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教学设计成果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佑襄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希望大家可以爱好并共享出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我能认得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足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学问链接: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显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相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更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更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含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1、正确高声的朗读课文。
2、自同学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主、合作、探究: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身的感受。
我来闯关:1、洛()矶瓦()废()()抖()炸()乱2、解释词语:往日、废墟、疾步、无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叙述了()发生在()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究()的感人的故事。
学习收获:学问延长: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学问。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a、我能领悟捉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气力。
预习任务:正确流利的高声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学会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地震发生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学生分享对地震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意义。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选取相关练习题,学生完成后进行讲评。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父爱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家庭成员对地震的了解,分享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地震发生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的可怕,增强对地震的认识。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父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及反思.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紫阳县毛坝镇中心学校陈德恩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教学目的: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直接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1.板书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2.齐读课题3.质疑:①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②在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开书9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问题%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预设:这是一场"大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那个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过渡:昔日欢声笑语、如今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的景象。
%1课件出示大地震图片。
(配图解说)A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B繁华的商业街转瞬间变成一堆堆瓦砾C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D消防队员在大地震后搜寻着幸存的生命E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得满目苍夷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词语(师将词语和图片有机结合):地震使一一"昔日"的一一"洛杉矶"遭受了巨大的伤害,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一-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一一H爆炸”,还看到—片又一片的一一"瓦砾",地震也让昔日秩序井然的洛杉矶变得一片一一"混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
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
(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相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体会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忆中的家》(节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用心体会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一篇体现与父母间感情的记叙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如:“曼墟砾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课件,《九江地震》视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引入课题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创设情境(老师让学生扮演被埋在废墟中的儿子,老师扮演父亲,都躲进课桌底下)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场景模拟,学生一个个从“废墟”下爬出来与“父亲”拥抱。
4、畅谈感受。
5、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板书:父子)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宏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终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宏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3、提醒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答复。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2、小组间沟通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展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把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信任他们之间肯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鄙视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力量,另一方面训练写作力量)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
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
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
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
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
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
这是为什么呢?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解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
文章讲述了美国洛杉矶一次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明知儿子生存机会渺茫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生死,凭一己之力在废墟上坚定不移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同样坚定不移等待救援的儿子及他的同学。
就在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
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
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三、目标定位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联系本课教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等奖在地震中,人们面临巨大的灾害和生命危险。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们要如何教导孩子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呢?父母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具备应对地震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被评为一等奖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孩子们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并提高他们的徒步安全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
2. 学会正确的地震逃生方法,如“下蹲、保护、避难、伸舌头、慢踩”等。
3. 掌握基本的徒步安全技能,如树的倒伏逃生、地震崩塌逃生等。
4. 提高孩子们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介绍地震的常识,如地震的定义、原因以及地震带的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和幻灯片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地震逃生方法的教授: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如何正确地进行地震逃生。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告诉孩子们地震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下蹲保护,并用手保护头部。
然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拟地震时的避难行动,如躲在桌子下或者躲到墙角。
最后,教师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在地震结束后安全撤离,并采用“伸舌头、慢踩”等方法确保自身安全。
3. 徒步安全技能的训练:在地震中,徒步安全技能的掌握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队,然后利用课堂或者室外的空间进行徒步逃生演练。
教师可以教孩子如何快速而安全地躲过地震崩塌,如教孩子们如何辨别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树木,并教他们如何使用倒伏的树木作为避难所。
4. 地震安全知识的巩固和评估: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和小测验,以测试孩子们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灾害的认知。
5. 总结和展望: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总结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望未来,鼓励孩子们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应对地震的能力。
地震中的父子案例成果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成果(一)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成果(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成果(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
)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
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用课件展示学生练习完
成情况,全班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成果
【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的是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3、学习抓住课文重点、焦点、亮点部分理解课文,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焦点、亮点部分理解课文,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课前准备】
1、建议学生阅读介绍地震的资料。
2、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质疑问难。
【教学理念与方法】
关注“三维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以学生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注重读中想象,读中体验,突出表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地球这位人类伟大的母亲,平日里是那么美丽,那么文静,那么和蔼可亲,可是她也有躁动的时候,她要是一躁动,那可不得了!一次小小的躁动,就可能给人类造成天大的灾难,顷刻间,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生灵变成了冤魂。
这是什么恶魔,竟然能制造这样滔天的罪恶?
对!就是地震!(板书:地震)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就在这堆废墟里,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
(板书:___中的父与子了不起)
2、齐读课题。
3、读一读课题,看一看板书,想一想,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
着重探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交流预习成果
导语: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预习的成果拿出来让大家共享?
1、练习朗读:
导语:首先,让我们来听听朗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别人读的时候,我们怎么听?
轮流朗读、评价朗读、指导朗读、练习朗读。
2、交流感知:
导语: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的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你初步的理解。
⑴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
⑵了不起──父亲,深沉的爱子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诚信;儿子,坚定的信念,博大的友爱,惊人的勇敢。
3、质疑问难。
三、精读课文
1、导语:
从交流的情况看,同学们预习的态度都很好,自学的能力都不弱,
学习的收获都不少。
下边,我们来细读课文,以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
请注意阅读的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到最能感动你的句段,画出来,多读读,多想想我们提出的问题,多想想为什么那么感人,注意与同学合作解决难题。
2、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谁愿意先来汇报阅读感受?最让你感动的句段是……
⑴“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句的前半部分。
谈谈你对这一部分的思考和感受。
挖的时间很长,三个整天两个整夜。
再读读这个部分,想想作者是怎样强调挖的时间长的。
把36小时分时段来写。
36个小时,三个整天两个整夜,就这样不停地挖,如果是一般的人,能做到吗?不能!绝对不能!要是一般的人,他一定要怎样?
要吃喝拉撒睡!
阿曼达的父亲为什么要这样挖?为什么能这样挖?
他曾经常常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在一起)这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
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句的后半部分,这个部分中哪个词语值得我们深思?
再!
为什么要用个“再”?
许多人曾经劝阻过他,不过,都没有成功。
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所以不再劝阻他。
你能联系上下文读书,很好!我们来读读人们劝阻他无果的句子。
现在你也认为他精神失常了吗?
是!要不然,他不会这样疯狂地挖,也会像常人一样绝望地离开。
(板书:疯狂挖)
有不同的观点吗?
不是!是爱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责任的驱使,是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的支撑!(板书:爱子责任信念坚毅)
第一句该怎样读才能把句子的思想情感读出来呢?前半部分要读得慢而有力,以突出时间的漫长和挖掘的顽强;后半部分要轻而缓慢,以表达人们的悲凄。
请同学们先练一练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父亲的样子,再根据父亲的样子想象挖的情景,进一步感受父爱、精神、责任、信念和顽强。
他长时间疯狂地挖掘,已疲倦不堪,因而“双眼布满血丝”;他不顾生死地挖掘,曾多次被水泥块砸过、压过,被断钢条、玻璃片戳过、划过,因而“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语调要低沉而缓慢,这样才能形象地表现他的惨状。
还是请同学们先练一练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还有哪些句段让我们感动?
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我们还用读懂上一句的方法读懂这一句,请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用心地想一想,感受感受。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有几层含义?
首先是他自己不害怕,这样才能鼓励大家不要害怕。
把第一句连起来读一读。
他之所以不害怕,是因为他坚信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
我,他之所以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是因为他坚信只要我爸爸活着,也能救大家。
读第二句,再把两句连起来读,注意两句之间的关系,抓住这个关心用心感受。
再读读,再感受感受。
他对父亲的话坚信不移。
让我们再来联系前后文想一想,阿曼达在废墟下至少呆了多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他是怎么度过的,他*的是什么力量?
至少38小时50分钟,耐心地等,鼓励大家,*信任,*勇敢。
(板书:耐心等信任勇敢)
这段话该怎样读?大家练一练。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还有让我们感动的句段吗?
⑶“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谈谈你的感受。
先人后己。
(板书:先人后己)
四、总结
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子,父亲疯狂地挖了36个多小时,终于救出了在废墟下耐心等待了近40个小时的儿子,在出废墟的关头,儿子竟能让同学先出去。
父亲的爱子心、责任心、信念、精神和
毅力,儿子的耐心、信任、勇敢和先人后己,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让我们再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