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小故事

合集下载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

书法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李白:李白,晚唐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细腻、清秀,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次,李白到庙里去,在神龛右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了一段禅宗佛经,石碑上的文字是用篆字书写的。

他立刻感慨到,自己没有学习传统的书法,非常后悔。

于是,李白以宣召之意对篆书作出回应,望着碑文,落笔而挥。

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自己也学会了书写篆字,而且书写的日渐熟练,比碑上的文字还更加精良细腻。

二. 魏晋之际的书法家:一位叫李山甫的书法家,生活在魏晋之际的河南洛阳。

他虽然平凡,但他对书法有着特殊的热爱,经常拿着绢纸,落笔而奋,笔墨抒情,书写美妙的文字。

他习书不求效法,而是站在自己观点出发,继承古人书法中尚未被发掘的精髓,绘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纷呈的字图。

今天,他给河南洛阳留下了一幅又一幅脏兮兮、粗狂而生动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及文化。

三. 唐代书法家——张九龄:张九龄,唐代书法家,也被誉为“书法的大师”,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被拜为“楷萼同茂”,被比作豪杰孟尝君。

他注重表情的宣泄,笔画大、抑扬有力,宛如英勇的将军的走位,真实细腻、柔美流畅,有一股彪悍有力的精神力量。

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是《耒阳文章》,他把古典书法中最细小的韵律变成苍茫高昂的气质,犹如一片铺满青冥的空阔,让人仰望至尊。

四.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欧阳询,宋代书法家、词人、画家,后人尊称他为文字博大精深的“一笔禅师”。

他的书法与欧阳修的书法类似,根植于细腻而又神奇的“洞天书虫”。

欧阳询的书法狂放不羁,字里行间凝重脉脉,端庄大气,更具一种极具特色的思想要求,直动精神,让人徜徉其中,名笔之美穿行于笔山谷之间,引人入胜。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 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 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 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 把笔法传给了徐浩, 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 好。

徐浩曾经写了 42 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 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 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 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 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 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 和画一起并成一卷, 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 “郑虔三绝。

”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 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 “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 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 总计用去几 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

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

著名书法小故事5篇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书法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著名书法小故事一宋代有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

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

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家地位。

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__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

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

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

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__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

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__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很有特色。

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之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

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三分。

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唾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著名书法小故事二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

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

不可小看。

”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

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

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

书法小故事30个

书法小故事30个

书法小故事30个书法小故事(一):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教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提高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我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教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教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日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小故事(二):王羲之与天鹅饺子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

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

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一时间,赞声不断,贺客盈门。

刚满10岁的王羲之,在这种情景下,也不禁飘飘然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王羲之走过一个小巷,见一家饭店门口人声喧沸,热闹十分。

尤其是店门上那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

上头写着: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样俊,无人不爱。

横匾上写着天鹅饺子。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关于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1.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据传说,王羲之家境贫寒,小时候买不起纸和笔,只能在墙上写字。

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为了激励他学习书法,每天在墙壁上写“王羲之”三个字,让他模仿。

王羲之每天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2.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纸和笔,但他非常喜欢写字。

他经常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用手指在沙盘上写字。

他的母亲也支持他学习书法,每天给他一些纸和笔。

颜真卿非常珍惜这些纸和笔,每天不停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3. 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柳公权小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经常带他去办公署。

柳公权经常在纸上写字,模仿官员们的笔迹。

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开始教他学习书法。

柳公权非常努力地练习,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同时,这些书法家也告诉我们,天赋并不是最重要的,后天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王羲之。

王羲之,字子昂,号多宝,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行草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擅长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常常身着汉服,手持长笔,面对着墨纸,一气呵成,字迹苍劲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事二,颜真卿。

颜真卿,字子渊,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颜真卿年轻时曾在家门口的大石上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成就日渐精湛,被唐玄宗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刚劲有力,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给人以无限遐想。

故事三,米芾。

米芾,字子昂,号东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见长,被誉为“米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传闻,米芾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作诗,却对书法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泼墨挥毫,富有变化和张力,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书法家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成就和传世佳作,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奇迹,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对后人的激励和启示。

他们的精神和艺术追求,将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书法文化。

书法家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1、李邕重义爱士李邕重义气爱人才,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2、徐浩八体皆备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

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3、郑虔红叶学书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4、李阳冰观《碧落碑》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5、钟绍京破产求王书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6、卢弘宣临小王帖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

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

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

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一: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传世之作王羲之与他的侄子王献之都是中国古代楷书大师。

王羲之字仲宣,他在晋朝任职为秘书监,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书法被称为“王体”,被誉为草书之祖。

他善于运用勾、捺、折、抹等技巧,使得字体变得简约而有力。

王羲之的侄子王献之,在书法上也非常有天赋。

父亲去世后,王献之由叔父王羲之抚养长大。

王献之早年继承了叔父的书法传统,后来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小王体”。

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是《兰亭集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作品在风格上完全继承了叔父王羲之的“王体”,但又加入了一些个人独创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篇作品不仅在书法上非常出色,而且在内容上也非常充实,是一篇长篇散文。

这篇作品被广泛地传颂和研究,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模仿的经典之作。

名人故事二:曾子与书法的修炼曾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备受称赞的书法家。

他注重修身养性,并通过书法来陶冶情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曾子曾经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认为学习和修行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而书法是一种可以体现一个人品性的方式之一。

他自己也是一位非常好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曾体”。

曾子的书法作品非常有个性和特色。

他的作品字形饱满,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平和而儒雅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注重用笔稳定,追求笔势饱满,注重墨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同时,他的书法也注重运用结构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和谐和统一感。

曾子通过书法的修炼,不仅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收获了很多。

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著名书法家故事简短

著名书法家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版:
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
他曾经在江边练习书法,写完后就将笔和砚台投入江中,以示自己的笔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健有力,被誉为“颜
体”。

传说他曾经在狱中写下了《祭侄文稿》,表达了对侄儿的思念之情。

3.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被誉为“柳
体”。

据说他曾经在写字时被一只蜜蜂蛰了手,但他仍然坚持写完了字,以示自己的笔法稳定。

4.欧阳询: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险峻峭拔,被誉为“欧
体”。

据说他曾经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觉得上面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就停下来临摹,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都反映了这些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书法小故事

著名书法小故事

著名书法小故事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至今仍广受欣赏和传颂,其中不乏一些书法小故事,讲述着那些名家难忘的经历,打动着千古之后的人们。

第一则:颜真卿与太公钓鱼颜真卿被誉为唐朝“四大书法家”之一,望族之家,从小就学习书法。

相传在他年轻的时候,曾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在水边雕刻棍子,他便好奇的走过去看。

老人告诉他,这个棍子是专门用来太公钓鱼的,颜真卿便想买这个棍子去试试,可是老人不肯卖,只是将这个棍子送给了他。

颜真卿尝试着用这个棍子去钓鱼,发现这个棍子非常的灵,钓到了很多鱼。

后来颜真卿因此钦佩这位老人,便问老人想要什么感谢他。

老人说自己最喜欢书法,颜真卿便书信告诉给他母亲,想要从东宗买下一块好的“寿字宣纸”写在棍子上送给老人。

后来母亲给他寄来了这张宣纸,他用自己的字写了一个“寿”字,送给老人。

老人接过“寿”字,流着泪说“好一个寿字!我已经活了80多岁了,还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寿”。

这个故事让颜真卿深刻理解到书法应该是有情的、有灵性的艺术。

第二则:王羲之的草书之美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创造了“王羲之草书”这一风格,流传千古。

相传他的草书之美来自一个小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山路遇到一位老者,他发现老者衣着破旧,便心存好意地举手给其扶起。

可是老者身手敏捷,让王羲之错失了良机,又一想,这老人踩的是一双旧鞋,而其所穿的整洁靴子不泥不渍,便明白了其所独具的卓越卓然之处。

这次经历成为王羲之为草书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的重要源泉。

他认为什么是草字,不是乱写,而是有着自己的排比规律的一种书法形式,通体见“白”不留空挤字不妨略。

这就是王羲之草书之美。

第三则:苏轼的真情自白苏轼是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淳朴大方,草书清新自然。

苏轼曾经因为“诗歌被抄发到了皇帝那里”而遭到了削职为民的罚处。

期间,苏轼租住在一个古井边上的一座茅屋。

在这里,他苦练书法。

曾有一次,一个路过的僧人看到他的草书,惊呼道:“真的勿怪话”。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

古今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一、“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智永僧人,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

其练字超级刻苦。

听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

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

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

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

二、怀素僧人,也是一名勤奋刻苦的典范。

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天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刻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

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

3、钟繇是魏大书法家,楷书的开山祖师。

其练字超级用功,以致于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写字。

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

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

4、沙孟海,现代闻名书法家,书坛两大泰斗之一(另一为启功)。

其也是嗜书超级。

何以见得?其坐着无事的时候,手指头也是不断的比划,在哪里比划?在膝盖上。

长期以往,裤子都给划破了。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五、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朝闻名书法家欧阳询专门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教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吝花了很多钱快乐得整夜睡不着觉。

他整学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知道《指归图》的精华为止六、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奶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

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

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

他天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准人清除窗上的尘埃,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

像如此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中断。

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

高帝十分快乐,奖给他宝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加倍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1、王羲之:(303年一361年,一作321年一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

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

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

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

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日杀之三,尧日有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了解5个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1.竹扇题字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老妇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

王羲之十分同情她,就在她的扇子上题了一些字。

老妇人起初很生气,觉得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当人们看到这些字时,纷纷出高价购买。

原来,王羲之的字太受欢迎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2.书成换鹅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妇人带着一只漂亮的鹅,就向她提出用他刚写好的一幅书法作品来换。

老妇人欣然同意,王羲之得到了他心爱的鹅,而老妇人则得到了珍贵的书法作品。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雅趣。

3.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小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非常刻苦。

有一次,他忘记了吃饭,母亲把饭送到书房,他竟然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说:“这馒头真甜啊!”母亲走进一看,哭笑不得。

王羲之的这种专注和投入精神,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书法家。

4.掘墓偷艺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极高。

据说他为了学习书法,曾经去掘别人的墓,偷取墓志铭来研究。

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但他的学习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追求艺术和学习,有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5.偶创飞白汉朝的蔡邕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

有一次,蔡邕偶然看到工匠用帚子蘸石灰水在墙上写字,由于帚子比较软,石灰水也比较稀,所以写出来的字带有丝丝露白。

蔡邕受到启发,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字体——飞白体。

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写成的模样,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6.入木三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

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

有关书法家的小故事许多在书法领域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都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取得后来的成就。

以下就是有关于书法家的小故事。

1、王羲之与入木三分的传说: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写一篇祝辞。

王羲之将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皇帝派工人雕刻。

雕刻过程中,工人发现王羲之的字笔力深厚,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工人惊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2、张旭教颜真卿书法: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

颜真卿向他请教书法秘诀。

但张旭并没有透露半点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

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再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3、柳公权刻苦练习: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7 岁就开始练习书法。

17 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

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

4、张芝的刻苦练习: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5、萧何的墨池: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

有一次,有人请他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

他天天勤奋练字,写的那天,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废寝忘食。

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池水竟变黑了,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

6、柳公权的故事:有一次,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结束语:总之,这些书法家的小故事展示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背后的刻苦努力。

书法家的故事60个

书法家的故事60个

书法家的故事60个展开全文书法家的故事(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人小故事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
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
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
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
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
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
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
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
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
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
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
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
法资料。

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

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一作许昌人。

三国曹魏时大臣,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唐张怀《书断》,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体,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贡献很大,当时的名将曹操也曾向他讨教过书法。

钟繇从小聪明好学,十一、二岁时,曾不辞辛劳跟着书法前辈刘德升字君嗣到山东南
部的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

他白天与人闲谈时,也常用物画地练字长达数丈;晚上睡
在床上,还是不停地用指在被子上比划,三年后终于书法大进。

三国鼎立后,钟繇与韦诞、曹喜、邯郸淳等书法家共事曹操。

有一次,钟繇在韦诞家中看到一卷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九势八字诀》,非常爱慕,
要求韦诞借给他拿到家中看看。

但韦诞出于对《九势八字诀》的珍宝,只同意他在家翻阅,不肯让他携宝出门。

后来韦诞死了,知情者暗地掘开他的坟墓,得到了这卷墨宝《九势八
字诀》。

钟繇便用重金将它买下,终日拿在手中,连大小便时也披览。

有几次他去厕所,
因揣摩间架入迷,半天没有出来,急得有人到处寻找。

钟繇一生活了七十九岁,他临终前
曾捧着《九势八字诀》谆谆嘱咐儿子钟会字士季说:“吾精思三十余载。

行车未尝忘此,
常读他书未能终,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

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
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

”唐蔡希综《法书论》这段话,可说是他一生学书经验
的总结。

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

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

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
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

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
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
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

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洗呀,洗呀,
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

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
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
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

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

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
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

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