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1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时期第7讲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与
02分析论证——隋唐的对外文化交流 史料 阅读“玄奘西行图”和“鉴真东渡图”
【史料导读】 “玄奘西行图”隐性信息: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 天竺取经,他在天竺多年,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鉴真东渡图”反 映了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在日本传授佛法,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 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样中国文化也影响 了周边国家。
提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4.图解历史——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术情境——唐诗的史料价值 近代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史诗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研 究历史的新方法。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唐诗的史料价值?
提示:(1)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文学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 事件及民众生活等。
[提示] 影响:佛教冲击传统儒学,推动了理学的兴起,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 艺术;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唐代儒学的新发展 (1)韩愈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 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 并且自己以继道统自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所有这些都启发 后来的儒者产生一种复兴儒学的意识。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 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 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柳等人试图建立一个能融汇“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 道的愿望,经由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的 朱熹可以说正式实现。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 发展的原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时期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___玉__米___、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种植广泛 (3)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开设工场,使用自__由__雇__佣__劳__动__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1)___白__银___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 业资本的集聚 (2)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__工__商__业__市__镇__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在 文化艺术领域的突出反映。
9.思维拓展——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 (1)发展趋势: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 (2)新内容:注重对商人的描绘(第一次歌颂商人):反封建、反礼教, 追求个性自由解放。
10.学术情境——“李约瑟难题” 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出“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 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 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回答李约瑟的疑问?
①施耐庵和罗贯中各自创作《__水__浒__传__》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章__回__体__的写作体裁。 小说 ②吴承恩的《西游记》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__神__话____小 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_现__实__主__义_文学的高峰。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解 读
“中国”一词的含义在历史的演进中发生较大变化,与其本意有很大 不同。
思 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 一词的含义。 试答:_地__域__:__京__师__,__首__都__,__都__城__;__中__原__地__区__。__民__族__:__华__夏__族__群__。__政__治__:_ _中__原__王__朝__所__建__立__的__政__权__;__近__现__代__国__家__的__代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角1 “中国”概念的历史演进
材料 “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 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 “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中 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其中,最接近 “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 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强势文化“磁场”。 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 原”。——摘编自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2. 警示 ·易错易混
人类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 代,主要以工具制作方式作为区分,但 是新石器时代依然存在打制石器。
3. 挖掘 ·教材信息
良渚文化
考古发掘表明,良渚古城四面城墙上各
有2个水城门,城内由二纵二横相交的水
路组成近似“井”字形路网,把宫殿区
答案
与墓葬区围合在中间,这种样式的道路
图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 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 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 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 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 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 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摘编自《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十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__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考点
2.A 据材料“雇主有权对工人说,你必须接受我提供的工资,如果你胆敢拒绝,《新济贫法》将保证你必会挨饿”可 知,《新济贫法》中的一些规定实际上赋予了雇主一种可以乘机压榨工人的权利,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故选A项;雇主对于工人的压榨会打击工人的劳动热情,排除B项;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会在一定程度上 加剧社会矛盾,而不是缓解社会不公,排除C项;资本家通过对工人的压榨获取更多的利益,加剧了贫富差距而非缩 小,排除D项。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在进入文官行列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文官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因素并对“文官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现象进 行简要评价。(5分)
经典3+2
答案
5.【参考答案】 (1)变化:从禁止到逐步接纳;从普通、临时性的雇员到成为高级文官成员;从受到年龄、婚姻限 制到法律上取消限制;从不允许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到可以通过考试平等竞争各类文官职位。(4分) 主要原因: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英国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妇女的不断斗争;英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4分) (2)主要因素:英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扩军备战及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只回答“政 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亦可);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民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机制的 运行使许多有才能的人进入文官行列。(3分)评价:英国文官人数增多为当时的国家治理提供有力保障;但是文官 人数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英国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分)
【警示】避免以偏概全,材料无法反映整个民众的生活情况 排除;图片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伦敦的社会现实,并非浪漫主义艺术,排除D项。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__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学案含解析
第3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拓] 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作为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性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注] 责任制内阁的两层含义一是集体负责,即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是一个整体,阁员与首相共进退。
二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的多数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拓] ①联邦与各州分享政治权力。
联邦政府只能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各州政府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注] 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
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
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受斯图亚特王朝的迫害。
(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后建立共和国。
(3)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2.确立过程(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①内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②作用:使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2)形成责任制内阁,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①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②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1.美国独立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2.颁布1787年宪法(1)背景①严峻形势: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而且与欧洲的贸易也常处于不利地位。
②人心所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
③理论来源: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河北省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民族关系课件 人教版
• 清朝统治者在镇压人民抗清斗争的同时,调整统治政策, 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超过明朝,资本主义 萌芽在缓慢发展。
• 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还打败了沙俄的侵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 清朝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第14页,共50页。
• 思考:怎样评价辽宋、夏宋、金宋之间的三次和议?
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 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 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 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 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
先; • B.原来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纪,后来改名回鹊,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 C.靺鞨族原居东北,唐朝时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后来被称为女
真,建立金国;明朝时期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后女真改名满洲,后金改 为清;
• D.青藏高原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 E.元朝时大批波斯、阿拉伯人迁人中国,与汉、蒙、维吾尔族人形成新的回族。
第15页,共50页。
• 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 ·唐朝:
•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原居色楞格河一带。
• 8世纪中期,回纥强大起来,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其 首领骨力斐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年 开封)。 “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 陈桥兵变” 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开封 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宋太祖采取“先南后 ”“先易后难 的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北 ”“ 先易后难 ” 的战略方针 , 基本消灭了南方割据势 力 。 979年 , 宋太宗灭北汉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年 宋太宗灭北汉, 面。
复习向导 1.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的措施, 权制度的措施,理解北宋结 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及加强 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表现, 表现,掌握庆历新政与王安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准确理 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3.王安石变法 . (1) 目的 : 增加国家收入 , 增强军队力量 ; 缓和矛 盾,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2)内容 内容
变法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理 财 方 面
具体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 给农民, 给农民,收获后偿还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 役钱
作用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 收入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 发展了生产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国家收 入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 辽和西夏的进攻, 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 开支 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加强了军队训练,
(5)改革科举 改革科举 殿试 ① 考 试 分为 乡 试 、 省 试 、 殿试 三 级 , 殿 试 成为 定 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②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③实行糊名法。 实行糊名法。 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史阶段训练专题: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下表所示为葡萄牙人早期在大西洋开展的航海活动。
这些活动()时间活动1446年商船蜂拥前往北纬9度附近的几内亚,带回了大量黄金1472年越过几内亚以南的贝宁湾,西非的一些著名海岸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等在此时得名1475年到达南纬4度的西非加蓬洛佩斯角A.说明大西洋成为欧洲贸易中心B.论证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C.为迪亚士的远洋航行积累经验D.开启了欧非之间的直接联系2.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
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
他的这种做法()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B.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D.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3.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新世界的市场增长十分缓慢:在1660年代,近一半的英国货物出口到地中海,只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到美洲和印度。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新世界()A.小农经济的抵制B.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消费主体是移民D.市场购买力非常有限4.为争夺繁荣的亚洲贸易,诸多贸易公司纷纷成立,彼此相互竞争而无法一致对外,荷兰共和国有鉴于此,在1602年强迫它们合并成一个商业组织,荷属东印度公司由此诞生。
荷属东印度公司掌握贸易垄断权,凡是未加入该公司的企业,均不得在亚洲做买卖。
据此可知,东印度公司()A.是荷兰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B.利用资本输出实现海外扩张C.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5.下图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
画面左边“英国自由”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法国自由”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
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图:托马斯罗曼森漫画:对比之下何者为佳?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6.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经济文明史专题复习专题九古代赋税制度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
贡:是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主;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税:由“禾”“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即送达,其本意是社会成员向国家送交农产品。
1、赋税制度的变化(沿革)夏商周(奴隶社会):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制的雏形。
当时还没有土地税或地租(1)春秋初税亩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
特征: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2)秦汉赋税:编户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秦朝由于赋税繁重,导致短命而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特征: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
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交纳粮食。
从景帝二年(公元1年)起,汉代田租基本是三十税一。
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
赋交钱币(在历史上,租、赋、税的概念又往往相互混用)。
影响:这一赋税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其二,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其三,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
背景 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 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建立 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_伦__敦___成立,这就是历史 上的“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
意义 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两大经验 阶级专政
(续表)
①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 党的领导 两大教训 ②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 群众的支持
【史观阐释】巴黎公社的特点 (1)是巴黎人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全国性的政权形式。 (2)巴黎公社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个民主政权。 (3)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 (4)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过程具有短暂 性,失败具有必然性,意义具有深远性,教训具有深刻性。
经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些措施体现了无
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续表) ①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 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
从两大败 ②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
因看结果 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 成熟(根本原因) 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B.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兼行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典型
解析:选 C。巴黎公社的十个委员会负责“制定法律, 并讨论决定一切大事,公社委员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并对 委员会和人民负责”,说明巴黎公社委员会统一行使行政 权和立法权,具有“议行合一”的特点,故 C 项正确。
2.(2021 年山东卷)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 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 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 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
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课件2025届部编版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 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时空定位
基础知识
真题演练
三、经济之变——发展
2.手工业: (1)冶铁技术出现 (2)分工更加细密。 (3)出现了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的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链接·选择必修2·P22】
真题演练
春秋初期地图
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前771年 前770年 前476年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东周建立
秦朝建立
战国初期地图
东周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时空定位
裂局面
为统一打下基础。
春秋:尊王攘夷
战国:追求统一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二、民族之变——融合
时空定位
基础知识
真题演练
【对比】课本第9页“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10页“战国形势图”, 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春秋时期的晋被赵魏韩三国取代, 宋鲁吴等国消失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并夺取政权, 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
明重点
备热词
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及社 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民族交融、
会发展趋势
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郡县制、官僚政治、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 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
鞅变法)。
3.春秋时期老子、孔子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5讲 课题11 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
设立
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_票__拟__”
职责
内阁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批红”
机构
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
宦官
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 专权 权力
材料导读
材料的第一层着重说明了阁臣的特点(从地位、权限、德性和业务方面); 第二层论述了其对明代政治建设的作用(从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 能间的关系,但还要看到内阁的实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 治建设的意义。 试答:_特__点__:__政__治__地__位__有__所__提__高__;__拥__有__票__拟__之__权__,__但__没__有__决__策__权__,__也__ _不__负__责__执__行__;__德__性__高__尚__、__政__治__业__务__精__湛__、__学__识__渊__博__,__但__品__级__较__低__;__处__ _理__事__务__较__为__公__平__、__客__观__。_
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外部危机——
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评价
闭关锁国
中国逐渐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世界潮流
返回
强化关键能力
1.提炼信息 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角度1 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发展——明代内阁制 材料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 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 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 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 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 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专题11 大国发展史思维导图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全新视角解读大国发展史
1927
1931
1937
抗日、反蒋
解放战争 (国内革命战争)
1945
1949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现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十年 建设
十年 文革
体制 改革
探索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
1949 1956
1966
1978 1976 1992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及主要不平等条约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42 1844
1858 1860
1881
1840
1856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 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堪分西北界
德国
一运动
世界第二
并成战败国 又成战败国
个德国
统一
1864—1871
1864年普 奥联合攻打 丹麦; 1866年普 奥战争; 1870年普 法战争。
19世纪末
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 进行,广 泛利用第 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 果。
1914—1918 1939—1945 1949年
1990年
德奥“同盟 国”发动第 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在 “巴黎和会” 受制裁
拿破仑·波拿巴
1852 1848
1870 1875
法国 大革命
拿破仑帝国被欧 法国七 洲反法联军打败 月革命
法国二 月革命
①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②巴黎9月4日革命
1875年,“一票共和”确立议会共和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大国发展史
2021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 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三单元测试(必修一)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滨州模拟)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WB〗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解析:英国在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得到完善。
B项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C项经历了美国内战;D项确立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
答案:A2.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解析:准确理解“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的内涵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C3. (2009年龙岩质检)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2月28日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统在财政上受到国会监督与制约B.美国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总统提交的各种议案需经国会审议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解析:美国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归总统。
答案:D4. (2010年滨州模拟)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析:“锤子、剪刀、布”体现的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西方的“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续表) 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
科举 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
制度 治基础
战争 唐末五代战争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了士 影响 族制度的衰落
主题 宋代“商业革命”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两宋时期,铜钱在金属货币中占有特别重要 的地位。由于商业的发展,造成对货币的巨大需求,北宋 时期铜钱铸行量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铜钱之 外,铁钱也在很大区域内流通。……北宋前期,川陕地区 出现了“交子”,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平民社 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会到来 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以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 关心祖先名望
人身束 ①宋朝人身不完全自由、受到歧视的__贱__民____数 缚松弛 量比以前显著减少
(续表) ②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
人身束 更多地来自___雇__佣___ 缚松弛 ③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
商业 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 区,主要外贸港口有__广__州____、泉州、明州等 北宋东京和南宋___临__安___ 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 ___杭__州____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
城市 城”;元___大__都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 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时期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 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太__湖__流__域_____一带,成为 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史料解读】
主旨归纳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1讲 课题33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课题33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阶段时间成就奠基20世纪50年代(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法令(2)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发展改革开放后至80年代(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形成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3)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4)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1)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间概况改革开放前背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2)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后背景(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就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深化点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2张PPT)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模块总结Biblioteka 〔网络构建〕〔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世界工业文明 的确立与拓展
1.政治: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国政党政治、公 民参与、自由竞选、胜者执政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由于 多种因素的作用,俄德日等国的专制色彩较为浓厚。
4.世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 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建立,亚非拉国家开展了谋求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强对外 经济侵略由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为主过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 输出为主阶段。
〔拓展深化〕
一、工业革命后世界的三股进步潮流 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高举自由主义大旗,逐渐确 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政治上,世界许多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经济上,自由贸易、自由经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的经济政策; 思想上,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多 种思想并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衰微,反映从自由 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资产阶级要求和愿望的新思想占据上风;社会主义 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 义。近代科学理论取得巨大突破;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2.社会主义:工业革命后,面对资本主义的弊端,社会主义运动 兴起。逐渐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探讨到勇于实践,从失败走向成 功,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深刻改变了世界,冲 击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75
• (2)过程 • ①灭六国: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从公元 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 • ②统一边疆:北北部边疆的统治。
• (3)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 海,北抵长城一带。 • (4)统一的意义 • ①结束长期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 基础; • 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民族之间的交 往创造了有利条件。
• 【例1】 (2009·石家庄检测)秦朝建立 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 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 各有序”。这些法令 ( )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 第二,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秦始皇北 击匈奴,南统一越族地区;汉武帝攻打匈 奴,建立对西南等地区的统治。 • 第三,他们的一些制度和思想对后世影响 巨大:秦始皇创建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被后世沿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第四,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都非常大,但由于受到时代与阶级等的局 限,秦始皇的残暴苛政和汉武帝的穷兵黩 武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考点链接 •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在高考中对秦皇汉武政绩及其评价的 考查几乎年年都有,考查形式稳中有变。 高考容易从综合评价的角度考查秦皇汉武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复习时应多加注 意。
• 【样题】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封建 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的调整变 化?这些调整变化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思 想?试评价各自得失。 • 【解析】 本题要求对秦始皇和汉武帝时 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应注意试题中的 关键点“调整变化”、变化体现的“治国 思想”,而评价各自的得失应注意从正反 两方面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一)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在中国东南沿海开辟五个通商口岸,并协定关税,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步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中国社会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③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资本,从此中国社会封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并存,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
⑤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1956年又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线索1、外商企业(19世纪40年代~建国初):(1)性质及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
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2)兴衰过程:①兴起: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
②发展: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侵略者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早期,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输出资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
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国民政府前期,列强继续扩大经济侵略。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③最终归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3)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压制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之一,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化特征。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进程。
2、洋务派企业:(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创办:洋务派在“求强”、“求富”旗号下,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影响:这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4)分化: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及归宿①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
(3)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①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中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动力。
中共“三大”: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②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纲领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③抗日战争时期: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促成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④解放战争时期:联合资产阶级政党,召开新政协会议。
⑤建国后:保护私营工商业,开展“五反”,合理调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规律认识】▲理清一条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经历了如下九个历程:①萌芽———明朝中后期;②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③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④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⑤显著发展但受摧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⑥破产———抗日战争时期;⑦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⑨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三大改造”后。
▲分析两组原因(1)近代史前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及发展的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是: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是: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⑤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可概括为三句话: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①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②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理解两个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民族工业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是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这样,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依赖性,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革命性和软弱性并存,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缺陷和失败。
▲归纳三个影响(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主要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新式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族经济发展的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我国民族独立的经济和人民不受剥削的经济体系。
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只有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人民享有基本的生存权,才能行使自己的发展权。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联系有关时事,正确认识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更不应对立。
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外国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应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民族工业有何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怎样才能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联系时事,正确认识走私是冲击民族工业的祸水,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认识打击走私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4、中国官僚资本(1927-建国初):(1)性质与地位:官僚资本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份。
(2)兴衰过程: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②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经济命脉;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危机;④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结束其统治。
5、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也叫中共领导干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
主要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及私人经济三部分组成。
其发展趋势是逐步增强,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封建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作为一种过渡经济,它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的经济政策: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和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等。
6、自然经济:(1840――1952)(1)性质与地位: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
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
带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
在近代占据着主体地位,也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
(2)瓦解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其发展趋势是逐出走向衰落解体。
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正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三)近现代土地政策的调整1、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