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探析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探析
三、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原则
1 . 系统 性原 则
水资源 系统是一个复杂 系统 ,它与
水资 源承载能力 的模糊性是指水 社会经济 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之 间有着
合理配置 ,对该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的 资源承 载能力涉及 到 自然 、社 会 、 经 密切联系 ,在 进行水资源承载 能力 评价 最大支撑能力。也就是在一定 的流域 济、 环境系统 , 各 系统 内部 的结构 因素 时 ,应从整体 角度分析水资源 系统 与社 生态环境 系统 间的联系 , 从 或区域 内 , 在特定的经济、 社会和技术 之间影 响以及 系统耦合影响 的不确定 会经济系统 、 条 件下 ,其 自身 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 性 , 以及人类 认识水平 的局 限性 , 决定 总体角度 分析 各子 系统 之间 的关 系 , 研 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 ,并维系 良好生 了水 资源承载力具有模糊性 。
l 【 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 l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探析
徐 邦斌
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 区域性是指要 宜地 高效利用和有效保 护水资源 ,促进 有 制工作是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抓 根据 区域水资源条件和供需平衡情况 经 济社会 发展 与水资 源条件 相协 调 , 紧对全 国各县进行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去分析水资源对区域人 口、 经济 、 环境 利于制定差别化 、 可操作 的管控措施 , 有 评价 ,抓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 协调发展 的支撑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 利于形成按 照水资源承载 能力谋划发展 测预警机制” 指示精神 , 落实最严格水 力不是一个定值 ,而是 在一定 区域 内 的长效机制 , 促进水 生态文明建设 , 实现 经济 、 环境协调发展 的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水 资源管理支撑 的不 同的人 口、 手段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

物元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物元分析方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有 很好 的应 用价 值 。 关 键 词 :物 元 分析 方 法 ;水 资 源 承 栽 能 力 ; 淮河 流 域
中图分 类号 :T 2 3 V 1. 9
文献标识码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编号 :10 - 8 2 0 6 6 0 3 - 3 0 0 0 5 ( 0 ) - 0 3 0 2 0
随着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球 水 资 源 日益 短 缺 , 资 源 全 水 问 题 已 经 成 为 2 世 纪 人 类 社 会 面 临 的严 峻 问 题 。为 了更 加 合 1 理 充分 的 利用 水 资 源 ,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的概 念 应 运 而 生 。水 资 水 源 承 载 能 力 ( tr eo re arigcpct) 指 在 某 一 具 体 Wa sucs r n aai 是 er c y y 的历 史 发 展 阶 段 下 , 以可 预 见 的技 术 、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水 平 为 经 依 据 , 可 持续 发 展 为 原 则 , 维 护 生 态 环 境 良性 发 展 为 条 件 , 以 以 经 过 合 理 的优 化 配 置 。 资 源 对 某 研 究 区 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最 水 大支 撑 力 I 区域 水 资 源 承载 能 力 综 合 评 价 就 是 对 该 区域 水 资 n 。 源 开 发利 用 状 况 进 行 定 量 描 述[ 关 于 区 域 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综 2 1 。 合评 价 方 法 已有 不 少 , 文 采 用 的 物 元分 析方 法 计 算 简 单 , 价 本 评
1 物元分析方法
物元 分 析 理论 是 由我 国学 者蔡 文 创立 的 , 理论 在 很 多 领域 该 的综 合 评 判 当 中已 经得 到 了成 功 的 应用 。 将 物 元 分 析 理 论 应 用 于 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的综 合 评 判 问 题 ,利 用 物 元 分 析 中 的关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建议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建议
水利水 电技术第4 2卷21 0 1年 Nhomakorabea 8期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建议
王 振 龙
( 部 利员水科研院安省利资重试室安 蚌 3。 案 淮 委翼利学究,徽水水源点验,徽 埠2o 利 3) o
摘 要 :在调 查 总结 了淮河流 域 水 资 源工 程 体 系建设 成就 的基 础 上 ,分析 了水 资 源 现 状和 存 在 的 问
中图分类号 :T 2 3+ V 8 . V 1 T 82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80 2 1 )8 0 7 —4 0 0 0 6 (0 1 0 .0 8 0
I s s o t r r s ur e n ai v r Ba i nd r l v nts g si s s ue fwa e e o c s i Hu he Ri e sn a ee a ug e ton W ANG e o g Zh nln
( e aoao f t osrac n t eore o nu rv c ,Wae eore eerhIstt K yL brtr o Wa rC nevnya dWa rR sucs f h i oi e y e e A P n tr sucsR sa ntue R c i o nu rvneadH a eRvrC m si , f h i ofc n u i ie o mi o MWR , eg u 2 30 ,A hi hn ) A P h sn . B nb 3 0 0 n u ,C ia
m n,i e —bs di e —rg nl a r rnfr r et;m l nigtess m o g nl o a r osmp o o — et n r ai a tr ei a w t as o cs ipe t yt f ei a tt w t nu t ncn t nn n o et epj me n h e r o a l ec i

节水优先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

节水优先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

节水优先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姜永生【期刊名称】《治淮》【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3页(P5-7)【作者】姜永生【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淮委于2011年启动了淮河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淮河流域第一批三条跨省河流(淮河、沂河、沭河)水量分配方案已获批复,第二批四条跨省河流(沙颍河、洪汝河、涡河、史灌河)水量分配方案即将获批。

目前,淮委正在组织开展第三批三条跨省河流(包浍河、新汴河、奎濉河)水量分配工作。

以下就开展水量分配的重要意义、已批准的淮河沂河沭河水量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水量分配工作已取得的经验,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水量分配是对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或者可分配的水量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各行政区域生活、生产可消耗水量份额的过程,经水量分配确定的各行政区域水量份额是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的基础。

水量分配是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在流域和区域以及河流控制断面上的具体落实,对于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促进水资源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合理配置、严格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淮河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是淮委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

淮委已完成淮河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已明确各省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制订淮河流域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明晰流域内各省的取用水份额并落实到河流控制断面,对于确立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十分必要。

淮河流域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枯水年份、枯水季节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趋凸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保障流域内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缓解流域内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迫切需要制订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一、前言水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命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四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污染及相应的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严重。

据水利部门检测,中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十分之一的河段污染严重至已失去使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城市更加需要有高质量的水作保证。

而到目前为止,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

黄淮海流域人口占全国的33.7%,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17m3,已趋于国际上认可的水危机地区年平均500 m3的界限。

其中淮河流域是中国的生产粮食产区之一,养育着中国近13%的人口,是各大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是中国水资源问题的缩影。

研究淮河的水资源问题对中国其他流域水资源的问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现状分析(一)水资源概况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这句话说的是淮河流域曾经是中国十分富饶的地区。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位于东经112°~121°、北纬31°~36°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淮阳运河及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与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毗邻。

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40个地级市,全长1000km,总落差1000m,流域面积共26.9万km2,是我国5大河流之一。

夏热多雨、东寒晴燥、秋旱少雨,冷暖和旱涝的转变很突出。

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828.47亿m3,但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1.4%,世界的6.8%。

(二)水资源主要问题1.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率低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已达53%,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40%,而且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开发成本增加。

江苏省淮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及限排总量

江苏省淮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及限排总量

江苏省淮河流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及限排总量刘方圆;梁忠民;张建华;王嵘;刘俊杰【摘要】选取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作为双指标,采用测次法对江苏省淮河流域2012年的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泊型水功能区达标率远高于河流型水功能区;地区之间达标率差异较大,徐州地区达标率较低.根据水功能区现状入河排污量和纳污能力,提出了规划水平年(2020年、2030年)纳污红线的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2020年COD 4.35万t,氨氮0.43万t;2030年COD 3.20万t,氨氮0.25万t.【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5页(P51-54,82)【关键词】江苏省;水功能区;测次法;纳污能力;限排总量【作者】刘方圆;梁忠民;张建华;王嵘;刘俊杰【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南京210029;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南京210029;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近年来,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2011年国家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而落实此制度的关键是组织开展水功能区达标评估和排污总量控制[2]。

目前,国内对于水质评价的方法众多,朱叶华等[3]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长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铅、粪大肠菌群、总磷为主要污染因子;燕敏飞等[4]采用熵权发和可变模糊集理论对大连市地下水进行评价,认为熵权法和可变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对于流域或区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研究主要以水体污染物监测指标为依据,采用测次法[5]或平均值法[6]对水功能区进行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区域水体污染情况、水体的功能用途、地方监测技术、监测能力等,合理选择主要污染物指标[7];流域或区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主要评价水功能区总体及各分类达标比例,达标比例可按个数达标率和河长(面积)达标率两种方法来评价[8]。

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

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

2 2 1110空间均衡 高效安全 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现状及展望王 艳 杨 运 和 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蚌埠 233001)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但流域水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且其分布与土地资源、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进一步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1 淮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成效1.1水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形成通过在山丘区建设调蓄工程,平原地区分级蓄水、沿河提水,实施跨流域和区域调水,逐步建立起以淮河为主轴,以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中线、苏北引江、引江济淮为纽带,以区域内自然河流、人工河道、湖泊洼地为补充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水库6300余座,塘坝约40万座,引提水工程约8.2万处,规模以上机电井约144万眼,水库、塘坝、水闸工程和机井星罗棋布,形成“一横多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体系。

同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中线一期、引江济淮、苏北引江等工程的建设,形成“四纵”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格局。

1.2供用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流域内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各类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达995亿m 3,较1980年增长223亿m 3,2018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549亿m 3,较1980年增长116亿m 3。

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节约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018年淮河流域万元GDP 用水量64.80m 3,较2005年下降78.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3.38m 3,较2005年下降83.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2~0.64,亩均用水量243.24m 3,较2005年下降7.3%。

1.3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流域内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流域内各省用水总量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淮河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2 . 开 发 利 用 现 状及 评 价
水资源总量 7 9 4亿 I T I , ,其中地表水资 表水资源供水量 已经接近当年地表水 用难度大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3 3 8 亿m , 。淮河流 环境用水。淮河流域现状浅层地下水 面积 的 2 / 3 , 地形平缓 。由于地势低平 , 蓄 水条件差 ,流域 自身水资源调蓄能力不 足, 大量水资源在汛期下泄 , 开发利用难 ( 3 ) 南 靠长 江 、 北 依黄 河 , 具有 跨流
济 总量 、煤 电能源分布在沿淮及淮河 失 , 地下水超采 , 致使局部地 区出现地 用水量 4 1 6 . 0亿 m 3河道外生态建设用水
成 了约 6 0 6亿 m 的年现状 实际供 水 年 内分配极不均匀 ,空间上存在 山区
( 4 ) 水 资源分 布与人 口、 土地 、 能源
点, 科学治理 、 人水和谐 , 强化管理 、 注 安全 , 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流域经济社 泛滥 后 引起 的 大范 围疾 病 流行 的可 能
淮河 流域 位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
3 . 流域 水 资源 特 点
( 1 ) 地处我 国南北过渡带 , 气候复 度大 。
杂多变 , 水资源时空变化剧烈
新 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修建了
淮河流域是我 国南北气候 、高低 域调水优势
大量的水利工程 , 已建 成 大 、 中、 小 型 纬 度和 海陆相 三种 过渡 带 的重 叠地
水库 5 7 0 0座 , 塘坝 5 6 . 5 5万座 , 引提 区,气候 变化 幅度大 ,灾害性天气频 之间, 具有跨流域调水的区位优势。尤其 水 工程 1 . 3 5万 处 ,配 套 机 电井 约 发 ;流域水资源时序上呈现最大与最 长江水源相对丰富 ,可为跨流域调水提 1 1 3 . 6万眼 , 跨流域调水工程 2 O 处, 形 小径流量倍 比大、 年际丰枯变化频繁、 供稳定 的供水水源。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淮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挑战。

为了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供给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全流域的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且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导致了水资源的季节性不均衡。

其次,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

通过建设水库、涵洞以及水利工程,将湖泊和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利用,以便在干旱季节能够更好地供应水资源。

其次,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引进滴灌、喷灌等现代化农业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浇水进行时间和定量的合理安排,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除了水资源管理外,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排放、农业农药和家庭废水的不合理处理。

为此,应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制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此外,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

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对湿地的过度利用,加强对湿地进行科学管理。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下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水资源调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环境监管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经济和生态安全。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与人口、经济、生态等因素的关系。

为了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制定一系列评价指标。

一、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大小,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利用方式。

二、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水资源中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部分。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大小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三、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以及人口的增长率和分布情况等因素。

四、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产业转型等因素。

五、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措施
的实施情况。

六、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机制等因素。

综上所述,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通过科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把握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淮河流域水力资源量分析评价及开发利用特点

淮河流域水力资源量分析评价及开发利用特点
l 【 农村水利、 航运及水力发电 1 1
淮河流域水力资源量分析评价及开发利用特点
马瑞 峰
(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蚌埠 2 3 3 0 0 1 )
【 摘 要】 根据对淮 河流域水力资源调查成果的分析 , 淮河流域 已建成水 电站 以小型水 电站为主 , 且水 力资 源已得到较好 的
发量 ( 含 已建 、 在建 水 电站 ) 4项 进行 发的水 电站几乎没有 ,因此经济可开 查评价 ,单河理论蕴藏量 I O MW 以下河
统计 。
发量 即考虑为 已、 正开发量。
流上单站装机容量 0 . MW 以上的的农村 时间为 2 0 0 5年 1 2月 3 1日。
3 . 本 次 复核 情 况
查成 果( 2 0 0 3 年) 》
( I ) 复查 范 围
济可开发量和已正开发量。 下面对两次 价值的资源量 ,即与其他 能源相 比具 的测量工作和拟定了梯级布置的水电站 ; 有竞争力、且没有制约性 环境 问题和 1 .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水 力资 源复 制约性水 库淹没处理 问题 的水 电站 。 算过水能指标的水 电站 。
理论蕴藏量 : 为河川或湖泊 的水能
成果x - , l  ̄河流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复核 ,
已、 正开发量 : 已经建成或正在建 水能资源进行 调查评 价。资料统计截止
根据建设和前期工作情况 ,复查
能量 , 以年电量和平均功率表示。复查 设之 中的水 电站资源量 。 并将水文资料 系列延长至 2 0 0 0 年, 然 成果还对技术和经济可开发水力资源
淮河流域复查 中一 、 二、 三类电站均作
2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村水能资源调 该 成果 对全国农 村水能资源进行 了

山东省淮河流域地下水质量状况评价与分析

山东省淮河流域地下水质量状况评价与分析
四、 结语
16 9 9年梅山水库建成后第一次 开 库建 库后 第 三 次开 启溢 洪 道 泄洪 , 但
梅 山水库 由于其 自身 防洪标准较
启 溢 洪 道 泄洪 ,水 库最 大 下泄 流 量 由于调 度合理 , 提前 用隧 洞泄 洪, 空 高 , 腾 水库除 自身的防洪任务 外 , 还承担
3 3 0) 最深 进水 达 3 . . 0~4O m。 受灾 面积 达 游 河道 现 状 安 全 泄 量 。 老城 区 河 道 洪 站 2 7 0
( 专栏 编辑 : 焦
娇)
Z唧
I AI ,
维普资讯
溢洪道泄洪 ,水库先后开启 隧洞和 溢 游的保护对 象及标 准 ,不 同频 率的入 城 区河道 的安 全泄量 ,水 库泄洪对县 洪道泄洪 ,最大下泄流量 3 1m3 , 0 0 / 接 库洪水过程经 调节计算 后下泄 流量成 城 的影响十分 明显 ,因此认 真作好梅 s 近百年一遇 。3号桥 断面水位 7 .2 果见前 文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 , 4 m, 5 按照正 山水库的科学调 度和金寨县 城的防洪 洪水 漫溢 出槽 ,其 中城 区 8 %地段被 常情况 进行 梅 山水 库设计 洪 水调 度 , 规划都 十分必要■ 0 洪水淹没 ,大部分街道进水 2 以上 , 各 种频 率的水库泄 洪流量 均超过 了下 m 32m 。受 灾人 口 2万 人 ,倒 塌房 屋 水 主要是 来 自梅 山水 库 的泄洪 流量 , . k ( 作者单位 : 安徽 省梅 山 中心水文

1平原 区地下水水质 状况 、 山东 省 淮 河 流域 平 原 区面 积 为

地 下 水 水 质 评 价
( ) 一 水质 评 价 标 准 与 方 法
22 万 k 无符合地下水水质 I .3 m, 类标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与实践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与实践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与实践常春晓 李忠莉 李瑞杰 孟 伟(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1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订水量分配方案”。

淮河流域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通过开展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工作,明确流域可分配水量及各相关省份水量分配份额,建立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机制,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及合理开发,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成就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11年4月成立了淮河流域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水量分配工作,淮河流域第一批三条跨省河流(淮河,沂河,沭河)和第二批施海水利用工程,在2020年基础上增供2.9亿m³。

5.4 江淮地区主要通过引江济淮工程,崔家湾水库工程等,到2020年新建工程增供水量1.3亿m³,到2030年再建设魏江水库等工程,在2020年基础上增供0.8亿m³。

5.5 中原经济区对现有蓄水工程、引提水工程实施加固、配套、改造和改扩建等工程措施进一步挖潜,到2020年可增加供水量5.6亿m³,到2030年在2020年基础上增供3.8亿m³。

主要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引江济淮工程,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汝河灌区引水工程、引淮济阜工程等,适度利用浅层地下水,充分利用其他水源,到2020年新建工程增供水量71.9亿m³,到2030年再建设下汤水库、袁湾水库工程等,继续适度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在2020年基础上增供33.9亿m³。

6 特枯干旱年水供求对策6.1 城镇限制用水措施在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力保大、中型重点企业的必需用水的同时,降低其用水定额,限制高耗水企业及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用水,必要的时候要实施分时段供水、超额用水部分大幅提高水价等手段抑制用水。

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知识及研究进展

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知识及研究进展

1.研究的角度不同。 2.两种观点对定义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不同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 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承载力阈值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人口数量,经济和环境规模总量、水资源量等)。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生态环境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效用具有生态上的极限且开发利用中不能超过这种极限,当达到水资 源承载能力时,意味着这一生态极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水资源承载力建立在水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上,应包括至少三个方面: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可更新水资源量 2) 水资源质量符合设定功能要求 3)满足生态系统安全性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及区域宏观生 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研究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人口过度增长等问题的出现,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 危机”日前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怄的“瓶颈”,因而对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提上了研究的日程。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水资源承载的主体--水资源系统
目前,没有统一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都是依 据评价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便于资料收集的 部分指标构成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PSIR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
驱动力 (Driving force)
响应 (Responses)
压力 (Pressure)
影响 (Impact)
提高水资源承载潜力的途径
基本途径 具体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水资源涵养 兴修水利工程设施 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减少水污染 提高水环境容量与水的自净能力 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率 水质方面 水量方面 备注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开展水电站(群)的多目标优化调度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

淮河2021水资源公报目录综述 (1)一、水资源量 ............................................. 4 (一)降水量 ........................................... 4 (二)地表水资源量 ..................................... 5 (三)地下水资源量 ..................................... 5 (四)水资源总量 ....................................... 7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 7 二、蓄水动态 ............................................. 9 (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 ....................... 9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 10 三、供用水量 ............................................11 (一)供水量 .......................................... 11 (二)用水量 .......................................... 12 (三)用水消耗量 ...................................... 14 (四)城市建成区供用水情况 ............................ 15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 16 (一)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 16 (二)用水指标 ........................................ 16 (三)水量平衡分析 .................................... 17 五、水质概况 ............................................ 18 (一)河流水质 ........................................ 18 (二)水库水质 ........................................ 19 (三)湖泊水质 ........................................ 20 (四)省界水质 ........................................ 21 (五)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 22 (六)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 .......................... 24 (七)废污水排放量 .................................... 24 (八)主要城镇实测入河排放量 .......................... 24 六、重要水事 (27)淮淮河河片片水水资资源源公公报报22001100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承载状况评价

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承载状况评价

2020.12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各流域水量统一调度,以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组织制定水量调度方案,并按照水文情势预估,科学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

为保障水量调度工作顺利开展,应加强重要工程的调度运行管理,有效控制断面下泄水量。

同时应加强水文预报、调度模型等水量调度关键问题研究,提高水量调度科技支撑能力和科学水平。

6.2 加强水量监测与信息共享水量分配主要控制断面是监控管理水量分配实施情况的节点,断面年下泄水量、生态基流是落实水量分配方案的约束性指标。

为将水量分配方案落到实处,应加快推进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完善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要建立水资源监测台账,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国家水资源监控系统,实现水量监测信息共享。

6.3 严格取用水监管和监督考核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流域内批准的取水许可总量不得超过本流域的分配水量指标。

各省人民政府要将水量分配方案实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完善措施,将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6.4 实施水量分配方案后评估为总结水量分配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要开展水量分配方案后评估工作。

从实施目标、制度建设等情况科学评估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根据评估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水量分配方案■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承载状况评价梅 梅 刘 琦 詹同涛(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1 引言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满足合理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来水情况、工况条件、用水需求等因素,水资源承载经济社会的最大负荷。

根据这一定义,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包括水量、水质2个要素:水量要素,指在保障合理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允许经济社会取用的最大水量;水质要素,指在满足水域使用功能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进入河湖水域的最大污染物负荷量。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一个日益紧缺的资源。

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的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展开深入研究。

一、概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对水资源的负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体系。

该体系的建立旨在为水资源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找出合理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方案。

二、指标选择2.1. 水资源总量指标水资源总量是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总供水量与可用水资源总量之比越大,说明水资源供需关系越紧张,承载力越低。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供需比指标的大小来评估水资源承载力。

2.2. 水资源利用率指标水资源利用率是评价水资源合理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利用率都会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计算水资源利用率来评估水资源承载力是必要的。

2.3. 水环境状况指标水环境状况是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资源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通过监测水环境状况,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指标体系构建3.1. 指标权重分配为了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需要进行权重分配。

权重分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

不同指标的权重分配应符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

3.2. 指标间关联分析不同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分析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可以深入了解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情况。

可以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如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四、案例研究以某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例,收集相关数据并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具体数值,并对其进行解读。

五、结论本文综述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精准度和科学性,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本文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评估水资源承载力的必要性、水环境状况指标的重要性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刚性约束

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刚性约束

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刚性约束顾洪【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2页(P12-13)【作者】顾洪【作者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严格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硬措施。

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9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1/4。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局部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计划取用水,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用水总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近20年来,流域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使原已十分紧张的水资源供需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用水效率和效益总体上仍然不高且地区差异较大,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工业用水方面,水的重复利用率偏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在农业用水方面,渠系完好率低,工程配套差,水的利用效率不高,灌溉水利用有效系数较低;在生活用水方面,节水器具采用率偏低。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消耗强度。

水资源消耗管控是战略性资源消耗管控的一部分,包括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和水资源消耗强度控制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为 了揭示 有限 的水 资 源 与人 口 、 境 和经 济 发 展 之 环
的各个 因素之 问的相 互 作 用 , 而 得 出反 映 各 因 素特 从 征信 息 的结 果 。针对 这 一 问 题 , 文提 出采 用模 糊 模 本
式识 别方 法进行 水 资源 承 载 能 力综 合 评 价 , 方法 能 该
人 的基 本 经验和 知识 , 确 分 析 影 响水 资源 承 载 能力 正
以可 以预见 的技术 、 经济 和社 会发展 水平 为依据 , 以可 持续 发展为 原则 , 以维 护生态 环境 良性 发展为 条件 , 经
过合理 的优 化配置 的水 资源对 该 流域社 会经济 发展 的
最大支 撑能 力 。流 域水 资源 承载能 力评 价分析 的 目的
间 的关 系 , 理充 分地 利用水 资源 , 合 使经 济建设 与水 资 源保 护 同步 进行 , 进社 会经 济持续 发展 。 促 流域水 资源承 载能 力综合 评价 就是 对该流 域水 资 源开 发利用 状况进 行定 量描述 。对水资 源承 载能力 进
收稿 日期 :0 0— l 3 21 0 一 0
第4 1卷 第 6期 20 1 年 3月 0 文章 编 号 : 0 —47 (0 0 0 0 5 0 1 1 19 2 1 )6— 0 3— 5 0
人 民 长 江
Ya te Rie ngz vr
V0 _ l41. . No 6 M a ., 201 r 0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流域水 资源承 载 能 力是 指 在 某 一历 史 发 展 阶段 ,
行综 合 评 价 的 方 法 很 多 , 常 用 的是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最 法 …。此 评价 方 法 的过 程 是 先 计 算 出影 响水 资 源 承载 能力 的单个 因素对 某 一 级 别 的隶 属 度 , 后将 所 然 有单个 因素对级 别 的隶属 度与其 对水 资源 承载 能力影 响权重 的乘 积相 加 , 为多 因素 影 响 的水 资 源 承载 能 作 力对某 一级 别 的综合 评 价 结 果 , 最后 各 个 级 别 综合 评 价结果 乘 以相应 的评 分值 , 到综 合 评 分值 。笔者 认 得 为 , 一看 似合 理的计 算过 程 , 遗失 了大 量 的有 用信 这 却 息 : 该 方法 只是 分 别 考 虑 了各 因 素 的作 用 效 果 ; ① ② 在确定 各个 因素 的权 重时具 有很 大 的主观 任意性 。而 对于涉 及 多因素 的水 资源 承载能 力这 一模 糊概念 的评 价 , 是分 别考 虑各 因素 的作用效 果 , 不 而是 能充 分运用
方 法能够科 学、 合理 地确 定样 本对各 个级别 的相对隶属度 与相 对隶属度 函数 , 并且 能够充分运 用人 的基本 经
验 与 知 识 , 大 量 复 杂 的 定性 指 标 , 复 就 关 于模 糊概 念一 重要 性 进 行 二 元 相 对 比较 与 量化 , 终 合 理 地 确 定 对 反 最 出各 个 指 标 的权 重 。该 方 法 应 用 于 淮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的 综合 评 价 , 将 评 价 结 果 与 模 糊 综 合 评 判 法 的 并 结 果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一 步证 实模 糊 模 式识 别 法 的科 学性 。 进 关 键 词 : 资 源 ;承 载 能 力 ; 式识 别 ; 糊 ;评 价 指 标 ; 河流 域 水 模 模 淮 文 献标 志码 : A 中图法分类号 : V 1 T 2
淮 河 流域 水资 源 承 载 能 力综 合 评 价
王 海 峰 胡 吉 敏2 李 春 燕 , ,
(. 1 河北 工程 大 学 水 电 学 院 , 北 邯 郸 0 6 2 ; 2 昆明理 工 大 学 电力 工 程 学 院 , 南 昆 明 6 0 5 ; 3 河 50 1 . 云 50 1 .邯 郸 水 文 水 资 源 勘 测 局 , 北 邯 郸 06 0 ) 河 5 00 摘 要 : 对模 糊 综合 评判 法存 在 的缺 陷 , 出采 用 模 糊 模 式 识 别 方 法 进 行 流域 水 资 源承 载 能 力 综 合 评 价 。 该 针 提
够科学 、 理地 确定样 本 对各个 级别 的相对 隶属 度 、 合 相
对隶属度函数 , 并且能够充分运用人的基本经验与知 识 , 大量 复杂 的定性 指 标 , 复就关 模 糊概 念一 重 对 反
基金项 目: 昆明理工大 学人 才培养基金项 目(4 1 16 1 187 )
作者简 介 : 王海峰 , 讲师 , 事农 业水土研 究工作。E—m i j l sul o u cr 男, 从 a :ui h i@sh .o li u i n 通讯作者 : 胡吉敏 , , 女 博士 , 主要从事模糊水文水资源研 究工作 。
我 国水 资源人 均 占有量偏 低 , 时空分 布变异 性大 , 人 口 、 产力 、 生 资源 的 匹配 状 况 不 理想 , 生态 环 境 相对 脆 弱 … 。 由于 这种特 殊 情况 , 国社 会 经济 的可 持续 我 发 展在很 大程 度上 取 决 于水 资 源 的 可持 续 开 发 利用 , 而保证水 资 源可持续 开发 利用 的关键 就是 保证 水资源 的再生 能力 不受 到破 坏 。研 究 表 明 , 要对 水 资 源 的 只 开发利 用不超 过其 承 载 能力 和 环 境 容量 , 资 源 就 可 水 以持续 利用 j因此对 水 资 源 承载 能 力进 行 研 究 具有 ,
5 4
人 民 长 江
21 0 0丘
要性进行二元相对比较与量化 , 最终合理地确定 出各
个指标 的权重 。笔者将 该方 法成功 用于淮 河流域 水资
源承载能 力 的综 合评 价 , 与模 糊 综合 评 判 法 的结 果 并 进行对 比分析 , 一 步证 实 了模 糊 模式 识 别 法 的科 学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