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老师解决问题观后感

合集下载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坚持分享第128天。

读完了吴老师的《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之后,感觉自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和以前有明显的改变,以前只知道对着教案书看教材,按部就班的把教材上的例题呈现给孩子们。

现在感觉其实我们可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的死搬教材,从已知走向未知,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从未知走向已知。

读完之后,我的感悟有以下几点:一、认真的研读新课标每当开学的第一个例会,学校领导就强调一定要读新课标,在读懂新课标的基础上理解教材。

但看着苦涩难懂的文字,从来都没认真读完过。

回想自己的教学历程,都是拿着课本我行我素,想到哪儿讲到那儿。

读完了吴老师的答小学数学50问,才发现,原来新课标如此的重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也会根据自己的意图改编例题,因为感觉书中的例题有答案,不想让学生直接照抄书中的答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自己改编例题,有时候看着自己改编的题和例题很相象,但是其实已经背离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能力。

比如书中的例子,学生做操有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有十行,每行有八个人,问一共多少人用图形和用文字呈现出来所培养孩子的能力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若是文字,孩子们只需要根据文字解决问题即可,但是如果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学生需要先读懂图形,从中提取信息,理解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交流想法。

前者提现了原课标中的双能,而后者明显涵盖了新课标的四能,所以例题的改编一定要以读懂读透新课标为基础。

再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如果明白了新课标对空间观念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讲授这部分的时候,目标就会非常的明确,否则总感觉这部分内容好像很简单,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又经常出错。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

观吴正宪老师数学课有感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真正的魅力,虽然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但吴老师的数学课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很多感触:首先,吴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学生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吴老师在课堂上,把许多我们平常上课时由老师来讲解的问题交给了学生。

比如,吴老师的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在黑板上列式算出报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总共有多少人,接下来,如果是我,我会让学生回去,然后自己逐个讲解每个式子;但吴老师却把学生留在了前面,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提问,使学生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答案,我想肯定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印象深刻。

其次,我感觉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非常好,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夸奖。

我平常在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非常有限的几句话:很好,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等,而吴老师的课堂评价语却十分丰富,而且能让人感觉到她是发自内心的在夸奖孩子,不是单纯的背诵评价语。

比如,她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可爱”,这个评价语是我从没用过,也从没听过的,相信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听见老师这样表扬他们,这种评价语带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与“很好”、“你真棒”带来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再次,吴老师把数学课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中。

在拓展环节中,吴老师让同学们看黑板的演示图、讲故事,学生们的思路由最初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拓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等。

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很好的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中,既让数学课有了生活的气息,又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

同时,我感觉吴老师的这种拓展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吴老师个人以及她的数学课散发出来的魅力让我深受感动。

下课时,竟然会有孩子哭这说,吴老师你能不能不走。

这堂数学课得有多大的魅力,吴老师这个人得有多大的魅力啊,孩子的这句发自肺腑的话,是对吴老师的数学课最大的肯定。

以上就是我听了吴老师的数学课后的一点感想,我感觉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太多的不足,还有太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将继续努力,向名师学习,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为自己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正宪老师讲座的感受

吴正宪老师讲座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课后的感受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来说,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把握能力还是很薄弱的。

在刚上岗不久就能幸运地听到吴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非常激动。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快乐、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吴老师本身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她那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吴老师讲的是《商不变的性质》,用故事设疑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老师表情亲切和蔼的给学生们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小故事。

由6个桃子分给3个小猴,到60个桃子分给30个小猴,再到600个桃子分给300个小猴,最后小猴终于满意的笑了,猴王也笑了。

由此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并说明原因。

通过这个小故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

学生说出猴王的笑是聪明的笑,一名学生发现6÷3=2,60÷30=2,600÷300=2,吴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表扬了这位同学。

接下来指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商都是2。

吴老师打开课件利用坐标的形式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进行了独立思考后,做分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十分钟左右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的,并根据所给的信息编写题。

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开发智力,团结合作。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吴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商不变规律,有位同学发现总结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吴老师用肢体语言提醒大家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又有学生发现除数、被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也不变,吴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如果除数、被除数同时乘2,商还是不变,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商不变的关系式,这样的式子可以写出多少个,为什么?学生发现,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自己总结商不变定律,通过本节课愉快有趣味性的学习,和吴老师的细心耐心的引导,学生们自己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学吴正宪老师有感

学吴正宪老师有感

• 吴老师的事迹犹如一簇激浪,持久 地激励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 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 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 起手来,改活动, 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 育的发展。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 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2、独到的课堂设计

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
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
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
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
益求精,不是“为追求风格而风格”,而
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
成的全过程。

3 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 吴正宪老师。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学 毕业就开始了教师生涯。80年代初开始进行教 学改革,十年后取得了巨大成绩。我深深思索: 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学历并不 高,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 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 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 奋斗的激情。
学吴正宪老师有感
•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 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 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 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 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 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 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 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学习归纳,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
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 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 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 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 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 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 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 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 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 得以健全。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吴正宪,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吴正宪的思想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追求,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吴正宪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吴正宪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种方式,他希望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吴正宪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案。

他主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此外,吴正宪还强调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他也呼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只有通过创新和改革,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通过学习吴正宪的思想和实践,我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草稿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草稿

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有感-草稿教小学数学已经五年了,每每到开学时候总还会忐忑,心里总会纠结怎样才能让所有学生牢固掌握我教的知识,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寒假非常有幸,读到吴正宪老师的书,顿时茅塞顿开,一些我能想到的,没有想到的,书中都给了明确解释,真的是受益匪浅!正如书中所说,创设情境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年龄不同,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数学情境。

好的数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训练数学思维,让学生们牢固掌握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适当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并学会做题方法。

书中通过问图,问人,问己三种方式阐述了课堂提问的的有效性,良好的提问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关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作为老师一直需要探讨研究的。

这本书给了很多实操性比较强的方法。

比如说在动作上,教师可以做一些较为夸张的动作,或者将教学中抽象的东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在语言上,教师教学时提问力求新颖,语言要风趣幽默,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

语调不可一直平淡,要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还可以适当加大音量,甚至适当停顿,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具的使用和板书设计上,教育大小的对应,板书颜色的搭配,都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容易被注意。

这些方法我在日常教学中会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知识进行合理规划。

这也将是我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总之,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

我自己也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应对教学生涯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听吴正宪老师的课的课后感想

听吴正宪老师的课的课后感想

听吴正宪老师的课的课后感想
半壁山联合小学高明月
12月29日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报告会。

我不仅心灵震撼的聆听了几位感动校园的教师的报告,还欣赏了两位名师的数学语文授课。

尤其是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对自己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吴正宪老师的讲座这是第一次,但是这仅仅一次都让人意犹未尽,总觉得时间过得那么快,让我跟那些孩子一样不愿下课,恋恋不舍。

吴正宪,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

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

在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学生,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学生。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

短短几十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一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课后吴老师的报告《我的儿童教育主张》阐述了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吴老师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儿童要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儿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

用心做一个读懂孩子的老师,去寻找被长大的人逐渐遗忘的童趣,去倾听孩子原生态却充满生机的智慧心声,去体验孩子创造的精彩与成长中的挫折,去分享孩子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与成功的自信。

让我们留住那颗童年的心,找回那段童年的梦,燃起那段童年的情,用心静静守候教育的真谛。

吴正宪视频观后感

吴正宪视频观后感

吴正宪视频观后感吴正宪视频观后感我今天观看了吴正宪的一段演讲视频,让我对他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

这段演讲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独特思维和深邃的见解。

在演讲中,吴正宪首先强调了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人们终身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他提到了自己的经历,从小到大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各种问题,这使他对于知识和思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演讲中,吴正宪还谈到了对于创新的看法。

他认为创新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是勇敢面对新事物并尝试的过程。

他的观点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创新就等于落后”。

只有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除了对于教育和创新的思考,吴正宪还提到了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悟。

他认为幸福不是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对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整个演讲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尝试和突破,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吴正宪的演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他的独特思维和深邃见解让我对他的认识更加深入。

我相信他的思考方式和理念会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吴正宪的演讲,我明白了教育和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追求内心满足的意义。

我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努力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新力、有内心满足感的人。

总之,吴正宪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思考方式和见解让我对教育和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能够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成就。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

观看吴正宪教学视频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吴正宪教学心得吴正宪教学心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次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想活动的过程。

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次性品质得以展现,以推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要创造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要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发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确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惜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经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发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

课堂上我经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 +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 +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 …… 同学们之间出经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

疑问使学生发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要实践、要创新的意识。

- 1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实质特征时所论述的那样:“教学是一次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

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对整次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

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

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

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

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

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

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

观吴正宪上《问题解决》有感

观吴正宪上《问题解决》有感

观吴正宪上《问题解决》有感今天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咯老师的《问题解决》视频让我领略到吴老师课堂的魅力,感受颇多。

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简洁明了。

应该说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吴老师没有只局限在让学生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变成用文字记录,让学生阅读文字理解题意,紧接着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含义,还帮助学生复习了加法的意义。

首先是根据教学内容她设定了清晰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当吴老师认识到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这个目标达成问题不大时,她改变传统的两步应用题教的“例题教学—归纳方法—记住类型—操作训练”的教学模式,把主要学习目标定位在过程与方法上。

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如画图、辩论,从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是十分新颖合理的。

其次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的进行,师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课堂上,她能将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渗透给每个学生。

课始,吴老师先从情景中引入,猴哥哥摘7个桃子,猴弟弟摘4个桃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等活动,如: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再想一想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在解答实际问题时的审题、解题思路。

在通过回头看,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并通过画图的方法有效帮助理解题意,是正确明题意,正确解答的有效方法。

使学生掌握解题过程中画图的策略。

这样的导入特别扎实,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她能充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中的错误资源。

在求一共采了多少桃子时,有的同学得出7个。

吴老师利用小小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争辩中理解问题,使错误学生更明白自己的错误原因。

并进一步巩固解题的方法。

在做练习时,当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时,吴老师并没有指出错误原因,而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在自己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同时明白原因,及时改正。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体会1

听吴正宪老师讲座体会1

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

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

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

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

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

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

吴正宪听课

吴正宪听课

2020年5月12日,在小学数学工作坊的分享下,我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解决归一问题》,感触颇深。

以下是我的听课观后感。

本节课开始一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6件上衣需要多少个扣子?第二问题:买7个碗需要多少钱?第三问题:8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黑板上出示了1件、1个、1小时的,边圈边说,假如我们能知道了一件的,就可以求6件,还能求......吴老师把知识系统化,抓住了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关键之处,本质的是从多到1,从1到多。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的问题解决过程。

吴老师在沟通不同计算表征过程中,并没有先呈现线段图的方式,也不是出示画衣服的图片,而是对比了1和3的作品。

这样的做法,我想是吴老师的基于儿童的经验或者儿童的理解,并且尊重了儿童的理解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吴老师不断启发儿童之间要读懂作品,她适时退后,让儿童之间互相发问,让儿童说出懂或者不懂。

当孩子不懂的时候,她主动让儿童之间互相提出问题。

她总是这样说:“没事儿。

没看懂的,我们一起读懂这个同学的想法。

”】3.从现实到未来:建构模型思想接下来的环节里,吴老师让学生把数学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并且把这样的对应关系板书到黑板上,可以看到,24 ?个4 12件吴老师这样说:“假如我们有了第二个问题,来不及解决了。

你们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吗?同学们,你们经常说的,1就是每份数,多就是总数。

有了每份数和总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就用每份数乘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马上问一个碗多少钱,已经不是困难。

这里的每份数就可以叫做单价,总价,数量。

又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

马上想到,一小时行驶了多少。

60,每份数有了速度,一共是多少就是路程,时间。

同学们,不需要记忆,未来,哦,这就是1和多的关系的那位老师。

再遇到速度、时间、路程的事儿。

课已经到了尾声。

但是我告诉你们。

你们已经顺利拿下来了。

今天这几课重点研究的是归一问题。

”【思考:收尾呼应,提升模型思想。

归一数量关系,基本结构是b分之a=x分之c,吴老师提升了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学习吴正宪实践教学随笔(3篇)

学习吴正宪实践教学随笔(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讲座,深感吴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下是我对吴正宪教授实践教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吴正宪教授认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吴教授强调,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创新实践: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吴正宪教授的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吴教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吴教授提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创新实践:吴教授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跨学科教学:吴教授认为,实践教学应注重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课堂散发数学思想的馨香——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及反思

让课堂散发数学思想的馨香——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及反思

让课堂散发数学思想的馨香——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及反思————————————————————————————————作者:————————————————————————————————日期:让课堂散发数学思想的馨香——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及反思-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让课堂散发数学思想的馨香——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及反思青海刚察县沙柳河镇民族寄宿制完小(812300)兰木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学生双基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如何理解“活动经验”这个概念呢?它是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显然,直接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

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累直接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呢?下面,通过对吴正宪老师教学“解决问题”一课的赏析和反思,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复习旧知,发展符号思想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明白事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课堂中,吴老师用课件展示例题(树上有5个桃子,树下有两只小猴;猴弟弟说采了4个桃子,猴哥哥说采了7个桃子),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1:哥哥比比弟弟多采了几个桃子?生2: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生3:弟弟比哥哥少采几个桃子?师:那我们先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的问题。

生4:4+7=11(个)。

师:用画圈的方式来表示,怎么画?生5:弟弟采的4个桃子是小圈,哥哥采的7个桃子是大圈。

师:为什么是加法?怎么画圈表示?生6:把弟弟和哥哥采的桃子圈起来。

【赏析及反思:在复习旧知这个环节,吴老师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善于启发学生观察,而且能够从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这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这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拓展。

】二、探究算法,发展集合思想数学思想是隐性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学的落脚点,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体会3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体会3

“2011小学数学教学核心问题解决策略研讨会”有感南江县实验小学徐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本次学习谈点感受。

(我汇报的重点是吴正宪老师的课和讲座)此次现场聆听了全国七位著名专家、学者的观摩课、讲座和近距离的互动。

给现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不知能不能无愧于学生喊出的“老师”这个称呼?他们那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感,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让全场师生为之折服。

课堂上精彩不断,妙笔横生,细节处理恰到好处,生成性资源利用天衣无缝,水到而渠成。

特别是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搭配》(三年级的内容)。

受到了巨大的震憾和深刻的启发。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吴老师的课堂,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1、课堂导入,同学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干什么呢?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数学问题?2、新课讲授,出示图片,两条裤子、两件上衣和一条裙子。

【吴老师在这里变招了,并不是按课本的顺序出示,而是打乱了。

】并强调让学生把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写清楚。

并且吴老师在这里还插了一句话,同学们是想自己试试,还是让老师来讲呢?用吴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球抛出去,引发学生自己思考。

(巡视,指导,找出不一样的作业。

)3、作业展示,就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

吴老师先展示1种的,3种的和6种的。

接着问,有没有7种的呢?8种的呢?学生答:3种的不全,6种的全。

吴老师接着又问1、2、3、4、5、种的为什么不全,6种的为什么就全了呢?请问你认为全的标准什么?在吴老师一步一步的追问和质疑中,让学生彻底理解“全”。

我们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找就找全了,有的就找不全呢?学生们说我们找着找着就找迷糊了。

那怎样由乱到全呢?这个用意在引发学生要做到一找就找全,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也就是引发学生有序的思考。

吴老师请作业做得好的孩子说出他做题的思路,并请做得不好作业的孩子到黑板前照着做。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感受

听吴正宪老师数学课的感受前进中学孙卫国2007年10月23日下午,在燕山少年宫礼堂,我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估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吴正宪老师上课,听后感触很深。

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

课上的很有感染力、很精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全身心融入学生的感人场面。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吴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里学习新知、巩固新知,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

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

记得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

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

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

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

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

学生可能会想,自己能想出一个估算方法名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会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

她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刻意追求形式与热闹,而是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在吴老师的带领下,真正的步入到数学的思维中。

教师学习心得 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  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教师学习心得听吴正宪老师讲数学
“课堂上反复讲解过的知识,有些孩子一做题就出错。

”针对频繁的出错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老师叹气:这些题课堂上经常讲,讲过好多遍了,怎么就是做不对呢?孩子们没有听懂吗?怎么有时对有时错呢?
家长无耐:这孩子就是粗心!做题时一定不认真。

学生无辜: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呀!怎么会错了呢?我又粗心了吧。

作为老师的我,会经常思考以上的问题,有时将答案归结为:做题出错,是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但怎么才算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让学生不出现错题呢?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好吃又营养的数学教育”后,有了明晰的方向,仔细回味其中,收获颇丰。

一、马虎一定要归因。

多数时候,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将错题的原因归为“马虎”了。

好似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但不管是做题或考试前你强调多少次“要认真、要细心、不要马虎”,最终学生还会因“马虎”出错。

吴老师说:对待“马虎”不能马虎,必须要归因。

“归因”就是要找到错误的实质原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个性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查看学生书写的过程和步骤,留心学生写题的习惯和态度。

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询问出错点的想法。

切记不给孩子概括性的下
吴老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犹如一沐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

坚守有营养的数学,创造“好吃”的数学,创造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课堂,真正让学生在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同时,感受到“好吃”,让学生真正地去喜爱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正宪的解决问题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提起兴趣。

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两边的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你就说生:我看到了树上有5个桃子,两只猴子都说了一句话
师:他看到了有猴,树。

小猴子在说什么?
生:小猴子在说我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猴子说了我采了7个桃子
师:同学们一起看到了猴子,桃子。

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这就很好。

为了区分这个小猴子那个小猴子。

我们把第一只猴子叫做猴弟弟。

猴弟弟采了几个桃子。

我们把刚才的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是这样的。

弟弟采了4个桃子。

哥哥呢?
生:哥哥采了7个桃子。

师:看,我们把你在情境中见到的情境发现的问题记录在这里,用文字表达就是这样的,那么这时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特别想提什么?
生:哥哥比弟弟多采了几个桃子?
师:好,可以说他们两之间差多少
生: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
师:多好啊,你还想说什么?
生:弟弟采的桃子是哥哥采的少几个?
师:哎呀别哎呀,你站起来说得挺好的,你说的意思是弟弟采的比哥哥少几个?多好啊,就是刚才有点激动,是不是。

好了同学们我听懂你们的意思了,即可以求他们一共采了多少,还可以求他们之间相差多少?是不是,别着急,我们把其中的一个问题记在这里。

你看,是不是这样的,对吗?当然还可以求差。

哎呀这可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大家都会解答吧。

一起告诉我。

一共采了多少个?
生:11个
师:那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这个小姑娘说说
生:4+7=11个
师:非常好。

那今天我们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表示刚才那个算式的意思,看行不行。

我在这里画一个圈圈表示弟弟采的4个桃子,哥哥采了7个,你说我这个圈画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啊生:大一点
师:哎,同学们对数的感觉真好。

那么现在呢我们所要求的是什么呢?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对吧?你们刚才列出的算式是4+7=11个为什么做加法啊?把手伸出来感受感受。

我们是把4和7怎么样?
生:合起来,
师:哎这个动作非常好。

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这时候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是这样吗?生:是
师:哎呀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旧知道,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我明白为什么用加法。

当然要想求哥哥比弟弟多几个或者弟弟比哥哥少几个,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对了,今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研究,看这里。

哥哥呀要跟猴弟弟开个玩笑。

他说我真的采了7个桃子。

但是我就不想直接告诉你,你知道如果你是猴哥哥,这时候你会怎么说吗?我们听听这个猴哥哥的。

你可能会怎么说。

生:弟弟啊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三个桃子是真的。

二.新课教学。

师:猴哥哥还真是就么说的,弟弟啊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三个桃子。

这事可是真的。

那好,
我就把你说的这个话记录下来,你看是这个意思吗?哥哥比弟弟多采了3个,好,那么同学们,哥哥这样说,哥哥还会怎样说呢?还有可能吗?你说说看
生:弟弟啊弟弟啊,你比我少采3个。

师:不管是这样说还是那样说,反正哥哥是比弟弟采得要多。

要多几个
师:真是这样。

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这个。

好了同学们,一道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此时此刻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智慧人,智慧人特别聪明,他就站在这里看看题目。

我们和他一起来看看。

他先看了看前面弟弟采了4个桃子,又往后看了看哥哥比他多采了3个。

要求什么?师:哎,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他看了看题目,把这事弄明百了。

这时候啊,他想了想,我该怎么做呢。

他大声地喊了一句话。

你知道这个智慧人看了前面看了后面,他会给你一个什么提示啊。

同学们你们该…如果你是智慧人,你会怎么喊啊
师:我请这个智慧人大声喊一下。

生:同学们,你们先要把弟弟的4个桃子
师:同学们,你们先要把弟弟的4个桃子看明白了,是这个意思吗?有可能这么喊,可是眼睛发亮。

生:同学们,你们应该先把哥哥采了多少个算出来。

不然可就不知道应该有多少个了
师:有可能这样吗?智慧人可能会这么喊你们得先把哥哥的算出来,不然后面可就
麻烦了。

师:为啥麻烦了?题目要我们求哥哥和弟弟一共采了多少个?好了,接下来一起来看,智慧人喊得这话要我们眼前一亮。

小智慧人会这么喊,你们既得…又得…这个智慧人想喊喊看。

生:同学们,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既得把弟弟的桃数加上去也得把哥哥的桃数加在一起,就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啊?
师:你高高地把手举起来,你要说什么啊?
生:我要说,你要把弟弟的桃子个数*2加上哥哥比弟弟多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师:你都把得数喊出来了。

别着急。

那么这样今天我们尝试着老师介绍的画图的方式,来试试看,你呢把这样的一种关系,通过画图来看看她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用画图来解决,好不好。

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把你的思考记录下来。

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

把你的想法记录到黑板上。

画完后列出算式来。

师:把你的想法画到黑板上。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最后结果是几?黑板上和你们有不同的意见。

得7的有几位代表,得11的站到另一边。

有的得11 ,有的得7。

三.辩论的得出结果。

师:小小辩论会开始了。

同学们应该提问题。

一场同学间的辩论开始了
生1:你们的7怎么得出来的
师:很好
生2:4+3得了7
生3:题目里让你求的是什么
生4:一共
生5:我想问你们求的7是谁的?
生6:我们求的7是哥哥的
生5:可是题目里要你们求的是一共,你们为什么要求哥哥的。

生6:不求哥哥的怎么知道一共的啊
生5:那么你们不加上弟弟的桃子怎么求一共呢?
生6:那不先算出哥哥的,怎么算出一共的?
生:但是题目要你求一共,你怎么只求哥哥的?
师:那你们知道最后还要怎么样啊?那图能代表你们的想法吗?
师:第一个圈这个4,这本还有一个圈是4画两个4的时候最好怎么样啊?最好画一样大的。

修改一下。

表示4画一样大。

小耳朵的样子画了3表示什么?谁解释下。

师:第一个圈表示什么?
生:表示弟弟的
师:还想问什么
生:第二个4表示什么
生2:这个4表示哥哥的一半多。

是弟弟一样多的部分。

师:这个4是哥哥的,还是哥哥和弟弟一样多的部分,写4就4,那为什么要画小耳朵3?生:是哥哥比弟弟多的桃子。

师:我应该写什么?
生:写哥哥的。

师:这个小问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不知道哥哥到底有多少?
师:得先把小问号算出来?我标个1,表示先要解决的
请问11在哪里?现在所要求的是哥哥和弟弟一共有多少?这个问号表示问号2
是第二部要求的
生:哥哥和弟弟要采11个
师:终于搞完了,每一部都搞明白了。

先把4和2加起来了。

……
观吴老师的课有感
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引入开门见山,以一幅主题图开始,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吴老师说把学生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在黑板上出示了学生叙述的文字,使学生把用图画来表示题意与文字叙述表示题意统一起来。

并在分析已知条件时渗透了4个桃子可以用一个圆圈表示,那么表示7个桃子的圆圈应该比表示4个桃子的圈大些还是小些?为后边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和列式做好伏笔。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解决问题中是难点,吴老师为了突破难点,在分析例题时,适时的引入了智慧小人。

让学生猜一猜“智慧小人”在想什么?学生马上进入情境,积极思考、分析回答合理。

在吴老师的安排、激励和有效提问的引领下,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辨明是非、达成目标。

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和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错误的能力。

例题学习完成后,吴老师又及时的出示了本例题的模型,帮学生梳理和巩固学生刚刚建立的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