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例题

合集下载

标准加入法的计算例题

标准加入法的计算例题

标准加入法的计算例题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或者稀释比例的情况。

而标准加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溶液的浓度和配制的比例。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计算例题来详细介绍标准加入法的计算步骤。

例题一:某化学实验需要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现有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问应该取多少毫升的2mol/L硫酸溶液加入到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才能得到0.1mol/L的硫酸溶液?解题步骤:1. 根据标准加入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C1V1 + C2V2 = C3V3。

其中,C1为原始溶液的浓度,V1为原始溶液的体积,C2为加入的溶液的浓度,V2为加入的溶液的体积,C3为最终溶液的浓度,V3为最终溶液的体积。

2.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mol/L V1 + 0mol/L V2 = 0.1mol/L V3。

3. 由于加入的是纯水,所以C2为0mol/L,V2可以取任意值,我们取V2为V3-V1。

4. 将V2代入方程中,得到:2mol/L V1 = 0.1mol/L (V3-V1)。

5. 整理方程,得到:V1 = 0.1/2 V3 0.1/2 V1。

6. 化简方程,得到:1.1 V1 = 0.1/2 V3。

7. 解方程,得到:V1 = 0.1/2.1 V3。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V1和V3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V1的值。

这样就可以确定需要取多少毫升的2mol/L硫酸溶液加入到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才能得到0.1mol/L的硫酸溶液。

例题二:某化学实验需要配制100mL的0.04mol/L的盐酸溶液,现有浓度为0.1mol/L的盐酸溶液,问应该取多少毫升的0.1mol/L盐酸溶液加入到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才能得到所需的盐酸溶液?解题步骤:1.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加入法的原理,利用公式C1V1 + C2V2 = C3V3来计算。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

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答案】B【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仪器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锥形瓶
{答案:B}
二、填空题
2.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采用的分解剂是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
三、判断题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对/错)
{答案:对}
四、简答题
4. 请简述如何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答案: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

首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过滤去除不溶物质,接着将滤液蒸发至一定程度,最后通过结晶得到纯净的盐。

}
五、计算题
5. 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若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求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设参与反应的氢气质量为x,则氧气质量为8x。

根据化学方程式,2mol H2生成2mol H2O,所以x/2mol H2 =
(8x/32g/mol H2O) * 2mol H2O/2mol H2。

解得x=4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36g。

}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的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专题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专题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2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A.铁粉B.磷C.木炭D.镁例题2.某班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③④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 )A .蜡烛B .红磷C .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实验拓展](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

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 溶液来吸收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题专练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Ⅰ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①;②;③。

( 3 ) 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初三化学实验题汇总

初三化学实验题汇总

初三化学实验题汇总
以下是一些初三化学实验题:
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如何证明产物是氧化镁而不是氧化铁?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3.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 如何分离水和食盐?
5. 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6. 如何鉴别碳酸盐和硫酸盐?
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8. 如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9. 如何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10. 如何分离水和酒精?
以上题目仅作参考,建议查阅初三化学教辅获取更多相关题目。

化学实验练习题

化学实验练习题

化学实验练习题一、基础实验题1. 如何制备二氧化碳?•答案: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二氧化碳气体会产生。

实验方程式为:NaHCO3 + CH3COOH → NaCH3COO + H2O + CO2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硫酸铜中是否有水分?•答案:将硫酸铜加热至熔点,若出现绿色气体,说明硫酸铜中含有水分。

实验方程式为:CuSO4·5H2O → CuSO4 + 5H2O↑3.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食盐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答案:将食盐与酚酞溶液混合,若出现红色,说明食盐中含有碳酸氢钠。

实验方程式为:NaHCO3 + H₂O + C₂H₅OH → Na⁺ + H⁺ + 2C₂H₅O⁻ + CO₂↑二、中等难度实验题1. 如何制备氯化氢气体?•答案:将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即可生成氯化氢气体。

实验方程式为:NaCl + H₂SO₄ → NaHSO₄ + HCl↑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柠檬酸中的氧化剂?•答案:将柠檬酸与硫酸铁混合,在加入硫酸氢二钾,若出现紫色,说明柠檬酸中含有氧化剂。

实验方程式为:C6H8O7 + 2FeSO4 + 3KHSO4 → Fe2(SO4)3 + 3K2SO4 +K3Fe(C6H5O7)2 + 3H2SO43. 如何用化学方法制备氧气?•答案: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钴中加热,即可制备氧气。

实验方程式为:2CO3O4 + O2 → 8CO2 + 4O2三、高难度实验题1.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番茄酱中的酸度?•答案:使用滴定法,加入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番茄酱颜色变化,当颜色由红变成黄色时,表明瓶装番茄酱中酸的占比已经被氢氧化钠完全中和,终点记为pH8.1。

实验方程式为:利用钠氢化物标准溶液与选择性指示剂来测定弱酸的浓度,KOH标准溶液为碱滴定液,溶液通过测定放出的热量来了解热反应进行的情况,溶液可能会产生的气体在量上需满足,气体少于0.05压,钠氢化物溶液不得超过2mol/L.2. 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水中的铜离子?•答案:使用草酸铵法,加入已知浓度的草酸铵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当颜色从蓝色变为淡黄色时,表明水中的铜离子已被草酸铵完全还原,终点记为pH8.1。

滴定度的计算例题

滴定度的计算例题

滴定度的计算例题滴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用一种称量的溶液(称为滴定液)溶解另一种未知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物)来测定其化学成分或者质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但是,在进行滴定实验时,涉及到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滴定度。

本文将以一个滴定度的计算例题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滴定实验中的滴定度计算方法。

以NaOH滴定HCl的实验为例,假设我们有50.00 mL 的0.09829 mol/L NaOH溶液,需要测出一个未知浓度的HCl溶液中氯离子的质量分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将HCl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并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然后加入NaOH溶液开始滴定。

滴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所滴加的NaOH溶液的体积,直到溶液中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在本题中,滴定终点的体积为32.20 mL。

那么,如何确定滴定度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滴定度的定义,它表示每1 mL滴定液所含的mol数。

在本题中,滴定液为NaOH溶液,按照题目所给的浓度,我们可以先计算出NaOH溶液1 mL所含的mol数:0.09829 mol/L × 0.001 L = 0.00009829 mol/mL因此,NaOH溶液的滴定度为0.00009829 mol/mL。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H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从而求出氯离子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因此,NaOH溶液所滴加的mol数应该等于HCl溶液的mol数。

假设HCl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c(mol/L),则溶液中氯离子的mol数为:c × V = n其中,V表示滴定用的HCl溶液体积,n表示此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氯离子的mol数。

在本题中,V为50.00 mL (未加入酚酞指示剂的HCl溶液体积),n为根据题目要求需要计算出的值,即滴定终点时HCl溶液中氯离子的mol 数。

例题1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例题1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第⑷小题图第⑸小题图练习 1( )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右图)。

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准确? (填“准确”或“不准确”),请说明原因 。

2如右图是用排水法收集的两瓶氧气,分别敞口放 置30 秒,用带火星的 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 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 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 ① ; ② 。

2右图是西文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性质的实验操作 图,做实验的时候她在集气瓶底部先放少量的水,这 样做的目的是 ,西文同学将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 的状态,然后放入氧气的集气瓶中,但是几次她都没有 看到明显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同组小彤同学拿来一根光亮洁净的细铁丝,先在细铁丝的底部绑上一根火柴棒,引燃火柴棒,再将细铁丝放入另一个氧气的集气瓶中,于是两位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果然看到了预期的现象,你认为他们看到的现象是 ,两位同学认真反思实验的过程,觉得如果在将细铁丝放入氧气的集气瓶中时,需要在火柴棒将燃尽时再放入,才可以确保看到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

3⑴原始大气中的气体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气等,通过绿色植物的作用,慢慢转化为现代大气的成分。

原始大气中的氨气(NH3),你认为最有可能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⑵下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它由两个注射器组成密闭系统,其中留有30mL空气。

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

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请据你的理解回答:①实验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你认为方法是②如果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

化学对照实验的目的和例题

化学对照实验的目的和例题

化学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验证某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实验通常用于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所研究变量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对照实验目的和例题的说明:
目的:
确定变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确定所研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判断变量是引起实验现象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排除干扰因素:通过对照实验,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变量的独立影响。

例题:
假设你正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你可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来研究水的供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你可以将一组植物放在正常浇水的条件下,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植物只给予少量水,作为实验组。

通过对比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你可以评估水的供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假设你正在研究不同肥料对土壤pH值的影响,你可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来排除土壤本身的pH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你可以将一组土壤样品添加常规肥料,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土壤样品添加不同类型的肥料,作为实验组。

通过对比两组土壤样品的pH值变化,你可以评估不同肥料对土壤pH值的影响。

这些例题中,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确定所研究变量(水的供应、肥料类型)对实验结果(植物生长、土壤pH值)的影响,并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通过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

高一化学50道经典例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5道)例1:-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C.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D.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试液污染- 解析:- A选项: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A正确。

- 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防止污染滴管和试剂,B正确。

- C选项: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误。

- D选项: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平放或倒置,液体会流入胶帽,腐蚀胶帽,D 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

例2:-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 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解析:- A选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并眨眼睛是正确的处理方法,A正确。

- B选项: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中和碱,B正确。

- C选项:苯酚易溶于酒精,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C正确。

- D选项: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D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例3:-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A选项: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

- B选项: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支管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B正确。

高一化学实验例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实验例题及答案

双基限时练(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基础强化1.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的使用图示中正确的是()解析A项中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B项中不能用手拿蒸发皿;D 项中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H2SO4。

24答案C2•下列仪器:①试管②坩埚③量筒④蒸发皿⑤烧瓶⑥集气瓶⑦烧杯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①②③④⑤⑧B.①②④C.①③⑥⑦⑧D.都能直接加热解析实验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很多,有些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漏斗等;有些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试管、坩埚、蒸发皿等;有些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瓶、锥形瓶、烧杯等,这些仪器的底面积较大,受热不均时会使仪器炸裂,故应垫石棉网加热。

答案B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在实验前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解析A、D项都是为了防止药品受到污染;C项是防止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漏出;B项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防止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发生爆炸。

答案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CaCO3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B.为加快过滤,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C.蒸发食盐水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样品应放在右盘解析CaCO3不溶于水,分离CaCO3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应采用过滤的方法,A项正确;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B项错;蒸发食盐水,在加热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C项错;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样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D项错。

答案A5・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解析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BaCl2、NaCl与稀盐酸、稀硝酸不反应;NaCl与稀硫酸混合无明显变化,BaCl2与稀硫酸混合产生白色沉淀,Na2CO3与稀硫酸混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例题典型实验题

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例题典型实验题

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例题典型实验题一、选择题1.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在水里的是( )A.金属钾B.白磷C.硫磺D.苯2.下列仪器: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 A②④⑤B.①⑥⑦C.⑦④⑥D.①③④⑥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B.称NaOH固定质量时。

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进行称量C.苯酚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D.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4.下列实验操作中。

不正确的是( )A.用分液漏斗分离除去溴苯中混入的溴B.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离子C.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用水洗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D.用盐析法分离硬脂酸钠和甘油5.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溜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③⑤D.③④⑦6.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⑤用氢氯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

正确的是A.除④外都对B.除⑥外都对C.④⑤不对D.全都正确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8.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O.1mol·L-1,)是( )A.CaCl2和Na2CO3, B.稀H2SO4,和Na2CO3C.Ba(OH)2和NaHCO3D.NaA102和盐酸9.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10.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 则所用的仪器可能(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以上均不对11.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

化学实验题

化学实验题

化学实验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下面给出一些化学实验题,供同学们进行实验练习。

题目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材料:
•盐酸溶液
•碳酸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取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倒入另一个试管中。

3.缓慢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观察反应。

实验现象:
•两种溶液混合后,会有气体生成,并且溶液呈现中和后的状态。

实验原理:
碳酸钠和盐酸为强碱和强酸,在中和反应中生成水和盐。

题目二: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材料:
•硫酸铜溶液
•锌片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2.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观察反应。

实验现象:
•锌片逐渐变蓝,溶液被脱色。

实验原理:
锌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锌取代了铜的位置,生成了无色的铜离子和少量的硫酸锌。

以上是两道化学实验题,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步骤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并自行总结实验现象和原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遵守实验室规定,避免发生意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典型例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实验基本操作的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实验基本操作例1 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D.集气瓶、燃烧匙选题角度:考查识别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思路分析:常用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和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量筒、水槽等。

解题时可先找出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集气瓶,然后再找出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烧坏,所以能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应是C。

解答:C例2 选择下列仪器的序号填在空格内: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玻璃棒⑤漏斗⑥胶头滴管⑦酒精灯(1)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2)配制100g 10%的食盐溶液所要用到的仪器是。

选题角度:考查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所需仪器的掌握情况。

思路分析:溶液配制分为计算、称量、溶解三步进行。

依据称量、溶解所需仪器与题干对照进行选择。

解答:(1)①;(2)②③④⑥。

例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题角度:考查判断实验操作图正误的实验知识。

思路分析:对照蒸发皿加热、试管加热、滴加液体、过滤等基本操作要点,可知蒸发皿应用坩埚钳移走;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否则会造成烫伤,暴沸飞溅,污染试剂等事故。

解答:D。

例4 如下图是某人画的实验室的过滤装置图。

(1)指出图中用字母标出的仪器名称:a ;b ;c ;d 。

(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并说明改正的方法。

①;②。

(3)过滤是常用来分离和混合物的一种实验操作。

选题角度:考查过滤目的、过滤器组成仪器和纠正过滤中错误操作的基本知识。

思路分析: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难溶性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它是借助过滤器完成的。

过滤器是由漏斗和滤纸组成,还需用烧杯、铁架台、铁圈、玻璃棒等仪器完成实验。

过滤操作要点是“二低、三靠”。

图中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没有靠烧杯内壁。

解答:(1)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2)玻璃棒放在漏斗上方是错误的,应靠在有三层滤纸的过滤器上;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应将其靠在烧杯内壁上;(3)固体;液体。

初中化学实验题

初中化学实验题

初中化学实验题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器材•直口瓶•盐酸•碳酸钠•过滤纸•蓝色石蕊试剂•滴管•针筒实验步骤1.取一个直口瓶,将100毫升盐酸倒入瓶中。

2.使用滴管,向盐酸中滴加少量的蓝色石蕊试剂。

3.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当蓝色石蕊试剂滴加到盐酸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盐酸的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盐酸溶液发生了变化,在试管中产生了一股刺鼻的味道。

这是因为盐酸是一种强酸,蓝色石蕊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酸碱中和反应发生时,酸中和碱的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

这个过程中,酸碱溶液的特征颜色会发生改变,同时产生的气体也可以通过刺激我们的嗅觉来观察。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器材•直口瓶•盐酸•纯铜片•锌片•铁片•铅片实验步骤1.取一个直口瓶,向瓶中加入100毫升盐酸。

2.将纯铜片放入盛有盐酸的瓶中,并观察变化。

3.反复进行相同步骤,用锌片、铁片和铅片分别与盐酸反应,并观察变化。

4.记录每次反应的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当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纯铜片:反应发生后,铜片表面出现了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锌片:反应发生后,锌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铁片:反应发生后,铁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铅片:反应发生后,铅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金属与酸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对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较活泼的金属(如铜、锌、铁)会更容易与酸反应,产生更多的气泡和颜色变化。

而容易与酸反应的金属(如铅)则产生较少的气泡和颜色变化。

小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金属与酸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酸碱反应和金属与酸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这些实验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九年级化学(下)《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经典例题

九年级化学(下)《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经典例题

九年级化学(下)《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经典例题1.(河北唐山市滦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如图所示是粗盐提纯的实验。

(1)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2)图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溶解过程玻璃棒的作用及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滤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及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当出现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蒸发操作结束后,用____________将固体转移到纸片上。

【答案】(1)CABD (2)①. 漏斗②. 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或搅拌,加快溶解速度)③. 引流④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滴飞溅(或搅拌,防止液滴飞溅)⑤较多固体时⑥玻璃棒【解析】(1)粗盐提纯的过程为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图中的操作顺序应为CABD;(2)仪器a为漏斗;玻璃棒在溶解时的作用是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过滤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滴飞溅;当观察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水分;转移固体药品时应使用玻璃棒。

2.(2022江苏盐城市盐城中学二模)实验室对只含有MgCl2杂质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下图:(1)步骤①中,称量2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稀盐酸B 稀硫酸C 稀硝酸(4)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结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5)⑥中最终得到的氯化钠与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比较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假设操作中没有误差和损耗)。

滴定度计算例题

滴定度计算例题

滴定度计算例题
滴定是一种实验方法,用来确定溶液中某个物质的浓度。

滴定实验中,滴定管中的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液)与另一种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确定滴定液的浓度。

滴定度是指滴定液中含有单位体积滴定物质所需的滴定液的体积。

以下是一个滴定度计算的例题:
Q: 一种饮品液体中含有某种酸性物质,要测定该酸性物质的浓度。

首先,将该饮品液体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呈现淡红色。

测得滴定液体积为20 mL,此时滴定液的体积为30 mL。

计算该酸性物质的滴定度。

A: 该题中滴定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体积为30 mL。

滴定液中含有单位体积的滴定物质(氢氧化钠)的体积为30 mL。

因此,滴定液的滴定度为 30 mL/mL 或 30。

请注意,这个例题仅给出一个计算滴定度的示例,实际情况下计算滴定度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和计算步骤。

在进行滴定实验时,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并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计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实验验证性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实验验证性质

实验验证性质一、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方法1:向纸袋里倾倒二氧化碳,如下图A 所示,盛装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2: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

观察到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注:该实验不仅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方法1:取一软饮料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再向里面倒入一定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结果瓶子变瘪了。

方法2: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里,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

方法3: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水柱上升且变成浅红色。

注: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后,造成了瓶内或试管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软饮料瓶变瘪或使试管内的水或紫色石蕊溶液上升,反应原理为:CO 2+H 2O=H 2CO 3。

这些实验均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方法3还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三、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方法1:把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形成一层白膜。

方法2:将人体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上述两个反应的原理为:CO 2+Ca(OH)2== CaCO 3↓+H 2O 。

A 图1 B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保护环境,把废旧电池深埋处理B.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C.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为节约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Fe→Cu B.KNO3→NaNO3C.Mg→MgO D.H2SO4→HCl3.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不符合要求的组合是()A .B .C .D .4.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集气瓶中的水:更快地吸收白烟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A B C DA.A B.B C.C D.D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九年级化学(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经典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经典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经典例题含答案1.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

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答案】D【解析】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答案】C【解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所需葡萄糖为:100g×11%=11g,需要用到游码,用托盘天平称量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故葡萄糖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取数字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大,符合题意;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影响溶液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用示意图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

(l)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拔开试管 a的橡皮塞,加入10mL 6mol/L稀硝酸和1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

(4)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

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中水面先上升的原因::。

(5)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水槽。

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又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

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信息迁移式的实验简答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题时依据试题信息,细心观察实验装置图,善于联系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散思维,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解答实际问题。

解题时的思维要点是: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要抓住三点:紧握试管使管内气体受热膨胀;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回到导管中。

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难溶于水的NO,它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NO2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并使实验装置内的气体压强暂时减小,引起水的倒流。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1)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中。

(2)①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②2NO+O2=2NO2(3)①铜片和稀硝酸反应,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开始缓慢,逐渐加快。

②试管a上部空间由无色变为浅棕色,又变为无色。

③试管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浅蓝色。

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反应完。

(4)由于反应开始时产生的NO和试管a上部空气中的O2作用生成NO2;NO2易溶于水并与水起反应;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暂时减小,所以导管中的水面会上升至一定高度。

(5)水进入试管,上升到一定高度。

试管中气体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例2]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A~F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氟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

实验现象;(1)D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2)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中得到蓝色溶液(3)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灰黄色固体物质。

将该发黄色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通过分析回答: l、写出A~F的物质名称:A ,B ,C ,D ,E ,F 。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A与B ;C与D ;E与无水硫酸铜;F与Mg ;F与Mg的反应产物与水。

解题思路:“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此气体只能是NH3,结合题意,F就是N2。

因此,从限定的反应物中,只能设法从氨水中获取.然后结合发生装置特点(固、液、不加热)及其他实验现象,便可推断其他的物质。

解答:1、A.浓氨水;B.氧化钙;C.氨气;D.氧化铜;E.水;F.氮气。

2、CaO+NH3·H2O=NH3+Ca(OH)22NH3+3CuO3Cu+N2↑+3H2OCuSO4+5H2O=CuSO4·5H2O3Mg+N2Mg3N2 Mg3N2+6H2O=3Mg(OH)2↓+2NH3↑【例3】 1、实验室有一包 KCl和 AlCl3的固体混合物,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 KCl和 AlCl3的质量之比,试根据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回答有关问题:(1)调整托盘天平的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向旋动。

(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为 y g的表面皿准确称取 W g样品,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上(W+y)g 的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放入样品,此时指针稍偏右边,该学生应怎样操作;(3)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入过量的A溶液,烧坏中有沉淀物,则A溶液的名称是;(4)过滤,某学生欲用右图装置操作,错误之处应怎样纠正?答:;(5)甲学生用水多次洗涤过滤所得沉淀物,然后使其干燥,得到固体纯净物C,质量为W2g,C的名称是;(6)乙学生将过滤所得滤液跟甲学生洗涤沉淀所得液体混合,然后蒸干溶剂,再充分加热,最后得到纯净KCl固体W1g,则原混合物中KCl与AlCl3的质量之比的计算式为。

答案:(1)左;(2)往左盘表面皿上慢慢加少量样品,使指针指向标尺中间;(3)氨水;(4)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5)Al(OH)3;(6)W1:(W-W1)或W1:133.5W2/78【例4】实验室利用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步骤如下;①在一蒸馏烧瓶中加人95%的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l:3),再加入少量干净的河沙;②瓶口插上带塞的温度计;③加热并迅速使反应温度上升到170℃;④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进行洗气后,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的还原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2)在反应液中加入河沙的原因是。

(3)步骤②中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

(4)加热时,使反应液温度迅速升高到I7O℃的原因是。

(5)步骤④中.用稀NaOH溶液洗涤气体,能除去可能伴随乙烯生成的气体是。

答案:(1)将浓硫酸缓慢加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必要时冷却。

(2)河砂对乙烯的生成有催化作用,且能防止反应中形成大量的泡沫。

(3)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液中。

(4)若温度在1400C,生成的主要物质是乙醚并非乙稀。

(5)硫酸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CO2及SO27、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Ⅰ)和(Ⅱ)所示。

试回答:(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D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未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Ⅱ)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选用些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高考试题天津江西卷)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1)4HCl+MnO2 MnCl2+2H2O+Cl2↑(3分)或 16HCl+2KmnO4 2KCl+2MnCl2+8H2O+5Cl2↑(3分)(2)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现开始加热D (3分)(3)2Fe+3Cl2 2FeCl3 (2分)(4)导管易被产品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2分)(5)产品易潮解(2分)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2分)(其他既能防止产品潮解又能防止尾气污染环境的合理答案均给分)例1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分离的是A.萃取B.重结晶C.沉降D.渗析思路分析:渗析是使离子或分子(直径小于10-9m)通过半透膜,能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操作。

答案:D方法要领:掌握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情况。

萃取是根据溶质在两种互不溶解的液体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而分离的;重结晶是根据固体物质在水中由于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分离的操作;沉降是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形成沉淀,用过滤法分离;渗析是根据分散质的微粒小于10-9m可透过透膜的原理而分离的。

例2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思路分析:根据物质是否溶于水及比水轻或重来鉴别。

B中三种物质均溶于水;C中前二种物质也均溶于水;D中后二种物质均溶于水。

只有A中乙酸溶于水,苯和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且苯比水轻,四氯化碳比水重。

答案:A方法要领:有机物的溶解性有三种情况:①与水混溶,主要是羧酸类和醇;②与水不相溶但比水重,一般是硝基化合物、卤代烃;③与水不相溶但比轻,一般是烃类。

分析四组物质便得解。

例3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2000年全国高考题)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思路分析:提纯的基本思路是除杂试剂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KNO3中含Ba(NO3)2,即除去Ba2+离子,题中给定CO32-或SO42-离子作除杂剂。

因过量SO42-离子无法通过HNO3酸化除去,故宜选CO32-离子。

答案:D方法要领:为使杂质除尽,所加试剂一般会稍为过量,因此一定要注意不引进难除的新杂质,这是做除杂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的。

例4 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A.CaCl2和Na2C03B.稀H2S04和Na2C03C.Ba(OH)2和NaHC03D.NaAlO2和盐酸思路分析:利用自身间的相互反应(互滴)来鉴别。

对于A、C来讲,前者和后者两物质互滴的现象相同:均立即产生沉淀;对B:前者(稀H2SO4)滴入后者(Na2CO3)中,由于首先生成的是NaHCO3,所以开始时无气泡,而将Na2CO3逐滴滴入稀H2SO4中,则马上看到有气体产生,现象互不相同;D中NaAlO2和盐酸互滴的现象也不相同(请读者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从而可将两种物质区别开来。

答案:B、D方法要领: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可采用方法有:(1)连锁推断法。

即用某种与众不同的试样作为鉴别用试剂,然后一环扣一环地逐个审;(2)两两组合法。

将被检试样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现象加以区别;(3)试样互滴法。

甲、乙两种试样,根据将甲逐滴滴入乙和将乙逐滴滴入甲的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引申发散: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是:(1)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2)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3)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