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型烟雾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原因有何不同?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
原因有何不同?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在人为原因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1.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主要由太阳光、氮氧化
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污染物反应生成臭氧(O₃)而形成。
太阳光照射下,氮氧化物和VOCs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低层大气中的臭氧。
这种现象主要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活动和溶剂使用等相关,属于人为污染源所导致。
2.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是由于大
规模燃煤、燃油和煤气使用所产生的烟雾和烟尘,加上恶劣的气象条件导致的。
当时的燃煤供暖、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使大量烟煤的烟雾和废气排放到大气中,而气象条件不利导致污染物无法扩散,形成厚重的雾霾,严重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
人为原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在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中,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而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燃煤和燃油的污染排放。
同时,光化学烟雾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臭氧,并呈现出气溶胶和光化学反应物对能见度产生影响的特点,而伦敦的烟雾事件则是由于烟雾和烟尘的聚集造成的严重雾霾状况。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案例-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案例】
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近百年来,全世界已发生多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严重危害健康事件,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黑色印迹。
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才吹散了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光化学烟雾是大量聚集的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有毒气体。
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
氧化剂。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点评】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日益密切。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环境质量、自然生态和能源资源状况,了解政府和企业发布的生态环境信息,学习生态环境科学、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健康风险防
范等方面的知识,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提升自身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近年来,洛杉矶市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光化学烟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类烟雾虽然难以察觉,但却是臭氧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在阳光下反应形成的,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得到公众关注,当时就有报告指出这种烟雾和空气污染物的显著增加有关。
然而,直到1970年代末,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清洁空气法规的颁布,这个问题才逐渐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的关注。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数据,洛杉矶地区的光化学烟雾问题在19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2000年代初则逐渐得到遏制。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这个问题又出现了反弹。
根据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的数据,2017年洛杉矶的臭氧浓度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2018年7月洛杉矶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场事件是在7月6日至8日发生的,时长长达48个小时。
当时,一股强烈的高压系统从墨西哥沿海地区移动到南加州地区。
由于旱季已经持续了数月,地面和植被上积攒了大量干燥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污染物上时,它们开始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形成了大量臭氧和其他光化学烟雾成分。
根据空气质量报告,洛杉矶当时的臭氧浓度每小时超过上限数倍。
许多居民抱怨呼吸急促、头痛、咳嗽和其他不适症状。
此外,公共健康部门也收到了大量关于哮喘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投诉。
据美国医学协会估计,这次事件导致了数千起急诊治疗和住院治疗。
政府和专家们认为,这次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加剧是由于对气候变化和清洁空气法规的较小重视和投资导致的。
这些法规限制了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但他们表示,这些规定需要得到更严格的执法和更全面的实施,以便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解决光化学烟雾问题需要持续的努力,并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机构和多个政策。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指导,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和影响,包括:1. 减少机动车行驶和鼓励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模式的推广;2. 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排放交通工具,并推广用电代油和用氢代油的燃料类型;3. 提高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标准,并增加执法力度;4. 合理规划城市设计和土地利用,包括适当的绿地、公共公园和建筑绿化计划;5. 加强公共卫生措施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空气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认识和理解。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
这一段中部低洼,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使河谷地带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
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工业区全部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
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2)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表现为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其中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次事件曾轰动一时,虽然日后类似这样的烟雾污染事件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却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西南海岸的洛杉矶,西面临海,三面环山。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一年约有300天出现逆温层,5月至10月阳光强烈。
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的种类
大气污染的种类1.还原型大气污染—伦敦烟雾型你也许听说过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燃料,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在低温、潮湿的静风天气下,形成了含有硫酸和硫酸盐的气溶胶,在近底层聚集,严重危害人类的呼吸系统,其造成的危害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2.氧化型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燃油锅炉及石化工业所排放出的氮氧化物、甲烷及一氧化碳,在高温、干燥的静风天气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PAN、醛类等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或离子,刺激人的眼睛、喉粘膜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3.混合型大气污染—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在工业中心城市,由企业、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及各种重金属微粒在静风的天气下,在近底层聚集,吸入肺部、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肺气肿、气管炎、哮喘等。
4.特殊性大气污染—小区域局部地区大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特殊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局部小范围的大气污染。
1976年,意大利一家农药厂发生事故,四氯联苯大量泄露大气污染的分类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卢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
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此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事件回顾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使当地65岁以上近400人死亡,一般人的眼睛,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的粘膜都受到刺激,出现红肿,流泪,喉痛,胸痛和呼吸衰竭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等现象,家畜也同时患病,橡胶制品老化,汽车和飞机的正常运行都严重受阻,郊区的玉米、蜜柑、烟草、葡萄等作物与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仅葡萄一项就减产30%,65000公顷的松林约62%受害,29%干枯。
延伸阅读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又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 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
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
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毒物产生过程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
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以后F. W. 温特发现臭氧与不饱和烃(如汽车废气中的烃类)的化学反应产物跟洛杉矶烟雾有相同的伤害效应。
伦敦型烟雾及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
解: 2% 的 CO 20000 ppm 的CO
20000 12 16 25000 mg / Nm3 22.4
20000
12 16 22.4 273 80
19334
mg
/
m3
5
273
➢空氣污染指標 (PSI) 以0~500指示空氣污染的程度
6
➢空氣污染來源: 1.自然引起
2.人為引起
22.4
時 )?
10-2 40 mg / m3(25C) 之 NO2 相當於多少 ppm?
解: 40 22.4 273 25 21.3 ppm
14 16 2 273
10-3
某汽車排放體積為 2% 之CO ,若溫度為80C ,請以 ppm 及 mg / Nm3
及 mg / m3 表示其濃度。
➢空氣污染的分類
✓依污染物產生情況而分 1.一次污染:原生性污染 2.二次污染:次生污染
✓依污染種類多寡而分 1.單一污染:單一污染源 2.複合污染:多重污染物
✓依污染源分佈形成而分 1.點源污染:如火山爆發、工廠爆炸 2.線源污染:如道路 3.面源污染:如城市住宅、港灣、工業區
1
➢ 煤煙污染(倫敦型煙霧)及光化學煙霧(洛杉磯型煙霧)
表 10-2 倫敦型煙霧與洛杉磯型煙霧之比較
項 目
倫敦型 (1)
洛杉磯型 (2)
最易發生之季節 冬季 (12 月,1 月 )
夏季
容易發生時間 發生時之溫度
清晨 較低 (30 ~ 40 F)
中午有太陽 較高 (70 ~ 90 F)
發生時之濕度 85% 以上 ( 有霧 )
70% 以下
逆轉種類 風速 主要污染物
1% = 10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研究回顾与反思
作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20世纪中期在洛杉矶发生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在当时震惊全球,洛杉矶一时被冠上了“烟雾之城”、“易病之城”的称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洛杉矶实现了车辆与蓝天的共存,仍是最负盛名的度假旅游胜地之一。
随着我国汽车使用量的增多,一些大城市的光化学烟雾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呈现出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向光学烟雾型污染转化的特点。
据有关实验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含氮和烃类的有机颗粒,这正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中的主要成分。
因而,重温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经验,对治理当今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的空气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关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治理的一些介绍性、启示类文章,在各类报纸杂志和网站中随处可见。
然而,此类文章缺乏系统性和学术性,真正从事洛杉矶烟雾治理研究的学者并不多,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研究回顾与反思李朱辰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本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然而国内史学界却相当寂静,有关作品更是寥寥无几。
相反,国外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
通过引介他们的著作,对其学理性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人员、研究方法)进行简单探讨,以期我国能有相关论述精彩“亮相”。
[]相关成果甚是少见。
相反,国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主要以他们的著作为中心,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人员进行简单梳理,就其研究方法略呈管窥之见。
研究主题 就这一领域而言主要有三大主题,其中从政治史角度分析控烟过程中政策的出台、内容及影响,备受学者们青睐,研究成果也颇丰。
科瑞尔和尤瑞森的《污染与政策》便是此中佼佼者。
他们引用了大量政府原件及与行政人员的访谈记录,来解读1940至1975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过程,并作出以下三点总结:一是政策制定者是被动性反应而非主动创新。
他们在“阻力最小的道路上迈出最小的步伐”以确保政策的出台不会对现状造成实质性改变。
二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倾向于依赖技术手段。
三是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政府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犹豫性和拖沓性。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事件回顾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使当地65岁以上近400人死亡,一般人的眼睛,鼻子,喉咙,气管,和肺部的粘膜都受到刺激,出现红肿,流泪,喉痛,胸痛和呼吸衰竭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等现象,家畜也同时患病,橡胶制品老化,汽车和飞机的正常运行都严重受阻,郊区的玉米、蜜柑、烟草、葡萄等作物与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仅葡萄一项就减产30%,65000公顷的松林约62%受害,29%干枯。
延伸阅读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又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 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
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
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毒物产生过程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
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
以后F. W. 温特发现臭氧与不饱和烃(如汽车废气中的烃类)的化学反应产物跟洛杉矶烟雾有相同的伤害效应。
美国洛杉矶雾霾之战的经验和启示
美国洛杉矶雾霾之战的经验和启示郑㊀权㊀田㊀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㊀㊀今年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持续高发的雾霾引发社会公众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㊂这种由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先行工业化国家也曾经历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㊂美国为治理洛杉矶雾霾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最终实现产业发展㊁社会管理与环境友好的多利局面?从其治理实践中汲取的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雾霾的他山之石㊂一、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爆发及治理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美国洛杉矶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㊂从1943年起, 光化学烟雾 经常笼罩洛杉矶,滞留市区久久不散㊂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起初人们认定污染源是化工厂排出的丁二烯,于是政府很快关闭了市内主要化工厂;此后政府又针对全市30万焚烧炉,宣布禁止居民在后院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㊂但这些措施出台后雾霾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㊂直到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名科学家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㊂当时,美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又让洛杉矶及其周边空前繁荣,大量工厂和人口的涌入使其成为全美汽车数量最多的地区㊂洛杉矶在40年代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㊂另外,还有炼油厂㊁供油站等其他排放源㊂长期持续的 光化学烟雾 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刺激眼睛㊁鼻粘膜等,造成各种器官病变,许多人因此出现眼睛痛㊁头痛㊁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㊂尽管雾霾污染源被确认,但到政府采取行动直至初出成效,美国用了27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包括来自汽车公司㊁石油公司等利益团体的抗争,还有政府和立法者的不作为等㊂最终在民众的推动下,通过加强立法㊁执法,经过了长达近半世纪的努力,才使洛杉矶彻底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摆脱了雾霾㊂1 克服来自利益团体的重重阻力,遏制核心污染源有关雾霾污染来源的研究结果公布后,政府面对强大的汽车制造商团体,难以有所作为,只是建议居民尽量少用汽车出行以减少尾气排放㊂到1955年9月,洛杉矶发生了最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㊂这时政府才开始意识到雾霾的严重性,开始着手解决污染问题㊂起初,监管者规定所有汽车上必须装上60年代末发明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从技术上解决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但马上遭到了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导致这个法令一度中止㊂政府还敦促石油公司在成品油中减少烯烃的含量;加州的环保机构提倡和开发了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㊂这些措施使石油公司受到了威胁,在相关利益团体的抵触下,治理雾霾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成果,却十分有限㊂2 政府加强立法㊁执法,设立空气质量标准60 70年代美国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在民间环保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政府正式把环境保护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并加大了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力度㊂1955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联邦大气污染控制法规‘空气污染控制法“,此后的1960年㊁1963年㊁1965年和1967年又分别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㊁‘清洁空气法“㊁‘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㊂然而,上述各项立法都未能有效控制美国的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联邦和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执行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矛盾㊂民众的努力和对控制空气污染迫切性的认识最终促成了197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出台㊂该法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在后来的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㊂它将大气污染物分为基准空气污染物和有害空气污染物两类,第一次界定了空气污染物的组成㊂国会还授权政府组建了美国环保署来负责监督法案的实施㊂一系列的法案和规定在美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㊂根据‘清洁空气法“,环保局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㊂2006年,美国环保局针对PM2 5标准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24小时周期内PM2 5最高浓度㊁年平均浓度标准等㊂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环保局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未达标㊁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㊁数据不足㊂若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地方政府需要在三年内制定执行计划,列出该地如何减少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聚集的污染物排放措施,以达到并保持环保局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㊂3 加强综合㊁协调的治理,赋予环保机构更大权力为加强环境的综合管理,美国建立了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对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全盘整合式管理㊂美国环保局将全美划分为十个大的地理区域,并根据这样的划分建立了十家区域办公室㊂这十个区域以地理和社会经济区域为蓝本,将不同的州拼接在了一起,进行统一管理㊂这样,各区域办公室便能针对污染问题充分灵活地与各州合作,尝试许多新办法㊂相对于僵硬的行政区划,这种跨区域的管理机制更具科学性,而且有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病㊂政府还赋予环保机构执法手段,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㊁执法㊁处罚等,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㊁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城市学研究㊀2015年第1期式协调开展工作,执法力度大大加强㊂二、对我国治理雾霾的启示1 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社会关注美国 先污染后治理 的路子使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从洛杉矶雾霾问题出现到初见成效经历了27年的时间㊂这样的时间跨度在目前阶段的中国是无法承受的,且雾霾又频发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如果任其持续高发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㊂环境经济学中有一条 库兹涅茨曲线(EKC) ,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或 拐点 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㊂有人以此为由,认为当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所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可能会 自然 解决㊂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 10000美元发展阶段,环境状况开始好转;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在人均GDP5000 7000美元的阶段,环境质量开始改善㊂然而事实证明,所有这些 拐点 都不是自然发生的,这些国家在相应时期采取了法律㊁行政㊁经济㊁社会等多方面有效措施,政府㊁企业㊁民众共同努力,推动了环保制度的巨大变革,才迎来了环境改善的 拐点 ㊂当前,全球环境日益恶化㊁全球变暖趋势增强㊁极端天气频发,种种迹象都表明污染和发展的拐点已经提前出现,应对环境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㊂当前,由雾霾等环境问题引发的公众忧虑已经直接关系到对发展内涵的理解㊁对发展成就的评价和对社会稳定的维持㊂及时引领新一轮环保运动㊁引导公众意识势在必行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㊁将其融入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下,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关注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㊂2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结合起来雾霾的形成与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密切相关㊂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㊁氨㊁氮等大气污染物遭遇异常气候条件,导致大气污染物悬浮颗粒大幅增加难以扩散㊂因此,要治理雾霾,必须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环境治理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全局框架,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㊂3 法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从洛杉矶的经验看,加强和完善环保工作的立法㊁执法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㊂在此过程中应重点细化法规,制定严格的标准,推进法制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加强执法和监督,加大环保机构的立法㊁执法和处罚权力,通过民间组织和民众的力量监督环境执法行为㊁设立举报平台㊂今年三月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3号提案,民建中央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㊂提案还特别指出,要逐步将PM2 5排放总量纳入到国家约束性指标,出台PM2 5监测统计和考核办法;要制定严格的环境和空气标准,设立空气质量指数,由具体部门监督执行㊂碳减排标准规范可以为此发挥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㊂一个有效的 测量㊁报告㊁核查 机制对于提供准确标准化的减排数据2014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㊁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至关重要㊂4 政府㊁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和协作,共建低碳社会洁净的空气需要政府㊁企业和民众共同关注,使环境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㊂政府要营造一个助推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包括制订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绿色采购㊁财政补贴㊁绿色信贷等措施㊂企业要积极跟进,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 集体行动 ㊂低碳生活更要靠人人转变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使日常生产生活践行环保成为一种自觉㊂5 充分动员市场力量,引导社会投入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在污染治理过程中,都十分注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结合,建立公共 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PPP),充分利用社会资源㊂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温室气体减排方案“ 充分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资金,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㊁外资投入低碳技术研发㊁低碳产业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工程 的要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作为国家层面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基金,应进一步充分发挥其连接政府与市场,结合财政与金融,联系国际与国内的作用,通过创新融资模式,推进PPP合作,动员更多社会资本㊁行业力量和国内外资源,促进节能减排的产业化㊁市场化㊁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㊂。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矾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仅19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
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矾在40年代就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C H)化合物,3O0多吨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CO)。
另外,还有炼油厂、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烧排放,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不啻制造了一个毒烟雾工厂。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号箱(大气气体) NO.1 chamber (atmosphere)
200
2号箱(大气气体加NO 2 ) NO.2 chamber(atmosphere mixed NO2)
7.00
6.00
5.00
浓度(ppb)
浓度(p p b )
4.00
100
3.00
NMHC(ppm)
2.00
1.00
0 6.00
这些有效的措施共同点——
1、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来划
分,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有区 别地实行管理政策。 2、在相应部门组织体制的优化, 有效权力的优先。
具体的可借鉴之处
减少NOx,VOC 关闭小型不合格企业 石油化工排放 大型工业采用清洁技术 来源 汽车尾气必须安装尾气处理装置
增收私家车税
模拟结果的分析比模型本身更重要
模型模拟的结果必须可靠 模型模拟的结果必须合理 模型模拟的结果必须有用
因地制宜的污染控制手段
兰州与洛杉矶污染特点的对比
兰州 污染源 发生地形 石油化工 河谷 洛杉矶 机动车尾气 盆地
污染物浓度
在本地和下风 主要在下风地 地区均高 区高
控制VOC(挥 控制VOC转为 发性有机物) NOx有效 有效
我国的严峻形势
在70年代末在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首次 发现了光化学烟雾 1986年夏季在北京也发现了光化学烟雾 的迹象, 近10年来日趋严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中、南部特别 是沿海城市均已发生或面临光化学烟雾 的威胁, 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频繁 观测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现象
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区域城市联防联控
实验室模拟
事故档案:当年(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事故档案:当年(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吨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
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美元。
1971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昏倒。
与此同时,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此后,日本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出现光化学烟雾。
日本环保部门经对东京几个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调查后发现,汽车排放的CO、NOx、HC三种污染物约占总排放量的80%。
1997年夏季,拥有80万辆汽车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也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光化学烟雾的作用,迫使政府对该市实行紧急状态: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影院歇业,孩子、孕妇和老人被劝告不要外出,使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处于“半瘫痪状态”。
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
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属于大气中二次污染物。
经过研究表明,在60N(北纬)~60S(南纬)之间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随着光化学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4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汽车油耗增高,污染控制水平较低,以致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
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汽车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的潜在危险。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
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
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当时,伦敦正在举办一场牛展览会,参展的牛只首先对烟雾产生了反应,350头牛有52头严重中毒,14头奄奄一息,1头当场死亡。
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
根据事后统计,在发生烟雾事件的一周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
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由于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
另外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
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洛杉矶烟雾事件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
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20世纪50年代,伦敦以煤为燃料的工厂很多,居民生活取暖也主要以煤为主。
当时,伦敦市区烟囱林立,昼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着大量烟雾。
1952年的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加上几天来,伦敦地区"风平浪静",空气静止不动,而数十万个烟囱却依然喷云吐雾地释放着滚滚浓烟,致使烟雾越积越多,每立方米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6倍,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平时多9倍,空气变成了毒气,低空形成了高危污染层,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其实,从历史上看,早在17世纪,英国就出现过二氧化硫污染现象。
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严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据统计,自1948年到1962年,伦敦地区共发生过8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美誉",其实在"美誉"下,伦敦人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衷,因为"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
严重的煤烟污染,不仅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而且给英国的一些珍贵文化遗产,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迹。
凡到过爱丁堡的人都知道,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建筑宏伟,风格多样,堪称英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然而,徜徉在爱丁堡的大街小巷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蒙着一层黑黑的污迹,整个城市显得暗淡无光。
据称,这些烧煤时代留下的黑色痕迹,现在已无法清除,成为伦敦永久的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18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4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4 3.1.7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5 3.1.8 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5 3.2 学位论文 ................................................................................................ 5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5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6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7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7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7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7 3.3 中文会议论文 ........................................................................................ 7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7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8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9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9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9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9 3.4 外文期刊论文 ........................................................................................ 9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10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10 3.5 外文会议论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