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
“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与实现路径
“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与实现路径[摘要]“中职升本”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的新形式,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将岗位适用性能力作为“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核心,既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与发展趋势,又与培养对象特点和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以岗位适用性能力为核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实现“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体系、创新培养方式方法、变革课程体系设计、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全方位提高学生岗位适用性能力。
[关键词]中职升本岗位适用性能力人才培养“中职升本”教育作为面向中职毕业生开展的普通本科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形式,也是新时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升本”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这种教育既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上,还体现在培养过程和培养路径上。
本文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从岗位适用性能力培养视角对“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和实现路径进行探讨,期望为我国“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一、我国“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从2012年开始,在辽宁、广西、山东、江苏等地开展了“中职升本”教育。
目前,“中职升本”人才培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开展“中专+本科”分阶段培养,即“3+4”分段培养模式,山东、江苏等地即采用此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中职对口本科培养模式,即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分别实施人才培养,辽宁、广西等地即采用此类培养模式。
1.“3+4”分段培养模式。
“3+4”分阶段培养模式由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开展。
省教育部门会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共同制定招生简章,并开展招生工作。
被“3+4”项目录取的学生,先进行中职3年的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包括实践、实习及毕业设计),并取得规定学分,获得中专毕业文凭,取得本专业技能中级工证书。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因此亟需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就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实训设施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设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应该加大对实训设施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2.拓宽实训资源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可以与企业合作,共享企业的实训资源,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可以与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可以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除了专业技能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实践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
指向,选择什么,如何选择,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施教方向性的挑战。
首先每位学生可占有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选择的重要前提,其次是选择机制的柔性化。
这两点做好了,就足以使学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也为学生进行适合的选择提供了保障。
二、建设重心从外部导向趋向校本自觉满足受教育者专业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进一步延展,应成为职业教育未来服务与供给的重点。
各校可结合自身的历史和自然禀赋、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阶段性发展以及学校的治学理念和施教主张,探索出一条带有校本特征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这不仅有利于学校为学生的专业路径选择提供丰富机会,也有利于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从而推动职校办学主张的确立和治校的自觉。
三、教育重心从技能培养趋向人的全面发展“选择”不仅基于横向,也应涵盖纵向;“适合”不仅顾及眼前,也应着眼未来,从而共同指向人的发展。
职业教育不仅不应成为断头教育,也不应局限于某一类人的教育。
职业教育有通道、有变道,这是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改革建设的内部要求。
通过“选择”和“适合”,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上实现系统思考与推进,进而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觉、自为等职业核心素养上寻找可行路径,进行机制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最大利好,是升学道路的不断畅通并向高层次延伸。
能考大学读本科,成为中职校吸引初中毕业生就读的主要卖点。
但职校一旦确立以升学为主的办学方向,三年学习围绕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为主线而展开,职教特色、职教属性必然式微。
升学需求日趋旺盛和强势,使中职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方式上面临谜境。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把升学和就业默认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看待了:谈就业,就无法考虑升学;说升学,就无法(不用)顾及就业。
两者无法兼容,互为排斥。
中职教育升学就业不能兼顾的认知,其产责任编辑叶萍E-mail:p_ye2@ 对当下中职校生存状态与发展路径的思考/高志刚【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就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11-0311生土壤很深厚。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
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0期摘要目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目标定位不准、政策保障不足、师资队伍匮乏、缺少适用教材等问题。
据此,根据学校自身实践和有关文献,从理念、目标、过程、制度、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中职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是:构建“通识+专业+体验”阶梯式课程体系;构建“四个真实”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段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地位,提高其改革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指出,要“通过学业辅导、职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等”,培养中职学生“规划管理学业、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其“适应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推动中职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抓手。
一、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虽然许多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但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中职学校并未真正得到重视,缺乏特色,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根据本项目组的调研,目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学情把握不够,目标定位不准以笔者所在区域而言,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各市、县、乡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或是因文化基础差而未读高中的中考失利者,或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读高中的贫困生,或是受父母安排而走上职业教育这条路。
受年龄、阅历、思维和心理等各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毫无目标和思想准备,对自身的前途命运更感到自卑、缺乏自信,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态度懒散、目标不明。
中职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职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作者:周键飞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11期一、具体措施(一)产教融合我专业部与联想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整体改革计算机应用专业,让企业也成为职业教育主体之一。
经过不断努力,我们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完成了深入融合。
1.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我专业与联想集团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以工作为导向,以专业核心技能为标准,构建了以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2.共建课程体系。
引入联想集团PSTD能力评估模型和LCSE认证体系,依托联想3C服务站和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标准,共同研发13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制定了讲师授课ppt、教学手册、模拟考题、实训手册、岗位实践评分表等辅助材料,教学配套完备。
3.共建实训实践基地。
我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立了既具有联想3C服务中心基本功能,又能满足学生50名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实操+实训”的一体化实训中心。
班级管理和教学中以小组形式,学习联想IT服务工程师技术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实训室中主要上IT服务中心的技术实训、IT服务规范和岗位实训;服务中心可以提供技术主管、维修工程师、接待主管岗位的顶岗实践。
4.共同管理教育学生。
在技术方面,通过企业专家进课堂、技术技能课程实践、顶岗实践三阶段培养。
德育管理方面,采用企业制管理模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零距离就业。
(二)竞赛引领学生技能竞赛不仅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还是展现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平台,不仅提升学生的核心技术,并能辐射带动一批学生进行技术提升。
通过大赛的开展,不仅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三)创工作室近年我们不断摸索创新工作室模式的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和机制建设,形成了产学研工作室课堂模式,成立“数码医生”创新创业工作室。
中职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中职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摘要:新一轮数字化变革正在加速改造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全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正与日俱增。
而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研究、探索中职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中职教育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目前,身为资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石家庄众和育仁中等专业学校,正积极深化职业教育体系,以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探索中职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人才培养;培养路径研究;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所谓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离不开整个社会系统,因此也面临转型,逐步由单一满足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求,向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体多样化发展需求转变;由单一就业功能向基础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民生功能等多功能延伸。
基于此,文章在多样化需求的推动下全面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一、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一)中职教育在社会层面“认可度”不高调查显示社会普遍认为中职教育是“末路选择”,只有考入高中无望的学生才会选择报读职业学校,从家长到考生一致对中职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抗拒当技术工人难有出头之日,导致中职教育认可度下降,报考职业学校成了考生“无奈之举”“末路选择”的窘迫。
(二)中职教育同产业发展“契合度”较低中职教育是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为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提升蓄力添势。
当年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社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需求侧多元化日新月异、技术攻坚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是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技能考核、创新能力等与产业发展需求还未能实现有效衔接达成同频共振的效果,还无法从区域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特色等角度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技能培育、实习实训、专业技能提升等。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以展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案例一: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XX职业学校与XX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设一门“工程技术实践”课程。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在课程中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提前接触到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升学铺平了道路。
三、案例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某职业学校与附近的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团队。
该团队由中职和高职的教师共同组成,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有机衔接。
四、案例三: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某职业学校开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既包括中职的培训课程,也包括高职的专业课程。
学生可以在同一个专业体系内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中职和高职双重毕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案例四: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实习结合某高等职业学校与附近的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将高职的专业课程与中职的实习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案例五:开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某职业学校与多家高等职业学校合作,在校内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案例六: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某职业学校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共同开设中高职一体化创新创业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八、案例七: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某高等职业学校与多家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实习就业指导。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中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作为他们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起点。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这种培养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践中,中职学校探索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即综合素质教育、职业技能训练、技术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能力。
一、综合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只有综合素质教育完善了,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职业技能训练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模拟实训、真实实训、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胜任一定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技术能力培养四、实践创新能力中职学校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科研创新、项目实战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实践能力,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个性发展能力中职学校的个性发展能力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通过个性辅导、个性教育、职业规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力求培养学生的个性魅力和自我价值。
中职学校基于职业能力的“五维”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中职学校“31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54EDUCATOR“311”(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演讲与口才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夯实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是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基于问题导向而提出的人才培养工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必须本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原则,确立“精准培养”的理念。
强化校企一体育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需要更加精细地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努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行精准的校企合作,规划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具体环节和过程,梯度式推进校企共同育人;参照企业生产管理和生产流程,规范学校实验实训场所的管理和流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职业规范;在重视实习管理的同时加大实习指导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创设企业文化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把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提升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开设创业讲座或分享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大国工匠进校园,系统传授创业经验、分享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体验或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学生创业体验,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
创设氛围,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
开展语文课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设《职业口语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口语,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开设“我是演说家”课程,组织演讲比赛,以点带面提升学生整体演讲水平。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推行值周班管理模式,值周班学生佩戴统一标识,负责校园卫生、值勤站位、部门服务、食堂管理等工作,集校园服务、文明示范于一体,以此提升学生在服务、管理、自律、责任等方面的意识;开展学生礼仪素养专题培训和礼仪规范推普活动,推行学生行为礼仪规范,倡导四个“行动”,落实“十字”礼貌用语,执行文明行为“十不准”规定,让学生了解基本个人礼仪和课堂礼仪,学习基本商务礼仪和日常交际礼仪;实施“静、听、思、行”班级体验活动(安静本班、聆听室外、反思感悟、践行修身),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不文明行为对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反思感悟,提高个人文明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I ONAL AND CHNI AL EDUC I TE C AT ON
No2 , 0 0 .3 2 1 V0 . 1 1 3
Ge ea .21 n rlNo6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 式 的构建
、
工学 结合 人才培 养模 式
施, 三者相互链接 、 相融互促 。
的 内涵及 设计
生技能 的基本路径 , 校企合作是承
二 、工学 结合 人才培 养模式
的运 行机 制 ( ) 一 不断更新 办学理念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综观各 中职学校的做法 , 中等 接工学结合和顶 岗实 习的平 台 , 最
革、 技术革新等运作层 面的合作小 和 “ 中订单” 学 两种类型。 学前订单 采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的做法 , 组 、规 范的管理方法和运作制度 , 把人才 培养模 式改 革 的理念 转化 定学生招 录标准 , 时 由企业 对 地 , 录取 把学生送到专业对 口企业进行 为具体行为 。 由校企合作专业指导 报名学生进行面试 和考 核 , 与学 生产 实习。在具体 运作过程中 , 并 学 委员会研 究制 订课 程体 系开发 的 校一起共 同确定 录取名单 。 学生 入 校 要制 订严格 的校外 实 习计划 大 具体 内容 ,建立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 学后按 企业 与学 校共 同制订 的 教 纲 和各种规 章制度 ,做到定课题 、 能力为本位 、 以岗位需要 和职业标 学 计划 和培 养 目标进 行教 学和 实 定 学 时 、 岗位 、 师傅 、 定 定 定期 轮
和实 习基地 。各地实践证 明 , 在实
思路 , 建立学校 开放 办学的组 织架 学 结合 人才 培养模 式 最为快 捷 的
中等职教“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等职教“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者:王昕明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7期摘要:针对我国的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国情和区域特点,实施“四阶段进阶”模式,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关键词:中等职教;双元制;进阶培养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16-001当下中等职教的学校教学环境(或企业的模拟环境)往往与毕业生就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时缺乏必要的职业体验活动,进入企业后首岗难以适应、多岗难以迁移。
针对这一现实的存在问题,本人结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特点,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尝试实施“四阶段进阶”模式,从而有效地破解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促进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四阶段进阶”模式的基本构架“四阶段进阶”是把中职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分成四个阶段,即职业体验阶段、认识工具阶段、熟习工艺阶段、制作产品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在前一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后让学生进阶,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逐阶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职业体验阶段。
累计时间14-15个月,在三年中,分成三个段落完成。
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薰陶,感受和适应企业的环境,更好地定位专业角色,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欲望,端正劳动态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认识工具阶段。
累计时间4-5个月。
要能加工制作一个产品,首先必须先要能了解产品的规格要求,选好材料,懂得用什么工具加工。
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设备、工具的基本原理、保养与维护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3.熟习工艺阶段。
累计时间8-9个月。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中职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总体思路1、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时中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6、以企业各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为基础,不断更新教学法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起点较高,示范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建设。
7、加强校内外专业实训室建设,并与省内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新路子。
8、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实训方式进行监控,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程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导师制度。
9、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0、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二、具体措施(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
一个目标: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遵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办出应用型特色。
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种变革措施
本 功 的 练 习 , 快 掌握 新 的 教 学技 能 。 ( ) 尽 三 变革 中职 学 生 的 择 业 观 念 。 中职 学 校教 育 学 生 转 变 就 业 观 念 , 立 确 立 足 自身 实 际就 业 的观 念 . 立 加 快技 术 创 新 速 率 决 定 确
度 .形 成 与 市场 需求 和 劳 动就 业 紧 密 结合 的更 加 灵 活 开
帮 助 学校 全 面监 控教 学质 量 .从 而有利 于学校 获得地
区 、 会 的 认 可 , 学 生 获 得 高质 量 的 、 范 化 的教 育 。 社 使 规 ( ) 完善 课 程 设 置 , 以社 会 对 高素 质 劳 动 力 需 求 为依 二
化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以实现职 业教育 的多元化 。( ) 四 确
立 生活即教 育的教 育思想 . 立全社会参 与人 才培养的 树 职业教 育观 , 为全社会参与职业教 育创 造条件 。
总之 .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史 新 时 期 。 们 要 以 关 在 我
心人 的 自我 发展 为前提 , 归教 育之 本义 , 回 以培养人 格
二是 学校教 学没有真正做 到“ 围绕 岗位” 来培训 ; 三是 一 些学校 的“ 校企合作 ” 方式不规 范, 有待进一 步改进 。
针 对 以上 问 题 , 采 取 以 下 的 对 策 : 一 ) 同构 建 可 ( 共
变革 中职教师 自身。 中职教师应 变革角 色, 由单纯的传 授者转化 为学习的参 与者和 引导者 ;变革工作 ” 的人 才培养模 式是 我 国
职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 的一个关键 问题 , 特别是 中职学校
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与挑战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打通中职和高职之间的人才培养通道,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实际探索与实践中,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中高职贯通培养:通过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建设,实现中高职教育的紧密衔接。
2.中高职合作办学: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研讨,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3.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提供专业课程教学,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与挑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挑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3.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职学校“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 ,毕业生的就业
也有 了保 障 。在河南 , 中等职业 学校 依托 行业 和企
为实现 中职人才培养 目标 ,培养大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 就业市场变化对专业 结合 紧密 、 能要 求 高 的专业 人 才 , 加大 对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改 革 , 教 学 的新要 求 ,发 挥 了重 点 学校 和 重点 专业 的教 身教 学 建设 的 同时 , 育 资 源优 势 , 一 步 强化 了学生 职业 能 力培 养 , 进 进 主 动寻 求社 会 和企 业 的支 持 ,探 索 校企 合 作人 才
知 》 制订 了《 于顶 岗实 习跟踪 调查 的几 点 意 , 关
课 堂 传授 间接 知 识为 主 的学 校教 育 与直 接 获取 实 见》 。教学领导小组主要是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 ,
际经验和能力 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 , 满 已经根据各专业不 同的特点制订出了符合各专业 足 企业 需要 ,基本 实 现学 生 职业 能 力 与企业 岗位 实 际 的教 学计 划 ,保 证学 生 接受 专 业化 的教 学和 要求之间“ 无缝” 对接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 岗实 习领 导 小组 主要 通 过 考察 、 访 和筛 顶 探
勇 通 2 1 第1期 ' 0 年 o 1
人才培养
中职学校“ + + ” 1 1 1 人才培养模 式 的实践 与探索
张 振 华
(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南 郑州 4 0 4 ) 河 5 0 2
摘
要 :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 与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应 用模式。“ + + ” “+ + ”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 即“ 一年 学
一
步优 化 中等 职业 学 校 的专 业设 置 ,扩 大 实践 教 培养 模 式 的改 革 和创 新 , 积极 推 进 “+ + ” 才培 1 11人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探索。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意义、实施路径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在文章展望了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并提出了推进这一模式的建议,为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关键词】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探讨、现状、背景、意义、实施路径、影响、前景、建议1. 引言1.1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能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和学习。
这种模式的提出,旨在弥补我国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同时也为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招生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中职生搭建了升学的桥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自身价值。
通过对工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模式的背景和意义,还能探讨其实施路径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也可以展望该模式的前景,并提出推进该模式的建议,促进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喲。
2. 正文2.1 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1.学生基础差异大:由于中职学校招生范围广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适应较高难度的课程,而另一些学生则较薄弱,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教学资源不足:相比于高职院校和大学,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一些学校设备老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3.职业导向不够明确:一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对接,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6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可总结为“大职业教育主义”,当前职教研究界汲取了这一思想的精髓,发展出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维度的“大职教理念”[1]。
以大职教理念重新审视中职教育,分析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析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求索之路,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完善的能力,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新背景下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科技革新对中职教育的挑战1.社会挑战:技能人才需求市场盈缺两极化现象加剧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从垂直化、扁平化向全球网络化演变,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已实现劳动的分工化,这便造成技能人才需求市场中盈缺两极化现象持续加剧。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在其组织编撰的《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同行业智能化替代速度不同,无论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新工作和新岗位[2]。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也提到,当前机器可以完成的工作时长已经占据目前工作总时长的29%,2022年后预计可达42%,人工智能与行业充分融合后,就业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动力人群”将被广泛需要[3]。
预测表明,到2035年,我国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3.56亿人,而供给总量为3.43亿人,其中的高技能人才缺作者简介张德成(1968- ),男,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杭州,310000);陆宇正(1994- ),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玲丽,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基金项目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4.0模式研究”(18ZD09),主持人:张德成;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教学与指导模式改革研究”(Y201941754),主持人:陆宇正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张德成 陆宇正 丁玲丽摘 要 科技的进步促使工作岗位发生结构性变革,中等职业教育随之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巨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传 统 中职 教 育 模式 中落 后陈 旧的 东 西 , 促 为 导 向, 适 应 经济 社 会 发 展 、 科 技进步, 特 非常 重要 的。一 宽 口径 ’ 专业 的 课 程 结 构 优 进 中职 教 育 的人 才 培养 模式 更加 适应 社 会 别 是 经 济 发展 方 式 转 变 和 产 业 结 构 调 整升 点是 : 弹性 强 、 有后 劲 、 上手快、 转 岗换 岗适
结 构 和产 业 发展 的 需 要 , 还有 当地 劳 动 力市 择业 途 径和 较 强 的 自我发 展 能 力” 。
1明确培养目标 , 转变教学理念
右, 对 国 情 和 社 会 缺乏 深刻 的 了解和 认 识 ,
场 的 实 际 需 求来 科 学 地 选 择 专 业 进 行 重点 2 . 4 优 化课程 设 置 。 开发校 本 课程 课程 是 对 育人 目标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 活
方 向, 供 学 生毕业 前一 年 根 据 社会 需 求 和 个 人 爱好 , 选 择 一 个 专 业 方 向, 以完 成 上 岗前
中职 学 校 在 专 业 建 设 中应 该 首 先 对 当
方位 的保 证 中职 教育 科学 、 快 速 的发 展 。
地 市场 进 行深 入 调研 和 分析 , 根 据 当地 经济 的 技 能 准 备 ; 也 能 使 学 生毕 业 后 有 较 广 的
动方 式的 规 划 和 设 计, 是教学计划、 教 学 大 力量 、 实训 条 件等 因素 来 选 择合 适 的 专 业 。
中职 学 生 进 入学 校 时 , 大多只 有 1 6 岁左 建 设 。 同 时 还应 根 据 学 校 自身 的 特点 、 师资
对 自己 的 人 生 职 业 还 没 有 明 确 的 目标 , 不 做 到 “ 市 场 需 要 的 我 有 ,别 人 做 不 了的 我 纲 和 教 材 全 部 内容 及 其 实 施 过 程 的总 和 。 知 道学 习的 目的 是 什 么, 未 来 自己发 展 的 方 有 , 别人有的我更优” 。 这 样 就 可 以有 效 的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设 置 区 别 于 其 他 的 教 育 形 向在 哪 里 , 所 以学 习缺 少动 力 , 加 上 基 础 较 避 免 热 门 专业 一 窝 蜂 上 的局 面 所 导 致 的 恶 式 , 它 与经 济发 展 密 切 相 关 , 直 接 关 系到 学
一
线 高素 质劳 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的需
一
定 的 距离 , 但配以 “ 多方 向” 辅助, 即 在 同 专 业 中, 针 对就 业 市场 分 解 出若 干 个 专业
要, 适 应学 生 职业 生 涯 发 展 的需 要 ” 。
一
标、 专 业 建设 、 课程 设 置、 教 材建 设 、 教 学 设 2 . 1 规 范专 业建 设 。 避 免 恶 性 竞人 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
课 程设 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 G 7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5 ) O 4 ( b ) - O 1 4 8 — 0 2
中职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转 型 是 为了 改 展 观 为 指 导 , 坚 持 以 服 务 为 宗 旨, 以 就 业 面 、 继 续 学 习能 力 强 的 “ 复 合型 ” 人 才也 是
它 应 该 是 依 据 专业 兴 趣 , 调动 学 生 学 习的 积极 性 , 从 而 获 划 、 严格审核, 各 个学校准确定位、 错 位 竞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的 课 程 体 系 , 个 或 几 个相 关职 业群 对从 业 者 的素 质 要 得最佳的教学 效果。 中职 学 校 在 人 才 培 养 争 , 实现 良性 发 展
一
. 2 创 建 特 色专业 , 树 立品 牌意 识 求, 从 众多 知 识 、 能 力 之中 筛 选 出来 井 按 教 模 式 转 型 中首 先 就 是 要 明确 目标 , 只有 目标 2 明 确 了, 学 校 办 学 才 有针 对 性 , 学 生学 习才 中职 学 校 应 该 根 据 本地 经济 发 展 的 需 学规 律 组 织 起 来的 内容 及其 实 施过 程 。 有 方 向。 要, 培 养 当地 需 要 的 实 用 型人 才, 在 专 业 建 中职 学 校 为了突 出本 校的 特 色 , 还 可 以 中职 教 育 的 作 用就 是 为社 会 培 养 高 素 设 上 就 要 注 重 地 域 特 点 ,结 合 当 地 经 济 发 根 据 自身情 况 开发 自己的 校 本 课 程 , 创建自
的需求 , 为 国家 经 济 建 设 培 养 大 量 的 高 素 级 的 需 要 , 适应各地 、 各行业对生产、 服 务 应性 强 , 即 使学 生毕 业 前与 岗位技 能要 求 有
质劳 动 者 和 中初 级 专 门人 才。 为了促 进 中职
学 校人 才培养 模式的 转型, 必须 在学 习 目 施、 教 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 多方 面 、 全
课 程 设 置 必 须 差, 很 容 易产 生 厌 学 心 理 。 所 以要 从学 生 一 性 竞 争 。 所 以 在专 业 建 设 上 一定 要 规 范 , 各 生 就 业 和 教 育成 本 的 投 入 。
入学 就 开始 对 其开 展职 业 教 育, 培 养学 生 的 级 政 府和 教 育主 管 部 门也 应 该 加 强统 一规 与 社 会 , 行业、 企 业 的 需 求 紧密 联 系 , 建 立
初扭专门人 才。 转型应从改进学习目标. 专业建设 , 课 程设王、 教材建设 . 教 学设施 . 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坚持以就业 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为目 标, 加强学校与 社会、 与 企业的联 系, 多 方努力。 综合办学, 集中社会 . 企业 学校的优势, 多 方 面. 全方位的保障中职教 育 科 学快速的
1 9 1 i Q :
Sci e nce an d Tec hn ol ogy J nn ov at i on Her a l d
创 新 教 育
我国中职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
贾俊
( 湖北省襄 阳市护士学校
湖北襄阳
4 4 1 0 5 2 )
摘 要 : 中 职学校人 才培养模式转型是 为了 促进 中 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 的需求 , 为回家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