草原,漫漫长途到底该往哪儿走呢?对最初走口外的山西人来说,遥远的蒙古草原只是寄托着他们模糊的希望。

在那里他们到底能做什么?结果又会怎样?大家心里并不清楚。

据山西山阴县歧道地的年纪很大的老人回忆:走西口的年月里,有的人走到这里,往往都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于是就把这个鞋一脱一扔,鞋子指向哪个岔口就走哪条路,好与坏他就走在那头儿……这样的做法,不是听天由命,它更像是一种赌博,和命运,和老天爷的一种赌博。

赌注就是自己的一条生命。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知道自己该走什么路。

穿过岁月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的他们无助的眼神,仿佛听到他们沉重的一声叹息。

浅谈关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浅谈关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

浅谈关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方法与音乐分析作者:李婧熙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摘要】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悠悠汾河水,巍巍太行山,人说山西好风光。

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最为常见的就是旱灾。

旱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少则几个月,多则长达十几年,遍布山西全境,老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民不聊生。

走西口,这首山西民歌,就是以此为背景,旋律的婉转起伏唱出了多少陕西人民的苦难心声。

让我们铭记那段悲凉的,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关键词】走西;民歌演唱;音乐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獻标识码】A山西,位于黄河中游。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宝藏。

民间流传的歌谣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曲调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的人民实践的产物,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西口》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民歌作品。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走西口又叫“走口外”,西口是指“杀虎口”。

以前的山西人走出杀虎口,经过蒙古草原,进入蒙古境内以此谋生。

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恶劣,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最为常见的就是旱灾。

旱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十几年,遍布山西全境,老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民不聊生。

但是勇敢的山西人民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向命运妥协,他们毅然决然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为了家里的老少亲人,自己孤身一人跑到口外谋求生路。

如果运气好,可以回来把一家人接走,过上好日子,但大多数出去的人们都再也没有回来,而且很多都是刚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家里有妻子和孩子在苦苦等候,但他们却再也没能再见……每到三月份家里的男人们走西口的时候,黄河边上父母送子,妻子送夫,场景凄凉惨淡。

《走西口》--山西民歌赏析

《走西口》--山西民歌赏析

山西民歌《走西口》赏析教学内容:山西民歌《走西口》赏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走西口》背后的历史文化能力目标:能够熟悉《走西口》的优美旋律.教学重点:欣赏山西民歌,并体会乐曲的风格、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走西口》,了解走西口的历史教学准备:课件、视听材料教学方法:听赏、讲解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过5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走西口》吗?知道里面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故事描述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

讲述的是民国初年,山西祁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今天我们赏析一首山西民歌《走西口》1、了解走西口的原因、时间、过程、影响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几次比较有名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最近,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西口》形象地反映了上世纪初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某些历史细节。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走西口”文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

山西陕北部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于生活压力,大批百姓不得不离开故土涌入内蒙古谋生.他们背井离乡、挑战命运、艰苦创业。

其中也不乏心酸悲苦的故事,通向西口的路并不好“走”,随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特别是土匪当道,丢掉性命的人不少,沿途白骨累累。

浅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

浅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

浅谈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作者:王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摘 ; 要:山西民歌《走西口》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歌词生动,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这些都是山西民歌的特点。

民歌《走西口》促进了山西民歌的发展,在山西民歌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民歌《走西口》反映农民生活和是他们对自己命运不满反抗的歌。

本文主要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歌曲演唱特点;情感表达;作品分析;民歌《走西口》对山西民歌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歌;演唱情感;分析;作用中图分类号:J616.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34-01民歌《走西口》反映农民生活和是他们对自己命运不满反抗的歌,在山西民歌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河曲这类放映"走西口"生活的民歌有很多,而且都颇为深刻。

正是因为《走西口》这类民歌深刻地唱出了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因而这些民歌,不但为河曲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广泛的流行于全省,并在全国亦有影响。

一、演唱风格和情感处理(一)《走西口》的演唱特点1.口语化。

最重要的一个,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口语化。

唱词开始便用女主人公自己的口吻介绍自己,口语化色彩浓厚,介绍了地点,"家住在太原"等等。

同时还采用了当地方言,更增加了口语化特点。

如“泪蛋儿蛋”、“人儿”、“不美口”等等。

这种口语化特点,真切自然,通俗易懂,充分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管真挚的感情,自然纯朴,耐人寻味。

2.衬词的使用。

(1)单字衬词:“起名我叫一个一个孙呀嗨哈孙(上)玉莲。

”;(2)双字衬词:“新生下我这一枝(那个)花”; (3)多字衬词:“爹爹名叫孙鹏(呀咳咳咳)安。

”衬字的使用是为了补充音节的需要而加在句子里的。

它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可以使唱词更加流畅自然,极富当地方言特色和民间风味。

3.叠字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乡里的缠绵恋歌
东 中部 经 验
黄 土 乡 里 的 缠 绵 恋 歌
— —
浅析 山西河曲山曲《 走西 口》
王 世 娟
( 福建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
福 建福 州
30 0 ) 50 7
【 摘 要 】 本文介绍 了河 曲山曲的概况 , 走西 口” 对“ 民歌进行 了历 史与文化 的寻绎 , 分析 了“ 西口” 走 民歌 回归 自然、 注重细节的地 方语 言特 色和新发展 。认 为晋北河曲的民歌 , 高亢辽 阔, 有塞上 高原特有的雄 浑憨直特 色。河曲 山曲中的《 西 口》 走 更是流传 广泛 , 因是 它表现 原
出 了忧 愁 、 心 裂肺 般 的 心 痛情 思 。令 人 山曲; 走西 口》 恋歌 ; 《 ; 音乐特 色
山西 民歌 具有 悠久 的发展 历 史和深 厚的 文化 底蕴 , 从老祖 宗 那 与声调 有着 紧密联 系 。河曲 山曲 的曲调 有三 个主 要特点 : 是山 曲 一 从 里传 承下 来 , 随着 历史 的 足 迹代 代 传 唱 、 伴 一路 走 来 。土 生土 长 的 中使 用了使 用大 跳 的旋 律 构 成 , 最 低 音 开 始 到 最 高音 可 以七 八
二 、 走 西 口” “ 民歌 的历史 与文 化寻绎
千年苦 难史 , 移 民潮 。黄 土 高原 上 的 “ 西 口 ( 叫 “ 百年 走 也 走
题 材 和情 感 , 即关于 “ 走西 口 ” 内容 。在 内容 上 体 现 离 家 打 拼 的 口外 现 象 , 陕大 地 上 的 难 以磨 灭 而 又 弥足 珍 贵 的历 史文 化 的 ) 是晋 男人 和照 顾老 小等 待丈 夫 的女 人 的心 灵 碰 撞。 他们 所 演 唱 的 山曲 遗产 。几百 年采 , 一特 殊历 史现 象而 诞 生的 民 歌 《 因这 走西 口》 流 , 都 表 现出 了忧 愁 、 心裂 肺般 的心痛 情思 。 撕 讴 歌 的程 度。据说 最好 的歌 手能 “ 唱三天三宿 都不重 ”足 以见其 连 , 传于 山西 、 西 、 陕 内蒙 、 北 、 海 、 夏 和 甘 肃 等 地 , 被 称 之 为 河 青 宁 它
山西民歌 , 散发着浓浓 的泥土芳香。正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度, 甚至可以十一二度的跨越, 形成了热情洋溢 、 活泼跳跃的韵律
在 地 人群 唱一 地曲 ”不 同地 方 的 语 言创 作 了不 同 的 旋 律 , 言 的 感。二 是 山曲区别 于其 他体 裁 民歌的独 特演 唱方 法 , 于他 们演 唱 , 语 抑 扬 顿挫 、 平仄 四声 , 都体 现在 民歌 当 中。山 西民歌 , 充满 黄土 高 时运 用了 真假声 相结 合的 方 法。 如人 们 在劳 动 时 发 自 内心 的吆 喝 用 声 , 达 自己兴 奋的劳 动 情绪 , 喊一 声 , 高 上不 去 , 换假 声 来 表 高 音 就 原 淳 朴动 人的歌 声打 动着 千千 万 万人 的心 。



河 曲山 曲的概况
歌唱 。三是 曲调 采用上 长音 的手 法 , 谓上长 音就 是指 在唱 高音 和 所
山西 河曲 的山 曲 , 被当 地人 称作 “ 又 酸曲儿 ”这 个 “ ” 男女 中音 的时候 , 用气 息演 唱音的 长度 , , 酸 指 运 根据 自身心 情任 意延 长 , 现 体 在表 达爱 意时 的直 接 , 人 心 生 害 羞 之 意 。 “ 曲 儿 ” 多 数 都 是 出人 们唱 山曲 时激动 的 情绪 。 让 酸 大 关于 爱情 的主 题。 正是男 欢女 爱 的直接 流露 , 才让 人享 受其 中 。河 曲地 区的 地理 环境 和风俗 文化 , 山曲 的爱 情赋予 了 固定而 特殊 的 给
1 “ 西 口” 、走 的历 史
山曲在 河曲地 区的普 及 , 到 了 “ 达 户有 弦 歌新 治谱 , 儿童 父 老尽 “ 天下 黄河 第一曲 。
内容蕴 涵多么 丰富。从 古至 今 , 动人 民 把劳 作 时唱 歌 当成 对 感情 劳 山西 民歌《 西 口》 生于 晋 西 北 的 河曲 和 陕 北 的府 谷 一 带 , 走 产 的宣泄 , 就在这有 意无意 间产 生 了无 数独 具 特色 的 民 歌。这 种 即兴 流传 于山西 、 西和 内蒙 。在旧 社会 , 地 就有 “ 益 保德 州 , 年 陕 当 河 十 唱出 口的歌曲 , 能表达 人们 当 时 的心 情 , 最 由吟 至哼 , 一步 步 发展 成 九不 收。男 人跑 口外 , 女人 掏苫菜 说 , 民 生活 艰 难 , 一 农 在极 为 无 了民歌 。在河曲 唱民歌 的人 遍布 全县 , 人们信 手拈来 , 张口成 曲。 奈的 情况下 , 使人们 “ 迫 走西 口 ” 往内 蒙河 套 一带 谋 生 。根据 中 央 , 1 山 曲 的 曲 式 结 构 、 音乐 学院 民族研 究所 《 曲 民歌 采访 专 集 》 所 提 到 的 “ 农 民 口 河 中 从 山曲 的 曲式 结构 相 当 简单 , 四个 小 节构 成 一个 乐 句 , 是 八个 小 中 了解 造成 ‘ 走西 口 ’ 的原 因 不单 是土 地 贫瘠 、 连年 荒 歉 , 重要 的 更 节 构 成一 首乐 曲 ; 四小 节多 半是 前四小 节 的反复 或稍 加改 动和 变 还是土 地集 中在 地主 的手 里 , 民无法 生活 下去 , 后 农 才抛妻 别 子 , 走 奔 化 , 个乐 句 的终止 音通 常落 在 属 音和 次 属 音上 , 个 乐 句 的结 尾 西 口外 谋 生 ” 上 下 。这 也是 当时 “ 西 口” 走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 音 就 落在 主音 上 。但 唱 同 样 的一 首 “ 山曲 ” 其 旋 律 、 高 、 奏 情 , 音 节 民国 十 六 年 以 后 , 由于 日本 渗 透 侵 略 、 阀 混 战 、 匪 猖 獗 , 军 土 绪 是千 变万 化 的 , 以说 , 可 每个人 唱 出来 的都不 一样 , 听者 的感 受 也 “ 西 口” 走 变得 非常艰 险 , 多人 惨死 在路 途 中 。14 许 90年 后 , 内蒙 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