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合集下载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作者:徐曼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9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而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示一、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曲折。

"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分子大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现代化的阻碍和对立面,造成了文化意识形态的断裂和偏见。

保2.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深入的实地调查工作和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认定中,不少缺乏严谨、有力的依据和证明。

3.我国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国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方面发展不平衡。

在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略有不足。

4.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相应的机构或居民社区组织符合节日内涵的传统文化活动,而是借由商家炒作,无论大小节日,都变成全民"购物节"。

例如端午节,更多的应该是举办一些赛龙舟等纪念活动,却让不少商家打着幌子变相卖高价粽子;又如七夕节,该是传达一种鹊桥相会的珍惜情谊,也被某些商家借机炒作。

5.我国的立法水平较为滞后,发现问题难以很快解决。

而且,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遗产在各地面临的状况也不一样,很难用一部法律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问题。

二、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做法1.保护的连续性日本政府在大力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这个目标自明治政府以来从未改变过,因此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一贯性。

加强对"人间国宝"的认定以及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录制度;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就有义务将其技艺、技能及其作品等进行公开和传承给后世,如果拒不外传,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传承其技能,将被解除或者取消其资格。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沈思涵[摘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助推文化发展的方式,实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日本文旅融合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日本政府主导,借由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驾护航,并经由日本官方和民间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文化资源禀赋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基础,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遗产对日本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活化作用,是日本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换挡转型的重要推手。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采用了体验经济盛行下的“沉浸式”空间生产、从政府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向等措施助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与实践经验也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者简介:沈思涵,女,博士,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①魏红江:《日本旅游业转型发展研究———基于与经济发展、信息产业的关联耦合分析》,载《调研世界》2017年第6期。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即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人们的社会需求重心也逐渐由物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转变。

①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作为高增值、高就业、高收益的新兴产业,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社会性、精神性的消费需求,因而在日本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的统计,2017年国内外游客赴日旅行消费额高达27.1兆日元,比上一年增长2.8%,带动零售业、食品产业、农林水产业、住宿业、运输业、旅行服务业等周边产业,产生波及效果55.2兆日元,解决472万人就业。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上是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助推文化发展的方式,实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在政府主导、民间力量添砖加瓦的共同作用下,早已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实现了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应该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将传统文化创新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现代时尚感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

二、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意教育日本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意教育,他们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培养创新精神。

在日本,有许多专业的艺术学校和创意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本国国内,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创意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要重视对人才的留住和吸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让更多有创意的人才留在国内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日本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他们也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融合得非常成功。

比如在游戏产业领域,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游戏公司几乎都同时具备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优秀的创意团队,他们创造出了很多备受好评的游戏作品。

而在动漫产业方面,也运用了许多先进的动画技术,制作出引领时代潮流的动漫作品。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应该重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科技支持,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和国际化,他们在市场上树立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比如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日本都拥有许多备受瞩目的品牌,他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打磨,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领军企业。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也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化。

加大对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力度,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可以借鉴日本的品牌运营经验,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①日本 - 1 年颁布 ( t 90 - 5 ( 文化财保护法 , ̄
1 5 年 、1 7 年 、1 9年 等多次修 订 ,保护范 围包括有形 94 95 6 9
文化 财、无形文化 财、民俗文化财 、纪念物 、传 统建筑群 落。

0 9
பைடு நூலகம்
“ 有形文化财 ”概念相对 ,第一次提 出了 “ 无形文化财 ”的概念 。 日本文化财两分法的 出现 ,极大地拓展了 文化遗产保 护 的领域 ,为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概念 的形成及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弘扬 ,树立 了典 范。 2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活态保 护,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中 “ ”的因素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传 承人的 人
施静态保护 ,但这种保护方式永远无 法替代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活态保护 。实施活态保护 ,就是要尊重文化
遗产 自身 的文化特征和传承规律,注 重文化 遗产传 承和 发展的可 持续意义。我们 的邻 国 日本 ,是世界上最早 提 出对 文化遗产进 行保护 的国家 ,也是世 界公认 的文 化遗产保护 最为成 功的 国家之一 。不论是立法还 是实
持者大量存 在的情 况下,对于那些成为主要构成成员的团体认定。 “ 个别认定 ”和 “ 综合认定 ”是对于传承 人的认定,而 “ 团体认定 ”则是对于保持 团体 的认定 。所谓的 “ 人间国宝 ”,指的是那些具有 高度技 能,能 够传 承某项文化财的 “ 身怀绝技者 ”,它属于 “ 个别认定 ”和 “ 综合认 定”所认定 的传承人 ,这是一项 目本
保护模 式上有许 多独到之处 。


“ 间国宝 ”的认定和保护 人
非物质文化不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 者而独立存在 ,它 的生存与发展永远处在 “ 活体 ”传承与 “ 活态 ”保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日本无形民俗文化财“祗园祭”为例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日本无形民俗文化财“祗园祭”为例


民 间 自发 保 护 传 承 的 组 织 形 式 一 一 保 存 会
在 日本 的每 个 村 落 、街 巷 、町 ,如 果 有 传统 的
①基 金 项 目:教 育部 人 文社 科 重 点研 究基 地 “ 河 文 明与 黄
可持 续发 展 研 究 中心 ” “ 二 ・ ”规 划 阶 段 性成 果 ;河 十 五
在 日常 生活 中保 护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一 一
以 日本 无 形 民 俗 文 化 财 “ 园祭 ” 例 ① 祗 为
陈宗花( 河南大学 艺术 学院, 南 开封 4 5 I 河 7 0 ) 0
[ 摘 要] 日 在 “ 本 民俗 类非物 质文化遗 产 ”的保护传 承方 面积 累 了成 功的经验 ,即 以保存会 之类 的 民间 自发组 织为依托 ,在

9 1常 生活 中 自然 传承 ,使 “ 遗 ”保 护 传 承成 为 自然而 然 的 日常生 活 的一 部分 ,这 在 “ 园祭 ”保 护传 承 中表 现 突 出。这 非 祗 经 验 对 于 当前 中 国 “ 民俗 类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传承 工 作具 有 重大 启 示 意义 ,我 们在 学 习 1本经 验 的 同 时,要积 极 9
应该说 世界各 国对 “ 俗类非 物质文 化遗产 ” 民
入 ,即所 谓 “ 民俗 类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的 保 护 ,本
质上 不 过 就 是 民众 自然 的 生 活 方式 的 一 部 分 而 已 , 只 是 后 来 才 被 纳入 到非 遗 保 护 的 体 系 当 中 。因此 所 谓 保 护 的 经 验 , 实就 是 这 些 民 俗事 象在 其 自然 存 其 在 中 的 自然 传 承 的 经验 而 已 。用 一 句 话 归结 ,就 是 以 保 存 会 之 类 的 民 间 自发 组 织 为 依托 ,在 日常 生 活 中 自然 传 承 。首 先 ,作 为 民 间 自发 保 护 传 承 的 组 织 形 式 , 保 存会 ”在 保 护 传承 “ 园祭 ”方 面 发挥 了 “ 祗 最为重 要 的作用 。 ④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借鉴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借鉴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实践借鉴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字化技术的崛起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实践案例,分析其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以期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非遗数字化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国外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做法,接着分析这些实践案例的特点与启示,最后提出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国外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非遗在数字化时代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保护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日本为例,该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尝试。

日本的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以及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记录和展示。

例如,通过3D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进行精确还原,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手工艺的魅力。

日本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将各类传统艺术、节庆活动的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方便公众查询和学习。

在欧洲,许多国家也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法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通过数字技术对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保护。

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网络上提供访问服务。

法国还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进行记录和传承,使这些传统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文旅融合的涵义文旅融合是指将旅游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有利于弘扬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它不仅推动了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验和案例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日本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非常严格,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开发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和管理制度。

比如说,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必须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需要经过多次的现场勘查和专家论证。

这种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多元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日本充分利用了其多样化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文化活动。

比如说,日本的古建筑和美术馆经常会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种多元化的利用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3、社群参与和传统知识的继承日本社群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常积极。

比如说,日本有许多由居民自行管理的传统民居和神社。

这些地方通过社群的参与,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修缮文化遗产,还能够传承当地的传统知识和文化。

三、文旅融合在日本的实践随着文旅融合理念的深入推广,日本也积极尝试将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相结合。

比如说,日本正在建设一条连接京都和奈良的文化遗产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将把京都和奈良的许多文化遗产连接起来,成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旅游路线。

此外,日本旅游业也越来越倾向于将旅游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比如说,在日本,游客可以体验金鱼养殖、手作陶瓷等传统文化活动,这样的体验旅游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文化遗产。

四、结论本文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探讨了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日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其中,多元化的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社群参与和传统知识的继承等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61姓名:刘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一)合理的投入机制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上形成一套长效的机制,从而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持续充足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证。

在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多方参与的运作机制。

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美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国家公园制度。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手册》明确规定,国家公园是社会公益事业,根本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国家公园的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这样,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每年联邦政府拨给20亿美元保护经费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日本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着被忽视、消失甚至破坏的危险。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日本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旅融合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日本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研究文旅融合视域下日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为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

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探究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现状和问题。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日本文化遗产的概念、历史背景、保护传承现状进行扎实的了解和梳理。

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到日本的各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采访相关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案例,从而全面了解文旅融合对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影响和挑战。

本研究还将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探讨文旅融合在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运用,本文将全面展现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日本文化遗产概述日本的文学作品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传承着日本人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

文化遗产2008年第1期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周星周超[作者简介]周星(5),男,陕西丹凤人,民族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 S)教授。

(日[摘要]日本通过立法明确地规范文化遗产当事各方,亦即政府、地方公共团体、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及管理者、普通国民的相关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而促成了其文化遗产保护之举国体制的经验。

日本的文化遗产行政对于建设其国民文化、丰富其国民文化生活以及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5文化财保护法6文化遗产举国体制案例1中图分类号2G112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674-0890(2008)01-133-11日本作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先行一步的国家,长期以来在其文化遗产行政中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经验。

坚持文化遗产乃是全体国民珍贵的文化财产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法律非常明确地规范所有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当事各方,包括政府、地方公共团体、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及管理者、普通国民的相关权利、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举国体制0,便是其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之一。

同时,本文还将通过列举若干具体案例,对日本保护、珍爱和充分活用其文化遗产的情形深入浅出地予以说明。

一、文化遗产当事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5文化财保护法6为核心,日本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政令和条例等较为完备,从而构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的法制体系。

以法律为依托,全民参与的举国体制可以说是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根据5文化财保护法6,日本政府(具体地代表日本国家的是文化厅)、地方公共团体(亦即各级地方政府),文化遗产的所有者、占有者或管理者和普通国民,均有各自对于文化遗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分别所能够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国家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日本负责文化遗产行政业务的政府机构,为文部科学大臣下属的文化厅。

日本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借鉴

日本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借鉴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综述·专著日本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借鉴李婷(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吉林132000)【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记录中华民族历史变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受到冲击,加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今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历多年的发展,制定了完善、成熟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而且特点鲜明,效果显著。

因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应借鉴日本成熟的理念与方式,从而实现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关键词】日本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国【中图分类号】D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17-01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替、荣辱,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如果文化遗产损坏,特别是历史文化价值,是难以找回的。

当前,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方法众多,但是法律保护作用尤为突出,成熟的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是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的基础。

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起步晚,缺乏实践经验,且法律体系残缺,实施难度大,导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效果不佳。

日本作为世界上首位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国家,如今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发展历史悠久,已形成成熟、健全的法律体系,效果举世瞩目。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要借鉴日本成功经验,汲取精华,然后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

一、日本历史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分析1.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系统性分级与分类分析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就会发现,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分级与分类保护是最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财保护法》把文化遗产引入在历史进程中,以加深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理解。

城乡规划案例:日本城市的城市景观与文化遗产

城乡规划案例:日本城市的城市景观与文化遗产

城乡规划案例:日本城市的城市景观与文化遗产日本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城市规划案例也相当值得关注。

本文将对日本城市的城市景观与文化遗产展开讨论,探究其独特的规划理念和实践经验。

日本城市的城市景观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和谐与平衡。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城市规划注重保留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以确保城市的独特魅力得以保持。

首先,日本城市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例如,在京都,这个拥有超过一千年历史的古都,城市规划上充分保留了众多的寺庙、神社和传统建筑。

这些历史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也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在东京,尽管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城市规划也努力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街道,例如上野公园和浅草寺。

通过保留和修复这些历史建筑,日本城市保留了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其次,日本城市规划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日本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山脉、湖泊和海洋。

在城市规划中,日本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资源,将其融入城市景观中。

例如,日本很多城市都拥有美丽的公园和花园,如东京的新宿御苑和大阪的天守阁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和生机。

此外,日本在海岸线的规划中也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海洋公园和海洋博物馆等设施,提高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再次,日本城市规划在交通和建筑设计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国家,其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例如,东京拥有发达的地铁和电车网络,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

此外,日本的城市规划也注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高楼林立的设计,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商业空间。

例如,东京有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楼,如东京塔和六本木的摩天大楼。

这些建筑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景观,也反映了日本在建筑设计上的创新精神。

关于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与保护方法的思考

关于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与保护方法的思考

的非常完整 , 朴优美 , 古 感觉 像新建 的一样 , 禁令人联 不 想 起古时 1本社会 和人 民的生活方式 。 日本在非 物质文 3 化方 面的保护也处 处可见 ,如 日本保存 和流传下来 的四 种 古典戏 剧形 式 : 能 ”“ 言 ” “ “ 、狂 、 歌舞伎 ” “ 和 木偶 ” 。其 中, 能剧是世界上保存最 古老的专业戏 剧 , 的意义主要 它
① 林和生 :1 《 本对非 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t : w . i a o o .g I20- 60/ 1—— 8 3 , hp/ wc n e U ro .l 060 -6 02 12 。 t/ w h e f d e rc, , - 2 ② 王晓葵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演变及相关问题》ht:w wciesf ko . g n,0 0 1— 82 1— — 8 《 ,t / w . n e ll eo . ,2 1— 0 1/0 2 1 2 。 p/ h o r rc
无 形的非物质文化 的各方 面 。既包括 土生土长 的本 民族 文化 , 也包括吸收外来文化后形 成的本 土文化 。对于世界
收 稿 日期 :0 2 0 — 6 2 1— 2 1
作 者 简 介 : 巧 红 (9 5 )河 南 开 封 人 , 州 大 学 外 语 学 院讲 师 , 侯 17 一 , 郑 日本 留学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日本 语 言学 , 日文化 比较 。 中
在 于唯美 的舞台艺术。歌舞伎始于 1本的江户时代 , 3 现代 歌 舞伎 已经成为一种 成熟 的剧种 。木偶 戏是用 木偶 来表
演故事的戏剧, 它是 由演员在幕后操纵 木制 玩偶进行表演
的 戏剧 形 式 。
科 文组织 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传统文化保护的国际经验有哪些

传统文化保护的国际经验有哪些

传统文化保护的国际经验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冲击,但许多国家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十分重视法律保障。

法国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等进行严格的保护。

比如,《历史古迹法》明确规定了对历史古迹的认定、保护和修复的标准与程序。

通过这些法律,法国有效地保护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景观,使其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日本在传统文化保护中,注重传承人的培养。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制度,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人进行认定和扶持。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年轻人投身传统技艺的学习和传承。

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例如,日本的茶道、花道等传统技艺,正是在这样的传承机制下得以延续和发展。

意大利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充分发挥了社区参与的力量。

当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中,他们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充满责任感和自豪感。

通过社区的参与,不仅增强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持。

韩国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他们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建立了丰富的文化数据库。

同时,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民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德国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他们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留不同文化特色的街区和建筑,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绽放光彩。

除了上述国家,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印度,他们对古老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澳大利亚注重对原住民文化的保护,通过建立保护区和文化中心,让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得到尊重和传承。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61姓名:刘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一)合理的投入机制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上形成一套长效的机制,从而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持续充足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证。

在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多方参与的运作机制。

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美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国家公园制度。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手册》明确规定,国家公园是社会公益事业,根本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国家公园的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这样,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每年联邦政府拨给20亿美元保护经费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No 5 VO . 8 . I2
No 52 0 . 01
日本 非物质 文化 遗 产 保 护研 究 综 述
钱永 平
( 中山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 广东 广州 5 0 7 ) 125 摘要: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 面取得 了了不起 的成就。本文 尝试 对有关 日本 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 护的 中文文献进行 回顾评述, 以期从整体上认识 日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 : 本 ; 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护 保 中图分类号 : 1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9 1 2 1 )5 0 8 — 6 10 — 4 ( 00 0 — 0 9 0
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色音的《日 的文化政策与传 , 本 统 民俗保护 制度》 。 】 其次就 日本各时期 《 文化财保护法》 具体内容 以及保护制度和举措 , 保护程序 、 护效果 , 保 尤其是 传 承人认定 这一 制度 进 行 详 细 的介 绍 , 而 展 开学 进
术分 析 , 我 国如何借 鉴 日本经 验展 开非遗保 护 。 探讨
汉语 “ 化遗产 ” 文 理解 , 日本 术 语 中无形 文 化财 与无
围绕 日 文化财保护法》 本《 出台的相关背景 、 直 接起 因 、 文化政 策 、 政府 文 化 管 理机 构 的设 置 、 政 财
体 系 中的文 化 财 保 护 等 内容 展 开 系 统 介 绍 的是 苑 利 、 军 的 《 化 遗 产 报 告— —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顾 文
戏曲曲艺与音乐类苑利的从日本韩国经验看中国戏曲类文化遗产保护以日本经验反思我国戏曲类的非遗保护作者探讨了如何建立濒危戏曲的特殊保护机制就传承人指定政策提出相应建议提醒官方指定传承人时应当谨慎处理的问题如何动用而不滥用行政资源给传承人以更多的实惠同时又不破坏文化遗产固有的传承秩序是今后遗产经济学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日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运动的发展及启示

日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运动的发展及启示

的“宜居度”。所谓“宜居度”就是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在西欧社会,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所拥有的价值很早就得到重视,“宜居度”的思想也得以确立。
1978年日本国土厅开始在16个城市实施传统文化都市保护计划和传统产业都市建设计划。受此计划的影响,从80年代开始各省厅开始实施突出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政策。日本国家及地方政府开始制定以历史街区保护和景观形成为目标的政策法规。这一时期,历史街区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同时也是都市的社会问题,这种认识开始获得普遍认同。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识的普及与城市居民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密不可分。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熟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运动。日本建设省1990年将10月4日定为“都市景观日”,积极推动城市景观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运动的开展。1991年开始设立“都市景观大奖”,旨在倡导市民的都市美化意识。从1993年开始建设省又实施了“街区环境修复计划”。除此之外,建设省还启动了“历史街区及修复综合援助计划”,制定了地区保护及再开发计划等都市保护的综合方案。
另外,在当时产生了很多保护历史街区的全国性居民团体组织,如1962年关东地区成立的
“文化保护政策协会”、关西地区成立的“关西文化遗产保护协会”,1970年成立的日本全国历史风土保护联盟,以及1974年成立的“全国街区保护联盟”等。日本学者西村幸夫则指出,“如果说1970年设立的全国历史风土保护联盟是连结关心历史环境的个人的网络的话,那么1974年成立的街区保护联盟就是推动保护运动发展的团体间网络。”
政府的保护措施也促进了地方保护街区运动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历史街区保护问题得到日本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大都市为中心相继制定了都市景观条例,都道府县制定的保护条例也大幅增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表彰对优秀景观形成做出贡献的建筑和历史街区专门设立了“景观奖”,同时也将这些建筑、历史街区等作为当地美景的标志进行宣传,并采取特别措施来加以保护。这些历史街区和景观保护政策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日本逐步形成成熟的、完善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制。

对话与共生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对话与共生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海洋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 利用的重要性
一、海洋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海洋渔业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 素,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正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 数据,过去十年间,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渔业资源的枯竭将严 重影响人类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平衡。
二、面临的挑战
二、面临的挑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日本近代建筑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矛盾:随着城市更新的加速,一些具有历史价 值的近代建筑面临被拆除或损毁的风险。
二、面临的挑战
2、维护与修缮的高昂成本:由于近代建筑的特殊材料和工艺,其维护和修缮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3、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近代建筑保护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4、创新技术应用: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维护和修缮技术,降低近代建筑保 护的成本。同时,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近代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水 平。
三、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三、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日本建筑设计师们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他们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他们注重保 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如绿化带、植被覆盖等。同时,他们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 动性,如利用植物净化空气、利用太阳能产生能源等。
四、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分析
二、各国海洋渔业法规与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海洋渔业资源,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 可借鉴的经验。然而,要实现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需要各国共同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重在立法、机构明确、全民参与、确保经费投入,美法日韩等国都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国家。

透过它们的经验,给我们以启示美法日韩等国都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国家。

它们的经验,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

重在立法。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840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

美国于1906年颁布了《联邦文物法》。

日本于1871年颁布了《古器旧物保存法》。

韩国于1962年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

机构明确。

法国文化部下设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调查文化遗产的现状、监督文化遗产的维护情况。

文化部决定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工作则由部所属的组织来完成。

美国政府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国家、州、地方县市三个组织层面,分别履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社团等职能。

日本1950年在文部省内部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1954年规定地方必须组建“地方公共及教育委员会”,1968年废除了“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改在国家文化厅内设置“文化遗产保护审议会”,专门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指导、技术咨询和调查审议以及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事物的工作。

韩国1962年成立了隶属于文化遗产厅的文化遗产委员会,下设有8个分课,均由保护团体、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还聘请各类专门委员。

全民参与。

法国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巴黎的民居即将面临毁灭时,巴黎人挺身而出,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的保护组织。

1984年法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是最早提出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

美国除了国家重视外,全国有众多的基金会、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城市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在学校设有“保护我们的历史”等课程。

日本以居民、自治体为主体,以历史保护为重点,营造社区保护环境。

韩国大众对文化遗产非常偏爱,民间文化大多数在各种各样节庆中得到保存和发展。

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

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

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作者:方云田兆元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23年第04期摘要:在国际非遗保护合作的框架下,中国的节日遗产保护亟待拓展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海外节日民族志是将节日遗产放置于国际语境中,对多元文化节日空间的交流、互动并建构认同的观照。

对日本长崎宫日节的研究,可从节日海外民族志的视角切入,对日本本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过程进行深描,通过对宫日节核心仪式、组织实践以及不断衍新的庆典活动深入剖析,可呈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区域社群之间文化交互融合的演变特征,凸显节日遗产建构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的功能与效用。

长崎宫日节保护实践中形成了新型社群结构关系、高效的运营机制、经济振兴与文化再生产以及多向度的文化认同建构路径,值得总结其成功经验与模式,从而为中国的节日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外民族志;节日遗产;长崎宫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K890;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23)04-0071-10DOI:10.14156/ki.rbwtyj.2023.04.007引言节日是历时长久而形成的、由集体创造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民俗文化。

相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节日是与日常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一种非常状态,是一种集体的逾制行为,其内容涉及自然与宇宙知识、地域社群与历史记忆、社会关系与组织结构、物质技术生活与精神信仰等,具有特定的神圣性、公共性与文化性。

刘魁立指出,中国的节日体系是民族历史的积淀,蕴含着异常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诗意内涵,对内可促进和谐增强认同,对外则成为民族身份的标志[1]。

萧放、贾琛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统伦理观念、现代公民精神、国家精神建设、民众日常实践等多重价值观和行动均被折叠投射在节日之中,从而可形成多元话语的实践[2]7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促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将“社会公约、礼仪、节庆活动”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五大领域之一[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柳肃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日本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怎样处理好现代人工化的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注意控制城市的视觉空间,尽可能少建高层建筑。

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日本特别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日本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

关键词:日本;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中图分类号:G11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2—6154(2009)01—0071—04
日本的历史虽然没有中国这么悠久,古代文化也没有中国那样辉煌灿烂,但是日本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方建筑文化体系,日本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城市视觉空间的控制
日本传统的审美观念是崇尚自然,这一点和中国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深受中国的影响。

但是日本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把这种审美观念一直保存到今天。

而我们中国则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过程,逐渐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

传统审美观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就是:怎样处理好现代人工化的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在这方面日本做得好的就是控制城市的视觉空间,尽可能少建高层建筑。

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是保证了城市中现代建筑尽可能地与传统建筑协调,不至于造成太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让城市中视野开阔,使人与自然亲近,人在城市中往四周看都能看到远处的天际线。

蓝天白云之下,城市轮廓线清晰,能够看到城外起伏的山峦。

过去日本不建高层建筑是因为地震的原因,因为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特多的国家。

但是现在建筑防震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而且日本的建筑防震技术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不会因为地震而不建高楼。

事实上日本也
在少数大城市建造了少量超高层建筑,例如东京都厅就是世界著名的超高层建筑,关键是要注意高层建筑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日本的做法,同时也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在一个区域。

在一个区域内高层建筑高密度聚集,而在其他的区域则全都是低矮建筑。

这种高层建筑高密度聚集的区域就是城市的中心区,一个城市一般只有一两个这样的中心区。

例如东京,老的中心区是银座,上世纪后半期发展出来一个新的中心——新宿。

现在又在靠海的东边发展一个新的中心区,他们称之为“副都心”。

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共同组成城市的轮廓线。

这条轮廓线应该像一首交响乐,有低潮,有高潮,这就是音乐的韵律之美。

而无规则地到处乱建高楼,则造成城市轮廓线混乱,毫无美感可言,这正是今天中国城市建设的一大弊病。

大量的高大的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风貌产生冲突,同时也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

二 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
日本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特别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从城市建设到一般人的居住生活,凡能够把历史的东西留下来的地方就尽一切可能地保留。

城市中古代遗留下来的宫殿、寺庙、神社、园林、老宅、近代西洋建筑,甚至于古建筑的遗迹、遗址都尽量保存下来。

如果有成片的街区,或整条街道的古老建筑,那就整片街区整条街道地保护,不允许在其中建造新建筑。

在日本,保护的区域范围分为几级。

有古城、古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按照划分的范围和级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不论城市和农村都是一样。

例如古城的保护,日本最著名的古城是奈良和京都,在这样的城市中要建造任何一座新建筑都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批准的。

在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内是不允许有任何新建筑出现的,这些都有着严格的法律保障。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日本人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

保护的途径则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有政府的保护,也可以有民间社会团体的保护,还可以有私人的保护。

政府的保护一般是针对重要的文物建筑(日本称“文化财”) ,完全由政府出钱,政府管理。

民间社团的保护一般是针对相对次要一点的文物建筑,或者是因为这座建筑本来就是社团所有的,例如寺庙等。

像这样的情况就由社团自己筹集经费,自己管理。

但是国家也有相应的管理制约。

私人保护有制度上的约束,例如不
得改变建筑的原貌。

同时政府也提供修复和保护技术上的支援。

而作为所有者,私人也乐意保护古建筑,因为这是他的荣耀。

三 历史建筑的“活用”
日本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

古建筑如果纯粹被当作一个展品供人参观,实际上并不利于保护。

只有在被保护的同时加以合理的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日本的历史建筑基本上都是在保护的同时合理地利用,他们称之为“活用”。

怎样“活用”一方面要根据被保护的建筑本身的性质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该建筑的所有者、管理者的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政府的大型的文物建筑大多用来做博物馆、图书馆等。

西洋式的近代办公建筑一般大多仍然继续着它的原有用途。

日本很多城市的市政府办公楼仍然沿用着近代以来的西洋式市政厅,建筑规模不大,但很有历史感。

社会团体所有的保护建筑则一般仍然延续着原来的用途。

例如寺庙,在继续用作宗教活动的同时作为文物建筑重点保护;又如近代西洋式的银行,一般仍然归当时的银行所有,延续着银行的功能,但是其建筑则作为文物受到政府及社会的保护和各种制度的制约。

作为私有的文物建筑一般都是住宅。

日本人喜爱传统的生活方式,至今保留着“榻榻米”的生活习惯,即使是现代新建的住宅,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在内部做“榻榻米”,老住宅就不用说了。

另一方面,对于日本人来说,某一家有一座祖上留下来的建筑,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一定会把它当宝贝精心呵护,并且很乐意让人参观,向人介绍。

这种全民发自内心的对古代文化的热情,是保护文化遗产最良好的社会基础。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城市、街区、建筑等这些都是有形的历史文化遗产。

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是那些无形的、不固定的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本被称之为“无形文化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者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一方面,从整体的文化氛围来看,如果没有“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在其中,历史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都只是一些供人参观的展品。

它们虽
然能够教育后人,但是毕竟只能供观看而已,并不能亲身体验。

在日本,人们能够看到在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中仍然在延续着传统的生活——传统的手工作坊还在继续做着手工的工艺;传统的店铺里还在进行着传统的买卖;传统的戏台上还在唱着古老的戏曲和民间歌谣,如此等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历史和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的观念的影响非常大。

它从儿童教育开始,熏陶人一辈子,使人们把对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延续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在日本,传统的节日都是国定假日,这其中很多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二十四个节气。

各种传统节日都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而且各个地方的都不一样,成为旅游观光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到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扎起门松,摆起祭坛,男女老少都穿着传统的和服上街参加各种传统的节日活动。

只要是能走路的小孩,就被家长穿上和服,带着参加活动,学校也组织各种节日活动,使之从小就受到熏陶,等到长大就变成了自觉的行动。

正是这样,传统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表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日本是一个最现代又最传统的国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像日本这样保持着这么完整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

反过来,正是这样强烈的传统文化意识,促使日本能够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好他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摘自:《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